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作用教案2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4.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工具有哪些种类?
2. 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知识讲解与示范:
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包括特点、使用条件等,并准备做一个小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交通工具,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们展示的交通工具,归纳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在家或周边进行交通工具的观察实践,记录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并撰写观察报告。
2. 研究交通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课堂检视:
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对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媒体或书籍中收集关于交通运输的新闻或信息,撰写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短文,并描述新闻或信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问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掌握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教学内容:
1. 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3.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4.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讲解:依次讲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细胞膜的渗透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
输和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方式。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帮助他们理解物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和应用。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一些相关问题,巩固他们对物质运输的理解,并总结本课要点。
5. 小结:简要回顾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手段: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总结
作业: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并尝试解答提供的练习题。
评价:根据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评价其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案例5篇地理教案的内容应该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一致,涵盖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
教案中应该合理选择和组织地理内容,使其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地理认知和思维结构。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六、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课时 3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
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
《运输作用》教案2
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不拨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探究性实验中,本节课不能完成完整的探究过程,而是比较侧重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如选材的多样性,草本植物有天竺葵、玻璃翠等,木本植物有学生课前采集的杨、柳、榆、丁香、糖槭等;在水溶液的颜色选择上有红色、蓝色、黑色等。
学生在分组实验设计中更是大胆创新,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突破了教材原有的设计,出现了多种崭新的方案。
可见,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吸收,没有叶片的杨树枝条为什么还能不断地吸收水分?除了叶片还有哪些部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蒸腾作用植物会不会吸收水分?”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首先对他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肯定,然后给他提供了一些途径,建议他自己寻找答案。
同时我内心非常高兴,本节课的探究内容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从中又发现了新的探究课题,使探究学习得到了延续。
本节课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增强了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新理念、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并多与他人交流,才能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4章第4节运输作用
第4节 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判断水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方向。
重点 难点 重点 导管、筛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难点茎运输水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教学准备 “运输作用”课件、“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视频、“水的运输”视频导学过程 【情境导入】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着生在茎及其分枝上。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必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
水和无机盐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运输到叶和花中去的呢?【探究主题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观察思考: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到哪里去了呢?阅读教材P96~98活动,完成“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的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哪个部位吸收的?叶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如何到达叶?提示:根;需要;茎的运输作用。
2.探究方案:3.实验现象:4.实验结果: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5.交流思考:(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2)说出水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提示:根→茎的木质部→叶。
6.视频播放:(1)根吸收的水是通过植物的茎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的。
点击画面播放(2)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
点击画面播放7.跟踪探究:用解剖刀分别将茎做一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和纵切面的情况,辨别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8.学以致用: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中,这是为什么?【探究主题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1.联系生活:我们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获得有机物?提示:根;含淀粉;叶。
2.观察思考:如图,这是从橡胶树上收集橡胶的情景,你能发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来的吗?提示:从树皮处流淌出来的。
3.分析讨论:在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发生如图变化。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运输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晓植物的运输作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
2.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植物的营养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式。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结构图,让学生谈谈植物是如何获取水分和营养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植物的运输作用(15分钟)
1.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 茎的功能:传输水分和养分;
3. 叶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三、展示实验(10分钟)
通过展示植物根、茎、叶的显微镜切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组织结构,了解其运输作用。
四、讨论交流(1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植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式,如根的毛细管作用、茎的导管组织和叶的气孔等。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运输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写一篇关于植物的运输作用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展示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运输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运输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幼儿园主题探索课程《运输》
幼儿园主题探索课程《运输》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和展示各种运输方式,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3. 实践活动:制作简单的运输工具模型。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各类运输工具的图片、视频,制作模型的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运输站点”,如火车站、飞机场、汽车站等。
3. 预先设计好模型制作的步骤和指导语。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故事、歌曲或者视频等方式引入“运输”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运输: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运输方式,讲解其特点和用途。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运输工具模型的制作。
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
4. 角色扮演:在设定的“运输站点”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运输过程,体验不同的运输方式。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
2. 课外阅读:推荐关于运输的儿童图书或动画片,进一步深化幼儿对运输的理解。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运输的重要性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表扬幼儿在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学习运输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家庭作业和课外阅读的反馈,了解幼儿对运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3. 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小测试,检查幼儿对运输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
