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熔化和凝固教案汇总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2、3熔化和凝固教案.doc
课题 2. 3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教学重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木节的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准备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备注师生活动1、复习提问问题:(1)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2)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彖?回答观察到的现彖: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屮,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同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同现彖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否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⑵冰熔化时温度,松吞熔化时温度(升高/ 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耍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1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洒精灯加热,每隔0.5min 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初中融化和凝固教案
初中融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曲线的物理意义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2. 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设计实验、思辨、交流的能力。
3.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主动交流沟通,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2. 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难点:1. 完整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2. 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2. 教学课件:熔化和凝固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学生:谚语有“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熔化和凝固》。
2.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讨论物质在不同状态间转换的现象。
二、新课讲授1. 物态变化教师提问学生:物质可不可以在固、液、气三种形态中相互转换?从水可以转化为水蒸气、冰,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熔化与凝固教师设置疑问:水变为冰,冰变为水这两个过程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液。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熔浆凝固成火山岩。
3. 晶体与非晶体教师介绍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三、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 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物质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2.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认为所有物体融化时温度都是不断升高。
3.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不同的固体材料(如海波、蜡、冰等),使用熔化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4.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可能不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以及熔化实验的结论。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用具】酒精灯、烧杯、冰、松香、温度计【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气态变为液态或液态变为气态,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固态和液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教学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1.活动: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请四位同学,两人一组合作,分别对冰和松香进行研究,每过半分钟,一人读温度计,一人描述物质的状态,其它同学把数据填入书上的表格。
实验完成后,让同学把所测得数据在时间温度图上描点,并引导他们用光滑的曲线描绘出来。
引导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出在熔化时两物质的不同点。
结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晶体: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同时此时的温度我们称之为熔点。
非晶体: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主要看固体在熔化时有没有固定的温度,即有没有熔点。
2.引导学生查表:查钨、锡、冰、固态水银的熔点并分别做出一些解释,白炽灯为什么用钨丝;为什么在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3.由于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恰恰相反。
根据熔化的曲线图,让学生推导出凝固的曲线图,并分别讨论、争论、操作、作图得出凝固结论。
液体不同点相同点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放热有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下降放热无4.熔化、凝固的应用课外活动: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避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
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的三种形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象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熔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像与所学到的知识如物质的熔点等联系起来。
2.要逐步养成关心自然现像的态度,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四、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烧杯、液态酒精、钟表、冰块、铁块,五、教学步骤学生讨论:(1)石棉网、搅拌棒、水浴法物质受热均匀的关键。
了解书本上3.2-1的装置图。
(2)还要收集状态变化情况。
(3)海波温度升高到40℃左右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直到熔化后再记录4到5次。
组内分工:1人计时,1人观察温度计示数及状态变化,1人记录在图3.2-2和3.2-3中画出图像并选代表在实物投影上打出。
分析、思考、总结:海波在熔化前温度不断升高为固态,熔化时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温度升高为液态:蜡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由固态直接变成液态。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1) 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水银的还是酒精。
八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9篇熔化和凝固 1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与学生平时的习惯性理解有所不同。
2.由熔化反推凝固过程的特点【教学准备】大试管(2只)大烧杯(1只)、铁架台(1只)、酒精灯(1只)、冰屑、石蜡屑、搅棒(2只)。
【教学过程】一、引入能否利用蜡烛制造一个蜡制小动物?通过观察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说明物质的固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引入新课二、传授新课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直接通过引入的例子,自然得出定义(2)列举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穿插观察书本图片,正在消融的冰凌;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雪山(长江的来源)(说明自然界的和谐变化之美)2.通过实验探究熔化特点(1)冰的熔化实验(由学生记录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状态和温度的关系)状态温度(2)石蜡的熔化实验状态温度总结:根据温度时间画出图像(介绍拐点及温度、物态情况)对比石蜡和冰的熔化过程,有何联系和区别?联系:都吸热结论:熔化要吸热学生谈谈生活中的应用酒中加冰,降温;冰敷用0摄氏度的冰和等量的0摄氏度的水来冷却物体,哪一种效果更好。
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些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称为晶体。
另一类,熔化时温度保持变化,称为非晶体。
介绍常见的晶体:金属、海波、冰、食盐、明矾非晶体:玻璃、沥青、塑料、石蜡、松香观察熔点表:找出熔点最高的物质――钨,学生说明灯丝用钨的原因。
熔点较低的金属――锡用锡焊接金属水银――常温下为何是液态能用铝锅来熔铁吗?学生归纳总结:晶体熔化的条件-10摄氏度的冰放入20摄氏度的房间是否能立即熔化3.根据熔化特点反推凝固特点总结:(1)晶体凝固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改变(2)同一物质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在很冷的地区,测气温你会选择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呢?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呢?熔化要吸热,凝固呢?放热在北方,菜窖中会放入几桶水,来防止菜冻坏?为什么?4.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不利:应用:制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课题: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内容: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规律教材简析: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这一探究活动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难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海波、石蜡。
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整:此处教师使用手写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分析与论证海波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成果展示。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评估晶体非晶体想想议议①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②石蜡凝固过程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3.2熔化和凝固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3.2 熔化和凝固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我们将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我们还将探讨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2. 能够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和条件。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变化。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和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如冰熔化为水的过程和玻璃熔化为液体的过程。
4.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熔化和凝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探讨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冬季道路结冰的融化处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概念1.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二、特点1. 熔化:吸热、温度上升。
2. 凝固:放热、温度下降。
三、条件1. 熔化: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 凝固: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条件。
2.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熔化是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特点为吸热、温度上升,条件为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盐、水、盐花、温度计等。
2.实验材料:冰块、蜡烛等。
3.教学资源:PPT演示、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系,如冰块融化、蜡烛熔化等。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其他物质的熔化或凝固现象?请举例。
步骤二:理论讲解和示范实验(20分钟)1.使用PPT演示或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3.运用实验演示,展示盐的熔化与冰的凝固过程,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解释。
步骤三:小组讨论与实验设计(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有哪些物质可以熔化和凝固?它们的熔点和凝固点分别是多少?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相同物质的不同形态、不同温度等。
–观察指标:物质的状态变化、温度变化等。
