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上的绝望与希望——东北经济到底怎么啦?
东北经济的僵尸化令人震惊
东北经济的僵尸化令人震惊,这还是在中央连续多年要致力振兴的背景下。
从根源上理清东北衰退的病因,不仅事关东北,还事关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达1840年就开始的历史大转型的彼岸。
若论资源之丰富,产业之坚实完整,起步点之高,全国无一地区能与东北相媲美。
但是东北的困境却最为明显。
最近几年在中国各省GDP增速排名中,最后垫底的总是少不了黑吉辽三省的影子。
去年的冠军就是辽宁,只不过是倒着数。
最新出炉的一季度GDP数据让人大跌眼镜,最后五名就是黑吉辽加上山西河北。
其中辽宁省GDP首现负增长,全国唯一。
为什么会这样?东北是怎么衰落的?今年以来,网上已经有了许多讨论。
看清楚东北经济,需要有宏观历史视野。
中国经济版图就像光谱的排列一样,从最北边的红色极,逐渐过渡到最南边的蓝色极。
所谓红色极-红色系,就是北方苏联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区、辐射区;所谓蓝色极-蓝色系,就是南方英国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区、辐射区(基地是晚清时期的广州、改革开放后的香港)。
中间的长三角一带,则是两种模式的混合影响区。
东北在成为红色极点之前,日本实际控制,竟然形成一段史无前例的经济辉煌期。
这里面含着经济发展的基因密码。
东北曾经的辉煌同样令人震惊:在日本投降的1945年,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东北占85%,台湾占10%,中国的其余部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重庆等等所有地方)全部加起来却只占5%。
上个世纪30年代,运行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已经是全封闭式空调车厢。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东北1949年以前的历史,讲的只是奉系军阀压榨百姓,伪满洲国的14年讲的只是日本如何奴役人民,而对东北当时工业情况的描述却是一片空白。
读罢曲晓范先生的《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才如梦初醒般的惊讶于东北昔日的霸气。
跟今天东北人口外流相反,当时东北人口猛增:1936年1月,全东北人口3097万,到年底猛增到3701万人,1941年达到4229万人。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导,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产能过剩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就业或迁往其他地区谋生,导致了劳动力流失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吸引人才和促进人口流动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薄弱。
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使得东北地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培育,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等。
同时,东北地区也积极寻求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合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当前东北经济形势简析
当前东北经济形势简析从工业摇篮到暮光之城,东北的上空依然风云涌动。
2015年是辽宁经济乃至东北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继续下滑的一年。
2016年第一季度,辽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东北三省的增速也要低于全国的增长速度,以至于被大部分媒体称之为“东北告急”、“东北断崖式下跌”,如何看待这些论断?(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一.从辉煌到没落新中国成立后,这片土地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苏醒,并寄托着一个国家无与伦比的期待。
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上,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完成了近乎一个甲子的历史使命。
这片面积接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吸引了大批移民,其中包括大批没落的俄罗斯贵族,同时,培养了众多工人,铸造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精神。
鞍山钢铁、长春一汽、沈阳机床等工业基地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除此之外,在“二五”和“三五”期间,一些采掘业迅速发展,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东北的重工业基础进一步完善。
然而,在创造了人类史上诸多望尘莫及的奇迹后,东北陷入沉郁,曾经高歌猛进、热火朝天的记忆日渐淡去。
伫立在这里的老工厂泛起锈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告别昔日引以为豪的荣耀,变得困惑、迷茫,甚至恐惧。
90年代以来,东北工业基地生产发展缓慢,原有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增长速度趋于平缓,甚至是出现衰退现象。
二.第一次振兴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振兴发展的专门措施。
10多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有了明显改善。
三.困难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内部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先行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等,一度占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尤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缺乏动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东北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发展滞缓。
然而,随着国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出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积极稳定的方向。
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升。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创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展望1.发挥地利人和优势,重点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地处中国边疆,地跨华北和东北,是中国距离世界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工业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机遇,有效提升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实现从速度变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跃升。
2.加强创新引领,提高科技含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由大而精、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再到传统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
