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合集下载

东北黑土的土壤团聚体形成机理

东北黑土的土壤团聚体形成机理

东北黑土的土壤团聚体形成机理
东北黑土是东北地区的一种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肥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团聚体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的聚结作用和有机质的胶结作用。

1. 土壤颗粒的聚结作用:东北黑土中的土壤颗粒主要由矿质颗粒和有机质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通常是由细小的石英、石粉、黏土等矿物颗粒构成的。

这些颗粒在土壤中通过颗粒间的吸附力、胶结力等力相关联,并形成团聚体。

土壤水分的作用可以使土壤颗粒聚结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2. 有机质的胶结作用:东北黑土中有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土壤的团聚体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机质中的胶体具有很强的黏结性,可以使土壤颗粒团聚在一起。

有机质中的胶体颗粒还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可以吸附并保存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颗粒更加紧密地聚结在一起,形成较为稳定的团聚体。

总的来说,东北黑土的团聚体形成机理主要是土壤颗粒的聚结作用和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两种作用使得土壤颗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团聚体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水分的保持。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张宝库[摘要]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东北黑土;问题;保护措施1 东北黑土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1 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豆重迎茬使根部病虫害严重。

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养分的单一消耗,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增加,加剧了重迎茬大豆的减产。

同时由于根的活力下降,土壤酶的变化,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1.2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区由于季节性冻融作用和漫川漫岗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垦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典型黑土区地形多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台地低丘区,坡度虽缓,但坡长较长,一般为500~2000 m。

由于该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集雨面积大,故径流集中,冲刷能力大,水蚀严重,春季土壤解冻时,表层土壤疏松,容易被积雪融化的融雪径流冲刷,促进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

水蚀主要发生在坡状耕地上,占80%左右。

黑土由于质地松散,加之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每年4—5月正值黑土区干旱大风期再加之人类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剧了黑土区的水土流失。

1.3 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开垦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8%~10%;据测算、开垦20 a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l/3;开垦40 a的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80 a的有机质下降2/3左右,下降趋势显著。

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

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

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黑龙江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顶峰,海拔1 450-1 600米之间。

(二)绿色针叶林土:主要在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区,平均海拔500-1 000米,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9.94%。

(三)暗棕壤:暗棕壤是黑龙江省山地主要土壤。

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由完达山、张广才岭及老爷岭组成的东部山地,大兴安岭东坡亦有分布。

海拔为大兴安岭东坡600米以下,小兴安岭800米以下,东部山区900米以下,其中耕地115万公顷。

(四)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东部山区,除齐齐哈尔、大庆、大兴安岭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耕地1 16.36万公顷。

(五)黑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除牡丹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在滨北、滨长铁路沿线两侧,其中耕地360.6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34%。

(六)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耕地面积158.91万公倾(七)栗钙土:俗称白干土,主要分布在泰来县,其中耕地1.03万公顷。

(八)草甸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之一,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耕地面积302.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

(九)沼泽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但有由寒温带向温带、由东部湿润区向西部半干旱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面积38.2万公顷。

(十)泥炭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其中耕地面积1.22万公顷。

泥炭总储量约115 077.12万米3。

(十一)盐渍土:黑龙江省盐渍土属内陆型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盐土13.23万公顷,碱11.11万公顷。

(十二)石质土: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地丘陵区。

(十三)火山灰土:主要分布在五大连池火山群、鸡西火山熔岩台地、镜泊湖火山口周围等地,其中耕地0.17万公顷。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是指在某些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深
色壤土。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黑土形成的
自然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

黑土主要形成在温带半湿润到寒温带半干旱的气
候条件下,湿度适宜,夏季多雨、高温,冬季长寒、少雨,雨水浸润
时间多、蒸发率小,条件利于植被和微生物的生长。

二、地形条件。

黑土多分布在内陆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在
河谷、河滩、低洼地带形成。

这些地区多年积累的沉积物和富含的有
机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土壤条件。

黑土的形成要求土壤层次层数多、孔隙较大、透
水性好、土质疏松,同时,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少,土壤酸性
较小,这些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能够保证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为植被的茁壮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以上就是黑土形成的一些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在长时间的自然过
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才能形成质量优良的黑土。

