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大农业观
2023年参加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参加农业培训心得体会2023年参加农业培训心得体会17月23日下午,我参加了由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应恒院长来市农委所作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与江苏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专题讲座,周院长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与内涵”、“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与趋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基础及战略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误区与路径选择”和“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工程”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而深刻的解读,现就此次讲座谈个人四点不成熟体会: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只有壮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发展农业最大的瓶颈是土地。
要加快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外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要牢固的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二是市场经济意识,三是创新意识,四是品牌意识,五是有机食品意识。
二、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导。
要抓住昆山决胜现代化的契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农业服务上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大发展投入,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案,实行奖惩。
要及时调整优化领导工作小组,充实工作人员,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科技创新、加工流通的功能。
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方面通过扶持优势主导产业,扩大建设一批规模化基地,可以带动一大批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我市渔业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水产规模养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技术创新,用科技来支撑农业发展。
补齐短板 突破瓶颈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9期“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它既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包含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部署各项工作时,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特殊性?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如何推动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庆、湖南省浏阳市南川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元田等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展开了交流讨论。
问:新质生产力标志着生产力的质变与跃迁,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探索与遵循,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样要遵循这个大逻辑。
请问,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遵循哪些普遍规律?张合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遵循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三新一高”理论框架基础上,把握新质生产力质态的原创性要求:一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不是革命性的、跃升的,就不能定义为新质;二是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的要素配置方法不能催生新质生产力;三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到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一是质变的先导性,一定不是量变,而是以质变为判断标准;二是集成的系统性,也就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三是创新的连续性,而不是偶尔的发现;四是产业的稳定性,没有稳定产生效益的产业尚不能构成新质生产力。
罗必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新质生产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也由原来物质短缺时代更多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转向多样化的功能性拓展与结构性转型升级。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核在于,以农业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手段,提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验分享新农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新农人的成长经验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们肩负着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
在此,我想以“新农人,新使命,新征程”为主题,与大家交流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新时代的农业工作者,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们要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农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农人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要善于借鉴先进经验,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再次,我们要关注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新农人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
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最后,我们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乡村振兴。
新农人要带头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成为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我们要积极参与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同时,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新农人,我们要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2.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3.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保障农民利益;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5.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作者:李长印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04期[摘要]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我们党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
这对全党正确对待和处理“三农”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三农”问题;政策思想;江泽民[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928X(2010)04-0013-04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四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
一、立足理论创新,正确认识“三农”“三农”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三农”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大多数无产阶级执政党能够尽快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缺乏足够的理论认识和思想准备。
尤其在对待“三农”问题上,往往超越农村生产力水平,急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超越农业发展水平,急于为工业化提供积累;超越农民认知水平,急于实现单一公有制。
这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桎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淡化了工农联盟,疏远了城乡关系。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执政党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农业演讲稿大学生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农业发展这一重要话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思考。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封建社会的精耕细作,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资源约束趋紧,耕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日益紧张;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四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该如何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呢?一、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关注农业科技前沿,积极投身农业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同时,我们要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三、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积极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农业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生产能力
