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东北秧歌
浅谈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摘要:东北大秧歌诞生于清康熙年间,起源于田间劳动和古人祭天,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现今广泛流行于东北三省,已经成为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之典型代表,深受东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地位要远远高过我们的想象。
东北秧歌在舞蹈风格上既有奔放、洒脱的特点,又有平稳、幽默的特点。
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且不做作。
东北秧歌起源与东北、发展于东北,每一个情节都体现着东北人的质朴、勤劳以及豁达,每一个细节都将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东北严格的艺术风格特点加深人们对东北秧歌的认识。
本文从介绍东北秧歌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具体秧歌作品详细分析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最后介绍了东北秧歌在我国民间艺术舞台上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本文,将为后续继续研究东北秧歌这一艺术形式,提供有益的帮助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北秧歌风格特点产生及发展风格形成贡献与地位前言东北大秧歌流传于我国东北辽吉黑三省,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系从中原一带传播而来,在发展中吸收了东北当地满、汉两族人民的文化艺术成就,经过长时间几代人的积累,把民间艺人的表演升华为现在的东北秧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艺术来源于生活,东北秧歌这一艺术形式因具有浓郁的东北生活气息,在东北群众中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1]。
东北秧歌是民族舞的一种,因此也具有民族舞蹈的共同特性。
东北秧歌具有从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动律特点,与东北人民的信仰、社会生活、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行为习惯是密不可分的[2]。
作为东北地区具有典性的民间文化,东北秧歌素来以幽默、动感、亲切和火爆著称,其艺术风格特点紧紧围绕东北地区和东北人的特性,是东北地区最为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东北秧歌舞蹈中,艺术特色通过“三相”(即走、稳、鼓)和道具(主要为手巾)所呈现。
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明快的鼓点、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动律也是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3]。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东北秧歌作为中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学特色。
本文将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展开论述,探讨其教学法和特点。
一、东北秧歌的历史背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东北秧歌源远流长。
秧歌最早起源于农耕时代,表达了人民劳动和生活的喜悦,代表了东北地区的独特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东北秧歌逐渐演变为一种流行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东北秧歌的特点1. 舞蹈动作特色鲜明东北秧歌以欢快、矫健、朝气蓬勃的舞姿为特点。
舞者用手臂、腰部、腿部等肢体动作,展示着东北人民阳刚、奔放的精神风貌。
舞蹈中的跳跃、旋转、腾挪等动作给人以饱满、激情和活力的感觉。
2. 音乐和服饰独具特色东北秧歌的音乐与舞蹈相得益彰。
节奏欢快、明快的音乐为舞蹈提供了动力和节奏感,更凸显了舞蹈的欢乐气氛。
此外,舞蹈中的服饰也是东北秧歌的一大特色,它们彩色斑斓,富有民族特色,展现了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
三、东北秧歌的教学法1. 基本功训练在东北秧歌的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包括舞蹈姿势、肌肉的伸展和力量训练等。
舞者需要通过反复训练,熟悉并掌握正确的体态和动作,并培养良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2. 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是东北秧歌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舞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各种基本步伐和舞姿,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
同时,要注重动作的精确度和协调性,灵活运用肢体,展现舞蹈的美感和力量感。
3. 舞蹈编排舞蹈编排是东北秧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有机结合不同舞姿、动作、音乐和情感,设计并安排出优美的舞蹈片段。
在编排过程中,还要注意统一舞姿和动作的风格,以及舞蹈的整体效果和表达。
四、东北秧歌教学的意义1. 传承东北文化东北秧歌的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和表演东北秧歌,舞者能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历史、风俗和民俗,从而增加对东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东北秧歌PPT
That’s all! Thanks! !^~^!
