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墨

合集下载

2儒墨之争

2儒墨之争

一、儒与侠墨子和墨子创立的墨家是批儒第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可以肯定的说是在墨子之后,弄不清楚年代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老子,准确地说,就是《老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弄不清楚。

学术界没弄清楚。

但是《老子》这本书里面,没有指名道姓批判孔子或者儒家的内容,连孔子这两个字,儒这个字都没有。

而《墨子》这本书里面,是有指名道姓批判孔子和儒家的,所以墨子是批儒第一人。

那么墨子为什么批判孔子和儒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呢,就必须弄清楚孔子和墨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孔子和墨子有三点不同:第一、时代不同。

第二、立场不同。

而墨子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这和孔子不一样,孔子是站在贵族和统治阶级立场上思考问题。

所以,墨子和孔子所站的立场就不同。

墨子为什么有平民立场呢?我认为可能与墨子的出身有关。

钱穆先生说他为什么叫墨翟呢,是脸上刺了墨,罪犯,受了墨刑,这都是猜测。

但是由这些信息,我们大致上可以知道墨子这个人的出身可能是比较卑贱的。

孔子:哲学家和艺术家。

墨子:哲学家和工程师。

孔子和墨子的第三点不同是代表不同。

但是孔子和墨子也还有相同的地方,相同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们代表的儒和侠都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则、有底线,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谋生,他们还有人生的价值需要实现,他们还有社会的理想需要实现。

所以儒家和墨家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天子,诸侯,大夫,士,农,工,商。

孔子代表士的上层,有贵族气;墨子代表士的下层,有平民味。

孔子代表文士,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代表武士,士人失败的代表。

家臣,文士,武士,谋士,策士,食客,术士,——忙时帮忙,战时帮凶,外交帮腔,没事帮闲。

智囊,文秘;将军,刺客。

——儒与侠。

读书做官——平时劳动,急时行侠仗义。

二、孔子的药方墨子,是第一个公开批判孔子和儒家的人。

墨家,也是孔子和儒家的第一个公开的反对派。

儒家希望通过实施礼仪来影响政治,维护和复兴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

墨家则希望对武士和侠客的职业道德,进行理性的解释和规范。

墨家伦理思想

墨家伦理思想

墨家伦理思想墨家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它发端于尧舜禹,流传于商鞅变法时期,极盛于战国时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伦理思想要属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了。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与儒家创始人孔子齐名,史称“孔墨”。

他曾经游说列国,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得到实行他政治主张的国家。

由于战乱不断,他晚年在魏国居住,并创办了自己的学派-----墨家学派。

墨子生前周游各诸侯国,进行过广泛的社会政治活动,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但他终身未能踏入仕途。

墨子的言论和思想大多保留在墨家的典籍中,《墨子》一书收集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五十多篇,成为后世研究墨家的重要资料。

1、孝道。

墨子把孝敬父母看作是天下最为崇高的品德。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就是禽兽不如的人;反过来,对父母不孝敬的人则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

他认为“人生有三年,而父母生之;天下无不爱其亲者”。

在《兼爱》一文中,他将父母比喻成太阳,认为太阳会发光,可以给万物带来温暖。

而儿女们只不过是太阳的光辉。

所以,他鼓励人们努力学习,超越父母。

2、仁义。

2、父子关系。

墨子反对父子相隐。

他认为,天下的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儿女抚养成人,使他们长大后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可是,在现实中,由于条件所限,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那些不在自己身边的儿女。

所以,即使父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揭露了自己儿女的罪行,也不应该感到内疚,因为这是“天下之通义”。

3、兄弟关系。

墨子认为,一个人不管他多么贫困,多么卑微,如果有兄弟,都要互相扶持。

否则,这个家庭就不会兴旺起来。

在《节用》一文中,他强调君子的责任就是要和别人一起去节约,因为君子必须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帮助别人。

他还提出,君子不仅要关心自己的衣食,更要关注别人的饥寒冷暖。

4、男女之别。

墨子认为,妇女虽然处于从属的位置,却拥有独立的人格。

她们也应当受到尊重,丈夫应该像对待普通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妻子,不能够随意侮辱或虐待她们。

