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大气的运动之热力环流

合集下载

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

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1. 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指由热量差异引起的空气或流体的环流现象。

在自然界中,热力环流广泛存在于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

它起到了平衡地球上热量分布的作用,同时也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热力环流的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存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2.1 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地区温度差异较大时,热量会由高温地区向低温地区传导,从而产生气流或水流的环流现象。

2.2 质量差异质量差异也是影响热力环流的重要因素。

当不同地区的物质质量不同,例如大气中的湿度、气压等差异时,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2.3 地理条件和流体特性地理条件和流体特性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倾斜使得不同纬度之间的日照时间差异较大,进而影响了热力环流的形成;此外,流体的黏性、密度差异等也会对热力环流产生影响。

3. 热力环流的应用热力环流的存在和运动对地球上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些应用价值。

3.1 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热力环流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和预报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天气情况,为社会经济活动和灾害防御提供重要依据。

3.2 海洋循环和温度分布热力环流对海洋中的水流运动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暖流和极地附近的冷流就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同时,海洋温度的分布也与热力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3.3 天然气和石油勘探热力环流的理论和方法在天然气和石油勘探中也有应用。

通过对地下的热力环流分布和特征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3.4 新能源利用热力环流的特性可用于新能源的利用。

例如,地热能利用就是通过地下的热力环流来获得热能,用于供暖、发电等目的。

4. 总结热力环流是由热量差异引起的空气或流体的环流现象。

它的形成和存在受到温度差异、质量差异、地理条件和流体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

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1.用关于三国“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

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

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

2.3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3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
热力环流
假如地球
不自转
(一种力作用)
地 面 冷 热
大 气 垂 直
水 平 气 压

气 水
=


* 风向
高空
(不计摩擦)
风向
不 运 差运 均 动 异动
地球 自转
(二种力作用) 风向

低空
(考虑摩擦)
(三种力作用)
原本晴空万里,突然之间狂风骤雨… 天意……???
上方谷谷底受热,空气膨 胀上升,上升时冷却,遇凝 结核,容易成云至雨;同时 空气水平运动,使得风也过 来凑热闹啦!
A
地面 冷热 不均
根本原因
空气 垂直 运动
低 受热
B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热力环流
高 冷却
C
空气 水平 运动
3.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 均所形成的空气 环流。
案例:
城市风 山谷风 海陆风
H

B 郊郊A区区
市市区区
①据图分析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郊郊A区区 B
②若在郊区A地建设一化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巩固练习
1.读右图,判断正确的是:( C)
A.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甲地多晴朗天气
高度(km)
5 4 3
. ... 高压 低压 ⑵⑶ ⑴⑷
50(0 百帕) 等压面
2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1
D.图中4点气压:⑴<⑵<⑶<⑷
低压 高压
甲乙
2.右图中⑴、⑵处的气流为什 么是从低压流向高压?
先有大气的垂直运动 ; 再有大 气的水平运动。正是由于(1) 和(2)的存在才导致了同一水 平面上的高低气压差异。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目录
• 引言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热力环流基本原理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相互作用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观测和研究方
法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应用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揭示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内在联系,为气象学、气候学等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撑。
对气温的影响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 环流成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使 得气温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差异。
对降水的影响
热力环流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 过改变气压和风向来实现的。在 低压区域,空气上升,水汽凝结 成云致雨;在高压区域,空气下 沉,天气晴朗。此外,风向的改 变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对风的影响
热力环流还会影响风的形成和风 向。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 流向低压,形成风。同时,热力 环流还会导致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而改变。
要点三
气候系统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耦合关系 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仅决定了大气 的热力状况和环流特征,还对全球气 候的变化和异常有着重要的影响。
05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的观测和研究方法
观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地面观测
通过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等地面 观测设备,收集温度、湿度、气 压、风速等气象要素数据。
02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与大气加热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是 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大气加热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 的过程。
吸收作用
大气中的某些成分有选择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不同波 长部分,将其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大气的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教案授课人石晓巍学科地理授课内容: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知识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目标3、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

