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
全身麻醉完整ppt课件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虽可以在局麻下进 行,但局麻毕竟尚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局 限性;应手术治疗的需要,许多大的手术 或不合作的病员,都需选全麻。
我们口腔科医生掌握一定的全麻理论知 识;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必要的和有益处 的.
.
一、掌握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的 特点
二、熟悉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全麻 方法
.
全麻(general anesthesia)是指麻醉药物
产生的可逆性全身痛觉消失和意识 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肌松弛 的一种状态。
.
一、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的特点
麻醉与手术互相干扰 维持呼吸道通畅较困难但又很重
要 小儿与老年病员多 手术失血多 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多
静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
将静脉麻醉药注入血管,经血液循环 作用于中枢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 法。
.
优点:诱导快,作用迅速,病人
舒适,对气道无刺激作用,不燃烧, 不爆炸,对空气无污染,操作简便, 操作的部位多在四肢的静脉,远离 手术区,麻醉与手术互不干扰。
.
缺点: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经体内代谢、
.
静脉麻醉方法
单次推注法 分次推注法 持续滴入法
(为控制滴注药物的准确性,可用微机 控制的注射泵控制滴注速度)
.
(三)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几种麻醉方法或几种 麻醉药物的联合使用。
常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
(四)控制性降压&
1. 控制性降压是指采用不同方法和
药物使血管扩张主动降低手术区血 管内压,使手术出血减少,为手术 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当不需要降 压时,又能使血压回升。
全身麻醉科普小知识,建议收藏
全身麻醉科普小知识,建议收藏全身麻醉是一种用药物使患者无知觉、无意识、无痛并阻断感觉神经传导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手术、无痛诊疗等医疗场合。
虽然全身麻醉已经成为现代麻醉学的一项基本麻醉技术,但它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神秘和陌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关于全身麻醉的一些小知识及相关问题。
一、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通过作用于大脑的神经元,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使患者表演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的一种状态,以便于医生为患者开展无痛诊疗、手术和治疗工作。
二、全身麻醉的分类1. 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通过将一种或多种全麻药物注入静脉实现的。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迅速传递到大脑,作用于中枢神经而达到全身麻醉的状态。
静脉麻醉可以快速安全地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剂量。
其优点为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但静脉麻醉最大的缺点是可控性差,麻醉效应的消除依赖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体内环境状态,如果药物相对或绝对过量,则术后苏醒延迟等麻醉并发症难以避免。
目前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包括咪达唑仑、依托咪酯、丙泊酚、芬太尼等。
2.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通过吸入具有挥发性的麻醉气体实现的。
这些药物被吸入到肺部,然后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交换作用于到大脑中枢神经,使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的状态。
吸入麻醉可以通过麻醉呼吸机实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剂量,精确控制麻醉的深度,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和血氧水平得到充分维护。
缺点是存在废气排放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术后可能使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
目前常用吸入麻醉药物包括七氟烷、笑气、地氟烷等。
3. 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是对患者同时或先后实施静脉全麻技术和吸入全麻技术的麻醉方法,称之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技术,简称静吸复合麻醉。
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很多,如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或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维持;或者静吸复合诱导,静吸复合维持。
全麻
全麻的并发症及处理
1、反流与误吸 2、呼吸道梗阻 上呼吸道梗阻如舌后坠,喉痉挛 下呼吸道梗阻如支气管痉挛,导管扭曲
全麻的并发症及处理
3、通气量不足 主要表现为CO2潴留或(和)低氧血症,血气 分析示PaCO2>50mmHg,PH<7.30 低氧血症 吸空气时SPO2<90%PaO2<60mmHg或吸 纯氧时PaO2<90mmHg即为低氧血症。
全麻的诱导: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 醒状态到神态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 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 导期。
吸入诱导法: 静脉诱导法:
全身麻醉药
常用吸入麻醉药:
(1)气态吸入性麻醉药:氧化亚氮
(2)液态吸入性麻醉药:安氟醚、异氟 醚、七氟醚、地氟烷、氟烷。
