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1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重点1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

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

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

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

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

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

如黄芩,华山参,沉香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

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中药鉴定学各论(一)

中药鉴定学各论(一)

中药鉴定学各论第一节植物药鉴定知识根及根茎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植物地下部分的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其次是单子叶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

(一)根类中药概述定义: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称为根类中药。

特点:无节、无节间、无叶或芽。

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表面: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单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有的根顶端带有茎残基或根基,根茎俗称“芦定义:药用部位为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称为根茎类中药。

分类及特点: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茎表面有节,有节间,节上常有叶、叶痕、幼芽或芽根。

白及为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百部为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药材呈纺缍形,表面黄白色,有不规则深纵沟。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

药材呈类球形,表面白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布麻点状根茎。

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白术为菊科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浙江。

于术,又名于白术、于潜术、烟术、产于浙江于潜地区,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药材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顶端有残留茎基。

断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巴戟天为莤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主产于广东,广西。

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药材为扁圆柱形,略弯曲,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断面皮厚,易与木部剥离。

白前为萝藦科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干燥根茎和根。

药材质脆,断面中空,习称,习称“鹅管白前”。

中药鉴定学,第一单元,中药鉴定总论,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第一单元,中药鉴定总论,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第一单元中药鉴定总论一、A11、下列除了哪一项外,都是产地加工方法“发汗”的目的A、杀酶保苷B、增强气味C、促使变色D、减小刺激性E、利于干燥2、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A、《中药大辞典》B、《中国药典》C、《新编中药志》D、《老药工鉴别经验集成》E、《常用中药鉴定大全》3、下列的性状中与药材所含化学成分有关的是A、性状B、色泽C、质地D、表面特征E、大小4、适用于总黄酮等大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是A、高效液相色谱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薄层色谱法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目前测定中药重金属、有害元素、微量元素最常用的方法是A、高效液相色谱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薄层色谱法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常用于发汗的药物有A、杜仲、玄参B、苦参、茯苓C、大黄、续断D、肉桂、干姜E、厚朴、黄柏7、《中国药典》规定,不超过60℃烘干的方法表示为A、阴干B、低温干燥C、晾干D、及时干燥E、干燥8、中药鉴定的依据包括A、国际药品标准和国内药品标准B、国家药品标准和部颁药品标准C、《中国药典》和地方药品标准D、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E、《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9、对鉴定记录书写要求不正确的是A、记录原始B、数据真实C、字迹清楚D、资料完整E、随意涂改10、以下关于饮片的规格正确的是A、块:为8~12mm的方块B、极薄片1~2mmC、叶类药材丝宽2~3mmD、段:长10~15cmE、皮类药材丝宽5~10mm11、有“金井玉栏”特征的是A、防己B、板蓝根C、黄芪D、甘草E、大黄12、人参、三七等的分泌组织是A、油管B、油室C、乳汁管D、树脂道E、油细胞13、属于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是A、吡咯里西啶生物碱B、黄曲霉毒素C、二氧化硫D、重金属E、残留农药14、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会散的方法是A、去壳B、切片C、发汗D、干燥E、蒸煮烫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分测定的方法A、烘干法B、甲苯法C、减压干燥法D、红外色谱法E、气相色谱法16、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不包括A、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做详细记录B、个体大的药材,在包件不同部位分别抽取C、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3%取样;D、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内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抽取样品E、同批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7、库房购入麻黄药材1100件,取样件数为A、51件B、52件C、53件D、54件E、55件18、中药鉴定取样时,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用量的A、3倍B、5倍C、6倍D、9倍E、2倍19、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产地常用加工方法是A、蒸、煮、烫后晒干B、熏硫后晒干C、"发汗"后晒干D、阴干E、切片、晒干20、下列不属于中药的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是A、黄曲霉菌毒素B、肾毒性马兜铃酸C、重金属及有害元素D、农药残留E、二氧化硫2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药典》中“检查”项下的内容A、杂质B、水分C、灰分D、有效成分含量E、重金属22、中药鉴定取样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用量的A、5倍B、6倍C、9倍D、2倍E、3倍23、《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中“烘干”,用下列哪项表示A、干燥B、晒干C、阴干D、晾干E、低温干燥24、以下关于药材采收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B、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C、皮类药材都在春末夏初采收D、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E、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25、药品检验取样时A、不超过5件的,随机取一件进行检验B、5~99件的,随机取10件进行检验C、100~1000件的按5%的比例取样检查D、超过1000的按10%的比例取样进行检查E、贵重药材可以不进行检查,避免损耗26、以下哪一个不是中药纯度的检查项目A、杂质、水分B、重金属及有害元素C、干燥失重D、毒性成分E、浸出物含量27、以下水试现象正确的是A、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颜色变浅B、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C、蛤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5~10倍D、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绿色荧光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8、以下火试的现象正确的是A、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的爆鸣声B、海金沙火试没有特异的现象C、松花粉及蒲黄易点燃并产生爆鸣声及闪光D、麝香仁燃烧时会有臭味E、麝香仁燃烧后会剩下黑色硬物,无法燃尽29、紫外光区的范围是A、400~500nmB、200~400nmC、300~500nmD、400~760nmE、400~750nm二、B1、A.全年均可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C.春秋两季D.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E.果实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1> 、果实种子类一般采收应在A B C D E<2> 、全草类一般采收应在A B C D E<3> 、动物药一般采收应在A B C D E<4> 、矿物药一般采收应在A B C D E2、A.来源鉴定B.理化鉴定C.显微鉴定D.性状鉴定E.品质鉴定<1>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A B C D E<2>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品种和质量A B C D E<3>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称为A B C D E<4>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鉴定中药的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品种的准确,称为A B C D E3、A.全年B.春末夏初C.秋冬季节D.果实成熟时E.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时期<1> 、皮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是A B C D E<2> 、茎木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是A B C D E4、A.10%B.5%C.2%D.1%E.3%<1> 、药材鉴定的取样原则中,100~1000件抽取的样品比例是A B C D E<2> 、药材鉴定的取样原则中,多于1000件的样品,超过的部分在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的样品比例是A B C D E5、A.熏硫B.切制C.干燥D.蒸煮烫E.发汗<1> 、在产地加工过程中,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常趁鲜操作的工序是A B C D E<2> 、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贮藏前一般均需要A B C D E6、A.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B.易变色、走油的药材C.含有皂苷类成分的药材D.含黏液质、胶质的药材E.易发生霉变的药材<1> 、色度检查适用于A B C D E<2> 、酸败度测定适用于A B C D E7、A.含挥发油的药材B.含树脂的药材C.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D.含皂苷类成分的药材E.含黏液质、胶质的药材<1> 、膨胀度测定适用于A B C D E<2>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测定适用于A B C D E8、A.高效液相色谱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薄层色谱法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目前中药鉴定中最常用的定性鉴别方法A B C D E<2> 、目前中药含量测定的首选和主流方法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中药鉴定一天学完

