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设计.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实录
凝结教学目标:1.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2.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片(3片)、热水、保温杯、玻璃杯(3个)、小镜子、酒精灯、夹子教师演示实验材料:玻璃杯4个、热水、玻璃片4片、冷水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为了暖和双手,我们经常做这样的动作(出示图片)观察一下,我们哈气时有什么现象出现?生:嘴里有白气冒出。
师:夏天我们哈气时有白气冒出吗?生:夏天好像没有。
师: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冬天哈气会冒白气,而夏天却没有?生:这些白气是什么?生:这些白气是怎么产生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二、结合实际,猜想假设(一)探究白气是什么。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对着准备好的小镜子哈气,观察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有小水珠出现。
生:有一层小水珠。
师:这些小水珠什么变成的?生:是嘴里的水蒸气变成的。
生:是嘴里哈出的气变成的。
师:我们呼出的热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玻璃片变成了水珠。
(板书:水蒸气→水)师:我们在什么季节更容易看到刚才的现象?生:冬季师:为什么在冬季更容易看到?生:冬季的气温比较低,镜片的温度也比较低。
师:那说明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变成水(板书:遇冷+?)生:遇到冷的物体三、制定方案,动手验证。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样才能证明水蒸气是遇到热的物体还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呢?请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师:我们在刚才的实验中知道在烧杯中倒入热水,可以制造出水蒸气。
想要知道水蒸气是遇到冷的还是热的物体更容易变成水,应该如何证明?生:选用不同温度的玻璃片师: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保证的是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就是玻璃片的温度,那么其余条件呢?生:要相同师:哪些条件要相同?生:相同的玻璃杯、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相同,同时盖上玻璃片师:怎样找到热的玻璃片?生:给玻璃片加热师: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的方案:(投影出示)师:我们的方案是这样吗?做这个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怎样给玻璃片加热,加热时要注意什么?)(投影出示)学生分组合作实验3.交流现象,得出结论。
《水蒸气凝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水蒸气凝结》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水蒸气凝结的应用和影响。
3. 能够分析水蒸气凝结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
1. 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
2. 水蒸气凝结的应用
3. 水蒸气凝结对环境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水蒸气凝结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2. 进修:讲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在遇冷时凝结成液态水的过程。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3. 实践: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和记录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4. 应用:讨论水蒸气凝结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雨水的形成、云的生成等。
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凝结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影响,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四、导学延伸
1. 给学生安置作业,让他们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蒸气凝结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水蒸气凝结带来的负面影响。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水蒸气凝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预计、空调制冷等。
五、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蒸气凝结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环境,减少水蒸气凝结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32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
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
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目标、措施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
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
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设计
凝结一、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三、课前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相同烧杯2只,金属盘2个,热水学生:镜子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究了蒸发、沸腾现象,那谁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生答)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生答)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生答)师:说的很好,请坐。
简单一句话,江河湖海,山川大地,动植物身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存在蒸发现象。
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究大自然中另外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板书:凝结。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边演示边交流:看,这里有个烧杯,倒入一些热水,再盖上一个金属片。
过一会儿,我们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这段时间里,老师想请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对着镜子哈气。
哎,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开始!好,谁有发现了?生汇报现象。
二、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师:那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镜子上的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师:来,谁来大胆的猜一猜?(若没有学生回答,鼓励:俗话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相信自己,大胆的试一试。