小学生须知的国学历史知识点_小学生国学知识集锦

小学生须知的国学历史知识点_小学生国学知识集锦

小学生须知的国学历史知识点_小学生国学知识集锦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须知的国学历史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国学历史知识1老子:中国的“哲学之父【老子其人】老子姓李,名耳,是楚国人,即今天的河南人,汉族。

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老聃(音单)”,传说他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曾担任过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专门向老子问礼。

老子的作品名叫《道德经》,又名《老子》。

这本书只有五千言,但是却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内容,有朴素的辩证法。

这本书被译成一千多种语言,是世界上少有的广泛传播的古籍。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老子最初写的那个版本了,所以研究起来,也有很多问题。

【老子名句】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读:两个相邻的国家可以看得见,听得到对方国家的鸡鸣犬吠,但是两国之间的人直到老死也从不往来。

“小国寡民”的出处,就在于这句话。

小国寡民,并不是说老子排外、自闭,而是对一种淳朴民风的向往。

知足之足,常足。

解读:只有知道知足,才会经常感到满足。

有人曾说,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快乐和不快乐都是因为欲望所致。

有人锦衣玉食,觉得万事不称心如意;颜回身居陋巷,但是自得其乐。

经常对现在的生活心存感激,就很容易快乐了。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解读: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穿行驰骋。

柔能克刚,水滴石穿。

一个微笑能化解误会,一声问候能尽弃前嫌。

爱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所以爱能化解一切问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解读:有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反而存在,长和短相比较而显现,高和下相互依赖,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这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每一个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孔墨教育理念之差异

孔墨教育理念之差异

试论孔墨教育理念之差异摘要孔子生活在西周王权正在解体的春秋末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社会现状使教育权利下移。

孔子适应社会需求首创了私学,实现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百家”的转变,破除了商周时期“政教合一”的教育模式。

而生活在战国时代自称“鄙人”的墨子,他所创办的私学是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校。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学术理论研究的代表,墨子作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培训的代表,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着许多差异。

关键词:孔子墨子教育理念差异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人类社会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物质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手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和历史的任何时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痕迹。

在中国古代社会,教育是属于贵族的特权,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而且也完全占有教育资源。

因此,反映到教育理念上,就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古代长期的独尊儒术的儒家文化统治局面,又形成了以儒家的三纲五常、四书五经为教材的理论教育模式。

自从进入到阶级社会之后,教育和被教育都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而生产劳动则基本上由下层劳动者承担,而学校的理论学习和精英式教育,更使得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地加大。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成了有权利接受教育的贵族子弟的人生目标,而受教育的贵族子弟会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对立起来,不断地升堂入室地走向纯学术的领域里,使学术研究与生产实践之间产生更加严重的分离。

在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之下,古代的学者都把“君子忧道不忧贫”作为道德信仰,有学问的君子们应当探讨天地人生的大道理,而不会去讨论某一种生产劳动技能。

这种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分离与对立的现像,自孔子时代就已开始产生,并且在孔子的教育理念里有明确的体现。

孔子生活在西周王权正在解体的春秋末期,土地私有化已成为普遍的趋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变革已势不可挡,“人道”、“民本”等思想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

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

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先秦诸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读书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学术上最为辉煌璀璨的时代。

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

《韩非子·显学》篇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从时间上看,墨家产生于儒家之后,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后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立一派。

可以说,墨家学说乃是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因此,二者必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本文将对儒墨两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墨子的哲学思想在以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从周”与“背周”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最早注意到了文质关系问题。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眼中的君子是自然才智与后天修饰、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合一。

孔子在注重人的内在本质的同时,更加重视外在手段尤其是礼乐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认为一个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历史的礼仪制度中,孔子对周礼情有独钟,他的主要理由是周礼借鉴了夏礼和殷礼,并做了应有的损益,在文化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周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过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生活,为政者找到一种长治久安之道。

尤其是在春秋末年,“礼坏乐坏”,天下失序,在孔子看来恢复和弘扬周礼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在当时虽然也意识到了周礼所面临的危机,主张对周礼进行一些损益,但是孔子对传统文化基本上抱一种同情的态度,总是力图用伦理的言辞来论证它的合理性。

所以他对周礼进行的只是输血式的改造,只有量变而鲜有质变,使这种损益蒙上了浓重的温情主义和维新主义的色彩。

同样在文质关系问题上,墨子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墨子主张先质后文,讲究功利实效。

