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3-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能力。
⑵会对生活中的匀变直线运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⑶引导学生将公式、图像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并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⑵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⑶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人翁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物理情景、过程与状态的分析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多媒体课件四、课型:习题课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公式共涉及v0、v t、a、s、t五个物理量,对于给定的一段直线运动,只要已知三个量,总可以求出另外两个未知量.在解题中,在审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过渡引言]生活中有许多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如:在平直公路上运行的汽车,在超车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它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刹车时则做匀减速运动.滑雪等。
(课件展示情景)我们这节课应用这些公式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家庭。
(图片展示名车)但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展示车祸图片)下面我们从物理学角度,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一、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学生在草稿上写出公式]v t=v0+ats=v0t+21at2v t2-v02=2as20tvvv+=t vs=tvvs t2+=盘点学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欲望,把学生思维引向本节课的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理解领悟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基础级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曲线运动。
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教科版必修1
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教学难点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进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 0+at速度公式:a=tv v t 0-⇒v 0+at (由加速度定义推导)其中v-t 为末速度(时间t 秒末的瞬时速度) v 0为初速度(时间t 秒初的瞬时速度) a 为加速度(时间t 秒内的加速度)讨论:一般取v 0方向为正,当a 与v 0同向时,a>0;当a 与v 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 0 当v 0=0时,公式为v-t=at当a<0时,公式为v-t=v 0-at (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可见:v-t=v 0+at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 0和a 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 0+at 可知,v-t 是t 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2)由v-t 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 时间内的位移.例如:根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图3-1-1(1)甲的初速度为2 m/s ,乙的初速度为12 m/s ; (2)在第2 s 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 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 2; (4)甲、乙前2 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甲=(2+6)×2/2 m=8 m s 乙=(12+6)×2/2 m=18 m. 三、位移—时间关系 1.平均速度公式v =20tv v +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2.位移—时间关系s=v 0t+21at 2. 教师精讲 1.推导因为s=t v ,v =20t v v +,所以s=2v v t +×t s=21(v 0+v 0+at )t=v 0t+21at 2. 2.讨论:当a=0时,s=v 0t ;当v 0=0时,s=21at 2; 当a <0时,s=v 0t-21at 2(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3.位移公式s=v 0t+21at 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2A.前10 s 的加速度为0.8 m/s 2,后5 s 的加速度为1.6 m/s 2B.15 s 末回到出发点C.前10 s 的平均速度为4 m/sD.15 s 物体的位移为60 m解析:a 1=0.8 m/s 2a 2=-1.6 m/s 215 s 末的速度为零,但是15 s 内的位移为60 m 前1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 m/s=4 m/s15 s 内的位移为21×8×15 m=60 m. 答案:CD[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 2) m ,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标准方程相比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 0=5 m/s,a=4 m/s 2, s=18 m.答案:5 m/s 4 m/s 18 m[例题剖析3]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试求: (1)汽车在第3 s 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 (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解析:(1)由公式v-t=v 0+at 可知v 0为8 m/s,加速度a 为-2 m/s 2,3 s 末的速度为2 m/s 由公式s=v 0t+21at 2可知s=15 m. (2)汽车最大滑行位移为16 m.(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 答案:(1)2 m/s;15 m (2)16 m (3)42 m/s 教师精讲位移—时间关系s=v 0t+21at 2另一种推导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来推导(微元法).图3-1-3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 思考:若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图3-1-4课堂小结速度公式v-t=v 0+at 和位移公式s=v 0t+21at 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 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 0的方向相反为负. 布置作业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4t+2t 2,s 和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4 m/s 与2 m/s 2B.0与4 m/s 2C.4 m/s 与4 m/s2 D.4 m/s 与02.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则刹车后6 s 内汽车的位移是( )A.30 mB.40 mC.10 mD.0 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为: v =2v v t .(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或者用v-t 图进行说明)板书设计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v-t=v 0+at讨论:一般取v 0方向为正方向,当a 与v 0同向时,a>0;当a 与v 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 0; 当v 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 0-at (此时a 只能取绝对值). 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 0+at 可知,v-t 是t 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图3-1-5(2)由v-t 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 时间内的位移. 二、位移—时间关系 s=v 0t+21at 2.。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1、第1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问与技能1.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育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2、.教学难点1.留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殊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教具预备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改变状况特别冗杂.本节,我们仅商量一种特别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动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商量表31的数据.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3、线运动是一种最简洁而且特别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商量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0+at速度公式:a=v0+at〔由加速度定义推导〕其中v-t为末速度〔时间t秒末的瞬时速度〕v0为初速度〔时间t秒初的瞬时速度〕a为加速度〔时间t秒内的加速度〕商量:一般取v0方向为正,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4、,a0.当a=0时,公式为v-t=v0当v0=0时,公式为v-t=at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肯定值〕可见:v-t=v0+at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0和a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依据数学学问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可推断物体运动性质;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例如:依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图3-1-1(1〕甲的初速度为2m/s,乙的初速5、度为12m/s;(2〕在第2s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m/s;(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m/s2;(4〕甲、乙前2s内的位移分别为:s甲=〔2+6〕2/2m=8ms 乙=〔12+6〕2/2m=18m.