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数据库(Database)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存储数据的仓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进行数据的操作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据库中的数据以表的形式组织,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数据结构,每一行称为记录,每一列称为字段。
一张表对应着一个实体,例如在一个学生管理数据库中,可以有一个表来存储学生的信息,其中每一列可以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年龄等字段。
数据库中的表可以通过键值的方式相互关联,以实现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查询。
数据库中的数据有多种类型,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
数据库可以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各种操作,例如插入、修改、删除等。
这些操作可以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SQL)来完成,SQL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通过SQL语句,用户可以方便地执行各种数据库操作,如查询特定条件下的数据、排序数据、统计数据等。
数据库除了存储和管理数据外,还具有数据安全和数据一致性的功能。
数据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损坏和丢失的能力,数据库系统通过密码、权限管理、备份等方式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保持一致,数据库系统通过事务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集合,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取消执行,数据库系统会将事务的执行过程记录在事务日志中,以便于恢复和回滚。
数据库还可以通过索引来提高查询效率。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某一列或多列进行排序,并创建索引文件来加速对数据的查找和访问。
索引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但也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并对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和使用。
数据库还可以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以防止因为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原因导致数据库的数据丢失。
数据库名词解释
1.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性,外键表示是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2.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就是记录模式,它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以及模式的
主键。
关系模式仅是对数据特性的描述
3.关系实例:就是一个关系,即为一张二维表
4.属性: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
5.域:在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值域
6.元组:在关系中,记录称为元组
7.候选码:在关系中能唯一表示元组的属性及称为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8.主码:用户选作元组表示的一个候选码为主码
9.外码:某一个关系的主码相应的属性在另一个关系中出现(非主码),此时该主码在就
是另一关系的外码。
10.过程性语言:在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
11.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须指出需要什么信息即可
12.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
13.主属性:候选码的诸属性。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和___操作系统______________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1.为什么关系中的元组没有先后顺序
因为关系是一个集合,因此不考虑元组间的顺序。
2.为什么关系中不允许有重复元组
如果关系中有重复元组,那么就无法用键来标识唯一的元组
3.关系与普通的表格、文件有什么区别
关系是一种规范化的二维表。
数据库的名词解释
数据库的名词解释
数据库:
数据库是一个组织和存储数据的系统,允许用户创建、访问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通常包括一组数据表格,这些表格包含行和列,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数据属性。
数据库还包含查询和更新数据的机制,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查找、浏览和分析数据。
评分最高的内容:
评分最高的内容是指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最高得分的内容,通常是指最有价值的内容,例如最热门或最受欢迎的内容。
评分最高的内容通常被认为是最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曝光率和更好的排名。
拓展: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创建、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提供了一种机制来执行查询和更新数据。
数据库表:
数据库表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数据。
它通常由行和列组成,其中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数据属性。
数据库表可以包含主键、外键和索引等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和更新数据。
查询:
查询是一种操作数据的方式,用于查找、浏览和分析数据。
查询通常由查询语句组成,例如 SELECT、FROM、WHERE 和 ORDER BY 等。
查询语句可以帮助用
户选择需要的数据,并在数据库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更新:
更新是一种操作数据的方式,用于修改、添加或删除数据。
更新通常由更新语句组成,例如 UPDATE、INSERT 和 DELETE 等。
更新语句可以帮助用户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以适应新的用户需求。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数据库(Database)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有组织地、可共享、可被多个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为了满足特定组织或个人的数据管理需求而设计和构建的。
它可以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结构化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处理能力。
表(Table)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它由若干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条记录,每一列代表一种属性。
表可以看作是数据库中的一个二维结构,通过表结构的定义和约束条件,可以使数据有序地存储和管理。
字段(Field)是表中的一个列,它描述了表中每一条记录的某一方面特征,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字段具有数据类型,用来表示存储在该列中的数据的特性,如整数、字符、日期等。
主键(Primary Key)是用来唯一标识表中每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的组合。
主键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的特点,可以确保表中的每一条记录都有唯一的标识,便于数据的检索和更新。
通常,主键字段的取值应该稳定且不可更改。
外键(Foreign Key)是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它与其他表的主键建立关联关系。
外键在表中用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它可以限制表中某些字段的取值范围,确保数据的引用关系正确且有效。
索引(Index)是数据库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通过对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建立索引,使得数据库可以快速定位和访问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提高查询效率。
