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引言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等重大挑战。
因此,分析和调整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取向的建议。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的特点财政政策的总体取向稳健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一直以稳健为主要特点。
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
随后,为了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财政政策逐渐转向稳健。
稳健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稳健取向是否需要调整,亟待讨论和研究。
财政政策的偏向于支出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偏向于支出。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相对较大。
财政政策的支出导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比如,财政支出的过度扩张可能导致预算赤字的增加、债务问题的加剧等。
因此,需要对财政政策的支出取向进行适当调整。
财政政策的重点领域发生变化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重点领域发生了变化。
过去,财政政策主要关注基础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
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财政政策的重点逐渐向创新、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转移。
新兴领域的财政投入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也需要注意在重点领域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问题。
调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灵活调整财政政策的稳健度当前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稳健度需要灵活调整。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适度放宽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适度收紧财政政策,控制投资规模和债务风险。
灵活调整财政政策的稳健度,有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效率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优化其结构和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财政支出重心偏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足。
其次,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间接税,直接税收入占比较低。
此外,公共财政运作效率低下、资金使用不合理等也是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占比过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财政政策往往将重心过度倾斜于此,对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足。
这导致了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衡,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 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我国财政收入依赖于间接税的比例较高,而直接税收入相对较低。
这使得税收负担主要由工薪阶层和企业承担,而富裕阶层的纳税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应加大直接税的征收力度,减轻工薪阶层的税收压力,并逐步引导富裕阶层合理履行税收义务。
3. 公共财政运作效率低下当前,我国公共财政运作存在政务投资效益不高、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财政绩效评价,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基层财政运作效率。
同时,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二、解决财政政策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
1. 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投入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需求,合理分配财政资源。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评估和审批,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2.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逐步减少间接税的比例,增加直接税的征收力度。
通过改革税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门槛,减轻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
同时,完善财产和遗产税制度,增加富裕阶层的纳税义务,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合理分配。
我国近五年财政政策
我国近五年财政政策近五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控宏观经济、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我国近五年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促进经济发展近五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我国加大了财政支出,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的投入,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财政政策在鼓励创新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等方面给予了支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我国财政还通过减税降费、引导资金流向民间投资等手段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调控宏观经济我国的财政政策还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适时的财政收支调节,我国成功地应对了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挑战。
在保持经济稳定和预防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财政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国财政政策还通过调整税收、货币政策等手段来控制通胀压力,维护了物价稳定。
三、保障民生近五年来,我国财政政策还注重保障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了生活水平。
财政政策在改善收入分配和减少贫困现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近五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控宏观经济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并与其他政策相协调,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调整效果分析、重点领域和措施、作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近五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不断调整政策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资源配置不够灵活、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未来中国财政政策需要加强改进,更加精准地支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财政政策在近五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财政政策、近五年、分析、制定、调整、效果、重点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发展、发展前景、总体趋势、贡献、不足、改进方向1. 引言1.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状态。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动财政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财政支出的精准性和效率性。
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
在财政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中国政府还积极采取了适时的财政去杠杆措施,加强财政风险防控,促进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还通过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提升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推动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财政政策的计量分析及优化策略
中国财政政策的计量分析及优化策略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
那么这些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计量分析的角度,对中国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中国财政政策的总体现状中国的财政政策由一系列政策组成,包括财政支出、税收、债务等,而这些政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
具体来说,中国的财政支出越高,国家的公共设施建设等制度改革就会推进得更快。
同时,税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最后,债务的增加或减少更是关乎到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2018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为29.4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达到了6.38万亿元。
同时,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中国还实施了数次减税政策。
例如2018年的增值税降低税率、社保费率下调等政策,为企业解决了一定困境。
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的财政政策也面临了一定的压力。
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随之而来的是政府负担的增加和债务的积累,短期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投资方向和资金规模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状况。
然而,财政支出的增加是否总是对经济有利呢?在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财政支出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比如,政府通过积极投资基础设施、扩大就业等方式来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但是,要注意到过度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长期发展并不利。
一次性的过度支出,不仅会导致政府的债务压力加大,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导致资本市场泡沫化等问题。
同时,财政支出的提供与国内经济的发展相关。
即,如何使用财政支出减少开支,节约成本,使纳税人得到更多福利,来达到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财政政策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税收政策的分析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用到比较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泄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国实现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本文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
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肖国民经济总量方而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个国家在一左经济发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
宏观经济运行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讲,也就是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
应对通货紧缩局而,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
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发展不均衡。
