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棘皮瘤详解

合集下载

角化棘皮瘤144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角化棘皮瘤144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KA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o u r h o s p i t a l i n r e c e n t 1 0 y e a r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Re s u l t s :T h e o n s e t o f KA w a s r e l a t i v e l y l a t e .
2 . 8 ) 岁。 9 2 . 3 %的 K A发生于曝光部位 。 临床表现以单 发型( 9 7 . 2 %) 为主 , 边缘离心型 ( 1 . 4 %) 、 泛发性发疹型( 1 . 4 %) 少见。 K A组 织病 理 主要 表现 为 “ 火 山 口状 ” 溃疡 ( 9 1 . 7 %) 、 角化过 度 ( 8 0 . 7 %) 、 角囊 肿 ( 7 5 . 2 %) 、 角化 不全 ( 5 8 . 6 %) , 并 可见真 皮炎性 反 应 ( 5 0 . 7 %) 和细胞异形性 ( 4 2 . 4 %) 。活检前诊断率 4 4 . 4 %, 误诊率 4 5 . 8 %。K A临床及组织病理均易与鳞状细胞癌混淆。治疗采用 手术切除 、 维 A酸治疗 , 所 有患者随访 5个月至 3 年, 无复发及恶变 。结论 : K A以单发 型多见 , 正确诊断需结合 临床及组织 病 理学检查 , 应注意与鳞状细胞癌鉴别。K A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 预后较好 。
T h o s e a g e d a b o v e 4 0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9 4 . 4 %( 1 3 6 / 1 4 4) ,a n d t h e me a n a g e o f o n s e t wa s 5 2 + - 2 . 8 y e a r s .9 2 - 3 % KA o c c u r r e d i n t h e

角化棘皮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角化棘皮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i mm u o so he c S n hitc mia l P tc ni e . s t Th tpia lso o KA i a emip rc, me h pe ,ki c lr d n due n e h qu sRe u/s: e y c l e in f s h s hei do -s a d s n- o oe o l i
论 著 文章编号: 5—662 70-460 0 332( 0) 01 3 2 0 4 —
角化棘皮瘤 的临床 与病理 分析
单 葵, 李桂 明
40 1 ) 0 0 6
( 重庆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 科 , 重庆
【 摘
要】 目的: 探讨 角化棘皮瘤的临床 、 病理学特征 、 恶性程度及预后 。方 法: 收集 1 8例角化棘皮瘤 患者资料 , 观察和分析其临
【 关键词 】 角化棘皮瘤 ; 临床分析 ; 病理特征 ;5 ;c一 ;— P p 3 bl2P g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 7 R5 【 文献标识码 】 A 【 收稿 日期 】0 6 0 — 7 20 — 9 2
Cl ia n a h l gc If a u e f k r t a a t o i c Ia d p t o o ia e t r s o e a o c n h ma n
c o efrte t a e to A h e epes n l e 5 a i e a ot l P 00 ) o s tta s i a c ee h i o r t n f K .T x rsi e l o p 3 W hg rtn cn os( < . . t ii i fn ew r c h em o v sf s h h r 5 N asc l gi n c

角化棘皮瘤恶变1例诊断体会

角化棘皮瘤恶变1例诊断体会

角化棘皮瘤恶变1例诊断体会角化棘皮瘤是一种皮肤的良性病变。

因自行消退,可不做任何处置,也可选择手术做局部切除,但极少病例可有恶变,应引发临床重视。

我院2000年8月~2004年8月,共病理诊断角化棘皮瘤54例,其中1例为角化棘皮瘤恶变,现将该例报告如下并作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农人,发觉左脸颊部一隆起小结节3年,无任何自觉病症。

门诊行手术切除。

活检大体标本见:带部份皮肤的梭形组织一块,皮肤上见一隆性肿物,大小2cm×2cm,高出皮面0.5cm,肿物中央区见一火山口状裂口,内含少量灰白色疏松、细颗粒状坏死物,两边皮肤呈浅红色和暗红色唇状隆起。

