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课堂教学的“道”与术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首先,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对于大学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结合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如果学生对某个教学内容理解困难,可以采用示范、引导等方式进行讲解;如果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心中有道,手中有术

心中有道,手中有术

心中有“道”,手中有“术”仰望、低头、反思、成长!我从刚毕业那会的不知道怎样去上一节数学课,心中没底气,手上没方法,到现在我领悟到的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必须做到心中要有“道”——即先进的教学理念:手中要有“术”——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无具体进步和发展,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把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加聪明——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

我们的课堂教学现在还存在以下问题:1、讲的多,练的少。

2、教师不敢放手。

3、课堂调控需要加强。

4、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组织教学的时间太多。

5、课堂预设和实际差距太大,完不成教学任务。

6、课堂上不善于小结。

我想这也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每次讲完课后,我都是直接练习巩固而少了课堂总结这一环节。

小结是老师对于这堂课所讲知识的精华总结。

因此,下面本人就结合平时的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和心理特征。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实际的教学方式。

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猜测、揣摩学生的水平,无疑于闭门造车。

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否按我们的习惯去回答?是否容易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兴趣时,是否能引出本节知识点?这些都需要提前试验才能知道。

建议提前随即抽取三四个学生做大体了解。

这是提高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重视课前的备课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习的体系。

在我学习道与术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们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学习道与术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谈谈道。

道,是一种理念,它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学习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秉持着对道的敬畏和敬意,用心去感悟和理解道的真谛。

道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恪守道义,做合乎道德的事情,对他人友善,对自己严格要求。

道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道的存在和力量。

所以,我在学习道的过程中,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打磨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的道观和行为更加完善。

其次,我要讲一讲术。

术,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具体体现。

学习术,要注重实践,要善于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学习术的过程中,践行思维导图的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提取重点,深化理解。

我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已学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

同时,我也通过实践来巩固已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通过实践,我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已学知识,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所以,在学习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发挥出效果,产生实际价值。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道与术的结合。

道和术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没有道,我们的学习只是空洞的知识的堆积,缺乏价值和意义;没有术,我们的道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应用和效果。

道和术的结合是学习的关键。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注重思辨和理论的学习,要有宽广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价值和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道”与“术”

语文教学中的“道”与“术”
教 育 是造 就 人 灵魂 的教 育 ,而 非理 性 知 识 和 认 识
直 以来 ,对理论 知识 的忽视 ,对操作技巧的偏
好 ,虽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却始 终是悬 而未决的 事 ,是严重 影响语 文教学 质量的事 ,是推进语文
课 改 必须 直面 与 反思 的事 。
改革十年来 ,语文教学 一直 没有摆 脱困境 , 缺少突破性 的进展 。教学 比较大 的变化 基本还 是 表现在术 的层面 ,如现代教学技 术的广泛运 用 ,
校根据 《 纲要 》的有关精 神 ,通 过论 证拿出了一
份研修课程 表 ,其 中教 育心理学 、教 育哲学 、教
育管理 、语 文教学论 、课 题研究 、学术前沿信息
适合 自己的土地 ,每一棵花都 会开放出 自己的花
朵 ,每一个人都 可能是优秀的 ,每一个人都有其 存在 的独特价 值。教育从本质上说 ,就是促进生 命 、美化 生命 、升华 生命的事业 。人的生命 正是
以上就是我—— 一位 中学 教师对 《 纲要 》的 解读。圈
甚 ,甚而陷入为术而术 的怪 圈。好比原 本要修 一
个池 子 来装 水 ,关 于池子 的形状 ,花 去 不少 心
翱 例。 0 2
喜 6
思 :三 角 形 的 、四 边 形 的 、菱 形 的 、圆形 的 … …
文 教 学实 践 往往 就 是 “ 术相 和 ” 的典范 。 道 “ ” 的 源 头 在 “ ” 。 “ ” 是理 念 ,是 术 道 道
片 、作 者经历 、与课文 主题 有关 的其他作 品等充
斥 ,学 生 没 有 时 间 去 亲 近 语 言 、感 知 语 言 、熟 悉 语 言 、学 习语 言 、积 累 语 言进 而 运 用 语 言 。歌 德 曾说 : “ 阅读 的 内 容 人 人 看 得 见 ,涵 义 只 有 有 心 人 得 之 ,而 形 式 对 大 多 数 人 来 说 是 个 秘 密 。 ”这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当代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往往会涉及到教育的“道”和“术”。

