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合集下载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紧 缺
决 的方法 。它 是一 个找 出问题 一研 究 问题 一讨 论问题 一解
决 问题 的过程 , 过程 中也 许还有其他 一些步骤 ! 这
二 、增 加农 民收 入 的重 要性
1增加 农 民收入是 开拓 农村 市场 ,扩大 内需 ,促进 经 .
XN O G U IN N C N
21 0 1年第 4期
关于三农 问题的思考
马 小 平
( 中共 安 徽 颍 上 县 委 党 校 ,安 徽 颍 上 2 6 0 3 2 0)
三 农问题 的核 心是农 民 问题 ,而农 民 问题 的核 心 则是 农 业生 产经 营的农 民既 要面对 市场 风险 ,又要 面对 自然 风 收 入问题 。应千 方百 计从增 加农 民收入 入手 来解决 三农 问 险 ,加 之一 家一 户分散 经营 的农 民抵 御这 两种 风险 的能 力 题 ,这 不 仅 关 系 到 农 业 和 农 村 的 发 展 和 稳 定 ,更 关 系 到 全 很 弱 ,也增 加了农 民生产 经 营中的 不确定 性 因素 ,进 而影 面建设现 代化国家 战略 目标 的实 现 。 响 了农 民收入 的进一步提 高 。 7体 制与制度 的制约 . 以往 影响 农 民收 入 的相 关 因素 分析 首先 是 “ 农补 工 ”战 略和城 乡二 元结 构严 重制 约了 挖 农 民增 收是 农民收 入的 主要 来源 ,因此 我们 有必 要针 农业 的发 展和农 民的增收 。据统计 ,1 5 年 ~ 98 ,国 94 17 年 对农 民增收 的问题 作 出仔 细 的分析 ,从而找 出一 条增 加农 家通 过 剪 刀 差从 农 民 手 中 获得 了 5 0 1 0亿 元 的 巨 额资 金 民收入的有效途 径 。影响 我国农 民增收 的因素主要 有 : 17 9 8年 ~ 9 1 ,每年剪 刀差 绝对额都在 1 0 19 年 0 0亿元 以上 。 1 产品成本 高 、价格低 、限制了农 民增 收 . 农 0世纪 9 O年 代 ,剪刀差还 呈不 断扩 大趋 势 ,这 种工 农业 结构不 合理 导致 农产 品相对 过 剩 ,农产 品价格 上 进入 2 农 业产 品不 等价交换 所形 成 的剪刀 差 ,给 农业 和农 民造成 涨空 间缩小后 ,农 民收入增长 受到了限制 。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什么是“三农”问题1.国情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

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2.具体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读“三农”问题

解读“三农”问题

解读三农问题一、认知“三农”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何谓农民?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民”。

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而不仅仅指从事农业劳动人口。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农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民增收问题。

二、“三农”问题现状及分析1、农业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2、农村问题: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4、“三农”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

(2)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

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自由流动。

城乡二元结构成因:①由于城市承载力低,资源稀缺,工作岗位有限,粮食需要配给,客观上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

②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

现实情况促使修宪,以法律形式将城乡二元结构固定下来。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三农问题是经过长期形成和演变的结果,是我国特有的,目前呈现加重趋势。

按主要矛盾的不同,可以将近百年来的三农问题划分为六个阶段。

当前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在三农问题中的解读:当前,我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已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分析三农问题,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在长期实行传统的生产方式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注重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以GDP增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善。

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其结果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经济结构不协调;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环境破坏严重。

其实质是进行简单再生产,实行粗放型经营,只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视质量。

它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在长期的实践教训中,经过理性思考,在认识上逐渐由传统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

简单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二)中国国情与三农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首先必须要清楚我国的国情。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共十三亿,其中有九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根本问题。

(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

(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

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解决措施、政策分析1.三农问题的内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2.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2.1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

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2.2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无论我们搞什么开发,搞什么建设,也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农民增收的问题一直要作为首要问题去解决。

要解决“增收”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我们干部的思想和作风问题。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农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心中时刻装有群众,时刻准备服务群众,正确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利益和矛盾的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农民群众生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增收的问题,“三农”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讲:“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改变。

