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落花生精神_与_蜘蛛哲学_
【推荐】2020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给我的启示-人教部编(统编版).doc
《落花生》给我的启示
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
我仰望深蓝的天空,回味着以前读过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滋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先生描写了在收获节的晚上,他和家人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
我明白一个道理:人要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能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华而不实的人。
花生美味,又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但它深深埋在地下,不想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耀人耳目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看它矮矮地长在地里,等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们,而自己却甘愿默默无闻地埋没在地中。
是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多么崇尚的精神啊!我不禁想起了荷叶,它没有婀娜多姿的风采,只有那碧绿如玉的叶子,无私的衬托着婀娜多姿的荷花,为人间增添了真、善、美。
这又使我想起了老师,可敬可爱的老师,她们为足够培育新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有多少次身患疾病,揣着医生开的假条为我们上课。
啊!为了我们能茁壮成长,她们的头上添了缕缕银发,额头上爬上了辛勤劳动的皱纹,眼角里常常布满不眠之夜留下的血丝。
我爱花生的品格,我哎荷叶的胸怀,我更哎老师的精神。
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1。
“落花生精神”与“蜘蛛哲学”
第一次知晓许地山(1894-1941)的名字,是在语文教科书上。
《落花生》,一篇看来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品散文,拙朴单纯,从一粒花生却也可映照出人生。
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许地山再次进入视野,是我开始对女性主义文学发生兴趣。
身为受“五四”精神直接影响的一代,许地山不仅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代表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救国运动,还拿起笔杆子,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这之后二十年的时间里,许地山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诗歌等。
其中《缀网劳蛛》、《春桃》、《玉官》等都可算作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声。
在那新旧交替的时代中,许地山思考女性命运,探讨女性独立意识,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动人的女性形象,力求触及人们的心灵。
值得注意的是,许地山是同时代文学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
同样是笔下跌宕有深意,许地山的文学作品在一众作品中却显得独特。
他的处女小说作品《命命鸟》,主题是表达封建礼教的可恨,字里行间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东南亚风情却叫彼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许地山同时还是一位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生命中最后的六年,是在香港大学度过的。
这六年里,许地山矢志不移,锐意改革,使香港的文化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还只是公众视野里的许地山,在亲人的心目中,他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一连串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缘由说清楚了,才是真正的许地山,丰满而有棱有角,全面且不乏细节。
南京晓庄学院王盛教授新作《缀网人生――许地山传》(香港书作坊2006年12月版)便是这样一部丰赡饱满的传记佳作。
作为一部现代史上的人物传记,著者延续了评传的写作体系,采用专题叙事的方法,像串珍珠一般,将许地山的一生清晰明了地展现给读者。
这十个专题是:魂牵故土、父子情深、风云岁月、生生不乐、驰名文坛、学者之路、爱的苦旅、新的高度、“东野先生”、文化战士。
从专题的组织就可看出,著者排篇布局的高超。
每个专题都是在描摹许地山的侧面像,一经组合,人物形象顿时变得立体可感。
浅议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
浅议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作者:李沫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3期[摘要]许地山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坛上最具特性并争议较多的一位作家,有着一般人所难以企及和理解的精神世界。
本文从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入手分析,指出小说包含的深刻的宗教色彩、异于常人的人生观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织是许地山小说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方面。
[关键词]许地山小说独特性中图分类号:G8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79-02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正式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正式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中,很多作家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坛。
在众多新文学作家中,鲁迅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郁达夫的小说也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新文学中最独特的小说却是出自许地山之手。
许地山以他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的创作风格以他绚烂瑰丽、戛戛独造的艺术作品,赫然屹立在现代文坛上,成为早期新小说界的一位奇才,成为“ 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上不可复得的化石。
①笔者以为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笔者试着从许地山的生活背景和小说中一探端倪。
