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G101-1修正版

合集下载

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与 11G101-1图集 区别100项

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与 11G101-1图集 区别100项

根据国家城乡建设部的文件,自2011年9月1日起废止03G101系列执行11G101系列《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简要汇总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以下简称老图集)与11G101-1图集(以下简称新图集)之间的区别,合计100项。

1、老图集以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为编制依据,新图集以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为编制依据。

2、老图集一共有六本,新图集整合为三本。

3、老图集墙柱共有10种,新图集墙柱类别划分为4类(仍为10种)。

4、老图集剪力墙拉筋只标注一种间距,新图集需要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5、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及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是设计应按《规范》规定另行变更,新图集是设计者应注明。

6、老图集板类别有4种,新图集为3种,取消了延伸悬挑板YXB。

7、老图集无梁板中没有暗梁AL构件,新图集无梁板中增加了AL构件。

8、老图集未区分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新图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

9、老图集板相关构造类型共有13种,新图集共有11种,取消了板挑檐TY和悬挑阴角附加筋Cis。

10、老图集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新图集锚固长度以基本锚固长度Lab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11、老图集环境类别三只有一种,新图集环境类别三分为三a和三b两种。

12、老图集保护层为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新图集保护层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

13、老图集保护层受混凝土强度影响,新图集不受混凝土强度影响。

14、老图集机械锚固有3种形式,新图集增加至6种。

15、老图集没有并筋构造,新图集增加并筋构造。

16、老图集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新图集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

101系列建筑图集答疑

101系列建筑图集答疑

03G101-1图集疑难解答04G101-4图集疑难解答教授答疑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专业 2008-11-15 19:47 阅读317 评论2字号:大中小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laE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建筑工程系必读的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的精华!(一)-工业与民用建...

建筑工程系必读的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的精华!(一)-工业与民用建...

建筑工程系必读的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的精华!(一)-工业与民用建...建筑工程系必读的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的精华!(一)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必读的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的精华!主编: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的精辟答疑!记得好好阅读哦!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②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 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

03G101-1详解

03G101-1详解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 (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 (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 (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 0.4 LaE 。

03G101-1图集的解释

03G101-1图集的解释

● 墙问题(18):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锚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直锚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直锚长度。

■ 答墙问题(18):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

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

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

● 墙问题(19):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墙问题(19):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

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

● 墙问题(20):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答墙问题(20):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

● 墙问题(21):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 答墙问题(21):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

● 墙问题(22):在P48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是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锚入屋面板或楼板LaE(La)?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顶部纵向钢筋是该按P37.38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 答墙问题(22):墙柱有多种(见03G101-1第12页),48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

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连时,应按37、38处理;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48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

03G101-1钢筋主要计算规则

03G101-1钢筋主要计算规则

P62~P65
(梁宽-2× 保护层+梁高-2× 保护层)+2× 11.9d+8d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2+(非加密 一级:加密区≥2hb≥500;二~四级:加密区≥1.5hb≥500。(hb为梁截面高度) 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P62~P65
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箍筋不分加密或非加密区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取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直锚12d(带肋)、15d(光圆);端支座直锚长不足12d时可弯锚,取支座宽度-保护层 +15d 端支座为弧形梁、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支座上部负筋取Ln1/3,除此外一般取Ln1/5
=轴线长度+弯钩×2
温度筋
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 或者均不加1 +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 整) 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 长度×2)/温度筋间距-1
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150×2+弯钩×2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端支座负筋分布筋
=(净跨+梁保护层×2-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 长度×2+150mm×2+弯钩×2 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弯钩或为0 弯钩或为0 或者不加1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注:或减锚固值≧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整理]03G101-1图集与11G101-1图集不同点

[整理]03G101-1图集与11G101-1图集不同点

汇总03G101-1图集与11G101-1图集不同点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以下简称老图集)与11G101-1图集(以下简称新图集)不同之处:1、编制人及编制依据:①老图集为陈青来;新图集为高志强、袁文章、赵宪波、张兴、徐莉、罗斌;②旧图集编制依据: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新图集编制依据: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

2、册数:老图集有六本,新图集三本。

3、墙、柱:老图集墙柱类别共有10种,新图集墙柱类别划分为4类(仍为10种)。

4、剪力墙拉筋:老图集只标注一种间距,新图集需要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5、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及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是设计应按《规范》规定另行变更,新图集是设计者应注明。

6、板类别:老图集有4种,新图集为3种,取消了延伸悬挑板YXB。

7、无梁板:老图集中没有暗梁AL构件,新图集无梁板中增加了AL构件。

8、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未区分,新图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

