《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练习题参考答案十二章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 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0 6
第22章宏 观经济学在 目前的争论 和共识
0 5
第21章经 济增长和经 济周期理论
第23章西方 经济学与中

附录:指定 高鸿业《西 方经济学》 教材为考研 参考书目的 院校列表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 得。
精彩摘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分析
第12章国民收 1
入核算
第13章简单国 2
民收入决定理 论
3 第14章产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
4 第15章宏观经
济政策分析
5 第16章宏观经
济政策实践
0 1
第17章总 需求—总供 给模型
0 2
第18章失 业与通货膨 胀
0 3
第19章国 际经济的基 本知识
0 4
第20章国 际经济部门 的作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高鸿业
市场
教材
政策
宏观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部分 第章
教材
经济学
理论
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基础配套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基础配套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判断1.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1. 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 出现于1936年B 涉及垄断问题C 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 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简答题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 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解释概念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二、判断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4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4版课后习题答案

5 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Q 与收入M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2。

求:当收入M=64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由以知条件M=100 Q 2 可得Q=100M 于是,有: ⋅⋅⋅=⋅1001100121Md d M Q进一步,可得: E m =21100/)(10010011001212=⋅⋅⋅⋅=⋅M Q M MQ M d d M Q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即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M=aQ 2 (其中a>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 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点弹性恒等于1/2.10 假定肉肠和面包是完全互补品.人们通常以一根肉肠和一个面包卷为比率做一个热狗,并且以知一根肉肠的价格等于一个面包的价格 .(1)求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2)求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3)如果肉肠的价格面包的价格的两倍,那么,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各是多少?解:(1)令肉肠的需求为X,面包卷的需求为Y,相应的价格为P X, P Y, 且有P X =P Y,.该题目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写为:Max U(X,Y)=min{X,Y}s.t.M Y P X P Y X =⋅+⋅解上速方程组有:X=Y=M/ P X +P Y,.由此可得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Y X X Y X X Y X X dX P P P P P M P P P M X P Y X E +=⎥⎥⎥⎥⎦⎤⎢⎢⎢⎢⎣⎡+⋅+--=⋅∂∂-=2 由于一根肉肠和一个面包卷的价格相等,所以,进一步,有E dx =P x /P X +P Y =1/2(2)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为: ()Y X X Y X X Y X X YX P P P P P M P P P M Y P Y Y E +-=⎥⎥⎥⎥⎦⎤⎢⎢⎢⎢⎣⎡+⋅+-=⋅∂∂=2 由于一根肉肠和一个面包卷的价格相等,所以,进一步, E yx =-P x /P X +P Y =-1/2 (3)如果P X =2P Y,.则根据上面(1),(2)的结果,可得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32=+=⋅∂∂-=Y X X X dX P P P X P Y X E 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为:32-=+-=⋅∂∂=Y X X X YX P P P Y P Y X E 8、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M q U 35.0+=,其中,q 为某商品的消费量,M 为收入。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XYMRS XY ∆∆-=其中:X 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MRS xy =P x /P y即有MRS xy =20/80=0.25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1-9所示。

其中,横轴1OX 和纵轴2OX ,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上品的价格2P ; (3)写出预算线的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12MRS 的值。

解:(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斜率=-P 1/P 2=-2/3,得P 2=M /20=3元(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P 1X 1+P 2X 2=M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 X 1+20。

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12= = MRS 12=P 1/P 2,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P 1/P 2。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微观+宏观)高鸿业第四版精讲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微观+宏观)高鸿业第四版精讲

v《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50- 5P= -10+5P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Q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给函数s Q=-10+5P ,得: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Q sQ dQd(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 Q =60-5p 和原供给函数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60-5P=-10=5P 得7=Pe以均衡价格 7=Pe 代入d Q =60-5p ,得 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s Q =-10+5P, 得 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5+5P 得 5.5=e P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d Q =50-5p ,得5.225.5550=⨯-=e 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 P 代入s Q =-5+5P ,得5.225.555=⨯+-=e 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 P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Pe-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 P 且当6=e P 时,有d Q =s Q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 P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2,1i E 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 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 和 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西方经济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基本概念:1.资源的稀缺性2.机会成本3.生产可能性边界4.经济制度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6.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选择题: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

