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兵贺继光回忆苏北最惨烈之战
黄克诚:新四军三师战斗历程和苏北根据地的创建
新四军第三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九八五年)黄克诚一新四军第三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坚持苏北淮海、盐阜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是由八路军一部分南下部队为主加新四军一部分部队合编发展起来的。
中共中央于一九三八年九月至十一月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一九三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在致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指出,今后八路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华中。
一九四○年春,中共中央作出八路军一部分主力南下,新四军一部分主力北上,控制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开华中抗战局面的战略部署。
一九四○年二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二纵队,任命我为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我向中央建议另选派司令员,我只担任政委。
中央旋派左权同志任第二纵队司令员。
后左权同志回到八路军总部工作,由杨得志同志任司令员。
第二纵队辖八路军一一五之三四四旅、河北民军一旅新编第二、第三旅,共约二万余人。
我考虑两万余部队集中在冀鲁豫,回旋余地不大,不利于发展,遂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精神,向中央建议,将第二纵队分出一部分部队,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发展。
四月十七日,中央电示:“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共一万二千人,由太行出发,在冀鲁豫边界设法消灭石友三部后,准备随时调往陇海路南,配合彭雪枫部行动。
”五月五日中央又指示:“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
在可能发生全国性的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在黄河以北不入中原。
故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
”遵照中央指示,我于一九四○年三月将河北民军一旅留下坚持太行山斗争,自率纵队直属队和三四四旅,越过平汉路,到冀鲁豫与新二、新三旅部队会合。
第二纵队于五月中旬将向我根据地进犯的叛逆顽军石友三部大部歼灭之后,杨得志同志继续留在冀鲁豫,我率三四四旅(辖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团)、新二旅(辖四、五、六团)过陇海路南下。
三四四旅由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率领,于五月下旬先头出发,我与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纵队部、教导营及新二旅(由政委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率领)于六月初出发。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湘江之战:红军长征时期最惨烈、最悲壮的历史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双方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蒋介石调集25个师沿湘江构筑了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第四道封锁线。
林彪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4师参与了这场战役,红一军团在脚山用阵地战硬顶着国军湘军的进攻,损失6000人。
湘江战役的结果使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0日-12月10日) 湘江战役简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战前概况:1934年11月中旬,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行,向湘桂边境前进。
蒋介石则拼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
湘江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湘江战役前,根据蒋介石的安排,湘军刘建绪的第1纵队,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第15军夏威部切取联系,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由薛岳指挥,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中央军周浑元的第3纵队、湘军李云杰的第4纵队、湘军李韫珩的第5纵队从东面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
1934年11月16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
湘军刘建绪与桂军夏威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
92岁老兵曾给粟裕当警卫员 见证“高邮受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92岁老兵曾给粟裕当警卫员见证“高邮受降”导语: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只要身体允许,92岁的季清明老人便会把当年抗战期间的点点滴滴,工整写在稿笺纸上。
6月23日下午,记者前往采访,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只要身体允许,92岁的季清明老人便会把当年抗战期间的点点滴滴,工整写在稿笺纸上。
6月23日下午,记者前往采访,他刚刚完成了曾经参与过的高邮战役、车桥之战的回忆记录。
这两场战斗,新中国第一大将粟裕都曾亲临前线。
舍不得用子弹的敌后抗战季清明1923年出生在江苏如皋县。
一家六口无田无地,全靠父母打零工、帮佣讨生活。
“我记得当时家里穷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邻居可怜我们,借了关牛的柴棚给我们住。
结果8岁那年,大台风把柴棚卷走,还是几个长工给我们拉了一个助金会,才重新有钱租了一个落脚之地。
”14岁时,季清明开始为当地一个道士当童工,“像奴隶一样听他使唤!”1941年,当新四军到如皋时,年仅18岁的季清明背着父母,偷偷参了军。
季清明当时对新四军的唯一认知便是:这是穷人的部队。
“我到部队时,区中队长直接告诉我:参加了部队就要打仗,要枪对枪、刀对刀地跟鬼子和伪军干,问我怕不怕。
我回答得相当干脆:‘能跟你们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要知道,如果我待在家里,迟早有一天也是会被伪军抓去的。
”就这样,季清明成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参军第一天,他得到了一枚手榴弹,这是发给他的唯一武器。
“我所在的班8个人只有4支步枪,另外两只国外的‘九连珠’没有子弹,相当于废品。
后来,每个人又领到了四五发子弹。
但是哪里舍得打?”部队领导告诉他们这些新兵蛋子:生活常识分享。
新四军小故事简短
新四军小故事简短1. 独木桥1941年在江西省的一座独木桥上,新四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独木桥的一侧,只有新四军士兵用身体和生命守住了另一侧,最终新四军胜利。
