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
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区别
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区别首先是舞蹈形式。
山东秧歌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单人独舞、对舞以及集体舞等。
其中,集体舞形式最为常见,通常由十人以上的群众组成,规模宏大,舞姿优美,动作矫健。
而东北秧歌则更注重对舞和集体舞形式的结合,动作力度大,舞姿有力,展现了东北地区勇敢豪爽的民风特色。
其次是音乐节奏。
山东秧歌的音乐节奏快速、活泼,以《山东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鼓声激昂有力。
而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更加狂放豪迈,以锣鼓和民族乐器为主,旋律强烈有力,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
再次是表演特点。
山东秧歌的表演特点是注重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且舞蹈动作较为规范、精确。
舞蹈动作包括跳跃、转身、扭腰等,舞姿娇媚,线条流畅。
而东北秧歌的表演特点则更加豪放、激情四溢,动作幅度较大,常常伴有跳跃、旋转等高难度的动作,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文化内涵。
山东秧歌的舞蹈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特色,表达着人们对丰收、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而东北秧歌则更加强调团结、勇敢和民族精神,表达了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总结起来,山东秧歌与东北秧歌在舞蹈形式、音乐节奏、表演特点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山东秧歌注重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舞姿娇媚,动作精准;东北秧歌强调豪放、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动作幅度大,力度强。
这两种秧歌都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展示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艺术审美。
无论是山东秧歌还是东北秧歌,都在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北秧歌风格特点 (1)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摘要:东北大秧歌诞生于清康熙年间,起源于田间劳动和古人祭天,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现今广泛流行于东北三省,已经成为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之典型代表,深受东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地位要远远高过我们的想象。
东北秧歌在舞蹈风格上既有奔放、洒脱的特点,又有平稳、幽默的特点。
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且不做作。
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发展于东北,每一个情节都体现着东北人的质朴、勤劳以及豁达,每一个细节都将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东北严格的艺术风格特点加深人们对东北秧歌的认识。
本文从介绍东北秧歌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具体秧歌作品详细分析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最后介绍了东北秧歌在我国民间艺术舞台上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本文,将为继续研究东北秧歌提供有益的帮助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北秧歌风格特点产生及发展风格形成贡献与地位Abstract:Northeast Yangko was born in the Qing Emperor Kangxi, originated in the field of labor and the ancients Heaven, nearly 300 years of history, now widely popular in the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has become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China folk culture and art, by the Northeast the favorite of the people of the region, in the Chinese folk art treasure is much higher than we can imagine. The Northeast Younger dance styles on both unrestrained, free and easy, have a smooth, humor features. Action both the main speaker and pretty stable and waves, and a steady waves, waves stable, rigid combination, and without affectation. The Northeast Younger origin in the northeast, th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 each of the episodes are reflec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imple, hard-working and open-minded, every detail of the Northeast character fully demonstrated. This article aims by studying the northeast strict artistic style features to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ortheast Younger. Start 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rtheast Younger, detailed