镜下见:表皮细胞外生性增生,呈明显唇状隆起,两唇中央区可见明显角化,基底部一侧表皮细胞扁平,嗜酸性和玻璃样变性,并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自行消退的病变特点;基底部另一侧靠近切缘(故未能了解上皮细胞增生情形),一处围成角化珠,小灶表皮细胞生长活跃,但基底部仍完好,未见浸润生长现象。

病理诊断:角化棘皮瘤。

术后18个月,该患者于原手术切口一侧再次见皮肤呈小结节状隆起。

活检见:局部损害的表皮向真皮凹陷,凹陷处充满角化物,基底部细胞向下浸润性生长,可见角化珠及部份细胞角化,并见病理性核割裂像。

病理诊断:角化棘皮瘤癌变。

2 讨论角化棘皮瘤是一种来源于棘细胞的良性病变,好发于皮肤暴露部位,颜脸部最为常见,手腕及前臂伸侧亦有发生,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男多于女,自行愈合是角化棘皮瘤的重要特点。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1 临床表现分三型(1)单发型:最多见,表现为皮肤结节状隆起,顶部破溃成火山口样,内有角质栓形成,边缘呈特点性的唇状隆起[1],类似传染性软疣。

自愈后可留下疤痕。

(2)多发型:该型少见。

发病年龄较早(20~30岁),亦是男性多于女性,除好发于皮肤暴露部位外,粘膜、皮肤移行细胞也能发生,病变与单发型相似,自然消退时刻长,病变可长期维持稳固。

角化棘皮瘤1例

角化棘皮瘤1例

角化棘皮瘤1例作者:马玉萍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09期【关键词】角化棘皮瘤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

主诉右臂皮疹半年,不痛不痒,来我院诊治。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臂伸侧出现一个小米粒大小的丘疹,颜色微红接近正常肤色,不痛不痒,皮疹渐长大隆起,自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未见好转,皮损未曾破溃。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否认药敏史。

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皮肤科情况:右前臂伸侧可见一个直径1.6 cm的淡红色隆起性半球状肿物,顶端呈圆屋顶状,表面光滑,中央有一高0.7 cm的圆锥状灰白色角栓(见图1)。

组织病理变化:表皮明显增生,境界清楚,呈火山口样结构,中心大量角质团块,增生的表皮细胞呈鳞状分化,可见散在角化不良细胞。

真皮浅层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见图2)。

诊断:角化棘皮瘤。

治疗:手术彻底切除。

2 讨论角化棘皮瘤是1889年由Sir Jonathan Hutchinson首先以“面部火山口溃疡(crateriform ulcer of the face)”报告,1950年才独立诊断本病。

本病好发于暴露部位,与紫外线照射有关,也与化学致病物质有关,如焦油、沥青、足叶草脂等。

有报道在一些损害中发现HPV 25型,故推测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亦有人通过免疫组化研究P53肿瘤蛋白,认为本病是一种退行性鳞状细胞癌亚类[1]。

本病临床分为单发性、多发性、发疹性和边缘离心性。

单发性(solitary keratoacanthoma),皮损迅速增长,在3~8周内从1 mm的斑疹或丘疹可发展到25 mm大小的半球形,圆屋顶形皮色结节,表面可见平滑的火山口,中央充以角栓。

皮损光滑发亮与周围界限清楚,表面可见毛细血管走行。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和臂部。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本病有趣的特点为迅速增长约2~6周后,部分皮损可自行消退,遗留轻度凹陷性瘢痕,有些损害需6个月才能完全消退。