黑土特点必修一地理

黑土特点必修一地理

黑土特点必修一地理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东北黑土地形成原因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

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

在形成时的母质绝大多数为黄土性粘土,土壤质地粘重,透水不良,且有季节性冻层。

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使得地上及地下有机物年积累量非常大;而到了秋末,霜期很早的到来,使得植物枯死保存在地表和地下,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使得残枝落叶等有机质来不及分解。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黑土地的优势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约225-250亿kg的商品粮。

以弯月状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黑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土壤,也是世界上少见的高肥力土壤之一。

黑土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3左右。

黑土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

(一)地质构造条件黑土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如稳定的板块构造、少量活动构造、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

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正好具备这些条件。

此外,这些地区的构造属于老山区,受到长时间海侵和陆地提升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度达数十米的深层黄土层和上部肥沃的黑土层。

(二)气候条件黑土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黑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夏季雨水较多,高温多雨,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同时,夏季雨水多带来了大量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三)地形地貌黑土分布区属于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水系发达。

这种平原地貌有利于积累大量的淤泥和淤积物,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平原地貌使得区域内地下水含量较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四)植被类型植被类型对黑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黑土分布区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草原植被具有根深叶茂、生长快、到处繁殖的特点,对土壤保持、入渗和固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草原内大量的牲畜粪便能够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黑土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五)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黑土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农业发达的区域,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农耕活动和人口迁移也导致了黑土不断的积累和发展,使得这一地区的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总之,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非常复杂,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环境特征对于黑土保护、优化利用与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北黑土文化

东北黑土文化
东北黑土 文化
黑土地域范围:辽、吉、黑
• 辽宁省(14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20个 县、9个自治县、56个市辖区) • 吉林省(1副省级城市 、7地级市 、1自治 州 、 19市辖区、20县级市 、18县、3自治 县) • 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 65市辖区、 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 东北历史悠久,区域文化鲜明。本 身具有土著金元文化的积淀和满洲 饮食文化,加入山东移民带来的齐 鲁文化和鲁菜,并有部分俄罗斯饮 食文化的影响,三种饮食文化交会、 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 饮食文化。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 犷中蕴藏着精华,这是对东北风味 佳肴的高度概括。
• 东北菜由三种地方菜组成,黑龙江地 处东北最北端,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 味,黑龙江的鲑鱼,乌苏里江的大马 哈鱼,都为黑龙江的风味菜奠定了物 质基础。黑龙江菜以烹制山珍、河鲜 出名,菜肴味重色浓、肥厚实在、较 少配料。著名菜点有清汤飞龙、白扒 猴头、红烧鹿筋、熏马哈鱼、生鱼菜、 酱骨架、红肠、松仁小肚、小鸡炖蘑 菇、排骨炖豆角、烂炖、酥白肉、汆 白肉、杀猪菜、渍菜粉、粘豆包、大 楂子饭、山野菜馅饺子等。
<text>
东北泥草房
东 北 泥 瓦 房
•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 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 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 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 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 表现一段故事,唱腔粗犷,唱词风 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 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 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 自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中温带、寒温带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湿润、半湿润区 山环水绕、平原面积大

东北黑土区土壤类型介绍

东北黑土区土壤类型介绍

《东北黑土区土壤类型介绍》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东北黑土区的土壤类型,这可老有意思了。

我有一次跟着一个考察队去东北黑土区,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刚到那儿,就看到一大片黑油油的土地,就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绒布铺在地上,那就是咱大名鼎鼎的黑土啊。

我们队里有个老教授,戴着个大草帽,拿着个小铲子,就像个探险家似的。

他蹲在地上,用铲子挖了一小点土,放在手心里,捏了捏,然后对我们说:“你们看,这黑土啊,质地特别松软,肥力高着呢。

这就好比是土地中的贵族,里面啥营养都有。

” 我凑过去,也捏了捏那黑土,感觉就像捏着一块巧克力蛋糕似的,软软的,还带着点湿润。

我就问老教授:“教授,这黑土咋这么肥沃呢?” 老教授笑着说:“这可得归功于大自然啦。

这东北啊,以前有很多植被,像草啊、树啊,死了之后就慢慢腐烂在土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这肥沃的黑土。