中药鉴定一天学完

中药鉴定学一文学完总论部分: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4个)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虽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

(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当前药材与饮片假冒伪劣的表现形式有:主观利益驱动----①以相对价廉的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②有意造假,以假充真;③掺伪;④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⑤染色。

客观专业水平不够----⑥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⑦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鉴定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中药临床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等大问题。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的高低、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害物质存在情况以及中药的纯净度等。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除临床疗效、性状鉴别外,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和涉及中药纯净度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药鉴定学1

中药鉴定学1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神农本草经》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在进行显微鉴定时,显微制片用水合氯醛透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A.使组织细胞壁膨胀透明B.能容易鉴别细胞组织C.能容易看清楚淀粉粒形态D.能容易鉴别油类物质E.能容易鉴别代谢物质3.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植物名实图考》4.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植物名实图考》5.在中药的鉴定方法中,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是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化学定性分析E.化学定量分析6.在进行中药鉴定时,抽取样品的总量一般应是一次检验用量的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7.观察粉末中药中的石细胞,最佳的制装片方法是A.水装片B.乙醇装片C.稀甘油装片D.水合氯醛溶液透化后装片E.氢氧化钾溶液装片8.在显微镜下观察菊糖的形态时,首选的制片方法是A.水装片B.稀甘油装片C.水合氯醛溶液透化片D.冷水合氯醛溶液装片E.墨汁装片9.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A.《中国药典》B.《老药工鉴别经验集成》C.《新编中药志》D.《常用中药鉴定大全》E.《中药大辞典》10.根据中药本身的性质,易虫蛀的应是A.含剧毒成分的药材B.含淀粉或蛋白质多的药材C.含无机物成分的药材D.含辛辣味成分的药材E.质地坚硬的药材11.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A.鉴定和考证中药的质量B.保护和开发中药的资源C.鉴定中药的真伪(品种)D.整理本草著作E.纠正中药的混淆名称12.对粉末性中药进行品种鉴定时,首选的鉴定方法一般是A.性状鉴定法B.基原鉴定法C.显微鉴定法D.理化鉴定法E.生物鉴定法13.对中药鉴定保存留样的期限至少是A.8年B.5年C.3年D.2年E.1年14.根及根茎类中药一般的采收时间是A.春末夏初B.秋、冬二季节C.开花前D.茎叶生长最茂盛时E.果实成熟时15.全草类中药的一般采收时间是A.秋、冬二季节B.夏季C.秋季D.花开放时期E.茎叶生长茂盛时期16.皮类中药的一般采收时间是A.随时可采B.春末夏初,植株生长茂盛时C.秋、冬季树叶脱落后D.果实成熟时E.开花时期17.含黏液质、淀粉或糖类成分多的药材,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A.切片后晒干B.蒸或煮、烫后晒干C.用硫黄熏后晒干D.发汗”后晒干E.阴干18.中药气调养护法的主要目的是A.充氮B.充二氧化碳C.充氧D.充氢E.降氧19.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最佳方法是A.基原鉴定B.水分测定C.有害物质检测D.理化鉴定E.本草考证20.石细胞和纤维都属于A.厚角细胞B.厚壁细胞C.薄壁细胞D.通道细E.分泌细胞21.要确证木化细胞壁,一般应滴加下列哪种试液,显红色A.钌红试液B.苏丹III试液C.间苯三酚-浓盐酸溶液D.氯化锌碘试液E.稀碱溶液22.要确证木栓化的细胞壁,最适宜滴加下列哪种试液A.钌红试液B.苏丹Ⅲ试液C.间苯三酚及浓盐酸溶液D.氯化锌碘试液E.三氯化铁试液23.中药材拉丁名的组成原则通常是A.属名+种名B.药名+药用部位名C.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D.种名+命名人姓氏E.药用部位名+药名24.有一药用植物,其根、茎、叶、果实等部位分别都是常用中药,此植物是A.菘蓝B.枸杞C.肉桂D.桑E.益母草25.非异常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A.