墨子说:“故食必求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摘要]孔子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家,孔子提倡“仁爱”,墨子提倡“兼爱”,两种爱人的思想既具有相别的地方,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两者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具体内容不同,实施要求不同。

但是两者都主张“仁”,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都注重践行。

对孔墨的“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如何做到真正爱人,如何修身具有重要妁参考作用,甚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爱;墨子;兼爱一、“仁爱”与“兼爱”的相异之处孔子和墨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家,孔子提倡“仁爱”,而墨子提倡“兼爱”。

虽说这两种思想都是一种爱人的思想,都注重“仁”,但是这两种思想有许多相异的地方。

比如,两者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两者的具体内容不同及两者实施的要求不同。

1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

春秋末年为社会大变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促使了生产关系内部的大幅度调整。

奴隶的反抗斗争和大规模的流亡,使部分奴隶主贵族失去了往昔的天堂,他们无力维持原有的生活,内部也发生了重大的分化。

有的贵族失去了世袭祖业,形成流民。

当时流民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昔日做官,如祝、宗、乐、士,而后失业者,或者是失势的贵族,这些上等的流民多成为儒士;一种是农工下层失业者,或刑徒苦役,这些流民多成为侠士。

儒家出自儒士,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大儒士。

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这就注定其思想主张必然强调封建礼仪、宗法制度和等级差别,这就决定了其仁爱思想是建立在亲亲基础之上的,这种仁爱是推己及人的爱,先爱自己的亲人,再爱别人,是一种爱有差等的仁爱。

而墨家出自侠士,来自于农工失业流民和刑徒苦役,墨子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更能体会到老百姓的疾苦与艰辛,这就决定了墨子的思想主张更多反应劳苦大众的要求,要求博爱,爱无差等。

2具体的内容不同。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

墨子所提倡的“兼爱”也称之为“仁”,从表面上来看,孔墨都注重“仁”,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在具体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别。

孔墨的批判:孔墨究竟是什么立场?

孔墨的批判:孔墨究竟是什么立场?

孔墨的批判:孔墨究竟是什么立场?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1973年8月5日)孔墨究竟是什么立场?到了现在要来论孔子与墨子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们是大师,有不少的门徒,尤其孔子,二千年来是被视为了天教主的,关于他们的事迹和学说,自然不免有不少的美和傅益。

譬如我们读一部《新约》,便只见到耶稣是怎样的奇,不仅难治的病着手成春,而且还有起死回生的大力。

孔墨虽然没有这样被人神化,而在各自的门户内是充分被人化了的。

因此,我们如未能探求得他们的基本立场之前,所关于他们的传说或著作,我们都不好轻率地相信。

那么又什么资料上来探求他们的基本立场呢?很可庆幸的是他们态度差不多完全相反,我们最好从反对派所传的故事与批中去看出他们相互间的关系。

反对派所传的材料,毫无疑不会有溢美之辞,即使有诬蔑溢恶的地方,而在显明相互的关系上是断然正确的。

因此我采取了这一条路,从反对的镜子里去找寻被反对者的真影。

墨子后起,他是反对孔子的。

在现存的《墨子》书里面有《非儒篇》,那里面有几段关于孔子的故事,我觉得最有研究的价值。

第一个故事: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

公又复问,不对。

景公曰:“以孔丘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人也。

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

虽然,婴闻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

孔丘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

君身几灭而白公僇。

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于下必利上。

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

今孔丘深虑周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之类也。

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丘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

孔墨思想

孔墨思想

1、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2、吸取墨子“主动施教”教育原则。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墨子的教育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主要是教、学、行相结合。

墨子在一生的“上说下教”的活动中。

一贯坚持“有道相教”,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永远起主导作用。

他说:“不强说人,人莫为之也”(《公孟》)。

他还以撞钟与国家的政事为例,对公孟子说明主动施教的重要道理,坚决反对教师“弗问不言”、“待问而后对”(《非儒下》)的被动施教,驳斥了儒家“击之则呜,弗击不鸣”的施教原则。

墨子把不积极主动施教不仅看作是施教者的过失,而且还认为是危害社会的祸乱之一,所以他一再强调的就是要“叩则鸣,不叩亦呜”。

这对于教学来说,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不叩必鸣:突破教育工作的重难点教育有积极教育与消极教育之分。