一、许地山小说的独特性:宗教色彩许地山出生于一个佛教世家,自小受笃信佛教的母亲和舅父的影响,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以后致力于宗教学的研究他生活在一个战乱纷呈、山河破败的特定时代,自幼便过着颠沛流离、苦难交织的生活他留学英美多年,血液里融进了西方进步的文化思想观念加之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这诸多因素层层集聚、相互纠结,,形成许地山独特、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这决定了他的作品呈现出与同时代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便“ 发生了中国小说史罕见的奇特的现象许地山扛着浪漫传奇的艺术旗帜,行进在人生派的行列之中。
②与宗教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许地山的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小说《命命鸟》在《命命鸟》的开篇作者便写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氛围,“那所屋子是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
许地山《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无怨无悔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 面对伤人的流言,她平淡面对;面对受伤的小 偷,她帮忙治伤;面对发疯的丈夫,她坦然接 受伤害;面对毫无理由的离婚,他还考虑丈夫 的感受,留下孩子。面对教会莫名的开除, 她坦然接受,但仍在生活中谨遵教义。
感悟
它告诉人们应该像蜘蛛那样坚韧不辍地补缀个人命 运之网,决不因网总被弄破而中止辛勤地劳作,这 体现着一种面对困境所具有的积极的生命态度和坚 韧不屈的内在精神。“蜘蛛哲学”蕴涵着儒释道、 基督多种宗教文化,由于渗透进宗教文化的内涵, 使得“蜘蛛哲学”更具有丰厚性和深邃性。“蜘蛛 哲学”不仅对当时失落颓唐的膏年带来精神的鼓舞, 同时对于今天浮躁脆弱的人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意义 。
我眼里的尚洁
虔诚的教徒
不凡的女子,坚强,刚毅,善良 受宗教影响,按宗教生活,将精神内化,内
心形成自我压抑,做到“无欲”,从而无需 社会束缚。 此处“无欲”,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无私 无欲……,心中难免有怨恨。
“柔情女汉子”形象
纯良的尚洁曾经历长孙可望以刀猛击、冷酷
遗弃、霸占财产、剥夺女儿等种种磨难。而 她从无怨言。她选择沉默,选择从容,选择 淡定,选择解救众生。她其实是生活的强者。 生活的强者不在乎从他人手中得到多少,而 在乎解救人于歧途;不在乎自己的忧乐,而在 乎他人的感受。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
雨》、《道教史》、《达衷集》、《印 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 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 富,充满浪漫的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 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许地山是老舍先生“最好的朋友”。 当时许地山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和青年 教员,老舍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他们 在一个教会里帮忙做“社会服务”义工 而结识,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落花生》课文概括100字
《落花生》——追求内在品质
《落花生》是一篇由许地山创作的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段回忆。
在那个年代,作者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全家人只能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艰难,但作者全家人却始终积极乐观,互相支持,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事物心怀敬意。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人在收获季节时的喜悦和艰辛。
通过描写摘花生、收花生、炒花生、尝花生的过程,展现了作者一家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文章也通过描写花生米和豆腐的对比,突出了花生米所象征的实用价值与内在品质。
《落花生》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物质财富,更在于追求内在的品质和精神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注重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在品质的培养和精神的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真正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点。
《落花生》这篇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是:尽管生活艰辛,但只要我们坚持追求内在的品质和精神价值,就能够超越物质的束缚,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努力奋斗。
《落花生》读后感
《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
这篇__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
__通过花生收获节来谈论花生的好处。
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习落花生的品格。
学校里我们要比成绩,不能和别人比外表的美丽,不能看不起虽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的人。
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做华丽的人,要做实实在在的事,不去做偷懒的事……花生的好处很多,我们要去发现、了解它的好处。
我们外表的美和内心的美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们的内心要纯洁,一个外表不怎么好看的人,如果能默默无闻地去做对人们有益的事,这个人才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
相反,那种外表华丽,而内心狠毒的人,是社会上不需要的人。
这篇__告诉我们一个可以影响终生的哲理——人的一生,不能只顾着完美与体面,做一个人,不仅要去追求,还要从埋头苦干开始,踏踏实实地磨炼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做成大事。
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同学之间不能炫耀,不能攀比,应该安分守己。
《落花生》读后感2落花生,一种埋在地里,一种不起眼的小东西,却好处多多。
小小的花生里面蕴藏着深奥的道理。
《落花生》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儿时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谈论花生的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篇__的作者许地山,笔名叫落华生,他特意给自己起了个落花生的谐音笔名,这是因为作者许地山要做一个品格像落花生的人,不张扬,不只讲外表,要做一个务实有用的人。