车轮纹B.筋脉点(同心环状排列)C.星点D.云锦花纹E.罗盘纹26.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A.淀粉粒B.多糖颗粒C.菊糖D.草酸钙结晶E.橙皮苷结晶27.制作解离组织片的主要目的是A.使淀粉粒溶解B.使草酸钙结晶溶解C.使细胞壁的中间层溶解D.使色素物质溶解E.使脂肪油溶解28.不含晶纤维的药材是A.黄连B.甘草C.番泻叶D.黄柏E.石菖蒲29.对部分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的药材,为了控制其纯度,必须测定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水分30.测定中药浸出物的含量,常用于哪类药材的质量控制A.易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高的药材B.挥发油含量较高的药材C.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已经清楚的药材D.化学成分或主要组分的性质已经清楚的药材E.有效成分还不明确或尚无确切定量方法的药材31.测定中药中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常选用的仪器是A.高效液相色谱仪B.气质联用仪C.气相色谱仪D.薄层扫描仪E.红外光谱仪32.目前常用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强、能分析绝大多数有机成分的分析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薄层扫描法C.紫外光谱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原子吸收光谱法33.《中国药典》中规定的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有甲、乙二法,下列适合用乙法测定的药材是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豆蔻3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特征时,常用的装片方法是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装片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装片35.测定药材中酸不溶性灰分时常用的酸是A.稀硫酸B.稀盐酸C.稀硝酸D.稀醋酸E.高氯酸36.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除了适用于动物类药材外,还适用于鉴定A.茎木类药材B.皮类药材C.叶类药材D.果实和种子类药材E.矿物类药材37.异羟肟酸铁反应是检查A.黄酮类B.蒽醌类C.酚苷D.香豆精苷E.皂苷3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中药“发汗”法的目的A.促使变色B.利于干燥C.增加气味D.便于切制E.减少刺激性39.中药自身能贮藏的最基本条件是A.干燥B.新鲜C.切制D.包装E.清洁40.罂粟壳应按何类药品管理A.一般药品B.毒性药品C.麻醉药品D.精神药品E.贵重药品B型题[1~5]A.《五十二病方》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D.《证类本》E.《本草纲目》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2.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3.我国第一部《药典》4.是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5.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6~10]A.除去杂质晒干B.发汗后晒干C.煮后晒干D.置沸水中烫或煮至透心,刮去外皮晒干E.切片后晒干6.白芍7.延胡索8.玄参9.白芷10.防风[11~15]A.秋、冬季B.春末夏初C.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时D.花含苞待放时E.全年均可11.皮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12.根类及根茎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13.木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14.花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15.叶类药材一般采收应在[16~20]A.全年均可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C.采收情况不一D.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E.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16.果实种子类一般采收应在17.全草类一般采收应在18.藻、菌、地衣类一般采收应在19.动物药一般采收应在20.矿物药一般采收应在[21~25]A.基原鉴定B.性状鉴定C.理化鉴定D.显微鉴定E.生物鉴定21.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特点的鉴定方法是22.粉末性药材鉴定的首选方法是23.能够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的最佳方法是24.粉末性中成药鉴定的首选方法是25.利用中药或所含化合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来鉴定的方法是[26~30]A.稀甘油B.水合氯醛C.甘油醋酸D.蒸馏水E.80%~90%乙醇26.