消极教育的代表是儒家,主张“叩则鸣,不叩则不鸣”问则答,不问则讲,消极被动地等待。

积极主动教育的代表是墨家,主张教育者“叩则鸣,不叩亦鸣”。

据《墨子-公孟》记载:儒家学派公孟子对墨子说:“君子应该拱手以待,别人问到自己就说,不问就不说。

好像钟一样,敲则鸣,不敲则不鸣。

”但墨子不同意,他认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教育者应该主动出击,积极施教,不扣而鸣。

墨子又反驳公孟子说:“现在没有人问你,你却在那儿发言,你这不成了不敲而鸣了吗?是不是你说的是那种非君子呢?”——窃以为,墨子的话很对。

积极教育“不叩亦鸣”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助于突破教育工作的重难点,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弗问不言”、“待问而后对”(《非儒下》)的被动施教表面上尊重学生主体,实际上则是教育者责任的缺失。

孔墨教育思想异同比较

孔墨教育思想异同比较
,


.

,
⑧ , 生 活 上 以 裘褐 为
, “ ,
子 有 三 戒 少之 时 血 气 未 定 戒 之 在 色 及 其 仕 也 血 气方 刚 戒 之 在 斗 ; 及 其 老 也 血 气 既 衰 得
“ ”
, .
,
;
为服 ⑨ 在 墨 子 的 言 传身教 下 墨 家 弟 子
, , . . .
戒之 在

个 个 都 能 吃 苦耐 劳 如 弟 子 禽 滑 厘 事 墨 子 三 年 手
孔 子 和 墨 子 都 是 我 国古 代伟大 的 教 育理 论 家 和
实践 家 堪 称 为 先秦 教育史 上 的 双 子 星 座 他 们 丰 富
. . ,
色 事 父 母 能 渴 其力 ; 事 君 能 致其 身 ; 与 朋 友 交 而 有信 虽 曰 未 学 吾 必 谓 之 学 矣
. , .
;
,
,
,


安 徽 教育学院 学报
u
a
l
u
I
u
f
d
u
a
4
年第
4
期 ( 总第

孔 墨 教 育 思 想 异
汪 高鑫
提要
同 比较
孔 荃 教 育 思 怨 存 在 着很 多 相 同之 处 有 的 则 表 现 为 异 曲 同 工 但 也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差 异
、 .
,
.
.
本 文 从 教 育 目 的 教 育 内容 和 教 学 原 则 三 个 方 面 对 孔 圣 教 育忍 怒 作 了认 妻 辫 析
:
,
不可 以 不 弘 毅 任重 而 道 远 仁 以 为 己 任 不亦重 乎 ?

孔墨之争浅析

孔墨之争浅析

孔墨之争浅析儒家和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为当世留下了智慧的结晶。

然而两者虽都是积极入世之学,但在“救世”之策的选择上却是南辕北辙。

主要通过比較两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墨子的出身背景和生平经历,分析了二者思想在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认识论四方面的不同发展。

标签:仁爱;兼爱;儒墨之争;名实之辩先秦时期,周朝分崩离析,诸子百家争鸣。

而最为当世所推行的便是儒家、墨家和道家。

相比道家思想的虚妄无为,消极入世,孔墨两家都偏向于积极入世。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就做出了“孔墨重实际,老派崇虚想;孔墨主力行,老派主无为;孔墨贵人事,老派贵出世;孔墨主勉强,老派明自然;孔墨主干涉,老派主放任”[1]1的论断。

儒、墨两家有如许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熟知儒、道两家在出世入世态度上的迥然不同,却极少关注儒、墨两家思想的内在冲突,即在“如何积极入世”的方式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也引发了两家在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认识论上的诸多争论。

然而,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之后,墨学逐渐被湮没,儒墨之争从此没了下文。

但两家学说在“治世”、“救世”之策上的迥异,却依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为春秋时期宋国没落贵族的后代,“可说是在奴隶制趋于崩溃时期从贵族中分离出来的士阶层代表,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2]57。

孔子早年从政,后又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乡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出身贵族世家,又参与政事,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思想其实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他主张恢复周礼,重整社会等级秩序。

而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则是“一位由手工业工匠而上升的士”[3]2,相比孔子对周礼的推崇,他更向往夏禹时期的社会。

他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发现“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于是“背周道而用夏政”。