一颗不起眼的花生居然能够指引一个人生活的方向,多么伟大啊?是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默默地各自生活着,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就会发现每种事物的不同,你的思想会突然得到启迪,你的心灵因震撼而激动。
也许它们只是一只顽强固执的小蚂蚁,一支为写字而用完的.铅笔,一张可任人画鸦的白纸……《落花生》这篇__,不仅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它更让我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正用无声的语言告诉着我们更多的道理,让我们从中领悟而健康地成长。
《落花生》读后感
《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读后感1今天语文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课――《落花生》,这篇课文讲了“我们”种在后园的花生收获了,“我们”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并在谈花生时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学生也应该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地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用实用的人。
生活如此,学习更是如此。
在获得成绩时,同学们不要沾沾自喜,整天把成绩挂在嘴上,而是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如果因为有一点成绩而停止努力,那就成了老师常说的“不进则退”。
自己不进步,别人在进步,那还不等于自己在退步?有的同学没有比谁的学习好,而是在比谁吃得好,谁穿得好。
今天发现他比我穿得好,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也想要”。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见到什么就想要什么。
这样的人,只注重外表,不充实自己的内心,就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相比之下,不追求表面的荣誉,而是把劳动果实默默地奉献给别人的人更为可贵,更为被人尊敬。
就像训练运动员的教练,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得到了荣誉,这里面凝聚着教练们的多少心血啊,教练们却没有像运动员那样成为明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平;又如制造火箭的科学家们,倍受瞩目的是飞上蓝天的火箭,而科学家们却还在默默地工作着,为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
所以,我们应该有花生那样的精神,学习受人尊敬的教练、科学家们,做一个不求表面荣誉,而是默默无闻、努力工作、对国家和别人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2《落花生》这篇__中,我想到了许多,让我明白了对我一生特别重要的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全家在一次收获花生后,过了一个收获节。
父亲通过赞美花生来教育他们姐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曾经见过一位盘着头发,穿着连衣裙,打扮得很时髦阿姨。
她拿着香蕉皮随手扔到路边,若无其事地走了。
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相貌平平的路人看见了,毫不犹豫地拾起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
2023年《落花生》的读后感
2023年《落花生》的读后感2023年《落花生》的读后感1读“落花生”有感今天,我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
__有两个特点:1、详略得当。
2、借物喻人。
读了课文中的落花生,我不禁想起了清洁工叔叔,阿姨。
他们和花生一样,也在默默的付出呢,可是社会上有的人,却在为社会抹黑,给社会拉后腿。
小偷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课文使我收获真大。
从课文中,我不但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象花生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还积累了更多好词佳句。
的确,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3年《落花生》的读后感2《落花生》这篇课文,赞扬了那些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非常美好的人。
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具有这种落花生品格的人。
比如说清洁工,他们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每天清晨,太阳公公还没起床,清洁工人就开始工作了,扫大街,扫马路。
不管地上的垃圾有多脏,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美化了我们大家的环境。
当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城市已被这些落花生式的美容师打扮得漂漂亮亮了。
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这些清洁工人,感到他们身上虽然还带着未来得及抹去的灰尘,但他们是最美丽的,他们本身就是这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向他们投去带有敬意的目光,似乎又闻到了落花生那带着泥土的芳香味儿。
这篇作文写的不错,虽然有些词句需要再斟酌,但那是需要做长期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慢慢来,只要肯下笨功夫,会成功的。
2023年《落花生》的读后感3在我读过的__中,《落花生》是我最喜欢的__,在这篇短小精悍的.__中,包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而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有兢兢业业地做有益于人民百姓的事,就是默默无闻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暗暗告诉我们:“做人就要象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心灵美、语言美、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
”这才是我们从这篇__里最大的收获。
2023年《落花生》的读后感4落花生”即我们常说的花生。
《落花生》读后感_2
《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读后感1父亲写了花生的品质,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又比较了色彩样子和生长的位置,说明了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体面,又再现了花生藏而不露、朴实无华的内在品质,这是花生的可贵之处。