“道”指的是教育的理念、目标和原则,而“术”则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技巧。

这两者在教育中起着不可分割的作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道”与“术”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我们来谈谈“道”。

教育的“道”,指的是教育的理念、目标和原则。

在当代社会,教育的“道”应当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追求全面素质的提升。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古人云:“教育者,所以立志也。

”这句话包含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当代教育中,“道”应当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德育的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还应当是注重个性发展和多元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不拘一格,多样化发展。

我们来探讨“术”。

教育的“术”,指的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技巧。

在当代教育中,“术”应当是以创新为主导,注重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体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的“术”还应当是以互动式教学为基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当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更加生动、直观和有趣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术”还应当是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技. 术. 道教学的三个境界

技. 术. 道教学的三个境界

技. 术. 道:教学的三个境界职业选择有很多因素,自身的素质是其中的一个。

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作,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把一开始并不感兴趣的行业做出了兴趣,也是一种职业境界的提升。

教育这个职业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教育事业的关键在教师。

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作为终身的职业,又把职业当做事业做的人,就会感觉到自身的内涵与外在条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外在条件不可选择,但内涵却全在自己的追求。

如果外在条件不具备做这一行资本,祖师爷没给你吃这碗饭的资本,还是趁早改行。

以教师为终身职业的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

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上观摩许多教师成长的经历,我觉得从“技”到“术”再到“道”的探索过程,可以作为教学境界提升的标志。

技,乃微观研究,即对课堂教学技巧的磨练,还耽于一招一式,甚至磨出了一手绝活儿。

但是“技”充其量只能让你做一名教书匠,尽管成为一名好的教书匠也非易事;可是,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材体系的更新,教育对象的变化,“技”的作用将越来越暴露其局限性。

或者说,“技”的量的积累,其最终结果可能还只是量的增加。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修鞋匠可能是越老技艺越精熟,甚至臻于化境,可他的体力不支了,眼神不济了,终于修鞋匠也当不成了。

当他还在盛年的时候,或许过于在意自己的技艺了吧,他没有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本事上升一个层次,或把个体作坊“扩大再生产”。

究其原因,他只关注所修补的鞋的特点,他把自己的责任或追求定位在修好所有的鞋,尤其是那些同行修不了的鞋,并且盼望所有需要修补的鞋都由他来修。

他自然有理由为此产生属于他的成就感,毕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森林里流连,而又竟迷途其中者。

术,乃中观研究,不满足于技的细碎、凌乱,将这些提升为相对局限的说法,但不离于做法的层面。

仍以修鞋为喻,若真练出如此精熟的技艺,不思在“术”上进取,那才叫遗憾呢!所谓“术”,对修鞋匠而言就是不局限在技艺的层面,还要研究“鞋理”;不只考虑为什么要这样修补,更探究鞋为什么要那么作而不这么作,到底怎么作更合乎脚,更适合行走。

“道”与“术”交相辉映的数学教育--贲友林老师的教育品质与教学“功夫”

“道”与“术”交相辉映的数学教育--贲友林老师的教育品质与教学“功夫”

“道”与“朮”交相辉映的数学教育—贲友林老师的教育品质与教学“功夫”/文 I 陶继新初识贲友林老师,他真诚厚实与文人风度和谐为 一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不由得想起孔 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言。

随着采访的深人,他教学上的大胆变革与卓越才华,又让我生出一份深 深的敬意。

贲老师用他的胸襟和才华,既教给学生数 学的知识,又教给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道法自然”贲老师的每一个教学案例,不仅能让我们看到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还翔实地体现了课堂中师生交流 的过程。

贲老师曾说:“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 是现场直播。

课堂一旦拉开帷幕,不能试验,无法预 演,更不会让你反复润色,每句话、每个细节、每件 事,都是原创,都是首发。

”教育和生活一样,只有慢慢地走,才自然而扎 实。

只有自然,才能达到和谐,让求知的种子在学生 内心深处扎根,然后慢慢地发芽、开花、结果。

在 这个过程中,贲老师所做的“施肥”“浇水” “锄草”,都是为了让那些小生命能够保持自我发展的状态,健 康成长。

贲老师认为,对于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要慢下来;管住自己的嘴,用好 自己的耳;学会等待,学会沉默。