因此,东北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东北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是东北地区经济面临的首要挑战。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重工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当国内和国际市场对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下降,或者新兴产业崛起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就容易受到冲击。
而且,重工业往往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重工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经济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体制僵化、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但一些国有企业的决策流程较为繁琐,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快节奏。
同时,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市场活力未能充分释放。
与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在规模、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这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和活力。
人才流失严重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痛点。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有限,许多高素质人才选择离开东北地区,前往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寻求发展。
人才的流失不仅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短缺,也削弱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缺乏高端人才的支撑,使得东北地区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东北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当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东北地区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创新成果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平台,也限制了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
事变中国东北经济的衰退与重建
事变中国东北经济的衰退与重建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持续受到一系列事变的影响,导致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衰退。
然而,面对困境,中国东北地区也积极推动重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分析事变对中国东北经济的衰退产生的原因,并讨论重建的方向和策略,以期为东北经济的复苏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东北经济的衰退原因1.1 自然条件和资源枯竭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气候严寒,资源枯竭且不再具备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该地区的重点产业主要是煤炭、钢铁和重工业,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了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滞后。
1.2 市场需求减弱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各地区的市场需求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东北地区的市场需求相较其他地区相对较弱,特别是传统重工业产品的需求受到下滑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使得东北地区的企业难以维持持续的盈利,并且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1.3 产业转移和人口外流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许多产业开始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转移。
这导致东北地区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严重冲击,很多大型企业进行了重组或关闭,大量的劳动力被迫离开东北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
二、东北经济的重建方向2.1 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了应对传统产业衰退的局面,中国东北地区应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东北地区可以提升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2 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东北地区应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兴的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
通过发展旅游、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东北地区可以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并且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3 优化发展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来到东北地区,政府应加大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税负、提供更多的人才培训等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投入到东北经济重建中。
东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东北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首先,东北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问题。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以煤炭、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导,但这种经济结构使得东北地区对煤炭和钢铁等原材料的依赖过高,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导致经济发展逐渐滞缓。
其次,东北衰落的原因还包括政策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地区,但是这些政策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持续、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扶持存在着重“照顾”的倾向,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政府官员普遍存在精神懈怠和腐败问题,导致政府行政效能低下,无法有效地吸引外资和推动经济发展。
