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支柱产业选择评价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城市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城市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城市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因此,评价城市发展的状况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和方法。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介绍城市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首先,在经济方面评价城市发展的状况,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

常用的经济指标包括城市GDP、GDP增速、财政收入和投资规模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城市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就业率和薪资水平等指标。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包含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平均等方法得出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

2.借鉴国际标准:对比其他发达国家和同类型城市的经济指标,借鉴先进的标准和经验,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其次,在社会方面评价城市发展的状况,主要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

常用的社会指标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城市的居民幸福感、社会稳定性和文化活动等指标。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社会的发展状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包含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平均等方法得出城市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

2.调查问卷法:通过对城市居民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城市的评价和需求,以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最后,在环境方面评价城市发展的状况,主要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常用的环境指标包括PM2.5浓度、环境污染指数、土地利用率和能源消耗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和垃圾处理率等指标。

1.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包含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加权平均等方法得出城市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

2.环境监测和评估:运用现代化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方法,对城市的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评价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和方法是多样化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_以杭州市为例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_以杭州市为例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杭州市为例谢守红1内容提要2本文介绍了城市选择主导产业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罗斯托经济理论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主导工业进行优选,认为杭州宜发展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

1关键词2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主导产业由于处于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与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其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扶持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与国家和省相比,城市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域单元,往往不具备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城市经济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因此,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遵循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原则,又要结合城市经济的特点,特别是要考虑到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高一级地区发展战略的协调,与相邻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1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

主导产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分析。

但第一次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规划日本产业结构时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新准则。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准则,如短缺替代弹性准则、瓶颈效应准则和增长后劲准则、可持续性准则等。

(1)比较优势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0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产业集群是指多个相关产业在相同或相近区域内,通过互相合作、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网络。

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和相应的指标体系。

一、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1.确定评价目标:对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我们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

如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

2.选择评价方法: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TOPSIS法等,定性评价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

3.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综合评价产业集群的各个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指标:如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产值等。

(2)效益指标:如产业集群的税收贡献、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

(3)创新能力指标:如产业集群的科研机构数量、科研经费投入、专利申请数量等。

(4)国际竞争力指标:如产业集群的出口额占比、进口额占比、国际市场份额等。

(5)发展潜力指标:如产业集群的就业潜力、技术创新潜力、产业升级潜力等。

4.确定权重:对于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需要设定相应的权重,以反映各指标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程度。

可以通过专家评价、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权重的确定。

5.数据收集和分析: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相应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

6.评价结果表达与解释:将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可以通过图表、文字等方式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进行表达和汇报。

