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救援技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水上应急救援关键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

水上应急救援关键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

水上应急救援关键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摘要:我国水域辽阔,常受洪水和其他灾害的严重影响,沿海和沿江河湖泊从事生产和生活的人民群众,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自然气候变化,造成了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给沿水作业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险,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加强对水上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或减轻水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生产和研发水上灾害救援专业装备,对水上应急救援队伍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训练,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水上应急救援;装备;技术1 国内外水上应急救援装备研发现状1.1 国外水上应急救援装备研发现状发达国家的水上灾害救援已由救援绳、救生圈等简易设备,向水上应急救援和转运系统的开发,比如专门的救生艇、无人机、水上紧急救援的机器人。

在现代医疗设备蓬勃发展的今天,水上应急救援装备也在推陈出新,外用去纤颤器、便携式氧气装备与其他有时效救治的医疗装备整合添加,是水上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好的设备平台,在水上应急救援的实践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发达国家的水上紧急救援设备的不断更新,水上应急救援的成效也在经受着持续考验,当前的现代水上灾害抢险活动,已离不开先进的抢险装备,设备更不断朝着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水上无人机,无人巡视系统等,以及水上应急救援机器人等等。

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水上救援人员对海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救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所以水上应急救援装备所占比例越来越显著,谁掌握了水上应急救援装备的主动权,谁将掌握水上应急救援的话语权。

1.2 我国水上灾害救援装备研发现状水上应急救援按涉及地区可划分为海事救援、涉水自然灾害救援等水域事故救援。

水上自然灾害有着时间迫在眉睫、技术难度大,救生时效苛刻等特点,决定救援要靠专业装备才能提升救援效果,确保人员安全,因此,建立起有专业水上紧急抢险装备的抢险队伍,是我们参与水上灾害抢险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物质保证。

我国潜水艇发展史

我国潜水艇发展史

我国潜水艇发展史
中国潜艇事业的起点始于20世纪50年代。

初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严峻的国防挑战。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开始研制潜艇,1955年,中国建造了第一艘常规动力潜艇——长春号,中国潜艇事业开始了崭新的历程。

自主发展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失去了外部技术支持。

尽管面临困难,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发展潜艇事业。

在这个阶段,中国成功研制出了许多重要的潜艇型号,如035型柴电潜艇,092型核潜艇等。

现代化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加大了潜艇技术研发的投入,力求实现潜艇现代化。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先进的潜艇,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

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突破和创新的过程。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潜艇技术的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救援潜艇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援潜艇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援潜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自然灾害、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往往有大量的人员需要救援,但由于环境恶劣或其他原因,常规的救援手段难以达到救援的效果。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救援潜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救援潜艇的可行性,分析其设计原理、技术特点及运用范围,为今后的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三、救援潜艇的设计原理救援潜艇是一种专门用于在水下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的潜水艇。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潜水舱结构救援潜艇的潜水舱结构需要具备强大的耐压能力,以确保在深水中能够正常工作。

潜水舱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也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 救援设备救援潜艇需要配备各种救援设备,包括潜水装备、搜救器械、医疗设备等,以确保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有效地救援被困人员。

3. 潜水性能救援潜艇的潜水性能决定了它在水下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水下操作的各种情况,确保潜艇具有良好的潜行性能和操纵性能。

4. 通讯系统救援潜艇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通讯系统,以确保在水下能够与救援指挥中心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指挥。

四、救援潜艇的技术特点救援潜艇作为一种新型的救援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 多功能性救援潜艇可以配备各种不同的救援设备,适用于不同的救援场景。

它既可以进行水下搜救,也可以进行水面救援、医疗救护等多种救援工作。

2. 高效性救援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具有很高的作业效率,可以迅速响应救援请求,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

3. 安全性救援潜艇在设计上注重安全性,具备较高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4. 环保性救援潜艇的动力系统多采用清洁能源,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和噪音。

五、救援潜艇的运用范围救援潜艇可以应用于各种紧急救援场景,包括但不限于:1. 海难救援救援潜艇可以在海难中进行水下搜救和救援工作,有效提高救援效率。

2. 潜水事故救援救援潜艇可以在潜水事故中进行人员搜救和潜水器材回收,保障潜水员的安全。

我国潜海取得的成就

我国潜海取得的成就

我国潜海取得的成就
我国潜海取得的成就:
一、深潜技术不断突破。

我国深潜器建造速度快、数量多、类型齐全,具备了从浅海到深海的全领域深潜能力,其中,“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的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二、海底资源勘查取得突破。

进一步发掘我国海洋资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钴、铁、锰、硒等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查、钻探和开采提供了
保障。

三、深海探索开创新局面。

我国深海科考、深海探测、深海作业能力
均得到显著提升,持续贯彻和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

四、海洋科技引领产业创新。

我国潜海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具有市场
竞争力的民用技术和产品,促进了我国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五、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深海科学研究,加深了与国际间的合作,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表更有影响力的
声音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深化了国家安全战略。

我国深海与安全战略结合,各级政府加强
对海洋领域的管理和保障,加强对海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国家
安全和国家主权的完整。

潜艇 科普 知识点

潜艇 科普 知识点

潜艇科普知识点潜艇是一种具有水下航行能力的舰艇,它能够在水下进行隐蔽的作战行动。

潜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海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逐步介绍潜艇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特点和作用。

1.潜艇的起源潜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潜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当时,古希腊人发明了一种称为“沉水船”的船只,可以通过在船体上注入水来使船只下沉。

这种船只可以在水下进行一些短暂的作战行动,但并不像现代潜艇那样具有长时间的水下航行能力。

2.潜艇的发展历程现代潜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潜艇的设计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先进。