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虽然外表不美,但却能象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努力,就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只有内在美的品性,才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
那些只讲究体面,追求外表华丽、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对人民没有用的人。
我们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
《落花生》读后感2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和他的父亲由花生来给许地山讲做人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作伟大体面的人。
父亲希望我们做:有真才实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父亲用桃子、石榴、苹果做了比较。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人不要光长得漂亮,但是对社会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落花生》读后感3我们这一学期,语文课里。
我们学了“落花生”这一课以后,我有深刻的感受。
落花生这一篇课文里,是讲述许地山和哥哥姐姐一样爱吃花生。
她妈妈就说:“后院有半亩空地,我们就在那儿种花生吧!”孩子们都同意。
他们播种,浇水。
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他们请父亲和他们一起享用花生做的食品。
他的父亲就给他们讲一些在“人生旅途”中的道理。
道理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完了这一篇课文,我想:以后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比如:警察。
不要做对社会有危害的人,比如:吸毒者,小偷。
还有,我也不做一个没有真才实学,而会说的好听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4今天我读了落花生使我深受感动,文中父亲把花生比做人来教诲许地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光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鹿和老虎的故事,有一天鹿在小树下玩,突然,口渴了,就到河边去喝水,忽然它看见了自己美丽的角说:“这是我吗?居然如此美如天仙。
落花生读后感500字
落花生读后感500字《落花生》读后感。
《落花生》是一部由鲁迅所著的小说,书中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生活困境。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实的写实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完《落花生》后,我深受震撼,对书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对中国社会的描写让我深感震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贫富悬殊、官民矛盾、封建迷信等问题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助无奈,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困境。
这种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让人深感痛心,同时也让我对当下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也让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扭曲。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出各种牺牲和妥协,有的人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惜背叛亲人和朋友,有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出各种违背良心的事情。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让我深感震撼,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最后,小说中对希望和改变的追求也让我深受感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改变的追求。
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人们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不愿意被这种困境所束缚,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对希望和改变的追求让我深感感动,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通过对《落花生》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揭示,同时也让我对当下社会和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课文落花生读后感课文落花生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一文。
这一课作者按照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出了花生的品格: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通过《落花生》一文的学习,我们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
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人人都是书的作者。
只要善于读这本书,就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比如:腊梅不畏严寒,在冬天仍然笔直地站着,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她却不同,风越大,雪越多,她才开的越精神,越秀气,她具有灵魂品格。
我们就应该学习梅花,做一个不肯低头折节,顶天立地的好少年。
再比如:松鼠舍己为人,它们在秋天拾榛子,塞在老树空心的缝隙了、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自己却吃被雪冻过的榛子。
我们就应该学习松鼠的机智,舍己为人的精神,做一个勇于奉献的儿童。
再比如灵芝:它有最宝贵的药用价值,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却又起死回生的作用。
当它被人当作药采回家煮了时,便结束了自己“医药天使”般的生命。
可是它却把他/她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了别人。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做一个阳光少年。
再比如松树:古时候*将军就曾做过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结实。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树的外观一点儿也不美,而是粗糙的。
但是它却在寒冷的冬天不怕风欺雪压。
我们就应该做有用的人,不去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学习完了这一课,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习了许多做人的品格。