)学生猜想后交流自己的猜想。
师:嗯,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大胆的猜想。
那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看老师刚才做的小实验。
出示金属盘让学生说出现象。
教师:那这些水珠是怎样“跑”到金属片上去的?学生讨论。
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金属片上去。
师小结:金属片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的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科学》物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第二十二课“凝结”,本课重点是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难点是设计对比实验。
是在学生学习“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促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归纳能力”的系列。
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对科学的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
虽然学生生活中常见到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方法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的迁移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在实验细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科学探究(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设计对比试验研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人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两块玻璃片、两个烧杯、温水、酒精度、试管夹、课件。
学生:相同烧杯2个、相同玻璃片2个、试管夹、温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镜子,对着小镜子哈气,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实验,汇报现象)(二)、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联系刚才哈气时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生:水珠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小水珠?……2、学生猜想()师:小水珠那里来的?生:可能是呼出的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镜片变成了水珠。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以学生对地球表面的认识以及对火山、地震现象的了解为主要内容,以“解暗箱”为主要探究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由表象推测事物内部变化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声音的秘密》单元,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主题,在内容设置上突出“做”科学的特点,强调体验式、发现式的科学探究方法;《秋冬星空》将星空作为学生长期观察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重点研究秋冬星空的显著特征,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观察结果,对星空的变化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熟知的“常见材料”为研究目标,培养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行选择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并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实验材料的多样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水循环》单元从学生熟悉的蒸发、沸腾等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在自然界循环变化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通过各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2青岛版小学科学上册《凝结》课件
1.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 时要均匀受热。 2.盖好玻璃片后要迅速观 察。
小心烧杯中的热水,避免烫伤。 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加热,不要用手触摸加 热的玻璃片,以免烫伤。 加热方玻璃时,要来回转动玻璃片加热,转 动速度要快,一般10圈左右即可,可以使玻 璃片受热均匀,以免受热不均发生破裂。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
从冰箱里拿出水果放一 段时间后,表面会有小水 滴。
• 运用新知解答生活中的疑问
• 为什么冬天哈气时会出现白 气,而夏天却没有?
烧开水时,从壶嘴处冒出 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 么?
•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 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 们是从哪里来的?
• 拓展活动
•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 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 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 出现。
22 凝 结
•探究白气是什么。
• 镜面上的水是什么变成的?
水蒸气
水
水蒸气是在什么 条件下变成水的?
水蒸气
遇冷
水
酒精灯
试管夹
火柴
玻璃片
烧杯
实验方案:
1、点燃酒精灯。 2、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玻璃片放在 酒精 灯上加热。 3、在两个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上,一 个盖上热玻璃片,另一个盖上冷玻 璃片。 4、过一会儿,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 验记录。
水蒸气变水实验记录表
实验项目 甲杯 相同条 不同条件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件
乙杯
水蒸气 遇冷 变成液态的
水,这种是凝结现象?
洗完热水澡后,浴室內的镜子上出 现小水滴
• 洗完热水澡放在浴室內的 眼镜镜片上出现小水滴
空调外机运转时会滴水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凝结》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凝聚)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设计比照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2、在探究过程中情愿合作与交流。
3、认识凝聚现象;了解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水蒸气变成小水球的道理
教学打算:水珠图片、小镜子、火柴、玻璃、小瓷盘、酒精灯、铁架台、三脚架、长颈烧瓶、导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盛饭时,我们翻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自由答复。
谈话: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小水球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镜子上的小水球是怎么形成的?