analysis of specific Younger works the Northeast Younger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ly the Northeast Younger's position on the stage of folk art in China and. In this article, will continue to study the Northeast Younger provide useful help and theoretical basis.Key words:The Northeast Younger style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style and status前言东北大秧歌流传于我国东北辽吉黑三省,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系从中原一带传播而来,在发展中吸收了东北当地满、汉两族人民的文化艺术成就,经过长时间几代人的积累,把民间艺人的表演升华为现在的东北秧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支,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方文化色彩。
它起源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被称为东北三大秧歌。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东北秧歌的形式多样,既有歌、舞、乐、说的组合形式,也有单独的歌、舞、乐、说等形式,同时还包括器械、脚蹬、刀枪等的使用。
内容方面,东北秧歌的题材广泛,涉及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宗教神话、农耕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
二、舞蹈动感强烈。
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快速、有力,节奏感强,动感十足。
其舞蹈形式多样,有翩翩起舞的舞段,也有翻跟头、跳高跳远等技巧动作。
舞蹈动作中融入了大量的“鞭劲”和“摆灵”,表现出东北人民的豪放、辽阔的性格特点。
三、音乐节奏明快。
东北秧歌的音乐曲调以东北地区的民间曲调为主,如二胡曲、老胡曲等。
其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欢快,节奏感强烈。
同时,东北秧歌中还常常采用地方民歌,如《太阳出了》,使音乐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四、唱腔独特,表演技巧丰富。
东北秧歌的唱腔以嘶哑、激昂为特点,常常采用气势磅礴的豪放唱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演技巧方面,东北秧歌既有身段轻盈的舞姿表演,也有声情并茂的歌唱表演,同时还有用刀枪等器械表演的技巧动作。
五、服饰独特,色彩丰富。
东北秧歌的服饰以明朗、豪放为主,色彩丰富多样,金黄、翠绿、火红等暖色调居多。
男演员常常穿着褴褛的帽子、蓝色的衬衣和长裤,女演员则穿着五彩缤纷的长袍、大红头巾等,形象鲜明。
六、情感表达深刻。
东北秧歌通过表演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感受。
“豪爽”是东北秧歌情感的主要特点,代表着东北人民乐观、豁达、激情四溢的精神风貌。
总体而言,东北秧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东北地区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象征。
东北秧歌以其独特的舞蹈、音乐、唱腔、服饰等特点,成为东北地区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其舞蹈风格淳朴而富有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并讨论它对东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一、舞蹈风格特点1. 好打好唱东北秧歌是一种充满活力与喜庆的舞蹈形式。
在秧歌表演中,歌舞融合,表现出来的舞蹈节奏明快,配合轻松愉悦的旋律,让人不禁跟着伴随旋律的节奏一起起舞。
而秧歌的唱腔华丽磅礴,充满感情,也是东北秧歌的魅力所在。
2. 坐俯卧东北秧歌在舞姿风格上,有一些独特的展现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坐俯卧”形式。
秧歌表演者,会在演出时不断切换姿势,在节奏的控制下,能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动作,其中坐俯卧体位具有落地深入的特点,能够使得动作更为生动自然。
3. 编曲风格东北秧歌的音乐编曲风格一般取材于传统民谣,其旋律通俗易懂,让人容易上口。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往往伴随着不同的节令活动,其编曲也有所不同。
在农忙时节,一些秧歌节目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的单曲和伴奏。
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东北秧歌作为东北地区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代表着东北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更是东北地区跳蹈文化的典型代表。
丰富的节目内容,不仅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而且也有很高的表演规格,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
对于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东北秧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向人们展示出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之美,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使得舞蹈呈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十分丰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推广东北秧歌,也能够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走进东北地区,了解和感受东北的独特魅力。
总之,东北秧歌在东北地区被广泛传承和发展,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编曲特点,成为东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之一。