虽然我们还是一个孩子,但我们应该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不要连累别人,成为他人的负担和累赘。
课文落花生读后感2老师曾经说过:“每读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精神享受。
”当我读过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文章后,感觉到真是受益匪浅且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家人过收获节时,父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于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新感
《落花生》新感(本文共计387字)《落花生》这篇课文,赞扬了那些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非常美好的人,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具有这种落花生品格的人。
比如说清洁工,他们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每天清晨,太阳公公还没起床,清洁工人就开始工作了,扫大街,扫马路。
不管地上的垃圾有多脏,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美化了我们大家的环境。
当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城市已被这些落花生式的美容师打扮得漂漂亮亮了。
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这些清洁工人,感到他们身上虽然还带着未来得及抹去的灰尘,但他们是最美丽的,他们本身就是这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向他们投去带有敬意的目光,似乎又闻到了落花生那带着泥土的芳香味儿。
这篇作文写的不错,虽然有些词句需要再斟酌,但那是需要做长期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慢慢来,只要肯下笨功夫,会成功的。
关键字:《落花生》新感
- 1 -。
《落花生》的初中生读后感
《落花生》的初中生读后感《落花生》课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不求名利,只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远大理想。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落花生》读后感我在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了一篇,名为《落花生》的课文。
它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以及与父亲议花生的事。
再仔细品读《落花生》,其实课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不求名利,只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远大理想。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这不正是值得我学习的一种精神吗?做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的,不应该华而不实。
我往下读时,读到了“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时,我体会到了做人要做诚实守信的人;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不要做只讲究外表,不讲诚信的人;对他人以及社会没有贡献的人;甚至祸害社会的人。
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使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他是一位老教师,他从教四十余年,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他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他每天早早的到学校,从早晨到傍晚,一直在艰辛地工作着;他呕心沥血,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当他看着自己培养出的学生登上了成功的殿堂的时候;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而他却默默地站在一旁,他也随着人们一起为自己的学生鼓掌,从不居功自傲。
他是多么的伟大呀!他多么的像落花生——不求名利、默默奉献!读落花生有感今天,我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告诉我一个刻骨铭心的道理,这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在我们眼里,花生只是美味的佳肴。
但在品尝花生的同时,谁又会想到花生内在的品格呢?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许地山《缀网劳蛛》
我眼里的尚洁
虔诚的教徒
不凡的女子,坚强,刚毅,善良 受宗教影响,按宗教生活,将精神内化,内
心形成自我压抑,做到“无欲”,从而无需 社会束缚。 此处“无欲”,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无私 无欲……,心中难免有怨恨。
“柔情女汉子”形象
纯良的尚洁曾经历长孙可望以刀猛击、冷酷
遗弃、霸占财产、剥夺女儿等种种磨难。而 她从无怨言。她选择沉默,选择从容,选择 淡定,选择解救众生。她其实是生活的强者。 生活的强者不在乎从他人手中得到多少,而 在乎解救人于歧途;不在乎自己的忧乐,而在 乎他人的感受。
中国“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更是中国现代文
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用短暂而又闪耀着光 芒的一生,将精神的追求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成为中国主观型小说的一枝奇葩。 “五· 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 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 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 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 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
雨》、《道教史》、《达衷集》、《印 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 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 富,充满浪漫的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 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许地山是老舍先生“最好的朋友”。 当时许地山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和青年 教员,老舍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他们 在一个教会里帮忙做“社会服务”义工 而结识,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感悟