9、板相关构造类型:老图集共有13种,新图集共有11种,取消了板挑檐TY和悬挑阴角附加筋Cis。

10、锚固长度:老图集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新图集锚固长度以基本锚固长度Lab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11、环境类别:老图集三只有一种,新图集环境类别三分为三a和三b 两种。

12、保护层:①老图集为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新图集保护层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②老图集保护层受混凝土强度影响,新图集不受混凝土强度影响。

13、机械锚固:老图集有3种形式,新图集增加至6种。

14、并筋构造:老图集没有并筋构造,新图集增加并筋构造。

15、拉筋:老图集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新图集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

03G101-1图集问题答疑(剪力墙结构部分)

03G101-1图集问题答疑(剪力墙结构部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03G101-1图集问题答疑<剪力墙结构部分>隆基泰和房地产总工办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及拉筋001--022问题答疑第二部分:剪力墙墙梁023--039问题答疑第三部分: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040--048问题答疑第四部分:剪力墙墙柱049--064问题答疑第五部分:剪力墙洞口065--071问题答疑第六部分:其它072--080问题答疑第一部分(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及拉筋)001剪力墙水平分部钢筋距结构地面的距离应为多少?答: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应按设计要求的间距排布,根据整体排布后第一根水平分布钢筋距楼板的上、下结构面(基础顶面)的距离不大于100mm。

注意楼板负筋位臵宜布臵剪力墙内水平钢筋,以确保楼板负筋的正确位臵。

002、03G101-1第47页端部暗柱墙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Lae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15d的弯钩?答: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水平筋走端部暗柱外皮,无论走多长,都属“不完全”锚固,必须弯钩15d。

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①、暗柱箍筋配臵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②、将暗柱箍筋配臵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臵量?关于条件①: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臵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臵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①不成立。

03G101-1图集及04G101-4

03G101-1图集及04G101-4

现简要汇总03G101-1图集及04G101-4图集(以下简称老图集)与11G101-1图集(以下简称新图集)之间的区别,合计100项,仅作为抛砖引玉、释疑解惑之用,时间匆忙,如有不当及错误,望指正。

转帖或复制本帖请注明出处。

1、老图集以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为编制依据,新图集以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为编制依据。

2、老图集一共有六本,新图集整合为三本。

3、老图集墙柱共有10种,新图集墙柱类别划分为4类(仍为10种)。

4、老图集剪力墙拉筋只标注一种间距,新图集需要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

5、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及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老图集是设计应按《规范》规定另行变更,新图集是设计者应注明。

6、老图集板类别有4种,新图集为3种,取消了延伸悬挑板YXB。

7、老图集无梁板中没有暗梁AL构件,新图集无梁板中增加了AL构件。

8、老图集未区分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新图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

9、老图集板相关构造类型共有13种,新图集共有11种,取消了板挑檐TY和悬挑阴角附加筋Cis。

10、老图集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新图集锚固长度以基本锚固长度Lab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11、老图集环境类别三只有一种,新图集环境类别三分为三a和三b两种。

12、老图集保护层为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新图集保护层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

13、老图集保护层受混凝土强度影响,新图集不受混凝土强度影响。

14、老图集机械锚固有3种形式,新图集增加至6种。

15、老图集没有并筋构造,新图集增加并筋构造。

16、老图集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新图集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

03G101平法标注详解

03G101平法标注详解

03G101-*平法标注答疑03G101-1 勘误●03G101-1修正说明1.针对03G101-1发行后全国用户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以及图集在编排和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错漏之处,本次印刷予以修正。

2.凡经修正的文字、图线及标注,在图集中均加下划线予以提示。

3.有修正点的页数为:第3,15,19~21,24,27~29,31,33,34,36,38~40,42~45,47~51,54~69页。

●03G101-1勘误1至10项1、第15页第3.3.1条第三行末“3.3.4”应为“3.3.3”。

2、第27页图4.2.5单跨井字梁“JSL7(1)”应为“JZL7(1)”。

3、第43页图A中的柱内侧钢筋引注“l aE”应为“l a”。

4、第47页转角墙构造中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的左边起点距暗柱边缘,加注“≥0”。

5、第47页左边中间端柱转角墙构造最上边一行尺寸标注应为“伸至对边≥0.4l aE”,漏印“0.4”。

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7、第54页上图和下图跨中引注“贯通筋”应为“通长筋”。