吸入全麻药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醉药,它几乎能够完全符合静脉麻醉药的 “黄金标准”: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 血药浓度降低快,适合连续输注给药。麻 醉后苏醒迅速平稳,无精神症状,极少引
起术后恶心呕吐。
适应症:
幼儿至老年各类手术病人 诱导、维持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TIVA) ICU和门诊手术麻醉中首选药物之一 国外还依据靶控理论研制出 Diprifusor 输注系统,麻醉医师能 直接调整靶浓度,控制麻醉深度。
吸入全麻药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3)代谢与毒性:
主要代谢场所是肝,细胞色素P450是重 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能加速药物的氧 化代谢过程 衡量药物的毒性涉及到其代谢率,代谢 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毒性
吸入麻醉药进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氧化亚氮和乙醚 100余年
第二阶段, 20-40 年代,以乙烯醚和环 丙烷为代表药物 第三阶段 50 年代应用氟烷开始,恩氟烷 和异氟烷,基本达到理想
全身麻醉
国内外全身麻醉技术研究与使用情况全身麻醉是指使用药物使人体全身暂时失去知觉,其目的在于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并尽可能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
全身麻醉的发展始于19世纪40年代,1846年10月,Morton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当众示范乙醚麻醉于手术病人获得成功,揭开了全身麻醉序幕。
经过广大麻醉工作者16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身麻醉已经可以用于几乎所有外科手术及检查。
经过160余年的发展,全身麻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多种实施方法的麻醉技术段。
粗分如下:1.全麻(非插管)全麻(非插管)是指在保留病人自主呼吸的前提下,通过静脉或呼吸道各自单独给药或静吸复合给药以达到使病人全身暂时失去知觉。
在麻醉过程中不进行气管及支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
1.1现状全麻(非插管)是最早应用临床的一种麻醉方法。
1846年Morton所演示的乙醚麻醉即为非插管全麻。
因为该种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不高及效果不确切在当时并未能广泛使用。
随着新药物的产生及麻醉监护技术的发展,现在该麻醉方法已经广泛使用于门诊、病房、手术室中各种手术及检查。
1.2应用范围门诊短小手术及检查,对肌松要求不高可以保持自主呼吸的病人的麻醉,或者与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复合使用。
1.3术中管理1.3.1实施方法:门诊短小手术及检查的全麻(非插管)一般使用全凭静脉麻醉。
可以视情况单独使用镇静药或镇痛镇静药复合使用。
在手术室中进行的全麻(非插管)可以使用静吸复合麻醉,但大多使用全凭静脉麻醉。
1.3.2监护:术中需对病人的呼吸、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
同时备好急救药物、设备及气管插管用具。
1.3.3气道管理:在全麻(非插管)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或持续性的呼吸道梗阻。
当呼吸抑制或呼吸道梗阻出现时,可发现病人的呼吸动作消失或虽有呼吸动作但口鼻处无呼吸气流出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
出现上述情况时可先给予托下颌同时面罩吸氧处理。
第二节全麻
第三节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 统的抑制,呈现可逆的感觉和意识消失状态, 也可有反射抑制和肌肉松驰。临床上常用吸入 麻醉、非吸入麻醉和复合麻醉。在全麻状态下 可进行难度较大的和复杂的手术。
一、吸入麻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进入血循环,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而产生麻醉作用者,称为吸入麻醉。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乙醚、氟烷、安氟醚、异 氟醚等。
二、非吸入麻醉
指麻醉药物不经吸入方式而进入体内并产生麻醉效应的 方法。 优点:如操作简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麻醉装置,兴奋 期不明显等,是当前兽医临床上的重要的全麻方法。 缺点非吸入麻醉有剂量难掌握、麻醉深度和持续时间难 控制等缺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对所用的药物和方 法有更高的熟悉程度和经验积累。 给药途径:静脉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 射、口服给药及直肠灌注等。 其中静脉内给药方法因作用迅速、确实,在兽医外科临 床上占有重要地位。
全身麻醉的分期
第一期(镇痛期):从麻醉开始至神志消失。 大脑皮层开始抑制。一般不在此期中施行手术。 第二期(兴奋期):从神志消失至呼吸转为规 律。因皮质下中枢释放,动物呈现挣扎、屏气、 呕吐、咳嗽、 吞咽等兴奋现象,对外界反应 增强,不宜进行任何操作。
第三期(手术麻醉期):从呼吸规律至呼吸麻痹为止。又分为4 级,一般手术常维持在第1、2级。在腹腔或盆腔深处操作,为 了获得满意的肌肉松驰,可暂时加深至第3级。 第1级:从规律的自主呼吸至眼球运动停止。大脑皮层完全抑制, 间脑开始抑制。 第2级:从眼球运动停止至肋间肌开始麻痹。间脑完全抑制,中 脑及脊髓自下而上开始抑制。 第3级:从肋间肌开始麻痹至完全麻痹。桥脑开始抑制,脊髓进 一步抑制。 第4级:从肋间肌完全麻痹至膈肌麻痹。桥脑、脊髓完全抑制, 延髓开始抑制。 第四期(延髓麻痹期):从隔肌麻痹开始至呼吸、心跳停止。
全麻实施方案
全麻实施方案一、概述全麻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患者丧失意识、无痛觉和肌肉活动的麻醉方式。
它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手术、心脏手术等领域。
全麻实施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舒适度。
二、术前准备1.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全麻。
2. 术前禁食:根据手术类型和全麻需要,规定患者术前禁食时间,避免术中出现误吸风险。
3. 术前讨论: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方案和麻醉方案。
三、全麻实施步骤1. 静脉通路建立:在手术室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麻醉药物的输注。
2.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快速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 气道管理:确保患者气道通畅,采取相应措施,如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