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规模指标:(1)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2)从业人员数量(3)产值2.效益指标:(1)税收贡献(2)利润率(3)劳动生产率3.创新能力指标:(1)科研机构数量(2)科研经费投入(3)专利申请数量4.国际竞争力指标:(1)出口额占比(2)进口额占比(3)国际市场份额5.发展潜力指标:(1)就业潜力(2)技术创新潜力(3)产业升级潜力以上仅为简要列举,实际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具体的产业集群和评价目标进行调整和拓展。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用。
( 5 ) 产 业关 联原 则 。产业 与产 业之 间存 在着全 面 、密切 的 关 联 关系 。选择 的产 业应 该 通 过这 种 关联 , 带 动 和拉 动一 系 列 关联 部 门和产 业 进 一步 发 展 , 并 且通 过这 些 行业 和 部 门的 传 导 作用 间接对 其 他 部 门产 业 的发 展产 生 影 响 , 形 成 广泛 、 复 杂的连 锁互 动效 应 , 不 断推动 整个 经济 的综合 发展 。 ( 6 ) 生 态环 保 原则 。生态 科 技创 新 城 , 顾名 思 义是 以保 护 生 态环 境 , 发展 绿色产 业为 己任 。在 产 业选择 时 , 应 该 充分考 虑 周 边生 态 环境 的诸 多 因素 的 影响 , 处 理 好产 业 发展 与生 态 环 境保护 的 关系 , 避 免浪费 资源 污染 环境 现象的 出现 。
二 大 连 生 态 科 技 创 新 城 产 业 选 择 的 原 则
在 进 行 生 态 科 技 创 新城 的产 业 选 择 时 , 要 综 合 考 虑各 方 面 的 因素 , 根 据 生 态 科 技 创 新 城 本 身 实 际 情 况 确 定 应 该 重 点 发展 的产业 。综 合 各方 面研 究 和讨 论 , 文 章 认为 对 生 态 科技 创 新城 的产 业选 择应 该遵 循 以下原 则 : ( 1 ) 因地 制 宜原 则 。由于 各 地 区 的经 济 发展 水 平 不 同 , 在
三 、大 连 市 生 态 科 技 创 新 城 产 业 选 择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的构 建
在 充分 考 虑 生态 科技 创 新城 产 业定 位和 产 业选择 的原则 下, 对 生态 科技 创新 城 的产业 选择 的指 标体 系进 行分层 设计 , 建 立 五 个一 级 指 标 , 包 括 产 业 关联 度 指标 、区域 经济 带 动指 标 、社 会效 益 指 标 、需 求指 标 、产 业 发展 潜 力 指标 , 在 此基 础 上进 一 步细 分 出产 业规模 、产业 影响 力系 数 、区位 商 、就 全 面反 映 生态 科 技创 新 城产 业选 自然 资 源 、 资金 、劳 动 力水 平 、政 策 支 持 等方 面 各 不相 同 , 业 规 模 比等 十个 二级 指 标 , 所 以在对 生 态科 技创 新 城 的产业 进 行选 择 时应该 充 分考 虑 并 择的因素。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衄 有 效 利用 本 区域 的优 势 资源 , 扬长 避短 , 选择 与 经济 发展 实 际 相 适 应的 产业 。 参 考 文 献 ( 2 ) 发展 潜 力 原则 。主 导产 业 的发展 在 区域 经济 中应 占有 [ 1 ] 周巍等 . 衡 阳市 服 务 业 支柱 产 业 选 择 及 发展 研 究[ J 】 . 南 定 比重 , 在 经 济 产值 中 占有较 大 份 额 。 因此 选择 的产 业要 华 大 学 学 报 , 2 0 1 0 ( 5 ) . 有广 阔 的市场 空 间和后 续增 长能 力 。 [ 2 】 赵琼. 湖 南省 现 代 服 务 业 支 柱 产 业 选 择 及 发 展 研 究 [ J ] .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城市发展的迅猛,城市竞争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竞争力评估研究和实证分析旨在了解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改进空间,以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一、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的选择城市竞争力评估需要借助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城市在不同方面的竞争力水平。

这些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指标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指标。

二、城市竞争力评估方法的研究城市竞争力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但各有优缺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多角度、全面性的评估,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城市竞争力评估的实证分析城市竞争力评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可以对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评估模型。

同时,需要结合定性的调研和专家意见,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优化。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指导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路径探索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估,我们能够发现城市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探索。

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优化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等。

这些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五、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竞争中寻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通过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从中汲取启示和借鉴。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其他城市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之处,避免重复和盲目发展。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城市竞争力评估和实证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追踪和调整评估指标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竞争力评估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其重要性。

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1.研发投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科技经费等。

2.人力资源:衡量城市创新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包括研究人员数量、高学历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人才等。

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1.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2.创新型企业数量:衡量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高成长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等。

三、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1.产业链完整度:衡量城市产业链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完整度指数、重点产业发展水平等。

2.政策环境:衡量城市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友好程度,包括投资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等。

3.创新交流平台:衡量城市创新社群的活跃度和合作程度,包括创新孵化器数量、科技园区数量、创新大会举办次数等。

四、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1.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产出质量等。

2.创新驱动能力:衡量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包括政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

以上指标体系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为制定政策、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城市朝着创新型城市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地方支柱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地方支柱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交,可 以认 为地方支柱产业创新 状 、 发展和变化趋势 , 否能取得 最大的产 是 因此 , 学评价和研究地方支柱 确 定 。 科 折 能力 ,对推动地方支柱产业 的

个地 区利 用先进 的科 学技 术和手段 , 将
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支 业经济效益 , 使地区经济协调 、 快速发展来 创 新 的思想 、 知识 、 术等转 化为新产 品 、 技