2. 战士受伤1940年在安徽省,一名新四军战士受伤躺在地上,当时正在展开激烈的战斗。
他抓起自己的手榴弹,朝着日军扔去,最终牺牲,但也为新四军争得了胜利。
3. 敌人自寻死路1945年,在江苏省的一次战斗中,新四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决战,最终新四军胜利。
日军士兵包围在一个村庄里,新四军将领派出一名士兵去向他们传达降服的消息,日军士兵一听便自寻死路,纷纷自杀了。
4. 逆流而上1945年,在长江边上,新四军被日军包围,他们没有任何希望,但依然选择了逆流而上突围。
在漫长的跋涉中,他们一路突破重重障碍,终于成功突围。
5. 烟雾弹1947年,在湖南省的一个山谷中,新四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国民党军士兵使用烟雾弹,让新四军根本看不到敌人位置。
但是,新四军仍然借助山谷中的回声抓住了敌人的位置,并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
6. 后方支援1948年,在江苏省的一次战斗中,新四军被国民党军追击,后方支援被切断。
新四军士兵在极其困顿的情况下,最终借助民众帮助顺利冲出重围。
7. 长征1935年,在江西省的苏区,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长征。
新四军士兵踏上了不归路,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行军,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四川的安顺。
8. 挺进黄山1940年,新四军奉命进攻黄山。
在最关键的时刻,新四军士兵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成功占领了黄山。
9. 突出重围1946年,在河南省的一座山上,新四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新四军士兵被困在山上,情况十分危险。
他们使用敌人的武器,制造出伪装物品,摆脱了敌人的追捕,最终顺利突出重围。
10. 突降九连1949年,在浙江省的一次战斗中,新四军奉命突降九连。
新四军士兵冲锋在前,最终成功占领了九连,大大提升了新四军的威望。
车桥战役简要经过
车桥战役简要经过一九四四年三月,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为扩大解放区,进一步打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的联系,粉碎敌寇“扩展清乡”和“屯垦”计划,有利于部队整训和干部整风,决心在淮安、宝应以东的车桥地区,对敌发动战役进攻。
我军集中约五个团的兵力(一团、七团、五十二团和地方部队),打了一次对付日、伪的歼灭战。
战役于三月五日凌晨一时五十分发起,首先进攻车桥据点。
我军以迅猛的动作,泅越外壕,突破土圩,分割包围敌碉堡群。
经激烈战斗,全歼伪军的一个大队,并继续围歼日军的一个小队,当日下午,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华北派遣军六十五师团七十二旅团山泽大队)纠合伪军共七百余人,分批在淮安集结,乘汽车向车桥增援。
当第一批援军进入我韩庄,芦家滩伏击阵地时,我军突然猛烈开火,迫敌进入我预设的地雷阵,地雷连声爆炸,敌寇血肉横飞。
接着,第二、第三批援敌到达韩庄,与第一批援敌的残余会合。
当晚,敌向我阻击阵地进犯,我军从敌侧背奋勇出击与敌进行自刃格斗,敌伤亡惨重,向韩庄东北突围,在芦苇荡边被我切成三段,大部就歼。
七日车桥残敌狼狈逃窜。
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共歼灭日、伪一千三百余名,其中,毙死日军大队长山泽大佐以下官兵六百余名,活捉日军官兵四十八名,攻克车桥据点,摧毁碉堡五十余座,与此同时,敌寇慑于我军胜利声威仓惶从泾口、曹甸、塔儿头、张桥、鲁庄、蛤拖沟、望直港、凡河、受河、周庄、蚂蚁甸、杨恋桥等十二个据点撤退。
淮安、宝应以东地区全部为我控制,在敌寇奴役下的几十万人民群众获得了解放。
在车桥战役中,我军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集中优势兵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攻点与打援相结合,对敌采取包围分割,各个歼灭。
攻点时声东击西,出敌不意绕过外围,打敌要害;打援时利用地形,预先伏击,在运动中分批歼敌。
我军指战员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在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支援下,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车桥战役的胜利,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胜利。
刘老庄血战日军的惨烈故事(2)
刘老庄血战日军的惨烈故事(2)刘老庄,一个勇敢的奇迹小小刘老庄,成为82勇士人生最后的舞台!82烈士生命的最后细节,霍继光是后来才知道的。
"敌人第一次冲锋很快被打退了。
"霍继光说,敌师团长川岛亲自爬到刘老庄的一个屋顶上,组织第二次冲锋。
100多门小钢炮的密集炮火瞬间倾泄到4连阵地上,几十个日本兵冲到了4连的前沿阵地前,战士们端起刺刀,跃出战壕,与敌展开了肉搏。
十几个年轻战士付出了生命,日军的又一次冲锋被打退。
16岁就参加陕北红军的连长白思才也负伤了。
"敌人炮击一开始,白思才同志就被炸伤了,一只手失去了活动能力,立即昏迷过去。
"胡炳云生前回忆,当他苏醒过来后,马上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交通壕内指挥战斗。
其间,白思才又几次被炮弹掀起的土块埋住。
有一次,炮弹落在他附近,烟尘土过去后,他发现身旁的一个战士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便用仅有的一只右手,扯开被单,将伤员的腿裹上。
"这位战士已经站不起来了,嗓子也哑了,但他用期望的眼光恳求白思才同志,两手比划着,请求让他在弹坑里了望敌人,坚持战斗。
"胡炳云回忆。
白思才同志含泪拥抱了一下断腿的伤员,迅速回到机枪阵地,又亲自指挥重机枪手,准备给来犯的敌人以更大的杀伤。
弹药已经所剩不多了。
阵地前沿不是躺着几十具敌人的尸体吗?尸体上不是有枪和子弹吗?指导员李云鹏想出一个办法。
尉庆忠首先站了出来,这位团部当过军需干事的一排长,验收弹药是他的老本行。
尉庆忠率队全部取回了敌人尸体上的弹药,却在最后一次行动中被敌人击中,再也没有站起来。
"经过一天的战斗,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人了。
"胡炳云回忆,没有负伤的同志,眼睛也都被炮火的硝烟熏得红肿起来,鼻子被硝烟呛得鲜血直流。
"饭未吃一口,水未喝一滴,喉咙干得冒火,连话声都微弱得难以听清,全靠打手势助听。
"生命的最后时刻,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代表全连未入党的战士向营党委提出申请--请批准他们火线入党!入党申请书上,留有他们的血手印和签字!连部通信员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敌人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冲锋--第五次冲锋开始前夕,还活着的十几个伤残战士,销毁文件,拆散枪支,安上刺刀,准备与敌人展开最后一次肉搏!"在战斗结束很久,敌人方才心惊肉跳地走近战壕。
盐城新四军
只要不死,不打败鬼子不回家“今天新四军军部的恢复,是直接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前途……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有把握打倒亲日派、反共顽固派……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时任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1941年1月25日盐城在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上的讲话盐城城东,蟒蛇河畔,泰山庙。
正在修葺的庙宇铁门紧闭,庙门前的石狮昂首无言。