索引可以单独创建,也可以和表一起创建。
事务(Transaction)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保证了数据库在并发访问和多用户操作下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触发器(Trigger)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对象,它绑定在表上,并在特定的数据操作(如插入、更新、删除等)前后自动执行相应的操作。
触发器可以用于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约束,增强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视图(View)是一种虚拟的表,它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选取出来的数据的逻辑展示。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数据库名词解释
1.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外键和主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包括模式名诸属性名和模式的主键。
3.属性:既字段或数据项,与二维表中的列对应,属性个数,4.元祖:即记录,与二维表中的行对应,0元祖的个数5.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祖的属性或属性集6.候选键:不含多于属性的超键7.外键:属性集F是模式S 的主键,在模式R中也出现,称为模式R的外键8.实体完整性规则:实体的主键值不允许是空值9.参照完整性规则:依赖关系中的外键值或者为空值,或者是相应参照关系中某个主键码10.平凡的FD:如果X到Y,且Y小于等于X,则称X到Y是一个平凡的FD11.2NF: 如果R是1NF模式,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候选键。
12.3NF:如果R是1NF模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R的候选键。
13.BCNF:如果R是1NF模式,且每个非属性都不传递的候选键。
14.基本表: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称为基本表。
15.视图: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
视图是从若干个基本表和其它视图构造出来的。
16.稠密索引:对于主文件中每一个查找键值建立一个索引记录,索引记录包括查找键值和指向具有该值的记录链表的第一个记录的指针。
17.稀疏索引:在主文件中,对若干个查找键值才建立一个索引记录,18.多级索引:在索引很大时,还可对索引建立索引,这样就形成树结构的多级索引19.事务:是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集合,要么完整的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20.并发操作:在多用户共享系统中,许多事务可能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22.X锁:事务T对某数据加了X锁后,其他事务要等T解除X锁后,才能对这个数据进行封锁。
23.S锁:事务T对某数据加了S锁后,仍允许其他事务再对该数据加S锁,但在对该数据的所有S锁都解除之前决不允许任何事务对该数据加X锁。
24.并发调度:利用分时的方法,同时处理多个事务,则称为事务的并发调度。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数据库,又称为数据管理系统,是处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储存在一起,能够让多个用户共享、尽可能减小冗余度的数据集合,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
一个数据库可以由多个数据表空间(Tablespace)构成,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资料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为管理数据库而设计的电脑软体系统,一般具有储存、撷取、安全保障、备份等基础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依据它所支援的数据库模型来作分类,例如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XML;或依据所支持的计算机类型来作分类,例如服务器集群、移动电话;或依据所用查询语言来作分类,例如SQL、XQuery;不论使用哪种分类方式,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跨类别,例如,同时支持多种查询语言。
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功能来管理数据库,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基础功能:1.数据定义:通过创建修改和移出来确定数据组织。
2.更新:插入修改和删除当前的数据。
3.提取:从一个表格中提取从一个表格中提取信息,供直接使用或通过其他应用做下一步处理。
提取出的数据类型需要与原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保持一致。
4.管理:登记并监控用户行为保证数据安全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数据完整性注意信息并发性控制能够在有余,为预测的系统故障等情况出现后恢复信息。
数据库和它的管理系统要遵循同一个特定的数据库模型的准则,一般来说,数据库服务器是专门用于保存数据库、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相关的软件的计算机。
数据库服务器绝大部分都是多处理器的服务器,拥有超级存储空间和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简称RAID)来保证稳定的存储量。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保证在任何磁盘损坏或者故障的情况下可以恢复数据。
数据库硬件加速器将一个或者几个服务器用高速通道连接,这样就可以用在海量数据传输处理的环境下。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码:惟一确定关系元组的属性组。
(能惟一标示实体的属性集)2.候选码:码当中有多个的情况,每一个码称为候选码。
2.主码:从候选码中选定的一个码。
2.主属性:候选码中的每一个属性。
2.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3.外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 key),并称基本关系R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基本关系S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
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
4.视图:视图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提供给用户以多种角度观察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机制。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
换句话说,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
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了。
4.模式4.事务5.函数依赖: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
X,Y是U的子集。
若对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6.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8.候选码:若关系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其真子集不行。
称该组属性为候选码。
9.完全函数依赖:不含有部分函数依赖的函数依赖;10.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型的数据库。
处理方法是将网状结构分解成若干棵二级树结构,称为系。
系类型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记录类型之间联系的一种描述。
在一个系类型中,有一个记录类型处于主导地位,称为系主记录类型,其它称为成员记录类型。
系主和成员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联系。
网状数据库的代表是DBTG系统。
1969年美国的CODASYL组织提出了一份“DBTG报告”,以后,根据DBTG报告实现的系统一般称为DBTG系统。
现有的网状数据库系统大都是采用DBTG方案的。
DBTG 系统是典型的三级结构体系:子模式、模式、存储模式。
相应的数据定义语言分别称为子模式定义语言SSDDL,模式定义语言SDDL,设备介质控制语言DMCL。
另外还有数据操纵语言DML。
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
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
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
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