加 系统性 、 条理化 、 次化 , 层 对求解 复杂 的
多准 则决 策问题也更有效 。
3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法 ( C . F E)
创新 能 力评价 指标体 系研究
指标体 系的构建 是评 价创新能力 的关
产能力 、 销售与 市场 开拓能力 、 市场信息反
馈和产品更新 能力等方面 。
维普资讯
¨
圃¨ 篷蒲

产业 评价研究综述
l 刘 5 永 陈 志鹏
的重要保证 。 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 、 发展进行支持 的能力 。 经济发展 、 地方政策等情况 , 选择 和培育适 地 方支 柱产业创 新能力研 究 ,对我 国
新 工艺 、 新管理 、 新组 织和新 服务 , 并能 带 根据地 区不同 ,支 柱产业也有 一定的 动周边 产业 的竞 争 力 和推 动 当地经 济发
- ± 也区之间的竞 争优势 , 促进地方 差异 , 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一年多来 , 展 , 明 产生一定经济绩效 的能力 。 是 等方面 ,都具有重要 的理论价 确提 出了重点发展 电子信 息 、 电、 水 机械冶 萋 本 文从概念界定人手 , 义。 对创 金 、 医药化工 、 品饮 料 、 食 旅游等 支柱产业 : 日 关理论 、创新能力评价理论 与 的思路 。深圳 市是 中国南方 重要 的高新技

福建省支柱产业的定量分析

福建省支柱产业的定量分析

福建省支柱产业的定量分析作者:刘炜黄福来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9期[摘要]支柱产业在国家、地区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章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目前福建省的支柱产业进行研究。

首先选取衡量支柱产业的多个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到精简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最后利用综合得分法得出福建省的支柱产业,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支柱产业;指标;主成分[作者简介]刘炜,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数量分析与应用,福建福州,350002;黄福来,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与战略管理,福建福州,350002[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9-0110-0004支柱产业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的。

罗斯托把产业部门按其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划分成三类:主要增长部门、补充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

主要增长部门又称为支柱产业部门,也就是能有效地进行创新,并利用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新的有利的资源,使产业有较高的增长率,并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

由此,我们认为支柱产业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一定时期内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基础地位,并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支撑作用的产业。

由上所述,可以得出支柱产业具有以下特征:(1)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经济规模;(2)有很好的经济效益;(3)有较快的技术进步速度;(4)有广阔的市场;(5)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

对于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各产业来说,由于资源和技术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和技术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和发挥,国民经济各产业不可能采取平衡的发展策略,而只能是集中有限的资源和技术重点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支柱产业。

通过它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在非平衡的发展中求得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上相对于其他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与比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在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接下来将依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综述评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指标城市竞争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涉及到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发展水平、外贸活动、金融等方面内容。

在经济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人均GDP、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效果等等。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传统的经济指标向更具综合性的指标拓展。

例如,除了生产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数据,还需要关注城市的创新能力、税收规模、物流能力和资本吸引力等指标。

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全球性的和多维度的竞争性情况,并从中国城市发展经验中提取信息。

二、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涉及到城市的教育资源、健康水平、安全性、生活质量等方面。

在社会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教育资源、健康水平、环境质量、社会安全等方面。

除此以外,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社会指标还要侧重于城市的人口结构、人口流动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在这个基础之上,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更能够体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文化指标文化指标涉及到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产业、文化保护等方面。

在文化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

在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文化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文章在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之上,从产业增长潜力水平、产业关联度水平、产业经济效益水平、产业比较优势水平、产业科技进步水平、产业人力资源素质水平和产业社会效益水平七个方面构建了三层包含17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决策指导。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一、引言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是其特定的资源禀赋和我国传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地区特定地理区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形成根源于其主导产业——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对其他产业起引导、带动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以资源型产业为龙头的“直线链条”式的产业体系。

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和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由于受自然资源储量的制约以及自然资源开采过程的影响,资源型产业随着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呈现周期性发展的特性,在资源型产业的带动下也使得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这种新陈代谢显得格外明显,旧的主导产业被新的主导产业所取代,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很有必要。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

从产业结构来说,资源型产业是城市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由于资源型城市本身固有的特殊性,使得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