正殿前方的一座石碑上,“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盐城陷落后,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抗争从未停止。
“1940年10月,由南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和由北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就在盐城以南的狮子口会师了。
”新四军老战士宋强回忆说,会师后,陈毅乘船到盐城慰问八路军,他即兴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八路军、新四军的到来,让众多对鬼子满怀仇恨的盐阜男儿加入了保卫家国的队伍。
已经90多岁的崇恩才老人回忆道,1940年秋,听说上冈来了八路军,我和两个同伴偷偷跑去报了名。
负责报名的人问,你为什么要参军?我说:“打鬼子!”那人说当兵就要打仗,假如你回不来了呢?回忆到这里,老人提高了嗓音:“死了就算了,只要不死,不打败鬼子不回家!”“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撤销‟,为坚持抗日,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盐城军分区政委宋修明介绍道,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成了日伪军心腹大患,一轮轮“扫荡”“清乡”使盐城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鬼子不好打啊!”已经8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李小龙的身上,至今仍残留着战斗中留下的弹片。
1942年的8月,刚刚参军的李小龙,在新四军某部21团7连当战士。
部队发给他一支“汉阳造”,3颗子弹,4颗手榴弹。
其中,4颗手榴弹只能用3颗,最后一颗留在危难时期与敌人同归于尽。
1943年腊月,新四军派了一个团攻打秦南。
交火后不久,伪军全线溃败,但一个排的鬼子不简单,他们龟缩在碉堡里,从机枪口向外射击。
新四军攻克车桥吓得日军集体自杀
论 ,“ 过 去 华 北 百 团 大 战 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 切 实 检 查 我 是 吃 亏 的 ”。 该电报还将车桥之战定 性为“左倾冒险主义”,并 责令粟裕检讨。
不过这一捷报传到延 安 ,毛 泽 东 当 场 欣 喜 地 对 粟 裕 称 赞 道 :“ 这 个 从 士 兵 成 长 起 来 的 人 ,将 来 可 以 指 挥 四 五 十 万 军 队 。” 新 华 社 也 向 全 国 播 发“ 新 四 军 大 捷 ,收 复 车 桥 ”的 消 息 ,并 热 情 赞 扬“ 我 军 粟 裕 以 雄 厚 兵 力 ”,打 了 一个“大歼灭战”,这一风 波才算过去。
经过一天两夜战斗, 新 四 军 攻 点 、打 援 获 双 胜 利 ,共 消 灭 日 军 大 佐 以 下 465 人(其中生俘 24 人)、 伪 军 483 人(其 中 生 俘 168 人)。 八 路 军 总 部 当 时公布称车桥战役是当 时一次战役中俘敌最多 的一次。
粟裕打了胜仗竟挨批
3 月 8 日,粟裕将车桥 战 斗 情 况 电 告 华 中 局 、新 四军军部并报中央军委, 却生出了不小的风波。 第 二 天 ,新 四 军 军 部 即 以 华中局代理书记饶漱石 及 代 军 长 张 云 逸 、参 谋 长 赖传珠的名义发电报批 评 说 ,粟 裕 此 战 的 理 由 是 “为便于坚持与调集干部 整 风 ,必 须 打 ”“ 似 是 不 妥”,并指责“攻击方向不 对 ”,“ 过 分 暴 露 自 己 力 量 ”,会“ 过 分 刺 激 敌 人 , 很可能引起敌人大的报 复 ”。 甚 至 还 联 系 百 团 大 战后党内军内的有关争
伯 伯 要 奔 赴 朝 鲜 ,彭 钢 当 时 并 不 知 情 ,因 为 他 走得很匆忙。那是 1950 年 10 月 7 日晚上,“伯伯说要 暂 时 离 开 一 段 ,不 能 很 快 回 北 京 ,问 我 们 需 要 什 么 东 西 ,我 们 说 不 需 要 什 么 东西。他还是叫人买了些 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还 给 了 我 们 一 些 钱 备 用 ”。 “伯伯到了朝鲜以后没有 跟我们联系。我们在报上 看 到 消 息 ,这 才 知 道 他 是 去抗美援朝前线了”。
两次涟水保卫战真相
涟 水城 西南 距淮 阴35公 里, 南距 淮 安30 余公 里, 是苏 北 地区 的重 要门 户,也是联系山东解放区与苏中地区的 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整编 第7 4师 ,是国民 党军队的 “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装备,训 练有素,系蒋军头等主力部队,号称蒋 介石的“御林军”、“王牌军”。战争 爆发以来,它攻淮南,夺两淮,连战连 胜,骄横跋扈,气焰嚣张。
44
/ 2010·03
7月底淮南解放区全部陷落,8月整个淮 北 区被敌人 占领; 9月 又在极为 被动的 情况下,痛失苏皖解放区首府两淮(淮 阴、准安)。
至 此, 华中 战局 迅 速恶 化, 苏中 地区也因华野主力急速北移而迅速变为 敌后地区。在运河以东的苏北地区,我 军仅控制着涟水,阜宁、盐城、沭阳四 座县城,敌人从南北两线对我军的半包 围之势已经形成,使我军内线作战的战 场变得十分狭窄。
军史钩沉 J UNS HIGOUCHEN
大堤,又宽又高,高度超过城墙丈余; 第三道是护城堤,比第二道大堤要低得 多。城南门有一条宽敞的大路,横穿三 道堤埂,向河边延伸,通往全城唯一的 渡过 废 黄河 的渡 口 。三 道堤 埂 都是 沙 土,质松灰尘大。城内房屋不太集中, 有很多空地和苇塘。涟水的地形特点决 定了保卫涟水城只能扼堤而守,一旦失 去大堤,则城内无法设防。
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
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一洗百年耻辱,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阅读抗日战争的故事,领略抗日英雄的风采。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篇1: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以某某为中心谋篇布局的作用
散文专题训练------以某某为中心谋篇布局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水银花开的夜晚迟子建猫冬让北方人筋骨疲弱,所以当积雪消融,埋藏在雪下的枯草出狱似的,瑟瑟缩缩地出现在阳光下时,人们以为摸到春天的触角了,奔向户外的漫步者不在少数。
寒风虽是强驾之末,但威力尚存,我不幸被击中,有一日傍晚从江畔回来,咳嗽流涕,身上阵阵发冷。
我便取出放在玄关托盘上的体温计,想看看自己是否发烧。
我取体温计的时候,不慎将外壳的护帽朝下,这一竖不要紧,由于对接处咬合不严,护帽叛徒似的落地而逃,将体温计彻底出卖了。
它随之坠落,摔成两截。
它这一跌,我家的黑夜亮了。
从玻璃管内径流溢而出的水银,魔术般地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珍珠状颗粒,对我顽皮地眨眼,又像一带雪山巍峨地屹立在我面前。
我先是拿来一块抹布擦拭,以为它们会像水滴一样,迅速被吸附,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地遍撒银珠,在白桦木地板上,如满天繁星闪烁。
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征服。
我少时数理化不灵光,对水银的了解,竟来自当时广为流传的一本小人书《一块银元》,主要情节围绕一块银元展开,写了穷人的苦,地主的恶,其中最让人惊悚的情节,是一个地主婆死了,她的儿子竟让一对童男童女为他老娘殉葬。
他们给童男童女贯注了水银。
故事浓墨重彩的是那个身世凄惨的童女,在出殡的行列中,她端坐在莲花上,手持一盏纱灯,双目圆睁,虽死犹生。
她的亲人在路旁声声唤她,可她无法应答了。
那个画面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浓重的阴影,恨地主,也恨水银。
