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孩子无人照管,留在农村家中生活和学习的儿童。
这些孩子生活条件艰苦,教育资源匮乏,他们的健康和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有些孩子甚至无法接受规范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问题1.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学校和教育设施相对落后。
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学前教育机构,小学教育质量不高,中学教育条件艰苦,更别说高等教育了。
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务工,无法得到规范的教育资源,导致了知识水平的滞后和认知缺陷。
1.2 学习环境贫困由于家庭贫困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也十分贫困。
他们在没有家庭监督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完成学业,甚至有可能完全放弃学业,导致教育水平低下。
1.3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孩子可能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可能产生一些极端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二、解决方法2.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设施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力求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2 加强家庭教育辅导政府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辅导。
针对这些家庭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引导父母正确教育孩子,增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
2.3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社会组织,提供专门的关爱服务。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让这些孩子在心灵上也得到应有的关怀和疼爱。
2.4 拓展教育渠道在农村地区拓展教育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的方式让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到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在农村家乡和父母分离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经常面临许多教育和成长方面的困难。
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陪伴和情感关怀: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长期面临家庭的分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情感关怀,容易产生孤独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在培养孩子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不够。
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3. 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习俗,例如男尊女卑、家务劳动重于学习等观念,这些观念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 政府支持和资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等学习机会。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提供资金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发展。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感情陪伴等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与学校、社区和亲戚共同合作,共同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
3.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讲座,提高父母和其他亲属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具体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4. 增加父母探亲机会: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和支持父母回乡探亲,增加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时间。
这对于加强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理解和信任非常重要。
5. 加强社区教育支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设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组织各类学习和娱乐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也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因此这些孩子成为了长期留守在农村的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十分严重,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爱,部分地区的留守儿童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1. 缺乏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数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导致了孩子缺乏家庭的情感关怀和教育指导,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来说要差很多,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有限。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照顾,更容易面临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形成了辍学的现象。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感情缺失和家庭照顾不足,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抑郁、焦虑、自卑等,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
二、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1. 完善政策法规有关部门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救助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教育权利。
还可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地区扶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投入。
2.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合力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等服务。
这样可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和生活关爱的不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加强学校的关怀农村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设立留守儿童专班或专项课程,提供特殊教育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种关爱、支持的校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校园的温暖。
4. 家长教育培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应加强家长教育培训。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活动形式,引导他们关注子女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关怀和教育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乡村的未成年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
即使有学校,也普遍教师少、师资差和教学条件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加之,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督促学习,容易因为缺乏交流和激励而放任自流。
2、文化环境差由于家庭未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照料抚养,留守儿童往往很难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
很多孩子只能沉沦于电视和网络的诱惑之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容易堕落为丧失心灵价值底线的人。
3、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卑、逃学、厌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我们必须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全面的农村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提供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造出一套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让留守儿童得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与丰富课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尤其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儿童热线等形式的心理疏导机构,建立起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团、文艺小组、体育活动和社区义工团等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减轻教师教育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师工作和教学效果。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创新思路,引入多元化、全方位、整合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全面、投入、入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未成年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等。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家庭缺乏教育资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
2. 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学习压力大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的缺席下,通常由老人或者长辈照料。
一方面,这些长辈可能年纪较大,教育水平不高,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指导;这些长辈通常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要求较高,导致留守儿童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提高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提供家庭教育辅导。
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缓解其心理问题。
3. 联合学校开展支持计划政府可以和学校合作,组织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计划,包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以及关爱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
4.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服务站点,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支持。
5. 增加父母回乡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的支持,鼓励他们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大规模人口外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祖父母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容易陷入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生活和学习环境常常不利。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和辅导,留守儿童容易在学业上落后,思想品德教育也较为薄弱。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上的焦虑、孤独和自卑感。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问题,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早恋、玩耍过量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应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怀力度,促进父母尽快返乡照顾子女,或者引导他们将子女带到城市定居。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合力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娱乐活动等。
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资金、物资和志愿者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合力,全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缺乏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相对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困难。
2. 学校设施条件差。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设施缺乏,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课堂学习效果。
3. 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父母由于务工外出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指导,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孩子情感上的空虚。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面临着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疏离,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包括教师培训、学校设施的改善等方面。
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建设良好的学校设施和环境。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充足的图书、实验设备等,让留守儿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和监护制度,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员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
5.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减轻情感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要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益,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亲情缺失: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孩子们长时间无法和父母团聚,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2.家庭教育不到位: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处于相对空白状态,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情感交流不畅:由于长期分离的影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常常不畅,导致孩子们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4.人际关系问题: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乡成长,和同龄人的接触有限,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闭情绪。
