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否足以将公共正当化?
执政党理性、公共理性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1)
从古典哲学开始, 人们就开始对理性的概念、功能与价值进行不懈的探究。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理性以及如何认识与利用理性本身的体认却常常是不理性的。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 执政党理性的公共化, 即执政党要具有公共理性, 是一个政党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执政党自身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一、理性、工具理性与政党理性理性( reason) 是社会行为主体(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个人等) 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是行为主体认识自然、社会及其协调、整合自然、社会和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的能力。
林毓生认为, “理性( reason) 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能力, 一种发现什么是真理的能力, 这个能力就是理性”。
既然理性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能力 , 所以人的理性应该是有限的。
哈耶克认为: “人之理性既不能预见未来, 亦不可能经由审慎思考而型构出理性自身的未来。
人之理性的发展在于不断发现既有的错误。
”自马克斯·韦伯以来, 人们习惯上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
“工具理性”是指人们用理性的办法来看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最有效, 以便达到我们预期想望的目的, 简单地说, 考虑并采用最有效的手段以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所谓的“工具理性”。
社会行为主体, 如国家、政党、政府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为工具理性存在的, 即社会行为主体的理性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工具理性, 它是一种不完全理性, 或有限理性。
在当今世界盛行政党政治的情况下, 政党理性也是工具理性。
资产阶级政党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其作为阶级专政的工具理性, 而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公开承认自己理性的有限性, 并认为自己是也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从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和现实特征来看, 我国的政治现代化首先应是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方法的现代化, 即执政党理性的现代化。
而执政党理性的现代化,即政党理性的公共化, 离不开公共领域的监督和批判。
公共理性
公共理性的概念是康德在《何为启蒙?》(1784)一文中最早提出来的。
不过,公共理性直到罗尔斯以后才逐渐被人们广为承认并接受。
在罗尔斯看来,公共理性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其运行的目标是公共之善或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核心是公共性。
公共理性首先表现为民主国家公民的理[1](p225)性,也就是说是那些能够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
后来罗尔斯又写了《公共理性观念再探》一文,对公共理性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所谓公共理性就是指各种政治主体(包括公民、各类社团和政府组织等)以公正的理念,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政治社会这样一个持久存在的合作体系之中,对公共事务进行充分合作,以产生公共的、可以预期的共治效果[2](p1-46)的能力。
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下更好公共理性属于公民的理性,是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
罗尔斯强调它是民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
因为在贵族政体和独裁政体中,“公共善”的问题是由统治者来考虑决定的,因此一般说来是不可能通过公共理性的方式进行的。
而在民主社会里,公民作为一个“集体性的实体”,在制定以及修正法律时相互发挥着最终的和强制性的权力。
公共理性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它由如下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第一,作为自身的理性,它是公共的理性;第二,它的目标是公共的善和根本性的正义;第三,它的本性和内容是公共的,这一内容是由社会政治正义观念表达的理想和原则所给定的。
个问题领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反应方式:理性的与非理性的。
理性的方式是一种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以求得共识的理智的方式。
这里可以借用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的某些分析。
也就是说,具有不同宗教信念、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的人,都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与沟通方式,共同进入一个公共的世界。
在这里,理性的人们能够就公共关心的问题形成一个可接受的框架,进行讨论与论辩,并最终取得共识。
公共理性既然以理性的沟通为手段,以求得共识为目的,那么它的原则就是开放、公开。
公共行政理性范式之嬗变与取向“价值—事实—工具”三种理性的结合
公共行政理性范式之嬗变与取向“价值—事实—工具”三种理性的结合公共行政理性范式之嬗变与取向2013年06月09日 15: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7日总第460期作者:朱国伟浏览: 26 次我要评论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通过对公共行政理性范式加以考察,我们发现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公共行政三维理性范式选择的逻辑取向在于“价值—事实—工具”相融合的三维理性范式取向。
行政理性是指公共行政人员在伦理旨归、事实认知、工具选择等方面取舍、权衡的思考与行为模式。
公共行政理性范式即是指作为公共行政理论分析与实践标准的理性标准的方法、框架。