而多发性以青壮年为主,自愈倾向小[1,2]。

角化棘皮瘤演示课件

角化棘皮瘤演示课件
角化棘皮瘤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方法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很快的皮肤良性肿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征,但 有时被认为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变异型。
免疫组化检查
03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
于角化棘皮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
03
治疗方法与策略
手术治疗及适应证
手术切除
对于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是首 选的治疗方法。通过完全切除肿 瘤组织,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和转 移。
适应证
适用于角化棘皮瘤各期患者,特 别是肿瘤较大、生长迅速或伴有 破溃、出血等症状的患者。
避免用手挤压、搔抓瘤 体,以免引起感染或出 血。
定期检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及时机
感染处理
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 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必要时 口服抗生素。
止血处理
对于少量出血,可用无菌纱布或 棉球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需 及时就医,采取缝合等止血措施 。
治疗策略选择与调整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综合治疗
对于晚期角化棘皮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治疗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22例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22例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分析
p t n s w t AP o h a , t a ,t a r se s d b u n i t e f w c t me r n n l s d b a i t i S n t e 1 td y4 h d y7 h d y we e a s s e y q a t a i o y o t a d a ay e v e h s t v l y
n e e De a d AL, n t F, t Ma k d e e 1 状态 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如前所述 ,A S P患者高病 3 Mo n r tG, b r Ve e e a . r e l — a in f h ma ic l t n C 5+e u a o y 死率 的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继发胰腺或胰周感染 , 其 v to o u n cr u ai g CD4+ D2 r g l tr T 病死 率 高 达 8%t 0 4 1 继 发感 染 与机 体 细胞 免疫 功 c l nspi i u e m n p r yi[.r ae ,而 e si e s - n cd i mu o aa s J C i C r l s d l s] t 能有 密 切关 系 。通过 本研 究证 实肠 内营 养可 显著 提 Me ,0 33 ()2 6  ̄ 0 1 d 2 0 ,1 :0 8 2 7 . 3 高 重症 胰 腺炎 患 者 的细 胞 免疫 功 能 , 强机 体抗 感 4 Ci ae e 增 c l s L,S h i s a A,S lr P.Ac t p n r aii ie i u e a c e tts 染能力 , 降低继发胰腺胰周感染 的可能性 , 改善预 a db c r l rnlct nJ. i D sS i 0 1 65: n ati a s a o [ D g i c, 0 , () ea t o i ] 2 4 后 。国 内近期 的相关 的研 究也 佐证 了本 研 究 观点 , 12 1 7 ̄11 2. 3 Wi oe等人发现肠 内营养可升高血谷氨酰胺 水 5 黄承钰. l r ̄ l t m 医学营养学【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人 平, 显著降低 由于缺少谷氨酰胺能源物质而使肠黏 2 0326 0 : . 膜 发 生异 常进 而发生 肠源 性感染 的概率 。

36例角化棘皮瘤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

36例角化棘皮瘤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1期角化棘皮瘤(KA)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可自行消退,远处转移的发生概率较低,通常情况下皮损在1年内就可以自动消退,临床误诊率较高[1]。

资料与方法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角化棘皮瘤患者36例,男17例(47.22%),女19例(52.78%);年龄45~93岁,平均(70.70±13.60)岁,50岁以下3例(8.33%),51~60岁7例(19.44%),61~70岁7例(19.44%),71~80岁6例(16.67%),81~90岁12例(33.33%),90岁以上1例(2.78%)。

皮损特征:所有患者都是单发性皮损,头面部31例(86.11%),颧部及颞部3例(9.68%),鼻部2例(6.45%),眉部1例(3.23%),额部2例(6.45%),头皮1例(3.23%),眼睑1例(3.23%),下颌1例(3.23%),颊部14例(45.16%),耳前2例(6.45%),颈部2例(6.45%)为,手背2例(6.45%)。

肤色至淡红色角化性丘疹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直径为0.5~3.9cm,皮损中央出现凹陷,内含角质栓,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情况:根据临床表现考虑为角化棘皮瘤19例,诊断准确率为52.78%,误诊率为47.22%,被误诊的患者17例中,被误诊为皮肤鳞状细胞癌7例(41.18%),被误诊为寻常疣3例(17.65%),被误诊为基底细胞癌3例(17.65%),被误诊为光线性角化病2例(11.76%),被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1例(5.88%)。

组织病理特征:典型的角化棘皮瘤呈半球形,中央呈火山口样,充满角质。

最重要的镜下特点是病变的剖面结构:两侧的边缘突起,像口唇形状(唇状边缘),火山口中充满角质物质,大多数上皮细胞分化良好,胞质呈嗜酸性毛玻璃样[2],有时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边缘呈推进性生长,边缘有较密集的炎细胞浸润。

