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对传统闺怨诗的突破

合集下载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于1954年赏析: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

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

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

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

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

诗人答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

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这也是对的,这并不是纪录一个时间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

从《错误》窥测古代女子地位

从《错误》窥测古代女子地位
细究根源,那就不得不从中国由来已久
于 是 ,就有 了怨女 .有 了怨 妇 。 巾的女子, 被男人抛弃,只恨悔不 该当初听信了甜言蜜语 , “ 士之耽兮 , 犹可脱也; 女之耽兮 , 不可脱也” 《 ; 闺 怨 》少妇 , 只悔叫 夫婿 “ 觅封侯” 而相 ; 对来说 比 较勇敢的孟姜女 ,只有守着长 城脚下的那堆尸骨,痛哭流涕……
郑愁 予的 《 错误》 ,短短 九十余个 字,却成为 “ 现代抒情诗的 绝唱” 。除了
美丽的文字、深层的意蕴以外 ,它还延
恨之处。如果硬要把这条规则加在女子
身上, 那这群女子的可恨之处就在于她 们的没有反抗的意识。她们不知道何为 反抗 ,因为从小她们所受的教诲足在家 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旧的传统 道德模式和价值观造就了古代女子的被 动、 迁就和一味的迎合 , 造成了她们的 依附心理和不 自主性。再者 . 伴随着这
诱惑男人。然而,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性力量,那么另一个主体岿然会处在低 下的位置。于是女人不可避免的沦为这
种制度的牺牲者。
于是,男子当 ,苦了 权 几千年的女
子。
最终也只能落得被抛弃而独孤终老的下

女子必须笑不露齿、手不露袖 、 足
不出户,方得一大家闺秀的美誉。女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子必然处于被 动地位。 “ 人为刀 , 俎 我为鱼肉” 任人 , 宰割。男人可 以三妻四妾 , 这叫风流 ,
种依附心理所衍生出来的是女子缺乏一
续了历代闺怨诗的传统,禽蓄而缠绵地 抒写了 一个等待于闺中的女子哀怨缠绵
的纠结。女子娇柔无奈的形象深入人心,
得到广大读者的垂青和怜悯。 《 错误》 秉承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

类诗歌的传统 ,闺怨诗的抒情主体 ,

郑愁予_错误_的多元解读_王杰成

郑愁予_错误_的多元解读_王杰成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错误》这首小诗,短短九行,寥寥几十字而己,但 就是这首小诗,被人们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作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 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 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 古 诗 词 。 15 岁 开 始 创 作 新 诗 ,1949 年 随 家 人 去 台 湾 。 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梦土 上》。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 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 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 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 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 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 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错误》这首诗,多次入选高中语文课本,深受学生 喜爱,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多元解读的优秀范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七页“课程目 标”里提到:学生应“对未知世界始终怀着强烈的兴趣 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
·105·
大语文论坛· 本 解 读
郑愁予《错误》的多元解读
王杰成
【摘 要】郑愁予的《错误》可以多元解读。可以理解成缠绵徘恻的闺怨诗,可以解读为自伤漂泊的羁旅诗,也以 解读成关于错误的哲理诗。
【关键词】多元解读 阅读理解 文本分析 文学鉴赏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一、缠绵排恻的闺怨诗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郑愁予用 神来之笔,把她的美丽展现在世人眼前。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 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 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位女子在苦苦等待心 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 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 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 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 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 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 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 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 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 意无穷。 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塑 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 “不来”、 “不飞”与“不响”、 “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 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 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 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 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 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 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提及江南,在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许多景象:烟雨蒙蒙的湿润季节,绿荫如烟的沿河柳枝,接天莲叶的荷塘,青瓦白墙的阁楼窗棂,细长幽深的小巷和街道……也会想起一些人,江南的才子佳人,江南的痴男怨女,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伤春悲秋。

我不曾到过江南,对于江南的印象仅此而终,但我依然喜欢,甚至向往江南,江南的一切都给我无限的想象,美的不美的,我都好奇。

曾经想象生活在江南的人们一定很幸福,很温柔。

就像生活在云端,生活在梦里,美丽而朦胧。

终于读到一首诗,它包含了所有我对江南的想象,也包含了我没有想象到的江南,近距离的感受了江南的哀伤和美丽。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读过郑愁予的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它的《错误》。

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以蕴藉凄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古老瑰丽的中国故事---思妇等待。

这首小诗自从1954年发表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整个台湾便传诵着“达达的马蹄”之声。