水银是毒蛇,它要了如花似玉的姑娘的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水银制品,除非是在镇卫生所。
我那时感冒了,发烧了,抗拒去卫生所,骨子里是恐惧水银体温计。
总觉得我的腋窝藏着火苗,会将爆竹似的它引爆。
它灿烂了,我就黑暗了。
体温计是恶魔,这在看过《一块银元》小人书的同学心中,根深缔固。
以至于我们憎恨一位班主任老师时,私下议论要是小人书中被灌注了水银的是她,而不是那个女孩,该有多好。
1941年新四军在苏北最大的一次攻坚战
1941年新四军在苏北最大的一次攻坚战作者:茅沄沄茅永怀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4年第9期茅沄沄茅永怀1941年8月15日至17日,新四军曾经在江苏省大丰市(1951年由东台、兴化两县析置)裕华镇(现已并入大中镇)发起当时苏北境内最大的一次攻坚战。
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在旅长王必成、参谋长杜屏的指挥下,创造了以步枪、机枪加手榴弹攻克筑有钢筋水泥结构坚固碉堡的裕华镇,全歼该镇日伪军的奇迹。
战斗中,有近百名英雄为国捐躯,特别是两名共产党员舍身炸碉堡的壮举,至今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粟裕在1943年纪念抗日战争6周年的文章里曾回忆:“民国三十年(1941)8月间,裕华战斗,当我攻入敌据点后,敌人以两挺机枪封锁门口,无人敢入。
当时两个党员即自告奋勇,全身以棉絮缚住,带手榴弹冲锋,将敌人炸死,同时自己也被炸死,终于将裕华之敌全部歼灭。
”重建军部〓反击日伪“扫荡”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在江苏大丰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苏中、苏北的广大地区成为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新建立,盐城成为华中的党政军领导中心,抗日民主根据地随之创立,各项抗日事业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日本侵略军把盐城看成是眼中钉,从四周逐步向盐城逼近。
他们先后占领东台、射阳、宝应、兴化等地,离盐城均只有100多里路。
为保卫军部、保卫盐城,广大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纷纷唱起仿照《黄河大合唱》曲子谱写的《保卫苏北》的歌曲:“风在吼,马在啸,盐城在咆哮,盐城在咆哮。
东台兴化沦陷了,日本(鬼子)伪军打来了,东海边上抗日英雄真不少,范公堤上游击健儿逞英豪。
拿起了洋枪大刀,端起了土枪土炮,保卫家乡,保卫盐城,保卫苏北,保卫全中国。
”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军民在精神上物质上做好了反“扫荡”的准备。
1941年7月,日军集中了南浦独立第十二旅团以及第十五师团、第十七师团各一部,加上李长江、杨仲华的伪军17000余人,分四路向盐城进攻,并派飞机对盐城进行狂轰滥炸,妄图将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部队歼灭。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苏北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苏北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苏北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其中,苏北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于1941年发生在中国东北苏北地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北会战的背景、战略意义、战斗过程以及战役的影响。
一、背景苏北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第四年,日军占领的地盘不断扩大。
1940年,日本实行三光政策,以毁灭性的轰炸和屠杀大量杀死了无辜的中国民众。
中国人民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迫切需要取得一次重要的战役胜利来振奋士气。
二、战役背景苏北地区位于中国的沪宁线附近,是日军进行扩张的必经之地。
苏北会战的目标是牵制日军,减轻抗日主力在华北和华中的压力,并为后续的全面抗战做好准备。
三、战役意义苏北会战是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苏北地区的一次重要战斗。
中国军队在该战役中作战勇敢,坚定不移地抵抗了日军的进攻。
这场战役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四、战斗过程苏北会战主要分为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两个阶段。
4.1 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采取了有利于防守的战略,坚守有利地理位置,以山地、河流、沟壑等自然障碍作为防线。
中国军队以狙击战和游击战为主,采取钉钉子战术,不断消耗日军的兵力和资源。
中国军队在多次交战中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并稳固了自己的防线。
4.2 战略反攻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成功之后,中国军队发动了战略反攻行动。
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发起夜袭,歼灭了大量的日军。
中国军队还采取主动出击战术,积极攻占敌人的据点,有效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随着战役的进行,中国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最终成功将日军赶出苏北地区。
五、战役的影响苏北会战的胜利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5.1 精神层面苏北会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激发了全国人民对于抗日战争的信心。
这场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精神力量的鼓舞。
5.2 战略影响苏北会战的胜利使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一定的优势地位。
“王老虎”三打贺家村
“王老虎”三打贺家村作者:***来源:《世纪风采》2024年第02期贺家村战斗(又称贺甲战斗),是1939年11月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茅山后进行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战。
此战为全国抗战初期新四军在苏南地区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28小时,是灵活运用游击战运动战歼敌精锐的典型战例,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敌后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悍战斗力,巩固了新生的抗日根据地,不仅受到了延安总部的通电表扬——被誉为“延陵大捷”,也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我军军史上写下了精彩一笔。
战斗起因:地方武装引发,老二团闻讯驰援贺家村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县级市)西南,现属丹阳行宫镇,当年的贺家村为一个仅有60余户农民的小村庄。
它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苏南村庄,但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距离丹阳、丹阳延陵镇、延陵九里村、句容、句容白兔镇、丹徒宝堰镇等日军据点都非常近,其中距丹阳20多公里,距延陵5公里,距九里村则仅为2公里。