通过东北秧歌舞蹈的魅力传递,不仅能够展示东北的文化魅力,而且有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源于东北地区的农民活动和生产生活,形式上它是一种较为活跃、节奏明快的艺术表演形式。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逢重要节日或喜庆活动,都会有东北秧歌的表演。
东北秧歌不仅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地方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风格特点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鲜明,表现出了东北民间文化的特色和情感。
其风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欢快热烈东北秧歌表现出了东北人民热情好客、豪放开朗的民风特征。
歌曲的节奏明快、歌词简单,能够让人们快速地融入其中,产生欢快的氛围。
表演者们在表演时,一般都表现出热情奔放的状态,有时甚至采用大力跳跃的方式,以表现出情感的强烈和热烈。
2. 多样化东北秧歌不仅歌曲和编舞都是多样化的,而且在表演形式上也相当灵活。
有的时候表演者会采用单独演出的方式,有的时候会采用群舞或群唱的方式。
表演的情感也不仅仅是欢快的,有时候会表现出沉郁和哀伤的情感。
因此东北秧歌不仅活泼,也富有感情。
3. 色彩浓郁东北秧歌在表演中大量采用明艳的色彩,以表现出东北人热情、豪放、开朗的性格特征。
例如,在服装上,表演者往往会穿上鲜艳的红色、黄色等暖色调的服装,使得整个表演场面富有色彩的同时,也能够让观众产生热烈、欢快的情感。
4. 表现力强东北秧歌在表现力上也非常出色。
表演者们在表演时,往往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以表现出作品的魅力。
有时在表演中,表演者会采用鼓乐或器乐等方式加强节奏和气氛,让观众深受感染。
二、表演形式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常见的有单人、双人、三人、四人和大型群舞的形式。
其中双人秧歌是比较典型的表演形式,表现出了东北地区大多数农村的欢乐场景和人们独特的态度。
在表演时,舞者们在歌曲的节奏下踩地,旋转、起扬和放手等,表演出各种形态,展现出蓬勃向上的青春和矫健俐落的姿态。
舞蹈形态简单朴实,但充满着独特的动感氛围。
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往往充满欢快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东北的谷地沟壑和广袤大地的气息。
东北秧歌音乐组成
东北秧歌音乐组成内容摘要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整个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参考意义。
文章以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为三大视角,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系统、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音乐特点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据考,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为插秧之歌的简称。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唐僧、孙悟空、傻柱子、小老妈等等,手持扇子、手绢、彩绸等道具而舞。
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大场与小场两部分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为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时也为一人单独演唱的民歌、小曲。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①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
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
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
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
为大场舞蹈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锣、镲,都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为小场伴奏的乐器,除上述乐器以外,还有竹板、手玉子、二胡、三弦等,也都是传统的民族乐器。
东北秧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它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并在那里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以下是东北秧歌的一些特点:
1. 跳跃与活泼:东北秧歌以跳跃和腾挪的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舞姿轻盈而活泼。
舞者们会跃起、跳跃、旋转和迈步,展现出舞蹈的力量和活力。
2. 高度统一的编排:东北秧歌着重于整体编排与团体动作,舞者们以一致的节奏和动作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形成整齐划一的舞蹈画面。
3. 深情浓郁的表演:东北秧歌在舞蹈动作中融入了东北地区特有的民间元素和生活场景,通过表演手法展现出淳朴、热情、豪爽的东北精神,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的情感。
4. 音乐节奏活泼:东北秧歌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如锣鼓、二胡、唢呐等传统东北乐器的演奏。
音乐的快节奏和鲜明的旋律使得东北秧歌更加活跃和有力量感。
5. 多样的服饰和道具:东北秧歌的服饰多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常见的有花裙子、绣花袍、锦帽等。
此外,舞蹈中常使用一
些道具,如扇子、花球、长巾等,用以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
通过以上特点,东北秧歌展现了东北地方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是东北地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欢庆的一种方式。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3.前后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双膝 微屈。 1拍 上身左侧向前扭身,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上身右侧向前扭身,压脚跟动律一次。 前后动律 4.划圆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双膝微屈。 1拍 左肩带动上身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右肩走下 弧线到后方,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 下弧线到后方,压脚跟动律一次。