后来《错误》还被冠名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读过这首诗的很多人都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有人评价这首诗“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有人评价为“轻巧清隽”“美丽哀伤”,甚至有人说这首诗“堪与宋词小令相论”。

这首是全文只有九行,九十六个字,这些文字要如何组合才能博得如此美誉,配得起这样的夸赞?这又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错误》何以值得人们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我想是因为它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都是美的,就像冰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

《错误》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隐藏在它精准的文字背后那巨大的美丽,谜一样的内涵,以及对传统闺怨主题的继承和发展。

诗人从诗的第一句就暗示我们错误的由来。

郑愁予__错误__赏析[1]

郑愁予__错误__赏析[1]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地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地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

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

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

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

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

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

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

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

双重主体 凄美深婉——《错误》赏析

双重主体 凄美深婉——《错误》赏析

谢 了 诗 文 着 墨不 多 . 鲜 活地 塑 造 了一 位 楚 楚动 却
人 、 婉 可人 的思 . 由于 是 单 一 女性 主体 的结 构 .
所 以 .作者 对 诗 中感 情 的评 价往 往 是 不 可 言之 凿
直 以来 我们 对 这 首 诗 内容 的 品 评 .都 停 留 凿 的 。 而且 在 鉴 赏 中 , 们 也 不 去 讨 论 这 个 问题 。 我
了 古 典 诗 词 中 的 闺 怨 的 主 题 。 但 是 这 种 继 承 不 是 的态 度 去 戏弄 这 份 感情 .他 是郑 重 地 审 视 了 自己
并 且 借 女 性 的 视 角 来 抒 发 独 处 闺 阁 的 无 聊 、 寞 , 误 的压 力 。或 许 我不 该 从 她 的窗下 “ 达 ” 经过 . 寂 达 地 或 是 对 心 上 人 的 思 念 郑 愁 予 也 有 这 样 的 诗 作 : 如 至 少 让 她 少 承 受 一 次 由 喜 到 悲 的 摔 打 .也 就 少 承
出女 子深 守 闺 中 , 待主 人 公归 来 的 主题 。 一 首 诗 人 将 自 己的 命 运 和 女 子 的命 运联 系 了起 来 . 等 另 因 诗《 窗外 的女 奴 》 “ 是 南 面 的神 , 着 的 臂 用 纱 她 的愁 苦 而 愁 苦 。王 国维说 “ 主 则俨 然 有 释 迦 , 中 我 裸 后
打 动人 心 .如 果 我们 仅 仅 把 这 首 诗 的 主题 定 位 在 是 双 主体 结 构摆 在 我们 面 前 的新 任 务 其 实 . 没有
思 妇 期 盼 心 上 人 归 来 的 执 著 的 爱 情 上 .未 免 太 肤 “ ” 出 现 , 小 小 的 心 依 然 “ 寂 寞 的 城 ” “ 我 的 那 如 . 那

现代诗《错误》教学设计与评析

现代诗《错误》教学设计与评析

现代诗《错误》教学设计与评析宣汉中学李良东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一)设计依据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新的语文教材把第一单元作为诗歌单元,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因此,授课时必须侧重于对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错误》这首诗短小而精美,它用西方现代派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

虽是新诗,但古典情味浓厚,这首诗的学习就是围绕解读古典情味来进行的分析品读。

分析意象时主要抓比喻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新诗创作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培养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进行范读放标准的朗读带。

2.讲授法:本诗中采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3.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学法:1.诵读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2.联想想象。

在想像中体会诗歌的意境3.问题探究。

在探讨中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以及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能力目标:1.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想象。

2.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策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类写“思妇怀人”的作品,这类诗歌在文学上被统称为“闺怨诗”,你们还能够记得几首?背背。

明确:温庭筠《梦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李清照《月满西楼》中“花自漂流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类诗歌大多表达了女子孤独寂寞、感伤无奈情怀,意境凄美,读之无不令人伤怀。

时至今日,这类诗歌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台湾当代著名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郑愁予《错误》的赏析

郑愁予《错误》的赏析

郑愁予《错误》的赏析郑愁予《错误》的赏析导语:《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

以下是郑愁予《错误》的赏析,供各位阅读。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作者』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南,生于山东,1949年随父去台湾。

1954年发表《错误》一诗,一举成名,成为台湾“现代诗”运动中一颗新星。

著有诗集《梦土上》《雪的可能》等。

其诗多以山川风物、人生漂泊、故国梦土为主题,风格优美、潇洒,既受到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又有一种动人的古典美和韵律感,深受广大读者喜。