化学透明剂,迅速透入组织,使细胞组织清晰透明,易于观察的是27.为物理透明剂,一般用于临时封藏剂,用于观察糊粉粒和菌丝的是28.用于观察淀粉粒的是29.用于检查淀粉粒的有无或配合其他试剂检查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的性质的是30.用于固定和观察菊糖的是[31~35]A.间苯三酚-浓盐酸试液B.苏丹Ⅲ试液C.α-萘酚试液D.钌红试液E.氯化锌碘试液31.用于检查纤维素细胞壁的是32.用于检查角质化或木栓化细胞壁的是33.用于检查木质化细胞壁的是34.用于检查菊糖的是35.用于检查黏液质的是[36~40]A.10% B.5% C.1% D.逐件取样E.5件36.100件以下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37.100~1000件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38.多于1000件的样品,超过的部分在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39.不足5件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40.贵重药材的样品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X型题1.中药鉴定常用的四种方法有A.来源鉴定法B.性状鉴定法C.显微鉴定法D.理化鉴定法E.生物鉴定法2.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A.气候条件B.有效成分积累C.植物的发育阶段D.产地E.毒性成分的含量3.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易虫蛀的药材有A.含脂肪油的药材B.含淀粉多的药材C.含蛋白质多的药材D.含辛辣成分的药材E.含糖类成分多的药材4.中药鉴定取样的原则是A.应有代表性B.贵重药材抽取少量包件取小样C.应有足够的数量D.随机取样E.按照四分法取样5.原植物鉴定的主要步骤包括A.核对文献B.观察植物形态C.核对标本D.请专家协助鉴定E.野外考察6.《中国药典》中对中药有害物质的检查主要包括A.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B.微量元素分析C.重金属的检查D.黄曲霉毒素的测定E.细菌检查7.中药材拉丁名的组成有A.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B.中药属名C.中药种名D.国际通用名称E.药材部位名8.药材组织的解离方法包括A.硝铬酸法B.硫酸法C.氢氧化钾法D.氯酸钾法E.盐酸法9.中药鉴定的依据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B.《中药大词典》C.《部颁药品标准》D.《地方药品标准E.《中药辞海》10.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A.研究中药的加工方法B.质量鉴定C.品种鉴定D.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E.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11.下列药材在贮藏时易发生“走油”现象的是A.白芍B.当归C.枸杞子D.天冬E.桃仁12.《中国药典》规定中药中水分测定常用的方法有A.甲苯法B 烘干法C.减压干燥法D.晾晒法E.内标法13.用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制片,不可能观察到的成分有A.淀粉粒B.蛋白质C.叶绿体D.树脂E.纤维14.中药灰分测定的目的是A.保证药材质量B.防止虫蛀C.限制中药中泥沙的含量D.限制外来杂质的含量E.防治霉烂15.中药鉴定学研究的范围是A.中药的来源B.中药的品种鉴别C.质量评价方法D.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E.本草学16.中药加工的目的是A.促使干燥B.符合商品规格C.保证药材质量D.保证药材品种E.便于包装储运17.切片的方法有A.徒手切片法B.游走切片法C.滑走切片法D.石蜡切片法E.简单切片法18.中药性状鉴别的主要适应对象是A.完整药材B.注射剂C.粉末状药材,气味明显D.饮片E.成分明显的药材19.鉴定草酸钙结晶的方法有A.加稀醋酸溶解B.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C.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结晶D.加稀硫酸溶液(1→2)不溶解E.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20.中药在贮藏保管中常易发生的变质现象有A.虫蛀B.生霉C.鼠害D.变色E.走油A型题答案1.C 2.B 3.D 4.C 5.B 6.C 7.D 8.D 9.A 10.B 11.C 12.C 13.E 14.B 15.E 16.B 17.B 18.E 19.D 20.B 21.C 22.B 23.E 24.D 25.A 26.D 27.C 28.A 29.D 30.E 31.C 32.D 33.B 34.C 35.B 36.D 37.D 38.D 39.A 40.CB型题答案1.B 2.A 3.C 4.E 5.D 6.D 7.C 8.B 9.A 10.A 11.B 12.A 13.E 14.D 15.C 16.E 17.B 18.C 19.D 20.A 21.B 22.D 23.C 24.D 25.E 26.B 27.A 28.D 29.E 30.C 31.E 32.B 33.A 34.C 35.D 36.E 37.B 38.C 39.D 40.DX型题答案1.ABCD 2.BCE 3.ABCE 4.AC 5.ABC 6.ACD 7.ABCD 8.ACD9.AC 10.BCDE 11.BCDE 12.ABC 13.ABCD 14.ACD 15.ABCD16.ABCE 17.CD 18.AD 19.BC 20.ABDEA型题1.某药材来源于一种药用植物的地下部分,该植物地下部分呈圆柱形,节间明显,节上有退化的鳞片,断面有环纹和散在的筋脉点。

