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八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_含解析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大小相同,B正确。
答案:B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C1-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C.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D.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解析:组织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错误;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正确。
答案:B3.(2017·武昌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因此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答案:B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解析: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A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生物人教单元质检卷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附答案) (1)
单元质检卷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中绝大部分液体是细胞内液B.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体液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D.消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2.(2017宁夏银川兴庆期中)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 +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3.(2018湖北沙市中学月考)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4.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组织水肿5.(2017广东广州月考)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精练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精练A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足球赛时,球员踢足球的瞬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A.静息电位B.神经冲动C.突触传导D.反射弧2.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C.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外和膜内分别放置测量电极和参照电极(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应该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
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6.某人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口头表达。
该病人脑部受伤的部位可能是()A.S区B.W区C.H区D.V区7.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是信息分子8.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为()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B.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9.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T3和T4表示甲状腺激素。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训练(二十九)免疫调节(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免疫调节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免疫调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免疫调节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解析:选 C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2017·鹰潭二模)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的,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B.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入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解析:选D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被蛇咬伤后注入的抗蛇毒血清是抗体,不是抗原;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3.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解析:选 D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2021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达标](8+1)1.(2018·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Ⅰ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答案:D2.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神经元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解析:神经元中没有特有的基因,基因在神经元中选择性表达,A错误;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答案:B3.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可以使后膜产生持续电位变化,A错误;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产生的,C错误;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产生的,D错误.答案:B4.(2018·山东临沂模拟)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解析: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的记忆是短期记忆,A错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B正确;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C正确;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收缩或引起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分泌,D正确。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第5讲 免疫调节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知识整合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体液免疫1.补充图中横线上内容。
2.效应B 细胞来源:________________。
3.效应B 细胞的作用:分泌________________。
4.体液免疫结果:发生________作用,从而中和或清除________。
三、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中,进攻靶细胞的是________。
2.效应T细胞________(能、不能)杀死入侵到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3.效应T细胞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__可以与被________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________,最终被________。
四、免疫失调疾病1.艾滋病:又叫________(AIDS),攻击整个免疫系统,重点攻击________细胞。
对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应以预防为主,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及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三种途径传播,切断________是防止艾滋病传染的最有效的措施。
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
3.超敏反应(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________,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和个体差异。
考点突破考点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例 1 (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细胞来源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1.抗原与抗体(1)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讲 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
第4讲免疫调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防御特性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解析:两种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这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有关,A正确。
一种抗原只能由一种相应的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识别,B错误。
B细胞活化后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C正确。
病毒感染机体细胞后,机体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D正确。
答案:B2.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
如图表示塞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疾病传播途径为媒介物传播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解析: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病媒传播)的一种疾病,A错误;Ⅱ为浆细胞,该病毒不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Ⅲ为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塞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Ⅳ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答案:C3.(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C4.(2017·贵州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进而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解析: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的功能,A错误;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机能过强造成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正确。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盐件
由免疫器官和_免__疫__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
菌物质和__吞__噬__细__胞____
细__胞__借助血液循环 和_淋__巴__循__环__而组成
知识点二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细胞免疫(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知识点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失调症
基本 技 能 问 题 化
5.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细胞 A 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
细胞 B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
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内 DNA 分
解析
4.(2013·海南高考)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 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 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 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某链球菌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而引起的 心脏病符合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 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特点。系统 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 D 正确。A 是由于细胞免疫而 引起,B 属于过敏反应,C 属于免疫缺陷病。 答案:D
(×)
(3)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
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
用更重要和强大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跟踪练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练26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尝过梅子的人看到或想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C.调节唾液分泌的过程中有局部电流的产生和神经递质的释放D.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解析:尝过梅子的人看到或想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项错误。
答案:A2.(2019·河南八市测试)如图为一高等动物中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传出神经末梢和肌肉通过突触连接。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Ⅵ为感受器,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B.图中共有6个突触结构,其中3个位于神经中枢C.刺激Ⅱ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Ⅳ不一定能引起肌肉收缩D.Ⅲ可以接受到来自Ⅳ和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解析:分析图示中肌肉处的情况,只有Ⅰ与肌肉的连接部位可看作突触,Ⅵ为感受器,不以突触的形式与肌肉相连,除此之外神经中枢中含有3个突触,因此图中共有4个突触,由此判断B项错误。