因为他诗中这种风格和特质,他被有的批评家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愁予”出自屈原的《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以此亦可看到他诗作有其含蓄蕴藉的特点。

『赏析』这首诗从总体结构上看多处采用“变式”。

按照通常的写作顺序,应该先写“我打江南走过”,然后是第二段游子对等待者心理的揣摩,再之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最后才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这种错位倒装的构思有好处呢?首先给读者一个小小悬念;其次,它把游子和思妇连接了起来,尽管他们在错误地点相逢,但却如徐志摩的《偶然》中所说,毕竟在交会时互放过光亮;最后,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等待之漫长。

诗一开始,即显示出诗的叙述者作为一个漂泊者的形象,“江南”一词的运用,则指向一种特定的惹人乡愁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意境;在漂泊者的心目中,那等待者的容颜也呈现出来了,而它如江南一带的“莲花”一样在季节里开落。

等待者的形象是和江南、莲花交融在一起的。

小家碧玉的江南,总让人想起唐朝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继承了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体现了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错误》这首抒情诗,借一个“美丽凄哀”的故事作为抒情意向:它描写一个女子等后归人,“答答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

但是女子和“我”交臂错过,她的希望陡然失望,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而从审美的角度看,不论造成错误的主角是谁,此次“错误”是“美丽”的。

全诗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传达出幽闺之哀怨,羁旅之愁苦。

这首诗短小别致,正如评论家所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让我们从古代文学中来寻找这种美学基因。

且看吕本中《采桑子》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

原来是外出的丈夫,不能与她相处在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

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

“正说反说,俱是愁痕。

” (钱钟书语)从江楼圆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

不过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

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

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

从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思夫之情。

中国古典诗歌中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不胜枚举。

郑愁予《错误》中寄予的思妇闺怨的句子和情调,其渊源在于此。

再看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颦洲。

(温庭筠《梦江南》)”诗中主人公满怀希望,精心打扮,独自凭栏,登上高楼。

千船过尽,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人,夕阳西下,斜晖脉脉,江水悠悠。

郑愁予《错误》的意象和情感

郑愁予《错误》的意象和情感

郑愁予《错误》的意象和情感作者:夏元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1期郑愁予的《错误》是首非常美丽的诗,美而凄伤,赢得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喜爱。

《错误》之美是多方面的,意象美、情感美、角度美、旋律美,美不胜收。

下面就其主要方面略作分析,以飨读者。

读《错误》不能不为诗中意象所感染。

“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跫音”、“春帷”、“窗扉”……无一不撩动人的心旌,引起丰富的联想。

《错误》的意象美,美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都来自于古典文学,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读此及彼,可以产生“互文”的阅读效应。

汪曾祺曾言,语言是文化现象,语言背后得有文化,没有文化的语言是缺乏张力的。

比如毛泽东诗“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汪曾祺就赞其有文化,因为读这首诗可以想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的诗丰富了毛泽东诗的意蕴,这就是文化互文现象。

虽然汪曾祺有点绝对,他批评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没有文化,因而断定胡适不懂诗,不能令人信服;但汪对文化的强调,无疑可以增强文学语言的书卷气,作为一种风格,的确值得称道。

郑愁予是一个受传统影响很深的人,特别是李白、李商隐,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李商隐”,又“兼有李白的豪放之情”(古继堂《台湾新诗发展史》P116,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可见传统浸润之深。

《错误》中的意象都与传统文学有关,熟悉传统的人可以读出更多的内涵,更丰富的意味。

比如“柳絮”,在不了解中国诗歌传统的西方人看来,可能就是柳树开的花,但在受到传统文学熏陶的中国读者眼里,“柳絮”就不单是柳树之花了,而是有着丰富表达内涵的意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

而柳絮因其轻盈、飘散,故也常用作春的代指,或表现诗人伤春、惜春、感叹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符码,是心理和物象的胶合和统一。

《错误》古典意蕴的现代诗歌

《错误》古典意蕴的现代诗歌

.教材新探.教材新探《错误》:古典意蕴的现代诗歌刘颖内容摘要:郑愁予《错误》一诗,历来都被视为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的传承,其中无论是意象还是题材,都不能脱离古典诗词的语境。

在日常诗歌教学中不应仅仅从意象入手来理解该诗,更须从古典诗词的传统诗论与语境方面对该诗作深入的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在古典诗词视野下研读文本。

