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练习7

合集下载

新高考高三年级七调考试语文试卷

新高考高三年级七调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漫、心)B. 情不自禁(情、禁)C. 畸形发展(畸、形)D. 纷至沓来(纷、沓)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课外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C.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古建筑群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B. 她的言谈举止,无不显示出她的高贵气质。

C. 他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深受学生爱戴。

D.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B. “这个方案好!”他兴奋地说,“你们看,这个方案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

”C. 老师告诉我们:“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提问。

”D. 最近,我国在航天、核能、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甲午之役,北洋海军覆没。

丁汝昌以死自誓,军中无不一以死相许。

日舰以洋枪洋炮为利器,何异虎狼之与羊?北洋海军以死守,誓与舰同死。

一日,日舰围攻,北洋海军死伤枕藉,水师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等皆死。

余亦死,日舰遂陷海军提督署。

署中无一人,唯余一人逃出。

余伏地哭,军士亦皆哭。

余与余军士徒步至刘公岛,刘公岛又陷。

日舰之围益急,余与余军士至水师营,欲与军士共死。

军士皆曰:“公等死,吾辈亦死;公等生,吾辈亦生。

”余曰:“然则吾辈且暂留以待死。

”于是余与余军士潜入深山,日舰不得余,遂解围。

【KS5U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文言文练习 7 Word版含答案

【KS5U名校推荐】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文言文练习 7 Word版含答案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2.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6.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为其然也A.托遗响于悲风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7》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7》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7》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理解并运用课文中涉及的成语、俗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讲解: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俗语等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它们的含义、用法及拓展意义。
4.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参与作业过程,增进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作业批改时,除了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意表达。
3.设想三:启发式教学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4.设想四: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设想五:多元化评价
采用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针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7》的教学内容,我将以下方面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2024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总结(2篇)

2024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总结(2篇)

2024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总结时光荏苒,转瞬间,我已经度过了高三语文上学期,回首这半年来的学习和收获,我深感自己在语文这门学科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在这____字的总结中,我将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同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和努力做出规划和调整。

首先,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文言文、现代文和阅读理解三个方面。

文言文一直是我较为薄弱的部分,通过老师的悉心讲解和多做题,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对于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而在现代文方面,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经典的读本,如《自然》、《记忆的形状》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通过做题练习,提高了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各类阅读题型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总结这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和收获,我认为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阅读的习惯。

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阅读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感和写作水平。

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名家名著,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想,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深对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发现背诵经典文言文对于记忆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背诵文言文,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

首先,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不够及时。

由于语文知识比较多且抽象,我发现没有及时整理和复习课堂笔记,就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漏和混淆。

所以,我决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及时整理和复习课堂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其次,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速度有待提高。

尽管我在文言文的练习中有一定的进步,但我发现仍然存在对于一些句子的理解困难和阅读速度慢的问题。

所以,我决定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加快阅读速度。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爱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C.媛媛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榆柳荫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绕树三匝(zhā)暧暧远人村(ài)C.譬如朝露(pì)越陌度阡(mò)羁鸟恋旧林(jī)D.周公吐哺(bǔ)枉用相存(wǎng)守拙归园田(zhuó)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

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③墟曲:犹乡野。

墟,隐僻之地。

④披:拨开。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4.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镇静安静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的天然权力。

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

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有时议论仅仅是为了调节叙事节奏。

不管怎么说,议论的使用,或许与小说或故事本身一样古老。

②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

作家们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而应该将议论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

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

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

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③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

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

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

20世纪经典小说之一——《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穆齐尔的代表作,小说主体部分由一系列思想性随笔构成,故事成了承载思想议论的容器。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精练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精练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精练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谜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chēn)欲痴?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

我也可贪恋烟火,殷.(yān)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B.如花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姹紫嫣红的春色,也仅韶.(sháo)光一现。

既然你我将年华蹉.(chuō)跎,又何需为几片泛黄的记忆,念念不休。

永远有人问,为什么美好的总是在昨天?那是因为,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爱上一个词,叫怀念。

C.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qiànɡ)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人生多戏谑.(xuè),世事太无常。

自诩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然而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仓皇逃离。

