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源流与赏析(上课用)

合集下载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一、起源和发展背景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起源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行书的出现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在书写方式、笔画结构和艺术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

行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密切相关,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书的演变过程1. 隶书到行书:行书最早起源于隶书,隶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书写方式,笔画结构严谨、规范,但缺乏艺术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追求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和个性化,行书应运而生。

2. 初期行书:东汉末年的行书是行草的一种,书写迅速、潇洒,笔画流畅,但仍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特点。

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3. 中期行书:唐代是行书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行书家。

他们在笔画的运用上更加自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有怀素的《莲花赋》。

4. 宋代行书:宋代是行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行书的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

有的行书家追求笔画的秀丽,有的追求笔力的雄健。

代表作品有黄庭坚的《寒食帖》。

5. 元代行书:元代的行书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影响,书写更加豪放大气。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道德经》。

6. 明清行书:明代的行书继承了宋代的传统,但更加注重笔画的变化和造型的饱满感。

清代的行书更加追求书法的规范和工整。

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祭侄文稿》、郑板桥的《水仙帖》。

7. 近现代行书:近现代的行书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书法的影响,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有齐白石的《行书花鸟画册》。

三、行书的艺术特点1. 笔画流畅:行书强调笔画的流畅和连贯,追求写意和自由的表现方式。

2. 神韵生动:行书注重墨韵和笔意,通过笔画的起伏变化表现主题的情感和意境。

3. 造型饱满:行书追求笔画的饱满感和造型的立体感,注重形象的表现力。

4. 个性鲜明:行书强调书法家的个性和创造力,每位行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行书的影响和意义1. 文化传承:行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书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一、行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起源于东汉末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书以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流畅的线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中国书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的行书行书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当时的行书还较为简单,主要以楷书为基础,加入了一些草书的笔画特点。

南北朝时期,行书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当时的行书以笔画变化多样、线条流畅为特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唐宋时期的行书唐宋时期,行书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在唐代,褚遂良、怀素等书法家对行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行书的笔法和技巧,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进一步推动了行书的发展,使其更加成熟和完善。

四、明清时期的行书明清时期,行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的文征明、唐寅等书法家在行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更加个性化的风格。

清代,石涛、郑板桥等书法家继承了前人的成就,进一步推动了行书的发展。

五、现代行书的发展近代以来,行书在中国书法界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在现代,许多书法家对行书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形成了不同流派的行书风格。

例如,齐白石的行书以写意为主,追求形神兼备;张大千的行书则注重笔画的质感和变化。

六、行书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行书以其独特的笔画形态和流畅的线条成为了中国书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笔画变化多样,富有变化;二是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韵律感;三是结构稳定,整体美观。

行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能够欣赏其美感,还能够体会到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七、行书的影响和传承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书法家在学习和创作时,都会借鉴行书的笔法和技巧。

同时,行书也通过书法教育和展览等方式得到了广泛传承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行书。

八、结语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风格,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发展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汉朝,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行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炼、笔划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汉朝初期,行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字体,而是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

隶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笔划刚劲有力、结构严谨。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书逐渐演变为行书,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

二、唐代的行书在唐代,行书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的行书书法家以王羲之为代表,他的作品《兰亭序》被誉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的行书结构简洁、笔划流畅,给人一种优雅的美感。

除了王羲之,唐代还有许多其他的行书书法家,如怀素、颜真卿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也对后来的行书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宋代以后的发展宋代以后,行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

宋代的行书书法家以米芾、黄庭坚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行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明清时期,行书进一步发展,形成为了多种不同的派别。

明代的行书书法家以董其昌、文征明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行书的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

四、现代行书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创新,现代行书再也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创作风格。

现代行书书法家通过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将行书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行书的创新提供了便利。

通过数码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书法家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使行书艺术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受到欣赏。

五、行书的价值与意义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具有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行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其次,行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结构简洁、笔划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行书作品往往被用于装饰和陈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

最后,行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行书,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行书发展历程 (2)

行书发展历程 (2)

行书发展历程行书,又称行草、行楷,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起源于东汉末年,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行书以草书为基础,结合了楷书的规范和隶书的秀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书的发展历程。

1. 起源和初期发展(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行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人们开始在书写中追求简便、快速,于是形成了一种行草的字体。