所以,在此处对敌作战,无疑是虎口夺食,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般客观条件。
不过,这里沟塘密布,有山有河,地形比较复杂,附近村庄也较稠密,有利于部队隐蔽、穿插、转移。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定,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被统一改编为新四军。
其中,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2团,俗称老2团。
为了尽快提升部队战斗力,党中央专门从延安派遣不少红军干部充实新四军领导队伍,其中就委派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有“王老虎”美誉的红军名将——原红30军89师副师长王必成担任老2团参谋长(次年即接任团长)。
老2团自1938年6月进入镇江茅山地域后,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主动向敌人进攻,袭击敌据点,伏击敌军车、汽艇,破路断敌交通,粉碎敌人20多次“扫荡”,仅仅一年多时间里就打了大小战斗200余次,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狂妄嚣张气焰,打破了敌人自吹的“皇军不可战胜”神话,也打出了老2团的赫赫威名。
一位红军老战士的真实故事
二○一六年第六期一位红军老战士的真实故事⊙郑桂发钱鸿江朱书忠我们这里讲述的是一位至今仍健在的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的真实故事。
通如海泰早在1928年四五月间,即在如皋西乡戈家堡宝庆寺成立了“如泰工农红军”,1930年4月,在如皋贲家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
吴九成就是那年参加红军的。
红十四军成立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即失败了,但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苏北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江苏人民斗争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记载:“活动于苏中通如海泰地区的红十四军与全国其他军事武装一样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打破敌人多次‘进剿’,壮大了自己,巩固发展了苏区,……虽然在当时党中央‘左’倾盲动主义命令下,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仍执行积极进攻的战略,以致迭遭失败。
但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骨干,仍顽强地坚持斗争,为后来再度兴起奠定了基础。
总之,无论胜利或是失败,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均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
”投身革命吴九成,生于1915年9月5日,现龄102岁。
原籍南通市海安县曲塘镇,兄弟5人,排行老二,乳名“九儿”。
童年时代,吴九成家贫如洗,只租种了地主几亩土地度日。
13岁那年父亲去世,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
母亲无法养活兄弟5人而改嫁,从此吴九成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后为一位好心的秀才收为义子。
1930年4月初的一天清晨,贲家巷北边的一棵大皂角树上高挂起巨幅标语,数十亩地的广场四周红旗招展,鼓乐喧天,广场中央用几十张方桌搭起了司令台。
来自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扛着铁叉、钉耙,也有的拿着大刀,从四面八方蜂拥到会场。
闻讯的吴九成背着草篮,直奔离家不远处的会场赶热闹。
会场上人山人海,一个个红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会场,前面是洋枪队威风凛凛,接着是土枪队一字排开,后面是火药枪队,有的还背着大刀步入会场,然后在司令台前组成一块块方阵坐下。
吴九成从未见过这种阵势,放下肩上的草篮,直窜到靠近司令台的一侧群众队伍中。
黄桥战役中的苏北乡贤
际行动号召大家支援新四军抗日。
与会士绅们深受感
染,
会议取得巨大成功,
收公粮的议案,
决了新四军的燃眉之急。
作抗战。
北中上层士绅中很具威望,
身居要职,
钧极力主张抗日,
1940年,管文蔚(左起)、朱履先、陈丕显、惠浴宇在黄桥镇
泰州地区后,
慈善思想的形成和演变有相当的价值。
清通奉大夫工部郎中加五级南浔刘公墓志铭
上海辞书出版社
忆先祖父叶公澄衷大人
怀德堂铅印本。
转引自张立茂、
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参议长。
参考文献
《新四军战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泰州市志》。
《黄桥烧饼歌》
《黄桥烧饼歌》作者:武文笑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6年第9期武文笑黄桥烧饼,特产于江苏省泰兴市东郊黄桥镇。
不仅远近闻名,而且岁月留香。
许多身处千里之外的游客,尤其是一些新四军老战士,甚至不顾耄耋之年疾病缠身,执著地来到这里故地重游,决意要吃上几口黄桥烧饼。
当热乎乎的烧饼在手,一口咬到嘴里之后,老人脸上才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之后他们中有人便情不自禁地轻轻哼起那首妇孺皆知、广为传唱的《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黄又黄嗳……”顿时,新四军老战士们异口同声、形成大合唱:“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尽管他们的音调已失准确,但豪迈依旧,一种浓浓的情结涤荡着岁月的留痕,焕发着依然灼热的激情。
这歌声,重又将他们带回到血与火的战场……这是一段军民联合抗敌的光辉历史,这是值得苏北人民永远纪念的历史呵。
据《黄桥烧饼歌》的曲作者章枚回忆:《黄桥烧饼歌》产生于黄桥保卫战之时。
那一仗,我新四军以不足1 万兵,打败了韩德勤号称10 万人马的进攻,战果十分辉煌。
而战斗中,黄桥民众热爱新四军、支援新四军的情景,更是感人肺腑,这真是一曲人民战争的胜利凯歌。
黄桥保卫战发生在1940 年。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军事摩擦,并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
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奉命率主力部队挺进苏北。
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多次派兵向我军进攻。
新四军被迫自卫还击。
9 月30 日,韩德勤又出动主力进攻黄桥,妄图将新四军“包围而歼之”。
当时,新四军在黄桥仅有7000人,且增援部队距离较远。
这场决战意义重大:新四军打了胜仗,则为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并可迅速开创华中抗战新局面;如果失败了,新四军就只好“下长江去喝水”。
这是决定命运、破釜沉舟的一仗。
10 月3 日,韩德勤兵分三路向苏中黄桥发起进攻。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等执行正确的统一战线方针,联络友军和开明绅士,坚持自卫原则,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成功地争取李明扬和陈泰运部保持中立的有利条件下,命令新四军第一纵队叶飞部、第二纵队王必成部、第三纵队陶勇部,按照周密的部署,采用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进行全面的自卫反击。
郭村保卫战——新四军500名忠魂(骨)今安在?