秧歌的分类
秧歌按照分类方式不同有多种种类。 秧歌一般分为两种:地秧歌和高跷。 根据地区分为三种:东北大秧歌、山 东秧 歌和陕北秧歌。 山东秧歌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秧歌, 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
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 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 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 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 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 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 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 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 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 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 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 种汉族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1上身动律
秧歌
秧歌是中国广泛流传且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主要在传统的农历 正月十五元宵节于广场表步法的基础,在艺术上加工, 并且使群众的队舞整齐化,形成了完整 的秧歌舞,其后逐渐成为祝贺性、娱乐 性的新年社火队舞,表演内容多为汉族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东北秧歌的种类与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分地蹦子和高跷两类。地蹦子又称地秧歌, 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南,特别是营口(大石 桥)、海城和盖县一带。说的是某地有某水田农民 插秧时唱田歌,叫秧歌。
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 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 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 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 缠绵无力。
秧歌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 之一,既有表演性的,也有自娱性的,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各地均出现过一些 有代表性的民间秧歌艺人,很多民间艺 人对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 作用。秧歌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是 一种用锣鼓等伴奏,将舞蹈,歌唱等融 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艺术。汉族民间主要 流传着唱秧歌、扭秧歌、戏曲秧歌、戏 剧秧歌四种型式。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源自于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和劳动生活。
秧歌是东北地区农民在田间劳作之余,以歌唱、舞蹈的方式表达对丰收的期望,同时也是他们度过农闲时光、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东北秧歌的特点及教学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舞蹈。
东北秧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东北秧歌的动作舞蹈风格独特,展现出了东北地区农耕劳动的动态特点。
比如,舞者会通过扛担子、插秧等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来模拟田间劳作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愉悦情绪。
这些动作基本上都来源于农田劳动,并与节奏明快的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其次,东北秧歌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集体舞和对舞两种。
集体舞是指舞者们以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舞队,协调动作,完成整齐划一的舞蹈表演。
对舞是指两个舞者间的对练,舞者们可以互相较劲、互动,展示个人的舞蹈技巧。
另外,东北秧歌的音乐节奏明快欢快,旋律独特,常常让人忍不住跟随着旋律一起舞动。
秧歌舞曲的音乐源于东北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如二胡、笛子、锣鼓等传统乐器的娓娓琴音,将人们带入欢乐的氛围。
接下来,我将以东北秧歌教学案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如何进行秧歌舞的教学。
教学内容:东北秧歌舞蹈基础动作教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东北秧歌的基础动作和舞蹈技巧,进一步了解东北秧歌这一舞蹈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热身准备1. 让学生先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保证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蹈的效果。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重点放在腿部和腰部,以准备后续的舞蹈动作。
二、基础动作教学1. 扛担子动作教学- 舞者站成一排,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
- 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抬至肩膀高度,像是抬着一个担子。
- 左脚也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放下。
- 重复上述动作。
2. 插秧动作教学- 舞者排成一列,面向同一方向。
- 抬起右腿,向前伸直,双手也伸向前方,模拟插秧的动作。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第四章《东北秧歌》。
详细内容包括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身段及组合练习。
具体章节为:4.1节“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4.2节“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4.3节“东北秧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配合、组合练习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镜子、把杆。
学具:舞蹈服装、扇子、手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东北秧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基本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步伐学习:讲解并示范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让学生跟随老师练习。
3. 手势与身段学习:讲解并示范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让学生分组练习。