(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是主体,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第一产业多为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第二产业多以采掘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链条很短;第三产业的层次普遍较低,只是由为资源型企业服务的商业和餐饮业发展而来,其他像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在资源型城市建设初期,其产业一般仅为采掘业,随着矿山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和资源生产能力的提高,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成熟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市 的资 源产 品结 构 的不 合理 , 利益 再 次流 失 。 导致
业和 餐饮 业 发 展而 来 , 其他 像 旅游 、 房地 产 、 融 、 险等 还 处 金 保
于初 级 阶段 。
( ) 二 产业 结 构 的重型 化
三 、 源型 城市 产业 转 型的 评价 指标体 系 资 ( ) 价指 标 的构 建原 则 一 评 1 殊性 原则 . 特 资源 型 城市 产 业优 选 评 价指 标 体 系 的研 究 对 象是 资 源 型
技术 进步 速度 较 为缓慢 , 致经 济发 展 后劲 不足 。尤 其 在一 些 导 煤炭 资源 型城 市 中存 在 “ 二元 ” 的产 业技 术 结构 , 方面 有现 代 一 化综 采 装备 和大规 模矿 山机 械 所组 成 的资金 密 集型 企业 : 一 另 方面 则仍 然有 原始 的 开采 方式 和手 工操 作所 组 成的 低效 益 、 低
水平 、 业科技进 步水平、 产 产业人 力资源素质 水平和产业社会效益水平七 个方面构建 了三层 包含 1 7个评 价指标的评 价指标体 系, 以为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提供 决 策 指 导 。
【 关键词 】 资源型城 市; 产业转型 ; 评价指标


引言
轻 工业 发展 , 致轻 重 工 业 的比例 关系 不合 理 , 终 形成 以能 导 最

脒管 S lDO E 理 N


F AC CO UN TI NG
资源型城 市产业 转型评价指标体 系研 究
河 南理 工 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院
【 摘


要】 文章在分析 资源型城 市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之上 , 产业增长潜力水平 、 业关联度 水平、 从 产 产业经 济效益 水平、 产业比较 优势

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除了在数量和规模上有明显增长外,与此同时其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合理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是中国城市群经济持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测度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分析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论述。

一、测度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测度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是通过对城市群主要产业的结构、比重、增长速度、优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城市群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发展是否协调。

下面从三个指标来论述。

1.产业结构优化指数产业结构优化指数(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dex,简称ISOI)是用于衡量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性的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ISOI=(1-α)×(IDL/ID)+α×(SIP/SIM)其中,IDL/ID 为城市群工业二、三产业比重与国内比重的比值;SIP/SIM 为城市群服务业比重与全国比重的比值;α为城市群工业与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参数。

当α=1 时,城市群的工业和服务业重视程度相同;当α=0 时,城市群只重视工业。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2019 年度常住人口为6,760 万人、GDP 总量为12.9 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5.1 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7.8 万亿元。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可得其产业结构优化指数约为0.671,说明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2.产业结构比重产业结构比重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方面的比重。

其中,有高比重的产业对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较大。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其产业结构比重中,工业占比约为45%、服务业占比约为47%、农业占比约为8%。

通过对比国内城市群和发达国家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比重,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同时也要加强农业比重的增加。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引言: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

评价产业发展现状对于制定政策、提高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仅依靠一两个指标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将探讨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实证研究,以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评价方法。

1. 产业结构指标: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发展现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1.1 产值结构:分析不同行业的产值占比,评估产业结构的优势与劣势,并识别可能的调整方向。

1.2 用工结构:关注不同行业的用工情况,包括就业数量、性别比例、教育水平等,反映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以及劳动力素质。

1.3 技术含量:分析不同行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了解产业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指导。

2. 产业效益指标:产业效益是评价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标,能够反映产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价值。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产业效益指标:2.1 利润率: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企业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可以了解产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2.2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表示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产值,高劳动生产率表明产业的效益良好,反之则可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2.3 资本回报率:资本回报率反映了对资本投入的回报率,可用于评估产业的投资价值和资本运作效果。

2.4 增加值:通过计算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可以了解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3. 创新指标: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评价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研发投入:评估产业对研发活动的投资力度,包括研发经费占比、科研人员数量等。