这种字体在魏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常用的书写方式。

2. 宋代的兴盛与创新(宋代)宋代是行书发展的重要时期,行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当时的书法家们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使行书的字体更加规范、秀丽。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轼和黄庭坚,他们的行书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3. 元代的衰落(元代)元代是行书发展的低谷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书法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一时期,行书的发展相对停滞,没有出现太多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

4. 明清时期的复兴与精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行书得到了重新发展和复兴。

明代的王守仁、杨时、董其昌等书法家在行书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行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清代的文徵明、石涛等书法家也对行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创作,使行书的字体更加工整、规范。

5. 近现代的创新与变革(近现代)近现代是行书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书法艺术的发展,行书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近现代的书法家们不仅传承了前人的经典之作,还结合了现代艺术的特点,使行书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

总结: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字体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东汉末年的起源,到宋代的兴盛与创新,再到明清时期的复兴与精进,以及近现代的创新与变革,行书在不同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

行书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时期书法家们的努力和创造,他们的作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行书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以其独特的笔划形态和流畅的线条美感而闻名。

下面将从行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行书起源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最早浮现在东汉末年的《帛书》中。

行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隶书是公务文书的书写形式,而行书则是在书写速度上更加追求流畅和快捷。

行书的创始人是东汉末年的张芝,他在隶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形成为了行书的独特风格。

二、发展历程1.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特殊是在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成为了行书的代表作品,被誉为行书的巅峰之作。

他的行书字体流畅自然,笔划饱满,给人一种宽厚大气的感觉。

2. 唐宋时期:行书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家,以及宋代的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都对行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在笔划的运用、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使行书更加丰富多样。

3. 元明清时期:行书在元明清时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字体。

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徵明、清代的石涛等书法家都对行书进行了整理和规范,使其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书写形式。

三、特点1. 流畅自然:行书追求笔划的联贯和流畅,注重笔划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它的笔划线条圆润饱满,给人一种舒展自然的美感。

2. 简化变通:行书在字形结构上相对于隶书进行了简化和变通。

它注重笔划的变化和灵便运用,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3. 速度快捷:行书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笔划追求简洁明快,书写迅疾。

4. 风格多样:行书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书法家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有的行书注重笔力的运用,有的行书注重笔划的变化,有的行书注重笔划的联贯等。

总结: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中的重要字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书法家的推崇和发展,形成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

行书的特点是流畅自然、简化变通、速度快捷和风格多样。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引言概述: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行书的起源开始,分别介绍行书的四个发展阶段,包括初创时期、繁荣时期、衰落时期和复兴时期。

通过对行书发展历程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书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一、初创时期1.1 隶书的演变:行书起源于汉代的隶书,是隶书的一种变体。

隶书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官方书写形式,行书则是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1.2 行书的特点:行书以流畅的笔划和独特的笔力为特点,相比于隶书更加自由、灵动。

1.3 代表作品:初创时期的行书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等,这些作品奠定了行书的基础,并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繁荣时期2.1 唐代的发展:唐代是行书繁荣的时期,许多书法家在行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为了多种风格和流派。

2.2 王羲之的影响:王羲之作为行书的代表人物,通过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作理念,推动了行书的发展,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行书的流派:在唐代,行书逐渐形成为了多种流派,如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三、衰落时期3.1 宋代的转变:随着宋代政治和文化的变革,行书逐渐失去了唐代的繁荣,书法家开始追求更加规范和精细的字体。

3.2 楷书的兴起:楷书作为一种规范的字体形式,逐渐取代了行书的地位,成为宋代书法的主流。

3.3 行书的边缘化:在宋代以后的时期,行书逐渐被边缘化,很少有书法家专注于行书的创作,行书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

四、复兴时期4.1 明代的复兴:明代是行书复兴的时期,一些书法家开始重新关注行书,并在行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4.2 赵孟頫的贡献:赵孟頫作为明代行书的代表人物,通过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作理念,推动了行书的复兴,并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模范。

4.3 当代行书:在现代,行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许多书法家致力于行书的研究和创作,推动了行书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东汉末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一、起源行书起源于东汉末年,最早浮现在当时的书法家张芝的作品中。

张芝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知名书法家,他在楷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为了行书的初步形态。

行书的浮现,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次革新。

二、发展1. 初期发展行书在创始时期主要以草书的形式存在,字形狂放、横竖相连,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张芝的《行书帖》等。