教师的慢并不是放 缓课堂节奏,也不是拖慢教学进度,而是要把时间还 给学生,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来思考,有充足的时间 接受和消化新知识,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才 是理想中的教学。

“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平时课堂教学如此,大型的观摩课和比赛课亦如此。

在贲老师看来,观摩 课现场并不是自己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放飞思维、激扬生命的天堂。

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理解到了什 么程度,才是他关心的问题。

“复归于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许多人会渐渐忘 掉儿时对世界的感知。

但教师作为一直与孩子们相处 在一起的人,必须要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够更 好地引领他们成长。

一天,贲老师刚下课,一个学生便跑来递上一 份报纸。

贲老师一看,报上赫然显示着用红笔圈出的 “不拖堂”三个字。

班主任的术与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

班主任的术与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

班主任的术与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写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变化,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心得的积累非常重要,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班主任的术与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班主任的术与道心得体会篇1一、根据本班特点,在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措施:1、深入了解学生。

这学期我接手五五班,通过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男生多女生少,劳动意识与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班干部不能起好模范带头作用,部分学生作业书写较慢,不能及时完成。

根据这些特点,我研究本班管理方法,力争改变现状。

2、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我班学生特点,首先我们从学生的习惯养成入手。

(1)劳动习惯的培养。

我利用晨会,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有了劳动意识。

并且我经常主动捡拾垃圾,给学生做好榜样。

经过半学期的引导,学生的劳动习惯已基本养成。

现在孩子们已能自觉打扫卫生,且在午饭后来校能主动捡拾楼道、教室垃圾。

除了在学校做好劳动外,在家里还能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已逐步养成。

(2)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针对此情况,我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偶尔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大加表扬;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用小桃心做奖励。

在作业的完成上我联系家长监督,另外我坚持天天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清原因,说服教育,力争下次按时完成作业。

现在全班学生都能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对于学习较差学生,我在座位的安排上特别照顾,优差搭配,让优等生帮扶差生,实现学习上的共同进步。