4. 组合练习:将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融合,进行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所学内容,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2. 内容:基本步伐:前进步、后退步、踏步、十字步等手势:抓、绕、翻、扔等身段:扭、摆、颤、跳等组合练习:步伐+手势+身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段30秒的东北秧歌组合,要求包含所学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
2. 答案示例:步伐:前进步、后退步、踏步手势:抓、绕、翻身段:扭、摆、颤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更多关于东北秧歌的视频,了解其文化背景,提高舞蹈素养。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民间舞蹈比赛,锻炼舞台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配合、组合练习的节奏感。
2.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其舞蹈风格淳朴而富有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并讨论它对东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一、舞蹈风格特点1. 好打好唱东北秧歌是一种充满活力与喜庆的舞蹈形式。
在秧歌表演中,歌舞融合,表现出来的舞蹈节奏明快,配合轻松愉悦的旋律,让人不禁跟着伴随旋律的节奏一起起舞。
而秧歌的唱腔华丽磅礴,充满感情,也是东北秧歌的魅力所在。
2. 坐俯卧东北秧歌在舞姿风格上,有一些独特的展现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坐俯卧”形式。
秧歌表演者,会在演出时不断切换姿势,在节奏的控制下,能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动作,其中坐俯卧体位具有落地深入的特点,能够使得动作更为生动自然。
3. 编曲风格东北秧歌的音乐编曲风格一般取材于传统民谣,其旋律通俗易懂,让人容易上口。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往往伴随着不同的节令活动,其编曲也有所不同。
在农忙时节,一些秧歌节目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的单曲和伴奏。
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东北秧歌作为东北地区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代表着东北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更是东北地区跳蹈文化的典型代表。
丰富的节目内容,不仅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而且也有很高的表演规格,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
对于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东北秧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向人们展示出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之美,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使得舞蹈呈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十分丰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推广东北秧歌,也能够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走进东北地区,了解和感受东北的独特魅力。
总之,东北秧歌在东北地区被广泛传承和发展,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编曲特点,成为东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之一。
通过东北秧歌舞蹈的魅力传递,不仅能够展示东北的文化魅力,而且有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优质教案(推荐5篇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优质教案(推荐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民族民间舞》教材中第四章“东北秧歌”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历史起源、基本动作和组合、音乐节奏以及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将全面解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舞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音乐节奏把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兴趣和热爱,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舞蹈服装、手绢、扇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东北秧歌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讲解:介绍东北秧歌历史起源、基本动作和组合、音乐节奏等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让学生跟随学习。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5. 互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心得,提高舞蹈表现力。
7. 拓展延伸:让学生解其他地区民间舞蹈,比较它们异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2. 基本动作和组合3. 音乐节奏4. 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段关于东北秧歌简短介绍,包括基本动作、音乐节奏和文化内涵。
2. 答案示例:东北秧歌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它基本动作有“十字步”、“划船”等,音乐节奏明快,表现东北人民豪爽和热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东北秧歌表现出较高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动作掌握方面仍有困难,需要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地区民间舞蹈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掌握2. 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培养3. 教学互动环节有效性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1. 在示范环节,我会将动作分解,逐一讲解,确保学生能看清、听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东北地区的秧歌更是独具特色。
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秧歌在表达汉族人民身心愉悦、展示其精神风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汉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点。
一、东北秧歌的起源和发展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秧歌最初起源于农民为庆祝丰收而表演的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团体舞蹈,并融入了地方民间文化元素。
秧歌舞蹈的舞步动作力度强烈、明快,配以欢快的音乐,展现了东北人民勤劳、乐观的精神风貌。
二、东北秧歌的舞蹈形态东北秧歌舞蹈形态多样,从舞蹈动作到舞蹈服饰都呈现出地域特色。
在舞蹈动作上,东北秧歌注重舞者肢体的协调性,舞蹈动作大气磅礴,舞者通常呈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
服饰方面,东北秧歌常采用鲜艳的色彩和流苏装饰,舞者身着传统的汉族民间服饰,展示出朴实而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