划圆动律
5.屈伸动律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 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三)基本步伐动作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主要包括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双颤步、顿步。 做踢步时双膝屈伸要短促而有弹性、松弛且有韧性,动力腿保持快而又力要快 踢、快收,形成一种“单短双长”的节奏,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落地 时快、稳而扎实,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的特点。
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配合身体的“扭”,脚上动作利落扎实,膝部屈伸 的韧性,手中绢翻转,形成独有的律动表现。东北秧歌的身体动律主要是上 下动律,前后动律和划圆动律。
1.压脚跟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
双膝微屈。嗒拍 双脚上提半脚尖,双腿 直膝并拢。1拍 慢提快落,重拍在下。
2.上下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 叉腰,双膝微屈。 1拍 上身向右提侧胸腰,随之向 左压侧胸腰,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上身向左提侧胸腰,随之向 右压侧胸腰,压脚跟动律一次。
(二)手巾花基本动作
1.里绕花 2.片花
3.缠花
4.交替花 5.蝴蝶花 6.蚌壳花 7.顶转花 8.立转花
里绕花 里绕花 缠花 交替花
交替花
蝴蝶花
蝴蝶花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向以热情⽕爆与幽默风趣⽽著称,下⾯是⼩编为⼤家详细介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欢迎⼤家阅读!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
它热烈、⽕爆、逗趣、诙谐的独特风格特点。
并且形成了⼀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民的审美⼼态和艺术情趣。
东北秧歌有其特定的,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不管春夏秋冬都有⾃发的秧歌队伍在路边或活动中⼼翩翩起舞,如果不同秧歌队伍相逢时,就会⿎乐齐鸣,以礼相拜,接着就是⼀通各显⾼低的竞技性表演。
观者为之叫好,表演者⾃娱其中,忘我投⼊,情趣万千。
同时它的表演形式⼀共有三种:“⼤⿎秧歌、⼩⿎秧歌、地秧歌。
(⼀)⼤⿎秧歌 ⼤⿎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
主要通过使⽤的道具来与⼩⿎秧歌区分。
(⼆)⼩⿎秧歌 ⼩⿎秧歌分“天津⾼跷”和“⼩⿎⾼跷”两种。
表演者脚踩⼀尺六⼨左右的⽊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和⼿锣伴奏,所以统称⼩⿎秧歌。
(三)地秧歌 地秧歌是⼀种不踩⾼跷表演的秧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
地秧歌⼜叫“地蹦⼦”,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带。
⼆、从动作及内⼼感受来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韵律特点 ⼈们的思想、审美、情感、观念都随着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
作为⼀名舞蹈演员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进步。
中国有五⼗六个民族,汉、蒙、藏、鲜、维等等,可想⽽知民间舞的丰富多彩,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舞蹈风格。
⽽这个风格恰恰就是跳好民间舞的关键所在。
东北秧歌也⼀样,有其特定的风格,失去了这种风格就不再是秧歌舞。
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阔的⿊⼟地赋予它纯朴⽽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静、稳重于⼀体,将东北⼈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总体归纳为“⾉、俏、浪。
浅论我国民间艺术——东北大秧歌
传承与衍变 ,大家欢聚 一堂 ,高歌狂舞 , 呈 现 一派盛大的欢娱。人们利用秧歌这一极具 生命 内在激情的 民间艺术形式 , 来传达彼此 之 间的热情与祝愿。正 月期 间 , 无论 大街小 巷, 县城还是村镇 ,东北秧歌欢腾热闹的氛 围无处不 在 , 秧 歌演 出队总是川流不息 ,给 村 镇 的每个 人传 递着最 为原 始 、真 挚中)
浅论我国民问艺术一 一 东北大秧歌
孟 庆 华
( 哈 尔滨 市 香 坊 区 文化 馆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 5 0 0 4 0)
秧歌, 是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一币 叶 l 舞蹈形 式。 秧歌起 源于插秧耕 田的劳动生活 , 为“ 插 秧 之歌 ”的简称。由于各地 地理位置不 同, 季节 、气候和农 时不 同 , 相应的文化 、民风 也就不 同 , 所 以各地 的秧歌也别具特色。东
北秧 歌以人数众多、气势宏 大、节奏 明快 、 红 火热闹而闻名遐迩。东北 人民性格 淳朴 、 豪放, 扭秧歌时 ,头、颈 、 肩、 腰、 胯 、臂、 腿 包括眼睛和指头尖在 内, 都会饱含激情地 扭 动、甩 动、抖动 。其动作洒脱大方 、简单 易学 ,即强身健 体 , 又热 闹欢快 ,所以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 。 东北 冬季寒冷而漫长 ,每 到逢年过节 , 扭秧歌便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娱 乐活动。大秧歌 的伴奏 , 有打击乐 , 即板鼓、 大锣 、 唢呐 、 手锣。总体 风格上热烈 、 粗犷、 豪放 ; 旋 律素材上采用东j E 民歌、小调 、小 曲 ;文学语言 ,运用东北语汇与东北方言 ;