”温家宝总理指出:“‘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可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要搞好“三农”工作,不仅要有优良的作风,实干的精神,还要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

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讲:“建立同群众的深厚感情,是领导干部摆正位置的前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基本标准。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时刻做到访民苦、解民忧、了民意、办民事。

要解决增收问题,必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天保”工程打破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必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的产业格局。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必须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有力地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富民之路。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它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民福祉的重要问题。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民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民的利益,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之,"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问题之所以需要迫切解决,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农民已经穷到或者苦到没办法再过下去的程度,相对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我国农民的生存状态都有了从量到质的根本性变化,真正的问题在于,相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显得太过滞后,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处于贫穷状态,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需求能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讲,则是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必须重点攻尖的重要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表现1、生产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方面。

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言,我国的农业目前仍停留在原始的耕作模式上,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就劳动力素质而言,我国农民的素质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而言仍存在很大差距。

就劳动对象而言(主要指土地),我国农业用地面积较解放初期有大幅缩减。

就农业基础设施的条件而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相对于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而言也相去甚远。

特别是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国家,人多地少的矛盾正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2、农业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的低效率状况,农业发展面貌要发生重大改观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加上政绩考核上的GDP观念和城市面貌的影响力多方面因素,导致很多地区把地区发展战略重点放在工业、贸易、金融、科技和城市建设领域,农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业的投入相对于各地城市建设和扶持工业发展方面明显偏低。

3、农业投入效益低下。

我们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问题上可以说也花了不少力气,但是效果如何呢?比如说对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问题,很多大中型水库都成立了管理局,每年各级财政安排了很多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但是现在的结果是,我们现在的水库灌溉能力平均只有水库建成初期的60%左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时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充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

概念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解决好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这需要从居住地域、从事行业、主体身份来考虑。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

三农问题之农民

三农问题之农民

农民理性说“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农业是一种产业,是农民从事的职业;农村是农民聚居生活的社区。

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三农”问题如何解决,以谁为主体,是政府还是农民?一提起农民,很多人想起“土气、自私、愚昧”这些字眼,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府来解决,政府要替他们决策。

在学术界也展开了农民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讨论。

我是一个农村学生,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所以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很了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

通过十几年和农民的共同生活,我发现农民的各种决定都是经过慎重思考、仔细权衡之后做出的。

中国的农民是理性的,如果非说他们身上有什么非理性因素,那也是他们作为中国人,和城市人所共有的。

农民的理性是属于农民自己的,不是西方经济学家公式套用出来的。

农民的理性分为两种:生存理性和发展理性。

中国农民的理性尤其表现在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不利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

当这一切无法改变时,适应它、生存下去是最明智的选择,所以才有了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赔钱种地”行为。

经济学家们的“赔钱”是折合了劳务在内的。

农民拥有的只有土地和劳动力,当他不能像工人那样把自己劳动力卖给工厂以获得工资时,为了生存他只能卖给土地,起码土地能提供他活下去的粮食!按照经济学家们的算法,农民太傻,自己劳动力太廉价了,那农民应该不种地,整天躺在家里睡觉,才不赔钱,这样“理性”的农民早已饿死了。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农民也积极抓住一切改变自己或家庭状况的机会,这就是农民的发展理性。

早些年乡镇企业崛起和近年来呈增长趋势的民工潮,还有农村墙上随处可见的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都是证明。

这里,我结合我们村的情况通过教育来说一下农民的理性。

在当地农村,青年人受教育有两种情况:要么初中毕业在家务农或外出,要么高中读完接着上大学,很少有人读完高中再回家种地。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跳出“三农”看“三农”──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

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一、现实:城乡差距巨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为,年这个比率缩小到。

年以后,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比率经历了近年的上升期,这个比率从年的上升到年的,尔后经历了年的下降,到年下降为,年以后又开始攀升,到年上升到,××年上升为。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实际增长,收入增幅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比拉大到,同时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仍有万人。

总体上看,尽管改革之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上世纪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偏高的。

当然,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是世界性的普遍事实,这个现象将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程。

这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市场资源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既可能使这种扩张在一定时期内毫无节制,又可能使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特别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势头,但政府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趋势把握和国民经济再次分配格局不做重大调整。