三、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秧歌音乐多采用锣鼓合奏,旋律欢快激昂,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音乐中常常融入了一些本地的民间乐器,如锣、鼓、板胡等,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东北秧歌独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四、东北秧歌的表达主题东北秧歌的表达主题多种多样,既有庆祝丰收和欢乐团聚的主题,也有表达爱情和婚姻美满的主题。
舞者们在表演中通过舞蹈动作和歌曲的表现,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幸福的渴望,体现出东北汉族民间舞蹈中独特的情感表达。
五、东北秧歌的演出场合东北秧歌可以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如节日庆典、民俗传统活动、婚礼等。
秧歌舞蹈常常成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同时,秧歌也作为一种体育活动,是东北地区人民娱乐、健身的方式之一。
六、东北秧歌对当代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秧歌逐渐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表演方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章节一:东北秧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丰富多样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演形式。
其中,汉族民间舞蹈是最为广泛流传和受欢迎的一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浓厚的东北民俗文化特色。
秧歌舞蹈在东北地区的民间历史悠久,早在古代的杂剧中就有秧歌的表演,而后受到了宫廷舞蹈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东北秧歌具有欢快、热烈的特点,舞者们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翩翩起舞。
舞者的动作形象生动,手臂摆动自如,腰部灵动,舞姿舒展大方。
在舞蹈形式上,东北秧歌以一支队形为基础,队伍由若干人组成,通常有队长带领。
队伍通常分为男女两队,男队站立在前排,女队站在后排,整个队形呈倒三角形或轮状。
东北秧歌的音乐以锣鼓为主导,通常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感觉。
舞蹈中的舞者会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各种动作和表演,例如踢腿、转身、起跳等,动作矫健有力,整齐划一,给人一种节奏感极强的视觉效果。
东北秧歌的表演场合多样,通常在民间节日、庆典、婚礼等喜庆场合中进行。
舞者们会结合传统节日习俗,通过舞蹈表演来祈求好运、庆贺丰收、祈福健康等,也是东北地区民众展示自身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东北地区,秧歌舞蹈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分支,例如吉林地区的长白秧歌、黑龙江地区的信众小秧歌等。
这些地方特色的秧歌舞蹈在动作、服装、音乐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文化。
总的来说,东北秧歌作为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展示了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反映了东北人民的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
东北秧歌舞蹈通过欢快的音乐、热烈的舞姿,传递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它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宝库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秧歌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写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关于东北秧歌教学的思路和参考。
一、教案的编写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制定教案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所需达成的舞蹈技能和知识。
对于东北秧歌来说,可以包括基本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的掌握,了解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表演形式等。
2.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生对秧歌动作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在舞台上展示出秧歌的韵律感和舞蹈美感。
对于初学者来说,秧歌的特殊节奏和步伐可能是一个难点,应该通过练习和训练来逐步解决。
3.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动作练习和整体舞蹈编排两个部分。
在基本动作练习中,教师可以逐个教授秧歌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步法和手势。
在整体舞蹈编排中,可以将各个基本动作有机地组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秧歌整体的美感和力量。
4. 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和学生水平,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采取游戏性质的教学,通过模仿和跟随的方式让他们逐渐掌握秧歌的动作。
对于中学生和成年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注重节奏感和舞蹈技巧的培养,通过反复练习和反馈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
二、教学方法1. 分组练习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位学生担任队长,负责带领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动作练习。
通过分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可以加强对于动作细节的关注和理解。
2. 音乐配合选择适合的音乐配合动作编排,可以提高舞蹈的整体效果。
音乐节奏明快、有东北地域特色的选取,可以进一步营造出浓厚的东北秧歌氛围。
3. 视频教学辅助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秧歌表演视频,让学生观摩和模仿。
通过观看专业的表演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3.前后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双膝 微屈。 1拍 上身左侧向前扭身,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上身右侧向前扭身,压脚跟动律一次。 前后动律 4.划圆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双膝微屈。 1拍 左肩带动上身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右肩走下 弧线到后方,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 下弧线到后方,压脚跟动律一次。
划圆动律
5.屈伸动律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 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三)基本步伐动作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主要包括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双颤步、顿步。 做踢步时双膝屈伸要短促而有弹性、松弛且有韧性,动力腿保持快而又力要快 踢、快收,形成一种“单短双长”的节奏,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落地 时快、稳而扎实,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的特点。
