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资料之寒热证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伤寒学》08(热证)-PPT课件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伤寒学》
主讲:阚湘苓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 论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证 第六节 太阳病欲解时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六、结胸证
二、热证
[提要] 热扰胸膈证及其两个兼证的证治 [讲析]
1、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2、热扰胸膈证兼证的证治 3、三方煎服法
栀子豉汤证(原文76、77、78)
[讲析] 1、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成因
76条:发汗吐下后
77条:发汗,若下之 78条:大下之后 *不经误治,而因外邪入里,热郁胸膈 *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邪热留扰胸膈
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提要]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的证治 [讲析] 1、本证证候表现及病机 2、本证治疗
栀子厚朴汤证(79)
[讲析] 1、证候表现及病机
心烦
伤寒下后
燥实已去 余热未尽
热扰心神 热壅腹部气机
无形邪热 留扰胸腹
腹满 卧起不安
病机: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栀子厚朴汤证(79)
[讲析] 2、本证的治疗
栀子豉汤证(原文76、77、78)
[讲析] 1、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无形 邪热 留扰 胸膈
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身热而烦,胸中窒闷不舒 身热,心中郁结疼痛 热扰心神
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胸中气机 热壅气滞(由气及血)
病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
热郁胸膈证临床表现及成因
成无己:发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 谓之虚烦者热也,胸中烦热郁闷而不得发散 者是也。热气伏于里者,则喜睡,今热气浮 于上,烦犹阳气,故不得眠。心恶热,热甚 则必神昏,是以剧者反复颠倒而不安,心中 懊憹而愦闷。懊憹者,俗谓鹘突是也。 成无己《明理论》:比之烦闷而甚者,懊憹 也。
《伤寒学》
主讲:阚湘苓
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 论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证 第六节 太阳病欲解时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六、结胸证
二、热证
[提要] 热扰胸膈证及其两个兼证的证治 [讲析]
1、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2、热扰胸膈证兼证的证治 3、三方煎服法
栀子豉汤证(原文76、77、78)
[讲析] 1、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成因
76条:发汗吐下后
77条:发汗,若下之 78条:大下之后 *不经误治,而因外邪入里,热郁胸膈 *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邪热留扰胸膈
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提要]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的证治 [讲析] 1、本证证候表现及病机 2、本证治疗
栀子厚朴汤证(79)
[讲析] 1、证候表现及病机
心烦
伤寒下后
燥实已去 余热未尽
热扰心神 热壅腹部气机
无形邪热 留扰胸腹
腹满 卧起不安
病机: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栀子厚朴汤证(79)
[讲析] 2、本证的治疗
栀子豉汤证(原文76、77、78)
[讲析] 1、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无形 邪热 留扰 胸膈
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身热而烦,胸中窒闷不舒 身热,心中郁结疼痛 热扰心神
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胸中气机 热壅气滞(由气及血)
病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
热郁胸膈证临床表现及成因
成无己:发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 谓之虚烦者热也,胸中烦热郁闷而不得发散 者是也。热气伏于里者,则喜睡,今热气浮 于上,烦犹阳气,故不得眠。心恶热,热甚 则必神昏,是以剧者反复颠倒而不安,心中 懊憹而愦闷。懊憹者,俗谓鹘突是也。 成无己《明理论》:比之烦闷而甚者,懊憹 也。
中医诊断学2表里寒热辨证课件
表证
急 较短 浅﹙邪在肌肤﹚ 较轻
恶寒发热并见
里证
缓或急 较长
深﹙邪积脏腑气血﹚
较重
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
内脏及其它症状
头身疼,鼻塞,喷嚏等,内脏 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
症状不明显
呕泻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舌苔
薄白,几乎无变化
多有变化
脉象
浮脉
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寒热辨证
一、概念
定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划分:
特点:①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②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病势轻
病因病机: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临床症状与证候分析
主症
恶寒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
兼症
证候分析
外邪袭表,正邪相争,阻遏卫 气宣发、温煦功能
头身疼痛
邪气束表,郁滞经络,气血流 行不畅,不通则痛
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 肺主皮毛、鼻为肺窍、内应于
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 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 中所表现的证候。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足,
不能拒邪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
饮食,口苦咽干脉弦
四、鉴别诊断
类型
起病 病程 病位 病情 寒热
病邪—阳邪、阴邪 正气—阳气、阴液 寒证—阳邪致病,使阳气偏盛而阴液受损;阴液亏损而阳气偏亢。 热证—阴邪致病,使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
注意: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区别与联系。 疾病现象-----疾病本质
二、寒 证
概念: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 衰退所变现的具有冷、凉等特点的证候。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所变现的证候。
中医诊断学 第三章 八纲辨证(二 寒热) PPT课件
阴 阳
一、 寒 证