D.站在古老的枫桥上,我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明知秋霜会冰冻如流的记忆,却甘愿落在尘网,折翅敛羽,蜷(quán)缩在梦的巢穴.(xué)里不肯离开。

是在等待千年前那个过客转世归来,亦或是留恋一枚秋叶黯然神伤的眼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大学何为?培养人才为上,输出智识为重。

这也是名校被仰视的根本原因。

[甲]一.旦.基本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

对于全社会来说,名校就会因共享泛滥而变得不经济。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乙]当人们说“北大清华是全国人民的”时,指向的不仅是游历..北大的未名湖畔、清华的荷塘月色,更应是教育机会向普通人敞开以及知识产出的普惠。

正因为如此,比有形的游览更有价值的,是无形的知识共享与智慧启迪。

我们更应看到,人们对名校游乐此不疲....,反映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

读懂深层需求,方能找到拓宽名校大门的钥匙。

[丙]一方面,进一步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发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名校能够进一步发挥网络公开课的功效,让没有围墙的校园能够为社会所共享。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44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44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2017届高三综合练习语文第一部分(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轻歌曼舞一年之季在于春校.(xiào)勘力能扛.(ɡānɡ)鼎B.雍荣典雅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津.(jīn)贴支颐.(yì)而卧C.毋庸赘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果脯.(fǔ)焚膏继晷.(ɡuǐ)D.大厅广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履.(lǚ)历瘦(xiāo)削.不堪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银行业“高利润”和“乱收费”的讨论还在继续,民众对银行业服务收费问题的关注已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

B. 不少网友对那些在网络上脱颖而出....的涂鸦之作颇有微词,认为它们不仅损害了名人的形象,也亵渎了民族的文化。

C.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50年以来,其文物安全管理水平鹤立鸡群....,它的管理经验非常值得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借鉴。

D. 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修改其任何部分,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它的修改短时间难以完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奶粉、食用油、快餐、洗发水等物品的价格相继涨价,专家表示,这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背道而驰,对未来经济会产生不良影响。

B.桃花汛期,黄河壶口水流量达到了最高峰,湍急的水流形成了约百米宽的瀑布,昔日小桥下干枯的河道流水奔腾,景象壮观。

C.作为国饮的茶叶,早已畅销海内外,然而在资本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几万个茶企不抵一个英国立顿,谁能否认这不是国人的悲哀?D.不同的航空公司对乘客免费托运行李的额度有不同要求,有些航空公司规定,经济舱旅客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A.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其中“建安骨”指建安年间曹操父子等人的诗文所具有的质朴、刚健、俊爽的风格。

B.“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艺术风格天然浑成,《涉江采芙蓉》《孔雀东南飞》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职高三语文模拟练习题7-8

中职高三语文模拟练习题7-8

③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那么难缠,______叫你给说服了。
A.淡薄 蜕化 毕竟
B.淡薄 退化 到底
C.淡泊 退化 到底
D.淡泊 蜕化 毕竟
4.下列作家、作品、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雷雨》——曹禺——鲁侍萍 B.《鸿门宴》——司马迁——刘邦 C.《红楼梦》——曹雪芹——贾宝玉 D.《荷花淀》——沈从文——水生嫂
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C)
A.海明威——《老人与海》——20世纪——老人——小说 B.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清代——林黛玉—— 小说 C.白居易——《琵琶行》——宋代——琵琶女——散文 D.孙犁——《荷花淀》——现代——水生嫂——小说
15.下列古诗词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C )
A.乱石穿空,惊淘拍岸,卷起千堆雪。 B.人生如梦,一樽还累江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
B.不恰当的。() B.吗,同学们? D.能写和能制印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
同的一项是( A )
A.才能不及中人。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蹑足行伍之间。 D.沛公居山东时。
1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模样/模范 翘尾巴/翘首以待 碑帖/俯首帖耳 B.应允/应变 独角戏/勾心斗角 奢靡/所向披靡 C.殷红/殷实 血淋淋/呕心沥血 牵强/强词夺理 D.累及/连累 梁山泊/淡泊明志 屏障/敛声屏气
A.B.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转换或意思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长
20.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一尊还酹江月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君子生非异也 D.或师焉,或不焉
5.下列古诗词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语文小练习7+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语文小练习7+Word版含答案