三、位移—时间关系1.平均速度公式=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改变是匀称的,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2.位移—时间关系s=v0t+at2.教师精讲1.推导因为s=,=,所以s=ts=〔v0+v0+at〕t=v0t+at2.2.商量:当a=0时,s=v0t;当v0=0时,s=at2;当a<0时,s=v0t-at2〔6、此时a只能取肯定值〕.3.位移公式s=v0t+at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3-1-2A.前10s的加速度为0.8m/s2,后5s的加速度为1.6m/s2B.15s 末回到出发点C.前10s的平均速度为4m/sD.15s物体的位移为60m 解析:a1=0.8m/s2a2=-1.6m/s215s末的速度为零,但是15s内的位移为60m前10s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m/s=4m/s15s内的位移为815m=60m.答案:CD[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2)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7、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s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解析:与标准方程相比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0=5m/s,a=4m/s2,s=18m.答案:5m/s4m/s18m[例题剖析3]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试求:(1)汽车在第3s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解析:(1)由公式v-t=v0+at可知v0为8m/s,加速度a为-2m/s2,3s末的速度为2m/s由公式s=v0t+at2可知s=15m.(2)汽车8、最大滑行位移为16m.(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答案:〔1〕2m/s;15m(2)16m(3)4m/s教师精讲位移—时间关系s=v0t+at2另一种推导方法: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来推导(微元法).图3-1-3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思索:若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图3-1-4课堂小结速度公式v-t=v0+at和位移公式s=v0t+at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0的方向相反为负.布置作9、业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改变的关系式为s=4t+2t2,s和t 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m/s与2m/s2B.0与4m/s2C.4m/s与4m/s2D.4m/s与02.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A.30mB.40mC.10mD.0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或者用v-t图进行说明〕板书设计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v-t=v0+at商量: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10、0.当a=0时,公式为v-t=v0;当v0=0时,公式为v-t=at;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肯定值〕.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依据数学学问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图3-1-5(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可推断物体运动性质;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二、位移—时间关系s=v0t+at2.。
高三物理上册《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讨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本组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运动学公式的记忆不牢固,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变化理解不深,影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在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高考乃至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3.复习旧知识: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定义。
2.规律阐述:阐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如速度与时间、加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如v = v0 + at、s = v0t + 1/2at^2等。
6.总结与反馈: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三物理上册《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位移等,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然而,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更为复杂的概念,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经验。在认知发展方面,高三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教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导;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及推导方法;2.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相关公式及推导过程;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位移和加速度,并用公式计算;4. 讨论:让学生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引导他们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6.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公式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 速度随时间变化;2. 加速度恒定;3. 位移随时间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 速度公式:v = v0 + at;2.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3.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题思维,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8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13 -4.自由落体运动............................................................................................................. - 19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2. 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如何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2. 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 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间题,提高创新意识;3. 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1、处理纸带的数据分析,求各点瞬时速度。
(重点)2、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难点)3、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铝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图象入手,分析v-t图象是一条直线,引入火车进出站时的速度变化的物理情景,通过对比两张v-t图象由此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速度时间关系式。
教材通过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本节教学过程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2.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3.能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4.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v-t图线,学会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
2.体会研究图象,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过程。
3.学习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知道各符号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理解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养成用不同的方法(语言、公式、图象和表格)表达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v-t图线,学会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二)难点1.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体会研究图象,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情景导入1.想一想在乘坐电梯时,你在上升和下降时的速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2.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由于司机偶尔分散精力,未能及时刹车,造成了悲剧,想一想,如果司机紧急刹车,小轿车会做怎样的运动,需要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复习导入给出匀速直线运动v-t 图象,提问学生图象中直线的含义,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1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三、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回忆:(投影)1、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有什么特点?探究:(投影)1、从图可判断物体速度如何变化?2、物体的加速度如何如何变化?分析:相同时间间隔内,速度变化量相同,即加速度不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②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3)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投影)课本说一说注意:1、vt图象若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