此时应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即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肖,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一、积极财政政策1、实施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世界经济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
作为亚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亚洲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
从当时国内经济情况看,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了我国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岀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发展阶段。
而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左资产投资。
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分析本文将对财政政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将介绍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评估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开支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手段。
其目标通常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以及促进收入再分配。
二、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1. 财政收入管理: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收取资金,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常见的税收方式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
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提高税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2. 财政支出管理:政府通过预算编制和支出管理来管理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减少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
三、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1. 经济状况:财政政策的实施应基于当前的经济状况。
在经济增长疲软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支出和提高税收来控制通胀。
2. 政治因素:财政政策的实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治目标和利益集团的压力都可能对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因此,财政决策往往是政治与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四、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目前,全球各国普遍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政府试图刺激经济复苏并保护就业。
然而,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的激增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例如财政可持续性和通货膨胀压力。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财政政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政府需要寻找平衡点,在经济增长和债务可持续性之间进行权衡。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财政政策提供更多创新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数字货币和智能税收系统。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作为影响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实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结构矛盾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创新发展模式等等。
下面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取向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2019年我国 GDP 增速为 6.1%,与历年相比较低。
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下降,内需下降以及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
然而,2020年我国成功控制疫情,逐步恢复生产和消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恢复正常。
预计 2021 年 GDP 增速将达到 8% 左右。
同时,虽然外部环境仍然严峻,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工作方针未变,市场活力和国内需求仍然强劲,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财政政策取向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采取了积极主动、灵活适度的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例如通过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特别国债等方式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民生保障开支等。
2.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中国政府通过减免股权投资、专利西药认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鼓励企业更积极地投资和创新。
3. 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
中国政府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结构作用。
通过一定程度的财政调控,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是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也具备机遇和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实现高水平开放,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经济正在向着更加强大和美好的未来迈进。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逆周期调节、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的财政政策则更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于过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导致了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相关领域,如交通、通信、能源等,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支持民生投入:民生投入可视为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生保障的基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旨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调整和升级的时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财政政策所倡导的重要方向。
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政策的一大作用是调节经济投资结构,通过优化投资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向,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如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投入,优先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人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财政政策取向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
同时,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内容 (2)1.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 (2)1.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内容 (3)1.2 我国财政政策研究的意义 (4)2.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5)2.1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概括 (5)2.1.1“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 (5)2.1.2我国财政政策发展概况 (6)2.2 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问题 (8)3.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9)3.1着眼“积极有效”、减税增支并重 (9)3.2营改增继续落实减税效应将扩大 (10)3.3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个税改革有望突破 (10)4.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重点目标 (12)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摘要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
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减收增支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意。
与2017年执行数相比,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加8.7%。
2016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不过,这一缺口正在相对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为23900亿元,比2017年高出2000亿元。
预算草案中报告的预算赤字率为3.1%,与上年度持平;我们的测算显示,预算收支差额相对于3.1%预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间的。
如果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即便实际执行中超出预算,赤字率也不会突破3%红线。
财政赤字预留空间约为530-760亿元。
中央赤字与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进行划分。
当前的财政形势与政策趋向
态恢复的责任共担机制(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投
入)。
四、近中期国家财政政策取向(续)
●燃油税改革 ●地方税改革(立法权、财产税、扩大基层收入) ●研究碳税、环境税.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续)
(四)长期经济预测与中国财政的发展趋势
1.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时期、高增长;
2.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面临的难题
3. 未来财政的前景 ——财政收入增长的潜力(经济增长、发展阶 段、法制化) ——财政压力趋大(构建和谐社会和解决上述
难题)
——向强大的财政和公共财政迈进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续)
2.世界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引发全球性
经济衰退。国际组织调低世界经济增速的 预期。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发展中国 家增速下降。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续)
3. 国际贸易回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续)
4. 通货膨胀压力减小,通货紧缩隐忧加
我国当前的财政形势 与政策取向
苏 明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 研究员)
主要内容
一、三十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当前我国财政运行存在的问题
三、国内外经济环境对中国财政的影响 四、近中期国家财政政策取向
一、三十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
1. 建立了新财税体制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措施; 1994年以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做法; 近十多年税制改革的措施。
四、近中期国家财政政策取向(续)
3. 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