关键词:错误;郑愁予;古典传统台湾著名现代诗人纪弦认为:“现代诗的本质是一个’诗想’;传统诗的本质是一个’诗情’。

”这在本质上道出了现代诗派的特征,重在“诗想”,故而很多时候多呈现心灵化的特点。

伴随着志意的无限隐秘的多种表达,其明显与中国传统诗歌大异其趣。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郑愁予诗歌中的古典意蕴,以及把握中国传统诗歌意象中一脉传承的含蕴就需要对文本作深入解读。

而联系古典诗词歌赋来阐释现代诗歌,不独能够加深学生对郑愁予《错误》的内涵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古典诗歌的深刻理解。

一、沐浴“东风”风味在《错误》教学中,应当在教学甫一开始给学生展示《诗品》序中的文学理论,以便于引导学生在古典文艺理论的基础上来发散自己的想象,从而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读现代诗歌。

钟喋在《诗品》序中说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以为自然界的无限生机于人的情意有所感发,情志有所触动,所以形诸言咏而成为诗歌。

这在中国诗歌表现手法上,无论是比兴还是香草美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印证。

钟喋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四时不同,在人心中投射的感情就大异,大约春日迟迟,万类萌发生气,和风细雨,杨柳堆烟砌雾,桃花红,杏花白,故而招引得人心中蛰伏的情思苏醒过来。

汤显祖《牡丹亭》里:“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晴丝”者,情思也。

杜丽娘于此处动惹闲情,揺漾芳心,乃是无情之世界觉醒了有情之天地,有了情的觉醒,进而有了作为“人”的觉醒。

春风生春情,古人每言少女“怀春”,即是春天与感情世界的互相观照,故而无论闺中少女还是已婚思妇,最易在春天被春风春鸟、陌头杨柳牵惹出情思来。

一个美丽的“错误”——关于《错误》主题的再思考

一个美丽的“错误”——关于《错误》主题的再思考

的 ”。对 此他 的理 由很 清 楚 , “ 诗 以 ‘ ’ 的动作 开 始 , 本 我 以 ‘ ’的声 明作 结 。这个 ‘ ’君 临 全 诗 ,控 制 了 女子 的 我 我 师 参 考 用 书》 ( 民教 育 出版 社 ) 中又 干脆 “ 中 ”地 说 : 人 折 “ 述 各种 解 释各 有 道 理 ,将 它们 相 互 补充 ,可 以丰 富 和 圆 上 满 诗 作 的 蕴含 。”对 此 笔 者 认 为这 些 观 点 多有 不 妥之 处 。
维普资讯
国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一 个 美 丽 的 “ 误 错
关于 《 误》主题的再思考 错

。余 卫华 李哲峰
台湾作家郑愁予的 《 错误》是广 为传颂的名诗,它 以其 们 普 遍接 受 黄 维梁 博 士观 点 的主 要 原 因 。 “ 巧清 隽 ”、 “ 轻 美丽 凄哀 ” 的抒情 风格著 称于 世 , “ 堪与 宋 然而 ,黄 维梁 博 士 的看法 以 “ ”为 视角 的分 析角 度无 我 词 小令 相提 并 论 ” 。尤 其是 诗 歌 中所 使 用 的 “ 花 ” 、 “ 疑 是 正确 的 ,但 依 照 他 的说 法 笔 者又 发 现 两处 疑 团 。按 照 黄 莲 柳 絮 ”等 传统 意象 ,因 其独有 的东 方味道 极易 唤醒 中国读 者 的记 博 士 的 说法 ,我 已经 是透 视 了女 子 的 内心 世界 ,不但 知 道 女 忆 与联 想 。不仅如 此 ,诗 中所 描摹 的缠 绵悱恻 、凄 婉伤 神 的爱 子在寂寞中等待,更知道她 已经等待 了一段绵长的 日子 ,既 我 我 情 故事 ,诗 歌 自身所折 射 出的传统 的 闺怨诗 含蓄蕴 藉 、温柔 敦 然 如 此 ,如 今 “ 打 江南 走 过 ”为什 么 “ ”不但 不 赶 快 去 美 厚 的传 统风格 ,以及夹 在 白墙 青 瓦中 间的古 朴悠长 的 “ 青石 的 看 她 , 反而 还 让这 马 蹄 声成 了一个 “ 丽 的错 误 ” ?从 他 的 街 道 ”所散 发 出来 的缕缕 幽情 等 ,淡化 了时 空的距 离 ,都足 以 分 析 来看 , 目的似 乎 是 “ 控 制 了女 子情 感 的起伏 ” , ( 我 黄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错误》主旨的多层次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错误》主旨的多层次解读