4. 麻醉维持:根据手术需要,持续输注麻醉药物,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状态。
5. 术中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6. 术后苏醒: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的输注,协助患者苏醒,并进行术后监护。
四、术后处理1. 术后监护:将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直至患者完全苏醒。
2. 麻醉记录:记录患者全麻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用药情况、监测数据、特殊情况等。
3. 术后随访: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五、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合理使用麻醉药物,避免过度麻醉引起的并发症。
2. 预防误吸:术前禁食、气道管理等措施,有效预防术中误吸风险。
3. 应对突发情况:麻醉团队应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六、总结全麻实施方案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麻醉团队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全麻过程的安全、有效和舒适。
术前准备、全麻实施步骤和术后处理都需要严谨细致,以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良好恢复。
希望本方案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舒适度。
做同一种手术,为什么你是全麻,他却用半麻?
做同一种手术,为什么你是全麻,他却用半麻?麻醉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主要通过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促使患者丧失感觉,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同时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关于麻醉,想必大家都知道,麻醉有全麻、有半麻,如何选择取决于手术方式、患者身体状况等,对此,很多患者心存疑问,为什么做相同的外科手术,有些患者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而有些患者的麻醉方式是半麻呢?为此,本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介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全身麻醉全麻即全身麻醉,指的是经呼吸道吸入、经静脉或肌肉注射,向体内输注麻醉药物,暂时性抑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所用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等,镇静药的作用是促使患者意识消失,镇痛药的作用是促使痛觉丧失,肌松药的作用是松弛肌肉,满足手术操作,麻醉在机体内起效后,患者神志和痛觉完全丧失,伴有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由于肌松药物的作用,患者的自主呼吸也会受到抑制,故需要应用外部机器辅助呼吸,但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抑制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当药物被机体完全代谢或排出后,神志和各种反射则会逐渐恢复正常。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注射药物,还需要密切关注手术操作到的刺激性以及患者受到刺激后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血压水平、稳定心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另外,麻醉医生还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比如室颤、大出血、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等。
从理论上来讲,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可以采用全身麻醉进行配合,而全身麻醉也是多数外科手术医生首选的麻醉方式,此法可以满足不同手术操作需求,且可以减少手术所致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保障患者依从性,提高手术舒适度,但并不是所有的外科手术都会用到全身麻醉,对于一些小型手术以及浅表手术来讲,只需要应用半麻就能够满足手术需求,如果选择全身麻醉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全身麻醉
三、肌肉松弛药
肌肉松弛药是指能够阻断神经 - 肌肉传 导功能而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它不是 全身麻醉药,但往往和全身麻醉药同时 使用。应注意:肌松药只能使骨骼肌麻 痹,而不产生麻醉作用,不能使病人的 神志和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作用。
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
肌松药分类
1.去极化肌松药
①与突触后膜Ach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成持续去极化 状态;②肌松出现前有肌颤;③不能被胆碱酯酶 抑制药拮抗。 2.非去极化肌松药
(四)常用吸入麻醉药
氧化亚氮 恩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
二
、静脉麻醉药
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称为静脉麻醉药。其优点是诱导快,对呼吸道 无刺激,无环境污染。
常用静脉麻醉药
硫喷妥钠
氯胺酮 依托咪酯 丙泊酚
全身麻醉维持
全麻维持是从患者意识消失到手术或检查结束, 停止追加全身麻醉药的这段时期。全麻维持期的 主要任务是维持适当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需要的 水平,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调控,保证循环 和呼吸等生理功能的稳定。 镇静 镇痛 肌松 sedation analgesia muscle relaxation
经系统解除或减轻疼痛,并能消除 因疼痛而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药物, 代表药是吗啡。
麻醉性镇痛药是全麻中不可缺少的
药物。
常用药物