2018届包场中学高三(下)语文小练习7(教师)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孟子他们不受诸候待见,只能暗中羡慕苏秦、张仪,却又对他们冷眼旁观,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动荡不安,,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了,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了,,便只好退回房里,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好文章。

A.沸反盈天淹没每况愈下B.拂反盈天湮没每况愈下C.沸沸扬扬淹没江河日下D.沸沸扬扬湮没江河日下答:A。

试题分析: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闹。

此句形容天下大乱,用“沸反盈天”。

“淹没”也用来指泥沙或声音等盖过;“湮没”的意思是“埋没”,用于人或事物,此句用“淹没”。

每况愈下,多表形势,境况,是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而江河日下,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是贬义词,感情色彩,语义更重。

2. 下列加点字用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刚收到一份报告,请您钧裁..。

B.既然你把作品呈正..给我,我定会好好品读。

C.这本书我已读完了,现当璧还..,我们定当满足你的要求。

..为是。

D.感谢您的垂询答:B。

“呈正”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看。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答:D。

“愁”的对象是“渡江人”,所以不是比拟。

4. 下面四组名人对联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表白在人间。

②兵甲富于肠中,一代功名高宗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④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

A. ①于谦②范仲淹③文天祥④史可法B. ①文天祥②范仲淹③于谦④史可法C. ①于谦②文天祥③史可法④范仲淹D. ①文天祥②史可法③于谦④范仲淹答:A。

语用综合题(选择简答)精选20题-【黄金20题】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语用综合题(选择简答)精选20题-【黄金20题】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专题07 语用综合题(选择简答)精选20题(解析版)全国甲卷专用,2024届高考语文精编预测系列一、选择简答字面含义的理解,应用“顾名思义”。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

B.“自说自话”多用于表现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考量客观事实或环境的自言自语。

此处只是表达自己说话的语意,应用“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C.“欲速不达”意思是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由前文“可是”可知,此处表转折,意为结果与期待相反,应用“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D.“独树一帜”形容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语境指李煜的词风与众不同,使用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由“‘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

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自说自话、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是指作者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之情。

A.句意: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此处说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衔接不恰当。

B.句意: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抒发的是淡淡的春愁,衔接不恰当。

C.句意: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表达了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人理会的惆怅和苦闷之情。

衔接最恰当。

D.句意: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此处说的是“高楼”而不是“小楼”,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贬谪之地的艰苦,衔接不恰当。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语句中存在病句的应当是第①句。

画线句的语病主要是关联词“在”使用不当,“在阔大的空间”意指所处的空间,一般作句子的状语。

而“带给心灵自由感”中的“带给”,其中的行为接受对象应当是指“幽独情绪愈发浓烈的词人”。

高一语文综合练习题(7)

高一语文综合练习题(7)

高一语文综合练习题(7)(时间:120分钟)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闫龙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邮寄.(jī) 缁.(zī)衣屹.(yì)立氛.(fèn)围抹煞.(shā)B.戳.(chuó)穿崇.(cóng)高遒.(qiú)劲夹峙.(zhì) 青冢.(zhǒng)C.信札.(zhá) 鬓.(bīn)发殉.(xún)国龟趺.(fū) 皎.(jiǎo)好D.偈.(jì)子髹.(xīu)漆镌.(juān)刻葳蕤.(ruí) 踏罡.(gā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隔膜诬蔑禀性楹联光彩夺目B.涅磐崔巍钦佩崩殂气宇轩昂C.客栈莞而修葺潇飒鬼迷心窍D.禁锢啄食沧穹整饬延口惨喘⒊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连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②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④谁带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A.悲愤空缺摸索低劣B.悲愤空白探索恶劣C.悲哀空白摸索低劣D.悲哀空缺探索恶劣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诸葛亮廉洁奉公,惟有一些薄田和桑树供子弟读书生活,而自己则不增一寸生财,“随身衣食,悉仰于官”,真可谓身无长物....!B.刚刚走进新世纪,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的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略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C.他写文章总是笔走龙蛇....,十分凌乱,让人难以读懂。

