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唯物论和认识论易混易错点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认识论部分
2020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认识论部分【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注意: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注意: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注意: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注意:颠倒因果关系)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注意: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注意: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1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注意: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注意: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16、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政治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如物质就是有形的实体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3、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社会现象就是精神现象4、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5、正确的意识可以直接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6、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部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凡是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3、任何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二)发展部分1、变化与发展只是提法不同2、静止就是绝对不动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4、外因的作用有时非常大,可能离开内因单独起作用5、矛盾越多,事物发展起快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7、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束(三)矛盾观点部分1、矛盾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2、任何每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3、矛盾分析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5、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6、重点论就是一点论,就是抓重点一疑难点1、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难点第一、原因:其一,从能力上看,学生还缺少辩证的思维能力,要么是这样,要么是那样的思维习惯一时难以扭转。
其二,从具体把握观点来看,学生会认为: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发行自然物的形态,属性,那么改造了的、发生了变化的自然物是在意识之后出现的,因此就不就不应说这一部分自然物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第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划清“人的意识的对自然物的改造”,同“自然物的改变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之间的界限。
抓住改造自然物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和使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规定,从而说明人们只有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为基础,才能产生某种愿望,也只有符合自然物客观性的意愿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即能不能改造哪个自然物怎样改造那个自然物,还要以社会本身的实践条件为转移,人的意愿起不了决定作用。
唯物辩证法考点易错点整理
2014新课标高考主观题最后冲刺宝典之专题十一生活与哲学之唯物辩证法【考情分析】1.本专题讲的是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专题涉及原理最多,属于生活与哲学中最具分量的一个板块,应该予以重视。
其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辩证否定为高频考点。
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均有出现。
2.复习备考时应紧抓三大“观点”、一个“意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和观点和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中应重点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观点中应重点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观点中应重点掌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创新意识中应重点掌握辩证否定的实质。
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全世界关注气候变化的原因,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的变化,同创新的观点分析某一企业或地方的一些创新型做法等。
【考向探究】【网络构建】基本属性特点【考点整合】四、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之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原理1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关键词:影响╱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统一╱意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处理…关系╱同时╱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联系)╱空间相邻-左邻右舍原理14.联系具有客观性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易错点在于,有些同学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而忽略了其是否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一关键判断标准。
例如,当我们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唯心主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认为信念决定了一切物质存在。
易混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比如,“理在事先”“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有些同学会把事物的简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等误认为是发展。
易混点是辩证法中的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判断中,同学们容易忽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以及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高二政治哲学易错点总结
高二政治哲学易错点总结高二政治哲学易错点总结一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相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开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全部正确意识都是一样的。
(相识角度、学问构成等差异确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一样。
)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7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许多分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8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详细地把握规律。
)9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0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必须能够胜利。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相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胜利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1意识促进事物开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开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开展)1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相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相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14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变更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变更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详细的联系。
)15缘由和结果可以随意转化。
(转化是有条件的,缘由与结果在必须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6只要是先行后续关系就必须是因果联系。
(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先行后续的特点,而且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一、物质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二、运动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的“仁者心动”,毕尔生的“万物只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提示: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1.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外部强加的、现象的、偶然的、易变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一、唯物论基础知识1、物质: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表现为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3、规律: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世界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和改变规律。
二、认识论基础知识1、认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不同阶段的认识形式。
认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2、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是人们实现预期目的的能动性的社会活动。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
三、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关系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唯物论是认识论的基础,只有坚持唯物论,认识论才能具有科学性。
同时,认识论也是唯物论的基础,只有坚持认识论,才能真正坚持唯物论。
因此,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统一不可分的。
四、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应用1、指导实践:唯物论和认识论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更加科学、有效地改造世界。
只有坚持唯物论和认识论,才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
2、推动科学发展: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只有坚持唯物论和认识论,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3、提高思维能力:唯物论和认识论可以促进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客观世界。
只有坚持唯物论和认识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唯物论和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
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把握其内在联系,发挥其重要作用,以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第一单元易错易混: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观点错误。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人们主观思想的产物。
(观点错误。
注意: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智慧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观点错误。
注意: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观点错误。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观点错误。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
)6.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观点错误。
注意:应改为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
(观点错误。
注意:现阶段的“中国哲学”,不仅包括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包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他们并不都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另外一些海外华人的宗教哲学家也并不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观点错误。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唯物论》易错易混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观点错误。
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观点错误。
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观点错误。
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观点错误。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观点错误。
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6.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观点错误。
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一、如何准确理解“物质”的内涵?第一,恩格斯曾经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任何具体的物质存在都是个别的,物质范畴则是一般,物质一般存在于物质个别之中,是从物质个别中抽象出来的。
比如,马和白马。
“白马”是具体的、个别的,而“马”是一般的。
第二,列宁在恩格斯的基础上,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第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
哲学易混易错知识汇集一、唯物论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易错观点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易错观点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3)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4)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易错点1)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4)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5)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必须使客观实际同主观认识保持一致。
二、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易错观点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4)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
5)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2.关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易错观点1)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3.运动和发展易错点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4.规律易错点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地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3)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4)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唯物论辩证法易错点汇粹