情。 是 当下最为宝贵的中国汉族 民间舞蹈形 式之一 , 不仅仅饱蘸和蕴藏着本地域 的人文 精神 与文化意蕴 , 也呈现着人民对生命最为 虔诚 的爱慕之情 , 东北大秧歌贴近生命最为 原始 的源头 , 极具浓郁地域 特点 和鲜明 的民 族风韵 。东北地区现在 的人 E l , 有相 当一部 分是 “ 闯关( 山海关) 东”而移居到东北 的移 民。据史书和相关资料记载 , 从汉 、三 国、 北 魏 到辽各个朝 代都 有关 内汉人移 居东北 的现象存在 ,当时汉族和东北各少数 民族 的 人 口比例大体持均衡状态。后又有 屯田与戎 边 的兵士 、因犯罪被发配至此的人等都流 向 东j E 。东北有广 阔荒芜的未被开垦的土地 , 所 以关 内 中原 地带灾 荒和地 少等原 因促使 当地的贫民大批地来到这里开荒种地。清末 民国以来 , 随着 山东、河南 、山西 、 河南等 地的大量移 民移人东北 ,也将各地的民间娱 乐形式带到东北 , 中原各地 的秧歌也随之传 人。由此可见 ,东北秧歌 的形成是在移民的 大背景下 , 汉族和北方各少数 民族文化碰撞 和融合的结果。形成特定 民族 民间舞蹈风格 加以传承和衍变 , 大秧歌存活传衍的状态 在 “ 都市化 ”、 “ 多元 化”的时代背景下呈 现 出复杂多样 、多元交叉的立体式形态 ,在其 起源之地传承进展 , 更多的是保 留大秧歌的 原生 形态 ,亦或 原生和变 异 同时兼并 的状 态 。由此 ,我们必须寻其根 , 溯其源 ,在肯 定大 秧歌过 去的 前提上找 出缺 陷与不足 之 处 ,浅析理 由,抱着整理 和改善的意念去重 新建构 ,而不是将 其通通否定 ,全盘摒弃。 现代都市化 进程中, 日 新月异的变化、 现代与传统的强烈冲突 , 东西方文化艺术的 观念 的激情碰撞 , 不但打通 了都市人们敏感 的经脉 ,而且对人们周遭的社会 文化 ,历史 人文产生出巨大的撼动 ,文化艺术的变革似 乎无处不在 , 面对来 自不 同年龄、不 同审美 品味 、不同阶层 、不 同地域的观众,面对新 时 代的 审美变迁 下传统艺 术 文化价值 观念 和现代思维意识的糅合与冲撞 ,面对 当代人 不断追求 “ 现代 ”气息的审美旨趣与对西方 文化艺术创作观念的盲 目 崇拜 , 注定 了大秧 歌在都市化进程 中必须 “ 在不变 中求变 , 在 变 中求不变 ”, 使之既保留本身所蕴含 的文 化底 色和特定 固有的民问风韵 ,又必定饱含 时代气息 ,符合现当代人 的审美心理 。 二 、东北大秧歌的动作与风格特点 东北 秧歌 的动律 风格 可概括 为 “ 稳中 浪 ”,而舞 蹈中的哏劲儿 、美劲儿及泼辣劲 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东北秧 歌的 “ 浪”, 体现在身上的动律 ;“ 哏” 表现在踢步的 “ 出 急落稳”中, “ 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 ,单 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 , 踢出 的那 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 , 这一 过程 犹 如一个 决吸气 , 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 刻, 但很快地 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 心移 动 。在这三种变化中 , 踢 出的一刹那体 现了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东北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东北歌曲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文将就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歌曲的主题。
东北歌曲往往以描绘农村生活、爱情和家乡情怀为主题,歌词真挚、情感深刻,能够触动人心。
其次是音乐风格。
东北歌曲的音乐风格多样,有的富有激情,有的抒情动人,如《敖包相会》、《明天会更好》等,层次丰富,富有表现力。
再者是唱腔处理。
东北歌曲的唱腔通常纯朴自然,较为开阔和宽松,旋律起伏跌宕,使人耳目一新。
最后是表演形式。
东北歌曲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的以独唱形式演唱,有的采用合唱或对唱形式,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在东北歌曲的演唱处理上,演唱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处理,以确保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首先是情感的把握。
东北歌曲情感真挚、朴实,演唱者应该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心感受,在演唱时要真挚地表达出来,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是声音的处理。
东北歌曲的声音要求较为宽厚饱满,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演唱者需要有较强的发声技巧和呼吸控制能力。
再者是语言的处理。
东北歌曲的歌词表达力强,涵盖了丰富的东北方言,演唱者需要在语音处理上具备较为熟练的技巧,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是形象和动作的展现。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形象展现和动作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需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动作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歌曲更具观赏和听觉效果。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歌舞风情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地形的原因,东北歌曲充满了豪爽和奔放的气息,其表达的情感也多为真挚、朴实和深沉。
下面就对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进行浅谈。
一、艺术特点1. 唱腔独特东北歌曲唱腔独具特色,常用的唱腔有呼号、颤音和力拍等,这些唱腔能够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容,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北味道。
2. 曲调欢快东北歌曲的曲调多为欢快、热情而豪放,特别是山歌和秧歌,常常让人忍不住跟着唱和跳起舞来。
这些欢快的曲调往往反映了东北人豪爽、热情、乐天派的性格。
3. 歌词真实朴素东北歌曲的歌词往往是真实、朴素的描述东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其中,多以民间故事、生活经历和革命历史为主题,这些歌词使得人们更能够深刻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4. 乐器丰富多彩东北歌曲中使用的乐器丰富多彩。