再次,东北衰落的原因还与人口流失问题有关。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经济发展的机会和相对较低的生活质量。
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东北地区去沿海地区或者其他发达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得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应不足,从而进一步造成了经济滞缓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此外,环境问题也是东北衰落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十年中,东北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土地资源的破坏等问题,使得东北地区的环境状况严重恶化,进一步削弱了东北地区的吸引力。
最后,东北衰落的原因还与地理位置的劣势有关。
东北地区与中国其他发达地区相距较远,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使得东北地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进一步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东北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结构、政策、人口流失、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位置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要扭转东北衰落的趋势,需要经济结构,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治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吸引力,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东北地区才能重新焕发出活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1、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转身的主要原因,
也是东北经济不断落后的根本原因。
2、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众所
周知,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即便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国有
企业已经很少很少的情况下,东北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
而国有企业由
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引进投资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
东北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观念
陈旧和思维落后。
4、流失的人才和劳动力,是东北经济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
济发展不好,员工收入难以增长,不仅无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现
象十分严重。
5、恶化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理念,是东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东北经济转型与振兴
东北经济转型与振兴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我国的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但从上世纪末至今,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困境。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东北地区开始了经济转型与振兴之路。
一、东北经济面临的挑战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同时,随着国产的转移,东南亚等地区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基地,这些都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另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此情况下,东北地区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向高端智力型产业和服务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实力。
二、东北振兴的路径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因此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以上的挑战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产业结构的问题,东北地区应该瞄准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拓展新的产业空间。
1.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它能带来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改善产业结构,增加产业附加价值。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是东北经济振兴的核心任务之一。
目前,重大科技项目成为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抓手。
国家已经开展了很多涉及能源、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工程,助力东北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 聚集人才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东北地区需要引进海内外的技术人才,提升整个产业水平。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东北特别支持人才发展的基地及专业技术人才联合体,突出人才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吸收并发掘各方面的人才资源,扶持中国东北向着高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
3. 确保环保运营东北地区近年来遭受工业环境污染问题,令居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依托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严格环保法规执行标准,在东北地区设立了环保技术等公共服务项目,优化各种设施及管理系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如何变化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如何变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东北地区更是首当其冲。
事变后,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原本有着一定的发展基础。
这里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工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