A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B 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 研究对稀缺资源诸多用途的最合理配置D 个人的生财之道2.资源的“稀缺”是指( )。

A 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消耗光3.经济物品是指( )。

A 物美价廉的物品B 稀缺的物品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 通货膨胀B 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 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y物品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 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股价持续上升B 通货膨胀C 技术进步或有用资源被开发D 消费品供给增加,资本物品供给减少7.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所回答的问题不是( )A 如何生产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 为谁生产D 何时何地生产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 怎样生产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 为谁生产D 以上都包括9.政府征税和给家庭转移支付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生产什么B 如何生产C 生产多少D 为谁生产10.下列命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政府把贴现率降到6.6%B今年国家失业率不超过10%C 男女应该同工同酬D 个人所得税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11.某大学毕业生辞去年薪5万元的工作,取出10万元积蓄,自主创业,已知定期存款年利率为3%。

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生按年计算的机会成本为( )。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略。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略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解答:存量是一个时点概念,而流量是一个时间概念;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解答:公司债券的利息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要计入GDP。

政府的公债利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

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

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二~十五章【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二~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和实际GDP答:(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一般和实际GDP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答:(1)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3.总投资和净投资答:总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即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重置投资后的剩余部分,即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由于资本在不断地消耗折旧,因此在每年的总投资里,有部分额度需要用于弥补当年的资本折旧,这部分投资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

4.政府购买答: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设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购买可直接计入GDP。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5.净出口答: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

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

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二、判断题1.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 第12章 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  第12章  习题答案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曼昆认为,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

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讨论: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案例分析美国总统赚多少钱?193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年薪是7.5万美元,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年薪是20万美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釆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_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_习题答案完整版
〕 • 〔3〕960+30=990〔亿美元〕 • 〔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折旧-税收=4800-500-990=3310〔亿美元〕 • 〔5〕S=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美元〕
9.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
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 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
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 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 解: S=-1000+0.25y,i1=300,i2=500
• c=y-S=1000+0.75y

y1=〔α+i1〕/〔1-β〕=〔1000+300〕/〔1-0.75〕=5200〔10
•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而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 解〔1〕yp=0.7*6000+0.3*6000=6000,c=200+0.9*6000=5600
• 〔2〕 yp=0.7*7000+0.3*6000=6700,c=200+0.9*6700=6900670=6130,

y’p=0.7*7000+0.3*7000=7000,c=200+0.9*7000=6500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部分习题答案

L=200× ,K=400× (2) ① L=200×22/3,K=400×22/3;②L=2000,K=2000; L=10× ,K=5× ③L=10×21/3,K=5×21/3 ;
④ L=1000/3,K=1000。
A(λ 6.(1) A(λL)1/3(λK)2/3=λAL1/3K2/3=λQ,故,该生产函数是规模 报酬不变的。 /dL=报酬不变的。(2) MPL=(AK2/3)/(3L2/3),dMPL/dL=-2AL5/3K2/3/9<0,随着L的增加,MP 下降,MP =2A1/3K/9<0,随着L的增加, L下降, K 1/3/3,dMP / dK=-2AL1/3K-4/3/9<0,随着K的增加,MP 下降, /9<0,随着K的增加, K下降, K dK=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故,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7.( >0。 λL, =a λLλK) λK+ 7.(1)设λ>0。f(λL,λK ) =a0+a1(λLλK)1/2+a2λK+a3λL LK) λK+ = a0+a1λ (LK)1/2+a2λK+a3λL LK) =a0+ λ[a1(LK)1/2+a2K+a3L] 如果a 则有: LK) 如果a0=0,则有:a0+ λ[a1(LK)1/2+a2K+a3L]= λf(L, K ) , 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f/L 1/2) (2)MPL=f/ L=(1/2)a1L-1/2 K1/2+a3, f/ =(1/2 MPL/L= 2f/ L2= - (1/4) a1L-3/2 K1/2+a3<0 1/4) MP L= f/L f/K 1/2) MPK=f/ K=(1/2)a1L1/2 K - 1/2+a2, f/ =(1/2 MPK/K= 2f/ K2= - (1/4) a1L1/2K -3/2 +a2<0 1/4) MP K= f/K 该生产函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该生产函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8.(1)L=1000,K=1000,Q=1000 (2)L=800,K=800,C=2400 L=1000,K=1000,Q=1000; L=800,K=800,C=2400。 8.(1)L=1000,K=1000,Q=1000;(2)L=800,K=800,C=2400。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计算题整理(1课外习题 2课内课后计算题整理) —课外部分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10亿美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总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解:1)国内生产净值=5600-(1000-400)=5000 2)净出口=5600-3200-1000-1080=320 3)净税收=1080+40=1120 4)总税收1120+180=13005)个人可支配收入=5000-1120=3880 6)个人储蓄=3880-3200=680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 和 MPS 。