其中,高胡、二胡、笛子、锣鼓等民乐器能够表现出东北歌曲的独特韵味,而洋乐器如吉他、鼓等则为东北歌曲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二、演唱处理1.要注重唱腔处理在演唱东北歌曲时,要注重唱腔的处理。
要将唱腔做到“呼、颤、力、拍”等独特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唱腔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东北歌曲的豪放和热情。
2. 要把握好曲调节奏曲调是东北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好曲调的节奏。
要根据曲调的节奏,配合自己的唱腔美妙地演唱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东北歌曲的特色。
3. 要表现出歌词的真挚感情东北歌曲中的歌词情感直接而真挚,演唱时要把握好这些感情,做到发自内心地表现出来。
4.要注重乐器的配合不同的乐器对于东北歌曲的表现具有巨大的影响,要注重乐器的配合。
人声和乐器相互呼应,协调地演唱东北歌曲,能够更好地展现东北歌曲的独特风格。
总之,东北歌曲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东北特色和韵味。
在演唱东北歌曲时,要注重独特的唱腔、欢快的曲调、真挚朴素的歌词和乐器间的配合,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
东北歌曲是指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歌曲,常见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
这
类歌曲多以告诉人们乡土生活情事为主题,表现出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演唱处理方面,东北歌曲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节奏明快、节拍感强
东北歌曲的节奏明快,节拍感强,常以欢快的曲风和明快的旋律为主,在表达歌曲情
感的同时,往往会加入丰富多彩的曲式和音乐元素。
例如,《太阳出来喊雷锤》、《乡村
爱情》等歌曲,都有着明显的节奏感和节拍感,因此演唱时需要注意保持节奏清晰、节拍
稳定,做到明朗有力的节奏。
二、情感真切、表达强烈
东北歌曲常常表达着淳朴、真挚、朴实的情感,通过歌曲所呈现的情景,轻轻地展现
着家乡的点点滴滴,为人们勾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演唱时要体现出歌曲的真切情感,并
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
三、声音粗犷、富有磁性
另一个非常显著的东北歌曲的特点就是声音粗犷,富有磁性。
由于东北地区的气候原因,大多数人的声音都比较粗犷,经常是沙哑、毛糙的。
这种声音在音乐中非常适合表达
丰富的情感和特殊的文化情感。
在演唱东北歌曲时,歌手们应注意表达出这种特殊的音乐
元素。
总的来说,东北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处理方式比较独特,需要演唱者做到熟悉并掌握,并在演唱时充分展现出其特征,以便更好地展示东北的民间文化特色。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源自于东北地区。
它以洪亮的歌声、激情四溢的舞蹈和独特的表演方式而闻名。
东北秧歌有着丰富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特点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明快,通常由锣、鼓、笛子、板胡等乐器组成的民间乐队伴奏。
音乐旋律优美、富有悦耳的旋律感,节奏感强烈。
在表演过程中,乐手们可以根据舞蹈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即兴演奏来增强舞蹈的氛围感。
二、舞蹈特点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短促有力、姿态刚健,注重节奏感和舞蹈动势的表达。
舞蹈动作包括高举双手、劈叉跳跃、转圈等,具有较大的舞蹈幅度。
舞者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要求舞者全身肌肉得到充分的动用,以保证舞蹈动作在表演中的完整性和高质感。
三、表演形式特点东北秧歌注重群体舞蹈的表现形式,通常由一支较大的群体共同表演。
表演的时候,舞者之间通过接力状的排列变化,以展现舞蹈的整体感和群体协作的美感。
在表演过程中,每个舞者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动作,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角色的特点。
四、剧情叙事特点东北秧歌在表演中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来进行编排,表达剧情叙事的特点。
剧情通常表达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爱情、英雄事迹等内容。
在编排过程中,舞者们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舞蹈氛围来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特点,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五、民俗文化特点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表演中,舞者们通常会穿上具有东北农民特色的服装,如破布衣、红军服、锦衣等,以展示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和民族特色。
同时,东北秧歌在表演中也融入了一些民间元素和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增强了舞蹈的地域特色。
总之,东北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表演形式等多重特点而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其丰富的音乐特色、独特的舞蹈动作、群体表演形式、剧情叙事特点以及民俗文化特色使得东北秧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吸引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同时,东北秧歌也是东北民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谈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
口陈 爱宝
东北 大秧歌在风格上既有 火爆 、 泼辣 的特 点 , 又有稳静 、
幽默 的特 点 。 动 作 既 哏 叉 俏 、 稳 又 浪 , 且稳 中有 浪 、 中 既 而 浪 有 稳 、 柔 结合 , 是 扭 扭 捏 捏 缠 绵 无 力 。 刚 不
是 东 北 大秧 歌 中 美 的主 导 。 因 此 , 是 东 北 大秧 歌 的 外 形 动 扭 律 的概 括 , 舞 者 内心情 感 的缩 写 。 是