N0NG YE ZONG HENG
牢阳县农 业局农 业 技术 推广 站 欧 阳大 地
近 年 来 ,泌 阳 县 委 、县 政 府 为 全面提 高粮 食生产核 心区生产 能力和 生产水 平 ,站在 保障 国家粮食 安全 的 战略 高度 ,抓 住 国家扩大 “ 三农 ”投 入 的机 遇 ,以促 进农 业增效 、农 民增 收 、农 村发展 为 目标 ,着眼于 土地利 用率 、产出率 和抗风 险能力 ,立足资 源优势 ,依托 项 目建 设 ,通过 大力实 施土地 综合 治理和农 业综合 开发 ,狠 抓农业 基础设 施建设 、增加农业 科技 投入 、实施农业综合补 贴等各项措施 , 大力发 展粮 食生产 ,全县粮食 综合生 产能 力不断 提高 ,粮 食年种植 面积稳 定在 1 0 . 7万 h r n 2 以 上。2 0 1 2年 粮 食 总面积为 1 2 . 7 万h m2 , 总产量达到 8 . 6 6 亿 , 实现 了连续 9 年粮 食增产丰收 , 为国家粮食安全做 出了重要 的贡献。
二 、主要 问题
( 一 )泌 阳县山 岗薄地多 ,农 业 抗 灾减灾的任务 重 ,确保 粮食持续 稳 定增产的难度大 。 ( 二 )农业 基础设施 薄弱 ,农 田 基本建设 滞后 ,抵 御自然 灾害能力不 强 ,严重 制约着农业 综合 生产能力 的 提高。 ( 三 )农业 科技支撑 力不足 ,科 技贡献率低。 ( 四 )土地 流转机制 不健全 , 规 模化集中开发速度缓慢。 ( 五 )农产 品加工滞 后 ,产业链 条短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1 氐 。 ( 六 )各级财 政对农业 投入与加 快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 、建 议 ( 一 )加大对 贫困地 区农 业基础 设施建设 投入 ,加快 改善农业 基础条 件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二 )建立健 全基层农技 推广体 系 ,加强和 充实县 、乡两级农 技推广 网络 ,建设 乡级农技站 或跨乡 镇农业 技 术推广 中心站 ,稳 定队伍 ,提高待 遇 ,支持鼓励 深入生产 一线服 务 ,充 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 主力军作 用。 ( 三 )增 加科技 投入 ,加大对 农 民的培训l 力 度 ,把支持农 业科 技人才 到农 村创业发 展 、扶持 培育农 民合作 社和 辐射带动 能力强 的产 业化龙 头企 业的措施 真正落到 实处 。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自从进入大学后,总会听到很多师兄说:“现在的大学生啊,每一个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从来只会生活在象牙塔里,受不了一点磨难与挫折,现代农业心得体会。
”而“就业问题”永远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要面对的话题。
如何面对?根本在于社会实践经验与个人工作能力,因此扩大自身与社会的接触面,拓展自身各方面的知识面与社会能力,为今后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并能更好地处理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承担祖国掘起的历史任务。
但身在大学里的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升呢?无疑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动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只学面而不实践,那效用也就等于零,只做而不学,则会事倍功半,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大学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在这次的实践中,让我懂得了一样东西: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的机会。
实践中,我深感事物变化之快,在我们的第六站芬村中,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却突然不能接待我们,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怎么办呢?这要求用所学的东西去处理,更多地是在处理中有所得,有所获,也就是我所说的: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一路走下来不平凡,从一开始就不可置信的跌宕起伏,先是院级一般团队再校级重点团队,对我们的心态有着很大的考验,不过很高兴,因为我的队友们一直都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没有因为外界的环境而影响到自身的工作,毕竟我们开始就是冲着重点团队而来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公布日期】2024.09.1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农业法执法检查,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法律责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确保党中央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按照执法检查工作安排,执法检查组由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副委员长和我担任组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杜家毫主任委员担任副组长,检查组成员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共25人组成。
4月15日,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执法检查工作,听取农业农村部等12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关于贯彻实施农业法情况的汇报。
5月至7月,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副委员长和我带队,分别赴安徽、云南、四川、重庆、新疆、江苏等6省(区、市)开展检查,检查组深入到16个地市、28个县,实地查看了72个单位和项目。
同时,委托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等6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黑龙江等省对标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自主开展执法检查。
8月28日,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工作、讨论并修改完善报告。
上海金山区现代农业参观心得体会
上海金山区现代农业参观心得体会20xx年10月16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到陕西杨凌为期6天的现代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学习考察活动,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对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主要考察参观了陕西杨凌国家及农业开发区、杨凌镇土地银行的成立、运转情况,西安市高陵县药惠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流转情况及天水太空农业示范园、天水麦积区农民合作社等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示范园和农民合作社。
一、学习心得(一)转变观念,技术创新工作思路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
从过程上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上看,是实现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以科技为本”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农技推广,从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线逐步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为主,从以技术为主线逐步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的农技推广。
要学习天水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在服务中,要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全程化,既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通过服务领域延伸,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二)提高素质,培育职业农民近几年,农民的科技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向城市和非农业产业流动,农村劳动力结构急剧变化,农业劳动者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综合素质显得尤为紧迫。
因此,我们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要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骨干,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落后状况。
(三)统筹规划,多样经营内涵现代农业不再是孤立的“农业生产”,而是农业的全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倡导农村文明,借鉴西安市高陵县药惠镇的经验,发展一产要接二连三,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化思路发展集约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旅游等,同时,努力创建农业优质品牌,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部九位司长解读《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上)
