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角平分线性质1教案新部编本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 能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 理解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即由一个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共面组成的图形。
然后解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平分一个角的射线称为角的平分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使用一个三角板或者一个直角三角形来验证性质。
让学生依次尝试不同的角,然后用直尺将角平分,最后用量角器或者直角三角形的尺角度量两个所得角,发现它们相等。
(2)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垂直平分线重合。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试验来验证性质。
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相等的角,然后用直尺作出这两个角的角平分线,再用量角器或者直角三角形的尺角度量这两个角平分线与其对边的夹角,发现它们都是90度,即两条角平分线与对边的夹角都是90度。
四、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然后解释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 教师提供实际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角平分线的性质。
3.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些有关角的图形,让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及性质。
2. 角平分线的定义教师解释角平分线的定义,并帮助学生理解。
3.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师提供实际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引导学生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
4. 解决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六、教学示例1. 示例一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然后将其平分,让学生观察角平分线与角的关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的性质。
2. 示例二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已经绘制好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个图形中的角平分线,并用直尺角度量两条角平分线与其对边的夹角,让学生发现这两条角平分线与对边的夹角都是90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案一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
案一人教新课标版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案一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XXXXX:
1、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
2、通过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
【学习重点】
XXXXX: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习难点】
XXXXX: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192完成填空:∵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______ ___
____________2、如图
11、3—4,在△ABC中,∠C=90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E,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A。
6cm
B、7cmC、8cmD、9cm3、OABEDCP如图所示OC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上任意一点,问PE=PD?为什
么?ABDCFE 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D为BC的中点,DE⊥AB,DF⊥AC,求证:BE=CF5、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
B、B
C、CA的距离相等。
探究:点P在∠A的平分线上吗?为什么?证明:
【课后作业】
第22页习题
11、3第1题,第23页第4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角平分线性质 教案
角平分线性质教案教案标题:角平分线性质教案目标:1. 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角平分线的相关内容。
2. 教具:直尺、量角器、白板和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练习册和答案。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白板或黑板,画出一个角ABC,并标出角的顶点A。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平分线吗?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是指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2. 解释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角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角。
3. 通过示例,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解释其证明过程。
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更复杂的角平分线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理测量等领域。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5分钟):1. 总结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几何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讲解示范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角平分线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性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角平分线的构造方法;3. 理解角平分线的重要性,并能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 角平分线的构造方法;3. 角平分线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 角平分线的构造方法。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直尺、量角器、教学展示材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基本概念,如角度的概念和度量等。
2. 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平分线?步骤二: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角平分线。
2. 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其所在的直线称为角的平分线。
3. 学生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a. 角的两条平分线相交于角的顶点;b. 形成的两个相邻角相等;c. 延长角两边所成的相邻外角互补。
步骤三: 角平分线的构造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构造角平分线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学习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构造角平分线的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角平分线的构造实践,并与同桌合作交流,彼此纠正。
步骤四: 角平分线的应用1. 提供一些角平分线的应用实例,如图形的定点、角度的测量等。
2. 学生分组合作,应用角平分线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应用方法。
步骤五: 总结和拓展1. 小结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构造方法。
2. 拓展讨论其他与角平分线相关的知识,如辅助角和互补角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探索角平分线的实际应用,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2. 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角平分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分组展示和解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角平分线应用方面的能力。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11、3角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有及初步应用;2、本节课是在学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性质为证明线段和角的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为后面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已掌握了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猜想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对定理的灵活运用能力比较欠缺。
2、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和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3、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作法及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角平分线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证明、运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比较、猜想、论证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在角平分线上任意选取一点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表达方式:如图1,∵ OC是∠AOB的平分线,∴∠1=∠2(或∠AOB=2∠1=2∠2或∠1=∠2= ∠AOB).2.角平分线的.画法:你能用什么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C?(可由学生任选方法画出OC).可以用尺规作图,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可以用TI图形计算器.3.创设探究角平分线性质的情境:用两个全等的30的直角三角板拼出一个图形,使这个图形中出现角平分线,并且平分出的两个角都是30.学生可能拼出的图形是:(拼法1)(拼法2)(拼法3)选择第三种拼法(如图2)提出问题:(1)P是∠DOE平分线上一点,PD、PE与∠DOE的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点P到∠DOE两边的距离可以用哪些线段来表示?(3)PD、P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投影)二、探究新知:(一)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1.实验与猜想:引导学生任意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并在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到角两边的距离.通过度量、观察并比较,猜想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TI图形计算器实验的结果:(教师用计算机演示:点P在角平分线上运动及改变∠AOB大小,引导学生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猜想:命题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证明与应用:(学生写在笔记本上)已知:如图3,OC是∠AOB的平分线,P为OC上任意一点,PD⊥OA于D,PE ⊥OB于E.求证:PD=PE.(投影)证明:∵ OC是∠AOB的平分线,∴∠1=∠2.∵ PD⊥OA于D,PE⊥OB于E,∴∠ODP=∠OEP=90.又∵ OP=OP,∴△ODP≌△OEP(AAS).∴ PD=PE三、作业设计反思:一、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