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配合身体的“扭”,脚上动作利落扎实,膝部屈伸 的韧性,手中绢翻转,形成独有的律动表现。东北秧歌的身体动律主要是上 下动律,前后动律和划圆动律。
1.压脚跟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叉腰,
双膝微屈。嗒拍 双脚上提半脚尖,双腿 直膝并拢。1拍 慢提快落,重拍在下。
2.上下动律 准备拍 正步位,双手持巾背手 叉腰,双膝微屈。 1拍 上身向右提侧胸腰,随之向 左压侧胸腰,压脚跟动律一次。 2拍 上身向左提侧胸腰,随之向 右压侧胸腰,压脚跟动律一次。
(二)手巾花基本动作
1.里绕花 2.片花
3.缠花
4.交替花 5.蝴蝶花 6.蚌壳花 7.顶转花 8.立转花
里绕花 里绕花 缠花 交替花
交替花
蝴蝶花
蝴蝶花
第三单元第一节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第三单元第一节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东北秧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展示了东北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东北秧歌的起源与发展、舞蹈形式与特色以及其传承与创新。
一、起源与发展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农民在农忙季节中为了祈求丰收而开展的一种集体舞蹈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东北地区的农民就通过秧歌舞蹈来庆祝丰收,秧歌的舞蹈形式也逐渐演化并传承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东北秧歌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代表。
二、舞蹈形式与特色1. 舞蹈形式东北秧歌通常是通过多人组成的集体舞团进行演出。
舞者身穿五彩斑斓的民族服装,手持鲜艳的彩绸和彩旗,充满了欢乐和动感的舞步配合着欢快的乐曲节奏。
2. 舞蹈特点东北秧歌独具特色,表现出浓厚的东北地区乡土气息。
其舞蹈动作大多源于农耕生活,如插秧、拔草、拍打秧歌、收割等,以及象征着农田里各类动物的舞蹈动作。
此外,在东北秧歌的舞蹈编排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民俗元素和东北地方特色。
比如,舞者们会扮演婚礼上的新娘、新郎,或者模仿东北农民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使得舞蹈更加充满生活气息。
三、传承与创新1. 传承东北地区一直将秧歌舞蹈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传承。
许多有着丰富舞蹈经验的老艺人将其技艺传承给后代,他们通过口头传统、示范演出等方式将东北秧歌文化代代相传。
2. 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东北秧歌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方面,舞蹈编排和动作表演得到了提升,注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得舞蹈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在舞蹈演出形式上,东北秧歌也开始与其他舞种进行融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舞蹈形态。
同时,东北秧歌也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
许多艺术团体将东北秧歌纳入演出项目,通过演出、比赛等形式,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东北秧歌作为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风格和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东北秧歌PPT
大花场,即秧歌队整体变化各种花场阵式;小花 场,即大花场后由几个人物变化各种阵式。
3、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其历史悠 久,它同高跷秧歌和寸跷秧歌皆有密切关系,是非常 普及的一种自娱性、表演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地秧歌 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并以各种不同的名称流传于辽 宁省的城市各地。
中国民族民间舞 教学法——东北秧歌
第二章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东北秧歌包括高跷秧歌、寸跷秧歌、地秧歌三大类: 一、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在辽宁省流传甚广,普及城乡各地,它演 出形式共有两种:大鼓高跷、小鼓高跷。 1、大鼓高跷
主要是以大鼓、钹、锣、小钹和唢呐等乐器为主, பைடு நூலகம் 秧歌队伍的尾部伴奏表演的秧歌,称大鼓高跷。
其中有伞灯秧歌:它是由伞、鼓、棒、花为主要人 物组成的表演队伍,主要流传在铁岭一带;老母会: 又称太平会、桔祥会,主要流传于瓦房店一带;谢杖 子地秧歌:又称黄河阵秧歌,主要流传于朝阳地区; 辽阳地秧歌、抚顺地秧歌。详见第22—26页
第三章 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大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又有稳静、幽 默的特点。动作即哏又俏、即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 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要扭起 红似火,静似花儿笑,站立一棵松,跑起水上漂。
四面斗、编蒜辫子等。详见教材第10、11页 〔3〕清场:又叫单场或小场,是秧歌的主要表演局部,
由舞蹈小场和小戏演唱组成。详见教材第11、12页 〔4〕过街楼:是秧歌队走在周围群众很多的热闹街道上
边走边表演的一种欢快的表演形式,也称街趟子。详见 教材第12、13页
2、小鼓高跷
又称上打家什、锣鼓四件。该高跷表演时,主要以 其中演员手持小锣、身挎腰鼓,边表演边为秧歌伴奏 的一种表演形式,故称小鼓高跷。
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东北秧歌课件
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东北秧歌课件东北秧歌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蹈课程,东北秧歌的基础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一个关于东北秧歌基础训练的课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种舞蹈形式。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舞台表演能力。
2. 课程内容(1)基本动作:踏步、转身、摆臂、摆头等。
(2)舞蹈组合:学习常见的秧歌舞蹈编排和表演技巧。
(3)舞蹈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舞台表演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1. 第一课时:基本动作训练(1)踏步练习:前踏、后踏、左踏、右踏等。
(2)转身练习:180度转身、360度转身等。
(3)摆臂练习: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等。
(4)摆头练习:左摆头、右摆头等。
2. 第二课时:舞蹈组合练习(1)学习一段秧歌舞蹈的编排和表演。
(2)练习舞蹈中的过场动作和转换。
3. 第三课时:舞蹈技巧训练(1)身体协调性训练:练习舞蹈中的跳跃、旋转和侧身动作。
(2)节奏感训练:学习在舞蹈中把握节奏和节拍。
(3)舞台表演训练:练习在舞台上的表情、动作和姿势。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1.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使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训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教学手段(1)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适合舞蹈的音乐。