著名的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在1800年设计了一艘名为“纳齐姆”号的潜艇,它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潜艇。

这艘潜艇可以在水下进行航行,并携带炸药攻击敌舰。

自那时起,潜艇的设计和技术逐渐改进,成为现代潜艇的雏形。

3.潜艇的特点现代潜艇具有许多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战争工具。

首先,潜艇具有水下航行能力,可以在水下潜行而不被敌人察觉。

其次,潜艇拥有强大的武器系统,包括导弹、鱼雷和炸弹,可以对敌人进行打击。

此外,潜艇还可以携带特种部队,执行特殊任务,如侦察、侦听和破坏敌方通信等。

4.潜艇的作用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潜艇可以对敌方舰队和港口进行袭击,有效地破坏敌人的军事力量。

其次,潜艇可以进行侦察和侦听工作,收集情报并保持对敌人的监视。

此外,潜艇还可以执行救援任务,例如在海难中搜救幸存者。

潜艇的作用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探险和海洋保护等领域。

5.潜艇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潜艇的设计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潜艇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和动力系统,提高其水下航行能力和隐蔽性。

此外,潜艇可能还会应用更多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其作战效能和自主性。

总结:潜艇作为一种具有水下航行能力的舰艇,发展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

水面潜艇的发展趋势

水面潜艇的发展趋势

水面潜艇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领域,水面潜艇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机动性能:水面潜艇在水下操作时会受到水流的阻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需要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才能进行各种任务。

因此,未来水面潜艇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其机动性能,如增大推进系统功率,强化机动控制系统和配备高效节能的推进器等。

2. 提高潜水深度:现有水面潜艇的潜水深度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其潜水深度,以应对更加复杂和严酷的任务需求。

为此,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和装备,同时加强各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提高通信和控制技术:水面潜艇需要进行与外界的通信和控制,尤其是在水下作业时需要完成复杂的任务。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水面潜艇的通信和控制技术,如采用更高效、可靠的通信方式,提高控制系统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等,以更好地适应各种任务需求。

4. 提高隐身性能:水面潜艇作为一种特殊装备,需要具备良好的隐身性能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未来发展趋势是提高水面潜艇的隐身性能,如采用更加先进的隐身材料和技术,优化外形和结构设计,提高无声性能等。

中国海军的20年_学生优秀作文

中国海军的20年_学生优秀作文

中国海军的20年_学生优秀作文中国海军的20年里,一路走来,荣誉和辉煌陪伴着它。

20年,虽然短暂,但也是一个变化万千的时期。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中国海军20年的发展历程,在荣誉和困难中成长壮大的历程。

1998年底,航空母舰辽宁舰主体完工出坞,随后进入引航、试验调整、设备调试等环节,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入列。

这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重要标志。

2006年7月,中国海军潜艇在公海进行了驻泊点供应和潜艇支援技术测试,成功切断第二艘航母出洛杉矶港口附近美国航母群的电力系统,导致美舰无法发动机运转,无法救援和保护海军肢体拯救队。

这一事件展示了中国海军强大的技术实力。

2007年5月,中国海军成立了两艘055巨型驱逐舰,其武器系统运动轨迹比美国先进,导弹装备、隐身设计技术和射击精度等方面都非常出色。

2018年9月,中国海军首艘055型驱逐舰正式交付,这标志着中国在现代驱逐舰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领军者。

2010年11月,中国海军“神州巨浪”号综合试验船在青岛正式下水,该船被誉为海试的“先锋”,为中国海军装备一流武器系统与先进舰载配套进行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15年12月,中国海军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船厂启动建造,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舰,说明中国海军实力已经成为全球最强之一。

2018年4月,中国海军在三亚演练场开展实战化演习,采用多种武器装备,测试综合作战能力。

通过演习,中国海军提升了多个战斗力指标,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国海军的20年,既有荣耀,也有困难,同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比如,在印度洋海域和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已累计为1800余艘我国及其它国家商船提供了安全护航。

在“和平方舟”出访行程中,为多国提供医疗援助和紧急救援服务,同时也在国际上推广了中国海军的形象。

在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方针,加强与各国海军交往合作,维护海洋安全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一同期待中国海军更加辉煌的未来!。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

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奇观——潜水艇潜水艇,作为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航行和探测的舰艇,一直以来都是科技的杰作。

这种奇妙的装置在《海底两万里》这本文学巨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科技的想象和追求。

本文将从潜水艇的历史发展、构造原理以及对探索海洋深处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潜水艇的历史发展潜水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尝试使用脱氧鳃和水下容器等方式进行水下呼吸。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潜水艇则始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初期。

起初,潜水艇只是由木材制成,被用于水下工作和战争。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蒸汽机和电力的出现,潜水艇逐渐实现了自主航行。

二、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如何让一艘船既能在水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行动?潜水艇通过以下几项重要构造实现这一目标。

1. 壳体结构:潜水艇的外壳通常由特殊合金或钢材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

壳体采用流线型设计,以降低水下水流对艇体的阻力。

2. 浮力控制:潜水艇通过操纵水下舱室内的大量水和空气的进出,实现浮力的调整。

当艇体内充满水时,潜水艇沉入水下;当泵出舱室内的水,将其替换为空气时,潜水艇得以浮出水面。

3. 推进系统:潜水艇通过螺旋桨、水轮或喷气推进器等装置提供推进力。

蒸汽机和电力是过去常用的动力源,而如今,则更多地采用核能。

4. 密封系统:潜水艇的密封非常重要,以确保艇体内外没有漏水。

艇体上的舱室门、观察窗等设备都需要特别设计,以保证在水下艇内的安全。

三、潜水艇的探索海洋深处的作用潜水艇的出现给人们深入探索海洋深处提供了新的途径。

海洋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领域,仅靠传统的潜水员或潜水装备很难达到深处。

潜水艇则能够长时间停留在水下,承载科学家和研究员深入海底,开展海洋生态、地质和气象等领域的研究。

潜水艇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通过潜水艇,人们发现了海底的热液喷口、冷泉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