”我们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一种有点发白的土壤。

旁边有个年轻的研究员,是个东北小伙,他就说:“这是白浆土,咱东北这地儿也不少呢。

” 我就好奇地蹲下看,用手摸了摸,感觉有点黏黏的。

我就问那小伙:“这白浆土和黑土差别可真大啊,它有啥特点呢?” 小伙拿起一块土,在手里搓了搓说:“这白浆土啊,上面这层白浆层,水分多的时候啊,就像浆糊似的,而且它肥力可比黑土差远了。

种东西的时候,得好好琢磨琢磨咋施肥呢。

” 这时候,另一个队员开玩笑说:“那这白浆土就是土地里的平民,没有黑土那么好命喽。

” 大家都笑了起来。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块地里,这里的土有点发黄。

有个当地的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我们就过去和他聊。

老教授问:“老哥,这土是啥类型啊?” 农民伯伯笑着说:“这是黑钙土,咱这儿种庄稼也常用这土呢。

” 我就问:“伯伯,这黑钙土和黑土有啥不一样呢?” 伯伯指着土地说:“这黑钙土啊,它有一层黑色的腐殖质层,就像给土地盖了一层黑被子,不过下面还有一层灰白色的钙积层,这就是和黑土不一样的地方。

这黑钙土种出来的粮食啊,也可好了。

寒地黑土

寒地黑土

寒地黑土国之瑰宝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在北部边疆的白山黑水之间,镶嵌着一块熠熠生辉的“黑色宝石”,这就是被世人广为称誉的东北黑土地。

这块位于东经125°到127°、北纬44°到49°的黑土地,总面积101.85万平方公里,呈弯月状分布,北起蜿蜒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南至辽宁南部重镇盘锦,西到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

其中更有几块弥足珍贵的典型黑土地,绥化就处于几块典型黑土地的中心区。

寒地黑土:最为珍贵的土壤资源黑土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

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60—100厘米的腐殖质层。

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

特别是230多天的植物生长空季,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从多角度分析看,黑土都堪称是“土中之王”。

寒地和黑土是一种并存关系,黑因寒生,寒而生黑,姊妹孪生,须臾不离。

寒地是黑土形成的先决条件,黑土是寒带地区地物地貌资源累积的必然反映。

寒地黑土因其十分稀缺而宝贵。

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地处乌克兰大平原,一块位于中国东北松辽流域。

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虽然有190万平方公里之大,但因土层较薄,沙化严重,加之风暴侵蚀,环境污染严重,利用价值大大缩减;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区,虽然与我国黑土面积相当,但由于过度毁土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产出能力已经不高。

目前唯一蕴藏开发潜力和后劲的就是我们东北黑土地。

专家考察,千百年的漫长岁月划定了寒地黑土的成土周期,200—400年的寒来暑往累积1厘米的黑土层,决定了寒地黑土和石油、煤炭、天然气、黄金一样,都是关系国计民生、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

寒地黑土因其土沃地肥而宝贵。

中国东北黑土退化形式自然控制因素及演变趋势

中国东北黑土退化形式自然控制因素及演变趋势

中国东北黑土退化形式自然控制因素及演变趋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黑土退化的形势愈发严峻。

黑土的退化形式主要包括剖面土壤发育不完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结构破坏、水土流失等。

首先,黑土的剖面土壤发育不完善是其退化的一个主要形式。

黑土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主要特征是表层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深层土壤保持一定的结构和质量。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过度利用,黑土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土壤肥力受损,剖面土壤发育变差,导致土地退化。

其次,黑土的土壤质量下降也是其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黑土原本富含养分,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但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施肥措施,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质量下降。

此外,农药、化肥等大量的使用也使得黑土中的不可降解物质含量增加,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土壤结构破坏是黑土退化的另一个方面。

黑土的结构本来稳定,透气性和保水性好,但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不恰当的土壤管理,土壤结构逐渐破坏。

过度耕作和水浸下场农业等生产方式导致土壤颗粒糜烂,结构松散,容易发生下滑和坍塌,使土壤变得贫瘠和不利于作物生长。

水土流失是黑土退化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

随着人类开发的不断加剧,东北地区大面积的生态系统退化,特别是森林等植被的消失,使土壤暴露在气候和水流的冲击下,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导致土地的肥力降低,还会引发河流的淤积,水资源的短缺等问题。