(2)镜子:供学生观察和纠正自己的动作。
(3)投影仪:用于播放舞蹈演示视频和相关教学素材。
第四部分:课程评估1. 评估方式(1)日常观察评估:老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展。
(2)小组表演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评估他们的舞蹈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期末考核:组织学生进行秧歌舞蹈的个人或集体表演,评估他们的综合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 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部分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㈠简介东北秧歌的风格、动作特点和种类1、风格特点;火暴、泼辣、幽默、稳静2、动作特点;哏、俏、幽、稳、美、浪、颤3、秧歌的种类:东北秧歌、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等。
㈡体态动律练习1、基本体态: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屈。
2、动作韵律:⑴压脚跟⑵屈伸:单屈伸双屈伸软屈伸硬屈伸⑶上身动律:①左、右横摆身②左右前后拧身③前后扭身㈢手巾花:1、手绢拿法:全把握巾、单指帖巾、握巾角2、使用方法:⑴挽花(里挽花、外挽花)⑵片花(里片花、外片花)⑶碎绕花(里碎绕花、外碎绕花)⑷小王花3、常用手巾花:⑴单臂花⑵交替花⑶双臂花⑷盖分花⑸十字花⑹展翅花⑺扁担花㈣基本舞步1、后踢步2、前踢步3、十字步4、别步㈤扇花1、扇子各部位名称:扇柄、扇口、扇面、扇角、扇骨2、扇子的拿法:⑴二指别扇⑵二指捏扇⑶握扇3、基本扇花:⑴圆花扇⑵碎抖扇⑶八字摆扇⑷合开扇⑸硬扭扇㈥组合训练1、东北秧歌《基本动律组合》2、东北秧歌《手巾花组合》3、东北秧歌《跳踢步组合》4、东北秧歌《扇花组合》5、汉族儿童舞蹈:《我是公社小社员》。
民族舞东北秧歌
民族舞东北秧歌东北秧歌是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以激情四溢、优美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著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东北秧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地区农民阶层的生活和劳动。
它最早出现在祈祷五谷丰收的丰年祭祀仪式中,后来发展为婚庆和其他重要场合的舞蹈形式。
秧歌的舞姿独特,充满了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东北地区的豪迈、豪放的民族气质。
秧歌舞蹈通过奔放而矫健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祈祷。
东北秧歌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男女对唱、合唱、伴舞等等。
舞蹈动作活泼轻快,结合了手臂的摆动、腰部的旋转和腿部的扭曲等多种元素,使得舞蹈具有丰富的变化和艺术魅力。
舞者的表演技巧要求高,他们需要具备出色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强大的舞蹈技巧,才能演绎出秧歌舞蹈的魅力。
除了舞蹈动作的独特性,东北秧歌的音乐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秧歌音乐通常由锣鼓和唢呐等传统乐器组成,节奏明快、欢快活泼。
音乐的旋律婉转动听,引人入胜,让人难以抗拒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起舞。
秧歌音乐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尽情享受舞蹈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东北秧歌不仅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也是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中,秧歌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表达欢乐和团结的一种方式。
每到夏秋之际,农民们就会组织起旅游祭祀队伍,穿着盛装,载歌载舞地向田里劳作的“老大哥”“老大嫂”致敬,表达对农作物丰收的祝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东北秧歌已经不再是农民阶层的专属表演形式,而成为了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
无论是在东北地区的乡村,还是在城市的舞台上,东北秧歌都能够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
东北秧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代表着东北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作物丰收的祈祷。
民族民间舞蹈基础训练东北秧歌PPT课件
三、 基本动作训练
2. 基本步法 前踢步 动作要求: 正步位, 双手叉腰, 一脚向前踢 出15°, 收脚, 两腿微曲, 左、 右腿交替进行。
01
走场步 动作要求: 正步位, 双手叉腰, 身体前倾, 双腿微 曲, 似走路一样一拍一步向前行进。
03 04
02
后踢步 动作要求: 正步位, 双手叉腰, 一腿屈伸。
8-99
8-100
三、 基本动作训练
7. 划圆动律
动作要求: 肋骨主动, 右边肋骨向前时, 左边肋骨向后; 右边肋骨向下划圆时, 左边肋骨向上划圆。
三、 基本动作训练
(五) 基本脚位和步法 1. 基本脚位
1) 正步位 动作要求: 脚跟脚尖分别并拢, 脚尖向1 点方向。
2) 踏步位 动作要求: 一脚在前、一脚在后, 前脚外开, 后脚前脚掌点地。
第八章 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
学习目标
1. 掌握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型、脚位和基本姿态; 2. 能够规范而流畅地完成民族民间舞动作组合。
第五节 东北秧歌
一、 东北秧歌简介
我国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 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
01
每逢重大节日, 人们就会自 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
03 04
02
最早的秧歌产生于我国中原一 带, 至今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东 北秧歌。
8-103
四、 动作短句及组合训练
训练步骤:
第一个八拍:1 拍, 左脚向前 走的同时右手拿绢打右;。
01
第三个八拍: 重复第 一个八拍的动作。
03 04
02
第二个八拍: 重复第 一个八拍的动作。
第四个八拍: 重复第 一个八拍的动作。
四、 动作短句及组合训练
第五个八拍:1 拍, 压脚后跟的同时双手在右侧身 斜下位做外片花;2 拍, 重复;3 拍, 压脚后跟的同 时双手在左侧身斜下位做外片花;4 拍, 重复;5 拍, 左脚向前走的同时右手拿绢打右肩;6 拍, 右脚向 前走的同时左手拿绢打左肩;7—8 拍, 左脚在前、 右脚撤后, 同时左手放在身旁, 右手放在身前, 两 臂之间的角度为90°, 眼看左手(图8-104)。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秧歌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百姓参与广泛的文化活动。
店铺整理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欢迎欣赏与借鉴。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1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具有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与习俗,东北秧歌行成了稳中带艮,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
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
“浪”使人联想起弧线。
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
