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儿童认识传统文化教案

儿童认识传统文化教案

儿童认识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儿童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引导儿童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元素;4. 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2. 材料:儿童绘本、传统文化故事书籍等;3. 环境:提供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学空间。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播放传统文化的短视频或音频,引起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认识传统文化(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图片,例如中国结、春节等,让儿童认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

3. 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5分钟)通过讲述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例如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引导儿童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重要性。

4. 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元素(20分钟)分发儿童绘本或传统文化故事书籍,鼓励儿童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传统建筑、传统服饰等,并与其他孩子分享他们的发现。

5. 传统文化鉴赏(25分钟)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例如京剧、舞狮等,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6.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儿童总结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四、教学扩展1. 组织儿童参观相关的传统文化展览或活动;2. 组织儿童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学习写毛笔字、包饺子等;3. 借助科技手段,引导儿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和儿童的回答评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方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传统节日习俗3. 传统艺术形式4. 传统美德与礼仪5. 经典文学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美德礼仪和经典文学作品。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剪纸、书法、传统游戏等。

4.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重点内容:详细讲解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美德礼仪和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美德礼仪和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剪纸、书法、传统游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六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如《中国文化史》、《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等。

小学生六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

小学生六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

小学生六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传统文化经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学习,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3. 传统文化礼仪:学习传统礼仪知识,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待人接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经典作品,了解礼仪规范。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民间艺术等。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家长评价:听取家长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应涵盖历史故事、诗词歌赋、民俗风情等。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网络资源: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鉴赏教学内容:赏析《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经典诗词。

2. 第二单元:成语学习教学内容:学习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如“画龙点睛”、“亡羊补牢”等。

3. 第三单元:典故了解教学内容: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

4. 第四单元:历史人物教学内容: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孔融让梨”、“诸葛亮草船借箭”等。

5. 第五单元:传统文化习俗教学内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传统文化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文、练习题等。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程度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历史》等相关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单元:诗词鉴赏(2课时)第1课时: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赏析《静夜思》、《春晓》等诗词。

第2课时:继续赏析《登鹳雀楼》等诗词,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2. 第二单元:成语学习(3课时)第1课时: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学习成语“画龙点睛”、“亡羊补牢”。

第2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第3课时:总结成语学习,进行成语运用练习。

3. 第三单元:典故了解(2课时)第1课时:讲解成语典故的基本知识,学习典故“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诗经》中的名篇:《关雎》、《静女》、《氓》等。

2. 唐代诗歌:《春晓》、《登鹳雀楼》、《相思》等。

3. 宋词:《水调歌头》、《卜算子》、《青玉案·元夕》等。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论语》选篇:《学而》、《为政》、《八佾》等。

2. 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陋室铭》、《岳阳楼记》等。

3. 明清散文:《项脊轩志》、《醉翁亭记》、《沧浪亭记》等。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1. 《三国演义》选篇:《桃园三结义》、《群英会》、《空城计》等。

2. 《水浒传》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

3. 《西游记》选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火焰山》等。

第四单元:古代戏曲1. 京剧选段:《空城计》、《四进士》、《贵妃醉酒》等。

2. 昆曲选段:《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3. 越剧选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等。

第五单元:古代寓言1. 孟子寓言:《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等。

2. 庄子寓言:《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等。

3.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五蠹》、《韩非子·难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难点: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饮食、建筑等。

2. 诗词鉴赏:选取六年级下学期教材中的古诗文进行鉴赏,了解诗词的韵律、意境、表达技巧等。

3. 传统艺术: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戏曲、民间艺术等,欣赏相关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历史人物故事:讲述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如孔子、老子、诸葛亮等,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

5. 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敬、诚信、勤劳、节约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人物故事等。

2. 探讨法: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戏曲欣赏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等。

2. 阶段性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态度、能力、成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历史、美术等教材。

2. 参考书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诗词鉴赏、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如历史人物故事、传统艺术作品等。

4. 实物资源: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如传统工艺品、历史文物等,用于展示和教学。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3. 中国的传统艺术4. 中国的传统习俗5. 中国的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传统文化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3. 教学环节二: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等,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4. 教学环节三:讲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如婚礼、丧葬等,让学生了解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5. 教学环节四: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火锅、粽子等,让学生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2. 总结性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等。

3.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4.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5.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道德观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围棋等,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选段。

3. 第三课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4. 第四课时: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孔子。

5. 第五课时: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六、教学内容6.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7. 传统建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象征意义,如宫殿、庙宇、园林等。