它告诉人们应该像蜘蛛那样坚韧不辍地补缀个人命 运之网,决不因网总被弄破而中止辛勤地劳作,这 体现着一种面对困境所具有的积极的生命态度和坚 韧不屈的内在精神。“蜘蛛哲学”蕴涵着儒释道、 基督多种宗教文化,由于渗透进宗教文化的内涵, 使得“蜘蛛哲学”更具有丰厚性和深邃性。“蜘蛛 哲学”不仅对当时失落颓唐的膏年带来精神的鼓舞, 同时对于今天浮躁脆弱的人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意义 。
《落花生》读后感_3
《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读后感1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
我仰望深蓝的天空,回味着刚刚读完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感到滋味无穷。
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许地山爷爷描写了在收获节的夜晚,他和全家人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
通过父亲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做实实在在,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别人没有好处、华而不实的人。
花生深深地埋在土地里,不象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耀人耳目地挂在枝头上,让人一看就想吃掉它。
等花生可以吃的季节时候,在表面看不出有没有熟,需要有大铲子把它铲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成熟。
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而甘愿默默无闻地埋在土中。
我们也要学花生那样无私的奉献给祖国。
我爱吃花生,我更爱花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花生》读后感2在所有学过的课文中,我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感受颇深。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不图虚名。
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地里,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却从不表露自己,也不炫耀自己,无声无息。
的确,花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但是我们身边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还少吗?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些人——清洁工。
他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会按时去为城市环境做贡献,为人民生活做点缀,自己却从来不炫耀,默默无闻。
不论多苦,无论多难,无论多累,都不会去抱怨,都不曾放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到了我的心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做一个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力量的人!《落花生》读后感3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通过花生收获节来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
落花生读后感
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读后感1今天我预习了《落花生》我看到题目时,觉得小小的花生有什么可写的,还拿它来专门写篇文章,让我们学习,简略看了一下课文,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今天我预习了这一课,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上,不引人注目。
果实成熟了,苹果、桃子、石榴会高高挂在枝头,鲜红嫩绿的向人展示它们的美丽,而花生却深深地埋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向落花生学习,虽然其貌不扬,但很有用。
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比如我们天天面对的教师,他们就是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落花生”;他们就像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像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每天用心地传授知识,教育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他们是园丁,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施肥浇水,使我们的精神不再空白;他们是阳光,温暖我们幼小的心灵。
我爱我的老师我想大家都想做一个好孩子,那就让我们努力学习,丰富的知识会使自己优秀,拥有一颗爱心使我们心灵更体面,让我们的品德和花生来一次比赛吧!落花生读后感2读完《落花》这篇短小却精悍的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文中作者用父亲的语言和对父亲的语言的感触,写出了简洁却深奥的哲理。
整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的后花园有半亩地来种花生,收获后,开了一个收获节。
父亲和作者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教育作者该怎样做人?在文中有两句话非常负有哲理。
第一句是“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即使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辩出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句话表面是在介绍花生,中间夹着的意思是在赞扬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最深的意思是在教作者怎样做人。
这句话是利用花生的优点来教我们做人要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第二句话是“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一、作家介绍1、生平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学者。
原名许赞堃(kūn),字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因为在古文中,“华”同“花”,以此来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
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
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
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