中药鉴定学总论1

中药鉴定学总论1
例如玄参科植物阴行草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用 作“刘寄奴”,而南方则作“土茵陈”使用。

刘寄奴:破血通经,消肿止血

土茵陈:清热燥湿,退黄
“同物异名”
人参:
(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产地):石柱参、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生晒参、白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山参、园参、林下参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四川:川芎、川牛膝、川贝母、川木香、川乌 (附子)、草乌、黄连、厚朴 江苏:茅苍术、薄荷(太仓县) 吉林:人参(抚松)、五味子、鹿茸 云南:三七、云木香、儿茶 青海:大黄、冬虫夏草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宁夏:枸杞 内蒙:黄芪 广东:砂仁(阳春县) 甘肃:当归(岷县) 福建:泽泻、乌梅 山西:潞党
(3)教材

1977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一版 成都中医学 院主编

1980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二版 成都中医学 院主编 1986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三版 任仁安主编
1996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四版 李家实主编 2003年出版 《中药鉴定学》 第五版 康廷国主编



学科发展方向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中药鉴定学发展三个阶段

古代(秦汉——清朝) 近代(建国前) 现代(建国后)



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 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 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 为“本草学”。
从古代本草沿革看中药鉴定的发展
名称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本草拾遗》
中药资源存在的问题:

中药鉴定1

中药鉴定1

《中药鉴定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新修本草(唐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D.本草经集注E.开宝本草2.药材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A.30℃B.50℃C.60 ℃D.70 ℃E.90℃3.《中国药典》规定“精密称定”是指被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A.十万分之一B.万分之一C.千分之一D.百分之一E.十分之一4.甲苯法测定水分适合于下列哪种药材( )A.牛膝B.党参C.杜仲D.丁香E.大青叶5.单子叶植物根药材横断面有一圈环纹,它是什么部位( )A.形成层B.木子层C.外皮层D.内皮层E.纤维群6.生狗脊片近外皮1-4mm处有一条凸起的棕黄色环纹是( )A.石细胞环带B.纤维层C.形成层D.木质层E.韧皮层7.含有间隙腺毛的药材是( )A.大黄B.绵马贯众C.狗脊D.牛膝E.黄连8.大黄星点的存在部位是( )A.皮层B.韧皮层C.韧皮部外侧D.木质部E.髓部9.何首乌粉末微量升华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后显( )A.黄色B.红色C.蓝色D.灰棕色E.灰白色10.“罗盘纹”是形容哪种药材断面的特征( )A.怀牛膝B.大黄C.何首乌D.狗脊E.商陆11.川乌横切面最外层为( )A.木栓层B.表皮C.后生皮层D.后壁组织E.后角组织12.除哪项外均为味连的性状特征( )A.多单枝,圆柱形,“过桥”较长B.表面黄褐色,有结节状隆起及须根痕C.质坚硬,断面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金黄色D.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殖E.气微,味极苦13.板蓝根水煎液在荧光灯(365nm)下观察,显( )A.亮绿色荧光B.紫色荧光C.红棕色荧光D.金黄色荧光E.蓝色荧光14.甘草的主产地为( )A.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B.安徽、山东、浙江C.河南、河北D.陕西、山西、四川E.江苏、江西15.以下哪一种药材粉末中无草酸钙结晶( )A.大黄B.黄芪C.甘草D.牛膝E.人参16.杭白芷的形成层为()A.圆形 B.多角形 C.波形 D.略成方形 E.三角形17.当归挥发油中主含()A.a—蒎烯,–蒎烯B.藁木内脂,正丁烯基C.柠檬酸D.阿魏酸,棕榈酸E.伞花内脂18.取柴胡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是检查()A.甾醇B.挥发油C.皂苷D.生物碱E.酚类19.药材的乙醇提取液,加醋酸铅试液发生橘黄色沉淀。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鉴定学1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鉴定学1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
前言
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考试题型有A型题(最佳选择题,即单选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和X型题(多选题)三种。

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中中药鉴定学占60分。

现对于大部分中药材后附有饮片的性状鉴定,考生不必紧张。

饮片的特征与原药材类似,即饮片的表面(上下切面)特征与原药材断面特征一样,周边特征即原药材的表面特征,气味与原药材一致或略有改变,即增加炮制辅料的味道,如姜、醋味等。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内容庞杂、规律性差、大量内容需死记硬背的特点。

因历年来的考题中曾出现过较细、偏的内容,虽占分很少,但还是建议考生首先要系统浏览教材(即《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鉴定学部分》)。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讲座,明确各章节的学习要点及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然后还需做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做练习题时,对完答案后一定要对着书理解本题的内容,同时在书上划出对应的考点。

需要强调的是,有人习惯先做题、再读书,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及具体的情况,结果是一样的,不必拘泥形式。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您的备考带来极大的帮助、能为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家复习顺利,成功通过考试!
第1页。

中药鉴定学-1

中药鉴定学-1

中药鉴定学-1(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90,分数:90.00)1.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的正常组织构造应为( )∙A.无限外韧型维管束∙B.有限外韧型维管束∙C.辐射状维管束∙D.分体中柱∙E.周木型维管束(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有次生构造。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

2.北豆根来源于( )∙A.豆科∙B.防己科∙C.毛茛科∙D.马兜铃科∙E.蔷薇科(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

3.药材断面乌黑色,水浸液呈墨黑色,味微苦,粉末镜检可见较多的石细胞,此为( )∙A.生地黄∙B.熟地黄∙C.胡黄连∙D.延胡索∙E.玄参(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玄参的鉴别:呈圆锥形,中部略粗,有的微弯似羊角状。

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和横向皮孔。

质坚硬,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

水浸液呈墨黑色,味微苦,粉末镜检可见较多的石细胞。

4.表面灰棕色,粗糙,断面皮部红棕色环状,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及红棕色放射状纹理的药物是( )∙A.钩藤∙B.鸡血藤∙C.大血藤∙D.苏木∙E.沉香(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大血藤性状鉴别: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和横裂纹及疣状突起,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