农业方面,广袤的黑土地使得粮食产量颇为可观,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工业上,张作霖等军阀在统治时期也兴建了一些工厂,包括钢铁、机械等领域。
然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东北,东北地区的经济迅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庸。
日本为了实现其长期霸占和掠夺东北资源的目的,开始对东北经济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统制和垄断。
在工业领域,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东北的矿产资源。
煤炭、钢铁、石油等重要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本土,以支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
他们控制了东北的主要工业企业,实行所谓的“统制经济”,将东北的工业纳入日本的战争经济体系。
许多民族工业被强行兼并或关闭,大量工人失业,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原本具有一定基础的民族工业体系被彻底摧毁,东北工业成为了日本侵略战争的输血工具。
农业方面,日本侵略者强占大量土地,建立所谓的“开拓团”,将中国农民赶出家园,致使无数农民流离失所。
他们还推行农产品的“统制”政策,强迫农民种植日本所需的农作物,而不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规律。
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大多被日本侵略者掠夺,自身却食不果腹,生活陷入极度贫困。
商业贸易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日本侵略者垄断了东北的内外贸易,操纵市场价格,使得正常的商业活动无法开展。
民族商业企业纷纷倒闭,市场一片萧条。
金融领域同样被日本侵略者掌控。
他们设立了各种金融机构,发行伪币,控制货币流通,对东北人民进行金融掠夺。
通过操纵汇率和通货膨胀,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此外,日本侵略者还在东北地区实行了严格的经济封锁,限制了与外界的经济交流。
这不仅阻碍了东北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被切断。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无助与绝望
九一八东北人民的无助与绝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地区陷入了无数人民的无助与绝望之中。
战火硝烟覆盖下的东北,人们生活在摇摇欲坠的城市和飘零的乡村中,无法逃离被侵略者的掌控。
九一八东北人民在面临残酷的现实时,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困境、精神压力和绝望的煎熬。
一、城市生活的瓦解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大城市成为侵略者控制的重要目标,无数人民面临家破人亡的命运。
工厂关停,商业瘫痪,许多人失去他们生计的来源。
原本繁荣的城市变得一片萧条,人们生活在贫困和无助中。
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严重破坏,供水、供电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使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二、农村的困境九一八事变对东北农村地区的影响同样毁灭性。
农田被摧毁,农作物无法正常种植和收割,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加之侵略者的抢夺和压迫,许多农民难以为继,生活陷入绝境。
食品短缺和饥饿困扰着许多农村家庭,人们面临着没有尽头的困境,无助和绝望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三、思想上的困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不仅遭受了物质层面的困境,还承受着严重的思想和精神折磨。
长期的战争和压迫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摧残,希望的火花逐渐消失,无助和绝望开始迷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东北人民感到无能为力,他们需要理解和关爱,但也需要希望和力量来渡过难关。
四、东北人民的坚韧和抗争尽管面对无助和绝望,东北人民并没有放弃抗争和寻找出路。
在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下,东北地区涌现出无数抗日武装和地下队,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东北人民的坚韧和抗争精神在这个黑暗的时刻变得无比重要,他们为了自由和尊严而不懈努力,希望最终战胜侵略者。
五、希望的曙光虽然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但他们并没有失去希望。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东北地区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抗战的浪潮之中。
东北人民通过团结和抗争,逐渐找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种希望在战争的阴霾下不断扩大,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经济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经济发展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次事变的发生,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战争对东北经济的冲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实施了残酷的统治政策,这对东北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日本军队掠夺了大量的资源,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使得东北的工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
许多企业被日本人接管或关闭,大量的劳动力被迫失业,经济活力受到了严重压制。
二、日本的殖民经济政策日本在东北地区实施了殖民经济政策,通过控制资源和市场,使东北成为其殖民地的经济附庸。
日本政府鼓励日本资本家投资于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以日本资本为主导的企业,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并没有真正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繁荣,而是使东北成为日本的资源输出地和商品市场。
三、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崛起在日本占领东北地区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也在东北地区崛起。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组织起了一支由农民和工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开展了持久的游击战争。
这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希望和动力。
在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下,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们通过集体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抗日根据地还积极发展了地方工业,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四、战后的东北经济重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经历了长达14年的日本统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恢复中国的控制。