同时,潜水艇还发现了大量的珍稀生物物种,加深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潜水艇的作用

潜水艇的作用

潜水艇的作用潜水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水面舰艇。

它的主要用途是在水下进行侦察、打击敌军海上舰艇和潜艇、布雷和搜救等任务。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潜水艇的作用。

首先,潜水艇在军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悄悄地深入敌方海域,进行侦察和情报收集工作。

通过潜水艇的机密侦察,军方能够得知敌方舰队的数量、型号和行动方向等信息,为作战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潜水艇还可以使用导弹、鱼雷和近身武器等装备,对敌方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攻击。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避免了敌方雷达和卫星的侦测,增加了打击敌方的突然性和效果性。

其次,潜水艇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利用潜水艇进行深海考察,探索海洋中未知的领域。

潜水艇能够下潜到几千米深的海底,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地质结构和海洋环境等信息,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做出贡献。

此外,潜水艇还能配备大型潜水器材,进行海洋资源的勘探和采集,如采集海底矿产和石油等。

此外,潜水艇在搜救和救援行动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船只在海上遭遇事故或遇险时,潜水艇可以迅速到达事故地点,进行搜救行动。

潜水艇可以通过声纳和声呐等设备,检测到船只的位置和坐标,然后使用潜水器材救援被困人员。

同时,潜水艇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和物资支持,确保被救援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潜水艇在军事、科学研究和救援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悄无声息地在水下航行,对敌人进行侦察和攻击,提供关键情报供作战决策使用。

同时,潜水艇还能启动科学考察,探索海洋中未知的领域,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做出贡献。

最后,潜水艇还能在海上救援行动中提供及时的支持,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潜水艇是现代海军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系统发展现状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系统发展现状

的 核潜 艇 运 行 经 验 也 表 明 , 救援 工 作 中 应 加 强 国 际 合 作 。北 约 和 美 国海 军 新 列 装 的 新 型潜 艇 救 援 设 备 , S D S 在 如 R R, N R ,R S S L 7和 MK 0 H B T S以及 S—S V, 为 水 下 意 外 遇 险 艇 员 提 供 快 速 安 全 的救 援 手 段 , 使 世 界 核 潜 艇 救 援 1,A Ea D 能 促 装 备 水 平 获 得 重 大 提 升 。这 些 可 对 我 国开 展 核 潜 艇 援 潜 救 生工 作 提 供 一 定 的 借 鉴 。
A b t a t I te sr c : n h wa e o h n r a i g o u la u m ai e l e v r t e wol t e s b ai e k f t e i c e sn f n c e r s b rn s fe to e h rd, h u m rn
Al s g e t mo ta r a ma y e r o lt r s b rn o e ains a e g lg t d h n e f r n e n to a n y a s f mii y u ma i e p r to h v hih ih e t e e d o it r ain l a
关 键 词 : 核 潜 艇 ; 潜 救 生 系统 ; 展 现 状 援 发
中 图 分 类 号 : U 6 .3 6 4 8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7 6 2—7 4 ( 0 2 1 0 3 0 d ii . 4 4 ji n 1 7 7 4 . 0 2 1. 3 6 9 2 1 )0— 1 7— 7 o :0 3 0 /.s .6 2— 6 9 2 1 . 0 0 1 s

浅谈对失事潜艇的救援方法

浅谈对失事潜艇的救援方法
科技信息
on校论坛o
s IN E E H O O YIF R A I N CE c &T C N L G N O M T O
21 0 0年
第7 期
浅谈对失事潜艇的救援方法
汤 晓迪 太 禄东 吕 杨 (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海军 蚌埠 士官 学校 徽 蚌 埠
【 摘
231 3 0 2)
种。
潜 艇 救 生 平 台连 接 的 接 口。救 生 钟 本 身 无 动 力 , 母 船 的 绞 车 吊放 到 用 失 事 潜 艇 的升 降 口处 . 过调 节 压 力 并 在 潜 水 员 的 帮 助 下 与 潜 艇 实 施 通 对 接 , 次 可 营 救 6 8名 艇员 。 一 —
1 紧 急 上 浮 法
要】 潜艇 失事会造成严重的装备及人 员损失 , 因此如何 对失事潜艇 实施救援一直是世界上各 海军强国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介 绍了
当前 普 遍 采 用 的 对 失事 潜 艇 的 救 援 手段 与方 法 , 简要 分 析 了各 种 方 法 的优 劣 。 并
【 关键词 】 失事潜艇 ; 救援 ; 手段 与方法