可支配收入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消费支出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储蓄平均消费倾向解: 可支配收入10000 20000 30000 40000国内生产总值 5600 总投资 1000 净投资 400 消费 3200 政府购买 1080 政府预算盈余 40 转移支付180消费支出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储蓄—10000 —5000 0 5000 10000平均消费倾向 1.5 1.0 0.87 0.75MPC=MPS=0.5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

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解:Y=360 C=310 S=50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

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解:(1)ΔY=500(2)Y1=4100 Y2=4180 Y3=4244 Y4=4295.2 Y5=4336.164、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复习题及部分解析一.判断答案:110110110010020211000✓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定等理论都在于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

✓在IS曲线的右上方,投资小于储蓄。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等。

✓在商品价格较高水平区域通常对应了高的需求价格弹性。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是无差异的。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同样都是主观感觉上的获得。

✓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在存在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仍然可能实现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突破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技术进步。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等。

✓货币主义主张利用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的替代性实施政策干预。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是正常利润均衡。

✓PPI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物价水平变动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般地,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为低档商品。

✓当MU为零时,TU达到最大值。

✓随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而收入效应则使劳动供给减少。

✓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下,厂商是作为市场均衡价格的接受者。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生活中劳动力正常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汇率效应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进出口。

✓奥肯定理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二.选择答案:DABBAABDBBCBB1、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是因为A、资源被平均分配给不同物品的生产;B、某种资源被更多地配置给其中一种物品的生产;C、资源有时得到充分利用,有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D、要增加一种物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对另一种物品的生产。

2、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消费量减少是因为A、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C、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便宜了;D、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昂贵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高鸿业)第四版_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高鸿业)第四版_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_高鸿业)第四版_课后部分习题答案需求的价格弹性在a点、b点和c点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ed = of/PE (2)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a =GB/OG f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f =GC/OG e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e =GD/ OG因此eda 5。

解决方案:Q=0.01M1/2,eM=(dQ/dM)(M/Q)=0.02M-1/2M/Q,当M=6400时,Q=8,因此eM=1/206.ed = N;eM=17。

解决方案:已知edi= -(dQi/dP)(P/Qi)=3,∑ Q I = QT/3 (I = 1,2,...,60),EDJ =-(DQJ/DP) (P/QJ) = 6,∑ QJ = 2QT/3 (J = 1,2,...,40)。

因此,存在DQi/dP =-3Qi/P;p;dQj /dP)= -6Qj /P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为ed =-(dqt/DP)(P/Qt)=-[(d∑Qi+d∑Qj)/DP]Qt/P =-[∑dqi/DP+∑dqj/DP]Qt/P =-[∑-3qi/P+∑-6Qj/P]Qt/P =-[(-3∑Qi 6∑Qj)/P]Qt/P =[(1)2.6%;(2)11%9。

(1)EdA = 3;EdB=5。

(2) eAB≈1.7。

(3)降价前销售收入为25,000元,降价后销售收入为35,200元。

降价是正确的。

第三部分问题答案(第4版)1。

MRSc,f=1/42。

(1)本人=60元;(2)P2=3元;(3)60=2X1+3X2,或:x2 = 20-2/3x 1;(4)-2/3;(5)MRS12=2/34。

预算约束为540 = 20x 1+30x 2;效用函数是:u = 3x1x2均衡:进入预算方程求解X1,x2将求解出的X1=9,X2=12代入效用函数,得到U=38886.X1 = 3M/(8P 1);X2=5M/(8P2)7。

如果:a>P1/P2,最佳组合为:(M/P1,0);If: a0)L=40,q=1880,W=180第9部分练习参考答案(第4版)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 = 4000美元
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 –500 = 5800美元
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nx = 4800–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
8、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 = 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
(3)从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亿元
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文稿录入:汤小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