以上是黑土退化的主要形式,但也存在一些自然因素和控制因素对黑土退化产生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它们对黑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文条件变化、土壤侵蚀等方面。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和蒸发速率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量;同时,地质构造的变化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另外,人类经济活动对黑土退化也有重要影响。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投入农药和化肥等都会对黑土造成损害。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东北黑土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类型,形成于长期的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的相互作用下。

下面将详细分析东北黑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形成过程:1.自然环境因素:东北地区属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处亚寒带季风气候区,寒冷且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北黑土的形成得以成就。

在冰川活动结束时,大量的泥沙、黄土以及泥炭顺江沉积,并与酸性水质反复作用形成了黑土。

2.植物生活作用:东北地区植被丰富,有大片的耐寒植物如蒿草和毛白杨等,它们的枯落物和根系不断地破坏、混合和固结土壤。

这些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生的有机质逐渐富集,有助于形成黑土。

3.动物活动:动物对土壤形态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

啃食、掘土、糟踏等活动使得土壤表层的土壤颗粒破碎,促进土壤的蓄水保肥性增强。

此外,动物的粪便也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东北黑土具有以下特点:1.土壤颜色:东北黑土以黑色为主,深层土壤基质呈深黑色,富含有机质,通常在土壤上有独特的暗黑色斑块及暗褐色的土壤包裹体。

2.肥力较高:东北黑土具有良好的保肥性,富含有机质、矿质元素和肥力物质,通透性较好,保水性强。

3.水分调节能力强:东北黑土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能充分吸收和储存降雨水分,并能在干旱季节提供有效的水分。

4.通风性好:东北黑土质地疏松,空气渗透性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呼吸作用。

5.耐酸性:东北黑土由于长期受酸雨侵蚀,土壤酸性较高。

6.施肥效果好:由于东北黑土肥力高,施肥效果好,是我国农业区的重要土壤类型。

7.适宜种植作物:东北黑土适宜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油料作物等。

总结起来,东北黑土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

它具有土壤肥力高、保水保肥功能强、通风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北黑土文化

东北黑土文化

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 自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中温带、寒温带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湿润、半湿润区 山环水绕、平原面积大
土壤肥沃——黑土 人文特征:幽默和泼辣 文化景观:民族——汉族、满族等 服装——棉、皮 饮食——杂粮 民居——泥草房、泥瓦房(火坑、火墙) 文学艺术——二人转
自然地形和气候特征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 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 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 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 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 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 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 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 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 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 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 “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冻北林 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 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 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 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 东北历史悠久,区域文化鲜明。本 身具有土著金元文化的积淀和满洲 饮食文化,加入山东移民带来的齐 鲁文化和鲁菜,并有部分俄罗斯饮 食文化的影响,三种饮食文化交会、 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 饮食文化。朴实中透析出秀气,粗 犷中蕴藏着精华,这是对东北风味 佳肴的高度概括。
• 东北菜由三种地方菜组成,黑龙江地 处东北最北端,大小兴安岭的山珍野 味,黑龙江的鲑鱼,乌。黑龙江菜以烹制山珍、河鲜 出名,菜肴味重色浓、肥厚实在、较 少配料。著名菜点有清汤飞龙、白扒 猴头、红烧鹿筋、熏马哈鱼、生鱼菜、 酱骨架、红肠、松仁小肚、小鸡炖蘑 菇、排骨炖豆角、烂炖、酥白肉、汆 白肉、杀猪菜、渍菜粉、粘豆包、大 楂子饭、山野菜馅饺子等。

东北黑土冻融侵蚀特征

东北黑土冻融侵蚀特征

东北黑土冻融侵蚀特征
东北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它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东北三省地区。

这种土壤在冻融侵蚀方面具有一些特征。

首先,东北黑土在冻融侵蚀方面的特征之一是冻融作用引起土壤体积的变化。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会膨胀,导致土壤体积增大;而在春季解冻时,土壤体积则会减小。