城乡居民收入以××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基期,并按照××年城乡居民收入和的不同平均速度分别递增,收入差距在年将扩大到:。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当前的主要表现为:农民太穷,农村太苦,农业太危险。

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并且诸多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纯地一个个地加以解决,而是应该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在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缓解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使矛盾化解开来,从而得到有效解决。

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数量太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

由于农民收入低,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

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太弱与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农业土地不仅承担着生产的功能,还不得不承担着稳定的功能,因此,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

由此,更进一步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继而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

表现在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民拥有的土地其生产功能在下降,而生存保障功能在上升。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要依赖土地吃饭。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农民依靠产出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编辑本段]内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编辑本段]背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来源请求]。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

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

[编辑本段]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

三农指的是哪几个呢

三农指的是哪几个呢

三农指的是哪几个呢“三农”这个词是指三个关键的农业问题,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

这三个问题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同组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是指中国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中国,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是国内的主要产业之一。

因此,农业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作物品种和技术不够先进,导致耕地减少和生产能力下降。

2.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

3.农业支出高于所得,农民收入低,农村贫困严重。

4.非法的农村土地交易、非法占地、侵占农民土地、减少农民经济获利的长期严重问题。

农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支持农业,通过投资,政策制定和技术推广来创造更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同时,政府也要支持农民,引导农村人口增加收入和获利,激励他们继续参与到农业生产工作中。

农村问题农村问题是指中国农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文化问题。

农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落后,包括电力、道路、交通等。

2.生活条件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例如水,饮食、医疗等。

3.农村经济不够发展,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平衡。

4.农村社会问题包括婚姻、家庭和教育的改变,文化传承和社会安全问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农村问题。

要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政府应该放宽农村土地管理,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获利。

同时政府要大力推广和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发展,让农村经济了解新的型式和模式,从而激发农村经济新的动能。

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指农村居民,包括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教育,健康,权益和生活质量等方面遭受的问题。

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权益受损,包括土地流转,农民工雇佣和住房等方面。

2.过度劳动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低收入的负面影响。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三农论述的交流发言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三农论述的交流发言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三农论述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要讨论深入推进三农领域的工作。

对于我们这些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人员来说,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掌握应对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地方工作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富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才能全面推进三农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比如,我们可以重点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促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更好地指导未来工作的改进。

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关注前沿理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总之,三农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我们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推进三农领域的工作。

感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要讨论深入推进三农领域的工作。

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员,我认为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应对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习,谈一谈我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富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才能全面推进三农工作。

三农核心问题与症结

三农核心问题与症结

农民要有自己的组织。

农民作为弱势群体不但要有政府来保护,最后。

有法律来保护,而且要由自己来保护。

现在农民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流失,除了政府和法律之外,还必须自己组织起来。

农民组织的发展不能太急,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主张首先应该鼓励农民成立一些行业组织、专业协会,比如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等,这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或税收政策予以扶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几年。

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问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

底“三农”问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有农民收入问题、税费负担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问题,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

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问题。

乍一看,怎么会冒出这么多问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了不过那时问题还没有累积到现在这种严重程度。

另外,从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的诸多问题并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其中有许多问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

比如,农民收入问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密切相关。

因此,陈述“三农”问题时,不能简单地罗列问题,应该找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核心问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

当前“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认为。

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

目前的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的三农”问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最近有学者提出,在中国,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四农”问题,即农民工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越来越突出,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四农”问题的本质是“一国两制”问题,即中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城乡两种不同身份居民的制度安排笔者不赞成这种标新立异的提法。

首先,把农民问题和农民工问题分为两个问题,纯属多此一举。

所谓“农民工”就是到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因为他们具有坚硬的、打不烂、化不开的“农民”身份,所以,即使他们做的是“工人”的工作,也还是农民。

要害是他们的农民身份。

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只有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才能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

中国的农民劳动力大多数都出来打过工,即使本人没有做过农民工,还可能是农民工的家属,如果谁成了农民工就解决谁的问题,那么怎样划清农民和农民工的界限呢?其次,说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四农”问题的本质是“一国两制”问题,也是不严谨、不谨慎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三农”问题来源于城乡二元、城市优先的现代化战略。