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 自身阳虚----虚寒 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 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二、 热 证
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实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 阴虚生内热 --虚热 临床表现: 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 干燥,脉数等
附病案3:
闻诊:语声略低偶有低吟。 切诊:脘腹痞满,疼痛拒按,喜暖,余未见异常。脉 象沉紧。 分析:高寒地带,时值严冬,饱食受寒,食滞中焦, 寒食相加,胃腑气血升降、运行受阻而致胃脘疼痛。 观其胃部喜暖,知有寒邪,亦为中焦有滞。四诊合 参, 诊断:胃脘痛(胃寒)
附病案3:
治法:温中止痛,导滞消积 方药: 高良姜 干姜 吴萸 枳实 厚朴 神曲 元胡 酒军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一)寒热错杂: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性 质的症状 1、上热下寒:如《伤寒论》中的“黄连汤”证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 2 、 上寒下热 :如 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见尿频, 尿痛,小便短赤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3、表寒里热:《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 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人参汤 主之
证候真假
2外(阴盛格阳) 临床表现:身热烦躁,面红如妆,神志躁扰 又见下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但 重按无力
名案欣赏
名案欣赏
分析: 假象——身热目赤,异常大躁,索水,脉洪大; 细诊——得水不欲咽,脉洪大而重按无力; 结论___内有真寒,外显假热,阳虚欲脱 治疗___回阳救逆
风寒或风热感冒演示课件
避免误用和滥用药物的提示
不随意使用抗生素
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除非 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并开具抗生素处方,否则不要随意使 用抗生素。
不自行增减药物
不要觉得症状好转就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也不要因 为症状未缓解就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这可能导 致病情反复或产生不良反应。
风寒感冒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此外, 患者可能有浑身酸痛的表现,查 体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咽部轻 度充血。
风热感冒
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患者可 能出现咽喉红肿疼痛,查体可见 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部充血明 显,扁桃体红肿。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风寒感冒
血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或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舌苔薄黄
风热感冒患者的舌 苔多呈薄黄色。
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01
02
03
04
中药治疗
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中药方剂
。
西药治疗
针对症状选择解热镇痛药、抗 病毒药等,如对乙酰氨基酚、
奥司他韦等。
饮食调理
风热感冒患者饮食宜清淡,多 吃蔬菜水果,如西瓜、梨等清
凉水果。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缓解风热感冒的症 状,如针刺大椎、曲池等穴位
危险因素
包括季节变化、气温骤降、空气污染 、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等。此外,个 人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 乏锻炼等也可能增加感冒的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 为主要表现;风热感冒则以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 、咽喉红肿疼痛、咳嗽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可能伴有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寒热证PPT优选课件
7
生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风寒表证;胃脘冷痛;止呕 用量用法:3---10克
2020/10/18
8
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和中话湿,利水消肿。 应用:外感风寒加暑湿证;脾虚水肿 用量用法:3---10克
2020/10/18
18
二、治疗法则
温里散寒。
2020/10/18
19
三、常用中药 附子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 、脾经
功效:回阳求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亡阳证; 脏腑阳气衰弱;
心阳虚 ; 肾阳虚;
脾阳虚; 痹证
用量用法:3---15克
2020/10/18
20
干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2020/10/18
22
吴茱萸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应用:脘腹冷痛
久泻与五更泻
头痛
呕吐吞酸
外用止痛
用量2020/用10/18法:1.5---5克
23
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祛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脘腹冷痛;痛经闭经 用量用法:3---8克
治疗方法:发表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2020/10/18
15
(二)风袭表疏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 、头痛、自汗出,或 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 浮缓。
治疗方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代表方剂: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中医学教学资料之寒热证优选ppt课件
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证;
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
用量用法: 10---15克
2020/10/18
39
柴胡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少阳证;
项强头痛; 胁肋胀痛;
下痢,脱肛,子宫下垂,倦怠,短气。
用量用法: 3---10克
2020/10/18
40
葛根
2020/10/18
2020/10/18
乌头 麻黄 芍药 黄芪 炙甘草
白蜜
26
(二)寒滞胃脘证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喜温, 呕吐清水,恶寒肢冷,苔白, 脉弦紧。
治疗方法:温胃散寒。 代表方剂:良附丸
高良姜 附子
2020/10/18
27
(三)寒滞心脉证
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冷痛 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 或沉紧等。