质硬,体轻,易折断。

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及红棕色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涩。

5.钩藤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生物碱类∙B.黄酮类∙C.蒽醌类∙D.甾醇类∙E.挥发油类(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茎和根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此二者为降血压的有效成分。

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题库-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品种鉴定:中药品种鉴定是指对中药真实性和基原的鉴别,它是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

3.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霉变:即是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5.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溢出”或某些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

在贮藏上必须采取低温、低湿环境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为基本措施。

6.发汗:是将某些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质地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7.钉头:指矿物或较坚硬药材表面乳头状突起。

8.变色:药材储存不当,导致颜色发生变化的变质现象。

9.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有较稀疏的放射装纹理,其颜色不一,一直延伸至中心部,并相间排列成车幅状。

是由维管束或木质部与射线相间呈放射状而成。

10.细胞间隙腺毛:指存在于大型薄壁细胞间隙的腺毛。

11.朱砂点:指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小点,色如朱砂。

12.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有棕色斑点,色如虎皮,习称虎皮斑。

13.马牙嘴:炉贝外层两鳞瓣大小相近,顶端稍尖,多开口,称“马牙嘴”14.怀中抱月:川贝母中的松贝,形状呈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5.狮子盘头:指一些根及根茎类药材头部膨大,并且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形如狮子头,如党参。

16.通天眼:羚羊角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

17.合把:羚羊角环脊之间有一定距离,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

18.二杠:为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19.单门:指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

20.莲花:指有两个侧枝的马鹿茸。

21.当门子:在香囊中位于囊孔口处,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为麝香仁之佳品。

中药鉴定学1

中药鉴定学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坚定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保护重要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大黄:锦纹---表面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断面有颗粒性何首乌:云锦状花纹---断面散列4—11个类圆形维管束商陆:罗盘纹---木部隆起形成凹凸不平的3—10个同心性环状层纹银柴胡:珍珠盘---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砂眼---表面淡黄色,有多数圆形凹陷小孔菊花心---木部疣黄白色相见的放射状纹理川牛膝与怀牛膝的区别附子:断面形成层呈弯曲的多角形,并可见食盐结晶黄连:过桥---单枝根茎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白芍:断面教平坦,角质样白头翁:根部有白色毛绒防已:断面平坦,灰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呈车轮纹状延胡索:断面黄色,角质样葛根:横切面可见由纤维构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构成的数条纵纹甘草:有菊花心黄芪:有菊花心天花粉:可见黄色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人参:须根稀疏,质韧不易折断珍珠疙瘩---有明显的疣状突起防风:蚯蚓头(旗杆顶)---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如蚯蚓龙胆:味极苦黄芩:老根称为枯芩,新根称为子芩或条芩地黄:可见桔红色油点---鲜生地表面黑色,味微甜---干生地表面乌黑色,断面乌黑色,味甜---熟地党参: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根茎及芽,每个根茎的顶端呈凹陷的圆点状木香:气强烈芳香朱砂点---断面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苍术:朱砂点---断面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起霜---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泽泻:岗纹---表面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川贝母: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抱紧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虎皮斑---炉贝表面常有黄棕色斑块浙贝母: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姜黄本身是干燥的根茎,莪术本身是干燥的根茎,郁金本身是干燥的块根天麻:鹦哥嘴---顶端有红棕色芽苞或残留的茎基茎根老姜皮---外皮剥落或部分残留,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多个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具纵皱纹关木通:断面有针样小孔,木部有蜘蛛网状纹黄柏:粘液行,可使唾液染成黄色秦皮:浸入水中,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红花:为菊科干燥花西红花:为干燥柱头,至于水中,柱头膨胀,开口呈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蒲黄:放水中则漂浮水面, 手捻有骨腻感,易附着手指上肉豆蔻:断面有大理石样花纹金樱子:呈倒卵形,似花瓶表面棕红色,有细短刺突起鸭胆子:成卵形或长卵形种子顶端呈鸟嘴形马钱子:呈扁圆纽扣状表面有丝状毛,自中央向四周射出栀子:表面棕红色或红黄色,有6条翅状纵棱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进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菟丝子:煮至种皮破裂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槟榔:断面有大理石样花纹什么是”浙八味”,”四大南药”。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习题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习题

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A1、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A.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研究中草药的栽培C.研究中草药的采集和加工D.研究中草药的运输和贮藏E.研究中草药的采收季节和品质2、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是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植物名实图考》E.《本草纲目》3、下列哪项不是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A.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随机抽5件取样B.100~1000件,按5%取样C.超过1000件的,按1%取样D.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E.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4、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B.《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C.《中国药典》D.药厂、医院制定的标准E.《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中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或使用单位,为保证中药的品种、质量和安全,以协议书形式申请药品检验机构进行A.抽查检验B.委托检验C.复核检验D.仲裁检验E.自检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药鉴定学最终通过我们的研究是要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该题针对“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植物名实图考》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药材取样法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①药材总包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②5~99件,随即5件取样;③100-1000件,按5%取样;④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⑤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一、名词解释1、发汗:指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积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的物。