2、分组商量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电。
5、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聚〞。
三、自由活动:说说生活中的凝聚现象。
1、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
2、师生交流。
四、拓展活动:
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我们想方法阻挡它们的出现。
【教学实录】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三、教学过程:师:上课!生:喊课堂口号!师:通过同学们响亮的口号,我就知道今天咱班同学精气神儿十足,所以这节课我们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开始,你敢接受挑战么?生:敢师:一会儿这两排选一代表,代表红队,这两排选一代表代表蓝队,准备好了么?生:准备好了!师:比赛题目是:给你一块玻璃片,谁能借助你的身体,让玻璃片上出现水,时间是5秒钟。
***代表红队,***代表蓝队,我们再选一个你们最信服、最有威信的同学担任评委好吧?选评委(班长)师:其他同学一起喊加油给他们助威,声音越大越好!准备好了么?比赛开始!生:一个往热玻璃片上哈气,一个往冷玻璃片上哈气。
师:评委验证,谁的玻璃片上出现了水?我宣布*队取胜!掌声在哪里?生:(鼓掌)师:蓝队的同学不要气馁,你们的失败可能会为我们这节课的成功做出巨大贡献,一会儿大家说不定要感谢你们,红队成功制造出了水,是不是**有超能力,会施魔法啊?请位同学摸一摸两个玻璃片的温度有什么不一样?生摸玻璃片。
(一个冷,一个热)师:同样是往玻璃片上哈气,冷玻璃片上出现了水,热玻璃片上没有水,冷玻璃片上的水是哪里来的?(板书水)生: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板书水蒸气)师: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呢?(板书遇冷)(你敢大胆猜测,具有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潜质)水蒸气真的遇冷才能变成液态水么?遇热就不可以变成水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原因。
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叫对比实验?生:回答师:这个对比实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把你们小组不认识的举起来,老师帮你解决。
考考你,这是什么?生:说出各种材料的名称。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 (图片、课件、视频图像 );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测。
(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
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2 .学生汇报。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观察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激光笔、手电筒、3张带孔的纸板、鱼尾夹、纸屏、直纸筒、弯曲的纸筒等。
实验设计:方案一:用激光笔照射桌面,并且让激光笔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现象。
方案二:借助直纸筒和弯纸筒分别来看教室里的白炽灯,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方案三:把三张带孔的纸板用鱼尾夹固定好立在桌面上,使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用手电筒从一侧照射,观察在纸屏上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调整其中一个纸板的位置,纸屏上还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现象:1.桌面上会发现一条红色的光束。
2.通过直纸筒能能看白炽灯的光,通过弯筒不能看到。
3.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让不易感觉到的光线变得直观,通过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
实验步骤:1.固定平面镜。
2.将激光笔射向平面镜观察实验现象。
3.让学生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1.光射向平面镜后,光线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2.当不断改变激光笔的角度,反射光线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实验三实验名称:观察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实验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知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感知光的色散现象。
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手电筒。
实验设计:1.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在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纸屏上,仔细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析
•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地球内部一直 存在着无限的遐想,并产生了很多于 此有关的问题,而小学生的这种探究 欲望尤为强烈。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地球内部的秘密,解决他们心中的 疑惑,使他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 点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活动设计
•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根据。目的是为 导入新课做铺垫。 •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组织学生讨论并阅读教材。目的是拓宽学生 的视野。 • 活动三:做地球结构模型 组织学生独自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模型, 然后小组交流。目的是加深体验新知识。
►本单元三维教学目标侧重点:
1、科学研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 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观察、 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 不同观点和评价,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学会 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认识到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 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体传播到达人 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 法。
8、谁能传播声音
•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 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 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 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 声音传播的实验。 2、知道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五年级科学上册《22 凝结》教案1 青岛版
《22 凝结》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什么是凝结现象。
2、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得出结论。
2、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2、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通过实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解释什么是凝结现象。
三、教学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老师现在问戴眼镜的同学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从空调屋子里出来的时候眼镜片上总会有水汽,然后过一会就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凝结。
新课讲解:一、凝结实验实验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两个干锅,在一个蒸发皿内加入冰块,另一个培养皿用酒精灯加热3、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蒸发皿和烧热的蒸发皿,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填写实验报告单,整理实验仪器。
温馨提示:1、实验中,要注意两个蒸发皿要同时放上、同时取下。
2、实验时,需分工合作、注意安全。
3、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不能用手触碰加热的培养皿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论证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板书课题:凝结水蒸气遇冷水【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从而得出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能变成水,并总结这种科学现象就是“凝结”。
】二、走向生活,解释现象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学生举例教师放投影仪: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烧水时水壶盖内的水珠、做饭时锅盖内壁上的小水珠、早晨草叶上的水珠等等。
举例的同时,让学生分析发生凝结现象的原因。
22青岛版小学科学上册《凝结》课件
相同、 放玻相璃同片。时间
取玻璃片时间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件:
玻璃片的冷热 不同。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上有水珠,热。玻璃片上没有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在 遇冷情况下可以变成水。
水蒸汽是在什么条件 下变成小水珠的?
水蒸汽 遇冷 水
•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 种现象叫做凝结。
• 结合之前学过的蒸发知识说一说水 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的吗?