郭村保卫战——新四军500名忠魂(⾻)今安在?在扬州东北⾓、泰州的西北部的⼀个不起眼的偏避⼩村,古称东郭。
这⾥河⽹纵横,⼤⼩⽔塘密布,远离城市喧嚣,民风纯朴,⽣活虽不富裕,但相对安静宁和。
然⽽,80多年前这⾥发⽣了⼀场关乎新四军⽣死存亡的战⽃⽽闻名于世,后⼈称为郭村保卫战。
1940年6⽉,驻扎在泰州的国民党顽固派李长江、李明扬在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唆使下,以新四军侵占他们地盘为由,出动13个团10000多兵⼒分⼗路对仅有1000多⼈(有说近2000⼈)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发起突然袭击,妄图将其全歼。
新四军在郭村地下党组织配合下及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全体郭村⼈民的⽀持下被迫全⼒反击,阻击了敌⼈数⼗次进攻,打败了敌⼈,获得全胜。
然⽽,新四军也以近500将⼠的⽣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知⼈们还能否记起这些英烈吗?他们的忠⾻安放在何处?郭村战⽃是发⽣在抗⽇战争最艰难时期,也是国共合作之时。
国民党本应全⼒抗战,但国民党顽固派时刻不忘剿共,这次国民党是集中兵⼒、重点出击、分⼗路四⾯围攻,组织⼤的进攻有7次,⼩的进攻有数⼗次。
其中最激烈的战⽃是发⽣在新四军挺纵由蒋鹤年队长率领的教导队⼀部,战⽃打得异常惨烈,敌众我寡,敌⼈蜂拥⽽上,难以阻挡,数次刺⼑⾁搏,在这最关键时刻,王鹤年毅然跃出战壕,端起机枪对敌⼈猛射,打退了敌⼈数次进攻,但王鹤年⾝负重伤,壮烈牺牲,这位从江西⾛出来的红军⽼战⼠年仅26岁。
⽽这位有名有姓的英雄究竟魂埋在何处?⾄今也⽆⼈知晓。
其实在500牺牲将⼠中,⼤都是⽆名⽆姓。
由于蒋鹤年是新四军挺纵教导队长,故才有其名也。
在牺牲的将⼠中,像蒋鹤年这样的⽼红军不下有百⼈都没有留下名⼦,其他数百名牺牲的战⼠的姓名更就⽆从考查。
他们的忠魂永远留在了郭村这⽚⼟地上,也永远留在了郭村⼈民的⼼⽬中。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郭村保卫战⾼⾼矗⽴的纪念碑就是他们屹⽴不倒的英魂。
时间让我们再拉回到81年前,郭村战⽃由于是多点作战,我⽅伤亡⼈数难以精确统计,500阵亡将⼠只是⼤致估计数字,但经考证有以下事实:1. 郭村保卫战参与者、担架队长蔡国法带领的担架队所救出的伤员⼤多都集中在郭村马神庙、郭村⼩学及华林寺救治,⼈数有上百名,抢救率百分之六、七⼗左右。
苏北大战英雄人物事迹
苏北大战英雄人物事迹
摘要:
1.苏北大战背景及意义
2.苏北大战中的英雄人物
3.英雄人物的事迹及其影响
正文:
【苏北大战背景及意义】
苏北大战,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苏北部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解放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北大战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为解放军后续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苏北大战中的英雄人物】
在苏北大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有:粟裕、许世友、王必成等。
【英雄人物的事迹及其影响】
1.粟裕:作为苏北大战的主要指挥官,粟裕在战役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他亲自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如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等,为苏北大战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粟裕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他们以粟裕为榜样,为保卫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而英勇奋斗。
2.许世友:在苏北大战中,许世友担任解放军某部团长,他带领部队英勇作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许世友身先士
卒,率领部队攻克了敌人的坚固防线,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许世友的事迹传遍全军,激励着广大指战员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
3.王必成:在苏北大战中,王必成担任解放军某部营长,他勇敢顽强,带领部队屡立战功。
在一次战斗中,王必成率领部队坚守阵地,顽强拼搏,最终成功击退敌人的进攻。
王必成的英勇事迹在解放军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励着战士们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而英勇斗争。
发生在苏北的战役
发生在苏北的战役【发生在苏北的战役】引言:苏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历史上战争频繁的地区之一。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抗战史上,苏北地区曾发生过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其中一些战役影响深远,对于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以发生在苏北的战役为题,探讨其中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国正面临着由日本侵略带来的全面战争。
苏北地区相对富庶,拥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资源,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保卫苏北,中国人民展开了顽强的抵抗,形成了一系列战斗。
二、战役一:菁英之战菁英之战是发生在苏北的一场重要战役,时间为1938年初至1938年夏。
此次战役的背景是中国军队在中原战场失利后被迫撤退到苏北地区。
日军意图迅速击溃中国军队,夺取苏北。
然而,中国军队凭借地理优势和顽强作战的势头,最终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并成功保卫了苏北地区。