战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重建。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复了被破坏的基础设施,恢复了工业生产。
同时,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吸引外资投资。
这些措施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然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依赖外部市场和资源。
东北经济下行原因
东北经济下行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整个东三省的体制机制上没有解决问题,思想保守,还是一味指望着中央。
第二,这些年整个中国经济动力发生改变,这一轮显然是人才经济。
资金和人才流向北京、深圳、杭州等这些城市,尤其在互联网+大势下,人才和资金越来越呈现马太效应,全国其他绝大多数地方都出现了人才流失,尤其高级优秀人才。
人才资金的流失,其实是中国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开始,不单是东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中部地区都在面临这个挑战。
广东、福建、浙江,前些年经济大量下行,但很快调整了结构,新产业不断发展,找到了新的力量。
而中西部,包括东北,一直以来主要靠资源、靠黑大粗的发展模式,靠投资,现在土地红利时代结束,投资投不动了,加上基础设施投资收益下降,这种情况下很难再往前走。
东北是其中的典型。
第三个原因,东北经济下行主要是工业增速在下降。
东北经济以能源业和制造业为主,能源业石油、化工受全球价格因素影响,装备制造业大部分产能过剩,比如钢铁三分之二过剩,汽车业也过了拐点,这几个主要行业受影响,东北转型升级未能成功,又没有别的新兴产业发展,在这一轮经济发展中出现下行是必然。
第四个原因,不可否认的一点,八项规定与反腐败对地方干部的积极性有一些挫伤,对项目的争取不那么有力,一些地方官员出现了怠政、不作为现象。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的经济崩溃与再生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的经济崩溃与再生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进攻,引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东北地区经历了经济崩溃的阶段,但随着抗战爆发,东北地区得到了重新振兴。
一、九一八事变及其影响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对该地区实施了残酷的统治。
日军掠夺了大量资源,抢夺了工业设备,破坏了交通运输系统,导致东北的经济陷入了崩溃状态。
东北地区的工业产能大幅下降,许多工厂纷纷关闭,造成了大量失业。
农业也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农田被荒废,农民生活艰难。
同时,由于交通运输系统被破坏,商品无法流通,市场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二、抗战爆发与东北的振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区域。
中国军队在东北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抗日战役,最终成功收复了东北地区。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重视东北地区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恢复了工厂的生产,重建了交通运输系统,修复了农田,同时提供了各种扶持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家积极投资和生产。
中国东北迅速恢复了生机,工业产值逐渐增长,农田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许多企业逐渐恢复了生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吸引了许多外来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东北的经济再生与发展经过抗战后的东北地区,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实现了经济的再生与快速发展。
东北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
在重建过程中,政府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投资,鼓励了科技创新,推动了工业升级。
同时,加强了农业生产力的培养,提高了农田的种植效率。
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重工业和粮食种植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天的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同时,东北地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依赖于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
这些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问题。
随着我国发展经济的方式由高污染、高耗能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其次,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重工业为主导,东北地区吸引了大量年轻劳动力到这里工作。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大量的年轻人离开东北地区去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保障和医疗养老方面的压力。
再次,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与珠三角和杭州等地相比,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产出偏低。
虽然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另外,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
虽然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并且区域发展差异也较大。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是存在困难和问题的。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东北地区才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找到其独特的定位,实现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面临着新的转型和发展之路。
然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区,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大环境的需求和要求。
