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诗意赏析_(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相似词句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清晰,清净等。
《小石潭记》全文与翻译
《小石潭记》全文与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之情。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佩环③,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④。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⑤,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⑥。
青树翠蔓⑦,蒙络摇缀⑧,参差披拂⑨。
潭中鱼可⑩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1),怡然(12)不动;俶尔远逝(13),往来翕忽(14),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15)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
以其境过清(1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18),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①选自《柳宗元集》。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小石潭在钴潭西,和钴潭隔着一座小丘。
②〔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篁,竹林,竹田。
③〔佩(pèi)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④〔水尤清洌(liè)〕《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紧连着《钴潭记》,这里说小石潭的水比钴潭的水更清澈。
⑤〔卷石底以出〕“以”在这里用法同“而”,连接“卷”、“出”两个动词。
⑥〔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为,成为。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堪,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⑦〔翠蔓〕翠绿的茎蔓。
蔓,细长而缠绕着的茎。
⑧〔蒙络摇缀〕蒙,遮盖。
络,缠绕。
摇,摇摆。
缀,连结。
⑨〔参差(cēncī)披拂〕参差,不齐的样子。
披拂,随风飘荡。
⑩〔可〕大约。
(1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彻,这里指直透水底。
布,映。
(12)〔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3)〔俶(chù)尔远逝〕俶尔,忽然。
逝,游过去。
(14)〔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5)〔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斗,北斗七星。
折,曲折。
(16)〔悄怆(chuàng)幽邃(suì)〕悄怆,凄惨,这里是说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附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附赏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6《小石潭记》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
小石潭记注释译文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译文和赏析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诗意赏析-(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
【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诗意赏析_(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文言现象相似词句《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
(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
(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
(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1.可:(1)大约。
表示估计数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
(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7.以:(1)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
(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
(全(quán石以为底)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潭记》原⽂、译⽂及赏析《⼩⽯潭记》原⽂、译⽂及赏析《⼩⽯潭记》原⽂从⼩丘西⾏百⼆⼗步,隔篁(huáng)⽵,闻⽔声,如鸣佩环,⼼乐之。
伐⽵取道,下见⼩潭,⽔尤清洌(liè)。
全⽯以为底,近岸,卷⽯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luò)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
⽇光下彻,影布⽯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望,⽃折蛇⾏,明灭可见。
其岸势⽝⽛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树环合,寂寥(liáo)⽆⼈,凄神寒⾻,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
⾪(lì)⽽从者,崔⽒⼆⼩⽣:⽈恕⼰,⽈奉壹。
《⼩⽯潭记》译⽂从⼩丘向西⾛⼀百⼆⼗多步,隔着⽵林,可以听到流⽔的声⾳,好像⼈⾝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我)为此感到快乐。
砍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个⼩潭,⽔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头为底,靠近岸边,⽯底向上弯曲,露出⽔⾯,成为⽔中的⾼地,像是⽔中的⼩岛,也有⾼低不平的⽯头和⼩岩⽯(露了出来)。
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
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
阳光直照到⽔底,鱼的影⼦映在⽔底的⽯上。
鱼⼉呆呆地⼀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逗玩。
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像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样(弯曲),时现时隐。
那⽯岸的形状像狗的⽛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的源头(在哪⾥)。
(我)坐在潭边,四下⾥⽵林和树⽊包围着,寂静没有旁⼈。
使⼈⼼情凄凉,寒⽓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息。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初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
(完整word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
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
行:走。
5。
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
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
见:看见。
11。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
为:作为13。
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清,清澈。
洌,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做……(6)卷石底以出;以,而。
(7)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8)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9)翠蔓:碧绿的茎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2)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4)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的地方都没有。
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隐,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题下字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一同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1.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2.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译文3.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4.柳宗元《永某氏之鼠》原文和译文5.柳宗元《小石潭记》书籍阅读6.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7.柳宗元《小石城山记》8.小石潭记9.柳宗元《驳复仇议》10.柳宗元《三戒》原文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赏析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品原文:小石潭记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
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
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
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
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
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下面一起看一下作品的原文及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及鉴赏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及鉴赏《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小石潭记》的文言文翻译及鉴赏分别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小石潭记》文言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注释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注释《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日恕己,日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从小丘往西走—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砍伐了—些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看见—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块的大石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有的成为小岛屿,有的成为不平的岩石,有的成为完整的石岩。
岸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摇曳飘荡。
石潭里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问一些鱼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客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弯弯曲曲,又像长蛇在爬行,-段露出来,—段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似的互相交错,没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地没有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儿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停留得太久,就记下所见景致离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诗意赏析_(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文言现象相似词句《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
(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
(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
(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1.可:(1)大约。
表示估计数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
(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7.以:(1)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
(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
(全(quán石以为底)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四面竹树环合)11.为:(1)动词,作为。
(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
(为岩)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
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
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
(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文章思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然而寄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可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
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巧用比喻寓情于景,。
该篇为散文。
散文可以叙事,写景和状物。
其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小石潭记》则是《永州八记》中的经典名篇,寄情山水之意尤为明显。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
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
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鉴赏《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
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
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
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
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
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
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
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
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
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
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
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
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
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
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
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现实是严峻的。
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
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
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
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
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
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
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
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写作特色特色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