角平分线性质(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七年级学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作角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在数学学科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有了一定的能力,但归纳、演绎推理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还比较弱,思维的深度、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3、教学环境分析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数学环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操作活动、经历问题变化的过程,思考和研究实际现象的本质,发现其蕴含的数学规律。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选择PPT辅助教学,借助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现研究知识的过程,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尺规作图画角平分线,并能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其原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运用性质解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几何证明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根据角的平分仪器提炼角平分线的画法,平分线性质的探究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的研究性学习。
六、 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你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能有哪些方法? (对折、测量计算量角器)活动2:角平分仪的实验与探究教师展示一个教具(平分角的仪器),演示平分角的使用方法。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3)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2)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教学难点:(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2)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角的概念,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2. 新课讲解:(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2)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3)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角平分线是否平分角;(2)填空题:填空完成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3)应用题: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使学生掌握了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角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的联系与区别;(2)角平分线与高的联系与区别。
2. 探索问题:(1)角的平分线是否一定是直线?(2)角的平分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定理及应用;2. 强调角平分线在几何中的重要性。
八、测试与评价1. 课堂测试:(1)判断题:判断角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的联系与区别;(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角平分线性质定理;(3)应用题: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2)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解题方法和思路;(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 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3. 角平分线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角的概念,复习角的基本术语和性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角平分线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2. 介绍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如使用量角器、作角平分线的构造等。
三、示例演示(15分钟)1. 给出几个具体的角平分线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2. 引导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2. 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些角平分线的应用问题,如证明两条线段垂直、证明两个角相等等;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
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1. 对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2. 强调角平分线在几何证明和解题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资源:1. 课件、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角平分线的示意图、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练习题表现:检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角平分线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角平分线的拓展研究,探究更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2. 引导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3. 拓展到其他几何知识,如垂直角、相似三角形等。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清晰,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3.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4.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反馈是否及时收集和处理。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
2.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3.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归纳总结阶段知识:复习有关角的定义和性质,如角的顶点、边、度量等。
2.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引入角的平分线,比如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学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1.角平分线的定义:介绍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2.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例子来讲解。
(1)角平分线的两边可以延长。
(2)角平分线把原来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3)角平分线把原来的角分成两个互补的角。
第三步: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1.给出一些具体的角,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平分线,并补充相关的度量信息。
2.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1)已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直线DE是角ABC的平分线,求证:∠DBE=∠FBC。
(2)如图,已知∠ABC=70°,∠BCD=90°,试求∠DBE和∠EBC的度数。
(3)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点E不在这条直线上,连接AE、BE、CE、DE四线段,且∠AEC=∠BEC,∠AED=67°,求证:∠AED=∠CED。
(4)如图,点E是边AD的中点,DE与BC相交于点F,若∠AEB=45°,则求证:∠CDF=45°。
3.深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对于任意的角,是否一定存在角平分线?(2)是否存在一个角有两条或多条不同的角平分线?第四步:达成目标检测1.布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自选一题,并讨论解决方法和过程。
2.小组展示和总结:各小组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3.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角的测量以及线段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和角的测量,对角的基本性质有了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证明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证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和角的测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角平分线,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特点,从而得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3.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4.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对应边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平分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形和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平分线,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平分线?为什么存在角平分线?呈现(10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对应边等性质。