1、吗啡 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可消除紧张和焦虑, 并引起欣快感,有成瘾性;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 作用,并有组胺释放作用引起支气管痉挛。主要用 于镇痛、作为麻醉前用药和麻醉辅助药。 2、芬太尼 镇痛效价约为吗啡的 75-125倍,持续 30 分钟;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可长达1小时,与咪达 唑仑伍用是的呼吸抑制更明显。主要用于全麻诱导、 麻醉期间辅助用药(强化);大剂量芬太尼复合麻 醉时,常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江苏全麻规范
江苏全麻规范全麻,即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给予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和无痛感觉的病人管理方法。
在江苏省,全麻手术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江苏全麻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手术前准备在进行全麻手术前,麻醉科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和手术部位,以便为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
在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禁食禁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停药。
二、全麻的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全麻方法。
常见的全麻方法有静脉全麻、气管插管全麻、气管内插管全麻等。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患者等,应当做好特殊的麻醉管理措施。
三、全麻药物的选择和运用在江苏,严格规范全麻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手术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给药。
全麻药物的运用应当精确控制,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
四、监测和护理全麻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CO2含量、血氧饱和度等。
在全麻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随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给予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并及时处理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五、麻醉复苏麻醉复苏是全麻手术结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江苏,麻醉复苏室按照一定的标准建设,并配备专业的麻醉复苏设备和人员。
在麻醉复苏室中,专业护理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通过药物和氧气辅助患者尽快恢复清醒状态。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六、麻醉记录和质量管理全麻手术的过程和结果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麻醉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麻醉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手术过程、药物使用和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等。
同时,麻醉科还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估和讨论会议,以提高全麻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麻醉科普之——全麻,半麻解说篇
麻醉科普之——全麻,半麻解说篇麻醉是通过药物对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进行抑制,从而让患者身体局部或整体暂时失去感觉,实现无痛手术的目的,同时这种神经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
在临床医学中,麻醉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临床麻醉是麻醉学的核心部分之一。
广义上来说,麻醉主要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大类,即我们常说的全麻和半麻,患者在手术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选择麻醉类型。
那么,全麻和半麻之间有什么区别呢?1.什么是全麻全麻,即全身麻醉,通过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将麻醉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感、无意识的“睡眠状态”。
采用全麻的患者的睡眠状态比日常睡眠程度更深,在手术时不会感知到手术操作和疼痛刺激,也不会中途醒来。
全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药物,其中,镇痛药物使患者无疼痛感;镇静药物使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药物使患者放松肌肉便于手术操作。
全麻适用范围广。
从理论上讲,全麻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手术以及无痛诊疗,是外科手术时常用的麻醉方法。
全麻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是对于身体浅表手术或小范围手术没有必要选择全麻。
全身麻醉时,患者身体状态、手术等因素也会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生变化,比如,出现呼吸抑制、血压剧烈波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甚至会发生大出血、过敏性休克、室颤、心脏停搏等危急情况。
因此,在进行麻醉前,需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连接相应的监测仪器,检查相应麻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便于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还需要准备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品,以及除颤仪等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全身麻醉分为诱导期、维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状态如下:①诱导期。
在这一阶段,患者的意识从清醒状态转逐渐变为无意识状态。
由于镇痛药物和镇静药物的使用,患者会逐渐丧失意识和痛觉,身体功能也会随之出现变化,因此,在此阶段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便于及时处理危险情况。
