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土木测绘)(2014)(2)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平台课程。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
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新能源技术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初步学会应用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力学模型,并应用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把简单的工程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并能从简单的物体系统中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熟练地画出受力图;能熟练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的内力,并能画出内力图;掌握静定杆件在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计算,能对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能对压杆进行稳定性的校核和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对风力发电系统或者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具体构件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静力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几种典型的约束及其约束性质和约束反力。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主要知识点:1.力的基本概念2.力的基本运算3.约束与约束力4.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教学重点:各种约束反力的画法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方法:举例、讲授、板演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并能正确计算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02修订)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函授或者业余)学时:业余48 (函授40)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等适用专业: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及自动化(数控、模具方向)、汽车服务工程等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工程力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实践中简单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以及简单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校核方法。
并为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工程力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理论力学:主要内容为静力学、运动学。
动力学,研究的是力的性质、力系的平衡与合成、简化的方法;质点以及刚体的运动分析,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等三个部分。
另外一个部分为材料力学,在静力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简单杆系的小弹性变形,主要变形形式为:拉伸、压缩、剪切、挤压、扭转、弯曲以及组合变形的应力、应变、强度与刚度的计算与校核。
稳定性。
材料破坏的强度理论等几部分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第一章理论力学部分:静力学(1)基本内容及知识点:工程力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研究目的、工程力学的学科特点、工程力学基本内容、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2)重点及难点:固体:力与刚体的运动及力与弹性体变形的关系;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工程力学与其他基础课与技术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力系的概念,力系的分类。
力矩及力偶矩。
2、第二章平面力系⑴基本内容及知识点: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汇交力系与平行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⑵重点及难点: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式。
摩擦的概念与摩擦锥。
2、第三章空间力系(1)基本内容及知识点:空间力系分类。
任意力系的平衡与简化。
(2)重点及难点:空间汇交力系与力偶系。
4、第四章材料力学基础(1)基本内容及知识点:外力与内力的区别。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工程力学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工程系学生提供力学知识,包括基本的力学定律、掌握杆件受力分析方法、了解杆件中应力分布特点、掌握平衡分析的条件、解决受力问题的方法。
三、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掌握力学基本定律,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2. 掌握矩形截面、圆形截面等常用截面中应力分布的特点;3. 掌握平衡分析的条件,能够分析平衡条件下结构体系内部力的分布;4. 能够绘制受力分析图,分析受力问题并求解;5. 熟悉一些常见的机械结构及其原理,了解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四、主要内容1. 基本力学概念(1)物理量及其单位(2)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3)立方体定律与平行四边形定律2. 杆件受力分析(1)支反力计算原理(2)平衡方程的推导(3)杆件内部力分布与应力分析3. 应变状态分析(1)应变分量的定义和计算(2)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等常见截面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状态分析4. 平衡原理(1)平衡分析的条件(2)平衡方程的应用(3)刚架分析与力偶原理5. 受力分析方法(1)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2)计算机辅助受力分析(3)部分力叠加原理6. 典型机械结构(1)平面机构的构建和分析(2)各种机械连接件的原理与应用(3)弹性元件的原理与应用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讲解各个知识点,解析相关定理,并阐释其实际应用。
2. 课堂演示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和原理,加深师生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和认识。
3. 实验操作使用压力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并理解力学定律。
4.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材1. 《工程力学》,作者:紫鹏、黄大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工程力学习题解答与分析》,作者:张宇、冯德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评分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占总成绩的40%;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一、教学目的工程力学课程是土建、水利、交通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土建大类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
根据土建大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校核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具有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学习本课程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分为三大类:1.理论课教学任务。
此任务主要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2.教学练做课任务。
此任务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引入具体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将学生讨论,教师答疑,课堂总结融入到课堂当中。
3.实验实践课任务。
此任务包括三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力学实验,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及两天的企业实训,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划分为十个教学模块,下设共计30个教学单元。
具体见下表四、教学模块目标与任务模块一静力学基础1.教学任务与要求(1)初步了解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2)理解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
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
(3)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
(4)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能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5)掌握力矩的计算,理解力偶性质,理解力偶系的合成,学会应用力偶系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
(6)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能较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系的约束反力。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平衡、刚体、力、约束的概念。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高中毕业后三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班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是将原属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内容,加以融合、贯通和相互渗透,形成新的工程力学体系。
它是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和工程联系极为广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它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和工程实践,反过来,力学理论的发展又会对工程实践起指导作用。
其实践性在高职教学中表现为既重视知识层次的要求,又重视技能层次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力学知识,又要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有关基本理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操作技能的锻炼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理论力学是研究力系的简化及物体平衡,研究物体运动特征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材料力学则是研究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学科。
因此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
2、能对静力学问题和简单的运动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3、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初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