如何面对这一难题,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该如何实现?一、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1.重工业井喷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区,其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重工业的兴起和井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该地区的许多城市,比如大连、沈阳、长春等都曾出现过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要求,经济转型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2.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辽宁省。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人口结构不合理,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使得这一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资源缺乏东北地区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煤炭和钢铁方面,而这些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在留给东北地区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中,资源短缺将成为摆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需要借助创新和技术革新来解决。
二、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1.推动绿色经济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在东北地区,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所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去年下半年,辽宁省成功组织了首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使生态环境良好,投资青年发展的力量,有助于东北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东北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已成为了经济转型所必须的一步。
东北地区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壁垒,融合发展产业链,加强与全球创新系统的联系,形成现代创新型经济体系。
中国东北经济转型与振兴
中国东北经济转型与振兴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基地和资源聚集地,然而在近几十年中,这片土地逐渐陷入经济滞胀和产业萎靡的困境。
如今,中国东北地区必须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和转型升级。
本文将分析中国东北经济的变迁,并提出一些措施,以刺激地区经济的振兴。
东北地区的崛起与衰落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独特的经济体系。
这里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如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拥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金属矿产。
此外,它们还拥有较多的钢铁、机械和化工等传统重工业。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东北地区经济就实现了快速增长。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片土地有着极高的发展潜力,是中国经济的中心。
但是,东北地区在1990年代后,逐渐走向了低谷。
经济转型的诉求东北地区的经济始终围绕着重工业展开,这使得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动力。
这也是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人口外流,财政困难和压力等等。
由于“大锅粥”式的行业组织,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资源环节的浪费和排放等问题的日益严重。
东北地区面临的问题,不仅局限于产业结构,也涉及到科技和人才等方面。
如何刺激经济振兴为了尝试在经济困境中寻求解决之道,必须引入新的经济模式和政策。
东北地区应该投资于开发新的产业,尤其是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从政策和市场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必须制定各种引导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来推动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鼓励创业活动和高技能工作岗位的发展。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整个地区的协调和整合,以鼓励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结语中国东北地区仍然拥有许多独特的机会和要素,但是这些机会必须在政策和市场的帮助下被激发。
这需要资源和勇气,需要更多的创新和高端产业,更广泛的市场和更具有战略性的规划。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中国东北地区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期待着最终实现这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和振兴。
东北为什么衰落如此迅速
东北为什么衰落如此迅速
东北被称为中国的“黑土地”,曾是中国的工业重地及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但近年来经济
发展却出现了急剧的低谷。
其衰落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
首先,东北地区的改革开放缓慢滞后。
全国多个省市的改革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东北
在改革开放方面却不如其他省份有效和有力。
高度落后的经济体制,以及显著的经济结构问题,使得东北经济比其他地区更难推进现代化。
其次,东北地区举办大量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导致劳动力流失。
对于德国难民来说,出
席这些活动能得到大量的奖励,这一现象也促使许多劳动力涌向他们的家乡,但却变得在东北地区非常稀缺。
劳动力不足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诱惑中失去了动力。
再次,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开采过度,环境污染严重。
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开采过度,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使得地区无法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商机,从而严重限制了经济发展。
最后,东北地区失去了新兴行业的发展机会。
尽管东北地区在遭受重大灾害后进行了重建,但由于经济发展,新兴行业如高科技、新能源等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机会受到限制。
虽然这
些行业属于先进行业,但无法在东北地区发展壮大,使得改善东北经济状况变得更加困难。
以上是东北衰落迅速的原因。
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方面慢于其他省份,它也失去了大量劳动力,自然资源也被大量开采,地区发展乏力,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给东北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政府应加大投入,采取措施实施有效的经济改革,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九一八东北地区的经济破产