二、关爱学生。

首先,要热爱学生。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让“术”与“道”在语文教学中齐飞

让“术”与“道”在语文教学中齐飞
} 教 育新干 线
1 舴兜蠛劬惠鼯
究性学 习的重 点 ,是要 结合语文教 材 的学 习和 学生生 活实 际 ,不仅 仅让 学生掌握 “ 是什 么”和 “ 有什 么”等凝 固 了 的 知识 ,更重 要 的是 使 学 生在 寻 求 “ 为什 么 ”和 “ 怎 么 样”的过程中 ,获得语言和思维的锻炼 。 二 、课堂教学之 “ 道” 1 . 熟练之 道。 “ 庖 丁解牛 ”是大 家熟知 的故事 ,它所 讲 的就 是熟 能生巧 的道理 。庖 丁说 : “ 臣所 好者 ,道也 。 进 乎技 矣 。 ”庖 丁在 宰 牛 这 件事 上 已经 超越 了技 术 的层 面而 达到道 的水平 ,所 以他 的刀用 了1 9 年 而如新 的一般 。 如 果我 们 的 课堂 教 学也 能 熟 练到 如 此程 度 ,那 么这样 的 课堂 也许不如 某些 优质课那 么精彩 ,但必 然是踏实 的 、有 效 的。对于新 老师来 说 ,最关 键 的任务就是 对教材 、教 法 的熟 悉 ,只 有对教 材文本 、教学媒 介 、教 学技能做 到非 常 熟练 之后 ,才能在课 堂上 有更 多 的精力关 注学生 ,注意 与 学生 的互动 ,这时候 课堂 才能成 为师生 交流的场所 ,而 不 仅仅 是教师 的一言 堂 。有 人说教学 就是一 个熟 练功夫 ,这 话有 一定 的道 理 。因为不管做 什 么事 ,熟 练之后 才会有 创 新 ,熟练之后才会发现事情背后的规律 。 2 . 变化 之 道 。虽 然我 们 可 以从 系统 的 角度 来 把握 课 堂 ,但具 体到每节 课的情 况却是干 变万 化的 。前 几天的 一 节课 让我再 次体会 到课堂 的变化之 道 。因是考试前 的最 后 节 课 ,我 的计划 是讲完两 个知识 点后 让学生 自主复 习。 上课 后 ,我直 接进 入例题 的讲解 ,但学 生反应有 些迟钝 , 我想 可能是 题 目难度 稍大 。于是我 又讲一道 类似 的题 目加 以强 化 ,但 效果仍 不尽如 人意 。讲 完例题 后 ,我安 排学 生 自主 复 习 ,但有些 学生显得 无所事 事 ,就 这样一 节课结 束 了。课 间我 立 即进 行 了反 思 ,为什 么会 出现这种状 况呢 ? 首先 ,周一学生刚返校 ,离上节课的学 习已有 4 天时 间 ,知 识生 疏; 其次 ,初一学 生学 习习惯未 养成 ,不知 如何复 习。 于是 第二节 课我立 即调整教 学方案 ,教学 效果大有 改观 。 同样 的教学 内容在 不同班 级上课 ,采用 的方案应是 不一样 的 ,因为场 地变 了 、学生 变 了、课堂氛 围也不 同了 ,教师 要顺 应这种 变化来 调整 自己的教 学 。即 使在一节 课上情 况 也是 瞬息万 变的 ,用一个教 案来应 对课 堂的种 种情况显 然 会 力不从 心。 因此 需要教师 随时调 整 自己的教学策 略方 能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 3 . 平衡 之道 。理 想的课 堂追求 的是一 种平衡 :教 与学 的平衡 、师与生 的平衡 、动与静 的平衡 、讲解 与探 究 的平 衡 等等 。在听课 中发现有 的课堂学 生活 动很多却 忽略 了教 师 的主导作 用; 有 的课 堂教师讲解 条理 、语 言强 势 ,但 忽视 了学生 的主体地 位。这些 都是制 约课堂 平衡的 因素 。优 秀 的教 师会 合理把握 课堂 中各种要 素的对 立统一 关系 ,努力 让 课堂处 于一种 动态平衡 之中 ,这样 的课堂也 一定是 让师 生都 感觉到和谐温馨 的好课 堂。 总之 ,人 无 完人 ,课 无 完 课 ,课 堂教 学是 缺 憾 的艺 术 。理 想课堂 的实现需 要合理 技术手 段的支撑 ,也 需要先 进 教 育 教学 思想 的 引领 。只要 我 们不 断 体 悟课 堂 教学 之 “ 道 ” ,充分 利用课 堂教学之 “ 术 ”。让 “ 术 ”与 “ 道” 齐飞 ,课堂高效 自然就会渐 “ 飞”渐显。

语文新课堂:“道”和“术”的有机统一

语文新课堂:“道”和“术”的有机统一
让 《 文 教 育 改 革 指 导 意 见 》 为 统 一 “ ”与 “ ”的 范 语 成 道 术 式 . 微 型 课题 研 究 成 为统 一 “ ” “ ” 孵化 器 , 校 让 道 与 术 的 让
本研修 成 为 统 一 “ ” “ ” 动 力 源。 道 与 术 的
剂 , 化 创 造 的意 识 ; 是 播 种 机 , 种 的 希 望 越 大 , 催 它 播 收 获 的 果 实 越 多 : 是 童 话 的 圣 殿 , 课 堂 变 成 学 生 的 精 它 将
力倡 导 “ ” “ ” 有机 统 一 , 有 这 样 , 能 真 正 让 语 道 与 术 的 只 才
文课 堂 焕 发 出蓬勃 的生 机 。

