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必背古诗75首原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1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悲愤欲绝:绝:气息终止,死亡。
形容悲痛、愤怒到了极点,痛苦到不想活了。
2与世长辞:辞:告别。
和人世永别,指去世。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
但:只。
我本来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5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荒凉的地方。
6坍塌:倒下来。
7震撼:震动,摇撼。
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8诠释:说明,解释。
9生死攸关:攸:所。
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10嗷嗷待哺:哺:喂养。
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11要强好胜:好:喜欢。
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
12节衣缩食:缩:节约,节省。
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13脱颖而出:颖:尖子。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14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15惴惴不安:惴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16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7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
形容名气很大。
18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19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20耍赖:使用无赖手段。
21调皮蛋: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22茂腾腾:充满活力。
23燥热: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24飞溅:向四外溅出。
25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26烧灼:用烧、烫使受伤 27威逼:用威势来逼迫或进逼28回味:1、食后的余味。
苏教版小学必背75首古诗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课外)必背古诗简析1234555

课内必学古诗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2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4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这首诗是一首说理诗。
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这首这首诗是一首说理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课外必背古诗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苏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汇总

苏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汇总第一册(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北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第二册(一年级下册)4.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 悯农(其一)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悯农(其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10.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长歌行(节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1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7.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五册(三年级上册)18.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教版六年级全册古诗词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苏教版六年级全册古诗词汇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我不期望回报——汪国真给予你了,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如果,你是ft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ft水甲天下,阳朔ft水甲桂林华ft自古一条道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巴金的代表作:《家》《春》《秋》《电》《雾》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明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今贤文(读书篇)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长江之歌你从雪ft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ft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苏教版六上必背古诗

己亥杂诗其一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其二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定风波苏轼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必背古诗75首原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1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苏教版)
六年级上学期
9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7.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ok98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99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00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1.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0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年.103.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04.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05.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106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六年级下学期
107.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8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9.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12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13.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4早春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15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