8、第55、56页上图跨中引注“贯通筋”应为“通长筋”。

9、第67页1—1右上“按54页”应为“按48页”。

10、68页上图、中图左下方的小图及引注“当下部纵筋直锚长度不足时可弯锚”应删除。

●03G101-1勘误、调整和增补第11至31项11、(勘误)第3页“构件代号”第2栏第5行“非边缘端柱”应为“非边缘暗柱”。

12、(勘误)第19页最下边一行“注”中“混凝土标号”应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13、(勘误)第19、21两页左边“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栏所标出的底部加强部位“-2、-1”层应为“1、2”层。

14、(勘误)第20页“剪力墙柱表”下面一排中部“GYZ2”和第21页1×A~B 轴上的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应为“一型”配筋截面,以符合第18页“构造边缘翼墙(柱)GYZ”的规定。

03G101-1图集解释

03G101-1图集解释

03G101 图集解释汇总(收集)梁下部钢筋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CDF 老师请问03G101-1 中P60 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中的下部钢筋中没有画出贯通筋的钢筋。

这样我们在搞决算审计的过程中老是要有这方面的争论。

这一点和00G101 中P45 页“L 配筋构造”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

一. 如何解释下部的通长筋的布置?请予以赐教!!1、03G101-1 图集第60 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该图的重点是说明“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把它与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加以对比。

2、钢筋配置上的“能通则通”,是陈教授反复强调的原则,在图集里没有配套的图示说明。

而且,在施工实践中也因为钢筋“定尺长度”而带来许多问题,因为梁的下部钢筋的连接点是比较难以确定的。

对于“非抗震”的情况,可以避开“跨中Ln/3 范围”进行钢筋连接。

对于“抗震”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从前我们与陈教授有一段讨论,也没有明确的结果。

现在抄录于下,供大家参阅:二. CDF:请教陈教授:梁下部纵筋在哪儿连接?(2004-3-8 18:34:14)这是一个施工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1、框架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如果规格、直径相同,应该尽可能贯穿支座,而不要在中间支座内锚固。

2、但是,钢筋的定尺长度有限,必然要发生钢筋连接问题。

在“支座内”进行连接吧,陈教授已经多次强调了:不可行!在跨中1/3 处,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下部纵筋不可能在此连接。

只剩下靠近支座的1/3 跨度的区域,能不能在这里连接呢?陈教授也说过,非抗震时可以,抗震时——03G101-1 图集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

3、于是,“梁下部纵筋在哪儿连接?”成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于是,不少施工人员只好把钢筋截断支座处,让中间支座两边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

从而使得上述的“第1条”变成“理论上”的说法,而实际情况是中间支座内钢筋密集。

请教陈教授,这个问题有解决办法吗?阿阮回复:(2004-3-15 19:02:03)三. 这实在是个现实的问题,哪位老师可以答复一下吗?Qlchen 回复:(2004-3-15 22:31:33)经反复慎重考虑,没有在修正版中加进在支座外进行连接的构造。

03G101-1 梁

03G101-1 梁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 净跨长+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三排)=1/5净跨长 净跨长+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三排)=1/5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跨中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 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 宽度+Ln/3 宽度+Ln/3 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 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 宽度+Ln/4 宽度+Ln/4
P58
配筋分析:
架立钢筋
配筋分析:架立钢筋
配筋分析:吊筋
例: Φ10@100/ 200(4) Φ8@100(4) /150(2)
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箍筋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 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 数时,也用斜线“ 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 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 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 在斜线后注写梁 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 13Φ10@150/200( 13Φ10@150/200(4), 18Φ12@150( 18Φ12@150(4)/200(2), /200(
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通长筋
四、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 四、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长筋可为相同 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 接的钢筋) 接的钢筋),该项为必注值。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 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 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 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例 2 Φ22 + (4 Φ12)

03G101图集

03G101图集
例:φ10@100/250,表示箍筋直径为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例:φ10@100,表示箍筋直径为φ10,间距为100,沿柱全高加密。
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 例:Lφ10@100/200,表示常用螺旋箍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6)当抗震框架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将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按≤5d(d为搭接纵筋的较小直径)及≤100mm的较小值加密。
5. 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见图集37页)
增加内容:
配筋率=As/b×ho,即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构件截面宽度、截面有效高度(指截面受压区边缘到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的比值。
筒体结构根据筒的布置、组成和数量等可分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成束筒结构体系。
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一般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稀柱框架,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筒中筒结构体系由内外几层筒体组合而成,通常核芯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围筒是框筒。
(6)当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箍筋类型mxn,其中:m为b边宽度上的肢数,n为h边宽度上的肢数。
具体见图集46页,矩形箍筋复合方式。截面周边为封闭箍筋,截面内的复合箍为小箍筋或拉筋。采用这种箍筋复合方式,沿封闭箍筋周边局部平行接触的箍筋不多于两道,因此用钢量最少。抗震柱所有箍筋的弯钩角度为135°,箍筋弯钩直段长度应为10d与75mm中取大值。
在连接区相邻纵筋应交错连接。
4. 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见图集40页)
(1)柱下端≥Hn/3单控,柱上端≥Hn/6、≥hc、≥500mm,即“三控”取大值。(注意:本构造图不适用于短柱、框支柱和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