气息 的课 堂氛 围。 二 、 《 文教 育改革 指导 意见》 为 统一 “ ” 让 语 成 道 与
“ ” 范式 术 的

让 教 学 模 式 成 为 统 一 “ ” “ ” 纽 带 道 与 术 的
夫放费 207号 旬 0年P 中 刊 1 l
术 语 文 新 课 堂 :“ ’和 “ "的 有 机 统 一 道 ’
陆 一 平
( 州市 武 进 区星 辰 实验 学 校 , 苏 常 州 常 江
摘 要 : 让 语 文课 堂 焕 发 出蓬 勃 生机 , 师 就 要 使 要 教
230) 1 00
替 线 性 结 构 )组 织 结 构 ( 别 学 习 、 组 学 习 、 组 学 、 个 对 小
所 谓 “ ”是 指 一 定 的人 生 观 、 界 观 、 治 主 张 或 道 , 世 政 思 想体 系 ,引 申到语 文 教 育 中就是 指 语 文 教 育 的思 想 体
系 。 谓 “ ”是 指 技 艺 、 术 , 申 到 语 文 教 育 中 就 是 指 所 术 , 技 引 语 文 教育 的 方法 体 系 。 着新 课 改如 火 如 荼地 实 施 , 课 随 新 程 的 理念 渐 渐成 为 主流 思 想 和 主流 价值 观 , 大 校长 、 广 教 研 员 和 语 文 教 师 正 在 用 新 课 程 的 理 念 重 塑 自 己 的 观 念 系

语文教学中的术与道

语文教学中的术与道

语文教学中的术与道作者:高淑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10期叶圣陶老人说:“培养学生能力的事要坚持做,还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成功。

”我就曾为古文翻译教学中学生发困深感为难,后来反思发现,教学内容受教学进度制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我于是采用小段分割翻译法,课程内容的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能力,以教会学生利用注释翻译、独立翻译为主。

课堂上我主要用检测法(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相结合)、讲授法教学,通过检测层译和段译,找出学生翻译的不足,重点进行讲析,并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识记,做到心中有积累。

如此教授的文言文越多,学生对文言文越感兴趣,翻译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随着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和篇幅的加长,我又把文言文翻译和文意分析结合起来,在段末或篇末对文意进行分析概括,让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性有充分的认识,在知识性之上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认知的基础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再后来,我干脆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概括文意,然后在整体文意的观照下,进行翻译和归纳。

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自此,我发现对语文教学中“术”的探索,是永恒的课题。

但在教学中,我还遇到许多和“术”无关的教学问题。

首先是老师如何树立信心的问题。

如果对自己所教学科了解得不够深透,不明白自己每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做事就感到没劲,甚至不愿面对学生。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也曾迷失过。

但我的人生有一次转机,那就是当我明白了“语文是什么”之后,似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果说,我们绝不能在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学的时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如果说,我们最劳累的时候是费力不讨好茫然失措的时候,那么就是我们缺乏对“道”的认识造成的。

我认为目前卡住中国语文教学脖子的有四件事:1.没弄清语文的本质。

因为没弄清语文的本质,所以造成语文课程目标不清。

从前不是没有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或任务的阐述,而是不能用让人心悦诚服的理论推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从而制定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动方案或教学模式。

以道驭术,以术载道,道术并重共生

以道驭术,以术载道,道术并重共生

以道驭术,以术载道,道术并重共生发布时间:2022-09-02T01:59:46.23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2期作者:周晓玲[导读] 乐于进取的旁听学员11人,平均年龄29岁,有百分之六十的学员来自于乡镇。

工作室应如何带领学员行进在融合语文研究路上,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610200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无数次因逆向行走带来的感动,从迷茫到豁然开朗;因独处沉静,剖析自身。

在疫情下,工作室继续坚守“融合语文”教学主张,本着“以道驭术,以术载道,道术并重共生”的研究思路,打造精品课堂,在促进学员在深入研究中获得持续的发展,留下一串串足迹。

一、以需求为导向,着力道术共生研究2021年,本工作室共有学员26人,其中,持续了两年学习的正式学员15人,乐于进取的旁听学员11人,平均年龄29岁,有百分之六十的学员来自于乡镇。

工作室应如何带领学员行进在融合语文研究路上,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为提高工作室学员研修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工作室运用问卷调查法、饼状图与柱状图量化分析法,清楚地了解到学员学习的四大需求:1.更新自我的语文教学理念;2.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3.立足课堂实践,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4.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

道,是一定要被参悟才能提高的认识和境界。

“道”是理论,是学员专业发展的基石。

我们相信道与术的并重共生研究,融合语文,能够实现学员真正的发展。

二、以课题为主线,研究融合语文之道本学年,我们以工作室区级课题为载体,以周二常规研修为阵营,以“三结合”为研究措施,探索融合语文教学之道,以道引领学员更深刻、更清晰地认识与践行融合语文教学主张。

1.理论学习与课例研究相结合,提升理论认识。

工作室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紧扣“读与写的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融合”两大主题进行专项课例研究。