答案:B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B.有效刺激强度越大,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移除,可能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没有变化,A项错误;当有效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将不再增大,B项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C项错误;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移除,可能会不断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项正确。
答案:D4.(2019·辽宁期末)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精练B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精练B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能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2.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下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甲图中的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乙图处于②状态时的K+内流不需要消耗ATP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乙图膜电位会低于40mV5.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6.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B.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相应言语活动功能障碍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7.下列关于动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由体内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B.都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都是含量微小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D.可在其含量过高时进行反馈调节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B.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C.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载体并消耗ATP完成的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9.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三种激素分别用曲线a、b、c表示,正确的是()10.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11.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基础训练A卷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基础训练A卷一、单选题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轻型患者会发热,重型患者会出现脱水、呼吸困难、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持续高烧40℃的患者,体内的产热量多于散热量B.重型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输氧瓶内的CO2刺激重型患者的脑干属于神经调节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2.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当人体从炎热环境到寒冷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B. 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并将产物释放到体液中C. 防卫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D. 马拉松跑者大量失盐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使得机体尿量减少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锻炼身体,如打太极、做五禽戏、跳广场舞等。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锻炼身体时,体内ATP的含量会明显下降B.医护人员及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C.若是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锻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抽搐现象D.锻炼过程中,人体内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合成糖原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③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同一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④人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次患流感,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⑤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⑥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穿膜释放A.全都不正确B.五项不正确C.四项不正确D.三项不正确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性腺B.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 ℃转移至5 ℃的环境中,小白鼠的耗氧量不变,青蛙的耗氧量减少C.人失水过多时,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D.血糖平衡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6.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解析:选D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在内环境中。
淀粉水解反应发生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B.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解析:选C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的稳态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成分的稳态及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的稳态;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抗原刺激机体时,机体会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如B细胞增殖和分化)来消灭抗原,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这属于机体维持稳态的正常反应。
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2-4等离子有关解析:选D 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
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2-4等离子有关。
4.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解析:选C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不进入内环境;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尿液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
5.(2018·乌鲁木齐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解析:选D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渗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解析:选C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7.(2017·衡水四调)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解析:选A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神经—体液调节可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8.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 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 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解析:选D 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 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 后,清水组的pH 应降低,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 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 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 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
9.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②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 .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 2浓度比甲液中高C .T 细胞、B 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乙酰胆碱可存在于甲中D .剧烈运动后丁中产生的大量乳酸通过过程④、①进入乙,导致乙的pH 明显降低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为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过程①受阻时,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引起组织水肿。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因组织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 2,细胞内液中O 2浓度比组织液中低。
T 细胞和B 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
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细胞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不会导致血浆的pH 明显降低。
10.下表为人体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平均含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的渗透压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B.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C.血浆中的Ca2+浓度偏高时会导致肌肉抽搐D.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解析:选B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两种血清蛋白和无机盐;血浆中脂肪比葡萄糖的含量多,同等质量的脂肪比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所以血浆中所有脂肪比所有葡萄糖储存的能量多;血浆中的Ca2+浓度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偏低,由于负反馈调节,将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高。
1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解析:选C 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递质;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浆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1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 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
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
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液中的CO2浓度最高。
(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中可以进入血浆的是________。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____(填字母)液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
解析:(1)图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
(2)O2、CO2等在动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CO2浓度最低,组织细胞中(D液)的CO2浓度最高。
(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
(4)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蛋白酶不能进入血液而是进入消化道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胰岛素可以经组织液进入血浆中。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6)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地滞留在组织液中,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1)内环境(2)D (3)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4)胰岛素(5)B 缓冲(6)A 水肿14.(2018·武汉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完整组织细胞从食物中获得氨基酸的途径:消化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图中文字和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