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对于周代的“维新”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成立比较齐备的宗法制B.推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C.确定尊卑分明的礼乐制D.创办权利至上的皇帝制2.《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资料实质上反应了西周期间A.分封制度等级的威严B.衣饰礼仪制度的规范C.玉器制造工艺的高明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别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 ,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 ,争乃不生。
”这一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4. 以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表示图》,以下对该表示图的剖析,正确的是A. 图示揭露了大宗与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B. 图示揭露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相依存C. 图示揭露了中国封建制度的主要特色D. 图示揭露了一致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一致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呼。
其主观目的是A.夸耀文治武功B.建立专制威望C.追求暴政依照D.宣扬君权神授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元勋,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国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反郡制B.主郡制C.反中央集D.主中央集7.威·杜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取士“没有操的提名,没有君子鄙俗的争,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或腐化的,没有凭巧舌而能登入宦途的象,⋯⋯”他主假如了中国科制度的A.自由性B.宽泛性C.公正性D.民主性8.明初丞相、性的内大学士,防臣乱政。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试卷(必修)
高二必修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师夷的主题是A.西方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知识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3.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4.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6.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8.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这是因它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④传播了马克思主义⑤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9.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本场考试时间为7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尊祖认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3、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使大夫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5、下列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A、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C、制订法律镇压人民反抗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皇帝制度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7、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8、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①秦始王废分封,置郡县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③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④明太祖在中央设立殿阁大学士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9、枚皋(汉文学家枚乘的儿子)“上书北阙,自陈枚乘之子,上得之大喜,召入见……善之,拜为郎,使匈奴。
历史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1).doc
高一上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一)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50分)1.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 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 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3.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模(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4.通过宗法制,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一一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一一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一一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 ------- 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6.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宫制俩 两宋 13.她噩靴会 明清;介易的螂壮C.时期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 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 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Cr(OH)3三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最大的是
,
图中A、B、C三点中表示FeOH)3的沉淀速率大于溶解速率的是
。
②由图可得FeOH)2的溶度积的值为
。
21.(12分)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I)、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CO和CO2等气体。铜液吸收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u(NH3)2Ac+CO+NH3[Cu(NH3)3CO]Ac 。完成下
D.1 mol Fe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NA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⑤ B.②③ C.②⑤
D.③④9.NaNO2+NH4Cl NaCl+N2↑+2H2O制备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列填空:
(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选填编号)
a.减压 b.增加NH3的浓度 c.升温 d.及时移走产物
(2)铜液中的氨可吸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铜液的组成元素中,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通过比较可判断氮、磷两种非金属元素的非
(1)反应时搅拌,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温度计 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3)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
(4)① 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②取平均值,减少误差③偏高(每空2分)
图2 图1 II恒温恒容 III恒温恒压 I绝热恒容 2 mol SO3 2 mol SO2 1 mol O2 2 mol SO3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谢光明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上。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A.使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B.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技术条件C.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刺激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2.光绪二十一年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
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利权”;“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
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B.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变化的原因C.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客观条件是A.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D.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外国投资B. 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5.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鼓舞C.有识之士的倡导,政府的政策调整D.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管理模式②克服平均主义③解放生产力④全面改变所有制性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9.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10.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前者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11.2006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朝的“维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比较完备的宗法制 B.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C.确立尊卑分明的礼乐制 D.创立权力至上的皇帝制2.《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C.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一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4. 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以下对该示意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揭示了大宗与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B. 图示揭示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 图示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D. 图示揭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7.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A.自由性B.广泛性C.公正性D.民主性8.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第I卷一、单选题1.(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臵权。
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
A.C.D表述错误。
【答案】B2.(2013·海南单科·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故选D。
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排除A。
材料所表达并非爱情,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排除C。
【答案】D3.(2012·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反映了西周实行A.神权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快活。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个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对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3.“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最初的标准是有德行和才能。
也称‘贤良文学’、‘贤良方正”’。
由此可知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政府收缴土司印信,设置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朝廷官员进行地方管理,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治理政策”。
这一措施最早实行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①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刺史④节度使⑤枢密院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7.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说:“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一告示发布于A.三元里抗英B.左宗棠收复新疆C.黄海海战D.反割台斗争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A.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都主张解决土地问题C.都产生于运动的防御阶段D.都具有革命性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三权分立制D.共和制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江苏省启东中学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选修)(附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天演论》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B.启蒙了国民觉悟C.反对民主革命D.主张救亡图存3.严复晚年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他主张放弃进化论B.他主张重新评估传统C.他反思西方文明D.他肯定孔孟之道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
”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6.1916年,李大钊在《民彝》杂志创刊号上发文称:“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
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
可见,当时李大钊主张A.应彻底否定儒学B.移风易俗应先行C.批判儒学之糟粕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7.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种现象()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5.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为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的本质是()A.皇帝地位至高无上B.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C.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D.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6.下图所示是研究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重要资料。
联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甲乙丙①甲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②乙图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③丙图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④以上三图的地方政治制度都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军衔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④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3/10/9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2题,36分。
1.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2.“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A.建立四百人会议B.颁布解负令C.设立陪审法庭D.发放观剧津贴3.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C. 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4.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7.《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8.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9.“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种现象()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5.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为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的本质是()A.皇帝地位至高无上B.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C.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D.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6.下图所示是研究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重要资料。
联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甲乙丙①甲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②乙图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③丙图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④以上三图的地方政治制度都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军衔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④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9.唐高宗年间,中书舍人李义府因故得罪当朝宰相,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欲颁布诏令,将李义府贬为壁州司马。
按照当时的制度,该诏书的颁布必须经过的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B.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尚书省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D.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10.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11、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的()A. 察举制郡县制B.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C. 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D. 世袭制行省制12.“世宗雍正十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房(后改名为军机处),选议政王大臣为军机大臣,掌理机密重务。
事平后仍不撤销,渐至取代内阁之权。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A.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置B.有权裁决一切军国大事C.使内阁变为其下属机构D.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1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4、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在()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B.都是中央常设行政机构C.体现了相权削弱君权加强D.参与机要政务但无决策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1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7、“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
”对“这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B.孝廉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C.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18.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19、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D. 君主专制2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 )A.妇女B.外邦人C.公民D.奴隶21.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22.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颁布法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23.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古代希腊的辉煌。
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他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共组成了10个行政区。
其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B.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C.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
”对马克思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①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大②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③建立十个地域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④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A. ①②B.②③C. ②④D. ③④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人民因为有了投票的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这说明()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C.雅典公民能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公民选举最高权力机构26.“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促使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促进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
”材料中“新的统治形式”体现了()A.君主制B.中央集权制C.民主制D.联邦制27.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28、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29.从罗马法谚语:“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是强调()A. 诉讼是必需环节B. 判决以证据为准C. 遵循法律程序D. 审判的实用有效性30、古希腊和罗马给人类政治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是()①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②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③雅典露天剧场的建筑风格④古代罗马的建筑风格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二、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20分)31.中国先秦时代主要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朝代更替。
()32、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该是西周。
()3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34.建立在西周分封制基础上的郡县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35.明朝内阁虽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但也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6.下列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正确评述。
()3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一种间接民主,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是它形成的重要原因。
()38、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是公民法,这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后来万民法逐渐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
()39.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所有民众的法律。
()40、古希腊民主制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同样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说明政治制度只要适合国情都能促进社会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三、材料解析题:本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阅读下列材料:(10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材料二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