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及趋势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财政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二、中国当前财政政策的背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三、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3.1 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平衡中国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平衡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目标,通过财政政策的支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财政政策也开始着力调整结构,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3.2 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了抵御外部冲击,中国当前的财政政策也在积极推动扩大内需。
通过减税降费、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社会保障等举措,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投资,以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3.3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当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是积极的。
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加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四、未来财政政策的趋势4.1 增加减税降费力度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这既包括降低企业税负,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包括鼓励个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4.2 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并推动转型升级。
4.3 加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分析【摘要】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稳定,经济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对较低。
财政政策取向主要是稳健性和适度扩张性。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显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增长稳定,外部环境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有限。
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主要是以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为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形势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拉动和投资增长方面。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结构性改革方面。
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性需要继续加强,确保宏观政策的稳健性和灵活性。
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发展趋势将会继续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国内结构性问题。
为此,建议在未来加强政策的协调性,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分析、影响、协调性、发展趋势、挑战、策略、建议1. 引言1.1 宏观经济形势概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稳定。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以消费和创新驱动。
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我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去库存工作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外贸形势面临一定压力。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进,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及时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财政政策取向简述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调整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之一,它对经济增长、价格稳定、收入分配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整方式以及调整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调节国家财政收支,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如适当增加政府投资,可以有效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适度增加财政支出,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2.对价格稳定的影响财政政策还会影响价格水平的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如有必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对消费的限制,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3.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政策还会影响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比如政府可以设立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状况。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主要包括:1. 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前景看好的时候,政府使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实现增长后,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者增加税收来消化财政赤字,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2. 调节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看淡的时候,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减少财政支出等方式来调节经济。
收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和预防经济下行风险。
3. 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衰退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小税收负担,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超过预期时,则采取相反的财政调控措施,以避免经济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三、调整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调整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考虑到市场反应财政政策的调整在实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反应,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财政政策。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复杂性、挑战性和机遇性。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已经逐年缓慢下滑,2020年GDP增速仅为2.3%,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经济困境。
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8%,但由于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步回升,加上口岸国际贸易复苏的拉动,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现在国内经济已经回归到了上升期。
此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动力。
但是,环保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收紧、房地产政策调整等政策的相应加码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少压力。
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是“稳定经济、促进发展”。
政策明确表态,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出手”。
今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明显感受到开支力度比去年略微增加。
此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表明了财政政策在增强内需、稳定就业方面下了硬功夫。
同时,财政政策也将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加大研发、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推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升级。
此外,财政政策还注重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安全防范,统筹考虑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和债务风险等多个方面,避免财政过度扩张给未来带来风险。
保社保稳定,还有去年加大对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也是财政政策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并不宏观地面临太大压力,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很多的投资和扶持政策,相信未来我国经济能够逐步稳定回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持续增长。
与此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一些问题也同时存在,比如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财政政策取向有一定关系。
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主要是积极的,即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政府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取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以克服经济增速放缓的困难。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的投资,来提高产业链条,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加大财政支出对于稳定就业也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面临停工、裁员等困境。
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的规模,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就业,带动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减轻就业压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人民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供给不足。
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提高相关领域的投入,可以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也需要注意风险防控。
当前金融风险较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存在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政府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防控,避免不良资产的扩大化、系统性风险的恶化,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是密不可分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促进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也需要注意风险防控,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新形势下的我国财政政策取向
50 0 亿, ̄g 3 o - o亿。建议明年可适度扩3- ̄建设国 v: t < 债规模, 加强对 “ 三农” 节能环保、 、 基础没施的支持。
3财政支 出结构要优化 :要 明确方 向、重点 ,优 .
是正的。从地方 睛 况来看,各地不均衡。财政是经济 的一个部分, 现在财政出现了新隋况, 这说明宏观经
比地方 收人增长要慢 ,中央本级 支出是负增长 ,地方
服装 、高科技 、 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 ; 要考虑 给予中小企业更优惠的政策; 加快出台资源税 , 要研 究环境税、能源税、 碳税等等。
2赤字 国债政策 :从 长期看 ,需要压缩和控制赤 .