农业部九位司长解读《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上)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农业部九位司长对《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进行了解读,本部分收录了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张合成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的观点。
另外,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的观点收录在本刊本期(中),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的观点收录在本刊本期(下)。
张合成: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中办国办在《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
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应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理区分农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
优化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布局。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為大。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开发,既要满足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更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
062019.03特稿TE GAO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
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
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
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
□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促改革,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
着眼于稳社会、促和谐,强调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二是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项明确阶段性工作举措,推动乡村振兴一年一个新进展,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突出围绕硬任务抓落实。
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硬任务进行再强调、再动员、再部署,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把工作重心、投入保障、政策供给向硬任务聚焦,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四是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作出部署,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往深里做、往细里做。
五是突出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把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六是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工作任务十大要点
Mistakes occur in the details, and success depends on the system.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__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__年工作任
务十大要点
1、新理念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2、解难题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3、强基础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4、调结构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5、大农业
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保底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7、享成果
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
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
8、增投入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
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
9、抓扶贫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10、强党建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树立大农业观的意义-定义说明解析
树立大农业观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大农业观是指以大局观念看待农业发展,注重农业发展对整体经济社会的影响,涵盖了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
树立大农业观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从大农业观的内涵、重要性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树立大农业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简要描述引言部分对大农业观的引入和目的,然后说明正文部分将会深入探讨大农业观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大农业观的意义,给出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启示,以及提出树立大农业观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主要思想。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农业观的意义,并对大农业观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大农业观内涵的剖析,以及对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为农业领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发展理念。
同时,本文还旨在提出树立大农业观的建议,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启示,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正文2.1 大农业观的内涵大农业观是指立足于农业生产本身,全面发展农业经济,包括农业再生产和周转;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巩固和提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保存、开发和利用土地、水和气候资源,保障农产品和资源供应;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业生产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农业观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大农业观还强调要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比重,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怎样理解树立大食物观
怎样理解树立大食物观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新时代树立并贯彻大食物观,关键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三个拓展”。
第一,实现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
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
宜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第二,实现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
微生物生长快、易于培养、所需生产空间小、蛋白含量高,微生物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挖掘、改造乃至创造新型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可能。
宜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微生物食物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建设农业微生物科技创新平台、设立微生物食物资源开发科技项目、培育微生物领域高端创新人才队伍等举措,大力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第三,实现食物安全政策由单一的供给侧管理向需求侧管理拓展。
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消费引导和营养干预政策,在全社会积极引导并树立食物消费新观念,推动居民膳食结构优化与升级,并以此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加强食品安全和食用知识宣传,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鼓励减量、营养、健康、绿色消费,反对浪费食物。
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2024年第3期特别关注农历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布的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的殷切嘱托,在乡村振兴浪潮中迎巨变,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全省农业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学好用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坚持沃土兴农,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石,粮稳就是稳住发展势头,粮安就是安定大好局面,粮丰就是丰实大国基业。
虽然丰稔连连,但粮食生产须臾不能放松。
要做到“藏粮于地”,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梨树模式”,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建设,扩大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确保“千亿斤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