–实验步骤:详细写出实验所需材料和操作步骤。
步骤四: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30分钟)1.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温度变化等数据。
2.小组内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相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规律,并与其他小组分享结果。
步骤五:实验报告与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报告的汇报与展示。
四、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在0℃以下的温度可以仍然保持液态?2.给学生提出更多的观察题目,如铁水出现的凝固现象、冰淇淋融化等,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探索的兴趣。
3.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或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和原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1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2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想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 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3 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1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2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想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 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 [生戊]EF[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熔化要吸热,3 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第三篇: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1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篇1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金属铸造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实验,如自制冰淇淋、铁水铸成铁牛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冬季道路结冰、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自主发现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一节探究性实验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的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金属铸造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吗?”“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遵守实验纪律的良好习惯;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夏天的时候,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块冰块放到杯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冰融化成了水,讲一杯水放到冰箱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水变成了冰。
为什么冰和水会发生这种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到今天的新课。
二、教学步骤1、探究物态变化首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本P53“物态变化”的内容。
阅读完后让学生们尝试着列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事例。
师生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教师归纳总结: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探究熔化和凝固带领学生们阅读课本P53“熔化和凝固”的内容。
阅读完后让学生们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总结:(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物理教案-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物理教案-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过程;•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熔化的概念和条件2.凝固的概念和条件3.熔化和凝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条件;•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五、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烧瓶、温度计等;•教学课件:相关图片和动画。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通过提问学生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2.温度是影响熔化和凝固的重要因素。
第三步: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熔化的条件:–把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上;–物质的熔点要高于环境温度。
2.凝固的条件:–把物质降温到一定温度以下;–物质的凝固点要低于环境温度。
第四步: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观察和验证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和条件。
第五步:熔化和凝固的应用举例1.熔化的应用:–熔岩的形成;–炼钢过程中的熔化。
2.凝固的应用:–冷冻食品的制备;–金属铸造过程中的凝固。
第六步:总结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 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2. 影响熔化和凝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 请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实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关键概念的解释要简洁明了,避免用词过于晦涩。
在实验演示环节,要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学生发生意外。
在教学结束后,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作业环节,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
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4.教学媒体设计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教学用具】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
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
【教学流程图】开始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引入概念,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小结知识讲授拓展应用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新课引入3’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壮美的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入概念]二、新课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固体液体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生: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蜡烛在点燃后变成液态。
生:冬天到了,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引导他们进入探索物理知识的角色。
熔化凝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15’提出问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提供给大家两种固体:冰块和松香,它们分别被装在烧杯和易拉罐中。
同学们对哪种固体感兴趣,就可用实验探究这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
研究冰块熔化过程的同学要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么变化时再开始加热冰块。
请同学们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固体的温度,并观察固体的状态。
直到固体全部熔化完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每组的二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物体的状态;第二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对象,增强他们自主实验的意识。
[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固体熔化的规律10’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
教师选择一个做冰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冰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哪些特点?教师再选择一个做松香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松香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又可以发现哪些特点?师:这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我们都要对它加热,也就是说,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图像,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师:也就是说,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
象冰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除松香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学生绘制图像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生:当冰全部是固体以及冰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要上升。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要上升。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松香的温度要上升。
让学生根据实验图像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论证,巩固练习] 分析熔点表4’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4页——几种物质的熔点表,请问这些物质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为什么?请同学们观察熔点表,你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呀?师:萘的熔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萘在85℃时是什么状态?萘在20℃时是什么状态?教师再提问几种物质的熔点、表示的含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让学生加以练习。
生:全都是晶体,因为它们都有熔点。
生:可以知道某固体的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熔点很低。
生:萘的熔点是80.5℃,它表示萘在80.5℃时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
生:85℃时是液态、20℃时是固态。
培养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简要叙述凝固现象。
3’液体在凝固的时候有些什么规律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家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
液体在凝固时都会放热。
师: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生:水的凝固点是0℃,它表示水在0℃时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不变。
[规律应用]熔化、凝固的应用4’师:请大家说说熔化、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师: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师: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生: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将熔融状态的玻璃在成玻璃板等。
生:因为固体熔化时会吸热。
生:冬天时,自来水管会因为结冰而冻裂。
夏天冰冻的食物放在室温下会很快熔化而变质。
生:可以在自来水管上包上布以防结冰;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里。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结并布置作业2’小结本课。
布置课后练习1、2、3。
要求学生写出第2、3题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熔化的特点1、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本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
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同时,本节课还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课堂上仅进行了固体熔化的探究实验,固体凝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冰箱完成。
新教材降低了对学生分析图像能力的要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可只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看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