操练(10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1》是角平分线性质的一个引入和证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角的度量和平分线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而得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度量、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但是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证明,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证明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案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何快速找到直角的角平分线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角的度量、线段的平分等。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角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角平分线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角的角平分线,然后用直尺测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验证性质是否成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作一个角的平分线,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用剪刀剪下,用折纸的方法,如何确定角的平分线?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 的平分线,为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典例1如图,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角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A,C,分别以点A,C为圆心,相同的半径画弧,相交于点D,那么BD是角的平分线的依据是()[解析]由作图可知,△ABD和△CBD中,BA=BC,AD=CD,再加上BD为公共边,可有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 A探究点2角平分线的性质典例2如下图,在Rt△ACB中,∠C=90°,AD平分∠BAC,假设BC=16,BD=10,那么点D 到AB的距离是()[解析]∵BC=16,BD=10,∴CD=6.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点D到AB的距离等于CD=6.[答案] D探究点3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典例3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那么可选择的地址共有()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解析]如图,可选择的地址有四处.[答案] D【技巧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记性质及其根本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掉所围成区域外面的三个点.变式训练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位置如下图,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应是()点点点点[答案] C三、板书设计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为角平分线的性质,注重用数学语言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熟悉这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后,再拿一些具体题目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运用这两个定理.。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在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方面容易出现纰漏,这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方案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地区大四站中学学校学员姓名张春波
课题名称
角平分线的性质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②从上边的探究中,可以得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什么?求作什么?
③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且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角度怎么画?
④归纳角平分线的作法。
A
D B
C
E
(图1)
教学活动3
检查学习效果:作已知∠ABC的平分线。组长检查汇报。教师总结角平分线的作法。
教学活动4
归纳小结:
1、学生总结。
(2)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的平分线。为什么?
教学活动2
1. 新课:
1) 出示学习目标: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理解。
2)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19——P21,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将一个角平分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课题,有一个简易平分角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的平分线,为什么?(见图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1.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新授
授课教师:孙立民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1.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1.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图中哪条线段的长可以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忙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1
想一想: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
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 的方法.
学生活动:
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
[生1]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
[生2]∠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
AB AD BC DC AC AC =⎧⎪=⎨⎪=⎩
所以△ABC ≌△ADC (SSS ).
所以∠CAD=∠CAB .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
[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
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
试一试:老师再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
(3)作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点拨: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
2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1
2
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
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
2
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
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探究2:
做一做1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做一做2
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操作:
1.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
2.你与同伴用三角板检测你们所折的折痕是否符合图示要求.画一画:
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
拿出两名同学的画图,请大家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
[生]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两边的垂线段,所以同学甲的画法不符合要求. [生甲]噢,对,我知道了.
[师]同学甲,你再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你能否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呢?
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1,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一生板演)
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从文字和符号的角度分别叙述
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
[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2:(出示)
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下列概括:
∵ OC平分∠AOB,PD⊥OA,PE⊥OB,
∴PD=PE.
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用一用:
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此例放到第二课时讲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
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所以PD=PE.
同理PE=PF.
所以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2、见课件
巩固所学及时点拨
四.丰收乐园学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见
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距离把握不到位,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才叫距离
2、不会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是使用全等将性质再证一
3、采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强调三个条件。
两个垂线段,再加角平分线。
强调:学生还是更多的喜欢采用全等去解题,要试着让学生尽快接受新知识并用新知识去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