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为达到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课程内容,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加以巩固知识,并注重联系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培养自己应用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数为84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序号 课 题 教 学 时 数小 计讲 课实验与实训习题课第一篇 静力学 22课 题 一绪论、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7 6 1课 题 二平面力系 9 8 1课 题 三空间力系 6 6 第二篇 材料力学 42课 题 四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 7 5 2课 题 五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2 1 1课 题 六园轴扭转 6 5 1课题 七平面弯曲变形 12 8 2 2课 题 八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4 4课 题 九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5 3 2课 题 十 压杆稳定 4 3 1课题十一疲劳失效分析 2 2第三篇运动力学 18课题十二质点的运动力学 4 3 1课题十三刚体的平移与定轴转动 4 3 1课题十四点的合成运动 2 2课题十五刚体的平面运动 4 4课题十六动能定理 4 4机 动 2 84 67 6 9三、课程内容第一篇 静力学基础绪论: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编号:D0401033学时数:72学分数:4.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土木工程概论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土木工程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杆件拉压内力和变形、弯曲内力和变形、圆轴扭转内力及变形、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以及压杆稳定等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论教学(64学时)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6学时)(1)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的概念以及力的基本性质(2)静力学基本公理(3)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力的基本性质;熟悉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理解基本约束的特征和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掌握静力学基本公理的应用。
2、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4学时)(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2)平面内力对某点之矩(3)力偶的概念、性质以及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基本要求: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熟悉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1)力线平移定理(2)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和物体系统的平衡。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2014修改)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70051课程名称:工程力学、材料力学B(没有修理论力学的各专业)学时与学分:64/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应专业:材料、冶金、消防、工程管理等工科各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1、单辉祖、谢传峰编,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范钦珊等,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陈传尧,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各类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任务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为合理设计构件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系统地研究质点、质点系以及刚体的平衡的规律,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试验方法,掌握计算较复杂受力杆件的应力、变形、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压杆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学好后续课程,以及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1、静力学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力、刚体、约束、二力杆、力的可传性、力的投影和分解、力多边形、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力偶、力系中心和重心、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等。
(2)基本要求①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类型与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分析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选取分离体,画出受力图。
②掌握力和力偶以及力矩和力偶矩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③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各种简化结果,以及主矢和主矩的计算。
④能熟练地应用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以物体系平衡问题为重点,熟练地选取分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掌握选取矩心和坐标的技巧。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工程及众多相关工程都离不开工程力学,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力学知识,能正确地使用、安装、维护各类机械,从而提高操作技术和生产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力学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地设计或选用构件,使机械安全、可靠地工作。
3、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本课程与有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要求第一篇理论力学1、初步培养从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静力学)问题,从而抽象出静力学模型的能力,掌握简单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并正确地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明确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等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所概括的力的基本性质,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能熟练地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
3、能正确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简单的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明确力的概念、刚体概念和平衡的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3、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约束的构造、特性及约束反力的方向。
4、掌握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与平衡条件。
2、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方法。
3、熟练运用平衡的解析条件及平衡方程,解决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力矩和力偶1、明确力对点的矩的概念及力偶的概念。
2、掌握合力矩定理及力矩平衡条件。
3、理解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了解力的平移定理。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2、掌握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物体或物体系平衡问题的计算方法及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5篇)
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5篇)第一篇: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测绘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设计课程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研究简单机构的受力分析以及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为工程设计提供力学理论基础。
对于非机类专业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的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教参教材:《工程力学》,陈传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7 月。
教参:1.《工程力学》:上海化工学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年;2.《Engineering Mechanics》,R.C.Hibbeler:New York:Mcmilan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1992年;3.《工程力学》,吴永桥、扬兴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7。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习题课或实验等方法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也可使用多媒体与手写相结合的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3.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实践12学时。
具体如下:1.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基本内容:力、刚体的基本概念,四个基本公理: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衡四边形法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约束和约束反力的概念,确定约束反力的准则。
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理解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内容涵盖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力的测量、平衡实验等;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知识1.1 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力的表示1.2 作用在力学系统上的力的特点1.3 力的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1.4 受力分析及受力平衡条件2. 静力学2.1 一维运动和二维平面力学2.2 统一力学原理及其应用2.3 刚体平衡2.4 结构受力分析3. 动力学3.1 物体的运动3.2 牛顿力学3.3 动力学定律及其应用3.4 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3.5 动量定理及冲量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由教师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典型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力的测量方法、平衡实验等,掌握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根据教师安排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报告(工程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5. 期末综合考核(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原理》等2. 实验设备:平衡实验台、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仪等3. 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积极探索和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七、教学保障1. 专业师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2. 实验室支持: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团队3. 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学生学习需求八、总结和展望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Engineering课程代码:11000010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总学时数:80 其中讲课学时:74 实验学时:6 总学分数:5编写人:罗玉梅审定人:袁文华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理论力学是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一系列工程专业课的基础。
材料力学是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设计课程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的承载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对各种工程构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设计和校核。