3、车论纹:指广防己等药材横切面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形如“车论纹"4、星点:指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

5、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如云朵状的花纹。

6、罗盘纹:商陆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排列数个同心环列的纹理,形似罗盘纹7、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性纹理。

如当归、白芍、党参。

8、过桥:黄连的节间长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9、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

如党参、黄芪、板蓝根10、珍珠疙瘩:指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11、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12、铁线纹:人参表面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13、油头:指药材根头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14、起霜:指茅苍术等药材断面暴露在空气中,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包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16、马牙嘴:指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习称马牙嘴.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8、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19、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20、连三朵: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1、镶嵌细胞:指伞形科药材的内表面上可见5到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个群以斜角相连成镶嵌状。

22、错入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地插入到内胚乳中,形成错如组织23、白颈:地龙第14-16环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中药鉴定学1

中药鉴定学1
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
29. 半夏
天南星科 块茎 味辛辣
30.贝母
川贝母 2.浙贝母 3.松贝母【最好】 怀中抱月外层2瓣,大小悬殊,大抱小瓣,未抱部分新月形,称“怀中抱月”? 顶端闭合,凹陷—观音坐盘?
31. 大贝:似元宝,直径2.5-3.5cm。珠贝:鳞片2枚,直径1-2.5cm,大而肥厚,相互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
南、北葶苈子区别
:一头圆,一头尖,夹有点白,南无,卵形,遇水黏滑性较强,南无白点,两条明显的纵沟,黏性差 南<北
葶苈子---种子
五味子-果实-补骨脂、枳壳-川楝子、巴豆、使君子、小茴香、砂仁、豆蔻
槟榔---种子
姜科—挥发油砂仁
1.麻黄
麻黄科,草中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木贼麻黄【麻黄碱最高】---分枝多,节短,无粗糙感
草麻黄---膜质托叶鞘2片锐角三角形,中 3片 托叶鞘3片(电话听筒)
中麻黄【麻黄碱最低】---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显微鉴别】
草麻黄茎横切面:
维管束外韧型,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中麻黄
①维管束12~15个。
3.成分:生物碱。其中,延胡索乙素—镇静,镇痛。
15 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药用部位根及根茎。韧皮部及木质部均有晶纤维束。主要成分:甘草甜素。
16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栽培的)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药用部位是根。黄白色
17 人参 为五加科植物特有的干燥根及根茎,韧皮部有树脂道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药鉴定学专论第一章绪论中药鉴定学(Science for Identify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中药鉴别及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新资源寻找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药鉴定学的具体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中药鉴定学研究动向(1)中药品质形成过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中药材品质形成与产地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形)、物候期以及药材采收、加工、贮藏过程的关系,着重研究中药材品质形成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定量化和综合分析技术,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功效物质动态积累规律、生物合成途径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材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以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适宜生态性产区并建立合理、规范的加工工艺和现代科学合理的贮藏方法。

(2)中药功效成分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学研究寻找、确定中药中的功效成分一直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主流。

主要应用活性导向分离法筛选中药功效物质成分。

以中药传统功效为依据,建立相应的生物效应评价体系;采用化学分离技术,以生物效应评价体系为指导,分离、筛选功效物质部位;采用现代色谱集成技术分离分析功效物质部位,生物效应评价体系筛选,确定功效物质成分。

同时应用高通量筛选法、生物色谱法、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等,确定中药功效成分。

在确定中药功效成分基础上,采用现代色谱、光谱等技术,建立实用有效、技术先进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

(3)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是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可控的重要保障,在《中国药典》的质量评价体系指导下,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建立和优化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如中药指纹图谱、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代谢组学鉴定、多种功效组分同时测定等,采用气质联用、原子吸收等技术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安全性评价。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笔记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

道地药材: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温郁金、玄参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致清代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有白毛者,以翁名之。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_2012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_2012年版
A:石决明
B:芍药
C:白头翁
D:党参
E:金钱草
答案:C
6、导致中药品种混乱的原因包括
A: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B:药农不科学的种植
C: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D: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E: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答案:A,C,D,E
7、中药材及饮片假冒伪劣的表现形式包括
A: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B:以相对廉价的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
A:化学成分
B:组织结构
C:品种和质量
D:临床疗效
E:合理运用
答案:C
2、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
A:中成药
B:饮片
C:中药材
D:生药
E:中药
答案:E
3、以下关于中药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中药就是天然药物
B: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指导下的药物
C:中药是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D:中药是用以医疗保健的药物
E: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答案:A
4、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发掘整理祖国药学,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B: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C: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开发新药产品
答案:E
5、以下药物因为本草记载不详,导致一名多物的是
10、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A: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
B: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力求名实相符
C:பைடு நூலகம்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D:查考地方史志
E:进行市场价格调整,对正品实行高价出售。
答案:A,B,C,D

