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规模
财政金融五章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国债等财政收入;私人 支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收入或企业利润。
决策方式不同
公共支出的决策方式是民主决策,需要经过立法程序;私 人支出的决策方式是个别决策,由个人或企业自主决定。
02
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公共支出规模的含义
公共支出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各项财政支出的总和,反映了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的投入和干预程度。
公共支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因此是财政政策的重要 指标之一。
公共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支出规模呈现 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02
政府职能的扩大和公共服务的增加,使得政府需要 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03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速度可能 会更快,以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 挑战与展望
尽管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指标体系不完善、数据质量不 高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 制度建设、完善指标体系、提高 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会保障、福利支出等,可以调节收 入分配差距,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效应
公共支出中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可以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公共服务效应
公共支出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 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
04
公共支出的管理
公共支出管理的原则
04
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安排
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明 确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等环节,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公共支出规模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我国政府公共支出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析,发现虽然绝对额保持增长,但相对规模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网【关键词】公共支出;规模;影响因素一、公共支出的相关概念(一)公共支出的概念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所安排的支出总和,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消耗。
公共支出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发生的支出。
(二)公共支出的规模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共支出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共财政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介入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从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两方面来研究其变动情况。
二、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分析(一)绝对规模分析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图2.1中给出我国自1978年至2014年的公共支出的绝对数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30多年来,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基本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公共支出的增长非常明显。
(二)相对规模分析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指的是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更能准确的表现其变动情况及公共支出在经济中的作用。
由图2.1中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自1978年至现在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1995年是一个触底之年,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在这一年降到最低11.67%,1996年又开始逐渐回升。
(三)小结在对公共支出规模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是逐年增加的,并在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的现象。
但是,从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来看,并没有呈现逐年增长的情况,而是一种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
公共支出规模
福利等支出逐渐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共支
出增长。
公共积累支出:初期,比重高,因为经济
性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比重下降;成熟期,
回升,因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消费支出: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通常大于1。收入提高,公共消费支出提高。
转移性支出:成熟期,用于教育、卫生、
福利、保障的支出会增加。
公共支出规模
MaxS=U(P,G)
MCP·P+MCG·G≤M
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得
MaxS=U(P,G)-(MCP·P+MCG·G-M)
公共支出规模
∂S/∂P=∂U(P,G)/∂P-λ·MCP=0
∂S/∂G=∂U(P,G)/∂G-λ·MCG=0
由上面两式可知,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
条件应为:
∂U(P,G) ∂U(P,G)
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
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
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
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
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公共支出规模
Peacock and Wiseman认为,在正常年份
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
公共支出规模
基于相对指标的广义解释:认为人均收入 的增加与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比率是联系在一 起的。这种解释不再强调收入弹性了。
检验结果没有充分证明上述分析。但是,
第一种解释下的检验得到支持。
公共支出规模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Peacock and Wiseman(1961)对英国公
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从而提出
是缺乏效率且应收缩规模。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摘要: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5年数据,将公共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上述经济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政策以实现特定财政活动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引言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是政府政策的反映。
通过公共支出的分析,可以对政府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对纳税人负责做出更好的判断[1]。
对于我国来说,公共支出不完全等同于财政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定义,我国大量存在着的预算外支出实际上也执行着公共支出的职能。
但是由于中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广、项目多,资金使用情况复杂,各地事实上大量存在着的不可统计的“小金库”也使得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所以本文中的公共支出在处理中等同于财政支出。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至少达到1/3。
2004年,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82%。