初中物质运输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运输现象。
教学重点:1.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物质运输在生活中应用的举例和解释。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运输?为什么需要物质运输?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运输是指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物质在细胞膜或组织间的移动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被动运输(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被动运输是什么?被动运输的原理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动运输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被动运输的原理是浓度梯度。
3. 举例说明:如水分子在植物细胞中的运输。
三、主动运输(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是什么?主动运输的原理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相反方向上移动,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主动运输的原理是ATP酶。
3. 举例说明:如钠离子在神经细胞中的运输。
第二课时:四、物质运输在生活中应用的举例(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人体对氧气的运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物质运输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五、实验操作(2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如何解释?与物质运输的原理有何关系?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运输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是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它们在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物质的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物质运输的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如何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质运输?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还有其他物质运输方式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还有如胞吞和胞吐等物质运输方式。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随运输方式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也不同;•掌握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植物和动物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运输方式的不同会对物质运输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内容一、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通过将物质从一个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器官来完成其运输过程。
在人体内,血液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其他物质运输方式包括淋巴、铁蛋白和氧气的运输方式。
1. 血液运输方式在人体内,血液运输方式是最常见的物质运输方式之一。
血液是由心脏泵送的,通过血管系统遍布全身。
血液中运输的物质包括氧气、营养物质、荷尔蒙以及一些其他的废弃物质。
2. 淋巴运输方式淋巴液是在淋巴系统中循环的一种液体,由淋巴管组成。
淋巴系统的作用是将废物从细胞中排出,并将废物运输到肝和脾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3. 铁蛋白运输方式铁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运输铁的蛋白质。
铁是一个必需元素,因为它是红色血球中的血红素的一部分。
4. 氧气运输方式氧气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它是呼吸过程中氧化物的主要成分。
氧气通过肺部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向全身细胞输送。
二、植物物质运输的方式植物也需要通过运输方式将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水分和营养物质。
1. 根部吸水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这通过根部的根毛完成。
根毛对水的吸收与植物的表面积成正比,因此根系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2. 茎部运输植物的茎部向叶片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这通过茎部中的一系列细管完成,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3. 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上的叶绿体是植物实现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糖类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茎部被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三、动物物质运输的方式动物需要将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等物质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初中生物运输方式教案
初中生物运输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学习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人体运输方式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的关系及具体机制。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生动形象地呈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2. 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重点讲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3.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和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的关系及具体机制。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六、作业布置:1. 作业一:回答以下问题: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血液通过哪些方式在人体内进行运输?2. 作业二: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1. 运输方式:分子扩散、细胞吞噬、血液循环2. 血液的作用:供给养分、排除废物、传递信息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教授了人体内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运输方式。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对人体运输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运输教案(定稿)
运输教案(定稿)1. 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运输的重要性,理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和运输方式,并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 运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2.2 运输的分类和运输方式- 运输的主要分类:陆运、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2.3 运输的管理和安全问题- 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手段- 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3. 教学方法3.1. 讲授策略- 简明扼要地介绍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强调运输管理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进行案例分析3.2.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运输方式的了解,讨论选择最适合某种货物运输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周围的运输活动,记录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3.3. 教学资源- PowerPoint幻灯片- 运输实例图片和视频- 运输安全案例4. 教案评估4.1. 学生表现评估- 参与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参与程度- 知识掌握:学生对运输定义、分类和管理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案例分析:学生对运输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能力4.2. 教学反馈与改进- 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 收集学生对教案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升教学效果5. 教学拓展-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讲解- 组织学生参观物流公司或运输设施- 设计运输方案并进行模拟操作6. 教学时长本教案计划使用4个45分钟的课时进行教学。
7. 参考资料。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案例教案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案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作用。
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2. 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地图和交通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交通运输业是指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实现人员、货物、信息等的流动和交换的产业。
它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总结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 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交通运输案例,如某城市交通规划、某条铁路线的建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作用。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旅行计划,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 每组展示旅行计划,分享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理由。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和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交通运输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
3. 学生旅行计划的设计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运输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运输作用》,属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核心主题下的子主题。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式——导管运输,以及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筛管运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植物体如何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与分配,这对于后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系统复杂性和精密性的敬畏之情,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导管和筛管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植物体内物质的循环与分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充满好奇。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础的科学素养,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理解运输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导管和筛管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结构特点。