3.2 科技创新成果:关注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专利申请数量及质量等指标,以评估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情况。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产业发展现状的评价意义
2.1 为什么需要评价产业发展现状?
2.2 评价产业发展现状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建立产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3.1 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和方法
3.2 产业发展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
3.3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及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四、主要评价指标的详细解析
4.1 经济指标
4.1.1 GDP增长率
4.1.2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4.2 技术创新指标
4.2.1 科研经费投入比例
4.2.2 新产品研发数量
4.3 环境指标
4.3.1 能源利用效率
4.3.2 环境污染情况
4.4 就业指标
4.4.1 就业率
4.4.2 职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实证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
5.1 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5.2 案例一:XX产业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5.3 案例二:XX产业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六、产业发展评价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全面性6.2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局限性
6.3 对产业发展评价的改进措施
七、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省略_基于几类产业内涵和特征比较的视角_贺正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省略_基于几类产业内涵和特征比较的视角_贺正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几类产业内涵和特征比较的视角贺正楚 张 蜜内容提要 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探究它们在形成规律、发展机理与替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及差异。

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候选的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选择了先进装备制造业等7个产业作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引 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意义重大。

而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必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概念的厘定,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远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西方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一般采用举例方法,不给出确切定义。

而国内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温家宝总理在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的讲话中指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科技内涵 。

万钢(2010)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分析其内涵,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因此强调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

李晓华、吕铁(2010)则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

目前学术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研究也没有形成共识,并且这些特征描述通常是定性和笼统的。

李晓华、吕铁(2010)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差异出发,分析其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正外部性、复杂性特征 。

宋河发(2010)从科技含量、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综合效益以及政治经济和科技安全的角度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王忠宏、石光(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 。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产业集群
的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
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多层次评价模型,涵盖了经济效率、市场竞争能力、环境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通过构建客观、可量化、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
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1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产业集群的复杂性,企业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越来
越困难。

因此,研究和建立有效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针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提出
基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多层次评价模型,构建客观、可量化、可衡量
的指标体系,以提供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估。

2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2.1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与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与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与评估方法研究引言城市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与评估方法,以助于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

一、城市创新能力衡量指标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能力等。

1.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科技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包括高科技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

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反映了一个城市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则体现了城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专利数量则反映了城市在创新领域的成果产出。

2. 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城市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创新能力。

产业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包括企业数量、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创新产出等。

企业数量反映了一个城市创新创业的活力,企业研发投入体现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企业创新产出则衡量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

3. 创新资源能力创新资源能力是指一个城市拥有的创新资源数量和质量。

创新资源能力的衡量指标包括高等教育资源、研发机构资源和创新人才资源等。

高等教育资源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人才培养水平,研发机构资源体现了城市的科研环境和科研设施水平,创新人才资源则反映了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

二、城市创新能力评估方法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定量指标评估方法定量指标评估方法是利用具体的数据指标进行城市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各种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获得,如GDP增长率、专利数量、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获得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相对水平。

2. 定性指标评估方法定性指标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意见调研和定性分析,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通过主观评分和分析来判断城市创新能力的水平。

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 引言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产业用地的规划与管理一直备受重视。

而为了更科学、更全面地评价上海市产业用地的综合绩效,制定和应用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产业用地的概念、重要性、评估指标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对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2. 产业用地的概念及意义产业用地是指专门用于工业、制造业、物流业等生产性和经营性活动的土地。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产业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衡量和提升上海市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益至关重要。

3. 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1)规模与功能规模与功能是评价产业用地综合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业用地规模的大小、用地适配的产业功能是否多元化、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等都是评价产业用地规划的重要方面。

(2)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评价产业用地综合绩效的核心指标之一。

产业用地的经济利用效益如用地收益、税收贡献、企业效益等是评价产业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3)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是评价产业用地综合绩效的可持续指标之一。

产业用地的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型用地规划、资源综合利用等是评价产业用地规划的重要考量。

4. 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产业用地规划、管理和监督的科学依据。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产业用地规划,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益和综合绩效。

5. 个人观点与展望在建立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业用地规划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

只有科学、全面地评价产业用地的综合绩效,才能更好地指导城市产业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总结通过本文对上海市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实现产业用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构建及分析

我国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构建及分析

我国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构建及分析当前,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之一。

城市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全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并对其进行分析,对于科学评估各城市的创新与产业协同水平,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本质上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需要从多个维度对城市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和量化。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分析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