这种周期性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土壤颗粒的重新排列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其次,东北黑土的冻融侵蚀特征还表现在土壤质地和结构的变化上。

冻融作用会导致土壤中矿物颗粒的破碎和重新排列,使土壤质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此外,冻融作用还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容易发生侵蚀。

另外,东北黑土的冻融侵蚀特征还表现在土壤侵蚀速率和侵蚀形式上。

冻融作用使土壤表面形成冻融面,增加了土壤表面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水蚀和风蚀。

特别是在雨雪融化的时候,大量的融水会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形成沟壑和坡面侵蚀。

总的来说,东北黑土在冻融侵蚀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土壤体积变化、质地和结构的变化,以及侵蚀速率和形式的变化。

这些特征使得东北黑土容易受到冻融侵蚀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来减轻侵蚀的危害。

东北黑土文化范文

东北黑土文化范文

东北黑土文化范文东北黑土文化是指东北地区的特有文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结果。

它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土地资源的产物,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东北黑土文化。

第一,东北黑土文化注重实用性。

在东北农耕经济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东北黑土文化中的许多特点和传统习俗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东北人民注重实际、实用,深知农田的好坏关系到收成的好坏,因此他们从事土地开垦和种植农作物的方式、时间、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例如,在东北地区,人们普遍采用早熟品种的农作物,如早熟大豆和早熟玉米,以适应短暂的生长季节。

第二,东北黑土文化崇尚朴实和无私。

东北人民对待土地的态度是朴实和无私的,他们善于守望相助,互帮互助。

这在东北黑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

东北地区有许多重视土地的民间节日、习俗和神话故事,如赤儿、松鼠和白马等。

这些节日和传统习俗都反映了东北人民对土地的希望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东北人民对于友情、团结和互助的重视。

第三,东北黑土文化饮食文化丰富多样。

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这也反映在东北人民的饮食文化中。

东北人民以谷类食物为主食,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同时也以豆制品、面食和肉类为特色。

东北的饮食文化独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东北口味,如东北菜和东北酸菜等。

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东北人民丰富多样的口味需求,也体现了东北人民对于饮食的关注和热爱。

东北黑土文化中有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黑土地》。

这是一部由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述东北地区的农业生活和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展现了东北黑土文化的魅力。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鲍耐生的农民,他在荒地上艰苦开垦,最终开创出了一片富饶的土地。

小说以农民的勤劳和拼搏精神为主线,讴歌了东北人民开拓荒地、劳动致富的精神面貌。

《黑土地》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东北地区的真实情况,也成为东北黑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总而言之,东北黑土文化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农耕文化,体现了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08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08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二、黑钙土的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基本性 状与诊断特征
(一)黑钙土的成土过程 黑钙土的成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 钙化过程。 1、腐殖质的积累和分解:黑钙土处于温带湿 润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植被为具有旱生特点的 草甸草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干重每公顷可达 1200~2000kg ,地下植系多集中于表层 。据调查 0~25cm 土层内约占 95% 以上,植物根系的这种分 布决定了腐殖质累积与分布的特点。
二、黑土的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基本性状 与诊断特征
(一)黑土的成土过程 黑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是腐殖质累积与分解、淋 溶与淀积过程。
1、腐殖质的累积与分解过程: 黑土地区气候冷凉半湿润,母质粘重,透水性不 良,并有季节性冻层存在,易形成上层滞水。草甸植 被生长繁茂,根系发达。漫长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 抑制,植物残体得不到充分分解,腐殖质得到累积, 形成含量高、层位厚的腐殖质层。一般该层可达 30~50cm ,高者可达 100cm 以上,垦前表土有机质含 量可达50g/kg~80g/kg左右,这通常是其它草原土壤所 不能达到的。
三、黑钙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主要根据钙积过程所表现的强度有关的附 加过程,黑钙土土类下划分为普通黑钙土、淋 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等四个 亚类。
四、与其他土类的区别
1、它与黑土的区别:黑土降水量比黑钙土地 区多,蒸发量比黑钙土地区少,土体内碳酸盐遭 到淋失,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土壤呈中性至微酸 性。故明显区别于黑钙土。而且一般黑土的腐殖 质层的厚度与腐殖质含量均大于黑钙土。 2、它与栗钙土的区别:栗钙土处于温带半干 旱地区,降水比黑钙土地区少,蒸发量比黑钙土 大,腐殖质矿化明显,其含量比黑土低,多小于 20g/kg ,呈栗色;栗钙土的石灰反应的层位比黑 钙土高,一般从表层开始为石灰所饱和,土层内 可见明显的钙积层,并且钙积层的层位也较高, pH8.0左右。