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功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fàn)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1935年因与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不合,去香港大学任教授。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后终因劳累过渡而病逝。
2、创作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著又发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他虽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
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著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
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具的时候,以表格形式列出名称、规格和材质、用途等等,看起来简单明了,并适时地配以插图作为补充。
说到插图,也是本书较之前两者有非常之进步的一个方面。
正文前的彩色插页图片清晰生动,大多为书籍装帧形式,如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此外还有书盒、书夹,最后一幅是作者修复的《宿州志》图片。
除此以外,正文部分也配有大量插图,如装裱修复工具、锉书以及冲淋法、喷水法清洗书页等等。
尤其值得肯定的配图是线装书的穿线部分,将穿线方式和穿线方向各个步骤标明次序呈现给读者。
在内容的呈现方面,本书相对于前两书的最大突破在于最后两章,即“探索篇”和“文献篇”。
“探索篇”分为三节,第二节中列出了几种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修补的方法,如干燥技术中的远红外线干燥法、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修补机械中在安徽问世的档案修裱机、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纸浆修补机、奥地利的文献修复机、自动洗纸机等,用化学制剂对纸张实行的对口粘接技术,以药物清洗书叶等等。
利用这些现代的修复工具和技术方法,不仅能达到传统技艺所不能企及的效率,而且还有无色透明、不霉不蛀、对字迹无影响等优点。
但是,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是对所有破损书籍都能用,要因书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要的时候,不能抛弃传统的修复方法,毕竟那些传统的方法和技术是经过前辈们数千数百年经验积累下来的,具有手工修复自身的优势。
除此,“探索篇”还用了两个章节的篇幅分别叙述了富于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传统技艺以及以清代皇家书籍为典型的“整旧如旧”。
尤其是“整旧如旧”一节,从多方面探讨了皇家书籍的特色,如象征王权的装潢色彩、象征帝后的龙凤纹饰、装潢材质的等级差别、华贵富丽的装潢材料、丰富多彩的装帧形式、典雅大方的装潢设计、应有尽有的护书用品、精致考究的制作工艺、风格多样的鉴藏宝玺、雍容舒缓的装潢节奏等等,给我们审视古籍提供了一个新的而又全面的视角。
“文献篇”里面分为三节:古代文献提要,现代专著提要,中国古籍形制、装帧与修复论著索引。
此篇章对古代及现代与古籍装帧与修复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总结,有专著,有论文,也有与此相关的章节或短论。
作者提到:在古文献中,若想找寻关于古籍形制、装帧和修复方面的资料,是一件颇费周折而鲜有收获的事情……这与古籍的形制尚未确定,从事古籍修复技艺的工匠艺人地位低微、自身缺少文化、而文人又不屑于写此类文字等多种因素有关。
民国以来,随着书籍制度发生革命性变化,旧时的古籍已成为具有学术、艺术和历史文物等多重价值的珍贵遗产,因而探讨古籍形制、装帧等专题的论著逐渐增加,且日渐深入……古文献记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民国以来发表的若干文章就成了研究工作的文献基础。
因此,可以看到,古代文献提要下专著部分只有明周嘉胄的《装潢志》和清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有关章节或短论部分有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之卷十等24种。
现代专著提要有《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图书维护学图书装订・保存・修补的理论与实务》等十种。
“中国古籍形制、装帧与修复论著索引(1926~1995)”部分,更是列出了多达二十几页与此相关的论著索引,兼有中文、英文和日文文献。
此书可谓三本书之精华也。
若要继续深入从事古籍修复与装帧的研究,可将其作为必经之道口,兼有路标指示之功用。
・书语者・“落花生精神”与“蜘蛛哲学”李海燕第一次看到许地山的名字,是在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上。
《落花生》,一篇看来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品散文,拙朴单纯,从一粒花生却也可映照出人生。
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许地山再次进入视野,使我开始对女性主义文学发生兴趣。
身为受“五四”精神直接影响的一代,许地山不仅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代表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救国运动,还拿起笔杆子,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这之后二十年的时间里,许地山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诗歌等。
其中《缀网劳蛛》、《春桃》、《玉官》等都可算作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声。
许地山思考女性命运,探讨女性独立意识,着力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动人的女性形象,力求触及人们的心灵。
136许地山是同时代文学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
他的处女小说作品《命命鸟》,主题是表达封建礼教的可恨,字里行间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东南亚风情却令彼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这还只是作为文学家的许地山,他同时还是一位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生命中最后的六年,是在香港大学度过的,这六年里,许地山建树颇多,使香港的文化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在亲人的心目中,许地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一连串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缘由说清楚了,才是从多棱镜里看到的许地山,丰满而有棱有角,全面且不乏细节。
南京晓庄学院王盛教授新作《缀网人生———许地山传》(香港书作坊2006年12月版)便是这样一部丰赡饱满的传记佳作。
作为一部现代史上的人物传记,著者延续了评传的写作体系,采用专题叙事的方法,像串珍珠一般,将许地山的一生清晰明了地展现给读者。
著者通过“魂牵故土、父子情深、风云岁月、生生不乐、驰名文坛、学者之路、爱的苦旅、新的高度、“东野先生”、文化战士”等十个专题,将先生的一生展现给了人们。