学技能1、掌握气压分布和海拔、气温、空气运动的关系。

目2、理解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目标标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情感要2、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目标求服务于社会。

《大气的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教材大气的水平运动。

其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

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分析过程的学习,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教学 1、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的关系。

重点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环流形成。

难点创设情境探究式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教学点燃蜡烛放在教室门口,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方向引出大气运动。

学生自过程学大气运动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问: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太阳辐射)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辐射造成各纬度受热不均)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讲授新课](案例引入) 播放资料: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

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

诸葛亮依计划将司马懿之众引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2.3热力环流》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2.3热力环流》教案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这部分共包括了三项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热力环流”。

教材首先引入热力环流的含义,即热力环流是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对于热力环流的理解可以用观察实验或设计实验,课堂演示的方法,也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推理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变化,进而形成热力环流的过程。

学情分析:本校都是艺术生,授课班级是美术班,他们入学成绩差,基础相当薄弱,学生的相关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以后要面临高考,学业难度大,知识要求偏高。

本堂课的知识相对逻辑性强,牵扯物理原理部分知识,对于基础稍差,知识薄弱的艺术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和合作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细致、合作、推理等综合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敢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把握实验细节,探求真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难点)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地理核心素养——实践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实验的直观性,通过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的科学态度、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并且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导言:从学生展示实验开始,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和重点观察内容后,同学们分组实验,对本节有关的地理现象进行合作探究,挖掘成因原理,督促学生分工明确,观察到位。

设计说明: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利用相应的地理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力环流 》说课稿

《热力环流 》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热力环流》说课稿1第一部分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第三课时,在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后引入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但却是理解本章“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锋面系统的理论基础”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如果不能理解热力环流,第二单元的学习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同时它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多有考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它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理论解释城市风、山谷风和海陆风。

四、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而且对有关的天气、气候事例比较感兴趣,参与、表现欲望较强,但已有的知识水平较低、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五、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于实验演示和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教案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开始阶段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所以对该节知识理解有难度。

教材分析:《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提高对实际生活中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高低压的判断,等压面的绘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P=ρgh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那什么因素会影响密度呢?海拔-海拔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比如我们现在在的四楼就比一楼气压低一些。

那还有什么会影响密度呢?温度-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PPT 展示书本A B 问:哪里的重量大些——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喜马拉雅山上煮饭得用高压锅来增加压力。

)那高低压如何比较呢?不同海拔高度的无需比较,海拔高的气压低。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注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空气只受重力的作用,则形成的等压面是水平的。

并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所示a=b>A=B,那假设A地热B地冷,A与B地还会不会相同呢?四、(探究活动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师:大家都非常的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到底有没有学明白了。

2.3+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2.3+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1)风的概念:空气的水平运动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
水平面上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水平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水平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1002
1004
1006 1008
6hpa
10hpa
1002 1004
1006 1008
2、空气受热如何运动------ 膨胀上升 空气冷却如何运动------ 收缩下沉
3、空气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呈正相关
4、大气的运动形式有哪两种?-------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压随海拔升高如何变化
C B
C
A
B
A
海拔
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气压比较:PA >P B >P C
【知识小结】热力环流过程总结
7、比较气压大小: 同高度上,则高压大于低压 不同高度上,则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8、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 冷大于热或下沉大于上升
热力环流练习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 远的陆地,a、c为水平 气流,b、d为垂直气流, 则甲、乙、丙、丁四处 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外, 还有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
2、地球在自转--- 产生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3、摩擦力---近地面风考虑,高空忽略。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下垫面:陆地大于海洋(水面)、山地大于平原、 有植被大于没植被

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气候学和应用领域的应用。

2. 原理2.1 热力环流的概念大气热力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而形成的大尺度环流系统。

它包括风系统、云系、降水系统等。

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2.2 热带环流系统热带环流系统是大气热力环流中最重要的环流系统之一。

它包括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西风带和极地前锋。

热带环流系统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导致热带地区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副热带地区接收到太阳辐射较少,导致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2.3 中纬度环流系统中纬度环流系统是指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的环流系统。