为后续的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静力学1.重点掌握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 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各种类型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计算物体重心各种方法.3.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自锁的条件,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以及滚动摩阻的概念。
材料力学1.重点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具有工程结构物中的部件和物体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地分析杆件在拉(压)、扭、弯时的内力,并正确做出相应的内力图;能够熟练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2.掌握一次超静定问题的解法、轴向压杆的临界应力及压杆的稳定性计算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静力学普遍定理及其综合应用等.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平面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工程力学》(Ⅰ)、(Ⅱ)第一版,王海容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动力机械基础实验》第一版,陈志刚,邓清方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目:[1]刘又文.《理论力学》. 高教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2]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Ⅰ).高教出版社.第7版.2006.8[3]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学习辅导》. 高教出版社.2003[4]《材料力学》(Ⅰ)、(Ⅱ)第四版,刘鸿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 《材料力学学习指导》,陈乃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材料力学》Ⅰ)、(Ⅱ)第二版,单辉祖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2课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工程力学的任务和基本内容;工程力学的重要性和将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力学模型的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工程力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工程力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密切关系(2)教学难点: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将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力学模型。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教学主要内容工程力学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研究的内容;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计算、实验);工程力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密切关系;身边的力学问题举例.工程力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5、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其内容,通过身边的力学问题激发学生对工程力学学习的积极性。
6、学生练习思考题 2-3道工程力学Ⅰ(理论力学部分):(二)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讲课4学时,习题2课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力、刚体、平衡等重要概念;静力学公理是静力学的理论基础;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图的概念;能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进行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静力学公理;约束的概念;常见约束的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的受力分析。
(2)教学难点:静力学公理的两个推论;约束的概念;物体系的受力分析。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教学主要内容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的基本类型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5、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公理;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图的概念.深入理解约束、约束力等重要概念;掌握光滑表面接触约束、柔性体约束、光滑铰链约束等常见约束的特征;,能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进行受力分析6、学生练习4-6道题(三)第二章力系的简化(6 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力的投影、力偶、力矩和力偶矩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并能熟练的计算;熟练掌握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性质;掌握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方法,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掌握重心的计算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平面力偶性质和力偶等效条件;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重心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重心的计算方法。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教学主要内容力的投影、力偶、力矩和力偶矩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方法;重心的计算方法5、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于力的投影、力偶、力矩和力偶矩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能正确地将力沿坐标轴分解和求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了解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并能熟练的计算;熟练掌握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的性质和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能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求主矢和主矩;掌握重心的计算方法6、学生练习6-8道题(四)第三章力系的平衡原理(讲课4学时,习题2课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结果、平衡方程的形式。
了解静定和超静定问题,能够熟练分析和处理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形式和运用(2)教学难点:主矢和主矩的概念;空间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和平衡方程的运用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教学主要内容静定与静不定问题,各种力系平衡方程的形式和运用,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5、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知平衡方程的形式。
了解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判别方法;深入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能够熟练解决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6、学生练习6-10道题(五)第四章摩擦(2学时)1、教学目的能区分滑动摩擦力与极限滑动摩擦力。
理解摩擦角的概念和自锁现象;对滑动摩擦定律有清晰的理解。
能用摩擦角解物体的平衡问题(几何法)。
能熟练解决考虑摩擦力时物体的平衡问题,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教学重点: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自锁的条件及应用。
(2)教学难点:用摩擦角解物体、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教学主要内容滑动摩擦、摩擦系数、摩擦角、滑动摩擦定律;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5、教学要求能区分滑动摩擦力与极限滑动摩擦力,理解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能熟练解决考虑摩擦力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理解摩擦角的概念和自锁现象;对滑动摩擦定律有清晰的理解。
能用摩擦角解物体的平衡问题(几何法)。
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
6、学生练习3-4道题工程力学Ⅱ(材料力学部分)(六)第二章拉伸、压缩和剪切(讲课8学时,习题2学时,实验2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能对杆件的轴向拉压变形与剪切、挤压变形时的应力和变形进行计算。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内力和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公式、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2)教学难点: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拉压超静定问题;的实用计算。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4.教学主要内容轴向拉、压概念及实例;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许用应力及强度条件;轴向拉、压时的变形;纵向变形,线应变;虎克定律,强度模量;抗拉(压)刚度;横向变形,泊松比;低炭钢的拉伸实验,应力应变图及其特性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冷作硬化;铸铁及其它材料的拉伸试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质,应力应变图;变形能,比能;安全系数确定;应力集中概念;拉压静不定问题。
剪切的概念和实例;剪切的实用计算,名义剪应力,挤压的实用计算;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剪切弹性模量,剪切变形能。
5、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截面法,正确画出轴力图;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正应力公式、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掌握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
弄清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确理解拉压超静定的概念,熟练掌握解决拉压超静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正确理解剪切和挤压的基本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6、学生练习10-15道题(七)第三章扭转(讲课8学时,实验2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扭转内力的计算方法;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计算。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强度,圆轴扭转变形时的刚度和变形(相对扭转角)计算。
(2)教学难点:扭转剪应力推导过程。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4.教学主要内容扭转的概念和实例;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强度和刚度条件;抗扭刚度,极惯性矩,抗扭截面模量;扭转变形能,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非圆截面杆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5、教学要求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扭转剪应力、扭转变形的计算方法、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计算。
了解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非圆截面杆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6、学生练习6-8道题(八)第四章弯曲应力(讲课8学时,习题2学时,实验2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判断出危险截面的位置.掌握各种形状截面梁(矩形、圆形、圆环形、工字形)横截面上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
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弯曲的概念;用截面法求剪力和弯矩,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