既然“ ” 扭 字是 东北 大 秧 歌 的 集 中外 形 体 现 , 、 、 、 浪 哏 俏
是 一 个 要 素 , 老 艺人 的 话 讲 就 是 :稳 当地 , 着 点 锣 鼓 家 用 “ 听 什 ” 稳 除其 节奏 性 的 因素 之 外 , 动 作 上 又 突 出地 表现 在 人 。 在
美 , 动不 能称 之 为俏 , 不 大动 又破 坏 了“ 。 果说 “ ” 现 了 俏” 如 浪 表 东北姑 娘 由 于地域 环 境 而形 成 的 开 朗、 豪放 的性 格 , 么,俏 ” 那 “
体 与 地 面 的 关 系上 , 蹈 虽然 加 大 了人 与 地 面 的 矛 盾 , 矛 舞 但
盾越是增加 , 越是 要 求 协 调 好 , 不 牢便 摇 不稳 , 身姿 态的 根 上
多变流畅也取 决于下 身的稳 ,如 不立足 于脚踏 实地地舞 , 就
无 法与 节 奏 合 拍 , 曲脱 解 何 舞 之 有 ! 舞
娱 乐 , 生存 之 大 伦 , 可缺 少 的 一 部 分 , 扭 , 是 其 仍 不 曲 便 人字一种跳跃、 一种 变 形 , 其 丰 满 而 多彩 。 乐— — 人 生 的 使 娱
一
正是细微地刻画了东北姑娘 细柔含情的一面, 对比 中更显露其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秧歌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百姓参与广泛的文化活动。
店铺整理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欢迎欣赏与借鉴。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1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具有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与习俗,东北秧歌行成了稳中带艮,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
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
“浪”使人联想起弧线。
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
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
而音乐的特殊性又使舞蹈动作突出“点”,延伸“线”,动静相宜。
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鼓点,则激发出泼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稳中艮”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花样繁多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地刻画出女性性格的不同侧面。
“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出手花”的抛接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秧歌的核心动作“扭”,有扭腰之意,即扭在腰眼上,扭,最能反映出东北人的奔放、欢快、乐观、豁达、浪俏、幽默的性格。
扭之稳,是指流动的稳,即流动中的动作突然静止,它不是绝对的静止,应是这一动作的延续和下一动作的起式;是流动中的动作的戛然停顿,它应是这一动态中的情感延续和下一动态的情感转换。
至于稳也是应踩在稳上。
艮、俏、幽、稳、美的韵律风格及脚快、落脚稳、膝盖关节屈伸、富有弹性等,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有的风格及动作特点。
东北大秧歌鼓点口诀
东北大秧歌鼓点口诀
摘要:
1.东北大秧歌鼓点的背景和特点
2.东北大秧歌鼓点的口诀
3.东北大秧歌鼓点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东北大秧歌鼓点是一种源自中国东北的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其欢快、热烈、豪放的气氛而深受人们喜爱。
东北大秧歌鼓点的口诀是一种指导演奏和表演的口头传统。
它以简练、押韵的语言,概括了东北大秧歌鼓点的节奏、音色、动作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演奏者和表演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东北大秧歌鼓点的应用和意义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民间舞蹈和音乐表演,还可以用于戏曲、曲艺、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同时,东北大秧歌鼓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东北大秧歌鼓点口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探析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
探析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整个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参考意义。
文章以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为三大视角,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系统、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音乐特点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据考,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为“插秧之歌”的简称。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唐僧、孙悟空、傻柱子、小老妈等等),手持扇子、手绢、彩绸等道具而舞。
在表演形式上,分为论文发表 “大场”与“小场”两部分: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为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时也为一人单独演唱的民歌、小曲。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①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
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
“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
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
东北秧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东北秧歌的艺术特⾊是什么东北秧歌的艺术特⾊是什么 东北⼤秧歌,展现了东北⼈豪爽的性格。