2. 隋唐时期的发展隋唐时期,行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行书逐渐走向规范化,字形趋于稳定,书写技法也更加成熟。

代表作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等。

3. 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宋元明清时期,行书进一步发展成熟。

在这一时期,行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结构更加稳定,书写技法更加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有米芾的《行书千字文》等。

三、特点1. 字形特点行书的字形独特,横竖相连,笔划流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行书的字形比较扁平,横画长而直,竖画短而陡。

2. 书写技法行书的书写技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点画、连笔、折笔等。

点画是行书中常见的技法,通过点画的运用,可以增加字体的艺术感。

连笔是行书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横竖相连的笔划,使字体更加流畅。

折笔是行书中常见的变化形式,通过折笔的运用,可以使字形更加丰富多样。

3. 艺术风格行书的艺术风格独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行书在书写过程中注重笔划的变化和结构的稳定,追求字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行书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大气的风格,也有秀媚细腻的风格。

四、行书的影响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书的笔划流畅、结构稳定的特点,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行书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思路。

总结: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东汉末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高中美术人教版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书法《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书法《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特点
2.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经典作品。

2学情分析
《行书源流与赏析》是人教版高二年级第四课。

从内容结构上看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行书的产生及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行书的成熟与辉煌。

第三部分介绍行书的持久发展及多样化。

3重点难点
如何赏析“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三行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学生朗读):
1.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特点
2.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经典作品。

2【讲授】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自学自导及思考题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P19--2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勾出相关答案。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东汉末年,发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笔画特点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书法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书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行书起源于东汉末年,最早由东汉末年的书法家张芝创制。

张芝以隶书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行书的初步风格。

行书初期的特点是笔画流畅,结构简练,书写速度较快,给人以豪放洒脱之感。

在魏晋时期,行书逐渐得到发展和普及,成为当时书法界的主要流派之一。

二、繁荣与发展(隋唐至宋代)隋唐时期是行书的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在行书领域有所建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书法家怀素。

怀素以其豪放洒脱的行书风格,成为行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在唐代,行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范字形和笔画结构,成为一种独立的书法艺术形式。

宋代是行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书法家米芾对行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墨色的运用,使得行书的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宋代还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行书书法家,如黄庭坚、苏轼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明清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明清时期,行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提出了“飞白”理论,即在书写行书时,注重运用空白和留白,使得字体更加灵动飘逸。

清代书法家王铎则在行书的笔画结构和字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使得行书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现代行书的发展与创新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书法教育的普及,行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书法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使得行书的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

同时,行书也开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电脑字体的设计和数字化书法的出现,使得行书艺术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总结:行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门类,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

从东汉末年的起源,到隋唐时期的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变革与发展,行书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行书ppt课件

书法行书ppt课件

06
行书创作与实践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摹是基础
通过临摹经典行书作品,掌握行书的 笔画、结构和章法,培养对行书的感 知和理解。
创作是目的
相互促进
临摹和创作是相互促进的进程,通过 临摹学习行书的规律和技能,再将这 些规律和技能运用到创作中,提高自 己的书法水平。
在临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能,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达个人 情感和思想。
书法行书ppt课件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 行书简介 • 行书基本笔画 • 行书结构规则 • 行书章法布局 • 行书名家作品欣赏 • 行书创作与实践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行书简介
行书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行书起源于汉代,是楷书和草书 之间的过渡书体。
历史发展
行书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流行, 历代书法家不断发扬和创新,形 成了多种风格。
02
行书基本笔画
点的写法
总结词
饱满流畅,变化多端
详细描写
行书的点画,形态多变,有如“雨滴”般饱满,同时要保持流畅的笔势,书写时 需注意点的角度、长度和位置,与其他笔画自然衔接,形成和谐的整体。
横的写法
总结词
轻巧入笔,粗细有致
详细描写
行书中的横画讲求轻入笔,中间略带弧度,收笔时略按,表现出粗细的变化。书写时要注意控制笔画的长度和倾 斜度,使其既显得轻巧又不失力度。
详细描写
米芾的《苕溪诗帖》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展现了行书的另一种风 貌。其笔法多变,字形奇崛,线条粗犷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赵孟頫《洛神赋》
总结词
赵孟頫的行书作品,以其温润、秀雅 的风格闻名,是行书艺术的又一经典 。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行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它以流畅的笔划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行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秦汉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行书的起源、发展、特点、影响和现代应用等五个方面来介绍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一、行书的起源1.1 东汉末年的产生:行书最早浮现在东汉末年,当时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书法艺术开始追求速度和流畅性,行书应运而生。