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18.53%。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公平具有重大影响。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个问题对现实经济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明显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特别是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已突破了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的转换,为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共经济学第6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
公共支出不断增长表现为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 (1)初期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百业待兴,公共部门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社 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高。
(2)中期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社会基础设施供求趋于平衡,公共部门投 资逐渐让位于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
(3)成熟阶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总投资占GNP的比重增加时,公共部门投资 占GNP的比重却下降了。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这一法则指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 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不断增长。
瓦格纳集中分析了公共支出的需求因素。从对理论发展贡献来看, 瓦格纳对于公共支出演变趋势的分析,更多的是指出公共支出不断增 长的现象,而没有探讨和指出引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4 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6.4.1 公共支出的效益与成本 6.4.2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6.4.3 成本-效益的分析步骤 6.4.4 分析中涉及的关键性难题 6.4.5 公共支出效益的其他分析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赵建国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4.1 公共支出的效益与成本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5.2 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假如政府给某些贫困家庭以补贴,借以改善他们的境遇,但不改变任 何商品的价格,这时就会产生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 假如政府的某项公共支出导致了价格的下降,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替代 效应。 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一项公共支出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并 且在这两种效应中,替代效应往往造成低效率。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特定时间段内用于公共领域的资金支出总量。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策导向以及公共需求的影响。
下面将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分析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及其影响。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公共支出规模在大多数国家普遍呈现增长趋势。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规模通常会随之增加。
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政府可以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增加投入。
此外,经济发展也会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公共支出需求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2.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变迁,公共支出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都对公共支出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
老龄化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些方面,国家需要增加公共支出以满足社会需求。
3.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是公共支出规模的重要引导因素。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往往会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会适度节约开支,防止通胀等问题的出现。
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控是保持公共支出规模合理增长的关键。
其次,从地方层面看,公共支出规模也存在一定的趋势。
不同地方的公共支出规模与国家层面有所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地方公共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往往具备更多的财政收入,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因此公共支出规模相对较大。
而相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支出规模较小,政府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收支平衡。
2. 地方自身特点:不同地方的发展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存在差异。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在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占比较高。
同时,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需要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六章 公共支出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公 共财政活动是否只涉足了市场发生失灵 的领域。我们认为,公共财政只能以遵 循市场失效的准则去安排自己的活动, 也即公共财政不应进入市场可以有效运 行的领域。据此,公共支出也只能是作 用于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领域,遵循弥 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2、社会利益原则 政府的公共支出应以最大化社会利 益为原则,即应追求社会最大多数人的 最大幸福,不能因考虑某些特殊私人、 集团或阶层的利益而使资金分配产生人 为的偏斜。公共支出所追求的社会利益, 一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例如为 防止外来侵略的国防支出,为维持国内 治安的司法、行政、公安费用支出等;
பைடு நூலகம்
3、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就是指在全社会可 供配置的资源总量中,公共部门占有多少才 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社会机会成本”来 说明。
公共支出的公平原则又涉及到个人的受益能 力问题。受益能力指的是个人对政府提供的 公共服务具有不同的享受能力。如中产阶级 由于更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理解复杂的社会 体制,有更好的人力和物力去组织游说集团, 所以便影响着公共支出收益的实际分配。因 此,并不是政府的每一支出行为都会使全体 社会成员受益。例如,职业家庭、雇主和经 理人享受到的国民保健服务和教育制度服务, 多于他们在相关人数中所占的合理分量。对 此,为了求得公平,政府必须根据各类居民 的受益能力安排支出。
另一方面,政府支出性质不同,对消费的影 响也不同。政府支出用于投资,则间接影响 消费。且影响程度较小;政府支出用于教育 卫生等公益事业及福利、救济等方面,则会 因增加了低收入者的所得,进而增加消费倾 向,从而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如 果政府支出增加了高收入者的所得,一般会 增加储蓄倾向,消费倾向增加的程度小;如 果政府支出增加了低收入者的所得,则消费 倾向加大,储蓄倾向加小,甚至没有增加。
公共支出经济分析
第二节 社会福利函数
W f (U1 ,U 2 ,...,U n )
社会福利函数就是社会福利的测 度,是关于社会状态的一个实值 函数,其取值由所有的可能影响 社会福利的因素共同决定
一、伯格森-萨缪尔森(BergsonSamuelson)社会福利函数 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三、贝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 四、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1.3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 现
完全竞争市场:
人数很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产品是同质的; 自由进出和退出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的一致性; 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生产和消费不存在外部经济; 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灯塔,国防 –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不拥挤的桥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公共产品是向 整个社会提供,共同收益和联合消费。