创新能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构建城市创新指数可以综合考虑城市的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对于研发投入,可以考虑城市的研发经费支出、科研机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考虑城市的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考虑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指标。

还可以考虑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情况。

科技创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吸引力,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效果直接影响城市的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

在构建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时,还可以考虑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和政策支持指数等方面的情况。

对于构建指数的分析,可以通过对各城市指标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并进行排序和比较,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对于各项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可以进一步探究其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推广。

对于各项指标排名靠后的城市,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和措施,加快补齐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短板。

支柱产业的标准

支柱产业的标准

支柱产业的标准
1.产业规模:支柱产业应该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产业,能够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2. 行业地位:支柱产业应该在其所在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3. 产业链完备:支柱产业应该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4. 技术创新:支柱产业应该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竞争力。

5. 环保节能:支柱产业应该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6. 社会责任:支柱产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支柱产业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要求其具有产业规模大、行业地位领先、产业链完备、技术创新、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优势。

只有具备这些优势的产业,才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点。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确定局势集 " 进行局势决策 假 定 候 选 行 业 共 有 % 个 "记 )选 择 支 柱 产 业 * 为 事 件 & " 则 事 件 集 ’( +&,( 记 选 择 行 业 ! " 行业 " "--" 行业 % 分别为对策 "!"""" -""%" 则对策集 !* +"!""""-""%,# 于是有局 势 集 )()*( %& ""*+&!’ ""*!! & * +#!"#""- "#%," 其中 #,( + 选择支柱产业 " 行业 , ,# 根据评价指标体 系 " 确 定 以 上 各 局 势 在 决策目标 - %-*! """-")& 下的样本效果列为
! ! ! ! 由于 /*! **+,- +/ ! "/ " "- "/ !. , *47././&/ ’ " 所
%" & 对极小值目标 - " 取下限效果测度 $
)12 )12 "$$%&% ( &
$&% $%
$
%
"$$%&% )12 3 " ,"45 )*+ 3 " ,"45
$&% $% $&% $%
#$$%&%&
%&’,", - ,’ (&&6
按照以上原则对各局势的多个目标统 一效果测度后得到局势 #*%**! """- "%& 的 综 合效果测度 /! * 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语
石家庄市的医 药 行 业 实 力 较 为 雄 厚 " 产
值逐年增长 " 近年来 逐 渐 成 为 占 石 家 庄 市 工
/! $* &
%%&
###############$ %%&
评价与预测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合办
!!""! ! " 月号!科技进步与对策
% 责任编辑 $ 赵贤瑶 &
.$!%&$" $’!% "" $"!% "- ""$%!% % " 在 此 基 础 上 统 一 效 果 测
度 !(## %!& 对极大值目标 - " 取上限效果测度 $
!. 个有代表性的行业作为候选行业 " 依据上
述原理进行计算 " 得到有关指标见附表 # 最后算出综合效果测度集 $
京 % 科学出版社 #&’()# && ’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 室 # 财 务 成 本管理 &$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 艾健明 #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 ’# 财会研究 #
区经济中占支柱地位 # 与 其 它 产 业 关 联 性 较 强 # 能够带动国民经济 发 展 的 产 业 " 支 柱 产 业不仅自身具有良好的 发 展 前 景 # 而 且 它 的 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支柱产业的 正确选择对促进城市经 济 发 展 $ 提 高 城 市 经 济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从现有文献 资料看 # 选择支柱产业 多 采 用 定 性 分 析 # 个 别利用定量分析的研究由于涉及到投入产 进行修改 !"#"