2.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茎的横切面),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围绕关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及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提问:“大树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供应。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运输到树的各个部位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输作用。
1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运输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5节。
本节教材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知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光合作用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阐明导管和筛管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这些都使本节课的学习变得水到渠成,但对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如何运输有机物和无机物,学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学生已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且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的知识储备。
但对实验法还不能熟练运用,所以本节课教师将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温故实验法,从两个演示实验中得出实验结论。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2)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3)识别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植物枝瘤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3)通过学习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农业生产经验。
四、学习重点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五、学习难点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枝瘤形成的原因3.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六、教学模式: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问: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教案【篇一: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 (教案)】交通——铁路交通新民中学杨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②、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③、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②、结合实际,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②、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我国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查看分析交通线路分布图和列车时刻表。
教学难点我国铁路“五纵三横”的分布格局和各铁路交通枢纽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板书:“要致富,先修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激发学生思维,踊跃发言)师小结引入课题(板书):第三节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知识点一:交通运输的含义和方式1、师提问:什么是交通运输?(引导学生归纳含义)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两种。
2、同学们外出都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选用的交通工具不同,运输方式也不一样,我国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几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知识点二:铁路运输是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1、(分小组学习)观察地图册“中国主要的铁路”图,找出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铁路枢纽,并能手绘出“六纵三横”的铁路干线。
学生推选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板画。
2、(幻灯片显示)屏幕显示干线名称和铁路枢纽,加强记忆。
3、练习:填充图册知识点三:学习列车时刻表(承转)出门旅行只了解铁路干线分布可不行,还得读懂列车时刻表。
《路上的温暖》教案
《路上的温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的作用2. 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性3. 关爱道路运输工作者4. 交通安全知识5. 团队协作与沟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道路运输的作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性,关爱道路运输工作者,交通安全知识,团队协作与沟通。
2. 教学难点:交通安全知识的运用,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道路运输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路运输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道路运输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性,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道路运输工作者,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道路运输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 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性的资料。
3. 准备道路运输事故案例。
4.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5. 准备角色扮演的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道路运输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道路运输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道路运输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道路运输工作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道路运输工作者,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七、作业布置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提出改进交通安全措施的建议,与家人、同学、老师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道路运输作用、交通安全知识和关爱他人的认识。
运输作用教案(生物)
运输作用一、教学目标1.明确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识别导管和筛管。
2.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显微观察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教学重难点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3.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到叶里的呢?同样,叶制造的有机物又是怎样运输到其他器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植物的运输作用。
(二)新课展开环节一: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教师出示课前实验记录(启发学生思考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方向)1.将带叶的枝条进行相应的处理:甲剥掉树皮,乙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并用凡士林封住切面,丙不进行任何处理。
2.将处理的甲、乙和丙枝条放入盛有稀释蓝墨水的塑料瓶中放置一段时间。
3.取出材料用清水冲洗干净,用解剖刀做茎的横切和纵切4.观察茎中的颜色变化和塑料瓶中水量的变化讨论: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蓝色说明什么?环节二:观察茎的结构多媒体出示茎的结构图,教师从外到内依次介绍茎的结构环节三:观察枝瘤多媒体出示枝瘤的形态图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环节四:观察导管和筛管多媒体出示:导管和筛管的纵切图结合书本P97图5-25的导管和筛管的横切图,讲解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三)小结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四、随堂练习五、板书设计运输作用一、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二、茎的结构三、观察枝瘤四、导管和筛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具
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导入新课: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全身,一部分用以维持生命活动,一部分储藏起来.根所需要的养料是由叶向下运输的,茎的哪部分结构运输有机物呢?
演示实验:观察枝瘤
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切的部位.经过一二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课题
第五章第五节运输作用(二)课型新授课源自序号37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能力方面
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关键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结论:茎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茎输导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的最里面,大部分有机养料是自上而下运输的.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新课内容
教师出示演示实验
学生进行观察
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
演示“观察枝瘤”实验时,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枝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枝瘤的形成可判断有机物运输的方向,说出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器具.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并进行辨认.
学生进行总结.
“观察导管和筛管”的活动前,引导学生思考茎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具体结构基础;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纵切的玻片标本时,要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导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相适应的特点?筛管有哪些与其输导有机物相适应的特点?是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活动:观察导管和筛管
目的要求:
1、识别导管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
2、识别筛管的分布部位,辨认筛管的结构特征.
材料器具:
南瓜茎纵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用显微镜观察南瓜茎切片,识别导管和筛管分布的不同部位.
2、辨认南瓜茎的不同导管,辨认筛管.
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
最后,教师通过设问"植物体其他部分是否也有导管和筛管"启发学生对植物体整体运输功能的结构基础的思考和认识.认识到导管和筛管分布在植物体全身,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