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
而音乐的特殊性又使舞蹈动作突出“点”,延伸“线”,动静相宜。
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鼓点,则激发出泼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稳中艮”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花样繁多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地刻画出女性性格的不同侧面。
“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出手花”的抛接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秧歌的核心动作“扭”,有扭腰之意,即扭在腰眼上,扭,最能反映出东北人的奔放、欢快、乐观、豁达、浪俏、幽默的性格。
扭之稳,是指流动的稳,即流动中的动作突然静止,它不是绝对的静止,应是这一动作的延续和下一动作的起式;是流动中的动作的戛然停顿,它应是这一动态中的情感延续和下一动态的情感转换。
至于稳也是应踩在稳上。
艮、俏、幽、稳、美的韵律风格及脚快、落脚稳、膝盖关节屈伸、富有弹性等,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有的风格及动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舞东北秧歌第二章汉族民间舞蹈训练本章导语1.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各种舞步和上肢动作的正确做法。
3.通过组合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脚下的“艮劲”、上体的“扭”和手腕的“绕花”,并能通过情感表达出东北秧歌俏皮、活泼、刚柔并济的舞蹈特点。
第一节东北秧歌简介一.秧歌秧歌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
北方的秧歌质朴热烈,场面壮观;南方的秧歌则显得秀丽精致、婀娜多姿且一般都手持扇子、手巾花、彩绸等道具。
二.东北秧歌起源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乡土气息浓郁,多表现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歌舞形式,以脚下“艮劲儿的踢步”,带动“上肢的扭”和“手腕的绕花”。
舞蹈贯穿着“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表现出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
三.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四.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唢呐和小钹第二节体态动律练习一.基本体态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二.基本手位①叉腰位: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叉在腰两侧,肘关节微微向里扣。
②胸前位:双手全把握巾,点在胸上方肩以下位置,肘关节架起来。
③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于体侧45度。
三.基本脚位正步位双压脚后跟:动作时膝关节要艮住劲,重拍落,半脚掌不要立太高。
四.基本持巾法①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②单指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食指直贴在手巾花边沿,用于片花、挽巾、扔巾等。
上身动律①上下动律:用腰发力,经腰划下弧线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摆动。
②前后动律:发力点在腰,以肘关节带动前后交替转动。
③划圆动律:发力点在腰,划八字弧线扭动。
五.进入组合①——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⑨——⑫四拍一次上下动律⑬——⑯四拍一次前后动律⑰——⑱两拍一次划圆动律六.训练提示1.做上下动律时,发力点在腰两侧,注意不要耸肩。
2. 做划圆动律时,腰和肘的部分划八字要清楚。
3.当每个动律加上手巾花动作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协调性,注意节拍的准确性。
第三节鼓相一.训练目的了解鼓相的各种名称,掌握鼓相的每种做法。
二.训练方法1.双插腰保持基本体态,全把握,大拇指竖起叉在腰侧,肘关节向里扣。
2.双扣手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扣在一起沉于小腹前,双掌间距离不能太大。
3.木偶式双臂伸直在身体两侧45度,全把握巾,指关节朝上。
4.双扶胸大臂抬起,小臂回折于胸前,在胸前齐平。
5.双护头大臂在肩两侧抬起,手巾花举过头顶,在头顶两侧绕花。
6.双护胸肘关节自然架起,小臂于胸前绕花,指关节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三.训练组合准备动作:叉腰位准备①——②个八拍双插腰。
③——④个八拍双扣手。
⑤——⑥个八拍木偶式。
⑦——⑧个八拍双扶胸。
⑨——⑩个八拍双护头。
⑪——⑫个八拍双护胸。
四.训练提示掌握动作的艮劲儿。
第四节动律组合一.训练目的了解动律组合的特点,学会动律组合。
二.训练方法1.双压脚后跟的复习。
2.鼓相动作的复习。
3.后踢步动作的训练。
双腿膝关节紧扣,小腿迅速发力后踢,后踢时勾脚,快踢慢收,双腿交替进行。
4.叫鼓(一鼓)准备姿态:双护胸,准备拍第八拍时含胸①脚下不动,胸部前顶,双手从前打开至两侧。
②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双手从两侧放下,肘关节不弯曲。
③左脚收至右脚右后方,前脚掌落地,双手从前向上抬起。
④双脚不动,左手抬至头顶绕花,右手抬至体侧绕花。
三.训练组合Ⅰ(1)——(2)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
(3)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
(4)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
(5)——(6)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
(7)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
(8)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
Ⅱ(1)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2)四拍一次前后扭。
(3)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4)四拍一次前后扭。
(5)——(6)两拍一次前后扭。
(7)——(8)四拍一次划圆扭。
Ⅲ(1)两拍一次划圆扭。
(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⑤划圆扭停住。
Ⅳ(1)①——②左脚向左踏出一步,双手摊花打开。
③——④右脚继续上前一步,重心落在右脚,双手绕花在双护头。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先左后右交替律动。
(2)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交替律动。
(3)①——④左脚转身对二点,同时双手双扶胸。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同时下蹲。
(4)两拍一次继续下蹲。
Ⅴ(1)①——④左脚并上右脚直立,双手到双扣手。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
(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
⑤——⑥低头。
⑦——⑧双手送至右下方。
(3)左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下蹲。
(4)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立直。
Ⅵ(1)①——④左脚并回右脚,双手向上打开至双护胸。
⑤——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
(2)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3)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