字和国 债, 但结合当 前形势, 可考感 彭苷 提高赤字和国 债。赤字率今年预算安排0 %,明年可适度提高。长 . 6 期建设国债这几年呈减少的趋势 , 前年80 , 0 亿 去年
一
、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及财政的影响
当前 的金 融危 机 给全 球 经济 带来 影 响 ,对 美 、
了,国际环境变了, 我们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政 策要变 。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 ,包括税收 、预 算 、国债、投资、管理等手段 ,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
手段 ,来改善经济形势。
-
欧 、日 三大经济体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影响。危机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 表现为对经济增长三
大支柱特别是外贸影 响明显 。下半年 以来 中国经 济增 长 和 出 口增长放 缓 ,国内对 一些 重要 生产资 料如钢
) 我们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什么内容
铁 、煤炭 、电力的需求在下降 ,价格也在下降。当
然 ,中国经: 目前不是 褪 ,是增 长彭 。 济 袁 缓
1税收:重要的是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减税, . 减税是 一个方 面 ,只提 减税是 不行 的 。要 给企业 减 负, 使企业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出E l 退税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财政支出效益不高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些支出并不都能够切实提升经济效益。
部分地方和单位倾向于过度依赖基建投资,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且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此外,在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效。
2. 收入分配失衡问题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并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高收入者数量仍相对集中,居民消费需求受限制。
社会公平与正义感受损失。
3. 财税体系需要改革完善当前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
诸如税制设计上过于繁杂复杂、缺乏合理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多,隐性债务问题尚未根治;税收征管水平不够高效等。
二、对策为解决上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注重项目选址的合理布局以及环保要求。
鼓励投资者进行技术创新,并引导投资流向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的行业和领域。
另外,应该增加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供给。
确保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并提高财政支出在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使用效率。
2.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致力于优化税收制度,在深化个税改革的同时适当考虑增值税调整。
坚决打击非法避税行为,加强财产及遗产监管审查以减少不合理积累。
此外,推动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稳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衔接,并实现劳动报酬合理分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
3. 改革完善财税体制要建立简明合理、公平透明的税收制度,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
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监管,并清理整顿隐性债务问题。
同时,推动政府预算透明化, 以信息公开为基础, 建立全面覆盖财政预算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 提供实时数据和审计跟踪。
目前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分析
当前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分析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积极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
但是,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短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过剩;由通胀转变为通缩。
其次。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长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为同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实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作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但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但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一)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组合在规范的经济理论中,有几点是既定的:一是给定了比较完善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结构和技术问题只在中长期才发生变化。
在这些条件下,以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为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税等,来刺激需求并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所以,从中国实际出发来界定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就不能把它简单看作是规范济理论中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税收收入逐年增加。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如土地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也在稳步增长。
2. 财政支出逐年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的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
3. 财政赤字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宏观调控,我国逐步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内需。
这使得财政赤字规模逐渐扩大,但整体水平相对可控。
4. 财政结构优化调整: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进行财政结构优化调整,加大了对创新、科技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逐步减少对传统重资产行业的支持。
5. 财政改革深化推进:我国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包括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控等。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是收入稳步增长、支出逐年增加、赤字逐渐扩大、结构优化调整和改革不断深化。
这些变动趋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5年带动比率1:5(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投资规模32800亿元)测算,将拉动形成投资总规模3.5万多亿元。
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46万亿元,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基本改观,经济结构优化也取得明显成效。
2,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支持扩大国内外需求。
从1999年7月1日起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开始暂停征收;从1999年7月1日起,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连续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我国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由原来的8%左右提高到15%左右;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居民存款利息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到2003年底累计组织收入超过1000亿元。
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有利于扩大国内外需求。
3.注重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自主投资能力。
1999年以来,我国连续三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还实施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月人均基本工资水平,由1998年的400元提高到2002年的823元,翻了一番。
2003年又进一步提高到877元。
同时,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1998~2003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投入,共安排资金2620亿元左右。
这些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此外,二、财政政策运作面临的环境条件和选择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必须是基础的、全面的和充分的。
政府调节则必须是相机的、适时的和适度的。
这也是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的规律。
因此,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一样,都要随着客观条件和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与完善。
那么,近年来政策运行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1.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部分国家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衰退打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节奏,使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低速增长区间。
到2001年,占世界经济总量70%的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低迷状态,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0.3%、0.4%和1.5%;全球经济增长2.4%,全球贸易只增长0.1%。