治疗方法:发表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2020/10/18
15
(二)风袭表疏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 、头痛、自汗出,或 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 浮缓。
治疗方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代表方剂: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2020/10/18
16
第二节 里 寒证
定义:
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 气虚衰所表现的症候。
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 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
致。
2020/10/18
17
一、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倦卧, 口淡不渴,痰涎,涕 清稀,小便清长 , 大便稀溏,舌 清苔白面润滑,咏迟或紧。
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
用量用法: 10---15克
2020/10/18
39
柴胡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少阳证;
项强头痛; 胁肋胀痛;
下痢,脱肛,子宫下垂,倦怠,短气。
用量用法: 3---10克
2020/10/18
40
葛根
2020/10/18
2020/10/18
乌头 麻黄 芍药 黄芪 炙甘草
白蜜
26
(二)寒滞胃脘证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喜温, 呕吐清水,恶寒肢冷,苔白, 脉弦紧。
治疗方法:温胃散寒。 代表方剂:良附丸
高良姜 附子
2020/10/18
27
(三)寒滞心脉证
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冷痛 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 或沉紧等。
治疗方法:发表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2020/10/18
15
(二)风袭表疏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 、头痛、自汗出,或 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 浮缓。
治疗方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代表方剂: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2020/10/18
16
第二节 里 寒证
定义:
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 气虚衰所表现的症候。
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 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
致。
2020/10/18
17
一、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倦卧, 口淡不渴,痰涎,涕 清稀,小便清长 , 大便稀溏,舌 清苔白面润滑,咏迟或紧。
6.5.22.寒热辨证中医常识
证候 寒热表现 面色 口渴 四肢 小便 大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暖 白 口淡不渴 冷 清长 稀溏 舌淡苔白 迟或紧
热证 恶热喜寒 红 口渴冷饮 热 短赤 秘结 舌红苔黄 数
谢谢
一
表里辨证
二
寒热辨证
三
虚实辨证
四
阴阳辨证
寒热辨证
(一)寒证
【基本概念】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
阴寒内盛所致。 【临床表现】
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晄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或痰 迟或紧。
寒热辨证
(二)热证 【基本概念】
热证是机体感受热邪,或阳盛,或阴虚,人体功能亢进 所表现的证候。
多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因情志过激,郁 而化热,或饮食不洁,食积化热等原因引起。 【临床表现】
发热或恶热喜凉,口渴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红 目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寒热辨证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脏腑的寒热虚实PPT课件
肺阴虚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或口干咽 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此病或由久咳伤肺,或由邪热 恋肺,耗损肺阴,或因劳损等所致。
风寒束肺
症状:咳嗽声重有力,吐痰稀白,鼻塞流涕,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病机:此证由外感风寒,邪袭肺卫所 致,肺合皮毛而主卫外,风寒外袭,则营卫 不利。理功能、病理表现、结 合病因、八纲、气血津液等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因病机,判断疾 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脏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脏腑之间也存在着表里相合关系。因 此,腑腑病证之间具有相互传变、交叉错杂的特点, 从而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脏腑同病、数脏合病的证 候。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7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居胸中,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
知嗅觉,发声音,主皮毛,主治节,主宣发 肃降。肺能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开窍 于鼻,涕为肺之液。肺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其肺病证型如下:
肺气虚
症状:气短喘促,咳痰无力,自汗怕冷,面
色苍白,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本证多系久病喘咳,耗伤肺气, 或禀赋不足,或其他脏腑病变影响等所致。
痰火扰心
症状:轻者心烦不寐,面红,口渴,胡言乱
语,哭笑无常;重者神志错乱,狂躁乱动, 打人骂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此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 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火邪 灼津成痰等而致痰火犯扰心神。
痰迷心窍
症状:神识痴呆,或意识朦胧,喃喃独语,
或神昏不语,喉中痰鸣,苔腻脉滑。 病因病机:病由精神抑郁,气郁不舒,或 感受湿浊邪气,气郁阻遏,痰浊凝聚,蒙蔽 心窍所致。
中医学 寒热证共73页文档
中医学 寒热证
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医寒热辨证精讲
提升。
8/13
寒热错杂证
辨治难点
• 症状辨识:准确识别复杂症状中的寒热错杂表现,如同现寒象又见热象,需细致分析症状间 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治疗灵活性:针对寒热错杂证,治疗方案需灵活多变,既要清热又要散寒,平衡阴阳,避免 单一治疗法则导致病情恶化。
• 个体化考量:患者的体质和反应各异,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调整药物配伍和剂量, 以达到最佳疗效。
12/13
Thank you!