行业总产出的比重 # ’ 就业结构系数 !’# 该 指标表明各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 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 反 映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就 业结构 # %$ & 产 业 地 位 和 发 展 条 件 指 标 $ ( 本 市 行业对全国同行业区位商 !(# 该指标反映各 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势 # ) 需求收入弹 性系数 !)# 该指标表明各产业部门产品的需 求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比率 # 上述指标的极性分别为 $ 第 ! ’" ’#’$’& ’
参考文献 $ .!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 .0// 武汉 $ 华中理工 大学出版社 "!))&/ ." /方甲/ 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0// 北京 $ 中国人民出 版社 "!))&/ .# / 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 %修订版 &.0 // 武汉 $ 华中 理工大学出版社 "!))#/
! 这样得到综合效果测度集 /!* %/! ! "/ " "- " ! /! % %, 最后进行局势决策 " 从中选出最佳效果 / ** ! ! *+,- +/! ! "/ " "-"/ % ," 就能得到最 佳 局 势 " 即 得
#
$%$
支柱产业选择的灰色决策原理
建立决策分析指标体系 支 柱 产 业 应 当 具 备 如 下 条 件 !(#% ! 需 求
收入弹性大 " 支柱产业必须具有广阔的市场 和稳定的需求 *" 供给 弹 性 大 " 支 柱 产 业 的 从来没有遭遇过危机 # 那 么 也 不 可 能 得 到 企 业在危机时的风险值 " 这时就可以采用行业 水平或者专家意见来确定临界值 " 确定临界 值后根据风险值的活动范围和临界值的大 小 # 很容易确定企业经 营 的 风 险 评 级 系 统 " 如根据风险值在不同范围可将企业的经营 风险划分为很安全 $ 安 全 $ 可 能 有 危 险 $ 危 险 $ 很危险 ! 个级别 # 其中 因 为 预 测 的 偏 差 # 可能有危险的风险值域要将临界值包含在 内"
( 责任编辑 % 赵贤瑶 )
收稿日期 %&((’0(%)*+ 基金项目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 作者简介 % 郭炜 ((,"’. )# 男 #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为投资决策等 "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月号! !"""
#$$%!%&
"$$%&% %&’,",- ,’ (&&’,",(,-,.,/,0 )*+ )*+ "$$%&%
$ %
! ! /!* %/! ! "/ " "-"/!.%
*$47-68’"47-(’",47(0-’,478/"/,47-"0(, 47-"8,47././,47-0"-,47(66(,478/-’%
%&’,", - ,’ (&&%
以 #**+#6 为 满 意 局 势 ""**+,6 为 满 意 对 策 " 即 选择行业 6 为石家庄 市 经 济 的 支 柱 产 业 " 即 石家庄市的支柱产业是医药制造业 #
%# & 对适中值目标 - " 取适中效果测度 $
!&# 该指标表明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占全部
评价与预测
在对候选支柱产 业 进 行 评 价 时 " 由 于 指 标的极性不一致 " 必须 寻 求 一 种 科 学 的 决 策 方法进行选择 " 而灰色 系 统 的 局 势 决 策 理 论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 方 法 # 因 此 " 支 柱 产 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 $ %!& 技术进步指标 $! 技术进步水平 !!# 该指标综合考虑工业产 值 ’ 投 入 资 金 总 量 ’ 平均职工人数等因素 " 用 来 反 映 各 产 业 技 术 进步的水平 # " 技术进步速率 !"# 该指标反 映相对基期的技术进步百分比 # %" & 效 率 效 益 指 标 $ # 净 产 值 劳 动 生 产 率 !## 该 指 标 表 明 各 产 业 部 门 的 人 均 净 产 值 # $ 万元固定资产消耗提供的纯收入 !$# 该指标表明各产业部门的纯收入占全部行 业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 # % 产业能源消耗产 出率 !%# 该指标反映和行业创造单位产值所 消 耗 电 力 ’石 油 ’煤 炭 等 的 单 位 完 全 消 耗 系 数# %# & 结 构 系 数 指 标 $ & 总 产 出 结 构 系 数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支柱产业在石
家庄等城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石家庄市是 我国建国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省会城市 # 面对 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 在 现 有 的 经 济 结 构 基 础 上 "如 何 进 行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实 施 产 业 升 级 " 使经济发展保持健康 ’ 快 速 的 态 势 " 是 石 家庄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 这里运用灰色系统 的相关理论进行相应的 分 析 " 为 相 关 决 策 提 供了科学依据 # 从石家庄市第二产业中选取食品加工 业 ’食 品 制 造 业 ’纺 织 业 ’皮 革 业 ’石 油 加 工 业 ’ 化学制造业 ’ 医药制造 业 ’ 非 金 属 矿 物 制 造业 ’ 黑色金属冶炼业 和 电 力 热 水 供 应 业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