它反映了公共行政组织及人员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所要解决的是公共行政为什么做、需要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在公共行政发展历程中,价值理性、事实理性、工具理性的扬与抑表达着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理性范式。
价值理性是一种选择、评判好与坏的反思性标准,也是一种“应该是什么”的行为方向诉求,它是公共行政行为的基本动因与合法性基石;事实理性是对公共行政生态微观、中观、宏观各个层次的一种总体性的客观观察和考虑,是对行政生态、行政事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工具理性是为实现目的而对手段或技术进行的权衡、选择。
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所隐含的是以螺旋式上升的理性范式的转换。
通过对公共行政理性范式加以考察,我们发现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公共行政三维理性范式选择的逻辑取向在于“价值—事实—工具”相融合的三维理性范式取向。
在公共行政的历史进程中,从被悬置的价值理性下的工具理性追求,到事实理性指导下的价值理性重塑,再到被狭隘化的价值理性约束下的工具理性重拾,公共行政所内含的理性范式在理性的张扬与挫败之中不断地循环着。
“价值—工具”理性结合的公共行政是功利主义的,有着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精神,但缺乏对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的顾虑;“价值—事实”理性结合的公共行政是理想主义或者是空想主义的,它有着柏拉图式至善的追求,但没有找到实现理想之路;“事实—工具”理性结合的公共行政是实用主义的,它不愿为未来的某种东西所拖累,却迷失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公共理性范畴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
公共理性既是现代民主国家得以兴起 、发展和多元 冲突社会得以稳定的基本要素 ,又是现代民主国家 、多元 冲突社会深入发展的结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纵深推进 ,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基本契约精神 的深入人心 ,公共理性必然地成为培养公民意识 、建构公 共生活 、达致多元共识的关键范畴 。毫无疑问 ,公共理性 是西方学术话语当中的范畴 ,不同思想家对此理解不尽相 同 ,甚至截然相反 。罗尔斯基于为当代多元民主社会建构 稳定哲学基础和寻求政治性正义观念 ,对公共理性作了重 要的继承性阐释 。这些都将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起到 积极的借鉴作用 。
·69·
行为 ,除非某种全整性观点构成对基本正义原则的违背或 形成对基本宪法框架的挑战 。其三 ,公共理性与社会秩序 良好程度相关联 。理性的与合理的是互补性的而不是互 推的关系 ,因此就不能美好地期望公民基于自身理性而合 理的行为选择必然地导出公共的理性行为 。实际上就目 前人类环境所允许的条件而言“公民们是被驱使去尊重 公共理性本身的 ”[ 5 ]267。在一种为承认的政治观念所公 开而有效规导的秩序良好的社会中 ,公民能够获得一种正 义感 ,进而促使他们乐于履行其公民义务 ,同时该社会制 度又支持由此所确立的公民义务 。
公共理性范畴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
方盛举 ,蒋小杰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昆明 650091)
摘 要 :公共理性范畴是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展开其内涵的 ,霍布斯 、卢梭 、康德等思想家对公共理性范 畴都曾有论述 ,特别是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对公共理性的理解做出符合现代民主宪政精神的阐释 。在 当代 ,公共理性具有双重认知维度 ,即公民自我理性和公民社会理性 。公共理性以公民自我理性的认知维 度为出发点 ,其最终取向是社会理性维度 ,目的在于寻求沟通 、实现合作 、达成共识 、塑造公共话语平台 。
公共说理与言论自由
公共说理与言论自由自治的公民需要听取各种意见,以避免由于偏听偏信而做出不利于公共利益的决定民主离不开公共说理,公共说理必须是自由的言论。
这个法则不是神法,也不是自然法,而是由人自己订立的,是人类政治智慧的产物。
公共说理的原则一旦确立,自由言论也就必然地从它推导而出。
民主需要自由、理性的公共说理,因为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必须要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政治人物需要向选民陈述,告诉选民自己是谁、有什么政见。
选民需要向政治人物提问,与他们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政策表示支持或反对。
参与政治活动的人们需要集合成独立的团体,因此需要结社的自由,需要集会和示威的自由。
他们组织、结社、集会,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来加入他们。
没有言论自由,所有这一切都是做不到的。
民主权利就是公民经常参与公共事务和政府决策过程的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自由言论起着刘易斯·布兰迪斯(Louis D. Brandeis,1916-1939年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所说的三个关键作用:第一,让公众知晓政府的政策运作(新闻自由因此成为言论自由的重要部分);第二,向政府传达人民的意愿(以投票和表决来传递这一意愿);第三,允许人们思考和讨论政府的政策和官员的作为。
自由言论因此成为监督和防止权力腐败,保持权力透明的关键环节。
对公共说理来说,自由言论的重要除了有民主自治的政治层面,另一个层面就是寻求“真实的知识”(即真理或成熟的知识)。
哲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就是把自由的言论当作通往真实的唯一途径。
康德、约翰·密尔、罗尔斯都表达过这样的见解。
真实的知识对于民主政治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教育家米克尔约翰(Alexander Meiklejohn)把民主自治与追求真理结合在一起,他在《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制》(1946)中提出,“决定公共问题的公民们,如果对信息、对别人的看法、疑虑、反驳或批评无所知晓,那么他们对于公共利益的考虑便会片面,计划也不会周全。
现代公共理性观念的溯源——康德的公共理性观念及意义
5 4
在一系列问题的争论上 :人类意志是否 自由、人类是否有来生 、灵魂是否永恒不灭、上帝是否存 在 ;世界在时间上是否有起或所
全体有理性的人的同意来进行裁决 。在 《 历史理性批 判》 和 《 法的形 而上 学原理》 中,康 德明确 了
“ 公共理性” 是法治社会 所给 予个人的 自由权利 ,以及 解决冲突的基 本态度。康德对 “ 公共理性 ” 的 这种理解 ,深刻地影响 了现代政治哲学 ,特别是其 与罗尔斯的 “ 公共理性 ”观念之 间的有意义的联 系
讲 :“ 最好始终让理性有追求与批判的 自由,使得它在照料它 自己应有 的利益上不致受到防碍 。
限制理性 的思 辨 和扩张理 性 的思辩 ,都 同样能促 进 这些利 益 ,而且外 来 的影响进 行干 涉使得 理性
离开它应取的途径 ,以及用和它的原有的目的毫不相干的东西来抑制它的时候 ,这些利益就总会 受到损失” 也就是说 ,让思想家们 自由采取他们的路线去争论 ,在争论 中去揭露理性的某种二 ②