对公共产品的理解
每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都一样,也不必要求所有的 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相同。增加导弹。 对公共物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市场和技术 条件。 私人品并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保健、住房。 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并不一定应由政府部门来生产这 些产品。
夏娃
g
年 产 无 花 果 叶
p
亚当
年产苹果
同时使亚当和夏娃的境况变好
r 夏娃O’
g
年 产 无 花 果 叶
p2 p1
p
亚当0 s
年产苹果
从不同的初始点可找到一系列帕累托最优点
r 夏娃O’
年 产 无 花 果 叶
k
p2
p1
亚当0 s
公共支出规模、结构与居民幸福感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增长迅速,但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进步,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增速,经济的飞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居民幸福感的显著提升,由此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也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从经济角度入手,着力捕捉影响居民幸福的经济因素,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逻辑是从Easterlin(1974)开始的。
作为幸福经济学的创始人,Easterlin提出了经典的“幸福—收入悖论”,围绕着这个悖论,经济学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最初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特征。
随着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日趋完善,公共经济学对于社会福利方面的关注也得到了提升。
讨论政府与居民幸福的关系,现有文献主要从政府质量和公共支出这两个视角出发。
Frey(2013)认为研究政府公共支出与民生幸福是重要的。
大量实证研究也不断表明,公共支出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
Ram使用了145个国家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支出对提振居民幸福感有正向作用。
具体到福利性公共支出的组成项目,国内研究政府支出与居民幸福的起步较晚,主要成果都集中在经验证据上。
宣烨、余泳泽使用2010年的CGSS数据,验证了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正向作用。
既有文献多从公共支出结构角度出发,且更关注公共支出各细分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本文认为:第一,公共产品往往具有投资高、维护难、资金回流慢等特点,不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支出投入难以实现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因此需要将公共支出规模纳入到考虑范围;第二,公共支出不仅要关注各细分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需要从福利性支出在公共支出中的整体占比上把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因此将本文从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结构等较为宏观层面探讨公共支出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1理论机制与假设居民幸福感即居民对幸福的主观评价。
从经济学效用分析的角度来看,居民幸福相当于理性人获取效用最大化。
公共经济学公共支出规模
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边际支付意愿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公 共物品给自身带来效用的评价—边际收益
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 社会需求曲线:即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为每个人需求曲
线的纵向相加。 私人物品的需求上,边际支付意愿相同,数量可能不同;
例如:食品、衣服等
非竞争性 混合品(排他性公共物品)
例如:公园、公共游泳池、共同产 权资源(如城市绿地)等
1.
2. 3.通过市场分配,辅之以补贴或校正
性税收(PPP: public private parter) 4.
1. 2.直接由政府提供或在与政府签
3. 4.资金来源是强制性税收收入
例如:学校、交通、社会保障、接 种疫苗、有线电视、非拥挤 性桥梁等
2024/10/14
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
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
最 大 社 会 收 益 原 则 : (Principle of maximum social gain) 政府从事经济活 动时,应选择社会收益最大限度超过 其成本的方案(Dalton,1992)。
(一) 最大社会收益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 财政支出最优规模
(2)排除成本高 (3)不可拒绝性
2. 非竞争性 (non-rivalness)
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数量,也称集体消费、共同消费特性(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 本为0)。但这种特征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收益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是由自身因素所决定 的,而非排他性则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
• 但是这种办法忽略了“搭便车”问题:个别吸烟者/不吸烟者不想 表露有权吸烟的全部价值,希望以支付较少的价格来实现预期的目 标。
公共经济学公共支出规模
—————/—————— = MCP/MCG
∂P
∂G
上式左端即为P与G的边际效用MUP与
MUG之比,故可改写为:
MUP/MUG=MCP/MCG
二、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1、瓦格纳定律 德国瓦格纳(A.Wagner,1835-
1917)分析了英、德、法、美、日等国的 统计资料,得出结论: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发现,“橡树 项目”早已在几十年前就结束了。
零基预算模式:
在编制支出预算时,不考虑用款单 位以往年度的基数和水平,一律以零为 起点对原有和新增的开支项目进行审核, 然后确定当年经费支出数额。
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
确定决策单位
制定一揽子决策
排序
决策单位:一个管理部门或一个项
所有与绩效相关的项目,一律按量 化指标或定性内容予以严格的监督执行。
对于定性内容,最好请中立的舆论 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2)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合绩效预 算的要求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根 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的时点不同。
收付实现制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 金支付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也不 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 这使得政府的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无 法被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
另外,收付实现制忽略了财政支出 的机会成本,不能科学地反映政府的行 政成本。
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 映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耗费的 总成本。
(3)我国存在特殊的行政环境
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衡量仍无法消 除财政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博弈”现象。
为平衡利益要求,财政部门仍须付 出巨大的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函数可写成: X1t=a1L1t X2t=(a2ert)L2t 式中,L2为私人部门的劳动投入,t为时间 指数,a1和a2为常数。从这两式可以得出: X1t a1L1t ——— = ————————— X1t+X2t a1L1t+(a2ert)L2t
上式表示公共部门的产出占社会总产出的 比率。假定两类部门之间的工资率相等,它们 都与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则 Wt=W0· ert 式中,Wt是t时的工资率,W0是个常数,即 初始时的工资率。由此可以推导出公共部门的 单位成本C1t: ( W 0· ert)L1t W 0· ert C1t = —————— = ———— a1L1t a1
Herber and Bird的表述 他们认为瓦格纳定律指的是相对指标,不 仅是绝对指标。从统计检验角度,往往被简化 成三种解释之一: 基于绝对指标的狭义解释:公共产品是正 常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人均收入的增加 会引起公共支出的绝对增长。 基于相对指标的狭义解释:公共产品是优 等物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人均收入的 增加会引起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比率的增长。
★二、怎样解释公共支出增长规律?