九一八东北地区的经济破产九一八:东北地区的经济破产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是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它不仅带来了国家独立和民族意识觉醒的巨大挑战,也对东北地区的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的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甚至可以说是破产的边缘。
本文将从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以及社会原因三个方面来分析九一八后东北地区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一、政治原因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直接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政权转移和政治混乱。
原本由满洲国控制的东北地区转为日本的伪满洲国的统治。
这种政治变动一方面造成了政府的无序,另一方面也对地方经济的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东北地区原本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有着众多的工厂和冶炼企业。
然而在日本的统治下,这些工厂大多被日军接管,原材料被抢夺一空,工人被迫转移到日本本土。
同时,日军还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财富被外敌掠夺一空。
这无疑是东北经济破产的一大原因。
二、经济原因除了政治原因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经济破产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首先,日本的统治导致了东北地区的财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日军手中,对于地方发展和投资的决策权被剥夺。
加上战争给经济带来的损失,东北地区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其次,由于战争的影响,大量的土地被毁坏,农田荒芜,粮食产量锐减。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日军的抢掠使其面临着粮食短缺的严重问题,人民生活的困难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崩溃。
此外,东北地区曾经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也在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和削弱。
原本发展迅速的重工业在战争中几乎完全停滞,一些关键产业不仅无法恢复,还被日本拆除或运到日本本土。
这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可谓是雪上加霜。
三、社会原因除了政治和经济原因外,东北地区经济破产还与社会动荡有着密切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的残暴统治和压迫,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抗日运动和游击战争。
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秩序丧失,社会稳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黑土地上的绝望与希望——东北经济到底怎么啦?“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经济落后地区往往面临人员思想观念陈旧,技术设备落后以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资源枯竭的诅咒也如剑高悬。
在美国页岩气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曾经令中国石油工业引以为傲的大庆油田却已经到了风烛残年,被认为最多还剩下10-15年的开采寿命。
三月的原野,东风浮荡,难掩料峭春寒。
令人揪心的消息再次从东北传来,资源面临枯竭,又遭遇低油价重击的大庆油田一月二月亏损50亿元!格外艰难的大庆油田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剩余可采储量仅有1.97亿吨,而且油田开发效益也在逐年变差。
2015年,大庆油田首次实施减产,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都要减产130多万吨。
和大庆一样曾经辉煌的东北大地上,枯竭、艰难、困境、过紧日子,与创新、调整、转型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爱恨交织在一起!那片土地正离我们越来越远:三个悲惨的样本城市1、齐齐哈尔翻了一下黑龙江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的统计数据,结论是:惨烈。
2015年经济增长率号称是6.5%,好在公布了一些细项,可以检验一下这名义上增长是不是真实存在。
农业增加值号称有6%的增长,但种植业只不过持平,而畜牧业出现雪崩式下降,如奶牛存栏量下降37%,牛奶产量下降25%,家禽出栏量下降7%,不知道农业的增长从何而来。
工业增加值号称有3.9%的增长,这增长率已经很低了,但同样靠不住。
亏损企业个数爆增了32%,共77家亏损企业,占全部346家企业的22%,每5家制造企业就有一家处于亏损状态。
亏损总额37亿,暴增了111%。
剩下那些勉强还能挣钱的企业,利润总额竟然只有26亿,比亏损总额还少了11亿。
在整体上,这个城市的制造业已经破产。
相对应的,工业用电量也下降了5.2%,出口下降了41%。
也不知道这个560万人口的黑龙江第二大城市,在制造业整体破产的情况下,如何维持生存。
其他数据,如固定资产投资的到位资金暴跌了5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25%,基本上都不忍猝读。
如果连这种黑龙江省内第二大城市都出现了经济坠崖的局面,那么黑龙江省内的其他11个城市,到底萧条到了什么程度,估计已经超出各位京沪广深的朋友的想象力边界了。
2、长春长春: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一般来说,各省都会集全省的财力物力人力来供养省会,如果连省会经济都出现坠崖式的下降,那吉林全省的经济肯定已经是不堪入目。
可惜的是,长春这个省会城市的经济确实已经坠崖。
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数据。
2015年1-11月,长春工业总产值突然下降了11.5%,这真是破天荒的事,因为2014年长春的工业总产值还实现了6.7%的增长呢,2013年还有10.7%的增长率呢!相对应的,出口也下降了20%,当然,出口的萎缩不是从2015年开始,这事始于2014年,当年度下降了24%。
短短两年下来,出口规模近乎腰斩。
可以肯定的是:吉林省内的穷人想来省会找份工厂的活干,绝对不用再指望。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不过还勉强算过得去,毕竟作为省会城市,财政和金融资源集中起来,总有钱能拿来投资,2015年1-11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3.4%,2014年是15%,2013年还有20%。
但是房地产投资额在坚定的下降,已经连续下降了3年了。
2015年下降了5%,2014年下降了13%,2013年下降了6%,这说明地产市场在持续萎缩。
北上广深的同学们估计很难理解这种地产市场持续萎缩的窘迫状况,他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房价会永远上涨,一直涨到天上去。
有意思的是财政收入数据,2015年出现了坍塌式的下跌。
2015年1-11月长春市全口径财政收入994亿,降幅为7.2%!要知道2014年还有7.3%的增长呢,2013年甚至有16.2%的增长呢。
要知道吉林全省官方承认的地方债接近4000亿,其中一多半花在长春,这全都指望财政收入增长来还。
现在连财政收入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债要怎么还?最后,再说一下消费。
呵呵,2015年长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只有可怜的1.1%,接近零增长。
2014年还有12.6%的显著增幅,2013年还有13.2%呢。
长春这种省会城市都无法凝聚消费力的话,整个吉林,都不知道萧条到什么程度了。
3、本溪本溪:这是个非常小的城市,人口仅仅只有152万,经济规模在辽宁13个城市中排名第8。