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实证研究,学员经历编写学历案——说课研讨——反复修改——内化践行等环节,最终对两者的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路径。

关于教学“道”与“术”之学与思、感与悟

关于教学“道”与“术”之学与思、感与悟

关于教学“道”与“术”之学与思、感与悟作者:王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16-02为政之师,当悟为师之道,谙为教之术。

作为党校人平日面对是工作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整天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接触的都是民生问题。

如果作为师者要向他们传授“道”,那必定是要好好思考如何授“道” 与如何传“术”,只有提高“道”与“术”的思想和技能,才能真正成为为政之师。

虽然党校系统教师不同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它更强调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和党性锻炼。

因此,在传统课堂上,党校教师如何能在短短一节课时间,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情操和党性认识,是上好党课的关键。

作为党校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探索课堂的“道”与“术”相互融合,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党员干部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既要有政治理论的内涵,又要有中央政策的解读;既要有上级领导的大谋略,又要有基层多视角的经验之谈;既要有工作指导,又要有切实的心灵感悟……这就是道与术的完美结合。

英国学者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中说“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

中央党校王东京教授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员》中第二部分“怎样讲好党校的课”中专门用大量篇幅谈“教员应当重视讲课艺术”,入职以来通过听课、参与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外出师资培训,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党校年轻教师的我也想成为具有“艺术气息”的党校教员。

虽然现在欠缺教学实践的经验,但这半年来,对于教学的“道”与“术”,有了自己一些粗浅的学与思、感与悟。

党校学员都是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都是具有高层次的文化水平的成年人,对于新思想、新政策的培训学习中的专注力和持久力方面比一般社会学员要相对长一些。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由于党校培训的对象大多来自乡镇和机关一线部门,他们工作繁琐,工作时间长,大部分处于“5+2”“白+黑”上班制。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道教与术学心得体会道教与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

在我这几年的学习中,我一直致力于道教与术学的研究,并深深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感道教与术学对人的修身养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教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的修身养性方面,道教教导人们要“无染于世”,远离尘世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种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放下心中的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则能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各种困难。

此外,道教也强调修身养性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修炼内丹。

内丹修炼是一种通过呼吸调节和身体锻炼来达到身心健康和提升灵性境界的方法。

我在进行内丹修炼时,深刻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我能够感受到身体内部的能量的流动,这种感受使我更加坚定了修行的决心。

同时,内丹修炼也让我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更加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修炼方法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也对术学有着深刻的体会。

术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运用术数来解释人事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术学,我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术学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未来的事态发展。

例如,通过观察天象,我们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我们可以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种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不仅对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也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术学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术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术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开生活中的种种疑惑和难题。

例如,当我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时,我可以使用术数来分析选择的利弊,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当我面临一段困扰已久的关系时,我可以使用术数来分析关系的变化和趋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在当代教育中,“道”和“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分别代表着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教育中,追求“道”意味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而追求“术”则意味着注重教学技巧和实践操作。

这两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追求“道”意味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品德素养则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追求“道”就是追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思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追求“术”意味着注重教学技巧和实践操作。

“术”是指教学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

在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

教学技巧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和课堂管理能力等。

实践操作则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追求“术”就是追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道”与“术”在当代教育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追求“道”可以为追求“术”提供理念和指导。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追求“术”则是为追求“道”提供了具体的实现手段。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教育中的“道”和“术”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

教育者应该在传授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教育者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道”与“术”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打造出一个更加全面、健康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

高效课堂的道与术读书心得

高效课堂的道与术读书心得

高效课堂的道与术读书心得作文时,该老师居然高兴的说你真聪明,这到底是孩子聪明还是老师糊涂;一老师看到黑板上写着他要上的课题名称,工作人员想帮忙擦掉,他居然摇手告知留着,留着,我的课堂我做主,这还没上课就被别人牵着走,教师都不做主、不自信,那学生又该怎么办;一老师在课堂上慢悠悠的教学,自我陶醉,结果下课时间快要到了,他居然疯狂的跑起来,百米冲刺敢课,早把孩子扔下不管了,课上的孩子成了他的陪练……一段时间,这些场景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打转,能登上优质课讲台的老师应该是有一定教学功底的老师吧。

且不说教学时间的长短,但看赛课的名称——优质课,就应该懂得优质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多的是内在教学价值的呈现。