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完整版)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1.数据库: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
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数据库(Database)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一、数据模型(Data Model)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方式和关系,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1.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数据按照树形结构组织,以父子关系表示,层次模型适合表示具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关系的数据。
2. 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数据以图形结构组织,允许一个实体有多个父节点,网络模型适合表示复杂的多对多关系。
3.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通过关系(表)之间的连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
4.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数据以对象和类的方式进行组织,适合表示面向对象编程的数据结构。
二、表(Table)数据库中的表是数据的集合,类似于电子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字段,表的结构由字段名、字段类型和约束条件等定义。
三、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个列,用于存储和表示数据。
字段具有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日期等)和长度。
四、主键(Primary Key)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主键的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常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外键(Foreign Key)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表中的字段,参照另一个表的主键。
外键用于维护不同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六、索引(Index)索引是表中的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和效率。
它可以是单列索引或多列索引,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各种形式。
2.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3.DataBase:即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4.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来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维护、获取等系统软件。
5.DBS:即数据库系统,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共同组成。
6.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分为概念模型和结构模型两大类。
7.概念数据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抽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8.结构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9.实体(Entity):是指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联系。
10.实体型(Entity Type):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成为同型实体,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的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1.关系模型:指采用二维表形式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二维表结构又称为关系,一个关系数据库就是由若干个二维表组成。
12.关键字(码):在关系表中,能够用来唯一标识各个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组合)称为关键字或码(Key)。
关键字取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
13.外键或外码:当关系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为另一个关系的关键字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合为这个关系的外键(外部关键字Foreign Key)或外码。
14.从表与主表:指以外键相关联的两个表,以外键为主键的表称为主表,外键所在的表称为从表。
15.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它提供了对数据库数据的定义、查询和更新和控制等功能。
16.事务:是一组T-SQL语句的集合,它们被作为一个整体来执行,对于数据的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2、实体集:是指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3、实体型:是指若干个属性型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征一个实体的类型;4、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称为属性;5、联系: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样要抽象和反映到信息世界中,在信息世界中将被抽象为实体型内部之间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6、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称为码;7、关系: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8、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9、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10、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11、DBMS: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集中管理独立存放数据的软件叫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12、对象:对象就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13、继承:是指一个类(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14、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15、笛卡儿积:设A,B为集合,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笛卡尔积,记作AxB.笛卡尔积的符号化为:AxB={<x,y>|x∈A∧y∈B}16、超码: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17、候选码: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18、主码:在一个关系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可以选取一个候选码作为主码来唯一地标识每一个元组;19、外码:如果关系R2的一个或一组属性X不是R2的主码,而是另一个关系R1的主码,则该属性或属性组X称为关系R2的外码;20、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21、简单属性:是指不能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如性别属性就是简单属性;22、复合属性:是指可以再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复合属性可以是有层次的;23、单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只能有一个值的属性;24、多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可能对应一组值的属性;25、派生属性:是指属性的值可以从其他的相关属性或实体派生出来;26、SQL: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简称,是在1974年由IBM的San Jose实验室研究人员和Boyce提出的,当时称为结构化英语查询语言(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SEQUEL);27、数据库引擎:数据库引擎就是传统意义的数据库,它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它的存储空间很大,可以存放百万条、千万条、上亿条数据。