(《淮南子·要略》)他更多地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代表的是当时小生产者和手工业者的利益[3]3。

乐平市孔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乐平市孔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乐平市孔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乐平市孔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乐平市孔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体育-文艺创作与表演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初二作文(写人)我谈孔墨

初二作文(写人)我谈孔墨

我谈孔墨既然提到了墨子是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就不得不说说两家学派的异同。

书中也说:墨子对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义—并没有提出异议,但事实上两人的思想真的没有相互不同之处吗?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

他所重视的是“兼”与“别”的区别。

如果世人都能做到兼相爱,那么,社会就是完全平等的,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和自己给予的是恒定不变的。

然而孔子却将仁爱分了等级,从父母子女,再到兄弟姐妹,最后到国人、远人,所有人都不能像爱父母那样去爱远人,这从根本上与墨子的观点不甚相同。

再说交相利,在墨子看来,如果兼相爱能实现,那么交相利是必然实现的,爱与利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爱与利是不分亲疏、贵贱的。

在孔子的思想中,一切都要遵循礼法,只要遵从了礼,就是正确的。

所以综上,墨子注重是与否,而孔子注重多与少。

但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二者都是柔性的理念,不是通过苛求来实现的,而是逐步的改善。

一谈鬼神,一不谈鬼神,这似乎又是明显的异同,但是在这样的大观点之下,又有分歧,“子不语怪力乱神”,看似是不信鬼神,然而孔子又说:“敬鬼神而远之”。

这二者是否矛盾呢?我认为不然。

从当时时代的角度说,孔子的目标是恢复周礼,祭祀这样的活动就属于礼的范畴,而并不在于祭祀的对象,只要尊重祭祀的对象,那么目的就达到了。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既不崇拜,也不反对,而是出于一种居中的态度。

墨子信鬼神,却又不谈祭祀,这也是不矛盾的。

书中说,这是为了让人做到兼爱。

孔子又何尝不是呢?““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这不就是为了教人向善吗?带着对鬼神的敬畏,祭祀也好,不祭祀也好,才能让世人做到爱人。

如此看来,二者从根本上,并不是完全不同,但就从反对纷繁复杂的礼乐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墨子放到现在,可能会成为极简主义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吧。

孔墨之争,看墨子如何戳破儒家的虚伪和糊弄玄虚,实在痛快!

孔墨之争,看墨子如何戳破儒家的虚伪和糊弄玄虚,实在痛快!

孔墨之争,看墨子如何戳破儒家的虚伪和糊弄玄虚,实在痛快!孔子或者说儒家,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将人改造成一个符合他们的理想的、遵守各种奇怪礼仪的人,把人给扭曲掉,所以他才会被历代的帝王给利用了几千年。

木心先生在他的《文学回忆录》中就毫不避讳地提出了对孔子和儒家的厌恶,他说孔子不过是一个“庸俗的高级知识分子”,他“虚伪”,“不近人情”,“心理阴暗”,而且讲究吃穿,精致到虚伪。

而木心对孔子的死敌墨子倒是非常赞赏,他说墨子这个人本是是一个大度,率真的人,他不自私,对当时的世界有自己的思考。

墨子一开始也在一位儒士的门下学习儒家知识,但是他学着学着就感觉不对了,为什么要守丧三年呢?伤身体不说,还耽误生产。

为什么要制定那些繁琐到不能再繁琐的礼仪呢?难道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吗?为什么要厚葬呢?这不是浪费钱财吗?墨子曾问过儒家的人一个问题:何故为乐?儒士回答:乐以为乐。

看起来很高深的回答,墨子却看出儒家的虚伪和糊弄玄虚,他说:如果我们你为什么盖房子,你应该回答为了冬天避寒,夏天避暑,为了什么什么,你怎么能回答我“盖房子是为了盖房子呢”?你根本没回答我的问题!这种虚伪和糊弄玄虚,孔子他老人家也经常使用,曾有楚国的臣子问孔子:怎么才能处理好政事呢?孔子回答:远者近之,旧者新之。

就是让离你远的人离你近一些,把从前的旧东西变成新的。

看起来好厉害啊,高深,牛批。

但是墨子却说,孔子并没有回答别人的问题。

他在玩文字游戏,人家一个楚国的大臣难道不知道远者近之,旧者新之?他问的是怎么样才能让远者近之,旧者新之啊!可将孔老夫子实在是一个糊弄玄虚,偷换概念的惯犯。

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他就放弃了儒家,像大禹一样把修建水利工程当成了自己的一个事业。