1.2 王羲之的贡献:王羲之是行书的奠基人,他在行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行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行书的流传:行书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成为当时书法艺术的主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书逐渐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行书的发展2.1 宋代的创新:宋代是行书发展的重要时期,书法家米芾在行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以意为笔”的理念,使行书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2.2 元代的繁荣:元代是行书的繁荣时期,书法家怀素在行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注重笔划的流畅和变化,使行书的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3 明清时期的传承:明清时期,行书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明代书法家文征明和清代书法家郑板桥都在行书的创作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使行书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行书的特点3.1 流畅的笔划:行书以其流畅的笔划而著名,每一笔都像流水般自然顺畅,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

3.2 独特的风格:行书有着独特的风格,它的笔划饱满且有力度,同时又不失柔美和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3 情感的表达:行书注重情感的表达,每一笔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行书的影响4.1 对后世书法的影响:行书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流畅性和独特风格成为了后来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4.2 对文化交流的推动:行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东亚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使行书成为东亚地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书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背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1. 起源背景行书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文化艺术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这个背景下,书法家们开始尝试创造新的字体,以适应快速书写的需求。

行书的出现正是在这一时期,它以其简洁、流畅的笔画形式迅速流行起来。

2. 特点与风格行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简洁流畅:行书以简洁、流畅的笔画为特点,字形简化,笔画连绵,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骨法严谨:行书注重字形的骨法,即笔画的结构和比例。

每个字的笔画都经过精心设计,使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 意境深远:行书追求墨意的表达,强调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深远。

通过变化的线条和墨色,表达出诗意和哲理。

3. 发展历程行书在东汉末年诞生后,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在唐代,行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行书作品,如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怀素的《怀素行书千字文》等。

宋代时,行书逐渐演变为更加工整的风格,形成了以米芾为代表的“米体”。

明清时期,行书逐渐走向了繁复和工整,但仍保留了其独特的韵味。

4. 影响与价值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字体之一,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简洁流畅、骨法严谨和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了后世书法家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行书的发展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多样化和创新。

此外,行书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结: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字体之一,具有独特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它的简洁流畅、骨法严谨和意境深远的特点,使其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行书的发展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多样化和创新。

行书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书的起源与发展,并探讨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行书的起源行书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书法风格也随之变化。

行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当时的草书,草书是一种快速书写的字体,字形流畅,笔划简炼。

在这个基础上,行书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行书的特点行书与草书相似,但更加规范化和稳定。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炼明快:行书的笔划简炼,字形流畅,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2. 独特风格:行书注重笔划的连续性和变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 书写速度快:行书是一种快速书写的字体,适适合于书写大篇幅的文字。

4. 线条流畅:行书的线条流畅,书写时笔划相连,形成连续的线条。

5. 精神气韵:行书的笔划有律动感,给人以精神气韵的感受。

三、行书的发展行书在东汉末年逐渐形成,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唐代的行书艺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书法界的主流风格。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颜真卿等都是行书的代表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书逐渐演变出了不同的派别和风格。

宋代的行书更加注重笔划的变化和结构的稳定,明代的行书则更加注重笔划的流畅和线条的优美。

近代以来,行书在中国书法界向来占领重要地位。

现代书法家齐白石、张大千等都对行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作,使其在现代书法中继续发扬光大。

四、行书的艺术价值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在字形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还能通过笔划的连续性和变化,传递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行书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美:行书的线条流畅,书写时笔划相连,形成连续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空间感:行书注重笔划的变化和结构的稳定,通过线条的变化和罗列,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

3. 情感表达:行书通过笔划的连续性和变化,传递出书法家的情感和个性,使作品更具生命力。

4. 艺术创新:行书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行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行书艺术。

一、行书的起源1.1 产生背景行书起源于汉朝,当时的书法以隶书为主流,但由于隶书过于繁复,不便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书写方式。

