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10 第1节 Ⅱ.学——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
2018一轮浙江语文课件:第2部分 专题12 第1节 Ⅰ.补——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二、散文的分类 1.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 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 阅读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 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 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查年份 2012 2013 2016 结构艺术 ★ 语言 表达技巧 形象特点 概括主旨 ★ 探究 ★ ★ ★ ★ ★ ★ ★ ★ ★ ★ ★ ★ 考查频率
考查点
2017 预测
3 年 3 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3 年 3 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3 年 1 考 冷考点,可能性较小 3 年 2 考 热考点,可能性较大 3 年 2 考 热考点,可能性较大 3 年 3 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高三一轮总复习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 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 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高三一轮总复习
3.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说理散文就是既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 散文形式。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与一般的写 景状物等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 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 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重视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 情趣、理趣。
浙江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散文——抓住形神,品味情思专题入门 散文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是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始终带着几个“为什么”去读文,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写得如何、为什么这样写、与主旨有什——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么关联”。
用这几个“为什么”去串联思维,理清行文线索,进而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即串“形”聚“神”。
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高效读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碰头食刘心武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②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
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辬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
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③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 又变得清晰起来。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我 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 了。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 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现在 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 叨着:“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丽达交代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 我……”
此时沙沙声已经逼近,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一幕, 只见数不清的绿色虫子从四面涌来,那虫子有两三寸长,如一层绿色地毯般蔓 延过来。老麦克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虫子,那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许 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都顷刻间被它们湮没。它们会爬进鼻子里嘴里,使人或 动物因窒息而死。而虫子所过之处,所有的树叶和草叶都被一扫而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采春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 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 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 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 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 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 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 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 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 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课件:专题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共209张PPT)
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
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 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 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1.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
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 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 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
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
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 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
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 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
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 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 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
2018高考浙江(学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5 荷塘月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总复习
[主要内容]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 (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 江南”的感受,表达了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文中淡雅朦 胧的景色极好地体现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 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特有的风格。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总复习
达标演练 点击图标进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总复习
1946 年朱自清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 年,朱自清
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
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无钱治病。当
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
曲 歌.折 曲.qqūǔ
纤 纤. .腰 夫
xiān qiàn
参.差cēn 人参.shēn 参.加 cān
脉 山.脉 脉.mmàòi
浅 流.笑 水浅qi浅ǎ.njiān
二、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
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
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
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
2018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专题2 考点1 巧识音近(同)字
专题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1.(2016·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D[本题考查音同、音近、形近造成的别字。
A项,“浮躁”是“轻浮急躁”的意思。
“燥”有“干燥”的意思;“躁”,与心情、心态相关。
所以“燥”应改为“躁”。
B项,“博得”是指“取得;得到(好感、同情等)”,“博”为“博取”的意思。
所以“搏”应改为“博”。
C项,“飞扬跋扈”原指“意态狂豪,不受约束”。
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跋扈”意为蛮横。
所以“拔”应改为“跋”。
]2.(2015·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国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著,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C[本题考查音同造成的别字。
A项,“幅原辽阔”应为“幅员辽阔”。
幅员,领土面积,指国家疆域。
2018届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3
• 4.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5分 ) • 答:①诗人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 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 颂。②诗人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 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的能力,层级层级C。解答本题,要 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
④
• 7.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 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 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 答: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 弱”“眼昏”表明诗人承认自己已年老体 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 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只 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 ”“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 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
② ①
• 5.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 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 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 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 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 一气呵成。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和归纳 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D。第一问需
新课标导 学语 文课标版第三章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 《考试说明》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1)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鉴赏。鉴 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见 下图表:
1 2 3
坚标杆
瞄考点 探技巧
竖 标 杆
一、 (2017 年考试说明样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 2 题。 (11 分 ) 导学号 15650730 落 叶 修 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2021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10 第1节 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