但是数据库并不是随意地将数据进行存放,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否则查询的效率会很低。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数据的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数据。
即这个互联网世界就是数据世界。
数据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出行记录、消费记录、浏览的网页、发送的消息等等。
除了文本类型的数据,图像、音乐、声音都是数据。
数据库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的概念实际包括两层意思:
(1)数据库是一个实体,它是能够合理保管数据的“仓库”,用户在该“仓库”中存放要管理的事务数据,“数据”和“库”两个概念结合成为数据库。
(2)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它能更合适的组织数据、更方便的维护数据、更严密的控制数据和更有效的利用数据。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2.2NF: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3NF:第三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4.BCNF:BC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集。
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技术..5.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所表达的概念.. 6.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指从概念设计得到的数据库概念出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实现数据存取的表达方式和方法..7.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8.概念模型:用来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9.逻辑模型:用来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10.外部模型:用来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11.内部模型:用来表达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模型..12.投影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除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13.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14.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有个重要特例;他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有若干相同的属性名..15.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1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17.关系规范式:实际上是对关系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使关系逐步达到较高范式..18.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对象..19.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输入;查看..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20.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个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21.组:是由一些属于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组成;通过“数据库”窗口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对象组织到一个“组”中..22.生成表查询:可以把选择查询得到的结果变成一个真正的表;这个表完全独立于数据源;用户对生成的新表进行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原来的表..23.更新查询:可以按指定的条件一次性地更新一批记录;而不必逐个地去修改每一条记录..24.追加查询:是一种从一个表向另一个表追加记录的操作;特别适宜于从已存在数据的源表按照指定的条件向目标表转移的情况..25.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创建的查询..26.联合查询:可以将多个表合并为一个表;但要求用来合并的表具有相同的字段名;相应的字段具有相同的属性..27.传递查询:可以直接向ODBC数据库发送SQL命令;不必链接到服务器上的表;就是直接使用相应的表..28.数据定义查询:是一种包括数据定义语言语句的SQL查询;实际上是创建表..29.类模块:是指可以用来定义新对象的模块;包括有属性和方法的定义..30.标准模块: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通用过程和常用的过程..31.关系模型:通过若干个二维表反映实体集及实体之间的联系..32.数据模型:是构造数据的规则以及对数据所能进行的操作的总体..33.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34.侯选键:在关系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称为关系模式的侯选键..35.主键:用户从侯选键中选做标识元组的属性称为主键..36.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中属性K是其他关系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R中称为外键.37.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是空值..38.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与关系之间的联系有关;是指“不允许参照引用与当前关系相联系的另一关系中不存在的元组..39.用户定义完整性:在建立关系模式时;允许用户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大小和取值范围;系统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检验实施;不在由程序员承担这部分工作..40.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41.完全函数依赖:属性E依赖于主键A+B;即E的取值依赖与A和B两者的组合..42.部分函数依赖:属性C只依赖于主键中的B;而与A无关;这称为部分函数依赖..43.传递函数依赖:属性D依赖于C;而C又依赖于B;因而D间接依赖于B;这称为D传递依赖于B..44.数据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45.数据安全性控制:防止非法存取数据库;一般通过设置密码、控制存取权限和采取数据加密等措施来实现..46.并发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当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同一数据时加以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47.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48.1:1联系: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则称A和B两实体为1:1联系..49.联系的元数:有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50.模块:是用VBA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基本上是由声明;语句和过程组成的集合..51.利用查询可以建立一个新表;这样的查询称为生成表查询..52.将窗体中的一个显示记录按列分隔的窗体是纵栏式窗体..53.如果需要在窗体没一页的顶部都显示信息;该窗体必需具有页面页眉节..54.在Access中;如果要对数据访问页进行修改;则应该使用数据访问页的设计视图55.ACCESS中;查询不仅具有查找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计算功能56.窗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表和查询57.查询设计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表的显示区;下半部分是查询设计区58.用于设定控件的输入格式;仅对文本型或日期型数据有效的控件的数据属性为“输入掩码”59.在ACCESS中可以定义三种类型的主键是自动编号的主键;单字段主键和多字段主键60.在报表中可以根据字段或表达式对记录进行分组和排序61.关系数据库中可命名的最小数据单位是属性名或字段62.