般 来 说 , 艇 发 生 事 故 后 , 先 考虑 和 最 可 靠 的 自救 方式 是 潜 32 载 人 深 潜救 生艇 潜 最 . 艇 通 过 自身 的力 量 浮 出 水 面 , 要 办 法 是 帮 助 潜 艇 堵 塞 漏 洞 , 向 失 主 并 载 人 深 潜 救 生 艇 是 一 种 人 工 操 纵 的 潜 水 装 置 。典 型 的有 德 国 的 事 潜 艇 输 送 高 压 气 体 , 高 压 气 体 吹 排 压 载 水 柜 , 行 排 水 , 潜 艇 浮 “ 鱼 ” 深 潜 援救 艇 。 型 艇 的耐 压 壳 体 由 三 个球 状 舱 室 和 二 个 圆 柱 用 强 将 人 型 该 出水 面 。 果 这 些措 施 都 不 能 使 潜 艇 浮 出 水 面 , 应 在 沉 没 前 , 速 发 型 蓄 电池 箱 组 成 。前 舱 为 指 挥 室 , 如 则 迅 中舱 为 仪 器 室兼 作 接 送 潜 水 员 舱 或 射 求 救 信 息 , 将救 生 浮标 浮 出水 面 , 过 钢 缆 和 电缆 与 潜 艇 相 连 。 并 通 另 转 运 问和 救 生 间 。接 送 潜 水 员 时 可加 压 到 3 P , 载 2 3名 潜 水 员 。 0a搭 — 外 。 潜 艇 内有 报 警 装 置 , 旦 发 生 爆 炸 或 燃 烧 , 警 装 置 启 动 , 舱 在 一 报 各 门将 立 即 封 闭 , 阻止 火 、 及 毒 气 进 入 。 而 制氧 系统 也 会 启 动 , 证 人 水 保 的正 常 呼 吸 。 大 洋 深 处 营救 失 事 潜 艇 中 的 艇 员一 直是 一 项 高 难 度 作 业 。 潜 艇 除 紧 急 上 浮 自救 外 ,艇 员 从 水 下 逃 离 失 事 潜 艇 的 方 法 大 致 还 可 以分 为 “ 自救 脱 险 ” “ 救 脱 险 ” 种 。 和 外 两 后 舱 为 机 械 室 , 置 各 种 辅 机 。 用 电 力 液 压推 进 系统 , 能 量供 给两 配 采 其 台 高 压 排 水 泵 、 衡 系 统 、 口盖 开 启 系 统 、 纵 器 、 缩 腿 与 对 接 机 平 舱 操 伸 械等。 此 型 艇 装 备 有 各 种 观 通 、 航 仪 器 , 括 水 面无 线 电 台 、 光 灯 、 导 包 闪 水下电话、 水下 定 位 仪 、 扫 声 纳 , 深 仪 、 度 计 、 旁 测 深 陀螺 罗 经 、 讲 机 、 对 搜 索 灯 、 下 电视 系 统 、 急 浮 标 、 标 识 浮 标 及 其 释 放 系 统 和 启 动 水 应 4个 声信 发 射 机 的释 放 系 统 等 。 型 艇 可 以使 用 汽 车 、 车 、 只或 飞机 运 此 火 船

水下作战的发展分析与启示

水下作战的发展分析与启示

水下作战的发展分析与启示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潜艇、水雷到现代的核潜艇、水下机器人,水下作战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在20世纪初期,水下作战主要依靠潜艇、水雷等装备发挥作用。

二战时期,水下作战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潜艇成为了最重要的水下作战装备之一,并参与了很多关键战役。

此外,水下机器人也开始逐渐应用,用于海上救援、摧毁水雷等任务。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水下作战装备在自主感知、控制能力、信息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使水下作战不仅能在水下空间中进行,而且还能在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水下区域中作战。

例如,自主水下机器人和水下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水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们可以在水下空间中自主感知、控制,实现多种任务瞬间转换。

同时,由于水下通信的难度较大,高效的水下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下作战的能力不仅在实战中实现极大的提升,也在海洋开发、资源勘探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地应用。

现代水下作战的发展基于武器科技的革新、自主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突破,由此提高了水下作战的实用性和实战效能。

同时,现代水下作战装备也为人类在海洋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在未来的发展中,水下作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持续拓展和进步,技术的更新换代将会加速水下作战的价值实现。

对于我们而言,水下作战的发展也展示了人类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技术,人类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护海洋生态、实现深层资源开发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注重研究和发展水下作战技术,加强国家海洋保护,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数据是进行分析的基础,接下来,本文将列出一些与水下作战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水下作战发展状况与趋势。

1. 2018年,全球潜艇总数量约为392艘,其中中国拥有74艘潜艇,居世界第二。

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水下作战装备,潜艇的数量与技术水平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潜艇发展史

我国潜艇发展史

我国潜艇发展史一、起步阶段我国的潜艇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开始组建潜艇部队,并从苏联进口了四艘老式潜艇。

这一阶段,我国潜艇技术基础薄弱,主要依赖苏联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二、自主研发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技术的积累,我国开始自主研发潜艇。

1960年代初,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实现了潜艇技术的重大突破。

此后,我国不断改进和升级潜艇设计,逐步提高了潜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

三、技术突破进入21世纪,我国潜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自主研发的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相继问世,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这些新型潜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和更长的续航能力。

四、现代化升级为提高潜艇的作战效能和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我国对现役潜艇进行了多次现代化升级改造。

升级内容包括新型声呐、武器系统、导航系统等,使潜艇的探测、打击和生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发展潜艇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与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我国在潜艇设计、建造和维修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我国也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促进了国际潜艇技术的发展。

六、战略威慑力量我国潜艇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威慑力量之一。

在海战中,潜艇能够发挥隐蔽、突然性等优势,对敌方舰队和重要目标进行致命打击。

同时,潜艇也是重要的信息战和特种作战平台,能够执行情报收集、电子战和特种作战等任务。

七、未来展望未来,我国潜艇发展将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我国潜艇将具备更强的隐身性能、航速和深海探测能力。

