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首例转基因猕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转基因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培育方法并不复杂,与转基因老 鼠、转基因兔子等基本一样。如昆明的两只转基因猕猴, 研究人员先从雌猴体内取出卵子,使其体外受精,获得81 个胚胎。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将绿色荧光蛋白注入。经 过3-5天培养,有70个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从中选出30 个囊胚,植入8个“代孕妈妈”体内,其中5个怀孕,1个 三胞胎,4个单胞胎。考虑到三胞胎难以存活,研究人员 提前将其取出,经检测,其中一个有绿色荧光蛋白。4个 单胞胎则顺利出生,其中2个有绿色荧光蛋白。
• 此前,科学家一直在老鼠、苍蝇身上研究转基因技术, 2009年,日本科学家们在转基因研究上有了一项里程碑式 的突破。他们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让几只美洲绒猴长出 绿色荧光的四肢,而其中一只的后代现在也遗传了这种特 性。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出现这种遗传,将大大有助于对人 类疾病的研究,意味着将来只要对患者使用一次转基因技 术或者基因治疗法,患者后代都将获益。比如,红绿色盲 患者只要进行一次基因治疗,后代就能根绝这种遗传缺陷
• 由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价格偏贵、生育周期较长wk.baidu.com繁殖速度 慢等原因,转基因非人灵长类模型建立更为困难。转基因 猕猴的主要培育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牛昱宇博 士说,比如雌性猕猴,一只万余元,3岁多性成熟,每年 11月到次年2月是发情期,妊娠期为170天左右,一年一胎。 猕猴与人一样,每28天左右排1次卵,一次1个。为得到更 多卵子,从猕猴月经开始第1到第3天起,连续十多天给它 注射激素,每天两次,可使单次排卵数达15-20个左右
• 研究小组成员牛昱宇介绍,此项课题共耗时3年,目前成 功培育了两只转基因猕猴,该项研究证明了一种适合用转 基因技术进行基因操纵的非人类灵长类模型,对于有关疾 病机制的生物医学研究及基因疗法和再生医学方面治疗方 法的开发极有价值 • 由于非人灵长类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方面与人类 的高度相似性,使之成为人类疾病理想的、甚至是不可替 代的动物模型,在治疗、药理药效的临床前安全评价至关 重要。转基因动物模型非常适合人类疾病的研究,特别是 那些因遗传缺陷引起的疾病,转基因灵长类动物模型能很 好表达人类疾病的变异基因,这种变异不会在转基因动物 中存在个体差异,并能遗传至下一代。据悉,此项研究已 于10月12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下一站:帕金森转基因猴
• 成功载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以此类推,如果能将帕金森 综合征、老年痴呆症、糖尿病、艾滋病、肌萎缩性脊髓侧 索硬化症、色盲等的致病基因植入猴子体内,进而查清这 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无疑是人类福音。 • 中国转基因猕猴出生之际,即2008年6月份,美国研究人 员宣布,培育出世界首例携带人类疾病基因的猴子——— 亨廷顿舞蹈症转基因猴。他们将亨廷顿蛋白和绿色荧光蛋 白注入成熟的猕猴卵细胞中,然后使其体外受精,从中选 出30个晶胚,植入8个“代孕妈妈”的子宫内,结果6个 “代孕妈妈”受孕,最后,3个“代孕妈妈”生下5个猴宝 宝(其中有两对双胞胎),均带有亨廷顿蛋白和绿色荧光蛋 白。
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首例转 基因猕猴
中国新闻网10月26日报道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0月25日向媒体透露,由季维智研 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 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 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0年前,世界第一只转基因猴子“安迪”在美国诞生。2 年前,中国第一例转基因猴子在昆明落地,但这一消息直 到今年10月份才公之于众。 • “当时没公布,是想多等等,看看它们的发育会否异 常,所转基因能否遗传到下一代。”项目负责人——中科 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季维智说,首批培育出两只转基 因猴子,一雌一雄,目前发育良好。 •
• 这两个小猕猴,即是中国第一例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 现在生活在昆明南部呈贡新城一生物公司的实验室内。 • 日常光照下,两只转基因猕猴与普通猕猴无异,大眼 睛,棕黄毛。一旦有紫外线照射,它们即变得与众不同: 脸、耳朵、手掌、脚底等毛发稀疏的部位呈绿色。季维智 说,如果没有毛发遮挡,全身发绿。 • 两只转基因猕猴的生活待遇并无特殊:住所温度在 18-25℃之间,湿度为40%-60%,有小钢镜可照,有小球 可把玩;一日三餐,早餐晚餐是猴饼干,午餐用青料,如 苹果、香蕉、胡萝卜、红薯等,下午困乏之际,可以看 《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动画片,或听音乐。猕猴饲养负责 人王宏说,唯一有点特殊的是,对转基因猕猴的观察更细 致,如食量、粪便、精神状态、毛发脱落是否正常等。
• 牛昱宇称,由于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小动物模型,如啮齿 类很难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做出有效判断。例如,许多神经 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已建立了啮齿类动 物模型,但这些模型在脑内都未重现相关神经的损伤和丢 失。然而,由于灵长类动物较长的生殖和生育周期,使灵 长类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此前国际上仅有 2009年日本科学家成功获得一例转基因猴报道。
• 中美科学家所用猴子都是猕猴,所转基因都是绿色荧光蛋 白。昆明的两只转基因猕猴尚未到生育年龄,绿色荧光蛋 白能否被后代复制仍然未知,但季维智不能再坐等,“国 际上转基因动物研究竞争激烈”。于是,10月12日的《美 国科学院院报》上,论文《以猴免疫缺损病毒为媒介将基 因植入早期分裂阶段胚胎造出转基因猕猴》见报。 • 这标志着继美日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非人 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的国家,而季维智选定的下一个攻坚目 标是:培育帕金森综合征转基因猕猴。
第一例来之不易
• “神经系统的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代谢系统的糖尿病 等,现在无法治愈,根本原因是尚未弄清这些病的发病机 理。转基因动物,特别是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可为人 类重大疾病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 • 季维智说,有科学家用老鼠建立过帕金森综合征、老 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老鼠与人类的生物学 差距太大,这些模型的脑内并未再现相关神经的损伤和缺 失。而猴子与人类在生物学、遗传学、行为学等方面高度 相似,能很好表达人类疾病的致病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