这场战役赢得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与士气的高昂,为之后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战役二: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初至1937年末,亦在苏北地区。
这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一场重要战斗。
当时,上海与苏州之间形成了前线,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中国军队在人数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他们凭借司令部的英明领导和士兵的顽强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淞沪会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标志之一。
四、战役三:草莽英雄草莽英雄是苏北地区一场以游击战为特点的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2年初至1942年末。
由于战争进入到持久战阶段,中国游击队在苏北地区得以充分发挥。
在这个战斗中,中国游击队以其熟悉地形和优秀战术战略,频繁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和后方基地,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草莽英雄战役证明了中国游击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中国人民士气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影响:这些战役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军老兵贺继光回忆苏北最惨烈之战--抗日老兵回忆惨烈之战:82人与日军肉搏全部战死作者:来源:南方都市报来源日期:2005-5-30本站发布时间:2005-6-8 21:09:59阅读量:282次子弹打光了和鬼子肉搏,4连82人全战死枪声打响的时候,贺继光正在吃饭,整个部队都在吃饭,“我们在树上放了一个哨兵,观察敌人的情况,只听见‘唧’一声响,哨兵被敌人打下来了”。
这是1943年3月18日,正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最疯狂的时候。
贺继光是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3营3连连长,第3师正在苏北(包括淮海、盐阜两个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着游击战争,这一天,19团和淮海军分区、淮海地委行署机关都在淮阴北面六塘河一带驻守,3营的驻地叫刘老庄,距离六塘河一小时路程。
“我们营长看形势不对,就对我说‘我们不要叫日本鬼子都吃掉了,你看从哪里突围便利就往哪里走,能走一个是一个’,战士们盛起饭,边走边吃边战斗,4连留下掩护”。
“刘老庄战斗是我们在苏北拼得最惨烈的一次,4连82个人全部战死了”,谈起60多年前的这场战斗,贺继光依然为之动容,眼眶中闪动着泪光,“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意义很大,成功地拖住了1000多敌人,淮海军分区、地委行署机关都转移了,部队没有受大的损失。
”刘老庄战斗影响很大,第3师师长黄克诚在写回忆录的时候,特意提到这场战斗,“第7旅19团4连82名指战员激战竟日,反复肉搏,毙敌170多人后,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杀身报国的悲壮事迹,被朱德总司令赞为‘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而后来4连重新组编,被命名为“刘老庄连”。
刘老庄82烈士日军千余人,而4连在炊事班随大部队撤退后,只剩82人贺继光不清楚刘老庄战斗的具体细节,而19团团长胡炳云根据一个身负重伤两天后死去的战士断断续续的口述和4连指导员李云鹏战斗中写的报告,写了一篇《刘老庄82烈士》。
根据胡的文章,3月17日,19团接到陈毅的命令,迅速集结分散的部队,前往泗洪县的山子头,一来围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队,二来跳出正在苏北进行疯狂扫荡的日军的包围圈。
可是这个命令还没能执行时,18日日军突然出现在刘老庄附近,于是4连和日军便在庄外的“抗日沟”短兵相接了。
此时,日军一千余人,而4连在炊事班随大部队撤退后,只剩82人。
上午9时左右,日军发起第一次冲锋,前进30米便被4连击退。
随后,日军投入10多挺机枪,集中大炮小炮,猛烈的火力向4连阵地铺射,在火力掩护下,日本士兵向4连阵地爬来,距离阵地百米左右时,4连枪榴弹集中打向日军火力点,同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进攻的日军大乱,并在4连战壕前有一场肉搏战。
日军第二次冲锋失败,但4连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此时,李云鹏看到阵地前沿几十米内有很多日军尸体,都带有枪和子弹,如果能弄到手,就不必为弹药发愁了。
他和连长白思才商量后,召集突击小组去取弹药。
一排排长尉庆忠任小组长,他幽默地说,“我在团部当过军需干事,验收弹药是我的老本行!”在日军的枪林弹雨下,突击小组取回了阵地前沿日军尸体上的弹药,可是尉庆忠阵亡了。
此后日军又有多次进攻,都被打退了,日军改变战术,集中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4连阵地轰击。
一时弹如雨下,烟尘滚滚。
炮击中,白思才被弹片炸伤,左手失去活动能力,并立即昏迷。
苏醒后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一位战士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白用仅剩的右手扯开被单,将伤员的腿裹上。
李云鹏也已负伤,他找到白思才,把自己在炮火中写的报告给白看,白在上面签了字。
报告中叙述了战斗情况,并要求批准他们在火线上接纳的新党员。
天空中已经有了晚霞,白、李清点部队,4连的战士剩下不到一半了,没有负伤的,眼睛也都被炮火的硝烟熏得红肿,有的人鼻子也被呛得流血,一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喉咙干得冒火,说话声都微弱得难以听清,只能依靠打手势助听。
而抢回的弹药,也快用光了。
白思才下命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轻重机枪使用,步枪全部拆散,拆下的完整零件埋入地下,机密文件和报刊全部销毁,装上刺刀,严阵以待,准备肉搏战。
日军围上来了,一点一点接近4连阵地。
机枪一阵扫射,日军倒下一部分。
不久,4连子弹用光了,日军重新冲上来,最后4连战士全部牺牲。
