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单元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61-65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准确说出每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单元教学难点:通过看、摸、涂等形式,直观辨别这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为学生“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教师采用有趣的用实物拼搭物体的实践活动作为开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某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利用第二单元的分类知识来区分同一类物体,从而认识各种物体的名字,并能正确辨认各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涂一涂、连一连、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拼搭自己梦想中的东西。
单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摆、拼、摸一系列动手活动,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的同时,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总体教学思路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创作交流问题—应用拓展。
采取措施:1、充分准备实物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练习拼搭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充满好感,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抽象物体形状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他们的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抽象。
针对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理解和处理,为了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关注: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本单元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为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
“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
“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
“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
“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反思
《认识图形(一)》单元反思《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单元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
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个单元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张守波1.《海底世界——数数》教学反思最初打开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际中,我注重培养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的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愿意学并学好呢?一、培养主动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所以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观察他们新的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这就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
这样不仅使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习惯。
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的想象力。
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三、引导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多动脑筋,勤思考。
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时,很多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
一年级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单元主要围绕“数量关系”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注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讲解数量关系之前,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数量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反复强调和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总价÷数量”、“速度=路程÷时间”等。
其次,我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量关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讲解“速度”这一概念时,我让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速度与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速度的概念。
再次,我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考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策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终,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采用了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数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其次,我采用了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量关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同时,我也注重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反思在“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动手实践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通过让学生玩各种实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猜一猜”、“找一找”和“摆一摆”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应用所学知识,并提高对图形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而且让学生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更好地处理好学生年龄特点和本课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个性化教学。
其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避免分心和打闹。
最后,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数学知识。
1、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学具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听到讲解并按要求操作,以提高课堂效率和研究效果。
2、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需要明确引导学生的目标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表达,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3、对于学困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研究困难,提高研究成绩和研究惯。
四、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1、加强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整齐有序的研究惯,让学生能在操作学具时做到“有收有放”。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探索和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研究和支持。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1.12.23.3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想想做做安排了两种形式的活动,教学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这一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2017-08-08 18:02:17 | #1楼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反思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
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
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反思<<比一比>>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
我们不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方法、思想。
本节课我认认真真的设计教案,仔仔细细制作教具。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各单元试卷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一年级二班一、试题分析:在本次测试中,试卷内容丰富,题目形式多样。
主要以基础知识为重要内容,难易相结合,试卷都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比较全面复习和巩固。
二、试卷分析第一题:连一连。
此大题共有个小题,由于平时训练较好,大部分学生做得较好,但是个别学困生做的仍不好。
如;齐新蕊、王家豪。
第二题:圈一圈,部分学生由于忙乱没有查清个数错填,还有个别学生速度太慢跟不上、分析马马虎虎,不认真造成的造成错题。
第三题:比一比。
学生对谁比谁多、少分得清楚,失分不多。
第四题: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个别的同学出错。
第五题:涂一涂:第一题看数涂色。
个别学生写的欠规范,速度慢,第二题看数接着画,少数出错。
第六、七、八题;看图画一画。
本题失分较少。
由于平时训练较多,学生做得很好。
数一数、涂一涂平时训练较多,学生做得很好。
三、今后要采取的方法与措施1、多进行强化训练,练习形式多样化、灵活性、实用性,检查批改及时,重点抓课堂效果检测。
2、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做题,不东张西望,学会理解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
一、试题分析在本次测试中,主要以基础知识为重要内容,试卷内容丰富,题目形式多样简单,图型较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图,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
二、试卷分析第一、二题是在规定的要求下画“√、×、△或○”,第三题是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第四题是把不同类的圈出来,第五题是根据物体个数画○,以上几个题中除孙光浩一人忘圈外,其他做的都很好。
第六题是在长的、短的、重的、轻的、多的、少的、高的、矮的后面画“√、×、△或○,共六个小题,出错多的是6题,主要是学生对最高的、最矮的不理解,误把两个矮的都画上○,应在最矮的动物小兔子后面画。
三、今后要采取的方法与措施1、多进行强化训练,重点抓课堂效果检测。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一、单元教材分析这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书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读、写10以内各数,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1—10个数的意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难点是写1—10各数。