为了实现迅速建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一现实目标,我们必须把有限的资金、人才等资源集中到已经具备初步现代化建设基础的城市,实行城乡二元体制。

但即使是这样,把包括农民工问题在内的“三农”问题的“本质”归结为“一国两制”即城乡二元体制,也有隔靴搔痒之嫌。

是的,解决了城乡二元体制问题,“三农”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城乡二元体制怎么解决?废除了1958制定实施的《户籍管理条例》、改变这个城乡两种不同身份居民的制度安排,“三农”问题就没有了吗?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言,城乡二元体制问题仍然是一个过于笼统的表面的问题,必须深入到问题内部,找到实现城乡二元体制的关键环节,从而针对根本、抓住要害。

在笔者看来,从“三农”的角度看,城乡二元体制最重要的实现形式是农村土地制度。

起初,我们以人民公社制度来作为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实现形式,但这一体制连农民的温饱问题都无法实现,只能改弦更张。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

那么“三农”问题究竟包含了哪些内涵呢?下面就来看看浅谈“三农”问题。

第一篇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和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拦路虎”,如何实现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农村有发展,农业有奔头,农民能致富。

因此,要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需要在严格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号覆盖,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大力实施农村电商计划,实现农村新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推进农业快速发展。

如今的农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主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国外先进农业种植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农业专业人才,通过开设专业学科、人才帮扶等措施培养专业人才,并努力引导人才到大有可为的农村去。

多举措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因此,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要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股权改革试点、农村集体资产清算等措施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农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热情。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三农知识学习

三农知识学习

三农知识学习三农知识学习三农的含义:农业、农村、农民。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

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小规模农户,难以获得规模经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容忽视。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二元分割,城乡的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等。

三农问题实质:“三农”问题的核心实质就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历史沿革:对“三农”问题的研究,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几年的历史变迁。

因此将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分为四个阶段:探索期(1949 -1979 年);改革期(1980 -1985 年);发展期(1986 -2003 年);调整期(2004 年-现在)汝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我们中国不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是个农民大国。

”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今天已成为现实。

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农民,这个特殊群体仍然相对贫困。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之外下工夫,也要在“三农”之内找出路。

有些问题,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则需要“农内”与“农外”功夫双管齐下方能奏效。

站在历史和全球的角度看三农问题,我们也正在落实,比如我们一直坚持的“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更需要去完善制度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务( 陈锡文 , 2 0 0 7 ) 。 村治结构亟需完成 由统制到 自治的转型 ,
村 民 自治是新 形势下村治组 织获取合法性 支持的一种制度 安排。要走出 目前村 民 自治发展 的困境 , 关键 在于找准发展
的突 破 口( 朱新山 , 2 0 0 6 ) 。
随着农 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 农村社会 经济开始出现 一种
村的核心问题是 以农 村经济体 为基础构建新 型农村管理 和 运行机制 , 农业的核心问题是以乡镇企业 为基础构建新 型乡
镇域经 济模式 , 农 民的核心问题是以土地 产权 为基础构建新
型农 民利益实现和保 障体 系。


核 心 问题 之一 : 农村 问题 的重 点是 村 级经 济
组织 的强 势发展

要: 在 分析三农 问题现状及产生原 因的基础上 , 对当前农村 、 农业、 农 民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 , 提 出认
识和解决三农 问题 的核 心观念 , 即在农村 问题上要抓住农村经济组 织的建设和强势发展 ; 在农业 问题上要大力推进 乡 镇域 经济的构建和发展 ; 在农 民问题上要建立产权清晰 、 流转 自由的农村 土地制度 , 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以提 高土 地 的使 用效率。这三个问题 当属 目前三农问题 的三个核心 问题。 关键词 : 三农 问题 ; 新农村建设 ; 研 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3 1 — 0 0 2 6 — 0 3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1 9
作者简介 : 敬翰( 1 9 9 3 一 ) , 男, 四川绵 阳人 , 本科 , 从事经济理论、 企 业理论研 究; 敬采云( 1 9 5 7 一 ) , 男, 四川绵 阳人 , 教授 , 研究
生导师 , 硕 士, 从 事经济理论 、 企 业理论 、 财务 管理研 究。
这 个 问题 也 可 解 读 为 农 村 问 题 的 核 心 是 加 强 对 经 济 组
织建设还是对村级政权建设 的问题 。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提
出了新 时期对待农 民问题 的基本准则 , 即在经 济上保 障民的民主权 利。改革 开放 以来 党的农 村政 策之所 以受到广大农 民群众 的欢迎和拥护 , 重要 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政策得到 了 自始至终 的贯彻 实施 。但也 要看 到 , 当前存在 于农村 的行 政管理体 制还 明显不 适应农