中药鉴定学-(1)_1

中药鉴定学-(1)_1

中药鉴定学-(1)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苏木呈红色的原因是下列哪一种成分在空气中氧化的结果A.巴西苏木素B.苏木酚C.巴西苏木色素D.罗勒烯E.d-α-菲兰烃答案:A[解答] 苏木心材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即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2. 花粉粒外壁具网状雕纹的药材是A.丁香B.洋金花C.蒲黄D.红花E.西红花答案:C[解答] 蒲黄显微鉴别:花粉粒黄色,呈类圆形、长圆形、椭圆形或广卵圆形,表面有似网状雕纹,单萌发孔不甚明显。

3. 测定中药中挥发油的组分和含量,常选用的仪器是A.高效液相色谱仪B.气质联用仪D.薄层扫描仪E.红外光谱仪答案:C4. 粉末镜检,可观察到筛管的药材是A.厚朴B.降香C.麻黄D.干姜E.黄柏答案:A[解答] 厚朴的显微鉴别:厚朴粉末可见,①石细胞众多,呈长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分支状。

②纤维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

③油细胞呈椭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

④木栓细胞呈多角形。

⑤筛管分子复筛域较大,筛孔明显。

⑥草酸钙方晶及棱晶少见。

5. 乌梅来源于A.胡椒科B.木兰科C.十字花科D.蔷薇科E.豆科答案:D[解答] 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6. 杜仲来源于哪一科植物A.毛茛科B.木兰科E.杜仲科答案:E[解答]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7. 枇杷叶来源于哪一科植物A.蓼科B.十字花科C.蔷薇科D.夹竹桃科E.唇形科答案:C[解答]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

8. 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特征时,通常的装片方法是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装片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装片答案:D[解答] 一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景天景天科植
物大花红
景天的干
燥根及根
茎剥开外表皮有一层膜质黄色表皮且具粉红色花纹
断面橙红色至紫红色。

有时具裂隙
气芳香
地榆蔷薇科植
物地榆或
长叶地榆
的干燥根质硬,断面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皮部有多数黄白色至黄棕色绵状纤维
苦参豆科植物
苦参的干
燥根栓皮易破
裂反卷,剥
落处显黄

断面纤维
性,黄白
色。

具放射
状纹理及
裂隙
味极苦
纤维
晶纤维
草酸钙方

苦参碱、氧
化苦参碱
山豆根豆科植物
越南槐的
干燥根及
根茎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葛根豆科植物
野葛的干
燥根质韧,纤维
性强,纵切
面可见纤
维形成的
纵条纹
纤维
草酸钙方

晶纤维
葛根素
甘草豆科植物
甘草、胀果
甘草或光
果甘草的
干燥根及
根茎(内蒙
古)具明显的
形成层环
纹及放射
状纹理,称
“菊花
心”,有裂

味甜
(1)横切
面:草酸钙
方晶
(2)粉
末:纤维、
晶纤维、草
酸钙方晶
甘草甜素
黄芪豆科植物
蒙古黄芪
或膜荚黄
芪的干燥
根皮部黄白
色,木部淡
黄色
气微,味微
甜,嚼之有
豆腥味
黄芪皂苷
远志远志科植
物远志或
卵叶远志
的干燥根有密而深陷的横皱纹,略呈结节状
甘遂大戟科植
物甘遂的
干燥块根
狼毒大戟科植
物月腺大
戟或狼毒
大戟的干
燥根
白蔹葡萄科植
物白蔹的
干燥块根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
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突起的棱线
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
人参五加科植
物人参的
干燥根和
根茎
(吉林、辽
宁)野山参:
(芦(芦
头):马牙
芦(稀疏而
大)
堆花芦(排
列紧密)
圆芦(表面
光滑)
二节芦(上
端:马牙
芦,下段:
圆芦,无
“堆花
芦”)
三节芦(上
端:马牙
芦,中段:
堆花芦,下
段:圆芦)
艼(根茎支
根):
枣核艼(中
间粗,两端
细)
护脖艼
掐脖艼
①树脂道
②草酸钙
簇晶
③淀粉粒
人参皂苷
荧光反应:
皮部蓝白
色荧光,木
部天蓝色
荧光
体:
灵体
横体
顺体
笨体
纹(主根环状横纹)须(支根的细根)
林下山参园参: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西洋参五加科植
物西洋参
的干燥根气微特异荧光反应:
皮部蓝白
色荧光,木
部蓝紫色
荧光
三七五加科植
物三七的
干燥根和
根茎体重,质坚
实,击碎后
皮部与木
部常分离,
断面灰绿
色、黄绿色
或灰白色
树脂道田七氨酸
(止血活
性成分)
白芷伞形科植
物白芷或
杭白芷的
干燥根。

前者主产
河南(禹白
芷)、河北
(祁白
芷);后者
主产浙江
(杭白
芷)、四川
(川白芷)白芷:(1)
疙瘩丁:白
芷表面横
向皮孔。

(2)断面
白色或灰
白色
(3)形成
层环棕色,
近圆形
杭白芷:
(1)四趟
疙瘩:横向
皮孔样突
起多排成
四纵行
(2)形成
层环略呈
方形,木质
部约占断
面的1/2
油管
草酸钙簇

导管
淀粉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