43、认识指导实践,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都能推动实践的 发展。
44、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而正确的实践产生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实践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实践也会产生正确的 认识。) 46、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物质的反映。 47、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都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 48、读书、教学、种田、吃饭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唯物论与辩证法易错点汇粹
49、人类的两大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是实践。 50、盲目的实践活动就是无目的的实践活动。(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它是存在的,而无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存 在,因为任何实践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51、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
哲学(1-6课)易错点
1、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4、哲学是关于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的是具体规律。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哲学(1-6课)易错点
2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6、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是矛盾的。 27、有绝对真理,也有相对真理,因而真理是绝对的。 28、理论不用就是摆设,说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29、真理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
30、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说明实践是认识
哲学(1-6课)易错点
19、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符合主观。 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性,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高二政治唯物论易错点
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高二政治唯物论易错点唯物论是政治必修四课本的根底知识,高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易错知识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唯物论易错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唯物论易错点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详细形态中,并通过详细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互相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互相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互相制约”、“理论和认识互相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互相制约”)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互相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互相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响。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响”应为“反映”)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理论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理论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如今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开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开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开展)11.自然界开展规律和社会开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分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分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3.规律是永久不变的。
唯物论考点易错点整理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1~5课】【考向探究】【考点整合】一、哲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的缺陷以往哲学都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互脱离的局限;以往哲学因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也即第一性,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4.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基本形态――(注意怎样区分)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①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⑵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纳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①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⑶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2)唯心主义A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B基本形态:――(注意怎样区分)⑴主观唯心主义:①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生活与哲学》知识主要易错易混点唯物论 认识论
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 脑”,“反应”应为“反映”) 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主观的(注意: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 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 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注意:认识角度、知 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1.正确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客观实际)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白天黑夜昼夜循环、 地球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注意:这不是 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 规律是主观的。(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 都是客观的。) 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注意:具体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4.规律有好坏之分。(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 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5.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 也没有好坏之分) 6.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必定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注意: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或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注 意:颠倒因果关系)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任何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两 者不可混淆)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注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 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因此被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注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错。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不存在终极真理)
易错点15 认识论(解析版)
易错点15 认识论易错题【01】实践1.历史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矫正]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易错题【02】认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矫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01(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答案】B【详解】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
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 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 专题1
唯物论与认识论第一部分错题精析易错点一哲学是什么例题1(江西南昌二中2018届高三月考三2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质检二20)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
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④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例题3(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联考20)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易错点二如何区分意识的特征与实践的特征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4月一模20)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CCD 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工作,还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再通过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形成了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这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地址构造,探究月球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形成过程再次印证了①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原始资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④科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获得正确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质检二2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高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局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开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根底。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局部〔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哲学易错点: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
引言时间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对幼儿来说就更加宝贵了。
通过帮助幼儿规划和安排时间,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在幼儿园中班期间,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帮助幼儿通过使用日历来规划和安排时间,以及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数。
一、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1.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学习如何使用日历规划和安排时间;3.提高计数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环节1.热身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问答,引导幼儿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和概念。
2.引导幼儿认识日历通过展示具体的日历,引导幼儿认识日历的构成、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日历上的重要标记。
3.学习如何使用日历规划和安排时间教师会先让幼儿分析一天中的各种活动和时段,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制定时间表来规划和安排时间。
教师也会指导幼儿如何记录到时间表上,并且会让幼儿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时间表以适应日常生活的变化。
4.练习计数能力和数学思维在规划和安排时间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幼儿一些数学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让幼儿数日历上的日期,或者通过骰子等游戏来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和数学思维。
5.复习和总结在教学结束时,教师会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复习,让幼儿记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资源1.日历2.计算器3.彩笔4.玩具骰子5.各类数字卡片和计数器具。
四、教学评估1.口头测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简单的测试。
2.作业检查教师可以通过幼儿提交的作业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3.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效。
五、教育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中,通过使用日历来进行时间的规划和安排是非常有意义和实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数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自我规划和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之唯物论和认识论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系统化的世界观
2、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形成哲学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4、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6、哲学是科学之母
7、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就会取得成功
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第二单元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2、(1)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客观映象
(2)正确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意识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1)正确意识对事物有反作用
(2)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5、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关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6、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关系,两者不可分割。
7、人可以改变、创造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第三单元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6、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7、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书本知识也是认识的来源
9、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