5.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导致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二、解决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教育他们如何更好地关心和培养孩子,促进家庭教育的全面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政府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制,鼓励专业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加强校园教育:学校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各界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问题。
5.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让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到城市打工、务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老人照看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疏离、社会融入不足的状态下,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低、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等。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由于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差的教育资源,学校常常缺乏师资、教材和教育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环境恶劣,学习动力低下。
2. 管教不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长照料,对儿童的管教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判断和纠正能力。
3. 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充满迷茫和不安。
4. 家庭教育水准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准普遍较低,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意识,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增加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明白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3.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服务,让孩子在关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4. 父母回乡创业政府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实现家庭团聚。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差、心理问题等。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问题原因1. 缺乏家庭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缺乏家庭教育关爱。
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等现象。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
留守儿童在学习环境与城市孩子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3. 缺乏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单调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心理辅导,缺乏释放压力的渠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应对策略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鼓励父母在农村务工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缓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缺失问题。
2. 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
3.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调,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4. 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式。
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发展网络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5. 加强社会关爱力量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帮助。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加剧。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务农而不能陪伴孩子在身边,孩子只能留在农村家中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看,而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怀。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教育对策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和情感缺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教育,缺乏亲情的温暖和支持,易受外界负面影响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2.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照料,经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下,常常无法做到按时上学和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
而且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容易在校园内受到欺负或伤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较差,饮食不规律,缺乏科学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较差,易患疾病。
而且长期缺乏运动和锻炼,容易导致体质较差。
以上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了隐患。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家长对子女的责任心和关爱意识,让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正确的引导和关爱。
学校应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注,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自尊和自信心。
3. 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该大力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帮助,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农村地区务工或迁移至城市工作,留下未成年子女在家独自生活。
这样的家庭状况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匮乏。
留守儿童所处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不好。
2.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诲。
长期的孤独、寂寞和无人照顾的状态,容易导致孩子情感不稳定和行为问题,对其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滞后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很难与城市学校相比。
留守儿童缺少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平台,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都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4.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迷失自我的情况。
对策应加强针对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宣传和服务,提高家长关注和支持子女教育的意识。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家长参加子女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活动。
2. 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师资水平。
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和平台。
3. 联合社区组织留守儿童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因此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服务和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服务。
这样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4. 加强社会保障为了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困境,社会应该增加对他们的保障,像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咨询及治疗,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结语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协作,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在全社会的努力之下,留守儿童才有机会享受到 proper 的教育和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也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由其他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在身边无法给予足够的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对策建议展开讨论。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1.缺乏父母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封闭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缺乏家庭教育,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面临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1.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关注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和关爱意识,让父母在外务工的能够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2.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地区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关爱服务,如兴趣班、心理辅导、亲子活动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支持。
3.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留守儿童进行网上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缓解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家长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更好地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
4.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织: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织,由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学校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和教育帮助。
5.开展社会关爱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
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多方合作,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到城市工作,将孩子留在农村的现象。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空虚与孤独感。
2. 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水平低下。
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营养和生活保障,生活环境也可能不够良好。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
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上学困难、接受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1. 家庭教育支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醒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关爱。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2. 心理疏导和关爱: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缓解孤独和焦虑感。
可以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3. 提供良好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优秀教师在农村地区执教。
5. 社区支持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帮助。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怀中心,提供儿童保护和救助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以及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导致了很多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中。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教育、健康等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和带来的危害,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增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农村劳动力都选择到城市寻找工作,这使得很多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占所有农村儿童的15%左右。
这一比例之所以如此高,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乡村的儿童在不断增加。
2.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能在身边,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情感上的问题,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极易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是教育问题,因为缺少家庭的教育和照料,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业上面临很大的困难。