1.2 主要特点行书以简洁流畅、横平竖直为特点,字形结构简单,笔画间距较大,适合快速书写。

1.3 影响和发展行书的出现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来楷书、草书等书体的重要基础。

二、行书的发展2.1 汉朝至唐朝在汉朝至唐朝期间,行书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书体。

著名书法家张旭、怀素等人在行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宋朝至明清时期在宋朝至明清时期,行书逐渐成为了主流书体,各地书法家在行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创新和发展,使行书的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

2.3 当代行书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行书艺术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书法家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使行书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三、行书的特点3.1 简洁流畅行书以简洁流畅为主要特点,字形简单明了,笔画间距较大,书写迅速而有力。

3.2 横平竖直行书注重横平竖直的结构,字形直立有力,线条流畅,给人以稳重大气的感觉。

3.3 独特韵味行书在简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变化,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展现出书法艺术的魅力。

四、行书的传承与创新4.1 传统传承行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代书法家的传承和发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传统。

4.2 现代创新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现代书法家也在行书艺术中进行了创新,加入了更多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使行书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五、行书的艺术价值与意义5.1 文化传承行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写和欣赏行书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行书的源流

书法|行书的源流

书法|行书的源流
行书,又称“行押书”,也称“藁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楷书稍加连贯,点画略带呼应,就是行书。

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比草书容易识认,所以是应用最广的书体。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

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

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行书是众多的书体之中最得人喜爱的一种书体。

它既实用又美观。

写起来便捷,看起来自然、活泼乃至潇洒,还容易辨认。

既能记事又能抒情。

行书有不激不厉的流动美,犹如音乐中如歌的行板……
行书究竟产生于何时?近代众多学者看法不一。

我们认为行书产生于楷书的同时或略早于楷书。

试看近年来在西安出土的“桓帝永寿二年瓮”上所写的行草,可能是出于当时工匠之手,浑厚质朴,颇有流动之感。

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书,由于刚从楷隶脱胎而出,体势上保留了很浓厚的隶意,而真正的行书至东晋时才成熟起来。

卫恒《四体书势》云:“魏初有钟(繇)胡(昭)两家,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大行于世。

”从秦代竹简,西汉竹简、帛书,魏晋历史资料和墨迹看行书的萌芽,可以远溯至古隶时期。

行书的成熟、完善,当推至魏晋之间。

北朝书论家王愔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

昔钟元常善行押书,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由此可见行书的源流。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发展历程
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书体,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行书的起源、发展、特点、影响和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
1.1 行书起源于汉代
1.2 受楷书和隶书影响
1.3 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发展
2.1 隋唐时期行书达到鼎盛
2.2 五代十国时期行书风格多样
2.3 宋代行书形成独特风格
三、特点
3.1 行书结体较为宽大,笔画流畅
3.2 行书注重笔法的变化和表现力
3.3 行书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四、影响
4.1 行书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深远
4.2 行书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行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未来展望
5.1 行书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5.2 行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5.3 行书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新的魅力
总结: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重要书体,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不仅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行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新的魅力。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本文将从行书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及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书的起源1.1 起源于秦汉时期行书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当时的书法风格以篆书为主,行书起初是篆书的一种变体。

1.2 由张旭创始行书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东晋书法家张旭,他在书写篆书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行书风格。

1.3 形成独特风格张旭的行书风格以潇洒豪放、笔势遒劲为特点,开创了行书的艺术风格。

二、行书的发展历程2.1 唐宋时期的繁荣唐宋时期是行书的发展高峰期,许多著名书法家都擅长行书,如怀素、米芾等。

2.2 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创新明清时期,行书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狂草”、“洪武体”等。

2.3 近现代的发展近现代,行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受到西方书法的影响,形成了更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行书的特点3.1 独特的笔法行书的笔法以行草为主,潇洒自如,富有变化,展现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3.2 独特的结构行书的结构特点是横平竖直,线条流畅,整体布局和谐,给人以美感。

3.3 独特的气韵行书的气韵以豪放潇洒为主,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吸引人的眼球。

四、行书的影响4.1 对后世书法的影响行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4.2 对文化的影响行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

4.3 对艺术的影响行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书法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在绘画、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五、行书的未来发展5.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未来,行书将继续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表现形式。

5.2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行书也将走向国际化,与世界各地的书法艺术相互交流,共同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第八课 清丽流便 洒脱自然--行书知识与赏析-人美版《书法》教案