2 6 —
日益提高和改善 、 以及农村加速 向城 市化方向迈进 的步伐加 快等 的出现 。农 村经济合 作的领域广度 、 市场深度和发展速 度, 是农 村生产关 系得到调整后 生产力 的一次解 放 , 是一种
新的现象 , 一方面是 以专业户或农户联合或联 盟形 成的各类
经济组织 , 另一方 面是 以集体经济为核心形成的专业合作组 织, 这些经济组织 的出现 , 盖源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 生 产技术 的大 幅提升 、 市场导 向的深 入发 展 、 农村生产关 系的
题, 其核心就是农 村组织 、 乡镇经济和土地产权三个问题。 农
2 0 1 3 年第 3 1 期 总第 2 1 3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C RE S E ARC H GU I DE
No. 31. 2 01 3 S e ia f l No . 21 3
三 农 问 题 的 三 个 核 心 认 识
敬 翰, 敬采云
( 西南科 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四川 绵 阳 6 2 1 0 1 0 )
状 况有 了较大 改变 , 农村 剩余 劳动力 开始 向非农 产业 大规
模转 移 ; 乡城之 间的人 口转移也在迅速发展 。工业化与城镇 化 的共同发展 , 带动 了农 业与农村 的发展 , 农 民的收入 得到
相应 提 高 。
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 , 从 这个角度看 , 要 真正保障农 民的
还很难改 变 ,农村 经济 的相对落后 和农业 现代化程度不 高 ,
劳动者 的边 际生产 力低 下等等 , 决定 了农 民的低收入水平与 低消费水平 , 进而又造 成农业发展 、 农村 改革 的步伐 相对缓 慢的循环状态 。因此 , 可 以说 , 三农 问题决定着国民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实现。关 于三农 问题的讨论 , 已有大量 的文献可 以 查询和利用。限于篇幅 , 本文不打算按常规惯例先进行文献 综述 和评 价 , 而是基于 现实 的观察 和分析思考来认识存在于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中的三农问题。 从 当前情况来认识 三农 问
经济利益和 民主权利 , 关键在于全 面深化农村 改革。 要深化 乡镇机构 改革 , 转 变农村基层政府 的职 能 , 研 究村级政权机
构设置 问题 , 合 理划分农村基层政府 的财权和事权 , 降低基
层行政管理的运 行成本 , 更有效地为农业 和农 民提供公共 服
但是 , 目前庞大 的农村人 口仍依 附于有限 的土地的状况
引 言
三农 问题 即农村 、 农业 和农 民问题 , 是一 个在全球 范围
内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普遍 存在的问题。从历史角度看 , 发达 国家在早期工业 化与城镇 化 阶段 , 也 曾经走 出一条所 谓“ 经 典” 的发 展道路 , 即在工 业与城 市发 展 的同时 , 农 村剩余 劳 动力 向城市顺利转移 , 工业化与城镇化 同步发展 。从中 国情 况看 , 建 国后经 济发展 的重心 明显偏 向重工业 , 由于重 工业 的载体是城市 , 因而经济重心也在城市 。重工业资金投人主 要来 源之一就是农 业资金数 量的积 累。农业 提供 的资 金积 累主要来 自税收 、 工农 业产 品剪 刀差 、 农 民储 蓄三个 方面 。 相反 , 农业 与农 村的发展却 受到资金制 约 , 乡村人 口转 移受 到户 口的严格 限制 , 形成 农村 与城市 两个 基本 隔离 的经济 系统 。 这是 引发 中国三农 问题 的背景原 因。 改革开放后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