还有很多儿童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推动农村学校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途径,希望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 家庭观念的转变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父母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他们关爱和教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打工,这使得很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1. 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只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14岁以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外出务工,就错过了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
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由于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状况不佳;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
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在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佳。
2. 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托于学校教育,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等原因,不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
有的班级人数较多,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因而出现留守学生弃学、厌学、逃学现象。
3. 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
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夹杂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朽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 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内容提要: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
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
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
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
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
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
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城市工作的父母不能时常回乡照顾孩子,导致许多农村孩子长期独自生活,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丧失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简陋,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质量较低。
3.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较低,缺乏家长的督促和鼓励,自制力不强。
4. 心理问题严重: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家庭温暖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5. 安全隐患: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二、对策与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和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和游戏时间,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和调适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5. 加强社会监护:建立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机制,提高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和照顾力度,降低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6. 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7.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不断提高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
只有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加强社会监护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紫金县九和镇热水小学李新村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重视和研究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为此,论文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综合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
论文最后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在“留守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留守儿童概况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儿童家庭的20.60%。
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有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流动儿童”643万人;留在老家的留守儿童约占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4%。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长辈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长期缺失,它的情感、教育、心理、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并缺少了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留守儿童”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
因此,重视和研究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我校在校学生180多人,家长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的将近120人,“留守儿童”在全校学生中超过60%。
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主要分布在14岁以下,6-14岁的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样本的 90%。
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中,父亲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主要模式(占7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比例达40%左右。
经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下列问题:1.家庭教育一片空白为了生活,“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得不拼命寻求工作,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家庭教育就成为一片空白。
“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家庭教育十分薄弱。
不少家庭的老人过分溺爱孩子,自己又喜欢打牌、饮酒等,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孤立无援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往往长辈或代管者监管不力或管理失控,因此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农村现在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比较疏漏,只是学校单方孤军奋战。
管理要求过严时,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也很容易导致他们逃学和辍学。
尽管有许多“留守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他们学习上很不自觉,学习成绩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下;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倾向。
作业马虎,甚至不完成;态度消极,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监督,成绩下降,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3.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受到家庭教育,甚至脱离学校的监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长期处于一种无人管束的状态,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加上他们年幼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加之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贪图享受、自由散慢,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况且,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个人生重要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应有的家庭关爱,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放任自流、自觉性差、厌学辍学、成绩偏差、心理发育失衡等不良倾向,严重者常常沉迷电子游戏、网吧、拉帮结伙、嗜好打架、甚至偷盗抢劫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思考“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出现的必然现象。
如何使“留守儿童”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作为担负教育教学重任的学校及其教职工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就目前来说,要基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并对其建立个人档案,是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利用档案,记载好“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和“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
学校、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父母,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建立监护人随访制度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实行学校宏观管理下的班主任微观管理。
学校每学期对班主任下达目标责任,平时由班主任协同学科教师随时搜集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外出的父母沟通、与他们的临时监管人沟通,使“留守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学校还应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向“留守儿童”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办公室开设专用电话,让“留守儿童”跟家长保持联系;并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使学校内外对他们的影响产生合力。
3.创建新型的管理机制如果学校有条件或者允许学生寄宿的情况下,可以动员和接纳“留守儿童”在校寄宿,辅之以有效的监护。
缺少有效的家庭监护的“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懒惰、草率、自由散漫等行为特征。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将部分“留守儿童”安排在学校寄宿,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群体的爱心,逐步形成勤奋、认真、严谨、进取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当好“留守儿童”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
“代管家长”要定时找“留守儿童”谈心,交流感情,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日常行为,对不同情况的“留守儿童”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应该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儿童”给予表彰奖励。
要通过精心打造和管理,努力把寄宿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和谐。
4.重视和家长的合作教育建议父母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
同时,应该做到多与孩子联系,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使孩子有“父母行千里,心中有孩子”的美好感受。
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不要再走自己艰辛的路。
但最后大部分人的希望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
因此,外出务工人员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和关爱,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子女产生亲情上的隔阂。
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可以让其发挥积极的作用: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是促进孩子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5.建立“互助小组”学校可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以村落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本校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开展集体活动,如组织本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活动。
6.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学生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通常是闷在心里或写日记、或不知道告诉谁。
告诉监护人或学校老师的留守儿童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
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对父母不在家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助。
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
通过正面引导,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教育“留守儿童”遵规守纪,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用爱心弥补缺失的亲情,让“留守儿童”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以次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
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学校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且使这种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地沟通,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教师一定要多给“留守儿童”一点爱心、一丝微笑、一份关注、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四、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的劳动力还将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子女队伍必然会不断地扩大。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更需要学校教师的积极工作,齐抓共管,为“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