⼩编整理了东北秧歌的艺术特⾊,欢迎欣赏与借鉴。
艺术特⾊: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特点。
同时,花样繁多的“⼿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
秧歌队的服装⾊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
从装束上即可判断⼈物⾓⾊,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戒和沙僧,《⽩蛇传》中的⽩娘⼦、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莲等,伴着锣、⿎、镲、唢呐奏出的曲调进⾏表演。
各种舞蹈中尤以踩⾼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
⽂化涵义: 东北⼤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
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户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门拜年之意。
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
所以秧歌队拜年事先已选好对象,起码是要给得起赏钱的才能去,否则⼈吃马喂各种费⽤就难以开销了。
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少都可以⽩看热闹。
过去农村过年,⼀是图“喜兴”,⼆是讲⾯⼦。
东北⼤秧歌的历史秧歌源于汉民族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今已有千年。
秧歌队通常扮作⽣活中或历史神话的⼈物或⽅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出各种队形或图案,传统花样的⼆龙吐须,卷⽩菜⼼,基本动作较简答,仿造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如挥臂跳跃、扭腰甩肩,4拍⼀⼩节,前3拍向后,后⼀拍退回,为增加场⾯的⽣动和演出效果,秧歌队⼀般要配备如扇、帕、伞、棒之类的简单道具。
演唱基本是从流⾏的民间⼩调中借鉴,与专业演出团体常为某主题单独创作主题曲就很不⼀样。
有的秧歌本⾝也发展成了戏曲。
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东北就已经有了“上元⽇”(正⽉⼗五)办秧歌的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整个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参考意义。
文章以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为三大视角,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系统、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音乐特点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据考,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为“插秧之歌”的简称。
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唐僧、孙悟空、傻柱子、小老妈等等),手持扇子、手绢、彩绸等道具而舞。
在表演形式上,分为论文发表 “大场”与“小场”两部分: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为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时也为一人单独演唱的民歌、小曲。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①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
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
“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
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
为“大场”舞蹈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锣、镲,都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为“小场”伴奏的乐器,除上述乐器以外,还有竹板、手玉子、二胡、三弦等,也都是传统的民族乐器。
其二是乐曲的民族性。
为“大场”伴奏的《将军令》《得胜令》《句句双》《大姑娘美》等乐曲;“小场”中的民歌《绣哈尔滨》《翻身五更》《看秧歌》等,也都是典型的民族声乐作品。
而且,这些乐曲的作曲法,也都是民族化的。
例如在旋律上,都是民族音乐特有的旋律;在节奏上,多用四拍子或二拍子,也都是民族化的节拍;在主题发展手法上,常用变化重复的“合头换尾”或“加花变奏”等手法;在调式上,多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以“宫商角徵羽”为调式名称),并以音乐为标记,表述调式主音的音高——调性。
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特点,是十分明显、不须赘述的。
二、地域性地域性也是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自有文艺始,便有文艺的地域性及相应的文化意蕴。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明。
”②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力。
”③东北大秧歌音乐的地域性,也是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地域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地域性服务的。
东北大秧歌,顾名思义,是指流行于东北地区的大秧歌,与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股子秧歌等,各有不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充分彰显出医学论文发表/yxlwfabiao/东北音乐文化的特点:总体风格上热烈、粗犷、豪放;旋律素材上采用东北民歌、小调、小曲;音乐语汇与文学语言上,运用东北语汇与东北方言;地方乐种上,属于东北鼓吹乐中的唢呐乐乐种。
凡此种种,都有力地证明,东北大秧歌音乐的域性特点,也是十分鲜明、不容置疑的。
三、民间性民间性同样是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间性,同样是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