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板块 中国近代史3(复习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军,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
日军借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县城,攻击卢沟桥。
日本全面侵华由此开始。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三大法宝: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主义专政。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1.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经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5.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感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3.影响:
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
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反封建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二、大革命: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1927
四、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 开始
(1)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2)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1945年10月,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意义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侵略与反抗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4)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6)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8)“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9)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利益。
2、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暴行:火烧圆明园。
4、沙俄的侵略:割占东北: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北京条约》,约40万平方公里;割占西北: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平方公里;19世纪80年代《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7万多平方公里。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纲要综述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转折。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的暴行,激起民愤,奋起反抗。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第三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早年 的革命活动
续表
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中 国
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两者 达到高潮。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并建立了湖北军政府。但辛亥革 关系 命却失败了,因为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
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
国人民仍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探究二: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结果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辛 衡量 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 标准 的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 路;其直接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续表
(4)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结束中国的 封建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辛亥革命后,封 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封建思想文化仍然根深蒂固。 (5)维新变法运动是向日本学习,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而 辛亥革命是向美国学习,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6)护国战争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从 这个意义上讲是取得了胜利;但它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没有 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最终使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面。
课标要求: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大纲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大纲第一章: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经过;
2.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 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戊戌维新
1. 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失败原因;
3.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经过;
2.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第四章:北洋政府
1. 北洋政府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2. 大总统制度的实行和各项改革;
3. 北洋政府的缺陷和失败。
第五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经过;
2. 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主要内容;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国共合作与反帝抗日
1. 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
3.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第七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
1. 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新中国政府的成立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 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第八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1. 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建设和政策方针;
2.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和教训;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变革。
总结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事件,这些事件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事实的记忆和历史事件的联系,同时也要把握历史事件对当今时代的启示和指导。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综述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战争史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属于次要矛盾。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中国由一个本来主权完整,领土完整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表面上独立,实际上被外国侵略者所控制的国家。
半封建是指由于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解体了,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度性的社会形态。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我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列强侵略,摆脱封建专制.要想让人民真正摆脱被压迫的状态,我们就要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进一步解放成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可能.3.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的目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的目的,不是为了是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把东方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使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附庸。
第一章1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在1840—1949年的一百多年中,中国遭受列强一次又一次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以反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现代化求富强的抗争与探索。
从反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的民主革命角度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上具有一致性,其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从现代化求富强的角度看,“向西方学习”是当时的历史选择,经历了从学器物(洋务运动)到学制度(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再到学文化(新文化运动)的三个阶段。
从政权演变角度看,经历了晚清统治(1840—1912)、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和国民党统治(1927—1949)三个阶段。
三、知识表解1、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三、问题探究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洋务运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事件。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清朝统治,但它又在近代中国最先采用大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成为近代中国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形态,触动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封建统治对立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
它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将救亡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将经济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结合起来(既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又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初次较量,同时又伴随着帝党与后党的权力斗争。
前者为后者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并准备了人才条件;后者是在吸取前者教训基础上“向西方学习”质的发展(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前者是中国经济、国防、教育等方面近代化的开始,后者是中国近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失败尝试。
前者是在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下进行了30余年的“自强新政”运动,其最重大的功绩在于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后者是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下只进行了100余天的“变法图强”运动,其最重大的功绩在于唤起人民觉醒和思想启蒙。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一、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农民起义的兴起与失败4.思想启蒙与维新运动的兴起5.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的重要性二、洋务运动与变法1.洋务派与自强运动的背景2.光绪的目标与成果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与影响4.变法失败后的政治动荡与军阀混战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推翻清朝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与宪政运动3.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4.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的局限5.资产阶级对革命的掌控与民主发展的矛盾四、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的权力控制与帝制复辟2.护国战争与国际影响3.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与国共合作4.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的崛起与争斗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的起因与影响2.背景下的思想解放与文化3.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早期发展4.王明路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5.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支持六、南京国民政府与第二次国共合作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北伐战争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诞生与发展3.长征与红军的战略转移与生存困境4.抗日战争爆发与国共军队的统一抗战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中的各个阶段与重要战役2.八路军、新四军与我军的战略部署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4.解放战争的发展与国共内战的形势1.新中国的建立与初期国内经济形势2.社会主义改造与土地3.三大改造与五年计划的实施4.“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5.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九、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开放的背景与目标2.经济体制与外资引进的推进3.国际援助与开放政策的成功4.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冲突问题的处理十、和谐社会与国际地位提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科学发展观2.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治理3.推进经济发展与深化4.参与国际事务与提升国际地位5.未来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以上提纲仅为复习中国近代史提供一个参考,具体内容与细节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补充和拓展。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综述及第一章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其特征。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下。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一、中国近代史概述
B.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独立运动、政治革命、社会变革
二、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A.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A.戊戌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B.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推动因素
C.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A.五四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B.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活动
五、北伐战争与国共内战
A.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
B.国共内战的转折点和结果
六、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和成就
C.开放的背景和重要举措
七、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开放
A.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苏关系的破裂
B.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成果
八、文化大革命与开放后的中国
A.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进展和结束
B.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九、综合评价与展望
A.近代中国历史的成就和困难
B.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仅为中国近代史复习的大纲提纲,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代历史纲纲目复习重点(完美版)中国近代历史纲目复重点(完美版)
1. 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四五运动及五四运动
- 四五运动的发生背景和主要诉求
-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结果
4. 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日战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特点