梁柱平法新版

梁柱平法新版

柱表注写内容
1、注写柱编号,编号由代号和序号构成。
2、注写各段柱旳起止标高,至柱根部往 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变化处 为界分段注写。
3、截面尺寸: 矩形柱……注写截面尺寸b ×h及与轴
线关系旳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旳 详细数值,需相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b=b1+b2,h=h1+h2)
•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旳上部纵筋不同步,须在 支座两边分别标注,不然只注一端即可。
(2 )梁下部纵筋
•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 部纵筋降低旳数量写在括号内。
• 例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 2(-2)/4 ,则 表达上排纵筋为2φ25 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 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Biblioteka 第2章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柱平法施工图旳表达措施:
1、列表注写方式 2、截面注写方式
2.1 列表注写方式
• 在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旳柱中 选择一种(有时需要选择几种)截面标注 几何参数代号;
• 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 何尺寸与配筋旳详细数值,
• 配以多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旳 方式,来体现柱平法施工图 。
(5 )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或受扭钢筋配置

G 4 Ф12,表达梁旳两个侧面共配置4
Ф12旳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Ф12。

N 6 φ22,表达表达梁旳两个侧面共配置
6 φ22旳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φ22 。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 当某梁旳梁顶面高于所在构造层旳楼面 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例如:某构造层旳楼面标高为44.950m 当某梁旳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为(-0.050)

03G101-1构造做法CAD标准图样01

03G101-1构造做法CAD标准图样01
1-10.51.1.1.51.59.14.设计总负责人PROJECT项 目 名 称工程编号比 例JOB NO.日 期DATESCALE图 名DRAWING NO.图 号STATUS阶 段专 业DISCIPLINE档案号DRAWING TITLEDISCIPLINE RESPONSIBLE BY专 业 负 责 人PROJECT DIRECTOR校 对 人建 设 单 位设 计 人CLIENTDESIGNED BYCHECKED BY合作设计单位CO-OPERATED WITH审 定 人AUTHORIZED FOR ISSUE BY审 核 人设计证书甲级编号 311026(SJ .SY)AUDITED BYCHONGQING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DESIGN INSTITUTE CO.LTD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CQAEDI盖章 SEALNO.序号DESCRIPTION修改内容DATE日期公厕,垃圾站图纸目录及结构设计总说明施工图结构2003.81:100G-01d≤25d>259000\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f宋体|b0|i0|c134|p2≥0≥0≥0.3laalElaEE≥500n/6≥H≥hcc≥hn/6≥H

03G101-1修正版

03G101-1修正版

03G101-1修正备注(修正后的内容在图集中加下画线标出)第3页“构件代号”第2栏第5行“非边缘端柱”更正为:“非边缘暗柱”。

第15页第条第三行末“”更正为“”。

第19页最底一行“注”中“混凝土标号”更正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同页增加“侧面纵筋”一栏。

第19、21页左边“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栏所标出的底部加强部位“-2、-1”层更正为“1、2”层。

第20页“剪力墙柱表”第二排中部“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更正为“一型”配筋截面,纵筋作相应调整。

第21页连梁(LL)标注中上部纵向钢筋与下部纵向钢筋的分隔“,”号更正为“;”号。

同页①×A~B轴上的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更正为“一型”配筋截面,纵筋作相应调整。

第24页第四款第一行“配置”后增加“(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的钢筋)”。

同页左栏最下一行第13~17字“均为通长筋”更正为“为全跨相同”。

同页右栏倒数第二行更正为:“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第27页图单跨井字梁“JSL4(1)、JSL5(1)、JSL6(1)、JSL7(1)”中的“JSL”应为“JZL”。

第28页右栏第一行在“第一排非通长筋”后插入“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

第29页右栏第4.4.4条第4行“GBJ”更正为“GB”。

第33页表“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增加:“5、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34页表头删去“纵向”两字。