如何让自己的课配的上“优质”二字,那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研究课堂教学的内涵。

登上优质课的讲台,自我教学水平展示过后,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反思、再实践。

如果一味的自责,会沮丧无力,如果一味的抱怨,会轻慢无礼,终究是不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

以下的教学建议,希望能为每位教师带来启发。

1.关于课堂对话教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所有的语言有艺术的味道吗?这是需要每位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会把自己课堂上说的所有话都写下来,这应该算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但是写下之后就反复练习背诵,还是在一遍遍的修改直到变成可以师生对话的语言呢?如果是后者,那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会更加自然、真实、有效,而如果是不再斟酌,直接背诵自己的教案,充其量就是在展示罢了,离高效教学还差的远。

因此,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是需要反复锤炼的过程。

当羡慕大师的课堂精彩时,我们要知道这样的精彩不仅仅是他们的教学设计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把所有的设计思考变成最有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对话来实现。

可见,课堂对话是需要教师做大量准备和用心揣摩的,时间能检验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效,没有捷径,唯有扎实研究。

2.关于课堂民主现在的课堂,往往都会有面上的民主,说白了就是师生彼此还算亲近,教师努力尊重学生,可是事实上更多的是教师在讨好学生,学生在迎合教师罢了。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在当代教育中,教育的“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道指的是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理念,而术则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和手段。

道与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当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道”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当代教育的道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道还体现在教育的价值观和理念上,包括人本主义、全面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和谐教育等。

道还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即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积极心态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教育的“术”则是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手段。

术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使用、评价方式等方面。

当代教育的术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术还需要注重启发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术还涉及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在当代教育中,道与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如果只追求教育的“道”,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方法,那么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就难以落地实施。

而只关注教育的“术”,忽视了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教育的实施就可能成为一种机械和功利的行为,失去了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

当代教育需要把握好道与术的关系,既要强调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又要注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道应该引导教育的术,明确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为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撑;而教育的术应该服务于教育的道,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育的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