8. 传统节日: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9. 传统习俗:分析中国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气习俗等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诗词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3. 成语的来源、结构和运用4. 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及其意义5. 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吟诵、书写、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诗词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3. 第三课时:成语的来源、结构和运用4. 第四课时: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及其意义5. 第五课时: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吟诵、书写、绘画等。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历史》等相关教材2. 参考书籍:关于传统文化、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的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视频资源:关于传统文化、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的纪录片、讲座等5. 实践活动材料:吟诵、书写、绘画等所需材料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问题或者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概念、特点、发展等。

3. 案例分析:分享相关的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两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

内容涵盖了古代诗歌、散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文化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本册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每课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文阅读,第二部分为练习与讨论。

一、第一单元:古典诗歌【课文1】《静夜思》教学目标:1. 学习并背诵《静夜思》。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解读诗句的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阅读的心得体会。

二、第二单元:散文选篇【课文1】《背影》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背影》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散文的结构,解读句段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理解散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

3.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第三课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第四课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第五课时:实践体验:学习书法和绘画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3. 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的展示。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了解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历代名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个人修养和品质。

七、教学方法1. 文本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2. 比较分析法:对比传统文化在不期的表现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

3. 生活实践法: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修养。

八、教学安排第六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第七课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第八课时: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九课时: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实践活动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七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七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七篇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

本学年学习第六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__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每周一课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4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优质】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优质】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优质】国学启蒙第一课《论语》八则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

教学内容:1、人物介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八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3、《论语》 - 价值和影响《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六年级下学期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欲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第二单元:中国古典文学第3课:中国古代诗歌第4课:中国古代散文第三单元:中国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第四单元:中国传统节日第7课:春节第8课:中秋节第五单元:中国传统习俗第9课:饮食文化第10课:传统服饰第11课:传统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共15周,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中国古典文学第5-6周:中国传统艺术第7-8周:中国传统节日第9-10周:中国传统习俗第11-12周:复习与巩固第15周:期末总结与评价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材。

2. 参考书籍: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

3. 网络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

4. 视频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资料。

5. 实物资源:中国传统艺术作品、节日用品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知识:讲解本节课的文化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典故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鉴赏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春晓》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3.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词的鉴赏方法,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2. 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成语的背景、意义和用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运用成语。

五、教学安排1. 每课时40分钟,每周安排2课时。

2. 第一单元:诗词鉴赏(4课时)3.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6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诗词创作、成语运用等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词、成语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资料:收集相关的诗词、成语资料,如注解、译文、背景故事等。

2. 教学多媒体: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传统文化书籍,扩展知识面。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诗词、成语的鉴赏方法和应用技巧。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课在阅读原文时最初兴趣不大,但是在理解了文意之后,很多同学兴趣很高,学的很认真。

我感觉学生对古代名人了解太少,对传统文化知道不多。

第2课《大学》(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小学六年级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小学六年级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小学六年级教案。

一、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自我价值意识。

3.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掌握自我价值意识的核心要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导读,主要包《论语》、《诗经》、《周易》、《春秋》等。

对于这些经典,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让学生了解其核心内容。

同时,也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解释和看法。

三、教学过程:1.研读《论语》《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人生观。

在研读《论语》时,教师需要先介绍孔子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然后再进行分章节地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了解经典中的思想和哲学精髓。

2.借助《诗经》感受中国传统文艺《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和感受其中的诗文,并对其中的歌词、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教师也可以选取其中的经文进行背诵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探究《周易》卜辞预测文化《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富有哲学思想的典籍,其中包含了人生观和人类命运的预测。

在探究《周易》时,教师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占卜和预测文化,理解经典中的思想和哲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卜辞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以及应用。

4.分析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涵盖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分析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和习俗,让学生挖掘并理解其中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四、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例如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小组活动以及实践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思考问题:1.以《论语》为例,解释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2.借助《诗经》感受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元宵节》:学习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清明节》:掌握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和纪念方式。

4.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5. 《中秋节》:学习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食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用5课时完成,后续单元每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讲解、有趣案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8页六、活动广角:第8—9页七、成长阶梯:第10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中庸》(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二、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六、活动广角:第15页七、成长阶梯:第16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七、成长阶梯:第31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马援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七、成长阶梯:第35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诸葛亮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六、活动广角:第38页七、成长阶梯:第3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岳飞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1页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七、成长阶梯:第4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李清照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5页六、活动广角:第46页七、成长阶梯:第4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辛弃疾一、人物剪影: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9页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蓬莱仙境一、诗画揽胜: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