东北黑土地 有机质

东北黑土地 有机质

东北黑土地有机质
东北黑土地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它得名于其颜色深黑,富含有机质,是世界上肥沃的土壤之一。

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冬季漫长而寒冷,这种气候条
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

其次,从土壤成分来看,东北黑土地富含有机质,这是由于长
期的植被覆盖和植物残体的积累,加上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机质在
土壤中得以积累。

有机质的丰富使得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再者,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东北黑土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
产基地之一,这得益于其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有机质含量。

这种土
壤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东北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丰富,
有利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助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
定。

总的来说,东北黑土地富含有机质,这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壤成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和白云的故事

黑土和白云的故事

黑土和白云的故事1. 黑土:大地的恩赐1.1 黑土的形成与特征黑土,又称黄土,是指我国北方、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肥沃土壤。

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我国的北方,多年来形成了大面积、较为厚实的黑土层。

黑土主要由粘土、黏土和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层组成。

这种土壤颜色呈深黑色、黄褐色,因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肥沃。

1.2 黑土的地理分布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黑土的形成。

由于黑土富含养分,适合农业发展,因此这些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我国黑土较为集中的地区,被誉为“中国黑土之乡”。

这里的黑土层厚度深,肥力强,是生产优质粮食的理想土壤。

2. 白云:天空的画布2.1 白云的种类与形成白云是天空中最常见的云层。

它们主要由水汽凝结而成,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云朵。

白云根据形状和高度可以分为三种:卷云、层云和积云。

卷云多呈卷曲的形状,层云像一片厚厚的云帘,而积云则像一个个棉花糖般的云块。

2.2 白云的变幻与表情白云由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有时它们像海浪般涌动,有时像羊群般飘荡天际,有时又像棉花般柔软。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察白云的形状和颜色,诠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有时它们像一幅幅绘画,有时像一支支舞蹈,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愉悦。

3. 黑土与白云的交融3.1 黑土与白云共同构成的美景在我国北方的农田中,黑土和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当白云在碧蓝的天空中飘过时,它们仿佛在黑土上洒下了一层神秘的魔法。

黑土的颜色与白云的纯洁相互映衬,犹如画家的调色板,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景色。

3.2 黑土和白云的生命之源黑土和白云是农业的生命之源。

黑土肥沃而富含养分,为农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在黑土上生长的农作物经过养分的吸收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这些氧气在空气中与水汽结合,形成了白云。

可以说,黑土孕育了农作物的生命,而白云则是农作物生命的延续,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黑土的形成
2. 形成特点
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夏季: 矿质化 冬季: 腐殖化
彻底的脱钙过程
降水充沛,无钙积层。
三、黑土的性质
1. 土体构型
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A层
过渡层 淀积层
AB层 B层 C层
母质层
三、黑土的性质
暗棕壤的土体构型
腐殖层 淀积层
A层 B层 C层
母质层
草原土壤 - 舌状分布型
森林土壤 - 表聚分布型
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一、黑土的分布
二、黑土的形成
三、黑土的性质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一、黑土的分布
黑土分布于44~49ºN,125~127ºE之 间,具体分布在乌克兰、美国的密西西比 河流域的中部平原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 吉林两省的中部。
二、黑土的形成
1. 形成条件
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 生物: 草原化草甸,称为“五花草塘”; 母质: 黄土状亚粘土; 地形: 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 时间: 每形成1厘米黑土需400年左右的时间。
三、黑土的性质
2. 理化性质
质地:壤质 结构:团粒状结构 有机质:含量较高 PH:中性至微酸性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养分丰富,结构良好,
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黑土开垦前几乎没有土壤侵蚀,开垦为农地
后,如果开发利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严重的
土壤侵蚀。 黑土的保育——保护性耕作。
夏季
冬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