“全麻”、“半身麻”麻醉方法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麻”、“半身麻”麻醉方法与注意事项有哪些每当提及麻醉大家都会感到十分紧张或是非常担忧,万一醒不过来该怎么办?会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全麻、半麻该如何选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麻醉的常见知识。
一、什么是全麻?全麻也就是全身麻醉。
当患者处于全麻状态时,就像是睡着一样,没有任何感觉和意识,甚至也不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所以如果是在全麻状态下做手术,那么患者就不会感到任何疼痛。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结束15分钟后,患者便会逐渐恢复清醒。
全麻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麻醉方式,并不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影响,要想切实保障患者安全,需为手术医师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以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医师通常会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计算麻醉药的使用剂量,等到麻醉结束后,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也会随之排出体外,所以并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影响。
二、什么是半身麻?半身麻醉通常也被称为局部麻醉,仅麻醉患者身体的某个部分,而其它部位则始终保持原有状态。
在半麻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患者大脑将会处于清醒状态,能够有意识。
常见半麻包括以下几种,分别为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等。
在半麻状态下,要求患者能够配合麻醉医师完成神经定位穿刺,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也不会感到任何疼痛或不适症状。
三、全麻和半麻的选择首先,手术部位和手术种类。
关于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手术部位和手术种类,例如对于心脏、肺部等开胸手术,半麻是难以满足手术需求的,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全麻;对于下腹部以下的部位的手术,比如剖宫产、下肢手术等,通常会选择半麻,即椎管内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对生理机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次,患者因素。
对于凝血功能较差、脊椎畸形患者等,一般会选择全身麻醉;对于心肺功能较差者,并且手术操作需要在体表或下肢,一般会选择半麻;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难以配合手术操作,在经过医师评估后,一般也会选择全麻。
事实上,无论最终选择哪种麻醉方式,麻醉医师的首要任务都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非小事,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你知道吗赵朝华
麻醉非小事,全麻和局麻的区别你知道吗赵朝华赵朝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610100(四川成都)麻醉,相信大家没有少听过这个词语,因为现在临床上麻醉已经非常普及了,几乎所有的手术都会使用麻醉来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配合度、提高治疗效率。
我们都知道,麻醉的适用范围很广泛,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也可以让手术进行得更好,但是,您听说过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吗?即使您听说过这两位“大人”的名字,那您对他们有了解吗,知道他们的区别吗?下面笔者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局麻,什么是全麻,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一、局部麻醉是什么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就是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又被称作部位麻醉,该麻醉的特点是:在患者神志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把局部麻醉药在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应用,这样的局部应用可以使患者身体上某些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受到暂时的阻断,但是运动神经传导还保有完好的功能或是让其也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这种阻碍其实是可逆的,不会对人体上的任何组织造成伤害,具有安全、简单易操作、导致的并发症较少、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处于完全清醒状态等优点。
二、全身麻醉是什么全身麻醉简称为全麻,全麻也是临床上使用非常普遍的麻醉方式,但是很多人都对麻醉有误解,认为全身麻醉是一种比较危险的麻醉方式,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
全身麻醉时,麻醉科医师会让患者吸入麻醉药物或是通过肌肉、静脉为患者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被暂时抑制,来达到麻醉患者的目的。
接受过全身麻醉的患者一般会出现遗忘、全身痛觉消除、骨骼肌松弛、神志消失、反射抑制的临床表现。
另外,麻醉时使用的药物的浓度会直接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的程度,这也让麻醉科医师可以利用改换药物用量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和调节抑制水平的目的。
当然,这种抑制也是完全可逆的,当时间逝去,药物随着人体的代谢被吸收或排出,逐渐失去麻醉效果,患者就会逐渐恢复神智和原有的各种反射。
全麻术后宣教内容
全麻术后宣教内容一、什么是全麻?全麻是一种通过给患者使用药物来产生无痛、无意识状态的麻醉方法。
在全麻下,患者不会感到任何疼痛或不适,同时也不会意识到手术的进行。
全麻通常由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团队来负责管理和监控。
二、为什么需要全麻?全麻可以用于各种手术,包括大型手术和小型手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全麻的情况:1.需要进行复杂手术或需要较长手术时间的患者。