2002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仍然低速运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0.2%和0.9%。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加快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通货紧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首要任务,为此,近年来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目前政策调控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趋势。
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全球贸易将增长2.9%,其中美、日、欧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6%、2.0%和0.5%。
据有关方面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1%,其中美、日、欧的经济增长将分别为3.9%、1.4%和1.9%,世界经济正在从低速增长走向整体复苏。
2.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一是投资需求不足和外贸出口乏力的矛盾明显缓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由1997年的8.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16.1%,2003年又增长26.7%,是1994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说明目前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势头仍比较强劲。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2003年外贸出口增势也比较强劲,在2002年增长22.3%的基础上,2003年又增长34.6%,比1998年同期加快29.6个百分点。
二是通货紧缩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自2002年第4季度开始,随着投资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速的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开始出现回升趋势。
其中,从2001年年初起,居民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就已率先扭转下降趋势,呈现持续上涨的势头;从2002年第4季度开始,居民的居住、食品、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也先后逐步回升。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而1998年为-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8%,通货紧缩趋势进一步缓解。
三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
社会投资主体的信心普遍增强,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1998年国有投资和非国有投资分别增长17.4%和10%,而2002年变为7.2%和25.6%,其中非国有投资增幅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这种趋势在2003年表现更为明显,从投资资金来源看,2003年全年预算内投资比上年下降1.5%;而国内贷款增长39.3%,加快16.9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3.5%,加快13.5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强劲,2002年已占全球第一位,2003年为561亿美元,增长2.1%;企业自筹资金增长39.7%,加快25.1个百分点。
这种变化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1998年上半年GDP增长7%,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2002年增长8%,2003年增长9.1%,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势头。
3.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998年以来,投资率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34.1%逐年提高到2002年的42.2%,2003年达到4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全国有13个地区投资增长30%以上),对拉动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持续放高投资率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资源约束矛盾加剧。
2003年年初以来,广东、上海、四川、甘肃等17个省区市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部地区拉闸限电的现象,部分地区铁路货运以及石油、棉花、橡胶、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也出现了供应紧张局面。
二是生产能力超过有效需求规模,不仅导致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而且形成了低水平的买方市场。
在600多种主要产品供求统计中,供大于求的产品已从1998年上半年的26%上升到2003年同期的85.5%,大多数工业设备利用率在60%以下。
三是消费能力相对不足。
2002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8.2%,成为“九五”时期以来最低值,比1999年和2000年分别低1.9和2.9个百分点,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约10~20个百分点。
相对投资率讲,当前消费能力仍显不足。
20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17.6个百分点。
特别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仍呈扩大趋势,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说明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不协调问题日趋严重。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整,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财政政策继续加大扩张力度的约束条件有所趋紧。
从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指标变化情况来看,财政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财政赤字率逐年提高。
1997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0.7%,2002年达到3.0%。
2003年虽略有下降,但仍为2.7%。
二是政府显性债务规模逐年扩大。
国债余额1997年为6074.5亿元,占GDP比重为8.2%;2002年扩大到18704亿元,占GDP比重上升为17.9%;2003年这一比重预计上升到18.8%。
三是政府总债务规模处于较高水平。
如果考虑到未列入预算而又实际发生的政府债务和或有债务,2002年,我国政府总债务比列入预算的政府债务规模可能高出一倍以上。
四是未来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
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深化和体系建设加快,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府隐性债务还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特别是考虑到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而且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我国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支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5.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几个基本结论。
既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确保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实现,又要依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政策环境条件,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方向、结构、侧重点进行调整,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财政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一是针对当前投资和出口呈现快速增长、通货紧缩有所缓解的势头,以及财政运行风险加大的态势,有必要适时适度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适当压缩建设国债规模。
二是鉴于目前消费需求仍然偏低,财政支持改革的任务较重,以及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现实,又有必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现行财政赤字的规模,并进一步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
三是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应当加快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制度。
四是要通过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突出公共财政特征,统筹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的建议1.做大一个“蛋糕”。
做大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这块“蛋糕”,是财政工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只有“蛋糕”做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才有坚实的基础,政府宏观调控效率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才有根本保障。
为此,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要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不断扩大财政收人的增量,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目标的财力需要。
2.维持两个规模。
就是今后几年财政赤字和财政债务仍将维持一定的规模。
这主要是因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很重,财政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
同时考虑到我国财政的承受能力和财政风险加大等问题,赤字规模也不宜过大;在目前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的情况下,赤字规模也没有必要进一步扩大。
因此,今后四年财政赤字仍将维持现行规模不变。
相应地,财政债务也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但要注意合理调整债务结构,将债务负担率控制在合理界限内,以有效地防范财政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