同时,我国还将大力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潜艇的作战效率和人员生存率。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我国潜艇将在未来海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

潜艇应急救生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

潜艇应急救生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

p o we r ul f e me  ̄e n c y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e n s u r e t h e r e s c u e o f t h e s u b ma r i n e i n d ng a e r b e i n g e f i f c i e n t l y c o n d u c t e d .
文章编号 : 1 6 7 2 —7 6 1 9 ( 2 0 1 6 ) 1 2 —0 0 1 6—0 4
Cu r r e nt s i t u a t i o n a nd de v e l o pme n t t r e n d o f e me r g e nc y c o m m un i c a t i o n f o r r e s c ui ng s ubm a r i n e i n da ng e r
S UN We i — h u a , F EI L i , YE Fa — x i n
( T h e 7 2 2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S I C , Wu h a n 4 3 0 2 0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s s u b ma in r e u s u a l l y n a v i g a t e s u n d e r wa t e r a n d t h e r e re a c o mp l e x s i ua t t i o n s u n d e r t h e s e a a n d wi h t he t s u b — ma r i n e i t s e l f , he t s u b ma ri n e wi l l b e d e s t r o y e d d r a ma t i c a l l y a n d he t l i f e o f c r e w i s t h r e a t e n e d o n c e i t e n c o u n t e r s d a n g e r . Th e

瑞典潜艇救援系统URF

瑞典潜艇救援系统URF

世界首艘攻击性
多用 途元人水下 航行器
该型无人水下航行器是英 国 B A系统公司 E 水下 系统部研发 的, 是世界上第一艘攻击性 多用
途 无 人 水 下 航 行 器 , 能 携 带 多 种 武 器 和 通 讯 装 其
在海上以遥控方式 发射了“ 喷水鱼” 灭雷 系统 , 并
摧 毁 了 目标 水 雷 ; 次 , 次 发 射 “ 水 鱼 ” 另 再 喷 又成 功 地 识 别 定 位 了多 用 途训 练 水雷 系统 。 由此 , 足 以显 示 该 型 无 人 水 下 航 行 器 和 “ 水 鱼 ” 雷 器 喷 灭 的强 强 联 合 , 着 强 大 的能 力 。 有
通 过 拖 车将 其 运 输 到 指 定 港 口 .通 过 船 舶 拖 运 到 工
确定失事潜艇 的位置 。 然后与潜艇 进行对接 , 全部艇
员 通过 救援 舱 口进 入 救 援 舱 , RF与 潜艇 的 对 接 角 U
度可以达到 4 5度 。
在 UL 1F的前端是 两个驾驶 员的工作舱 ,紧接
的 是在 其 对接 处 的救 援 舱 , 三个 舱 室是 辅 助舱 。 第 在
最 尾 端 是 另 外 的 一 个救 援 舱 。 URF 6 4 0米 的 下 潜 深 度 及 3吨 的 有 效 栽 荷 。 可
以使 其 在 石 油 工 业 和 其 它近 海 活 动 中承 担 水 下作 业
任 务 。 ◆
腔 ,因而减小 了水的 阻力.增 大 了潜艇的航 行速 度。 ( 陈安 刚)
目前 世 界上 最大 的集装 箱 货轮 。该货 轮 20 0 6年开始 了到欧洲 的处女航 , 经 中国 途
目 皇 海 的 艇 援系 是 界 唯 的 蹈 典 家军潜救 统世上 一 、 囫

《潜艇救援行动记》教案

《潜艇救援行动记》教案

《潜艇救援行动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潜艇的基本知识,如潜艇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2)培养学生对潜艇救援行动的认识,了解救援行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潜艇救援行动的实际情况。

(2)利用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海军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潜艇的基本知识介绍(1)潜艇的定义和分类(2)潜艇的特点和作用(3)潜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潜艇救援行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1)救援行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2)救援行动的流程和关键环节(3)救援行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潜艇的基本知识(2)潜艇救援行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2. 教学难点:(1)潜艇的分类和特点(2)救援行动中的应急处理和问题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潜艇的基本知识和救援行动的流程。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救援行动的实际操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潜艇救援行动记》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具:潜艇模型、救援设备模型等。

4. 准备工作:提前布置教室,准备教学资源和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潜艇救援行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潜艇救援的兴趣,导入新课《潜艇救援行动记》。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展示:(1)讲解潜艇的基本知识,如定义、分类、特点等。

《潜艇救援行动记》教案

《潜艇救援行动记》教案

《潜艇救援行动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潜艇救援行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学生能够分析潜艇救援行动的步骤和关键要素。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来描述潜艇救援行动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改进潜艇救援行动的建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潜艇救援人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和沟通在救援行动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了解其在救援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潜艇救援行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潜艇救援行动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其在现代海军中的重要性。

探讨潜艇救援行动对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保障作用。

2. 潜艇救援行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解释潜艇救援行动的相关术语,如潜艇、潜水员、救援舰等。

介绍潜艇救援行动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如潜水艇、潜水装备、声纳系统等。

3. 潜艇救援行动的步骤和关键要素阐述潜艇救援行动的一般步骤,包括救援准备、救援执行和救援后续。

探讨潜艇救援行动中的关键要素,如救援人员、救援船只、救援策略等。

三、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研究和讨论潜艇救援行动的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业人士或进行实地考察来收集相关信息。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潜艇救援行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与否的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案例的救援策略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学生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改进潜艇救援行动的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小组合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学生研究报告或演示文稿的内容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2.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潜水艇作用