2.对疼痛敏感或担心手术疼痛的患者。
3.对手术过程感到紧张或焦虑的患者。
4.需要保持静止或需要特殊体位的手术。
5.需要进行检查或治疗的儿童。
三、全麻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全麻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事项:1.空腹:手术前通常需要空腹,这意味着在手术前一定时间内不得进食或喝水。
这是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误吸。
2.患者评估: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询问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是为了确保患者适合接受全麻,并减少可能的风险。
3.心电图和血液检查:麻醉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血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4.麻醉知情同意书:在手术前,患者需要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以确认已经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四、全麻的过程全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麻醉诱导: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医生会给患者注射药物,以诱导麻醉状态。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剂的方式给予。
2.气管插管:一旦患者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医生会进行气管插管。
这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并使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气管插管进行输送。
3.呼吸机连接:插管后,患者会被连接到呼吸机上。
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呼吸,并确保氧气和麻醉药物的输送。
4.麻醉维持: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5.麻醉监测:在全麻过程中,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全身麻醉 名词解释
全身麻醉名词解释全身麻醉是一种医学介入技术,通过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使患者失去意识、痛觉和运动功能,在外科手术等临床情境中使用。
全身麻醉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现代全身麻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全身麻醉主要包括全麻、半麻和全身麻醉辅助技术。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这几个名词的具体含义。
1. 全麻全麻是指通过药物注射或吸入,使患者失去意识、痛觉和运动功能的麻醉方式。
全麻常常用于需要切除组织、延长手术时间、需要进一步检查、修复或更换器官的手术中。
全麻可以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
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而吸入麻醉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将药物送入患者体内。
2. 半麻半麻是指在手术中较小切口或疼痛较轻的情况下使用的麻醉方式。
与全麻不同的是,半麻不会完全剥夺患者的意识或自主呼吸功能,同时也可以通过药物注射或吸入等方式实现。
半麻常常用于外科手术、疼痛检查和大多数有创性检查中。
3. 全身麻醉辅助技术全身麻醉辅助技术是指在全麻或半麻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确保麻醉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其中一些技术包括:(1)麻醉机:麻醉机是一种机器,可将吸入麻醉药物的混合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以实现麻醉效果。
(2)呼吸机:在全麻过程中,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氧的吸入,以保持患者的呼吸正常。
(3)监测器:监测器可以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确保这些指标在安全范围内。
(4)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让患者失去意识、痛觉和运动功能的关键因素。
总之,全身麻醉是医学界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全麻、半麻还是全身麻醉辅助技术,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和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全麻和半麻有什么区别?
全麻和半麻有什么区别 ?科技水平的进步带动着医疗诊疗水平发展,更多先进诊疗设备服务于临床,让患者受益,如:麻醉技术。
麻醉,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能够暂时“关闭”我们的感知,消除手术带来的疼痛感,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良好依据。
现阶段,依据麻醉范围,麻醉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另一种是局部麻醉(简称“半麻”)。
那么问题来了,全麻和半麻有什么区别?全麻和半麻到底是什么?1全身麻醉:全麻作用在神经中枢系统,系指经肌肉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等方式,将麻醉药物输注入人体内,其中枢神经系统得以抑制,进而产生麻醉效果。
人接受全麻后,表现为骨骼肌全体松弛、痛觉和神志完全消失等。
也就是老百姓常讲的:输注麻醉药物后,人的知觉和感觉消失,人陷入“沉睡”状态。
然而,全麻药物在血液中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对神经中枢系统的抑制效果。
一旦全麻药物代谢或排泄,患者知觉、感觉、意识等会逐渐恢复。
注:全麻期间,意识丧失,需接受辅助呼吸,如:吸痰器、呼吸机等,并且还需行麻醉评估及麻醉前处理。
另外,开展麻醉时,还应加麻醉诱导、维持、恢复等操作。
2局部麻醉:所谓半麻,患者在拥有清醒意识的前提下,将局部药剂作用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性抑制部分肢体的神经传到功能。
接受半麻后,虽然患者的感觉神经受到抑制或阻断,但患者的运动神经通常不会受到抑制,或者仅有部分遭受侵扰。
半麻仅是暂时抑制感觉传递情况,并不会发生任何实质性的组织损伤,局部麻药失效后,就会完全解除组织阻滞情况。