令人没有想到地死在 了一条船上。如果说 “ 悲剧是将人生有 智和情感互相碰撞 ,记忆和幻想交错而又相辅。于是,那个 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鲁迅语),那么,钟绿的死便不 具有爱和美的单纯信仰的徐志摩便在作者的 “ 回忆 ”中 自然 只是一种美的毁灭,而且还具有双重 的悲剧色彩 。显然地, 而 然 地 与这 个 美 人 合 二为一 任何人对于这种美 的毁灭都会感到 同情和 惋惜 ,但就一直 至此,我们也就看到了 《 钟绿》在表现方法上的另一个 “ 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 ”的林徽因来说则还应 该有同情 突出特征 ,即 “ 回忆 ”不仅构成了小说的一种叙述方式 ,而 和惋惜之外的别种意图,即她塑造这样的一个美人形象不仅 且还使钟绿成 了林徽因笔下的第一个真正的 “ 模影 ”。关于 是对于包括 自己在 内的女性命运的思考,而且还包含着她 自 “ 回忆 ”的叙述方式,可以说,它是普遍存在于京派文 学创 我情感的深长寄托 。首先,林徽因作为一个多愁善感而又追 求独立、 自由个性的女人 ,虽然 “ 理智节制情感”是她在 生 活和创作上的一贯主张,但她骨子里还有着一种无法遏制的 冒险精神与浪漫天性。她 曾经在给沈从文 的信中说 自己十分
绝 技 的回 忆一 样 , 林徽 因的 《 钟绿 》 则 是 回忆 一 个 再难 重 现 的美人 。我们看到, 《 钟绿》的开头就点出了 “ 钟绿是我记
忆 中的第一个美人 ”,接着所 想到 的那 个 “ 借着人家伤痛的 丧 礼来哭她 自己可怜 的身世 ”的亲戚则是我 很小时候 的记 忆 ,而此后有关钟绿 的种种故事和 印象,一个是 “ 同系 中最 并想 象到钟绿 也会 “ 慢慢地 变成一个妻子 ,一个母亲 ”而 标致 的女同学讲的 ”,另一个是钟绿的一个爱慕者的同房好 “ 不时叹息”的时候 ,我们看到的正是渴望情感的浪漫和追 友讲的 ,还有一个就是从钟绿给朋友的来信 中了解到 的,而 求事业 的成功而 不甘于人生平 淡的林徽因 的复 杂心理。其 到 了那个 亲眼看见的钟绿,则是 “ 我”在黑夜神秘灯光下的

从《伯兮》到《错误》:一种文学主题的“追忆”与“摆脱”

从《伯兮》到《错误》:一种文学主题的“追忆”与“摆脱”

打扮 之类 的事都无 心 去做 ; 三章 以 比喻手法 描绘女 子对丈 夫的思念 ; 章 以思妇 幻想 得到 忘忧 草来反 衬其 末
对 丈夫 的深切 思念 。全 诗 既直举 胸情 , 比兴寄托 , 又 深刻 地表 现 了 闺怨 的主题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作 者 已 诗
有 意识 地运用 了某些 “ 有意 味” 的语词 , 谖 草” 如“ 等来 深化 这一 主题 。
在 广义 的 主题 系统 中被 接受认 同 的 , 主题 的多维 又形成 了历 时性流播 过程 中的动态 性 。c( 《 情 思题材 在 长期 的 接受 、 赏 和再创 造的传播 过程 中的一 环 。换言 之 , 错误 》 欣 《 在题 材选择 上 与《 伯兮 》
主 题 的 “ 忆 ” 这 主 要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材 上 直 接 继 承 了 古 典 闺怨 诗 的 传 统 ; 境 上 展 现 了清 俊 婉 丽 的 古 典 气 追 , 题 意 息 ; 词 上 借 鉴 了前 贤 作 品 中 的 众 多 “ 意味 的形 式 ” 语 有 。与 此 同 时 , 者 基 于 特 别 的个 人 体 验 和 时代 背 景 , 传 统 作 对 闺怨 诗 也 有 “ 脱 ” 即等 待 主 体 的 泛 化 、 摆 , 闺怨 内蕴 的深 化 和 摹 写 身 份 的 回 归 。 关 键 词 :伯 兮 》 《 误 》 闺 怨 主 题 ; 忆 ; 摆 脱 ” 《 ;错 ; 追 “
第 4 期
袁 媛 , : 《 兮 》 《 误 》一 种 文 学 主 题 的 “ 忆 ” “ 脱 ” 等 从 伯 到 错 : 追 与 摆
《 错误》 一诗有“ 代抒情诗 的绝 唱” 现 之誉 , 如此高 的评 价 显 然不 只是 因它 承袭 了一种 已传诵 千 年的 经典