要做到“藏粮于技”,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种业振兴行动,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确保良田沃土多产粮、产好粮。
坚持产业富农,着力培育大农业产业集群。
产业兴旺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基石。
唯有构建多元发展农业产业体系,才能守住丰收成果、立于时代潮头。
要着力培育大农业产业集群,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实施“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等“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推动食用菌、中药材、长白山山珍等优势特色产业扩面、增品、提标,抓好生态渔业,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的产业体系。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总书记多次强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的这一重大原则,是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这一原则进一步明确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方针,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方略更加清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加突显。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出台实打实的政策措施。
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立足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要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三农”干部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引导和支持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巨大发展潜力;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打通“三农”发展资金瓶颈;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短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建立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衡量一个地方的工作,不能只看工业,还要看农业,不能只看城市,还要看农村。
要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纳入政绩考核,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推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转变政绩观,更自觉主动地做好“三农”工作,切实把“优先”体现出来,改变农业农村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心得体会篇1“悠悠万事,吃饭为大”,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被一剑封喉。
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14年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要求。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等挑战,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树立系统观念,采取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路径,“开源”与“节流”并举,实现粮食供给的可供性、可得性、可达性、可控性、可补(替)性和可持续性,提升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综合能力,确保端牢中国饭碗。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空间拓展食物资源开发路径。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加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支撑,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开发丰富多样食物品种,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
提升粮食流通收储调控能力。
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释放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保证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和卖得好。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优化结构布局。
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质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抓好政策性收购。
树立“大三农”观念
树立“大三农”观念
钟小毛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广大农民的生
活由温饱达到小康。
实现这个要求和目标,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起农业基础
地位的思想,把农业基础地位放到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来认识,树立起"大农业、大农村、大农民"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不仅是指第一产业,而且还包括乡镇企业、交通运输、科技服务等第二、三产业;农业,也不仅是指四周是农田山林的村落,而且,还包括了含有工业小区和市场的小城镇;农民,也不仅是指耕者有其田的劳动者,也包括了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钟小毛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
【相关文献】
1.跳出"三农"谋"三农" 树立云南农业发展新观念 [J], 程达
2.牢固树立服务"三农"观念增强农业中专办学实力 [J], 束剑华;蒋留生;刘萍
3.树立支农新观念探索为“三农”服务新形式 [J],
4.发展江川林业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树立六大观念发挥六大优势创新七大工程 [J], 刘德富;李万智
5.面向“三农”,树立五种观念 [J], 张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论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
对此,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牢固树立起大农业观,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在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追求“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
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
不过,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依然不够合理,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质量效益低等问题还很突出。
中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对于农业来说就要巩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增强农村微观主体活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产业链水平,畅通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
当前最迫切的是,从片面重视粮食生产,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过于追求数量安全,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树立大农业观,不是说粮食不重要。
对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要抓紧抓实。
粮食产量大落容易,起来很难。
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当前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
一方面,尽管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消费多了,但肉蛋奶生产也要靠粮食来转化,没有充足的饲料粮,肉蛋奶就是无源之水;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粮食储备率大大超过公认的17%安全储备水平,但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已居世界第一。
事实上,粮食安全是买不来的,全球粮食常年可贸易量不足我国需求量的一半,一旦遇到粮荒更是无从买起。
树立大农业观,要调优品种结构。
不能单纯以增加粮食产量论英雄,要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面向整个国土空间,合理开发更多农业资源,生产更多品种的农产品。
在种植业内部,要合理配置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鼓励适宜地区增加饲草料、小杂粮、特色林果的供给;在种植业外部,要创新认识,主产区调出原粮是贡献,调出肉蛋奶、调出加工食品同样也是贡献。
要重视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六次产业”。
树立大农业观,要调优区域结构。
要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
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带,提高产业集中度。
统筹布局牧区、农区、农牧交错带等片区,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区域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以大农业观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坚持市场导向,用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用市场引导结构调整,防止盲目跟风。
要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
(据《经济日报》)
牢固树立大农业观
□ 乔金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