安全简便是半麻优点,由此不会对患者审理功能造成巨大影响,术后也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全麻和半麻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全麻和半麻是临床非常常见的麻醉方式,镇痛镇静效果十分明显,是手术顺利开展和结束的有效保障。
那么全麻和半麻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1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不同:全麻与半麻的作用部位,分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
其中全麻中,全麻药物经呼吸道、静脉、肌肉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产生麻醉效果。
全麻并不简单这些事情需要注意
全麻并不简单这些事情需要注意做手术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有人认为全身麻醉就是睡一觉,醒来以后发现手术做完了,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但其实如果患者对麻醉药物比较敏感,可能会出现很多“社死”情况,今天来向大家揭秘一下并不简单的全麻!一、全麻手术全麻是手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是静脉、肌肉注射适量的麻醉药物,使人体暂时失去感觉,达到抑制神经疼痛的目的。
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比较敏感,但麻醉以后神经恢复比较慢,意识比较低,会出现胡言乱语的“社死”情况。
二、全麻的阶段第一,麻醉诱导阶段。
由麻醉医师打开患者的静脉通路,在这个过程中会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检查患者身体的耐受情况,然后连接各种仪器和设备。
以后就会进入麻醉阶段,使用镇静药、镇痛药或者肌松药等石患者的意识短暂消失、肌肉放松。
第二,麻醉持续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出血状况,并且根据患者的生命指标来调整麻药的剂量。
第三,麻醉苏醒阶段。
主要是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唤醒,并且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手术伤口的疼痛。
三、全麻的注意事项(一)全麻之前的注意事项第一,进行麻醉评估。
在手术前一天麻醉医师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最为适合的麻醉方式和麻醉剂量。
第二,在麻醉之前需要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避免胃排空不足引起吸入性肺炎。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慢性疾病,在手术当天进行麻醉之前需要让患者使用少于30毫升的白开水服用药物,但是降糖药在手术当天不能服用。
第三,麻醉之前需要戒烟2~4周。
第四,患者不能涂抹化妆品和指甲油,避免影响医生对正常肤色的观察。
第五,麻醉当日需要摘下佩戴的饰品,包括戒指、隐形眼镜、假牙、项链等,并且换上宽松的手术服。
第六,要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和疾病种类的不同,患者对麻药的耐受和反应都不一样,所以麻醉过程中会出现意外和并发症,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 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 故有通气量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 ⑤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 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O2潴 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O2潴留外,还
• ③全麻下可发生微型肺不张,且可持续到术后。肺不张时肺
内分流增加,可导致低氧血症。
• ④全麻下FRC可降低15%-20%,使呼吸肌张力增
加,结果使肺容量更加降低。
• ⑤呼吸道梗阻或通气不足时,可同时发生低氧血
症与高碳酸血症。
• ⑥上腹部手术较其它部位手术更易出现手术后低
氧血症。
• ⑦高龄、肥胖及吸烟者,因闭合气量增加,术中、
循环稳定。
3、心律失常:
• (1)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 ①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同时出现常为浅麻醉的表现,应适当
加深麻醉。 • ②低血容量、贫血、缺氧以及代谢率增高(如甲亢、恶性 高热)时,心率增可增快,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③手术牵拉内脏(胃、食道、胆囊等)或心眼反射时,可 因迷走神经反射致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静注 阿托品0.25-0.3mg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 全麻术后一小时后可改为半小时观察一次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 和度)、尿量,病情变化、专科检查、听诊 肺部呼吸音,认真记录护理记录连续12小时 进行病情观察,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处 理,及时记录。
全麻并发症及处理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上,可分为机械性及机
术后均易发生低氧血症。
(2)预防及处理 • ①解除原因,如呼吸道梗阻等。
• ②术中监测血气及SpO2,早期发现和处理低氧血症。
• ③因肺不张、肺容量减少所致的低氧血症,可采用PEEP
(5-10cmH2O)治疗。
• ④全麻恢复期病人应监测SpO2,并面罩吸氧,维持 SpO2≥94%. • ⑤高危病人术后应行预防性机械通气。
能性。
• 原因:机械性梗阻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
喉头水肿等。机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 预防及处理: •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梗阻,其“梗阻”症状可不明显, 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
(2)下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
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机 能性原因为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 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不合格者应丢弃。 •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 (4)诊断:取骨骼肌活体组织,放入咖啡
因及氟烷溶液中可呈现强直性收缩。
• (5)特异治疗:静注硝苯芙海因
(Dentrolene),初始剂量2-3mg/kg,20 分钟后可达10mg/kg.