埋葬已经模糊的战友很多战士是跟日本人抱在一起死的,最后收葬的有84个尸体,有两个实在和日本人分不开了战斗过后,贺继光的连队又回到了刘老庄,收敛埋葬战士遗体,“看到战场上战士们因为肉搏战已经模糊的遗体,我流泪了”,贺继光说,“以后我回想起来的时候还是会落泪,连长白思才是我的老排长,指导员李云鹏是我的同班同学,我很怀念他们”。
昨天还在并肩作战的老领导、老朋友,今天就躺在面前,躺在模模糊糊的人群中,阵地上,硝烟还没散尽,夜幕早已降临,借着星光,贺继光想尽办法把他们找出来,最后再看他们一眼,“其他战士我就不清楚了,很多是‘周家三虎’带人收葬的,他们是当地人,三兄弟都加入地方武装,配合新四军的战斗,其中周文科是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忠是联防大队长”。
转移过程中,一颗炮弹从贺继光头上飞过,在附近爆炸,“我拾起弹片,还很烫手,很锋利,被击中的话一定完了。
由此也可以想见4连战斗场面的激烈”,贺继光说,战场上四处散着被砸坏的枪,“4连的武器还不错,轻重机枪都有,战斗进行到最后,战士们砸了枪,拿起刺刀和敌人拼命的,所以很多战士是跟日本人抱在一起死的,最后我们收葬的有84个尸体,有两个实在和日本人分不开了,就一起下葬”。
“日本人和伪军的尸体,我们一般不管,甩到一边。
有时候也会利用一下,收起来放在敌军据点的附近,把据点里的敌军臭跑了,称为‘臭狗阵’。
”贺继光说。
初进苏北,站稳脚跟“敌伪匪顽,都是我们的敌人。
”当时在苏北,新四军、韩德勤部、日伪军三方形成三角对抗格局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陈毅率部进驻盐城,刘少奇也率中原局机关进驻盐城,在这里组建了新的新四军军部。
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也编为新四军第3师,贺继光也跟着由八路军转变成为新四军,这时,他还没当连长,而是在3营11连当指导员。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要取消新四军,所以我们就加强新四军,把八路军的一部分编入新四军,我编入三师七旅十九团。
我们面对的形势很艰难,”贺继光感叹,“敌人实力强,我们弱啊,叶军长都被他们俘虏去了”。
“敌伪匪顽,都是我们的敌人啊”,他向记者解释,“敌,就是日本鬼子;伪,就是伪军;匪,就是土匪;顽,就是国民党顽固派”。
土匪实力较弱,实际上当时在苏北对抗的是新四军、韩德勤部、日伪军三方,《黄克诚自述》中说:“苏北地处陇海路以南,运河以东,大海以西,日军侵占苏北后,即抢占交通要道,逐步扩大伪化区。
尚未被日军占领的区域,则是国民党统治区,并建有县、区、乡、保各级政权。
韩德勤拥兵苏北,不思抗日,积极反共,被称为‘摩擦专家’”。
时隔60多年,贺继光饶有兴致地唱起了那时的歌,“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上有个韩德勤,日本鬼子他不打,专门打我们新四军”,贺老说,“跟韩德勤打的时候比跟日本人打的还要多”。
新四军刚到苏北时,还未站稳脚跟,势单力孤,而他们所用的办法也在歌曲中体现出来。
贺继光来了兴致,唱了一首又一首。
“新四军哪好比水中鱼啊,游来游去”;“新四军来爱护老百姓,老百姓也要拥护我们新四军”;“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军民团结是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
”老人的脚在苏北受过伤,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也唱不出大声,听起来更像是在背诵,依稀还能辨出还有一些节奏和韵调。
贺继光说:“这些歌是文工团编的,教给我们唱,唱着歌就不觉得闷了,人也精神了,士气也鼓舞了”。
修拦海大堤赢取民心“晚上就在棺材里睡觉,海水来了也不怕”“我们修的大堤挡住了海啸。
老百姓还有当地的乡绅都开始接受我们”新四军在苏北做的第一件得民心的事是修拦海大堤。
“我们刚去苏北的时候,盐阜区海啸成灾,满目疮痍,耕地被冲了,老百姓也不得不背井离乡,据说国民党也曾拨款修过一些海堤,但很不牢固,一冲即垮,于是黄师长决定重修大堤”,贺继光也参加了修堤工程,“当时我们就住在一个棺材铺里,晚上就在棺材里睡觉,海水来了也不怕”。
“修堤是很费劲的,海水很厉害,刮起风来浪高得很,很多时候海水上岸我们部队就要先转移,但也有的部队没来得及,我们团就有一个连都被水冲走了,大部分人再也没能回来。
”“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们动员了很多老百姓参与,军民齐心,终于在1941年7月修好了90多里的大堤”。
贺继光说,“大堤竣工的第二天,海啸就来了,像是检验工作一样,而且比以往的海啸都大,可是我们修的大堤经受住了考验,挡住了海啸。
这件事在当地反响非常好,老百姓还有当地的乡绅都开始接受我们,还用主持修堤的宋乃德县长的名字把海堤称为‘宋公堤’”。
由于实力较弱,“我们会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日本人来了,战斗力比较强,我们会转移,而碰到伪军就会主动出击,收缴他们的武器”,贺继光说。
取得民心的过程中,新四军积极地发展地方武装,一点点壮大,贺继光的连队就是民兵编成的,“我们先在地方组织民兵,然后进行训练,训练好了就编为正规部队,3连1942年编成,我从训练班出来,就去做了连长”。
想尽一切办法找粮食“不打仗的时候,我们就自己种菜,也种小麦,日本人会来抢我们的粮食,我们也会去抢他们的粮食”1942年,新四军在苏北站稳了脚跟,可是最艰苦的时刻来了。
日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日本人凶残阿,杀光、烧光、抢光,实施‘三光’政策,并在经济上严密封锁,不准任何物资运进根据地”。
“结果我们就艰苦了,困难的时候,豆饼(豆腐渣做的饼)、野菜、树皮、菜根都会当饭吃。
”回忆起过去的艰辛,贺继光还是很感慨。
“那个时候一个月发一块钱,多一点的时候连长3块,排长2块,士兵1块。
也有发不出来的时候。
”贺继光说,“有的小战士不理解,会发发牢骚,于是就进行思想教育,但是不会打,我们有规定,不允许干部打骂士兵。
大部分人都没意见,大家知道部队条件艰苦。
”发了钱,战士们会买点零食,抽烟的买点烟,喝酒的买点酒,“那时每个村都会有小铺小店,零食就是糕点、小果子糖啊这一类,几毛钱买一包烟,没什么牌子的,老百姓自己做的土卷烟,酒也是老百姓自己酿的。
”贺继光更多的时候是把豆腐渣买来,炒一炒,放点盐,当饭菜吃,“也会买点酒喝,打了胜仗很高兴,就会喝点酒,大家一起喝,谁有钱谁就去打酒,我不太会喝酒,喝一点点脸就通红。
”因为跟老百姓建立相互的信任,“有的老百姓会给我们送吃的,送菜,猪啊鸡啊也会放在独轮车上送来,在山区啊,独轮车是比较灵活的。
可是老百姓自己也艰苦啊,有时候我们也会把自己的粮食分给老百姓。
”贺继光说,靠老百姓送粮是不够的,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找粮食。
“不打仗的时候,我们除了训练、政治学习,就是生产运动,自己种菜,瓜啊、豆啊,也种小麦,日本人会来抢我们的粮食,所以经常提前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