当代教育的道与术还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的道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只有将教育的道与术相结合,并不断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课程内容本质淡化 和课程育人价值蜕化。 过分追求教学的模式流 程:学生学习过程伪化 和教师教学智慧僵化。
学生独立思考的空场; 课程育人价值的空场; 教师教学智慧的空场。 4、课堂教学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以课程为中 介的师生教与学有机统 一的教育实践活动。
1 课程文化价值 对学生生命的 激活与浸润;
的主体体现与认知过程 的科学性 看教师行为: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舒服而动人) 看学生表现:精神状态 (愉悦而自信)思维状 态(积极而饱满) 问整体效果:师生共同 经历的这一段生命历程 的质量究竟怎么样? 高品质课堂的评价标准 就是看四个基本要素的 内涵能否在课堂上充分 体现 高品质课堂的评价范式 是一种定性的价值评价 与审美评价 14、关于核心问题的内 涵与提炼 从内容属性看:就是反 映一节课课程内容中最 为本质的问题 从教学目标看:就是实 现一节课教学目标的最 为关键的问题 从学生学习看:就是学 生学习过程中要建构的 核心知识体系 15 当下教师备课状况: 虚化了的教师主导① 通常按照固定的教学模 式设计教学流程; ② 通常以学生的学习 过程与策略作为教学环 节; ③ 特别注重课程内容 与现实生活联系,力图 创设生活化情境; ④ 往往不对课程内容 做更深入的挖掘; ⑤ 撰写教学方案往往 按照固定的教学环节和 流程做简单的“填空
② 教师高尚道德对学 生的示范与浸润;
③ 师生之间智慧的碰 撞与情感的交融互动; ④ 学生思维、情感与个 性的塑造与成长。 5、高品质课堂意蕴 理论立足点:彰显教育 功能,遵循教学规律, 体现学习本质。 实践出发点:彰显育人 价值,深掘课程内涵, 强化教师主导, 活化学 习方式,淡化模式流程。 实践落脚点:充分发挥 对学生的榜样、启迪和 主导作用;深入挖掘课 程文化价值,让学生享 受优质的文化资源,经 历完满的学习过程,焕 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展 开深刻的思维活动。 6、彰显教育功能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唤 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 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 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 的价值生命的活动。
点,以塑造高品质课堂 为目标追求,以全程化、 跟进式的同伴互助、专 家诊断和集体研讨为活 动机制,对一节课进行 课前、课上和课后“解剖 麻雀式”系统研究的一 个完整过程。
10、遵循学习规律——“学而时习之”的意蕴 12 、 塑 造 “ 高 尚 -- 本 真 -- 丰 厚 -- 灵 动 ” 的 高 品 质 课 堂
1、高品质课堂意蕴的内 在逻辑 价值取向:切实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 核心理念:突显学生主 体地位 学理支撑:彰显育人功 能;遵循教学规律;遵 循学习规律 基本要素:高尚;本真; 丰厚;灵动 实践主张:深化课程内 涵;强化教师主导;活 化教学方式;淡化模式 流程 操作主线:以问题解决 为导向的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高品质课堂旨在让课堂 教学回归本真状态—— 从而走向科学化的境界 高品质课堂导引教师抬 抬头回回首——从而最 大限度地避免误入歧途 2、追问:课堂教学缺少 些什么? 教育立意与育人境界 ——不是那么高尚! 教学内涵与教学机制 ——不是那么本真! 课程目标与学习过程 ——不是那么丰厚! 教学结构与学习活动 ——不是那么灵动! 3、当前课堂突出问题 —— 过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 位:学生主体内涵窄化 和教师主导作用弱化。 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式学 习:学生学习活动固化 和学生思维能力钝化。 过分追求创设生活化情
教育是教育者以受教育 者为对象,让其唤醒超 越意识、提升超越能力、 振拔超越精神的过程。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 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 片云,一颗心感染另一 颗心。 教育是让一个个单调、 稚嫩、柔弱的天真心灵 成长为一个个充实、挺 拔、灵动的更天真的心 灵。 7、遵循教学规律——课 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不是独立分 离的,而是融为一体的。 课程始终引导教学过程 又产生于教学过程,教 学是课程产生的情境又 孕育课程生长。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 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 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 充分依托和关照课程。 如果教学过程搁置了课 程,仅仅成为师生的自 由活动,这不仅导致课 程文化价值的空场,也 将导致学生精神成长的 虚空。 8、遵循教学规律 ——“教”与“学”的关系 “以学定教”与“以教 导学”的动态统一 教师要把促进学生的学 作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 学生的学是在教师 适当的导的前提下进行 9、遵循教学规律——课 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不是独立分 离的,而是融为一体的。
1
题”,而无需对每一个教 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创 造性地展开。 18 当下校本研修状况: 流于形式,缺乏深刻① 研修主题往往是自上而 下从新课程理念中选取 的“预设性”内容,而 不是聚焦和解决教学实 践中发生和发现的具体 问题;
② 研修过程往往是教 师对预设性的内容主题 展开“演绎式”的阐述, 而不是基于教学实践具 体问题进行深度的研讨 与反思; ③ 研修方式往往是教 师个体的“独唱”或者 偶有教师群体之间“寒 暄性”的一应一答。 19、当下校本研修所暴
2
16 高品质课堂理念下的备课技术 17 又产生于教学过程,教 学是课程产生的情境又 孕育课程生长。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 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 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 充分依托和关照课程。 如果教学过程搁置了课 程,仅仅成为师生的自 由活动,这不仅导致课 程文化价值的空场,也 将导致学生精神成长的 虚空 11.塑造“高尚—本真— 丰厚—灵动”的高品质 课堂 高尚的课堂——教育立 意与育人境界的高尚 本真的课堂——教学内 涵与教学机制的本真 丰厚的课堂——课程目 标与学习过程的丰厚 灵动的课堂——教学结 构与学习活动的灵动 12. 高 品 质 课 堂 的 实 践 品格 追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 能够直击课程内容的本 质 追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 能够经历完满的学习过 程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 品质,积极情感、思维 能力) 13、高品质课堂的评价 标准 看教学结构:课程内容 的本质体现与问题展开 的合理性 看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
露的问题这样的研修模 式,或许可以增进教师 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和 理解,但实际上却难以 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 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 难以培育和提升教师的 教育情怀、教育思想、 教学智慧以及教学实践 能力,终不能真正解决 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
题。
20、高品质课堂理念下 的校本研修: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课堂 教学进行研究的一种实 践活动。是以教师为主 体,以某一节课的教学 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解 决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 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