第八课 清丽流便 洒脱自然--行书知识与赏析-人美版《书法》教案

第八课清丽流便洒脱自然–行书知识与赏析-人美版《书法》教案行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个性化风格的书体之一,表现了书法家在书写中自由、张扬、洒脱的艺术特点。

在这一教案中,我们将会深入了解行书的知识和美学特点,并进行作品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书的书写技巧和表现力。

一、行书知识的讲解1. 行书的概述行书又称“行草”,是指在楷书的基础上,以速度快、笔画潇洒为特点的一种字体。

行书以婉转流畅,形势自然为其特色,往往需要书法家运用风格多样的独特技法,表现出他们独具个性的写意和想象力。

2. 行书的起源和发展行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书逐渐发展成为了代表唐宋书风的一种字体。

在明清时期,行书成为了文人书法中最为普及的字体之一,不仅是书法家们赖以表现自己个性风格的优秀书体,也是广大民间写信、签名等日常应用的书写方式。

3. 行书的书写技巧•行书的主要笔画有三个部分:折笔、破笔和钩笔。

•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书写的速度。

在书写中,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笔画的书写规范和书写的要领。

•行书的笔画往往是有节奏和变化的,需要书法家以自然流畅的笔画,表现出作品整体的节奏感和章法感。

4. 行书与其他书体的比较与楷书相比,行书字形更加随意自由,笔画更加潇洒流畅。

与草书相比,行书更加工整规范,字形较为稳定。

与其他书体相比,行书具有独特的书写技巧和表现力,能够表现出书法家自由张扬的艺术风格。

二、行书作品的赏析1. 李阳冰《庐山谣帖》image这是唐代李阳冰的一篇楷、行相间的联书,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阳冰的行书流畅自如,一气呵成,笔力大而有力,形象饱满而生动。