《角化棘皮瘤》PPT课件

《角化棘皮瘤》PPT课件

03
角化棘皮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
如维A酸、他扎罗汀等,可以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角化 棘皮瘤的目的。
化疗药物
如博来霉素、顺铂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用于治疗角化棘皮瘤。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对于较小的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是 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需要彻 底切除肿瘤组织,并注意保护周围正 常组织。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阳光照射 、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角化棘皮瘤的发生可能与角质形成细 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有关,但具体的 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角化棘皮瘤。病 理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组织中细胞核增大、染色深、 核沟等特征性改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临床试验过程中,医生们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以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展望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角化棘皮瘤的发病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更多理论 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角化棘皮瘤的研究进程,加速新药的研发和应用 。
提高公众对角化棘皮瘤的认知度,鼓励更多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为治疗角 化棘皮瘤提供更多有效方案。
Ki-67表达
Ki-67是一种增殖相关蛋白,其在角 化棘皮瘤中的表达通常较低,这表 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相对较低。
分子生物学特征
基因突变
角化棘皮瘤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例如PIK3CA、AKT1和PTEN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染色体异常
角化棘皮瘤中还存在着染色体异常,例如染色体易位和基因扩增等。这些染色 体异常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调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耳廓角化棘皮瘤1例

耳廓角化棘皮瘤1例

耳廓角化棘皮瘤 1例关键词角化棘皮瘤;癌变;手术;切口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具有自愈倾向。

多发生于人体日光暴露部位,中老年人好发,好发于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类似鳞状细胞癌。

治疗常用手术、激光冷冻等方法。

1950年以后才将单发型角化棘皮瘤确定为独立疾病[1]。

相对于其他部位角化棘皮瘤相关文献报道,耳廓角化棘皮瘤则报导较少。

下面将我科近期实施手术的老年患者、耳廓较大角化棘皮瘤并且术中采用切口皮瓣游离缝合的病例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9岁。

因“左耳廓发现肿物1月”入院。

患者1月前,无意间发现左耳廓生长肿物,当时如米粒大小,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经常掻抓该局部肿物。

近1月来,该肿物逐步长大。

患者否认结核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左耳廓背面靠近耳廓缘可见黑褐色半圆形肿物,大小约2.0cm×2.0cm,表面凸凹不平,基底较大,活动度欠佳。

耳廓未见明显畸形。

如图1-2。

术前考虑到患者局部肿物较大,与耳廓软骨关系不祥,完全切除后,由于张力作用局部皮肤直接缝合困难较大,顾考虑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切口周边皮瓣缝合。

治疗:手术采取局麻进行,肿物基底及周围皮肤给予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采用尖刀将肿物及可疑周边彻底切除,肿物未侵犯耳廓软骨,故耳廓软骨予以保留。

肿物切除后,创缘较大,不能直接缝合。

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大,且耳廓周边无肌肉组织,转移皮瓣存活困难。

故采用游离切口周边皮肤减张缝合,在切口上下分别距创缘1cm平行切开正常耳廓皮,分别缝合切口皮肤。

关闭创面,耳廓外形保留满意。

如图3-4。

术后病理回报:角化棘皮瘤。

如图5-6,随后经拆线、换药,局部皮肤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如图7-8。

图1 图2 图3 图4图5 图6 图7 图82 讨论: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生长速度较快的皮肤鳞状细胞增生性肿瘤,绝大部分KA未经治疗可自行消退,其消退原因尚未有明确定论[2-3]。

角化棘皮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角化棘皮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角化棘皮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很快的皮肤良性肿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征,但有时被认为是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变异型。

二病因由于本病开始于曝光区,其发病与紫外线照射增加相一致,因而认为本病系继发于长期日光损伤。

此外化学致病物质如焦油、沥青、足叶草脂亦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在一些损害中发现HPV型25,因此亦有主张病毒感染者。

遗传因素与角化棘皮瘤的发生发展亦有关系。

三临床表现该病可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发疹型角化棘皮瘤三型。

1.单发型最常见,主要发生于面部,其次为上肢等暴露部位。

皮损为坚实圆顶形结节,皮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中央为充满角质栓的火山口状凹陷,基底无浸润。

皮损发展快,病程短,数星期可增至1cm,数月后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性,遗留萎缩性瘢痕。