- 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5. 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
- 解放战争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 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初期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原因
- 初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
7. 社会主义改造和
- 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 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8.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影响
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主要内容
-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10.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
-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 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以上为中国近代历史纲目复的完美版,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
判断分析题1、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错误。
英国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是它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只是导火索。
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向外扩张,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中,英国有巨额贸易逆差。
为了弥补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为摆脱困境,英国政府就更加急切地向外侵略,于是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资本主义持完全接受的态度。
错误。
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部分先进分子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某种程度上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3、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是要不要抗日的问题。
错误。
两条不同抗战路线: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一是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主张从全民族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
片面抗战路线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主张仍由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抗战,反对人民群众起来抗战。
两者的根本分歧是要不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战。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错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的两面性是:革命性和妥协性。
革命性指的是,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民族民主革命,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妥协性指的是,资产阶级不敢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5、中国新民主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
正确。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
其中主要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01-0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一至三章)侵略与反侵略(第一章)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背景知识)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侵略)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斗争)早期探索(二、三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资产阶级的探索维新运动)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节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1949至今)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单选)(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一、晚清时期(19世纪晚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特点、结果
-洋务运动:背景、内容、影响
-义和团运动:背景、原因、结果
二、辛亥革命与孙中山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爆发背景与原因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与军事局势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内涵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行动
三、北洋政府与五四运动
-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发展
-五四运动的起因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土地革命与农村根据地的建立
-北伐战争的经过与结果
五、中华民国时期(1930年代至1949年):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过程
-重要抗战战役与抗战胜利的原因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六、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近代史的特点与意义
-近代史对中国的启示与反思
七、相关重要人物的思想与贡献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与骚乱廉使派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黄兴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与胡适
-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与刘少奇
这个提纲仅是简单列举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复习的
时候可以结合教材和其他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扩展。
在复习过程中,重要
的是掌握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思
想变革的大致过程。
此外,还需要关注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贡献,从中领悟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中国近代史综述;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专题一:近代史的侵略战争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近代史开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中俄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中国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德法俄干涉,日被迫还辽)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赔款最多)3、通商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从南至北)②《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其他权力①《南京条约》:规定了中英协定关税。
英国又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近代史提纲1.1840—1919 侵略抗争探索2.1919.5.4—1927 国民革命3.1927.8.1—1937.8 国共十年对峙4.1937.7.7—1945.8 八年抗日5.1945.8—1949.4.23 解放战争6.1949.10.1—1956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7.1957—1976 探索时期(闪光点、正能量)8.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农村、城市、沿海)四大主题: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外交成就中国近代史(1840—1949.423)第一单元(1840—1919)侵略抗争探索一、侵略与抗争:(列表比较)二、探索—近代化的起步:中央:奕;地方:曾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化探索是由器物(科技)到制度到思想文化,和世界近代化由思想、文化到制度到器物(工业革命)刚好相反,过程艰辛而曲折。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3)、经过:分为两个阶段:时间:5月4日——6月3日;主力: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中心:北京——上海;方式:学生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4)、意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其次是民主、科学。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成立标志:1921.7.23,中共一大召开。
(上海、浙江嘉兴)(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选出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民革命:(1924.1—1927.7.1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1924.5,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北伐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近代史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本学习主题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的知识内容有:(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3)国民革命运动;(4)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5)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共个考查点,其中识记层次考查点个,理解层次考查点个,运用层次考查点个。
知识点一:五四运动
考点1:五四运动基本史实(识记)。
①导火索:巴黎和会占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②时间、地点:年月日,。
③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经过:前期中心在,主力为;后期中心在,主力为。
66.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爆发90周年,一批海外留学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他们将活动选在与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直接有关的
A.伦敦
B.柏林
C.华盛顿
D.巴黎凡尔赛宫
67.我们今天的许多节假日都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下列事件与“青年节”有关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运动
D.抗战胜利
68.1919年5月5日以后,在北京的许多商铺门前纷纷贴出了“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出;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进行。
”这样的对联,为的是支援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69.“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幅书写于1919年的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战胜利
70.右图标语(“同胞协力,挽救青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考点2:五四运动的意义(识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①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和(),②标志着的开始。
③它的爱国精神()
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71.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72.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73.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李明同学搜集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其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是
A.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4.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工农红军长征
考点3:五四精神(理解)。
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考点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识记)。
年月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选举为书记。
75.下图历史人物都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其中只有一位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他是
A.聊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76.电影《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中共“一天”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77.“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
考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
意义:①是中国革命历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知识点三:国民革命运动
考点1:黄埔军校创建(识记)。
年月,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建军军官学校”,又称。
蒋介石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
想和革命精神。
78.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79.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亲自担任军校校长
B.军校尤其注重军事训练
C.军校注重学习美国建军经验
D.军校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考点2:北伐战争(识记)。
①时间:年;②打击目标:、、;
③北伐英雄:叶挺独立力,“铁军”。
80.中国曾爆发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这场革命战争是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
考点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及其性质(识记)。
①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成立“国民政府;②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知识点四: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
考点1:南昌起义(识记)。
①时间:年月日;②领导人:、、‘;③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82.“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句中的“这里”是指
A.井冈山
B.南昌
C.瑞金
D.延安
83.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打响在
A.井冈山
B.南昌
C.瑞金
D.延安
考点2:井冈山会师(识记)。
①年9月,领导湖南的,失败后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②1928年4月,和在井冈山会师()。
8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
A.朱德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周恩来
85.“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其中“历史红”主要依据是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发支了秋收起义
C.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考点3: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知识点五:长征
考点1:长征经过(识记)。
①开始:年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②转折:年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胜利:年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的吴起镇。
年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书中长征路线图)
86.下图是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红军过草地),这幅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7.某中学决定组织学生进行重走长征路活动,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88.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89.毛泽东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主要说的军事行动是
A.四渡赤水河后
B.翻过大雪山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穿过草地后
90.小红给同学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与些故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抗美援朝
91.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
B.吴起镇会师
C.渡过金沙江
D.三大主力会师
考点2:认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运用)。
综合题:
92.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