1、瓦格纳定律 德国学者瓦格纳(A.Wagner,1835- 1917)分析了英、德、法、美、日等国家的 统计资料之后,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一国公共支出会不断增长。后人称为瓦格纳 定律。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是工业化经济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果公共部门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非进步 部门,这一部门的工资率与进步部门的工资率 又呈同方向等速度变动,那么,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前提下,公共支出将随进步部门工资率的 增长而增长。 设非进步的公共部门的产出为X1,且只由 劳动投入L1而获得,L1的生产率是一个常数; 又设进步的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以指数变动 率r的速度增长,私人部门的产出为X2。
3、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R.A.Musgrave and Rostow认为,在经济 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须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如公路、铁路、桥梁、电力、法律和秩序等, 因而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之比往往较高,这 些公共投资会促使公共支出的增长; 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之后,公共投资 减少,但由于市场缺陷日益暴露,政府对经济 的干预会加强,干预活动恰恰是以公共支出增 加为前提的;
2、一般均衡分析 设MaxS为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社 会福利函数,P为私人产品,G为公共产品, MCP为私人产品的边际成本,MPG为公共产品的 边际成本,M为社会最大产出量,那么就有: MaxS=U(P,G) MCP· P+MCG· G≤M 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得
MaxS=U(P,G)-(MCP· P+MCG· G-M)
四、代议民主制度下公共支出规模一定 越来越大吗? 1、公共选择理论持肯定态度,有如下 理由:支出决策与税收决策是分离的,预算 决策是分散进行的,通常按简单多数规则办 事,投票人会出现财政幻觉,政治家有过度 供给公共产品的倾向。 2、总体说有道理,但不是无懈可击。 是否产生财政幻觉,与议员的来源结构、 税收制度、公债规模等关系密切;
而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C2t为: ( W 0· ert)L2t W0 C2t = —————— = ——— (a2ert)L2t a2 这两个公式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公共部门 的单位成本会与私人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增 长,而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保持不变。也即公 共支出的增长是较高的工资成本所造成的。
【案例分析】 1 、行政管理费偏多能否用官僚模型解 释? 1978-2005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由 52.9 亿元飙升到 6512 亿元,增长了 123.5 倍,年 均增长19.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7%上 升到19.2%。 这个比重日本为2.4%,英国为4.2%, 韩国为 5.1 %,法国为 6.5 %,加拿大为 7.1 %,美国为9.9%。
基于相对指标的广义解释:认为人均收入 的增加与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比率是联系在一 起的。这种解释不再强调收入弹性了。 检验结果没有充分证明上述分析。但是, 第一种解释下的检验得到支持。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Peacock and Wiseman(1961)对英国公 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从而提出 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 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 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 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 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Downs、Tullock、Jackson等都丰富和发 展了尼斯卡宁的理论。 比如预算决策中的简单多数规则,使总成 本大于总收益的方案也会被顺利通过。 再如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由 于公共支出与税收在决策上的分离,人们很容 易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即希望官僚提供较 多的公共产品而忽视税收负担的存在。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中 的行为主体之间关系日趋复杂,各种摩擦不 断增加,需要建立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 其次,经济的不完全竞争日益加剧,需 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 再次,对那些外部性较强的行业,由于 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私人部门不愿或 无法介入,也要求政府直接经营或管制; 最后,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 的收入需求弹性较大,要求政府提供较多的 支出。