一
种纯粹 反思 的批 判性考 察 ,严 格 区分 现 象 和物 自身 ,把理 性 限 制在 其 “ 内在 的使 用 ” 中 ,就 能真正 明晰争 执双 方 的观 点 ,以保证 理性 的合 法要求 而拒 绝一 切无根 据 的 、僭 妄的要求 。 既然 事情 已如 此 大 白于 天 下 ,那 么能 否 以 “ 理 ” 的 名 义 ,用 强 权 禁 止 “ 性 的争 辩 使 真 理
现 代 公 共 理 性 观 念 的溯 源
— —
康德的公共理性观念及意义
汤 剑 波
[ 提 要 ]公共理性是当代英关政治哲学一个核心观念,它关涉着现代西方社会多元化导致的冲突
公共理性的名词解释
公共理性的名词解释公共理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社会和个体的决策、行动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公共理性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含义和意义。
一、公共理性的定义公共理性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性思维和行为模式,基于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公共利益。
它是指人们在面对社会共同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思考和决策能力,以及他们对于公共利益的关注和追求。
二、公共理性的含义1. 社会共同问题的思考与决策公共理性是指个体对于社会共同问题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当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个体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考和决策过程不仅仅考虑个体利益,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整体的效益和公共利益。
2. 公共利益的关注和追求公共理性体现了个体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追求。
个体在作出决策时,不仅考虑自身的利益,还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种公共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公共理性的意义1. 促进合作与协同公共理性的存在有助于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当个体具备公共理性时,他们会更加注重沟通、合作与共享,能够更好地协调彼此的利益和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共同的目标。
2. 保障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公共理性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和社会效益,而公共理性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公正和有效的政策措施。
3. 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公共理性还能够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
当个体具备公共理性时,他们会更加开放与包容,愿意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公共理性的培养公共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培养而得到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和提升公共理性。
1. 教育系统的改革教育系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公共利益的追求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考试题答案
1.以下思想家中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的是?(B)A、卢梭B、马克思C、康德D、马歇尔2.以下哪一项改革是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在任期内推动的?(D)A、再伟大运动B、分税制改革C、反恐运动D、重塑政府运动3.公共政策决策模式中的“多源流模式”是谁提出的?(A)A、金登B、西蒙C、林德布鲁姆D、泰勒4.以下哪个模型是林德布鲁姆提出的?(C)A、垃圾箱模式B、拍脑袋模式C、渐进模式D、公共选择理论5.美国政治学家古德诺的主要观点是?(B)A、管理科学B、政治-行政二分C、三权分立D、参与式民主 ,即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6.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表达了什么含义?(C)A、人生而是不具有知识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B、人看到的并非是是事实的全部,因此需要“哲学王”C、处在“无知之幕”后的人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会阶层,因此需要广泛的公平D、统治者采取愚民政策,强调对民众启蒙的重要性7.电影《美丽心灵》是关于以下哪位的传记?(D)A、乔治·布什B、约翰·洛克C、福山D、约翰·纳什8.卡尔·波兰尼的“双重运动”理论概括了以下哪一组关系的张力?(A)A、市场-社会B、资本家-劳动者C、经济基础-上层建筑D、自由-秩序9.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哪三个环节组成(B)A、计划,行动,评估B、计划,组织,控制C、资金,技术,管理D、目标,方案,结果10.以下哪一部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C)A、论法的精神B、资本论C、君主论D、小王子11.以下哪种是大卫·休谟的观点?(B)A、君权神授B、不可知论C、无知之幕D、三权分立12.柏拉图认为,人的德性天然具有差异,那么德性的层次依次是什么?(B)A、正义,节制,勇敢B、听说读写的能力,领导力,哲学王C、参与劳动,参与演说,参与政治D、善良,勤俭,正义13.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顺序是?(A)A、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我实现B、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C、自我实现、生理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D、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归属需求、自我实现14.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B)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正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C、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D、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综合性、可持续性15.