专题十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察点考察年份考察频率2021预测2021 2021 2021 2021 2021重要概念的含义5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重要句子的含意★★5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筛选整合信息★★★5年5考必考点,必考归纳内容要点★★★★★5年4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分析作者观点★★★★★5年4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一般前2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3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
此专题的考察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考情分析1.所选文章的内容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
每题3分,共9分。
2.信息筛选、内容归纳、分析观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考察的重点。
命题预测1.选择的文本的题材仍会非常广泛,不固定于某一特定内容。
2.不会再于单一考点上设题,考察更趋综合性。
第一节整体阅读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根底知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应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1.传记的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拟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2.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即对客观事物进展报道的时候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即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外表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3.调查报告的特点(1)写实性。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附录1名篇名句课件
荀子《劝学(节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必修五】 李密《陈情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狼狈。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必修四】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 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
苏轼《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 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18届浙江省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10
• 答: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 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 [解析]本题通过补全语段的形式,考查语 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这是一个 说明性语段,主要介绍了太空垃圾的问题 。①上文说“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 在太空中”,下文说“太空垃圾已经威胁 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据此可以断定,此处 应填承上启下的句子,揭示“上天的人造 物体”与“太空垃圾”之间的关系,如“ 都变成了太空垃圾”之类的内容。②结合 上文“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 地球上的人类也会……”,可确定此处应 填“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之类的内容。
• 答: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这 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 之发生变化
• [解析]本题通过补全语段的形式,考查语 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这是一个 说明性语段,主要说明了花青素与花的颜 色变化的原因。第①处答题的关键是看清 冒号后面的内容,所要填的句子是对冒号 后面内容的总领。由“酸性溶液”“碱性 溶液”“中性环境”可以看出,应填“在 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同颜色”之类的句 子。第②处从“比如牵牛花”句看,所填 句子的主语是“有些花”,再结合“清晨 ”“之后”“最后”可知,应填“有些花 的颜色随时间而变”之类的句子。第③处
5.(2015 年高考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导学号 15650191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①__,记忆型阅 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 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 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__③__, 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 贵。
2018一轮浙江语文课件:第2部分 专题11 第1节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一节
整体感知
真题剖析
——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 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 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
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要体 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 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 纸上。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 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 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 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 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叙述相对自由。
2018一轮浙江语文课件:第2部分 专题10 第1节 Ⅱ.学——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
►第一段:具体写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第①句指明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 ·第②句提出语言变迁的重要作用。 ·第③句具体介绍不同时代语言变迁对小说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二段: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 式发展中的得与失,评价中国古典文学的意义。 ·第①句指出要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第②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倡者确立白话语言方式的历史功绩不容抹 杀。 ·第③句指出要重新认识丢弃文言文的态度和做法。 ·第④句反思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第⑤句具体指出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文言的重要性。 ·第⑥句再次强调文言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 “概述”、 “讽 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 ,而作为 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 表现形式;30 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 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 式的发展;40 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 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考点】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应考思路】 首先,找到选项在原文所在的信息区。A 项,对应原文第
一段第③句第一个分句;B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第③句第二个分句;C 项,对 应原文第二段第④句;D 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第①句。
2018高考浙江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题11 第2节 考点1 情节的3种考法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考点1 情节的3种考法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考法1__情节梳理
☞明常识
小说的情节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情节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
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F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F
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
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小说线索
定考向
熟技巧
一、情节梳理的3种思考方式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 习题)第2章文言文阅读ppt (1)
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
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 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②用语。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 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 们要细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
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 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
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 “ 名 ” ,如 “ 王祎 ” 称 “祎”,“沈通明”称“通明”。
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 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 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 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 “ 辨理 ” 。例如 《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 “异史氏曰”等, 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 对事件的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 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 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
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
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 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学——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
解题方法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文主旨]该文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分别论证了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诗歌、小说、散文及戏剧发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内在根源。
[论证特点]作者观点明确,论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理论张力。
①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
②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③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①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
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
③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④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⑤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
⑥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 ►第一段:具体写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第①句指明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
·第②句提出语言变迁的重要作用。
·第③句具体介绍不同时代语言变迁对小说的影响。
►第二段: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评价中国古典文学的意义。
·第①句指出要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第②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倡者确立白话语言方式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第③句指出要重新认识丢弃文言文的态度和做法。
·第④句反思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第⑤句具体指出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文言的重要性。
·第⑥句再次强调文言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