在ACCESS中;通过数据访问页发布的数据来自于数据库63.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通过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64.ACCESS数据库中查询有很多种;根据每种方式在执行上的不同可以分为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和SQL查询65.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至于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66.如果一个查询的数据源仍是查询;而不是表;则该查询称为子查询67.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员四个部分组成68.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数据完整性规则三部分组成69.在当前打开的数据库窗口中;已创建的某类对象的所有列的显示区域称为对象列表框70.在ACCESS中压缩当前数据库;用户必须具有“打开/运行”和以独占方式打开的权限71.在创建查询时;有些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数据源的字段中并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在查询中增加计算字段来完成..72.根据窗体的用途;可以将窗体分为数据操作窗体、控制窗体和信息交互窗体73.在窗体中可以采用“按选定内容筛选”、“按窗体筛选”、“内容排除筛选”、“高级筛选/排序”四种方式来挑选并显示要求的记录74.ACCESS在当前行或列中打印当前节;而在下一行或列中打印下一节的内容;则节的“新行或新列”属性应设置为节后75.在设计数据访问页时;可在页面插入超链接;ACCESS的超链接控件有两种;分别是文字超链接和图象超链接76.在ACCESS中;通过RunMacro运行宏组中的宏时;其格式是宏组名..宏名77.嵌入在ACCESS中的程序设计语言是VBA78.ACCESS提供了直接创建空数据库和数据库向导两种创建数据库的方法79.在ACCESS中;可以使用表设计器;表向导;输入数据;导入和链接外部数据等多种方式创建表80.设置输入掩码可以约束向字段输入的数据;一个输入掩码可以由掩码和原义显示字符两类字符组成81.报表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报表的一个节82.数据访问页是作为独立文件保存的;其文件扩展名为..Htm83.在ACCESS中;模块分为类模块和标准模块两种类型。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2.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即.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通俗的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包括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
3.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下面的了解:数据库系统中的DBMS为三级模式结构提供了两层映像机制: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这两层映像机制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中不同用户的外模式与数据库逻辑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数据库模式发生变化时,例如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增加新的关系、改变关系的属性数据类型等,可以调整外模式/模式间的映像关系,保证面向用户的各个外模式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应用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这些数据在系统中的物理存储组织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数据库中数据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即内模式发生变化,例如定义和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可以调整模式/内模式映像关系,保持数据库模式不变,从而使数据库系统的外模式和各个应用程序不必随之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2.2NF: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
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
3.3NF:第三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
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4.BCNF:BC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
赖集。
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
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
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
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
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
等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
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注意,超键是一个属
性集)
15.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或者是书本P24定义2.4.1
16.主键:被数据库设计者选择出来作为表T中特定行的唯一性标识符的候选键。
17.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
键,
书本上的定义:如果表T1中任意行的F值的组合,至少包含一个空值或与被引用表T2中为候选键或主键的列集合P的组合值匹配,则列集合F被定义为外键。
18.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19.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
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20.第一范式规则:不允许有多值属性和含有内部结构的列。
21.兼容表:R和S有相同的标题,且属性是从相同的域中选择并具有相同的含义,则R和
S是兼容的。
22.投影:删除表上的某些列,包括标题以及对应列上的值。
在结果集中只留下重复行的一
个拷贝。
23.子查询:出现在另一个select语句之内的select语句形式被称为子查询。
24.实体:具有公共性质的可区别的现实对象世界的集合。
25.属性:描述实体或者关系的性质的数据项。
26.函数依赖:给定T的两行r1和r2,如果r1(A)=r2(A),那么r1(B)=r2(B)。
T中的两行不能
再A上取相同值而在B上取不同值。
27.平凡依赖:一个形如x→Y的函数依赖,其中x∩Y是Head(T)的子集。
28.函数依赖集的闭包:给定一个函数依赖集F,作用在表T的属性上。
F的闭包为可以从
F中推导出的所有函数依赖的集合。
29.无损分解:如果对于表T中的任何内容,F中的函数依赖都保证如下关系成立则称表T
的一个分解相当于函数依赖集F的一个无损分解(无损连接分解)即满足:T=T1∞T2∞T3∞…..∞TK
30.保持函数依赖:P281定义6.8.3
31.BCNF:任何F可推导出的函数依赖X→A都在T中,A是不在X中的单一属性,X必须是
T的一个超键。
32.主属性:属性A存在于表的某个键K中。
33.3NF:任何F推导并存在于T中的函数依赖X→A(A是单个属性且不再X中),下面两
个性质之一必须成立(1)X是T的一个超键。
(2)A是T的一个主属性。
(书上的定义)34.索引: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提供指向存储在表的指定列
的数据值的指针。
35.聚簇索引:引用的行和键值顺序一样的索引。
36.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P462最下面
37.原子性:事务包含的一组更新操作是不可分的,要么全部做,要么全不做。
38.一致性:事务的成功完成将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状态。
39.隔离性(可串行性):仅当两个事务不处于并发状态时,其中一个事务对另一个事务才
有影响。
即系统允许的任何交错操作调度等价于某一个串行调度。
40.串行调度:每次调度一个事务,在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没有结束之前,另外事务的操作
不能开始。
41.持久性:当事务提交语句后系统返回到程序逻辑时,必须保证该事务是可恢复的。
42.2PL两段锁协议:当事务试图读取某个数据项时,发出操作R(A),调度器解释该操作并代
表该操作第一次向该数据项加读锁。
同样。
(加写锁);在获得某个数据项的锁之前,调度器要求事务处于等待状态,直到该数据项上没有冲突锁存在。
43.排它锁(X锁):事务T自身可以对数据项A做读写操作,其他事务被禁止访问数据项
A
44.共享锁(S锁):如果数据对象A没有被其他事务封锁,或仅仅以S锁来封锁对象A,
事务T才能在数据对象A上施加S锁。
只能读,不能写。
45.事务的隔离级别P476.最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