水
遇热
水蒸气
•
遇冷
什么是「凝结」?
• 当空气温度降低后,空气中能容纳水蒸气量变少, 有些水蒸气会变成小水滴,这种过程叫做水的凝结。 例如:
洗完热水澡放在浴室 內的眼镜镜片上出现 小水滴
冷气机运转时会滴水
从冰箱拿出水果放 一段时间后,表面
会有小水滴。
1、水蒸气( 遇冷 )可以变成 ( 液态的水 ),这种现象 叫做凝结。
22 凝 结
水蒸汽 水
分组材料二: 塑料托盘、冰块、大塑料杯、广口瓶、纸巾
(1)怎样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来将空气中 的水蒸气变成水? (2)要给广口瓶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3)怎样确保变成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呢?
酒精灯
试管夹
火柴
玻璃片
烧杯
实验方案:
1、点燃酒精灯。
2、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玻璃片放在 酒精 灯上加热。
• 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 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 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答: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 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 的。
现象
用加过热的瓷盘 盘底没有水珠
用没有加热的瓷盘 盘底有水珠
• 一、我来填一填:
• 1.水蒸气遇冷 可以变成液态的水, 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含实验安排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科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一般,实验动手能力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但是该班学生实验兴趣很浓。
三、措施
1、继续注重培养该班学生实验兴趣。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3、加强该班学生学习科学习惯的培养。
4、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结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三、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相同烧杯2只,金属盘2个,热水
学生:镜子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究了蒸发、沸腾现象,那谁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生答)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生答)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生答)
师:说的很好,请坐。
简单一句话,江河湖海,山川大地,动植物身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存在蒸发现象。
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究大自然中另外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板书:凝结。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边演示边交流:看,这里有个烧杯,倒入一些热水,再盖上一个金属片。
过一会儿,我们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这段时间里,老师想请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对着镜子哈气。
哎,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开始!
好,谁有发现了?生汇报现象。
二、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
师:那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镜子上的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来,谁来大胆的猜一猜?(若没有学生回答,鼓励:俗话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相信自己,大胆的试一试。
)
学生猜想后交流自己的猜想。
师:嗯,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大胆的猜想。
那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看老师刚才做的小实验。
出示金属盘让学生说出现象。
教师:那这些水珠是怎样“跑”到金属片上去的?
学生讨论。
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金属片上去。
师小结:金属片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板书:水蒸气水
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生猜想:遇热、遇冷两种现象。
(学生如果猜不出来,可以提示两种现象:1、最近早晨会看到停在室外的汽车上有小水珠,提示为什么夏天没有,现在有,夏天和现在有什么差别?2、冬季浴室里洗完澡后,有没有注意自来水管和暖气管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师:如果老师给你提供材料,你能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好,那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桌面上的材料商讨出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们刚才的猜想。
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
下面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怎样实验。
讨论后交流实验方案。
找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我们想要研究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我们先要制造出这种现象,利
用我们的实验材料,你能制造出水蒸气并使它变成水吗?
想要知道遇到冷的还是热的物体更容易变成水,应如何证明呢
引生说:要用对比实验,两组同样的烧杯,热水,水量,盖子,时间不同的条件,盖子的温度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金属片和烧热的金属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怎样得到热的金属片,加热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梳理:出示课件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看一看。
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
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个金属片冷、一个金属片热。
)
教师:列表比较:课件
实验分析
相同条件烧杯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金属片相同、盖金属片的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一个金属片冷、一个金属片热。
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
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师:说得很好,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板书:遇冷),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再次指向题目)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师:想想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师:你能尝试解释一下这些现象吗?课件:各种图片。
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师:总结板书。
拓展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好了,马上就要下课了,这里呢,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实践性的作业:
课件出示:
实践与思考:冬季马上来临,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的视线,你能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吗?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相信咱每个同学都能想出自己的方案并付出探究行动。
预祝同学们的探究之旅愉快、成功!下课!
板书设计:
凝结
遇冷
水蒸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