第36、42页“焊接连接”构造的引注“相邻纵筋交错焊接连接”更正为“对焊连接且相邻纵筋焊点交错”。

第36页“注”第5条和第42页“注”第4条后均补充:“图中为搭接连接,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

”在该两页的图2上加注:“将柱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44页“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A—C”加注“柱头纵筋无论是否弯折均须伸至柱顶。”
第40、64页右下“圆柱螺旋箍筋构造”中的“2.搭接构造”更正为:“2.螺旋箍筋搭接构造”。
第43页图A中的柱内侧钢筋引注“laE”应为“la”。
第47页“转角墙”构造中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的左边起点距暗柱边缘,加注“≥0”。同页左边中间端柱转角墙构造最上一行尺寸标注更正为“伸至对边≥0.4laE”。同页“注”中补充“5、剪力墙若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墙内侧钢筋。”同页“端部暗柱墙”构造剪力墙水平筋弯钩示意更正为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入暗柱。同页上排第3图“转角墙”的水平筋搭接长度“≥llE(≥ll)”更正为“≥1.2laE(≥1.2la)。
第48页“注”增加:“3.本图集所指小墙肢为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
第48、49、50页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中的竖向分布钢筋搭接长度“llE”改为“1.2laE”,“ll”改为“1.2la”;接头位置错开距离“≥0.3llE”和“≥0.3ll”均改为“≥500”。
第51页双洞口楼层LL去掉中间支座中的两道箍筋。同页在“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的注中加注:“箍筋封闭位置可位于矩形截面的任何一角。”
第24页第四款第一行“配置”后增加“(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的钢筋)”。同页左栏最下一行第13~17字“均为通长筋”更正为“为全跨相同”。同页右栏倒数第二行更正为:“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第27页图4.2.5单跨井字梁“JSL4(1)、JSL5(1)、JSL6(1)、JSL7(1)”中的“JSL”应为“JZL”。
第66页右上边“注1”中“26页”更正为“33页”;“注2”中“≥laE(≥la)”更正为“≥la”。同页上所有梁及梁节点的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均更正为12d,并增加“注4、当为光面钢筋时,梁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5d。”
第67页1—1右上“按54页”更正为“按48页”。同页对框支边柱弯入框支梁上部第一排的柱纵筋增加引注:“与梁纵筋连通”。
第68页上图、中图左下方的小图及引注“当下部纵筋直锚长度不足时可弯锚”删除。
第69页删去具体的变更示例。
第28页右栏第一行在“第一排非通长筋”后插入“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
第29页右栏第4.4.4条第4行“GBJ”更正为“GB”。
第33页表“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增加:“5、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修正备注
03G101-1修正备注(修正后的内容在图集中加下画线标出)
第3页“构件代号”第2栏第5行“非边缘端柱”更正为:“非边缘暗柱”。
第15页第3.3.1条第三行末“3.3.4”更正为“3.3.3”。
第19页最底一行“注”中“混凝土标号”更正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同页增加“侧面纵筋”一栏。
第19、21页左边“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栏所标出的底部加强部位“-2、-1”层更正为“1、2”层。
第34页表头删去“纵向”两字。
第36、42页“焊接连接”构造的引注“相邻纵筋交错焊接连接”更正为“对焊连接且相邻纵筋焊点交错”。第36页“注”第5条和第42页“注”第4条后均补充:“图中为搭接连接,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在该两页的图2上加注:“将柱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
第38、39、44、45页“机械或焊接连接”构造对焊接连接点的引注“相邻纵筋交错机械连接或闪光接触对焊连接”更正为“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且相邻纵筋连接点交错”。
第20页“剪力墙柱配筋截面,纵筋作相应调整。
第21页连梁(LL)标注中上部纵向钢筋与下部纵向钢筋的分隔“,”号更正为“;”号。同页①×A~B轴上的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更正为“一型”配筋截面,纵筋作相应调整。
第54、55、56页图注“贯通筋”均更正为“通长筋”。同页“注5”第5行第三字后增加:“当支座上部钢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
第58页有四处laE更正为la。
第60页下图减短梁在端支座的上部钢筋弯钩。
第61页“注”第3条第1行“一、二级抗震等级时”更正为“一至四级抗震等级时”。
第65页上图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ll)”更正为“(la)”。同页端支座上部纵向钢筋的延伸长度“ln1/6”更正为“ln1/5”。同页在“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注”中增加:“梁下部肋形钢筋的直锚长度见图注;当为光面钢筋时,直锚长度为1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