四、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一、单元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认识位置课标陈述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信息窗红点:认识位置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通过动一动、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说出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通过具体实例,会用方位词准确描述物体相对应的位置,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3.结合生活中具体情境,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运用方位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评价任务1、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呢?(检测目标1)2、师生之间合作(你来说,我来摆。
)一个说:把xx放在xx的哪个位置,一个来摆。
(检测目标2)3、完成评价样题:做课本第73页第2题,说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检测目标3)学习活动活动一、辨别上下、前后、左右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跟我一起做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着音乐视频来活动一下,看哪位同学做的好。
(师播放健康歌,学生一起跟着做。
)师:唉?同学们,为什么大家跳的不一样呢?到底是谁跳错了呢?为什么会错呢?师:噢,大家认为,要想跳好这段健康操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引出课题。
)2.出示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学习任务一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呢?评价标准正确描述,语言完整为优秀。
3.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学生读,教师讲解评价标准。
4.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根据评价标准初评,形成小组同意见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可适时找小组到黑板板书),初次收集评价信息。
5.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互评、质疑、补充。
预设:生:左右手写字的习惯(右手写字,左手按纸)、上下楼梯、过马路靠右行的习惯、上课发言举右手、稍息时伸左脚等。
练习辨别左右手。
(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找一找自己身体上的左右。
找一找: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手、右手,等。
4.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 有趣的游戏--- 认识位置⏹教学内容教材第70-73页的信息窗1,有趣的游戏--- 认识位置⏹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先理解前后、上下等位置关系,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这些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有了这一基础后,在引导学生理解左右关系及其相对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这些位置关系都是相对的,并能用语言较准确的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左右关系,并能准确的的理解左右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师:停,同学们玩得真高兴,我想问问大家:玩得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上下、前后、左右)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玩过,就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
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
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位置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教学反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
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
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
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
想想做做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
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
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教学反思一、概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在教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教学结束后,我对这两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够找到问题所在并寻求改进之道。
接下来,我将对这两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1.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我发现自己在前期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2.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提前做好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准备工作,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合理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板书和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的passivity,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减弱,效果不佳。
2.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还应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瓶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作业布置和批改1. 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上,我发现自己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导致部分学生对作业难以完成。
而在批改作业时,我也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错失了批改作业的有效教学机会。
2.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同时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之道通过这次教学反思和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不足和问题,但同时也找到了一些改进之道。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积极采纳这些改进之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青岛版一年级上第四单元反思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一年级刘清云 2014-11-21《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一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课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情境化教学是贯穿于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引入新课环节,我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为突破口,借助身体的器官,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领会左右的含义,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探究新知部分,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都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你能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吗?”“请大家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象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同桌两个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积极思考,参与活动。
利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在各自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3、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创设游戏情境,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左右坐着的同学,再向后转说一说自己左右坐着的同学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2015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有调整有反思)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
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四、单元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五、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单元反思:
本单元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几个立体图形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增加对图形的认识。
这节课教学思想是想通过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猜猜我是谁、摸物体、找朋友等游戏,发现学生积极性比往常高很多。
但毕竟学生自制力欠缺,课堂容易过于“气氛”,这点以后教学中还需完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三角形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设计了用小木棍搭建三角形的游戏,比较几个学生搭建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几个三角形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三条边是可以不一样的。
整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动手拼摆的过程学生交流的平台次序还有待提高。
反思本课的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究。
例如在导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出现宏伟的图形宫以及满天飞舞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现在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2、引导操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新课部分,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今天要认识的图形都住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
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
”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
”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
”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或画一画?孩子们情趣高涨,纷纷回答“要”。
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动手操作。
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
二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边数命名图形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学前已基本认识了这些图形,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
在做题时,要求他们把四边形涂上颜色,他们把正方体也涂上了颜色。
因此,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上我很注意这点,要求学生看清题分清图形。
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有的时候学生在边数多的图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们在数边的时候多数或少数导致错误,我在布置练习前教授了在学生做题方法中提炼的一个好方法:比如一个这个图形,我们事先不知道它是几边形,用个这好方法可以有准确又快,你想学吗?学生积极性很高。
方法介绍:为了不多数每条边也为了不漏掉每条边,每数一条边的时候在它的边上画个小竖条,这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会犯重数或少数的错误了,也不会把图形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