他在底层社会有着非常多的经验,后来竟然自成一家,成为了墨子。

墨家有巨子制度,主张“兼爱”和“非攻”,他们更像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黑社会团体”,在那个纷乱的年代用自己的方法救世拯民。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孔墨老庄著作与主要学说观点孔墨老庄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他们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本文将从孔墨老庄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入手,探讨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见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著作《论语》被称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子强调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倡导了“仁”的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孔子的学说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他认为这些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成为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之一。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墨子》被称为墨家经典之一。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认为人类应该相互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

他反对礼仪和仪式,主张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墨子提出了“明鬼”和“兼爱”等概念,试图通过科技创新和社会改革来实现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被称为道家经典之一。

老子强调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规律。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过度的干预和控制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公。

老子强调了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认知,以达到身心的和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著作《庄子》被称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通过寓言和幽默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他强调了自由和无为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而不是被外界的欲望和执着所束缚。

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试图通过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

通过对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各自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理念。

尽管他们的学说观点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致力于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当代人来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如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孔墨教育思想之比观

孔墨教育思想之比观

孔墨教育思想之比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直接对影响其他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论语》所记载的孔孟之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普及的教育思想。

孔子持有一贯的社会意识,他坚信必须以学习而改变自然,以比较历史文化把握未来,以及比较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比”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在比较学习中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通过比较从而掌握智慧,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自我完善,并抓住未来的机会。

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人的成长是由比较学习来推动的。

他认为比较学习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非常重要,因为人可以通过比较学习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从而得以收获未来的成功。

孔子认为,比较学习可以促进人们的思考,促进经验的积累,提升学习效果,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孔子在《论语》中对比较学习也有著详细的阐述,他主张比较古今,比较贤愚,比较道德,比较学习节俭。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学习学习到新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更好地承担职责,并有助于实现社会的进步。

而且,孔子认为,比较在学习中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即比较文化,有助于人们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异同,更好地掌握文化。

孔子在《论语》中还谈到了“比观”,他说,“比观可以观察大象,可以比较学习”,即可以从前人的学习中汲取精华,更好地用耳洞来吸收经验的营养,从而使学习者更加优秀。

孔子认为,人不仅要看到他人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要从中汲取精华,提升自己的能力,注重比较,不断的追求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高度重视比较学习,他认为比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而且比较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文化,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期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也为当今多元文化、多元教育背景下的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孔墨老庄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包括孔子、墨子和老子等思想家的著作和学说观点。

他们对于人类生活、道德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以实现社会和谐。

他主张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修养,通过守礼仪、尊敬长辈来维系社会秩序。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兼爱和非攻。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以实现和平与安宁。

他主张普遍的兼爱,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应该平等对待。

墨子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力和战争,主张以理服人,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和平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很多启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以达到事事顺其自然的境界。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人为地干涉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

老子强调了宇宙的无限和人的微小,主张人应该放下欲望,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老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道家和禅宗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来说,孔墨老庄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都围绕着人类生活的道德伦理和政治治理展开。

他们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和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的社会作出努力。

中国古人发现圆的经典故事

中国古人发现圆的经典故事

一、《墨子经上》《墨子经上》:“圜,一中同长也。

”这是我国最早的几何学定义。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每个圆只有一个中心点即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作线段,长度都相等。

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

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

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

《墨子》书中还有大量几何学的知识,关于“倍”的定义。

墨子说:“倍,为二也。

”(《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

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

”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

墨子说:“中,同长也。

”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

墨子其实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他创立的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争鸣之时,有“非儒即墨”之称。

从战国到汉初,墨子也常常被世人与孔子一起并称为“孔墨”。

集墨家思想之大成的《墨子》是一部内容博大的巨作,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一书是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根据墨子言论整理而成,其内容广博,在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诸多方面均有着极高的成就。

二、《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算经的十书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分为上下两卷。