11/13
日常保健建议
• 寒热体质自我判断:通过观察身体对冷热的反应、舌苔颜色及口渴程度等指标,辨识个人体 质倾向,为针对性调理提供依据。
• 饮食起居调整:依据体质特点,推荐适宜的食物选择和烹饪方式,以及合理的作息习惯,促 进身体平衡。
• 季节变换应对策略: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建议,帮助身 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 结合舌象脉象:通过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特征,进一步佐证寒热辨证的准确性,舌 红苔黄多为热证,舌淡苔白多为寒证。
4/13
寒证详解
实寒证
• 症状表现:寒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等,体征上可 见舌苔白滑,脉象紧。
• 治疗原则:治疗实寒证宜采用辛温解表法,常用药物如麻黄、桂枝等,以发散风寒、宣通肺 气为主。
9/13
临床经验分享
• 寒热辨证要点:在寒热错杂证中,关键在于辨别寒邪与热邪的主次及相互影响,通过患者的 脉象、舌苔等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 治疗策略选择:针对寒热并存的复杂病机,采用温清并用、调和阴阳的治疗原则,如选用黄 连、干姜等药物组合。
• 患者教育重点:强调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应避免寒凉与辛辣食物,保持适度运动,以助 身体恢复平衡。
8/13
寒热错杂证
辨治难点
• 症状辨识:准确识别复杂症状中的寒热错杂表现,如同现寒象又见热象,需细致分析症状间 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治疗灵活性:针对寒热错杂证,治疗方案需灵活多变,既要清热又要散寒,平衡阴阳,避免 单一治疗法则导致病情恶化。
• 个体化考量:患者的体质和反应各异,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调整药物配伍和剂量, 以达到最佳疗效。
12/13
Thank you!
11/13
日常保健建议
• 寒热体质自我判断:通过观察身体对冷热的反应、舌苔颜色及口渴程度等指标,辨识个人体 质倾向,为针对性调理提供依据。
• 饮食起居调整:依据体质特点,推荐适宜的食物选择和烹饪方式,以及合理的作息习惯,促 进身体平衡。
• 季节变换应对策略: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建议,帮助身 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 结合舌象脉象:通过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特征,进一步佐证寒热辨证的准确性,舌 红苔黄多为热证,舌淡苔白多为寒证。
4/13
寒证详解
实寒证
• 症状表现:寒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等,体征上可 见舌苔白滑,脉象紧。
• 治疗原则:治疗实寒证宜采用辛温解表法,常用药物如麻黄、桂枝等,以发散风寒、宣通肺 气为主。
9/13
临床经验分享
• 寒热辨证要点:在寒热错杂证中,关键在于辨别寒邪与热邪的主次及相互影响,通过患者的 脉象、舌苔等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 治疗策略选择:针对寒热并存的复杂病机,采用温清并用、调和阴阳的治疗原则,如选用黄 连、干姜等药物组合。
• 患者教育重点:强调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应避免寒凉与辛辣食物,保持适度运动,以助 身体恢复平衡。
往来寒热健康教育课件
寒热的症状
综合症状分析: 通过症状的分析,可以 初步判断寒热的性质和程度。
寒热的预防与 应对方法
寒热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环境调节: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 度和湿度,避免受寒风直接吹 袭。 饮食调理: 多食富含温热食材 的食物,避免过多冷饮和寒凉 食物的摄入。
寒热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生活习惯改善: 合理的作息时间和适度 的运动有助于提升身体抵抗力,减轻寒 热症状。
往来寒热健康 教育课件
目录 引言 寒热的原因 寒热的症状 寒热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寒热的常见误区
引言
引言
寒热概述: 寒热是一种常见的 身体不适,本课程将帮助您了 解寒热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方 法。
寒热的影响: 寒热对身体健康 有一定影响,了解如何应对寒 热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
引言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您将了解到寒 热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应对寒热的 实用方法。
寒热的常见误 区
寒热的常见误区
错误的药物使用: 盲目使用药 物可能加重寒热症状,应遵医 嘱使用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错误的保暖方式: 过度保暖或 不合理保暖都可能导致寒热问 题,应选择适宜的保暖方式。
寒热的常见误区
忽视基础健康: 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的 身体状态是预防寒热的重要基础。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寒热的原因
寒热的原因
外界环境因素: 天气寒冷、湿 度高等外界环境因素可能引发 寒热。 内在身体原因: 肤质敏感、阳 气不足等内在身体原因也可能 导致寒热问题。
寒热的原因
饮食与生活习惯: 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 惯可能加重寒热症状。
寒热的症状
寒热的症状
外感寒热症状: 发热、寒战、 嗜睡等是外感寒热的常见症状 。 内在寒热症状: 肢体冰冷、腹 痛等是内在寒热的典型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2/01
22
吴茱萸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应用:脘腹冷痛
久泻与五更泻
头痛
呕吐吞酸
外用止痛
用量2021/用02/01法:1.5---5克
23
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祛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脘腹冷痛;痛经闭经 用量用法:3---8克
7
生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风寒表证;胃脘冷痛;止呕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8
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和中话湿,利水消肿。 应用:外感风寒加暑湿证;脾虚水肿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寒证
定义:指感受寒邪,或阴寒内盛,或阳 气虚损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2021/02/01
1
第一节 表寒证
定义:
风邪之邪侵袭肌表所表现的症候。 常由风寒袭表,腠理闭塞,或风邪袭 表, 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所致。
2021/02/01
2
一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
(一) 表实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寒甚、无汗、身痛、 鼻塞流清涕、气喘、 脉浮紧。
9
荆芥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应用:风寒表证;风疹瘙痒;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 ;止血—炒炭用
2021/02/01
10
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应用: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风疹瘙痒;风痹;破伤风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11
羌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风寒表证;痹证;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12
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应用:风寒表证;痹证;止痛 用量用法:1---3克
反藜芦
治疗方法:行气散寒,通阳宣痹。 代表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蒌
2021/02/01
28
(四)寒滞肝脉证
临产表现:少腹冷痛,或阴器收引疼痛, 或巅顶疼痛,遇寒痛增,得温 痛缓,恶寒肢冷,呕吐清涎, 苔白 ,脉弦紧。
治疗方法 :暖肝散寒,温阳行气。
•
2021/02/01
29
代表方剂:1.天台乌药散 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
(二)表虚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风、自汗、鼻鸣 干 呕、脉浮缓。
2021/02/01
3
二、治疗法则
解表散寒
2021/02/01
4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 应用:
1.风寒表实证 2.咳嗽 3.水肿 用量用法:1.5-10克;生用发汗力强
2021/02/01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应用:脘腹冷痛;胃寒呕吐;
亡阳证;寒饮内停
用量用法:3---10克止血—来自姜2021/02/01
21
肉桂
• 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 应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脾肾阳虚:脘腹冷痛、食少便溏、下元虚冷; 痛经闭经; 寒湿痹痛; 用量用法:2---5克
定义: 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
气虚衰所表现的症候。 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
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 致。
2021/02/01
17
一、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倦卧, 口淡不渴,痰涎,涕 清稀,小便清长 , 大便稀溏,舌 清苔白面润滑,咏迟或紧。
2021/02/01
乌头 麻黄 芍药 黄芪 炙甘草
白蜜
2021/02/01
26
(二)寒滞胃脘证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喜温, 呕吐清水,恶寒肢冷,苔白, 脉弦紧。
治疗方法:温胃散寒。 代表方剂:良附丸
高良姜 附子
2021/02/01
27
(三)寒滞心脉证
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冷痛 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 或沉紧等。
治疗方法:发表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2021/02/01
15
(二)风袭表疏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 、头痛、自汗出,或 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 浮缓。
治疗方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代表方剂: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2021/02/01
16
第二节 里 寒 证
5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阳通阳。 应用:风寒表虚证;调和营卫;温经通阳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6
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应用:外感风寒表证;气滞胸闷;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2021/02/01
24
高良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痛。 应用:
脘腹冷痛; 呕吐泻泄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25
四、常见证型治要
(一)寒滞经脉证
临床表现:恶寒,肢体冷痛,拘急或麻木,
肤色紫暗或苍白,苔白,脉弦
紧。
治疗方法:温经散寒,通阳止痛。
代表方剂:乌头汤
18
二、治疗法则
温里散寒。
2021/02/01
19
三、常用中药 附子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 、脾经
功效:回阳求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亡阳证; 脏腑阳气衰弱;
心阳虚 ; 肾阳虚;
脾阳虚; 痹证
用量用法:3---15克
2021/02/01
20
干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2021/02/01
13
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止痛,祛风盛湿,消肿排脓。
应用:
风寒表证 ;
头痛;鼻渊;
带下;
皮肤瘙痒
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3---10克
2021/02/01
14
四、常见证型治要 (一)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甚、或有发热,无汗、头 身疼痛、或鼻塞留清涕、气喘 苔薄白,脉浮紧。
2.吴茱萸汤 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
2021/02/01
30
复习思考题
• 麻黄、桂枝、干姜、附子的临床功效? • 小茴香、吴茱萸的临床功效? • 风寒束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 风袭表疏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