2.多发型较少见,可分为多发自发消退(Ferguson-Smith综合征)和多发不消退型。

Ferguson-Smit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30岁,男性较多见,可发生于全身各处。

皮损较单发型者小,很少自然消退。

3.发疹性角化棘皮瘤(Grzybowski型多发性角化棘皮瘤)皮损由大量直径2~7mm半圆形丘疹组成,中央角化,正常肤色,有的呈条索状排列,可有剧烈瘙痒。

持续数月后缓慢消退。

患者常有瘢痕、睑外翻和面具样面容。

另外,角化棘皮瘤与Muir-Torre综合征(皮脂腺肿瘤和胃肠道肿瘤综合征)、化学物质暴露及免疫抑制和HPV感染相关。

四检查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凹陷如火山口样,其中充以角栓,底部表皮增生呈条索状向真皮内不规则延伸,增生表皮内可见角化珠。

火山口周围表皮呈唇样突出,有嗜酸性淡染胞质大的鳞状细胞伸向真皮,但未脱落入真皮。

有核丝分裂象及鳞状旋涡。

真皮内明显炎症反应。

五诊断要临床与病理紧密联系,方能作出可靠的诊断。

角化棘皮瘤早期迅速生长,边缘倾斜,中央有角栓,当长到最大限度时,角栓脱落,边缘渐平,留下凹陷性瘢痕,这是临床诊断的要点。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角化棘皮瘤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角化棘皮瘤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角化棘皮瘤>>>
病因:
角化棘皮瘤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角化棘 皮瘤
(一)发病原因 由于本病开始于曝光区,其发病与紫 外线照射增加相一致,因而认为本病系继 发于长期日光损伤。此外化学致病物质如 焦油,沥青、足叶草脂亦;可能与本病的 发生有关。在一些损害中发现HPV型25, 因此亦有主张病毒感染者。其他亦有
有关症状: 皮肤发黑瘙痒、结节、丘疹、皮肤发黑瘙 痒、结节、丘疹、斑疹、新月状溶骨性缺 损。
内科学疾病部分:角化棘皮瘤>>>
检查项目: 血常规、癌胚抗原(CEA)。
内科学疾病部分:角化棘皮瘤>>>
相关疾病: 寻常疣、基底细胞瘤、皮肤穿入性毛囊和 毛囊周角化病、灰泥角化病、增殖性红斑。
谢谢!
内科学疾病部分:角化棘皮瘤>>>
症状及病史:
角化棘皮瘤症状_角化棘皮瘤有什么症状
可分4型,即单发性、多发性、发疹 性和边缘离心性角化棘皮瘤。
1.单发性角化棘皮瘤(solitary keratoacanthoma) 皮损迅速增长,在 3~8周内从1mm的斑疹或丘疹可发展到 25mm大小,半球形,圆屋顶形、皮肤色结 节。
内科学疾病部分:角化棘皮瘤>>>
症状及病史:
结节表面可见平滑的火山口,中央充以角 栓。皮损光滑发亮与周围界限清楚,表面 可见毛细血管走行。非典型角化棘皮瘤常 见,有些类似脂溢性角化病或良性棘皮瘤, 另一些则呈结节增殖性外观,火山口样凹 陷。巨大角化棘皮瘤指直径大于2cm,常 侵犯鼻和眼睑。甲下角化棘皮瘤罕见,有 触痛,呈破坏性火山口状中
内科学疾病部分:角化棘皮瘤>>>
治疗:

角化棘皮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角化棘皮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角化棘皮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角化棘皮瘤概述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又称皮脂性软疣或鳞状细胞假上皮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生长很快的皮肤良性肿瘤,可能是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日光暴露下、毛发生长部位的皮肤,多见于肤色白皙的中老年男性。

最常见的表现为单个的、圆顶形的结节,呈粉红色或肤色,结节生长迅速。

角化棘皮瘤可在几个月内自行消退,但本病与鳞状细胞癌表现类似,且难以鉴别,少数患者有复发甚至癌变的危险,需引起重视。

英文名称:Keratoacanthoma,KA其它名称:皮脂软疣、假癌性软疣、鳞状细胞假上皮瘤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其中多发型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部位:皮肤常见症状:结节、丘疹主要病因: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重要提醒: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难以鉴别,少数患者有复发甚至癌变的危险,故通常建议本病一经发现,应及时治疗。