(4)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5)①——④向左迈出一步,右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
(6)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
(7)①——④向右迈出一步,左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
(8)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
Ⅶ(1)①——②右脚后踢,同时右手挽花至胸前。
③——④左脚后踢,同时左手挽花至胸前,成双护胸。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2)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第八拍含胸。
结束:叫鼓四.训练提示1.在做后踢步时,切记快踢慢收,根据音乐特点,把握东北秧歌脚下艮的风格特点。
2.做组合时,要把握住步伐间的连贯流畅。
第五节踢步组合一.训练目的学习前踢步、后踢步及踢部组合。
二.训练方法1.前踢步预备拍双膝微曲,动作时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膝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步伐和上身的摆向配合。
2.后踢步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活泼的特点。
三.训练组合(1)——(2)个八拍左腿前踢步,四拍一次。
(3)——(4)个八拍右腿前踢步,四拍一次。
(5)——(6)两拍一次前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
(7)——(9)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前踢步。
(10)——(11)个八拍左腿后踢步,四拍一次。
(12)——(13)个八拍右腿后踢步,四拍一次。
(14)——(15)两拍一次后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
(16)——(18)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步。
(19)——(20)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右迈出。
(21)——(22)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左迈出。
(23)——(24)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前迈出。
(25)——(26)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后迈出。
(27)原地一拍一次后踢步。
四.训练提示踢部组合动作比较简单,但节奏、节拍比较复杂。
第六节里绕花训练一.训练目的1.了解各种里绕花名称。
2.学会里绕花组合。
二.训练方法1.单臂花左手叉腰,右手掌心朝左上方抬起,快速挽花后向下甩,再向右抬起挽花下甩,交替进行。
2.双臂花双手同时掌心向上抬起,左手在体侧,右手在前,同时挽花向下甩,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
3.(小)交替花双手同时抬起,左手在旁,右手在前挽花下甩,反方向交替进行。
4.(大)交替花在小交替花的基础上,右手向上抬起至头顶挽花,小臂回折落下,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
5.小燕展翅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成45度,挽花后甩至腿部,重复进行。
6.蝴蝶花(十字花)身体扭至左侧,双手胸前绕花下甩后转身面向右侧,经下弧线至体侧绕花。
7.蚌蛤花(盖分花)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里绕花,再同时盖至胸前,双肘架起,身体向左,再向上分开双手外挽花向上打开至体侧,交替进行。
三.训练组合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右边划至左边。
(1)——(2)两拍一次右手单臂花(3)——(4)两拍一次左手单臂花。
(5)——(6)两拍一次双臂花。
(7)——(8)两拍一次(小)交替花。
(9)——(10)两拍一次(大)交替花。
(11)——(12)两拍一次木偶式。
(13)——(14)两拍一次蝴蝶花(十字花)。
(15)——(16)两拍一次蚌蛤花(盖分花)。
四.训练提示1.做(小)交替花时要和(大)交替花区分开来。
2.做动作时头部要配合协调。
第七节里绕花组合一.训练目的学会更多东北秧歌舞蹈组合,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叫鼓:准备拍第八拍时右手侧抬起,掌心朝上。
①左脚前踏屈膝,右手挽花下压,左手同时侧抬起。
②重心回落至右脚,左手挽花下压,右手同时侧抬起。
③左脚向左踏出,同时倒右腰以肩带动侧翻。
④侧翻时吸右脚,经过侧翻至三点方向,右手上举,左手放于腰侧。
⑤面向三点,左脚前踏,右手前落至前平举。
⑥右脚前踏,同时右手收回至腰侧,左手前平举,身体转向五点方向。
⑦左脚前点地,收左手于腰间,右手前平举,身体面向一点方向。
三.训练组合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左边划至右边。
(1)第一拍右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左手叉腰,右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2)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左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右手挽花叉腰,倒左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左开始上下扭。
(3)第一拍左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右手叉腰,左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4)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右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左手挽花叉腰,倒右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右开始上下扭。
(5)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先右手在前的双臂花,落下时缓慢放下。
(6)①——④脚下不动,双手向左摊花至木偶式。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由左开始上下扭。
(7)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两拍一次蚌蛤花。
(8)①——④脚下不动,双手落至双扣手。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从右边开始上下扭。
(9)左脚上前一步,重心落于左脚,两拍一次前后倒重心,右手开始做大交替花。
(10)一个八拍小交替花。
(11)脚下小碎步向左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
(12)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七点,做蚌蛤花。
③——④右脚后撤,左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左手在上,身体转向二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左开始上下扭。
(13)脚下小碎步向右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
(14)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三点,做蚌蛤花。
③——④左脚后撤,右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右手在上,身体转向八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右开始上下扭。
(15)左脚上前一步,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小交替花。
(16)脚下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大交替花,重心向后时身体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