它包括西风带、副极地风系、高空急流等。

中纬度环流系统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效应和大陆与海洋的不同特性,导致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气流呈现出西风带的特征。

3. 应用3.1 气候学研究大气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热带环流系统和中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通过观测和模拟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可以预测全球气候的发展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3.2 天气预报大气热力环流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热带环流系统和中纬度环流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

通过观测和模拟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3.3 灾害预防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趋势,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

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变化,可以改进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3.3热力环流

2.3.3热力环流

抚宁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热力环流[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3. 等压面的判读及气压高低比较[预学案]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_______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__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差异→大气的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气温比海洋上,近地面,陆地气压于海洋,空气由流向,形成风(如图a)。

夜间,陆地降温,气温比海洋上,近地面气压比海洋,使近地面空气由流向,形成风(如图b)。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于是暖空气沿坡,形成风(如图c)。

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密度增大,因而沿坡,流入,形成风(如图d)。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工业,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 (如下图)。

[探究案]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出白天与黑夜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温度高低状况,并解释原因。

(2)画出图中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3)判定A、B和A1、B1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探究二;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

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空间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

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a.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如下图)。

b.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且与地面(如图A)。

2.3.3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3.3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精品)-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1000
1010
1015
1020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北 半 球 近 地 面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对风的影响:不影响风速大小,北半球使风向右偏,南半球使风向左偏
(3)高空风风向和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 为什么? (4)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________。 (5)试分析图中A处风力较大的原因是 答案:(3)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的;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 的结果。 (4)C (5)因为单位距离内等压线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风向垂直于等
压线,由高压 指向低压
476
484
492
500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等压线
赤道高空 水平面
2.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
线平行。北半球
向右偏转,南半
球向左偏转
484
除赤道以外的高空
476
(以北半球为例)
在不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増大
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活动探究1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2.3.2.热力环流(课件)-高一地理教学优质课件(中图版2019)

2.3.2.热力环流(课件)-高一地理教学优质课件(中图版2019)

2.在等压面图上判断甲、乙、A、B、C、D气压高低、
3.地面的温度高低 气温:T甲>T乙
5.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请判断正误。
①气温:甲>乙>丁>丙 ( ㄨ )
②气压:甲>乙>丙>丁 ( √ )
6. 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D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A→热 B→冷
2.判读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 PB>PA>PC>PD 3.近地面A、B两地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哪个地方? A地
4.如果是夏季,近地面A、B两地为海洋的是哪个地方

B地
课堂检测
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B
C
A D
甲热
乙冷
1.判断甲、乙两地的受热情况 气压:P乙>P甲>PA>PB=PD>PC
思考:2.山谷中大火燃烧对山谷中的气压有何影响? 山谷中近地面气压降低。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故事
材料: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营渭河。司马懿屡败不出,诸葛亮乃于 葫芦峪预设干柴,令魏延诱敌。司马懿父子欲劫粮,误入谷中,魏延火攻,困其难 逃。忽天降大雨灭火,司马懿逃走。真是天意吗?
思考:3.为什么山谷中突降大雨呢?
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图中①②③④间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③→②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 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 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 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2.3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定义
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 形式。
B A
大气上界



定义:单位面积上空 气柱所产生的重量, 称为大气压强,简称 气压。 单位:hpa 公式:P=F/S=pgh



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000(hpa)
A
1004(hpa)
(二)地表受热不均 B′
低压
′ A M
高压
N
M
C′
低压
′ A>B′ = C′
高压
B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①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 方气压高,高空与地面相反。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凹下的地方是低压区 ③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活动探究1: 海陆热力环流
活动探究2: 城市热岛环流
A
B C
C
地;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习题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a
C
B
b
(1)用箭头标示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运动,
C D
(二)地表受热不均 ′ A B′ 低压 高压
c′ 低压
高压
冷却
BLeabharlann 低压A高压冷却
C
受热
注: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 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A.大气的 垂直运动