它在唐代被收入《算经十书》当中,并为《十经》之首。

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商末周初。

在这个战争频发,思想落后,奴隶遍地的时代,有两位智者的谈话震铄古今,该书中记载:周公与商高对话中,商高提出“环矩以为圆”.《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一卷中对此解释为:把矩的长短两只当作“规”的两只脚,直立于平面上,以矩的一端为枢,旋转时,另一端即可成圆.如图①.三、圆周率提到圆,就自然会想到圆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久以来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不能解释:在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有那么多的学术流派,为什么单单儒教最受后人青睐而流传不衰?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能断其余脉,反而被后来的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甚至当今亦有大兴孔教之势。

遥想当年,与儒家争论最厉害的是墨家,儒墨两家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学派。

而在其后的几千年里,儒家是日益辉煌,大振余响于来世;墨家却是默默无闻,几乎销声匿迹了。

近来受央视百家讲坛的感召,重新审视、对比两家的核心理论,方咂摸出一点味道来。

儒家的理论核心是“仁”,仁是什么呢?就是仁爱,人与人互相亲爱。

但这个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刑不上大夫”。

孔子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人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礼法才能达到这种仁的境界,天下才能太平。

那么“礼”是什么呢?孔子礼的具体内容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按照孔子的观点,天下不太平是因为人们欲望膨胀,做事情不守规矩造成的。

所以他特别推举他的一个学生颜回。

说:颜回真是太贤了,有一小筐干粮、一瓢水就知足了,他住在贫民区里,别人都忧心忡忡,而颜回却知足常乐!这是一个榜样,人们只要达到颜回这样的境界,天下就太平了。

孔子希望以修身来治天下,即修理自己,遵守礼法——按照现在的说法叫“适应”。

他认为社会是不可变的,“祖宗之法不可易”,人人应该削足适履,不能动“鞋子”一根毫毛。

我想这大概就是他被追认为“圣人”的缘由了。

哪一个统治者不喜欢克己复礼的臣民呢?
墨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理论核心是“兼”,即爱所有的人,“务求天
下之利而取之”。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号召人们爱及他人,在交往中互惠互利,以达到“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天下之大利益。

我想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大研大究了!“兼相爱,交相利”难道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墨子还说:要爱别人的国家象爱自己的国家一样,爱别人象爱自己一样,攻击敌人也应该怀着善意,不应该以攻击为目的来攻击他。

《圣经》里讲的也不过如此。

墨子的观点是与人为善,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共同的利益,按照现在的话说叫:共同富裕,利益共享。

这就有积极改造社会的意味了。

改造社会势必要触动统治者的礼法,更何况他还主张“上同天子”,说所有人都是上帝的臣民,都是平等的。

怎么能这样呢?这大概就是墨子不被后来的统治者看好的原因了。

在历代尊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在改朝换代之始人们就诟孔,一旦统治者坐了江山就开始尊孔。

很有拆桥过河的味道。

秦朝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焚书坑儒,不过他们没有等到尊孔的时候就灭亡了。

汉刘邦争夺天下之时对儒者讨厌至极,但坐了朝廷就改变了态度;到了汉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乱臣贼子”当道,战乱频仍,谁也不想“克己复礼”,当然也谈不上尊孔了。

以后的各个封建统治者在建立了王朝之后都无一例外地重儒尊孔,于是孔子就由当时的流浪教师变成了圣人。

顾念孔子被诟被捧的过程,真是意味深长啊。

墨子出身于平民,他的观点代表了下层广大人民的利益,可后世百姓
知道他的也不多,倒是对孔子念念有词。

墨子可真够倒霉的。

这大概要归功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宣扬教化了。

如果两千多年来各朝政府都提倡墨学,我恐怕墨子也一定会成为圣人,甚至圣圣人。

可谁为墨子说过话呢?能说的不说,想说的不能说,他只好躲在历史的角落里,顾影自怜了。

其实,无论主张“克己复礼”也好,主张“兼爱相利”也好,作为一种学术本也无可厚非,但拿来当工具教育人民就该另当别论了。

孔子和墨子都是我国古代的圣人,他们是古老的东方智慧的象征,中华文化是由历代许多圣人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共同创造的,所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作儒家文化是很偏颇的。

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内敛,约束力强,适宜个人修身;墨家文化外张,公平合理,适宜处世治国。

而两家合一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因为我们既要修理自己,又要改造社会,这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叫做“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如果一味“克己复礼”,那礼不好也要复,就不对了。

反之只要求改造社会,不要求改造自己也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己不好,改;社会不好,改。

改革才能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