D.有一年,嘉靖皇帝下令各地搜献大木奇材,有个贪官鬼迷心窍....,竟然打起武侯祠前那一行柏树的主意,却被无数鸦鸟啄瞎了眼睛。

语文: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7

语文: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7

第23课《核舟记》助学练测集优方案☆课文导读本文介绍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洢.(yī)器皿.(mǐn)罔.(wǎnɡ)贻.(yí)轩敞..(xuān chǎnɡ)峨.冠(é)矫.首(jiǎo)黍.米(shǔ)八分有奇.(jī)轩.(xuān)箬.篷(ruò)糁.之(sǎn)多髯.(rán)衣褶.(zhě)袒.(tǎn)诎.(qū)椎髻.(jì)壬戌..(rén xū)甫.(fǔ)篆.章(zhuàn)二、词语释义明有奇巧..人:手特别巧。

罔不因...势象形:罔不,无不;因,就着。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盖大苏泛.赤壁云:泛舟。

中轩.敞者为舱:高起。

启.窗而观:开启。

石青糁.之:涂。

东坡右手执.卷端:拿。

东坡现.右足:露出。

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左臂挂念珠倚.之:靠。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珠可历历..数也:清清楚楚。

其船背稍夷.:平。

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三、语句解读1.通假字: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诎右臂支船(“诎”同“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2.词类活用: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特殊句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则题名其上(省略句)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句)四、作家作品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嘉善人。

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

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宦魏忠贤结党朋奸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阉党威逼悲愤而死。

强化练习7武王问太公曰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强化练习7武王问太公曰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文言强化练习7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

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

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D.白刃始合.合:交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虚则.进 B.是故智者为.之谋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置杯焉则.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2021年高三上学期1月综合练习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1月综合练习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我认为,单纯的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

②即将迈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瞻前顾后”。

“瞻前”指多观察,多思考,以防危险。

“顾后”指懂得感恩,常回母校,切莫。

A.首鼠两端釜底抽薪未雨绸缪数典忘祖B.莫衷一是扬汤止沸曲突徙薪得鱼忘筌C.莫衷一是釜底抽薪曲突徙薪数典忘祖D.首鼠两端扬汤止沸未雨绸缪得鱼忘筌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江苏交通厅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分析清明假期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听取各方面的广泛意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苏浙沪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要根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治理并不现实。

倡导文明交通,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的房源不足,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下列各项中,填在空格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

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纷至沓来。

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

荷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节,但心里装着一个秋天。

A.凝笔墨之香 B.聚天地精华 C.读中外奇书 D.落笔撼五岳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七一、科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蔓延6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世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

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

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

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却是“廉颇老矣”。

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

如今,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

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

二是“破坏统一战线”。

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杀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

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

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

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由于它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

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

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

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

1.从原文看,下列对“超级病菌”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超级病菌MRSA是由于人们患病时滥用抗生素而生成的一种新病菌。

B、超级病菌MRSA蔓延速度很快,英国每年约有10万人因感染MRSA而住院治疗。

C、超级病菌MRSA的毒性不比普遍金黄色葡萄球菌强,但具有耐药性,治疗更困难。

D、超级病菌MRSA的变种含有较强的毒素,比一般的超级病菌危害更大。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滥用抗生素造成了新生代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对耐药细菌也毫无办法,没有治疗效果。

B、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它是导致死亡率很高的伪膜性肠炎和凶险的败血症的主要原因。

C、耐药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的青霉素已经对细菌不起作用了。

D、抗生素不是万能的,预防疾病和病毒性感染不要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要根据病情正确选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超级病菌MRSA 以前感染的对象是住院病人,只要不住院,一般很少有人会感染。

B、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抗生素的开发速度,超级病菌MRSA能抵抗所有药物,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C、人体内存在许多有益的菌群,当有害细菌侵入人体时,这些有益菌群就会抵抗、杀死一些有害细菌,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D、使用广谱、高级和多种抗生素能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杀死人体内的有益的菌群,因此,不要使用广普、高级和多种抗生素。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四君子”与“四小人”①战国时期的风诡云谲之中,士争雄、国争霸的社会场景在历史上留下的画卷之繁复、之错综、之精彩、之生动,的确是罕见的。