2、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思考判断(投影)(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4)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可能越来越小.(√ )(5)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探究交流: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别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和v-t图象推导出速度v和时间t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方法一: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解:设t=0时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则△t=t0=t,△v=vv0;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不变,又得:v=v0+at方法二:通过v-t图象推导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是讲述了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推导速度-位移公式,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它是对前面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巩固温习,在此基础上得以提高,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资源,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
对教学中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2-v02=2as,并会应用它们。
(2)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到处都有物理规律在起作用2.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会灵活运用公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灵活运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及变化:本节是上一节内容的拓展和提高,由位移公式及速度公式推导速度-位移公式,与旧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旧教材出示两道例题,以解题为目的,新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飞机跑道的设计、喷气飞机的制动系统设计、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通过创建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归纳结论,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合作探究式,以学生体验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语言传递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注重语言感染力、说服力,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协同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教学资源与准备:投影、视频、教材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学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学案)(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二)知识要点追踪 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 0、末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x 和时间t 这五个量的关系。
具体应用时,可以由两个基本公式演绎推理得出几种特殊运动的公式以及各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 速度-时间图象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主要关系式: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2v v v +=2021at t v x +=ax v v 2202=-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 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g 取9.8m/s 2,粗略计算g 取10m/s 2自由落体加速度(g )(重力加速度)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v 0取作零,用g 来代替加速度a 就行了种有用的推论,一般分为如下情况:(1)从两个基本公式出发,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2)在分析不知道时间或不需知道时间的问题时,一般用速度位移关系的推论。
(3)处理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通常用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比较方便。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思想(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各阶段运动性质;(2)根据题意画运动草图(3)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规律列出方程,注意抓住加速度a这一关键量;(4)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
高三物理《匀变速运动》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匀变速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的推导;3.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准确运用公式求解问题;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动学公式;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和运动学公式的适用性;3.讨论法:通过讨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实验、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讲授环节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参照教材,简要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的推导–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导出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运动学公式;–通过演示、问题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运动学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应用技巧。
3. 实践环节1.实验–设计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巩固和加深对运动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问题解决–设计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
4. 总结环节通过总结讲授、实验和问题解决等环节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和应用价值,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知识架构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10)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李晓飞2007230115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关心和重视生活中的物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应对策略:通过思考和讨论,举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应对策略: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理论推导获数形结合两种方法得出速度于时间的关系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扩散。
【教学方法】从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由其V-t图像入手,先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再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从而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通过数形结合和公式推理两种途径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后通过两道例题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该公式的理解。
【教学用具】黑板、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回顾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其v-t 图像。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匀速运动的v-t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在v-t图像中能看出那些信息呢?启发引导学生讨论v-t图像的特点。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知道v-t图象的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v-t图象,寻找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并发现规律,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2.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用v-t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有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教师总结: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如果一个物体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加速度不变,那么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如何变化呢?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呢?学生讲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描绘运动物体的v-t图象,本节课我们就从v-t图象入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二、进行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2-2-8的v-t图象,它们分别表示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图2-2-8学生1:①中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2: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说明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②中物体速度增加的有规律吗?学生回答:是均匀增加。