临床分类:基于临床表现,通常可将角化棘皮瘤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发疹型三种类型。

1、单发型角化棘皮瘤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以60~7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2、多发型角化棘皮瘤不常见,发病年龄较早,通常在20~30岁,偶在儿童至婴儿期发病。

男性较多见,有时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发疹型角化棘皮瘤罕见,皮损数目可成千上万,分布广泛。

二、角化棘皮瘤的发病特点三、角化棘皮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角化棘皮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关于其病因研究也存在许多学说,但以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其他可能的病因还包括日晒、外伤、暴露于致癌物、某些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

基本病因:1、病毒感染目前认为,病毒感染是最可能的病因,在多数病损内可见到病毒样核内包涵体。

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要点

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要点

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是皮肤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在临床诊断中往往需要进行鉴别。

两者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性。

本文将就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临床表现1. 角化棘皮瘤:一般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硬,呈现颗粒状或毛刺状的外观。

通常生长缓慢,很少发生溃疡或出血。

2. 分化型鳞状细胞癌:常见表现为皮肤表面有溃疡和渗出物,有时有结块。

生长较快,有时可以自行出血,易形成炎症。

二、病理表现1. 角化棘皮瘤:镜下观察可见到较多的角化层及角质形成,上皮内有瘢痕性变化。

细胞异型性不常见,少有细胞核的增大及异型性。

2. 分化型鳞状细胞癌:镜下观察可见到角化瘤细胞巢或多角形细胞巢,表现为横盘状排列。

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核质比增大,核仁明显,核浆比增多。

三、免疫组化检查1. 角化棘皮瘤:通常CK和P63呈阳性表达,而p16呈阴性表达。

2. 分化型鳞状细胞癌:通常CK和P63同样呈阳性表达,但与角化棘皮瘤的区别在于p16通常呈强阳性表达。

四、临床预后1. 角化棘皮瘤:预后较好,其生物学行为较为良性,预后较为良好。

2. 分化型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易侵犯淋巴结和转移至远处器官。

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查和预后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临床医生在诊断鉴别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两者特点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

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是皮肤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在临床诊断中往往需要进行鉴别。

我们已经介绍了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查和预后等方面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角化棘皮瘤和分化型鳞状细胞癌的诊疗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

五、影像学检查1. 角化棘皮瘤:常见于头颈部皮肤,结节样突起肿块,边界清楚且轮廓整齐,内部密度均匀,无明显毛刺。

关于角化棘皮瘤2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关于角化棘皮瘤2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关于角化棘皮瘤27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关键词】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病理组织学;,鉴别诊断摘要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从而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方法收集27例角化棘皮瘤,标本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合临床情况及病理组织形态对角化棘皮瘤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角化棘皮瘤生长速度快,角质形成火山口样,周围上皮呈衣领样,部分上皮可有不典型增生,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角化棘皮瘤形态学上有其特点,紧密结合临床可以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 病理组织学; 鉴别诊断皮肤角化棘皮瘤在诊断上易和皮肤的鳞状细胞癌相混淆,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易造成误诊,导致临床处理上的差异,给患者带来痛苦。

为了深入了解角化棘皮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对我院最近几年遇到的27例角化棘皮瘤从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方面进行探讨,以利于更好地掌握其诊断标准,从而与鳞状细胞癌更好的鉴别,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我院2000年�D2005年收治的角化棘皮瘤2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最低37岁,最高83岁,平均年龄60岁。

所有标本均为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

1.2 方法整理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资料;镜下观察角化棘皮瘤的形态学特点,并与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2 结果2.1 临床表现 27例患者,发生在手背9例,面部12例(鼻4例,唇周2例,面颊5例,下眼睑1例),上肢4例,余2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灰白、灰红色半球形结节,质地稍硬,部分表现为火山口样溃疡,表面有干痂。

2.2 镜下特点低倍镜下见到一境界清楚结节,向皮肤表面和真皮内呈膨胀性生长,中央为大量角质栓,呈火山口样,角质栓被乳头状鳞状上皮分隔成多房性,角质栓周边上皮呈衣领样,鳞状上皮有增生,细胞胞质红染,细胞角化,上皮下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在上皮巢内形成脓肿。