而提及战国,自然要提及名噪一时的乱世枭雄——“四君子”: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楚之春申。

他们广养门客,苦心经营,倡合纵,拒强秦,确是做了不少事情,或亦不愧“君子”之称。

但是,较之隐没在这“四君子”之后的“四小人”——冯谖、毛遂、侯生、朱英,则“四君子”的名望与声威就过于显赫了些。

②据《战国策》等典籍载,冯谖初投田文时并未受到重视,被冷落在“传舍”,他之所以未被赶走,恐怕只是因为孟尝君不愿损害自己那“好客”之英名。

之后,冯每提一点改善生活待遇的要求,便会引来田文的不快;而当冯在薛地烧券书“市义”,使田文小小地受了点暂时的损失时,后者更是勃然大怒,连忙派人将冯找回来:由此可见,孟尝君既乏见识,更少涵养,他之所以失位后能复位,祸乱中能全身,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靠了冯的相助。

③再像平原君的杰作——与楚合纵而解邯郸之围,借重的也是自荐的毛遂。

临行前,赵胜不仅对处其门下三年之久的毛遂一无所知,还臆断毛“无所用”;殊不料,毛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促成了楚赵的结盟,歃血堂下。

没有毛,此行或难有此功,至于窃符救赵的信陵君无忌,尽管为后世传为美谈,但他的窃符之计,夺兵之招却均出自大梁夷门的监者侯嬴。

若仅就窃符救赵一节而言,无忌不过是个无所顾忌的村夫莽汉而已。

要不是得到过他的一点“感情投资”的侯生全身心报恩。

那么“君子”之名是断然落不到信陵君头上去的。

④同样的。

春申君黄歇的门下观津人朱英,也为这位楚相出过不少颇有远见的主意。

比如,在“魏旦暮亡”的形势下,他建议黄歇重新部署国家的防卫系统,“去陈徙寿春”就是一着高棋。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春申君以“已有身(孕)”之妻进于楚王(考烈王)而该妾被立为王后之日,朱英便敏锐地预见了春申君的“毋望之祸”,多次提醒黄歇提防“毋望之人”李团(该妾之兄),但黄歇不以为意,以致受挫。

⑤由此看来,舍“四小人”则无“四君子”,这应当不是牵强之说。

事实上“四君子”之成为“君子”,主要是靠了天生的门第、财富和权势,以及一点点“投资意识”;而“四小人”得以名垂青史,则完全是靠其自身的胼手胝足,殚精竭虑,历死地,处险境。

每每把命攥在手心,把“运”系于口舌,靠大智、大勇的拼搏,⑥所以,在看了“四君子”们的脸面之后,还要再看一看他们的身边、身后的。

1.以下不是作者认为战国“四君子”能成为乱世枭雄的原因的一项是( )A.“四君子”倡导合纵,共拒强秦。

B.“四君子”广揽人才,为这些“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环境。

C.“四君子”确实做了许多“益国利君”之事。

D.“四君子”仗恃先天的权财和众多的门客,成就了美名。

2.“四小人”青史留名,靠的是什么? 下列分析正确的项是( )A.靠的是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

B.靠的是他们“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念。

C.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大智大勇的拼搏。

D.靠的是他们不甘埋没于众生的自信。

3.作者在该文中指山:“舍‘四小人’则无‘四君子”’。

下列不是该结论的根据的一项是( )A.靠冯谖的帮助使孟尝君得以复位,在祸乱中全身。

B.靠毛遂帮助,促成楚赵结盟,解邯郸之围。

C.靠侯嬴的帮助,信陵君得以窃符救赵。

D.靠朱英的帮助,春申君得以避免“毋望之祸”。

4.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君子”虽然“倡合纵,拒强秦,做了不少事情”,但都有见识浅薄的缺陷。

B.作者认为,没有“四小人”就没有“四君子”,“四小人”当与“四君子”齐名。

D.在看到“四君子”声名显赫的同时,还应看到比他们声名更显赫的“四小人”。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日:“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母忧,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C.遂坐瑾党停官坐:因犯……罪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此国家安危之本也久之,知舒州B.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岂可以死易不义耶C.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贯怒,归而谮之D.已而诏下,悉如其言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日:“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委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裤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