如果取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教师引导:很好。
请同学们自己画图操作,试一试。
学生自己画图,动手操作教师用图2-2-9,进一步加以阐述。
图2-2-9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
所以无论t ∆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 的变化量v ∆与时间的变化量t ∆之比v ∆/t ∆都是一样的,即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1)知道如何推导出v t=v0+at(2)会应用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式(1)会推导(2)会应用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2、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中物理量的符号法则.二、重点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及其符号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位移公式的推导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是难点.三、教学方法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加速度a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本节课将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 =(v t-v0)/t出发,研究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1、提问:根据a=(v t-v0)/t,质点的末速度v t怎样表达?学生推导.V t = v0+at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当物体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已知时,任意时刻t的瞬时速度v t可由该式计算得出.1、速度公式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 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3、用图象表示v t与t的关系,显然是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初速度,这正是前面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4、例题1;教材第31页例题1(学生阅读)提问1:题目给出的是什么运动?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答:研究汽车刹车后的匀减速运动已知加速度的大小|a|=6m/s,运动时间t=2s,隐含条件:末速度v t=0.求汽车的初速度v0.提问2:在运用公式v t=v0+at求v0之前,对加速度a的符号作了怎样的处理?原因何在?答:汽车因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a为负.故a=-6m/s2.提问2:在解答书写上,例题作了怎样的示范?书写步骤是怎样的?步骤(1)依题意,写出显性及隐性已知条件,标明单位及符号(正、负号)(2)依据公式(依v t=v0+at),进行文字运算(得v0=v t-at)(3)代入数据,得出结果(注意标明单位)(4)简答3、讨论:通过本题,有何启示?(1)将题目交代的物理情景理想化为典型的运动模型是关键,本题交代的是汽车刹车,我们将它抽象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而可以应用速度公式求未知量.(2)模型化以后的工作应该是分析题意,用字母表达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v t=0),弄清要求的物理量(v0).(3)速度公式v t=v0+at是矢量方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演变为代数关系式,公式中的矢量v t,v0,a有方向,分别用正负号表达,如果是未知量,则设为正,由最终结果再确定方向,各物理量的正负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作为前提.(4)公式v t=v0+at中有四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第四个量可求.不一定总是求v t,如上述例题求的就是v0.(5)应特别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1、提问:下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已知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t,经历时间为t,如果用某一匀速直线运动代替,使其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与之相等,试在图中画出该匀速运动的速度图象,进而用v0和v t 表示这一速度.答案:v=(v0+v t)/22、评讲:显然,上面的速度v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意,它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用 v-表示平均速度,则 v-=(v0+v t)/2.(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学生推导)1、提问:由s=v-t, v-=(v0+v t)/2 ,v t=v0+at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要求用v0、a、t表示.2、结果:s=v0t+(1/2)at2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它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得到位移公式如图所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阴影总面积,其中矩形面积s1=v0t ,三角形面积s2=(1/2)·at·t=(1/2)at2,因而总面积s=v0t+(1/2)at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3、阅读课文:第32页例题(学生阅读)(1)例题讲述:(学生讲述)题目交待的情景,已知条件,待求物理量各是什么?__汽车由匀速运动改作匀加速运动,已知a=1m/s2,t=12s,s=180m,求初速度v0.(2)解题步骤:写出已知条件后,依,s=v0t+(1/2)at2文字运算得s=s/t-(1/2)at,代入数值,解得v0=9m/s结果说明可见其解题步骤与前一例题步骤一致.(3)启示:与例题1的启示相同.位移公式s=v0t+(1/2)at2涉及s、v0、a、t四个物理量,其中前三个是矢量.运用前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选定初速度v o为正方向,然后用正负号表示s、v0、a,依照原始公式先作文字运算,得到待求量的表达式,然后代入数据,求出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具体说明.(五)课堂练习(5)阅读教材第33页练习六中的6个习题,指出每道题给出的物理情景应简化成怎样的运动模型?各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如何进行符号设定?答案:(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v0=18m/s,a=0.5m/s2,t=20s,求v t(2)火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72km/h=20m/s,t=2min=60s,a=-0.1m/s2,求v t,整理已知条件时要统一单位.(3)机车作匀加速运动,已知v0=36km/h=10m/s,a=0.2m/s2,v t=54km/h=15m/s,求t.(4)钢球做匀加速运动,v0=0,t1=0.2s,s1=3cm=3×10-2m,t2=1s,s2=?若s3=1.5m求t3=?,解答本题时,应该运用s∝t2求解.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18m/s,t=3s,s=36m,求加速度a.解答结果加速度为负值,要说明负号的物理意义.(6)骑车人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5m/s,a=-0.4m/s2,t=10s,求s.(六)课堂小结速度公式 v t =v0+at1、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 v-=(v0+v t)/2s=v0t+(1/2)at2位移公式s= v- t1、运用规律解题时的步骤一、课外作业教材第33页练习六:(1)~(6)。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的v -t 图象入手,分析v -t 图象,当图象是直线时,其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导出速度公式v =v 0+at ,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理解。
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
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认识。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研究小车运动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作出了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
学生也掌握了分析一次函数图象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将数理知识结合起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设计思路在上节通过实验,真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根据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据作出了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出以下具有启发性的问题:v -t 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小车速度不断增大。
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即加速度是不变的。
)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 引导学生进行下述推理:va t ∆∆=,现在a 是定值(不变),Δt =t -0,Δv =v -v 0,代入上式00v v a t -=-,得v =v 0+at 。
要注意逻辑推理的过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推理的方法。
这段教学的处理,目的是强化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练习用图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逻辑线索清晰。
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比较高。
应该避免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0v v a t-=出发,经过代数式的变形,马上就得到v =v 0+at 的做法。
对导出的速度公式,要让学生理解不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的转变教案2新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白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大体的科学素养。