角化棘皮瘤

角化棘皮瘤

角化棘皮瘤
李承明;单维华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卷),期】1995(021)002
【摘要】角化棘皮瘤常见于白肤色中老年人光暴露部位,生长迅速。

组织学与鳞癌相似,被认为是顿挫性恶性肿瘤,但极少发展成侵袭性鳞癌。

可能起源于毛囊细胞,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病因学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总页数】4页(P99-102)
【作者】李承明;单维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手术开放创面联合光动力治疗角化棘皮瘤型高分化鳞癌一例 [J], 伊美慧; 陈彬; 邱莹
2.PD-L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角化棘皮瘤中的表达 [J], 胡婕; 陈伟; 卢平; 程双华; 李灿
3.56例角化棘皮瘤临床分析 [J], 吴倩;张志勇
4.一例着色性干皮病(XP)伴眼周角化棘皮瘤患者的XP基因突变及角化棘皮瘤组织病理学特征 [J], 邹沈珊;谢可人;邹茜
5.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1例 [J], 李业贤;郭姝婧;王斌;张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角化棘皮瘤科普讲座

角化棘皮瘤科普讲座

什么是角化棘皮瘤?
类型
角化棘皮瘤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角化型 。
经典型多见于皮肤暴露部位,而角化型则更常见 于皮肤的其他部位,且可能更具侵袭性。
什么是角化棘皮瘤?
发病机制
该病通常与皮肤细胞的DNA损伤有关,特别是紫 外线引起的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形成肿 瘤。
谁会得角化棘皮瘤?
有家族史的人群也可能更容易患病,提示遗 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皮肤检查。
何时去看医生?
何时去看医生?
症状识别
如果发现皮肤上出现新生的或变化的隆起性病变 ,应及时就医。
特别是那些伴有瘙痒、出血或溃疡的病变要引起 重视。
何时去看医生?
定期检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 早期发现异常。
早期发现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去看医生?
自我检测
学习自我检查的方法,每月定期检查自己的皮肤 ,关注任何变化。
可以使用镜子检查不易看见的部位,如背部。
如何预防角化棘皮瘤?
如何预防角化棘皮瘤?
防晒措施
外出时应使用防晒霜、穿长袖衣物及佩戴防 晒帽,减少阳光暴露。
尤其在阳光最强烈的时间段内要尽量避免户 外活动。
角化棘皮瘤科普讲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角化棘皮瘤? 2. 谁会得角化棘皮瘤? 3. 何时去看医生? 4. 如何预防角化棘皮瘤? 5. 治疗角化棘皮瘤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角化棘皮瘤?
什么是角化棘皮瘤?
定义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皮肤肿瘤,通常表现为皮肤表 面隆起的病变,可能呈现出角质化的特征。

角化棘皮瘤病理诊断要点

角化棘皮瘤病理诊断要点

角化棘皮瘤病理诊断要点病例展示肿瘤生长呈火山口样,表皮凹陷并呈乳头瘤样增生,角化亢进,可见中央充满角蛋白的“陨石坑”样形态,其周围被突出的表皮边缘包绕的“唇样”特征性改变。

推挤式边缘,边缘光滑,伴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最终诊断为:角化棘皮瘤。

•角化棘皮瘤( keratoacanthoma,KA) 是临床上比较常见但误诊率较高的表皮肿瘤,部分病例可发生早期鳞状细胞癌,但极少发生远处转移,单发型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常见老男人,男性多见,好发于日光暴露区域,常表现为肉色或者粉红色质硬的孤立性丘疹或者小结节,中央可见角化过度栓,结构对称;可见直径巨大,文献中报道有12cm。

•肿瘤生长迅速,病程一般数周至数月,3-6个月后有自发消退倾向;•早期呈界限清楚的由大的鳞状上皮构成的实性叶状结构,角化少,细胞异型轻微;•随着病程进展,中央出现火山样结构,内含角化细胞及角化物,无颗粒细胞。