潜水艇作用

潜水艇作用潜水艇是一种在水下进行作战、探测、救援等任务的水下舰艇。

它利用密闭的舱室结构和专门设计的推进系统,以及高度密封的外壳,使其能够在水下环境下工作。

潜水艇的作用广泛而多样,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主要的作用。

首先,潜水艇在军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水下战斗的利器,潜水艇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目标并进行打击。

它们可以搭载鱼雷、导弹、炸弹等武器,对敌方舰艇、潜艇和岸上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潜水艇还能搭载侦察设备,对敌方防线进行侦察和情报收集。

潜水艇的隐蔽性和机动性使其成为一种难以捕捉和打击的战斗力量。

其次,潜水艇在科学研究和海洋考察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类对海洋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科学家们潜入水下进行的观测和研究。

潜水艇能够携带科研装置,深入到千米级的海底,对海底地形、生物、地质等进行详细观测和采样。

通过探测海底的地理环境、海浪、气候变化等信息,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的运动规律和地球的演化过程。

此外,潜水艇还可以用于海底救援。

海底发生事故或灾难时,潜水艇可以潜入水下进行紧急救援。

它们可以将救援人员运送到事故现场、将受伤人员转移至潜水艇并进行治疗。

潜水艇的密封结构和恶劣的水下环境并不适宜长时间的生存,但它们可以提供暂时的庇护,保证救援行动的成功。

最后,潜水艇在商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潜水艇可以用于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资源的勘探、采集和运输。

此外,潜水艇还可以用于海底电缆的敷设和维护,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潜水艇的高效率和可靠性使其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总之,潜水艇在军事、科研、救援和商业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

它们以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完成一系列需要在水下环境中完成的任务。

潜水艇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进一步拓展其更多的作用,为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带来更多可能性。

潜艇分析报告

潜艇分析报告

潜艇分析报告1. 引言潜艇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下作战武器,具有低噪声、隐蔽性强的特点,成为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

本文将对潜艇进行分析,从其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现有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发展历程2.1 初期潜艇早期潜艇主要用于侦查和攻击敌方舰队,其主要功能是在水下行驶。

最早的潜艇是手摇的,充气的,由木材和皮革制成,随后发展出了使用内燃机和电力驱动的潜艇。

这些潜艇虽然在技术上还比较简单,但为潜艇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U艇成为了战争的重要因素,利用其在海上的优势,德国成功地打击了大量的商船和军舰。

这些战斗经验对潜艇的技术发展以及战术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现代潜艇现代潜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具有更高的潜航深度、更长的续航力和更强的打击能力。

通过核动力系统的应用,潜艇的作战半径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其在海洋中的作战能力。

此外,现代潜艇还加强了对传感器和隐身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其在水下的隐蔽性。

3. 工作原理潜艇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潜艇的浮力和重力的调节,在水中实现浮沉控制;通过动力系统提供推进力,并通过舵控系统实现航向的控制。

具体来说,潜艇的浮沉控制是通过调节潜艇内部储存的水和气的分配来完成的。

潜艇的推进力主要来自于电力或核动力系统,通过驱动螺旋桨推进潜艇前进。

控制潜艇航向则是通过操纵舵和舵面来实现的。

4. 应用领域4.1 军事领域潜艇在军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包括敌舰打击、敌方海岸设施打击、水下侦察和情报收集等任务。

潜艇在海军力量中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打击力,能够迅速而隐蔽地接近敌方目标,实施突袭和打击。

4.2 科学研究潜艇在科学研究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研潜艇能够进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开展海底地质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

通过潜艇,科学家可以深入海底,开展对海洋深处环境和生物的观察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潜艇诞生之日起,人们就进行着对潜艇救援技术的思考。

随着潜艇技术的不断完善,各国海军都更加注重对潜艇救援技术与措施的研究。

潜艇失事会造成严重的装备及人员损失。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后世界上仅核潜艇沉没的恶性事故就达17起,造成了600多名艇员丧生,海洋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

据公开资料,二战后潜艇非战斗沉没事故90多起,另外还有个别事故因保密需要并不为外界所知[1]。

若考虑这一因素,实际数字应大于上述数字。

因此,世界各国都极力避免潜艇失事的发生,并一直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潜艇救援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1早期潜艇救援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但潜艇作为一种水下作战武器被大规模应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时期。

那时,还不存在潜艇救援艇。

由于技术的限制,艇员只能从失事的潜艇中自救,因而逃生率很低。

至一战结束后,潜艇已成为一种极大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武器,救生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此时的艇员可依靠自带的呼吸装置从失事潜艇中逃生。

尽管在战争年代中潜艇的制造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用于对失事潜艇人员进行救援的装置还未开始发展。

1925年9月23日,美国的S-51潜艇失事,33人死亡,1927年11月17日,美国的S-4潜艇遇难,34人罹难。

潜艇的相继失事使美国在潜艇救援工作上走出了第一步。

世界上第一艘潜艇救援船出现在美国海军中,在这种船上配备了用于救援的救援钟。

1939年3月23日美国海军潜艇“斯夸勒思”号在汉普郡的朴次茅斯失事。

美海军用潜艇救援钟成功救出33人(艇上共59人)。

在当时来说,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斯夸勒思”号的许多艇员得以生还得益于美国较早地开始了对失事潜艇救援措施的研究。

2二战后潜艇救援技术的发展二战后的和平时期里,潜艇及其艇员所面临的危险并不比战争时期小。

据数据显示,在20世纪早期的和平年代里,大约有170多起潜艇失事。

而冷战则是水下对抗的紧张时期,美苏在大洋深处都部署了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以及弹道导弹潜艇。