不过这种城市尤其具有代表性。
它是这个国家能否维持安稳的根基。
这个城市,给出一个足以让人目瞪口呆的数据就够了:2015年本溪的财政收入为54亿,较2014年的130亿,暴跌了足足59%!这真是非常可怕的跌幅。
这意味着本溪的公务员工资都发不起了,整个政府的财政已经完全破产,也无法再提供任何公共服务。
你们能指望只拿着一半工资的警察提供安全服务?指望食不果腹的老师好好教育学生?指望几个月收不到工资的环卫工人清扫马路?孤寡老人如何救助?道路坍塌了要不要修补?仅此一个数据,已经证明这个城市已经走向了死亡。
往前几年看,财政收入也呈现清晰的逐年衰退的趋势。
2014年的增幅仅仅为0.1%,直接就是持平,2013年的增幅为5%,2012年都还有20%的增幅呢。
想不到4年过去了,整个财政收入不能维持也就算了,居然直接就陷入腰斩的境地。
其他的,比如工业增加值下跌3%,工业用电量下跌了11%,固定资产投资下跌34%,房地产销售额暴跌60%,纷纷都在佐证,这是一个彻底死亡了的城市。
而这,就是在北上广深的一片灯红酒绿之外,最最真实的中国。
体制与机制之祸,牵引出经济结构短板2015年,东北三省GDP增速齐跌入全国倒数5名,其中辽宁省增速仅3%,位列倒数第一。
数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支柱产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成本高、核心技术短板等深层问题。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有人认为,东北经济实际上已经“硬着陆”。
东北的衰退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原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复苏缓慢;国内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但这都是外因。
内因其实在于“两个集中三个衰退”,两个集中是东北尚未解决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三个衰退包括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
东北之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资,也正因为投资,带来了眼前的很多问题。
未来东北地区的投资应该怎么转变?解决稳增长的问题,有效投资非常关键。
没有项目,怎么能拉动增长呢?所以投资还是关键因素。
这就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轻型工业、服务业还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通过这些拉动增长、带来税收。
虽然辽宁去年数据不好看,但是民生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8%,这一定是正确的。
除了投资之外还要抓出口,要稳住消费的基础,刺激消费热点。
从供给端来看,要做好“三去一补一降”,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一补一降应该做大文章,这是政府的主要工作。
补就是补短板,补民生的短板。
降就是降成本,让我们的企业真正活起来。
困境背后的流民图:人才大量外流东北兴也人口,衰也人口。
几十年前东北曾是世界上的重要经济体,但是由于人口形势的变化,很快就丧失了昔日的辉煌。
东北的衰退告诉我们,人力资源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东北的生育率低于日本、韩国,仅仅略高于北京、上海。
东北地区是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流,还是人口衰退导致经济衰退,需要重新认识,因为东北地区过去不但资源丰富,工业化也走在全国前列。
东北经济的衰退,一方面是因为计划经济势力在东北比较强大,另一方面也是东北的人口萎缩(既包括超低生育率也包括人口外流)的必然结果。
在流出地人口仍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人口外流通常不会导致流出地的衰落,如几个世纪前欧洲人口持续流入美洲,如一个世纪前到三十年前中国内地人口持续流入东北。
但是毫无疑问,高出生率和高流入率也是人口流入地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
而当低出生率与高流出率并存,人口会迅速老化,衰落是必然的。
老龄化和人口外流会相互促进,恶性循环。
老年人是最恋土重迁的,也是对于新世界适应能力最差的;迁出的人口基本上都是育龄人口和他们的孩子,所以人口流出加速流出地的人口老化,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另一方面却常常被人忽略,就是老龄化和低出生率也会加速人口流出。
就国内迁移而言,这主要还不是因为老龄化严重地区人们的养老负担加重,而是因为低出生率和人口外迁导致的人口衰减过程本身就很痛苦——当小学和医院撤并,当商店和饭店关门,当交通、电力、通信设备因为地广人稀而无力维修,即使你很富有,生活也会变得难以忍受。
东北经济占全国比例不断下降,意味着东北占领国内、国际市场能力偏弱,意味着内需严重不足,导致“产业结构性”劳动力过剩。
北京、上海、广州虽然同样存在“人口结构性”劳动力过剩,但是由于有产业优势,能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解决就业问题。
但是东北的产业还处于劣势,劳动力的双重过剩导致东北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驱使年轻人大量外流。
如果说过去30年东北的衰落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原因,那么今后东北将面临人口结构本身所造成的经济困局。
东北的人口结构将从目前的纺锤形演变为高度不稳的倒三角形。
20-64岁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日本、欧洲都是在20-64岁人口达到止涨回跌的拐点前夕就出现经济危机。
东北在2013年达到拐点,经济也开始减速,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12.2%、13.8%、12.3%,下降到2012年的9.5%、12.0%、10.0%,再到2013年的8.7%、8.3%、8.0%(全国倒数第三)。
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辽宁、吉林经济增速分别只有5.2%、6.2%、6.5%,位居全国倒数第一、第三、第五。
2010年全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16.6%,东北三省该比例只有11.8%,意味着东北后备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今后劳动力下降的速度将远超过其他省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根据日本和德国等国的先例,劳动力负增长后,由于经济减速和结构性失衡,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会更高、劳动参与率会更低。
因此东北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失业率还将上升、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隐性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劳动力将继续外流。
2010年东北45-64岁、30-44岁、15-29岁、0-14岁人口分别占全国10.2%、8.8%、7.2%、5.8%,意味着今后东北总人口占全国比例将快速下降,今后占全国经济比例、在全国的政治地位也将下降。
2010年30-49岁/0-29岁人口之比,全国为1.39,东北为2.09,全国最高;意味着2030年50-69岁/20-49岁人口之比,东北在全国最高,老年化非常严重。
并且气候和饮食习惯还导致东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全国最高。
一方面是庞大的老年人口,一方面这些人还疾病缠身,将严重阻碍东北的经济发展。
东北的总人口也将在2017年前后开始负增长。
总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的外流,东北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危机,中小城市将出现空城危机,地方政府可能将出现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