从专题的组织可以看出,著者排篇布局的高超。
每个专题都是在描摹许地山的侧面像,一经组合,人物形象顿时变得立体丰满。
许地山既是“五四”的闯将,也受环境的熏陶成了佛教、基督教忠实的信徒;他不仅在文学上不断迈上新的高峰,在学术的道路上也是奋发苦读,勤奋探求;埋首于案头文章的同时,他也热切关注国家命运,传播新文化。
这些多面的许地山,构成了他作为一个有诚挚品格和独立精神的作家、学者的特质。
他的为人正直无私,如同他笔下的“东野先生”;而在爱情的苦旅中,曾遭丧妻之痛,幸好后来“幸福与苦恼交织的爱”包围了他。
他的“爱情公约”写得恳切又有几分可爱的劲头。
郁达夫20年代在上海遇到许地山,许地山却是讲不上几句话,就和孩子们抛皮球、踢毽子了。
在香港,许地山更是经常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苦孩子。
这些不为公众所知的另一面,一经揭示,人们可以理解文章之外的许地山。
原来,在生活中,他是一位童心不泯、乐于助人的凡人。
我注意到,书中有一个细节,关于许地山的长女樊新。
樊新是许地山与前妻林月森所生,与继母周俟松在相处中有些龃龉。
许地山并不袒护哪一方,只是努力完善为人夫,为人父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许地山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长女樊新,更在思想上鼓舞她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樊新沿珠江到达广西梧州之后,许地山给她来信,在信中,既是慈母又是严父一般的话语:“在外常常想想自己的言行,做事要有恒,要以善意估量人,这是立身的金针。
”“神甫好意对你,你却没想到他会猜想你父母为什么不给钱你用,以致你向他来借。
人家纵然会赞你有独立精神,也会说你家的人太不爱惜你,其实呢?”这些都是许地山不为公众所知的另一面,而这些,恰恰更能反应一个人的品格和气度。
人都是多面的,这在写传记的时候却容易被忽略,特别是传主为“大家”时。
著者并未受此局限,正如,香港余思牧先生在序中所述:“在本书中,传主不仅是一位诚挚的、有独立风格的文艺创作家,勤奋、严谨而目光远大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位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健全公民。
”人们需要看到的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地山,不仅仅是高山仰止的许地山,也是触手可及的许地山。
而作为一部研究性的人物传记论著,这部书最重要的贡献是肯定了许地山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著者不只记其经历,且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与交际网络中探讨了其内在气质与精神。
许地山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并与茅盾、郑振铎等十二人一起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后期,曾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教授,为改革香港的旧教育、旧文化作出过很大贡献,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
但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却常常被湮没、被忽视。
为了国家的文化事业,许地山不惮辛劳,兢兢业业;他低调做人,从未谋取自身的私利。
是怎样的人生信念在支撑着他不懈向前呢?这可以从许地山的作品中找到答案。
著者在行文中评述、解读了许地山众多的文学作品,而作家的创作往往与自身阅历密切相关,且借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许地山笔下的“落花生精神”与“蜘蛛哲学”正是他个人的精神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
许地山不仅写作《落花生》一文以明志,还以“落华生”为笔名,将落华生的精神付诸实践,一生为社会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尽心尽力地像落花生那样去生活、去做人。
而“蜘蛛哲学”呢?许地山二十四岁入闽南伦敦会,成为一个基督徒。
但在此之前,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笃信佛教。
他在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华学校任教时,佛国风气使其进一步谙熟佛教三昧。
“蜘蛛哲学”中便包容了宗教的因素,许地山认为,人的一生是在补缀着一张网。
网到什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补缀的过程。
它(“蜘蛛哲学”)包含着许地山对于人生的深切感悟。
因而带有强烈的宗教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既反映了佛教认为人生多苦的观念,重视现实、强调主体自觉的精神,也渗透着基督教提倡忍耐、顺从甚至道教的逍遥、乐生等思想。
“落花生精神”与“蜘蛛哲学”相结合,便是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
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是被限定了的。
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137本书文字读来颇为流畅,此番更是作者第三部有关许地山的论著,积累了深厚的写作经验。
潮水来时,总是一浪高过一浪,著者笔下的大事件、真感情也是一幕幕渐入佳境,让人读得欲罢不能。
且因资料运用的娴熟,因此无需长篇大论,能一句说完便一句说完,在谋篇造句中也极少使用长句。
这样的阅读体验相当顺畅。
“许地山的作品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与古旧情绪相融合,使散文发展成一个和谐的境界。
”这是沈从文对许地山所下的结语。
“和谐的境界”是极高的赞许,不仅仅许地山的散文如此,他的一生亦是如此。
在新旧文化交合的时代,科学、民主、自由、文明之风吹入人的心里,许地山在这一文化坐标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这位戴着圆框眼镜、蓄着胡子的文人教授,以“落花生精神”与“蜘蛛哲学”作为毕生信念,渐行渐远,其身影却越来越清晰。
・书刊林・《现代知识群体的话语转型(1949-1959)》有感赵宗波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是“文革”以后开始研究的学术热点之一。
其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现当代的知识分子,还有古代知识分子。
李刚所著《现代知识的分子的话语转型(1949-1959)》(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以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知识、学术转型为考察对象,勾勒出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转型的大致线索,尝试性地解读了当代社会思想与时代历史变迁的丰富信息。
本书从第一章“延安经验与知识分子的心态”入手,选取这十年间的重要节点进行研究和论述,如第二章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第三章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检讨”,第五章是“对秦牧拒绝改造的批判”,第六章是“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第七章是“胡适思想批判”,第八章是“对陈鹤琴儿童教育理论的批判”,以及第九章“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