2、全麻后谵妄:
• (1)发生率为8%~70%,与手术类别、年龄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 (2)发生原因与代谢紊乱、围术期所用药物以及低氧血 症有关。 • (3)术后应监测SpO2并保持其正常,可减少或避免谵 妄的发生。
使心室肌的应激性增加。
• ⑤房性早搏多发生在原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偶发房性早搏对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无需特殊处理。
4、心肌缺血: • (1)围术期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麻醉处理
的重点是维持心肌氧供一氧耗的平衡。
• (2)加强对ECG及血流动力的监测。 • (3)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除吸氧外,还应静滴硝酸甘油 0.5-2μg/kg.min;Esmolol0.5-1mg/kg可有效控制心动过 速和高血压,必要时可以应用;适当血液稀释可增加氧供, 维持HCT在30%左右为宜。
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度冷丁合用时亦可致血压升高。
(3)处理:
• ①解除诱因:有高血压病史者诱导前可静注压宁
定25-50mg;芬太尼3-5μg/kg或吸入与静脉诱导
药同时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 ②根据手术刺激的程度调节麻醉深度。吸入麻醉
药对减弱交感神经反射优于鸦片类药物。
• ③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者,可行控制性降压以维持
的流出。 •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入困难者,遇此 情况,可预防性静注氢化可的松0.5-1.0mg/kg;术后发 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 开。 •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入
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
重喉痉挛下刺激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 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 感神经张力增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高血压: • (1)舒张压高于13.3kPa(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 30%称为高血压。 • (2)原因:
• ①与并存疾病有关:如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颅内
压增高者等。 • ②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如探查、压迫腹主动脉、气管插管等。 • ③通气不足,有CO2蓄积。 • ④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者,伴有躁动或尿潴 留。 • ⑤药物所致高血压:如潘库溴胺、氯胺酮常呈一过性高血压;单
可发生低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 (2)预防及处理:
•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
时间过度通气。
•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监测,尤其对高龄、
肥胖等“高危”病人。
• ③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叫病人可睁
眼、抬头、握拳、用力吸气压力可达2.94kPa(30cmH2O)、TOF中T4/和T1>70%,可避免或减
使胃液容量减少到25ml以下,pH>2.5,万一发生误吸则肺 损害可相应减轻。
(四)其它并发症
1、恶性高热:
• (1)为一隐匿性药物引起的肌肉代谢异常病变,当易感者接受
琥珀胆碱或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后易诱发此病。西方国家发病率达 1/5000-1/150000不等,我国迄今仅有个案报道。 • (2)易感人群多有先天性肌肉收缩、代谢率增快(HR、BP、乳 酸均升高)、体温急剧升高(1℃/5min)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及血 清钾、钠、钙、肌球蛋白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
少麻醉恢复期的通气不足。
3、低氧血症:吸空气时PaO2<8kPa(60mmHg)或吸纯氧时
PaO2<12kPa(90mmHg)。 • (1)原因: • ①麻醉机故障、氧气供应不足等致吸入氧浓度过低。 • ②气管内导管可随头部的活动而移位:头向前屈曲可使导管 内移1.9cm,可能使导管进入一侧支气管;头向后仰伸可使 导管向外移动1.9cm而滑出气管外。
(三)消化系统
• 1、术后恶心呕吐:需治疗者约占3.5%,发生率与病人体质及 术中用药有关,应用氟哌啶可使之缓解。 • 2、误吸: • (1)肠梗阻及饱胃者宜采取清醒气管内插管。采用快速诱导 插管时,可压迫甲状软骨使食管闭合,防止胃内容反流,并 避免将气体吹入胃内。
• (3)静注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50mg,甲氰脒胍100mg可
(二)循环系统
1、低血压:
• (1)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低于10.6kPa
(80mmHg)者称为低血压。
• (2)原因:
• ①术前禁食、清洁洗肠或术中失血引起血容量不足。 • ②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负性肌力或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 ③手术操作压迫上、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 ④正压通气引起胸内压增高,静脉回心血
•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
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 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 •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 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 ②吸入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
位置,引流管、尿管、特殊管道(如自体血回输装置、气管套
管) 过床:注意过床时管道要固定好,连接氧气3升/分,连接心电 监护、 血氧饱和接头、测血压÷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检查:检查生命征数值是否正常、再次检查病人意识恢复情况,听 诊双肺呼吸音、检查视力、检查皮肤,病人安全后方可让麻醉 师离开,并和手术室护士签字。
量减少。
• ⑤并存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
全、休克等。
• ⑥继发于其它严重心肺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
包填塞、气胸、肺梗塞等。
(3)处理:
• ①解除病因:尽量解除导致低血压的原因;麻醉药的应 用方法应合理,药量适当。 • ②适当补充容量,可行液体负荷试验。 • ③静注麻黄素10-15mg,因具α、β效应,可于血压升高 的同时心率也增速;新福林50-100μg,仅具α效应,还 可使心律反应性减慢,于心律增速者可使用。 • ④经处理血压仍难以恢复者,应进一步检查,如血气、 电解质、EKG及肺片等,以明确诊断。
(2)期前收缩: • ①首先应明确其性质,并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②麻醉下发生的室性早搏多属良性,如非频发无需特殊治疗。 • ③如因浅麻醉或CO2蓄积所致的室性早搏,于加深麻醉或排 出CO2后多可缓解,必要时可静注利多卡因1-1.5mg/kg.
• ④应避免过度通气,因碱中毒时,钾及镁离子进入细胞内,
全麻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
护理观察:
1、 一小时内必须专人守护,认真记录意识状态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