公共支出规模
一、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怎样确定?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就是指在全社会可 供配置的资源总量中,公共部门占有多少才 是有效率的。
1、局部均衡分析 可以借助于“社会机会成本”来说明。 如果同样数量的资源由公共部门配置的 收益大于私人部门的收益,也即大于社会机 会成本,说明有效率且应扩大规模;反之,就 是缺乏效率且应收缩规模。 如果同样数量的资源由公共部门配置的 收益等于私人部门的收益,那么整个社会的 资源配置就处于最佳状态。
五、通过财政监督控制公共支出增长, 为何收效甚微? 1、财政监督的概念模糊 通常的解释是,监督主体对一定范围内 的财政活动行使监督权的行为。监督的主体 是谁?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议会?监督的 客体又是谁?财政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公 共事业单位?公共企业?所有纳税人? 财政监督应当是议会对财政经费的征集、 分配和使用行使监督权的行为。实质是政治 权力对政治权力的监督。
2、财政监督低效率的原因 议会授权给审计部门,这是一种行政性 授权,非经济性授权,因此不会形成被授权 方之间的竞争。被授权方与授权方之间存在 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被授权方也有机会主 义行为的倾向。 议会委托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去监 督,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倾向等 问题,只不过这是一种经济性委托。如果能 建立起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可能提高 效率。
(朱柏铭:间接税、公债代替税收均产生 财政幻觉。)
★三、哪些因素影响公共支出增长?
1、因素归类 (1) 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使税收规模扩大。 社会闲置资本:使公债发行成为可能。 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会使经常支出和资本 支出都增长。 (2)社会因素 战争与社会动乱:使国防和治安支出增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eacock and Wiseman认为,在正常年份 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 当社会发生“剧变”时,人们可容忍税收 水平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公共支出大幅度地上 升; 当社会“剧变”结束之后,政府会设法维 持可容忍税收水平,结果公共支出水平虽有下 降,但不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由此可见,监督的主体不是财政部门本 身而是议会,但它可以委托独立的审计部门 去进行;监督的客体是财政经费的征集部门、 分配部门及使用部门,如税务部门、海关、 财政部门、国家其它权力部门、公共事业单 位、公共企业等。 至于纳税人是否纳税,那是企业财务监 督的事。企业财务监督的实质是政治权力对 经济权利的监督。
Brown and Jackson用拥挤函数来说明。 Ai=Xi/Na Ai:每人可以消费的第i种公共产品的效用, Xi:用于提供第i种公、私产品的总效用;N:人 口规模;a:拥挤参数。 当a=0时,Ai=Xi,无需增加公共支出; 当a=1时,提供的是私人产品,个人效 用会因N变大而下降。要维持效用水平,公共 支出要增加,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同。
Inspection Effect:社会“剧变”会 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使公众认识到有许多 活动应纳入政府的职责范围之内,公共支出 的增长也会得到支持。 Concentration Effect:在社会“剧变” 时期,中央政府会集中较多的财力和较大的 财权,即使“剧变”时期结束之后,中央政 府仍然会维护其活动范围和支出规模。
按简单多数规则办事,会出现什么样的 结果,还取决于成本与收益在投票人之间的 分摊; 分散化的预算决策是否只顾细目而不顾 总量,取决于预算的编制方式; 政治家是否有过度供给公共产品的倾向, 与政治家自身的偏好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强 调政府干预,又有很强的赶超意识,就会提 供较多的公共产品。
4、官僚垄断理论 W.A.Niskanen认为,由于官僚效用是预算 规模的增函数,因而官僚提供的公共部门产量 可能是“社会最适产量”即效率产量的两倍。 官僚通常认为,凡是总成本不超过总收益 的政府预算方案均是可取的,即从O点到G点之 间的产出都是有意义的。 政治家们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真实成本函 数并不清楚,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官僚只向政 治家们提供这样两种选择方案:要么Q为0,要 么Q为(a-c)/2(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