《错误》与中国古代闺怨诗

《错误》与中国古代闺怨诗

《错误》与中国古代闺怨诗摘要:《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

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承受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

笔者认为《错误》一诗只是取材没有跳出古代闺怨诗的传统,但在两方面却达到了古代闺怨诗难以企及的高度:一为中国古典诗韵与现代技法的完美结合;一是在痴情女子的忧伤上更进一层抒写了“浪子”的情怀。

初看郑愁予的《错误》其选材并不新鲜,仍没有跳出闺怨诗的题材,传统的古典诗歌中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闺怨诗在中国源远流长,上自《诗经》中的《邶风·谷风》、《卫风·氓》,《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下至清朝的比较著名的有汉乐府《怨歌行》、《白头吟》、温庭筠的《望江南》:白居易的《长相思》等等。

《错误》写了一个女子等待心上人归来的主题。

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这个美丽纯洁如莲花般的女子在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意中人的马蹄声渐近,姑娘的心如莲花般绽放。

却是人不归,怎的寐。

女子的容颜又暗淡憔悴如莲花凋零飘落。

寒暑轮回,物换星移,又是一年春好色,面对这片江南美景,“我”的女子感不到拂面的轻风;三月的柳絮飘飞,只是加深了她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春帷不揭,就像那夕阳落山后的青石街道,在黑暗中寂寞而清冷……这不仅让人想到刘禹锡的一句诗“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时间悄悄的挪移了,只剩下衣带渐宽与容颜憔悴。

我们不妨举一首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错误》与古代的闺怨诗在题材上是一致的。

但以上只是对《错误》第二段的解读,如果我们纵观这首诗我们就能发现《错误》有两点达到了古代闺怨诗难以企及的高度。

《错误》郑愁予的赏析

《错误》郑愁予的赏析

《错误》郑愁予的赏析《错误》郑愁予的赏析《错误》是郑愁予的一首诗。

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下面为大家带来《错误》的赏析。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于 1954年赏析: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

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

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

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

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nu、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

诗人答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

郑愁予《错误》阅读题的答案

郑愁予《错误》阅读题的答案

郑愁予《错误》阅读题的答案篇一:《错误--郑愁予》阅读与欣赏〖全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简单翻译〗《错误》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没有生气。

而在这里莲花的开落其实是女子因以为心上人归来而愉悦,但又因为知道只是一个过客从门前经过而失望;这两种心情的变化也是女子的表情的变化如“莲花的开落”。

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向晚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掩。

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的希望。

但是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编辑本段]【诗歌《错误》的作者简介】郑愁予,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作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袭取古典诗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髓,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他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在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8年,35岁的郑愁予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郑愁予为现代诗社主要成员,其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编辑本段]【诗歌《错误》的相关解读】〖诗歌的中国性〗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对传统闺怨诗的突破
《错误》承袭了中国古代闺怨一类的诗歌传统,但此诗更为高明之处在于视角的转换。

传统闺怨诗多由正面描写,诗的视角为守空闺的怨妇或女子,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江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郑愁予的视角却移至浪子身上,他认为“古老的男性诗人每以客位的闺妇为‘言行角色’,而闺妇之怨是由男性引起,现代男性诗人须以‘主位’投入,以自嘲造成对男性的反讽,这就是这首诗的写法”。

然而本诗最最特殊之处在于首段的巧妙安排。

第一节低两格,促使读者必须思索作者的用意。

简单地说,这是将结果提到最前边的倒叙法,诗人一开头就下了结论,先说答案,然后再慢慢叙述过程。

第一句暗示了“错误”的来由,第二句描绘了思妇之“等待”,正因为长久等待后过度的期盼,才造成了此错误。

首句共六字;句型之短正暗示过客的匆匆;二句共十五字,句型之长则暗示思妇等待之漫漫。

两句的长短参差,造成诗歌节奏上的起伏跌宕,形式上的美感,则是与内容之表达互为呼应的。

全诗用了十个“的”字,除了首尾两行外,每行都有。

所产生的“顿”的效果真是好极了,如杨牧所说:无论字,无论词,愁予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