与此同时,为保卫本国海岸不受侵略,其他国家的海军也陆续开始建造和部署高级的常规动力潜艇,因此潜艇失事的数量也相应提高。

在和平时期潜艇救援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冷战时期是潜艇救援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自身救援”成为当时一种主要救援方式。

而“自由上浮”则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自救技术。

自由上浮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在英国海军中得以应用,之后许多国家的海军也开始应用这种技术,现在仍然有很多国家为海军配备先进的设备用来对自由上浮技术进行试验以及对艇员进行训练。

尽管自由上浮技术可使艇员从失事潜艇中迅速逃离,但该技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目前,使用自由上浮的自救只适合在深度不超过180m的水下进行;另外,当艇员受伤时也不能实施自由上浮;再者,即使使用该技术成功上浮到水面后的艇员也存在有暴露在敌方监视下的危险。

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海军已经设计了用于提高艇员在上浮后生存率的夹克和漂浮工具。

自由上浮是一种简单的潜艇艇员救生方法,为了提高援救的成功率,仍然需要救生钟和其他救援工具。

1962年英国海军首次采用快速漂浮救援技术。

1965年采用此法,脱险训练塔模拟脱险深度到过191m,这是当前实验室模拟快速漂浮脱险的最深纪录[2]。

1970年采用该方法,海底脱险深度达到183m,创造了快速漂浮脱险技术在海底脱险的最深纪录[3]。

目前,美、法、荷兰和希腊等国相继引进了这一技术。

我国海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快速漂浮脱险方法和医学保障的研究,经过多次模拟和现场实验,自行研制的快速漂浮脱险装具(28-Ⅱ型)已经列装使用,新型潜艇已经安装快速调压舱,近年已从英国进口部分MK-10快速漂浮脱险装具,快速漂浮脱险必将成为我国海军潜艇的常规脱险方法。

具体实施快速漂浮脱险时,为避免发生减压病,需要以潜艇舱室内保持在常压条件为前提,这是快速漂浮脱险技术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

这一缺陷已成为快速漂浮脱险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最大障碍[4]。

经饱和暴露后,快速上浮脱险前预吸纯氧实验早在1999年,Blogg等[5]用山羊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高压下暴露24h后,预吸纯氧1h以后再分别进行240m和150m的模拟脱险,减压病的发病率降低。

多普勒(Kima-Masural方法)所测得的静脉内气泡数量也显著减少[5-6]。

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考察了预吸纯氧对血液中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山羊经9m饱和暴露24h,预吸纯氧1h后再进行150m的模拟脱险。

结果发现,预吸氧可以使减压后ET-1的水平显著高于吸空气组和正常组,这可能与高压氧的缩血管作用有关。

同时作者推测吸空气组的ET-1水平高于正常组可能是由于血管内产生的气泡对内皮细胞作用的结果[7]。

此后,他们又进行了在更大深度下饱和暴露的研究。

山羊在23.5m(0.33MPa)下饱和暴露24h,然后阶段性减压至15m,再预吸纯氧2h,随后进行快速上浮。

结果表明,与未吸氧组相比,减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显著降低。

但同时作者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长时间(2h)的吸氧可能使氧气供应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确定达到预防效果的最短吸氧时间[8]。

美国海军医学中心用猪做模型进行了研究,在0.28MPa(相当于18m深度)下饱和暴露22h后,分别预吸:空气2h,空气1h+纯氧1h,或纯氧2h,再进行快速上浮(深度同饱和暴露深度,速度为9m/min)。

结果发现,预吸氧可以完全消除减压病所致的死亡,Ⅱ型减压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下降,由对照的85%下降为8%(预吸氧1h)和0%(预吸氧2h),皮肤大理石样斑纹和腹水也随吸氧而减轻,2潜艇救援技术的发展彭兆云,徐佳骏,陶恒沂,徐伟刚(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提要】潜艇救援技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脱险大致有3种方法:单人、集体、单人与集体结合。

本文论述了潜艇救援技术在各时期的发展。

【关键词】潜艇;救生;快速漂浮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7-1040-02中图法分类号:R278文献标识码:A通讯作者:徐伟刚(E-mail:wgxu@)。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4月15日第28卷第7期J Mod Med Health,April15,2012,Vol.28,No.7个吸氧组的肺充血发病率相似[9]。

Ⅱ型减压病与血管内气泡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高度相关。

随后,他们又考察了更短时间(15min和45min)吸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0.28MPa(相当于18m深度)下饱和暴露22h后,预吸氧45min,也可以消除快速上浮所致的Ⅱ型减压病。

即使吸氧时间仅为15min,Ⅱ型减压病的发病率也可由对照的73%显著地下降到8%。

皮肤大理石样斑纹也显著减少。

而且,病理学检查证实未出现减压病症状的动物也未出现肺组织异常,表明无肺型氧中毒。

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绵羊模型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动物在18m深度下饱和暴露24h后,分别预吸:88%~92%的氧气15min,1h或2h,再进行快速上浮(深度同饱和暴露深度,速度为9m/min)。

结果发现,减压后所有动物均出现肢体症状和窒息,1只还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减压病症状,1只死于窒息。

但是与只吸空气进行快速上浮减压相比,病死率显著下降[10]。

对数回归分析表明,预吸氧每增加1h,生存概率将增加25倍[11]。

在同样的饱和暴露和快速上浮脱险条件下,他们还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减压病。

结果表明,预吸氧3h可使动物全部存活,个别动物出现肢体症状和呼吸系统减压病,而对照组全部死亡。

在吸氧的动物中未发现脊髓中有局灶性梗死。

但是增强的自旋-自旋弛缓时间(T2)信号强度显示在白质内有斑片区,表明预吸氧3h可以显著减小神经系统减压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美国海军还研究了在0.5MPa 下经饱和暴露后,预吸氧加速减压的问题。