2.3.3热力环流

2.3.3热力环流

(
)
在天乎? 上方谷 在人也!
火烧
课堂练习
1.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指空气的垂直运动
B、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C、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D、是高低纬度之间大气运动形式
课堂练习
2.读等压线分布图,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C )
课堂练习
3.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
ABA’B’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热力环流 高压的气压值一定大于低压吗 B>A>A’>B’ 低压 C’
高压
A’ A’
低压
高空
B’
等压面弯曲规律: 凸高凹低
近地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根本原因)
地 区 间 冷 热 差 异 空 气 的 垂 直 运 动
(直接原因)
气 压 差 异 同 一 水 平 面 的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思考:四川盆地的夜雨量占总雨量的60~70%?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究3:山谷风

② 增温慢 (冷源)

增温快 (热源)
增温快 (热源)
⑤ ⑥ 降温慢 降温快 (热源) 降温快 (冷源) (冷源)

谷 风


学以致用:“火烧上方谷”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 等压面

1

4
2
2000米

A

B
地面
1>3=4>2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呈现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以及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两部分知识内容。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首先,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涉及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而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在知识的建构上缺乏理论支撑点,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的过程中往往对这些知识点存在“留白”现象,难以深刻理解。

其次,热力环流中涉及的气温、气压等地理要素的变化呈现多时空交换耦合。

高一学生未建立地理时空观,综合思维能力薄弱,理解这些问题还存在较大难度。

第三,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是走入“田野”的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缺少地理意义的思考,易出现置身其中不明其理的现象。

最后,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理解需要借助模拟实验、地理视频、模拟现实技术,这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及周边的自然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知识。

四、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的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2、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热力环流状况,感悟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具备运用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究热力环流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动态和系统的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准备教材,PPT课件,实验器材:三个杯子,冰块,水槽,自来水,不同颜色的墨水。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领学生复习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地面粗糙程 度有关 特点: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的大小。
1006
1008 1010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北半球)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
【课堂小结】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

地转偏向
水平气压梯度 受力: 力和

高空风 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 风的类型 近地风
“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 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观察:1、高空中的风受几个力作用?分别叫什么? 2、最终当风受力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成什么关系?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观察:1、近地面的风受几个力作用?分别叫什么? 2、最终当风受力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成什么关系?
1100hpa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热力环流
小结




B

A

C
①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近地面, 地面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地面受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③气压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相对而言
画一画:
根据图中信息,自己动手绘制热力环流图
《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
合 作 探 究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风的形成——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巴山夜雨和热力环流有没有一定的关 系?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 希望是最美好的。 世上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扼杀希望, 最善良的事情莫过于培育希望。
谢谢大家!
B1
A1
等压面
B A 地 表 受 热 均 匀
B地(热)
(地面)
(冷) A地
C地(热)
提示:陆地和海洋的热容量(比热)不同。陆地比热小, 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大,白天升温慢,夜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 海陆风 晚降温慢。 合作探究
白天
黑夜
1.画出两幅图中热力环流方向,并能简单叙述其过程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作用?
1、水平气压梯度力F——直接动力
1004(hpa) 1004(hpa) 1010 1010
方向: 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特点: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气压梯度较大
(hpa)
1004 1006 1008 高压 1010
低压
F
同一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
高空中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 受力: 地转偏向 力和 摩擦 力
风向:与等压线 有一夹角
【课堂随练】
1010
1008 1006
D
C
1004
1002 1000
(hpa)
A
B
思考:1、A、B、C、D四个箭头分别代表什么?
2、这张图反映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高考连接】
例2: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 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4 1006 1008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风向 大小:与风速有关 特点: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的大小
地转偏向力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 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1000
1002 1004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能够绘制热力环流图。 2、描述其形成过程。 3、解释生活中关于热力环流的例子。 4、能够说明近地面和高空风的受力状况,并解 释风向的形成原因。
实验器材
玻璃缸
开水

现象观察

播放 暂停 重放

一、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低压 C1
高压 A1
低压 B1
1060hpa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A
【高考连接】
例2: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 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C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