鳞状上皮巢不规则向深部浸润,但是轮廓光滑,一般不会超过皮肤附属器的水平,深部的上皮巢可出现角化珠和上皮内中性粒细胞微脓肿,表皮上皮常呈外生性突起,形成一个唇样轮廓。

周围常伴有炎症反应。

鉴别诊断:1、普通型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型鳞状细胞癌(SCC):二者鉴别尚没有特异性的统一标准。

KA常有初发圆顶型结节或红色丘疹,常在 2 ~ 3 个月内迅速生长,部分患者的皮损具有大多可在1年左右自行消退的特点。

很多学者认为角化棘皮瘤是SCC的一个亚型,当基底部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和成熟异常时应诊断为SCC,基底可见淋巴、浆细胞反应。

有研究显示CK17 和 Ki-67 可能是鉴别SCC和KA有效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SCC表现为弥漫性Ki-67 染色,即基底细胞和基底上/中央细胞的染色。

KA 表现为中心型 CK17 染色模式,即: ①CK17 的表达仅限于中心( 肿瘤细胞小叶的基底上或内三分之二) ,没有周边染色; ②肿瘤小叶的外围/基底细胞染色弱于中央/基底上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下角化棘皮瘤
破坏性病变,使得指(趾)骨远端产生压力性侵 蚀。很少自行消退。
多发性角化棘皮瘤(遗传相关)
2020/9/23
10
鉴别诊断
鳞状细胞癌(SCC)
?
KA
SCC
2020/9/23
11
P16、pRb蛋白:细胞周期调控相关
2020/9/23
KA Vs SCC P > 0.05
12
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胞膜(+)
2020/9/23
13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胞浆(+)
各组标本中
VEGF 的表达比较
2020/9/23
14
COX-2
2020/9/23
15
P53
16
Ki-67
2020/9/23
17
细胞凋亡
2020/9/23
18
治疗与预后
治疗
大多数病例:因与高分化鳞癌难以鉴别,因此活检切除或 刮除和电灼疗法是必要的; 巨大或顽固性:损害内注射氟尿嘧啶、甲氨蝶呤或博来霉 素合并利多卡因;内服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 甲下角化棘皮瘤:放射疗法
预后
预后良好
2020/9/23
19
2020/9/23
20
病因
过多的阳光照射是最常见因素(紫外线);
病毒感染(HPV); 化学制剂(焦油沥青、足叶草脂等); 遗传因素
2020/9/23
2
发病机制
不少人根据免疫组化研究KA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与鳞状细 胞癌的报告相同从而认为角化棘皮瘤为一种退行性鳞状细 胞癌亚类。
2020/9/23
3
病程及病理改变
约 4~6 周迅速增大,再经 4~6 周逐渐消退。肉眼 见早期皮损为角化性丘疹,在几周内快速增大至 1~2cm坚实圆顶形结节。
发展分三个期:增生期、成熟期、消退期
2020/9/23
4
增生期及成熟期
表皮凹陷,中央有角质栓,底部表皮向真皮内增 生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的棘层细胞可有一定异型 性及核分裂象。间质及基底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2020/9/23
5
成熟期
病变中心部位可见大而不规则的表皮凹陷,其中充满角质 栓,形成典型的“火山口”样改变;两侧表皮像口唇状或 拱壁状伸展于凹陷处,两侧基底部表皮呈不规则性增生并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典型性但较早期病变为轻。
Keratoacanthoma
住院医师 于海云 2015-07-23
角化棘皮瘤( Keratoacanthoma,KA )
一种鳞状细胞增生性肿瘤,主要发生 在具有毛发的皮肤,推测来源于毛囊 上皮细胞。常见于面部,其次为手臂、 手背、下肢,外阴也可见。
多数发生在老年人,尤其在50-70岁之 间,男性为主。
2020/9/23
6
B0594623
2020/9/23
7
2020/9/23
8
消退期
表皮增生停止,火山口样表皮凹陷逐渐变平,角 质消失基底部大多数细胞发生角化,出现进展型 真皮纤维化。
2020/9/23
9
KA的亚型
巨大角化棘皮瘤
病变直径>2-3cm
离心性边缘型角化棘皮瘤
表现为进展性向外周生长,同时中心愈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