猪在0.5MPa(相当于40m深度)下饱和暴露22h后,先快速减压至26m(9m/min),然后仍旧吸空气进行阶段减压至18m(历时13.5h)。

在18m处吸纯度大于90%的氧气1h,再吸氧气快速上浮至常压(9m/min),总减压时间为14.75h。

结果发现,所有动物均存活,无明显减压病或严重氧中毒症状。

1只动物有腹胀,还有1只出现轻度的呼吸急促(>40次/分),同时伴有少量的泡沫性痰,但未出现呼吸窘迫,为轻度肺型氧中毒。

与美国海军现有的饱和条件下紧急减压方案相比,研究所用的方案使时间减少了50%,且没有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减压病[12]。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对上述情况下的肺型氧中毒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猪在0.5MPa(相当于40m深度)下饱和暴露22h后,先快速减压至26m,然后仍旧吸空气进行阶段减压至14m(历时大于21h)。

从14m处吸纯氧进行阶段减压,直至常压。

对照组始终呼吸空气。

两种处理的UPTD值分别为3880和1380。

结果发现所有处理的动物均无皮肤和心肺系统减压病,吸空气组步态正常,而吸氧组动物的步态有轻微的不良改变。

作者认为,此研究中所用的吸氧方案并没有显示出很好的预防减压病的作用,相反还有轻微的加重作用。

同时,吸氧对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也没有特别的影响[13]。

3当前世界潜艇救援的技术深潜救生艇20世纪70年代,英国、美国和瑞典的海军为提高救援艇的工作能力。

都引进了可以独立于母舰之外进行救援工作的救援艇。

这些救援艇与救援舱不同,不必通过链绳与母舰相连,在水下活动完全自由。

主要有3种:英国的LR-7救援艇、美国的DSRV 救援艇、瑞典的URF救援艇。

这些救援艇通过其母舰携带的压力舱可在短时间内解救失事潜艇内的人员,但是这些工具也存在不足之处。

4功能强大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ROV是一种通过遥控操作的无人潜水器,而潜艇救援艇则通过人在水下进行操作。

由于是无人操作,ROV可以完成大量困难的任务,也被称为“水下机器人”。

ROV能够在多种水下环境完成多种水下任务,是潜艇救援的得力工具,但也具有航速慢、机动性差等固有缺点。

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其作用的发挥会大受影响。

即便如此,各国对ROV的发展都十分关注。

目前英国、挪威、瑞典等国家ROV的发展水平较高,我国虽起步较晚,但也相当重视对ROV的进一步研究制造。

中国在第2次北极考察中就首次使用ROV进行了水下测量任务[14]。

对失事潜艇的救援工作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潜艇艇员的生命安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潜艇救援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更多的潜艇艇员能够化险为夷、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1]吴懿鸣,杨本坤.如何组织失事潜艇救援工作[J].现代军事,2003,29(11):59-61.[2]曹福成,胡山林.非战时潜艇失事及救援[J].国防科技工业,2003,12(6):10-14.[3]Barnard EE.Submarine escape from600feet(183metres)[J].Proc R SocMed,1971,64(12):1271-1273.[4]Conkin J.Decompression sickness after air break in prebreathe describedwith a survival model[J].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11,82(6):589-598.[5]Blogg SL,Loveman GA,Seddon FM,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d neuropathology findings in the goat nervous system following hyper-baric exposures[J].Eur Neurol,2004,52(1):18-28.[6]Blogg SL,Gennser M,Loveman GA,et al.The effect of breathing hyper-oxic gas during simulated submarine escape on venous gas emboli and de-compression illness[J].Undersea Hyperb Med,2003,30(3):163-174. [7]Jurd KM,Thacker JC,Seddon FM,et al.The effect of pre-dive exercisetiming,intensity and mode on post-decompression venous emboli[J].Diving Hyperb Med,2011,41(4):183-188.[8]Gennser M,Blogg SL.Venous gas emboli in goats after simulated subma-rine escape from290msw breathing air or hyperoxic gas[J].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09,80(11):927-932.[9]Mahon RT,Dainer HM,Gibellato MG,et al.Short oxygen prebreathe pe-riods reduce or prevent sever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in a70kg swine saturation model[J].J Appl Physiol,2009,106(4):1459-1463.[10]Sobakin AS,Wilson MA,Lehner CE,et al.Oxygen pre-breathing decreasesd ysbaric diseases in UW sheep undergoing hyperbaric exposure[J].UnderseaHyperb Med,2008,35(1):61-67.[11]Conkin J.Decompression sickness after air break in prebreathe describedwith a survival model[J].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11,82(6):589-598.[12]Dainer H,Nelson J,Brass K,et al.Short oxygen prebreathing and intra-venous perfluorocarbon emulsion reduc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s wine saturation model of decompression sickness[J].J Appl Physiol,2007,102(3):1099-1104.[13]Malkevich N,McCarron RM,Mahon RT.The effect of saturation decom-pression using oxygen on swine rna[J].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10,81(1):15-21.[14]Lam K,Shin PK,Bradbeer R,et al.Baseline data of subtropical coral com-munities in Hoi Ha Wan Marine Park,Hong Kong,obtained by an under-water remote operated vehicle(ROV)[J].Mar Pollut Bull,2007,54(1):107-112.(收稿日期:2011-12-09)(本文编辑:苏畅)·1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