(2)培育学生成立事物是彼此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育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程与方式(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讨学习的方式.(2)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关系的公式v = v0 + at的推导及其应用2、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关系的公式v = v0 + at3、疑点:加速度何时为正何时为负4、易错点:(1)汽车刹车后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求解(2)以为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三、教学方式:教学、推理归纳法、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讨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进程:(一)导入:通过量媒体动画导入,让学生要动画中取得的数据用描点作图的方式,做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刻图象。
以提问的方式温习前面学过知识——由速度时刻图象可取得的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速度时刻图象的特点,总结小车运动的特点,从而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相等时刻内速度的转变也相等的运动(2)特点:加速度不变,其速度时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3)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刻均匀增大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刻均匀减小(4)判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方式:看初速度与加速度是不是同方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的关系:(1)时刻:把运动开始的时刻概念为0时刻,从运动开始到t时刻的时刻为△t = t –0 = t(2)速度的转变:t时刻的速度减0时刻的速度△v = v – v0(3)由加速度的概念式导出速度与时刻的关系式:v=v0+at(4)说明:①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②v、a、v0都是矢量,应历时要统一正方向,给各矢量带上正负号③运用该公式解题时,要注意研究进程,各物理量是相对于同一进程的(5)由速度时刻图象来理解各物理量的关系:3、例题讲练: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引导学生读题和审题,理解题意,画出运动草图,挖掘隐含条件,正确应用公式及公式变形解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会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0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常见的两种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02增加;(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03减小。
3.直线运动的v-t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04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05倾斜的直线,如图乙所示,a表示□06匀加速直线运动,b表示□07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01v0+at。
2.对关系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02速度v0,再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03变化量at。
判一判(1)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v0+at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
()(2)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v0+at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3)物体的初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
()提示:(1)×v=v0+at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v=v0+at都适用。
(3)×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初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则物体的末速度越大。
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末速度不一定越大。
想一想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t1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吗?提示:v-t图像中斜率代表加速度,在t1时刻速度为零,物体的加速度为直线的斜率,不为零。
课堂任务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如图甲是小车运动的v-t图像,该图像有什么特点?提示: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2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会推导,能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v-t图象的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v-t图象,寻找规律,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2)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1、学会用v-t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会运用。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一)课件出示:对加速度的理解:1、加速度不是速度的增加,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只要速度发生变化(大小或方向),不论速度大还是小,都有加速度。
2、加速度的大小与△v/△t有直接关系,而与速度的变化量△v无直接关系,△v大,a不一定大。
3、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也是速度变化率,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v方向相同(二)导入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新课教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研究(一)问题1:在v-t图象中如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二)问题2:从v-t图象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答:可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图象的斜率可以得到加速度。
(三)问题3:如下图是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图象,有什么特点?1、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3、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探讨课本第39页"说一说":物体在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注意:v-t图象中一条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表示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物理1-3-2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见第二章的习题)
△s=s2-s1=s3-s2=s4-s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
s4-s1=(s4-s3)+(s3-s2)+(s2-s1)=3aT2
同理有
s5-s2=s6-s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
……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
(1)按教材191页图实-10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5=0.1s。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点下面标明B,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C,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D,……,点A、B、C、
D……叫做计数点,如图所示。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
(5)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4、s5、s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1中。
(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1、a2、a3的值。
注意:T=0.1s。
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中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表1 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 T=0.1s
计数点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
a/m·s-2 小车加速度a/m·s-2
1 S1=
2 S2=
3 S3=
4 S4= S4-S1=
5 S5= S5-S2=
6 S6= S6-S3=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六、参考题
1、图为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记录下的一条纸带。
纸带上选取
1、2、3、4、5各点为记数点,将直尺靠在纸带边,零刻线与纸带上某一点0对齐。
由0到1、
2、3……点的距离分别用d1、d2、d3……表示,测量出d1、d2、d3……的值,填入表中。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和纸带上打下点3时小车的速度v3,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
距离d1 d2 d3 d4 d5
测量值(cm)
加速度大小a=____m/s2,方向______,小车在点3时的速度大小v3=______m/s。
2、根据图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构造图,指出各主要部件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3、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个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秒。
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参考答案:
1、测量值:1.75 2.90 3.80 4.50 5.00 0.56
与运动方向相反12.9
2、略
3、低压交流,4~6;0.02秒,0.1
4、0.405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