他的行书在写意和形式的处理上,兼容并蓄,表现了行书的独特魅力。

2. 王铎《自然山水行书对联》imageimage王铎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行书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都对于行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幅《自然山水行书对联》表现了王铎的独特风格,写意洒脱,笔法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二行书
唐代 颜真卿的《祭侄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 的草稿。行书,23行,234字。书于公元 758年(唐乾元元年)。颜杲卿和季明父子 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 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 “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 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 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 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 于字里行间。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
李柏文书
内容:十六国前 凉西域长史李 柏的信件草稿。 特点:技法上当 时的行书还保 留字隶书的简 朴敦厚的习惯; 结构上已经没 有了隶书横平 竖直的齐整特 征。
王羲之丧乱帖
特点:笔致爽劲, 字太清新,神采潇 洒,从中可以感受 到东晋士大夫的审 美追求及精神寄托。
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 子,在书法上继承家 学并有所发展,与其 父合称“二王”。王 献之的行书面貌比王 羲之更为妍美流畅, 而且喜欢将行书与草 书相结合。
天下第三行书
宋代 苏轼 黄州寒食诗卷
北宋书法在个性化精神的引导下,走出了王朝更替引 起的书法低潮,迎来了“风格时代”的第一个书法高峰。 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 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是“宋四家”的领袖。这不仅因为他在北宋文坛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他是北宋书坛 “个性化”浪潮的思想引导者和实践者。苏轼的书法楷、 行、草诸体都擅长,行草书自然朴茂,楷书丰腴老成, 在书法史上自成一家。他的艺术天分很高,悟性极好, 古书法凡经过眼,无不能穷达其用笔之意,又不为其所 拘。苏轼一生虽然也沉浮宦海,但在中国历史上,他是 以一个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的 艺术家的身份而著称于世的。在他以前,中国还没有出 现过这么多才、博雅,集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于一身 的大文人,所以有研究者称他为“中国文人书画家第一 人”。
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颜 真 卿 祭 侄 稿
中内 殉容 国: 的是 侄颜 子真 所卿 写为 祭在 文“ 的安 草史 稿之 。乱 ”
特点:点画沉实,在快速随意的书写中乃明显保持着颜体楷 书的技巧特征,同时在点画之间字形之间的连带呼应,又放 纵奔放,不受法律约束,具有一种气势澎湃的艺术效果。
《黄州寒食诗卷》,牙色纸本,墨迹,纵三十 四· 二厘米,横一百九十九,五厘米(含黄庭坚 跋);十七行,计一百二十九字。现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苏轼的行书作品,字体大小变化均不大, 而此篇『已』字之小、『穷』字之大、『纸』字 之长、『又』字之短,悬殊甚大,且随着情感的 跃动,章法更为奇纵,笔势更加奔放。所以黄庭 坚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 处。《中国经典碑帖荟萃:苏轼黄州寒食诗卷、 赤壁赋》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 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1.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高峰。现在保 留下来的大多都是简牍残纸。在这些里面虽然都是无名 书写的手迹,但在技巧方面都显得比较成熟。魏晋南北 朝时期,从帝王到普通文人,对书法的喜爱都达到了痴 迷的程度。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伯。
2.与哪些无名书手的书迹相比,这些名家的作品在用笔、 结字的技巧上更为自稳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个性特 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二王”的行书技巧变化丰富,运用灵活,从古拙质朴 的旧体中脱颖而出,将行书艺术推进到一个潇洒妍美, 生动飞扬的崭新境界。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的《兰 亭序》,后人把王羲之尊称为“书圣”。
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 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 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行书的特点 行书比楷书稍显放纵随意: A.点画上强调运笔的流动和点画之间的连带对于重 复排列的点画进行合并或省略。 B.结字根据每个字的笔画多少和结构形状,呈现出 大小、长扁、聚散的姿态变化,尤其重视字与字 之间的顾盼呼应。 C.章法上将就行气的纵向连贯,具有轻重虚实和快 慢节奏的变化。
二.行书的成熟与辉煌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 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 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 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 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 途穷,死灰吹不起。
米芾蜀素帖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董昌行书卷
王铎行书条幅
何绍基行书中堂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 程;认识天下三大行书的特点。 难点:通过作品赏析,体会行书的美与它 独特的个性。
一.行书的产生及特点
1.行书的形成 行书是处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对楷书 的快速书写。 行书使用上比楷书方便快捷,又不像草 书那样潦草,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是书法 艺术中实用性最强的书体。
王珣伯远贴
特点:用笔 舒展流畅, 字形飘逸秀 雅,体现出 东晋士大夫 潇洒旷达的 轻松心态
三.行书的持久发展及多样性
1.唐代楷书的高度成熟与普及,为行书提供了持久和多样化发展的 基础。代表人物:颜真卿、欧阳询。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的 《祭侄稿》
2.北宋书法在个性化精神的引导下,走出了王朝更替引起的书法低 潮,迎来了“风格时代”的第一个书法高峰。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 就的,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襄。天下第三行书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卷》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 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 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 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 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 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 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 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 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 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 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 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 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 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 王羲之 的《兰亭序》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春天,王羲之与朋友共四十一人聚 集在浙江绍兴兰亭,饮酒诗赋之余,王羲之乘兴 撰写了一篇《兰亭序》。当时的草稿写的妍美遒 健、生动自然、堪称是心手双畅的绝妙之作,被 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约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 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称“二王”。王羲之 出生显赫但生性旷达,其书法也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 神态。他少时即跟叔父学书,后又跟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 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他兼善隶、草、正、行 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他的 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 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月帖》等为最。唐太宗视其书法为 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 正宗。 其书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人们称誉其字“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行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演变情况。 2: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 经典作品。 3:了解行书的技法规律与审美标准,并 能够用来分析鉴赏行书作品。
二: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1:介绍行书的基本特点,价值及形成过程。 2: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的巨大成就, 分析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行书的风格 特点与影响。 3:介绍唐代以后行书的发展与风格演变情 况,并结合图版介绍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的代表作者及经典作品。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 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 兴)蓝亭“修禊”(修禊为古时习俗,每年三月上 巳,人们集水边沐浴,以祓除邪气,消灾免祸), 会上各人做诗。《兰亭序》是王羲之为他们的诗 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 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 感慨。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 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祭侄稿》 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 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 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 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 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祭侄稿》 作为一篇祭文,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 抹、删补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浮于纸端,开始的 感情尚为平静,字体大小匀称,浓纤有致,写至“贼臣不救,孤 城围逼”时,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愤激,如火山迸发、狂涛 倾泻,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 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 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 苍凉悲壮,跃然纸上。 《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摯情感为主运笔墨,不 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 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 下第二行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