孙中山倡导的“五权分立”是哪几项?(A)A、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B、立法、司法、行政、建议、善后C、计划、决策、执行、评估、改进D、财政、人事、考试、监督、计划16.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C)A、亚当·斯密B、李嘉图C、边沁D、马基雅维利17.“理性”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哪里?(A)A、古希腊B、古罗马C、近代启蒙思想D、网络用语18.以下哪个词语是卡尔·波兰尼提出的?(D)A、剩余价值B、驱逐C、效用D、双重运动19.认为“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病态的社会现象”的思想家是?(B)A、韦伯B、迪尔凯姆C、涂尔干D、休谟20.以下哪些选项概括了马恩理论的主要内容?(ABCD)A、对资产阶级的认识B、对公有制的解释C、对无产阶级未来的展望D、对未来世界的期待2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的希腊城邦有以下哪几类人?(ABC)A、统治者B、护卫者C、平民D、奴隶22.以下哪些属于制定公共政策的步骤?(ABCD)A、前期动员B、议程设置C、政策执行D、评估和改进23.全景式政策视角包括哪些维度?(ABCD)A、政策目标维度B、满意度维度C、时间维度D、空间维度24.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提出的主张有哪些?(ABD)A、关税壁垒B、公共工程C、自由市场D、国家银行25.根据福山的思想,良性的政治秩序必须依赖于以下哪些因素的平衡?(BCD)A、产权制度B、国家C、法治D、民主负责制26.伏尔泰将法律分为哪几种?(AC)A、自然法B、习惯法C、制定法D、权威法27.以下哪些是马克斯·韦伯的作品?(AB)A、政治作为一种职业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C、国富论D、国富之道28.公共政策分析有哪些视角?(ABCD)A、政治分析B、经济分析C、历史分析D、心理分析29.根据福山的观点,人类历史上存在哪些状态?(ABD)A、自然状态B、战争状态C、稳定状态D、共同体状态以下说法是否正确:30.马克思不是自由主义者。
【最新word论文】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经济法专业论文】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限制。
社会生活中,利益主体的偏私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可能会带来违背公共道德、贫富过度分化、破坏生态环境等有损公共利益的行为,因此应对个人权利进行一定限制。
但公共利益有时也受制于个人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
博登海默说,公共利益是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它并非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总和,社会成员的利益有时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且不同成员间的利益也会产生冲突,甚至侵害和危及到公共利益。
[1]德国学者哈特穆特.毛雷尔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相互一致,有时相互冲突。
[2]因此,如何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协调,不仅是一个法律实践问题,也是法哲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实践要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协调,首先应理解和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对立或冲突。
目前,关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对立统一论”、“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
1、对立统一论对立统一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认为,在原始公有制时期,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整个社会分裂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两大领域,社会利益就分化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两大相对独立的体系,前者是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后者是普遍的“公共利益”的总和。
按照国内学者的解释,公共利益是“由社会总代表所代表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形式上或实质上的全体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单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各种利益,包括自身的特殊利益和所分享的公共利益”,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
[3](1)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如何对立?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只有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不存在超阶级的公共利益,所谓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一致,不过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已,[4]因此,公共利益是一种虚构的利益,它和个人权利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文秘知识-论阐释的公共理性 精品
论阐释的公共理性摘要:阐释行为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理性认知,当这种理性与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交融而集凝成人的公共理性时,在本质上它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物质世界进行理性认识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上它是作为基本主体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与建构的自觉意识。
只有在公共理性这个场域,文本的意义才能得到正确判断和理解,阐释才能获取合法性的身份。
在人类的阐释行为中,公共理性的目的:一是满足阐释主体的理性认知要求,让其成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所共享和公用;二是促进阐释客体达成意义的确定性,限制人们依据自由法则进行的形而上学式的阐释。
由于在阐释行为的实践中存在着普遍的误读,阐释的公共理性因而具有范式价值和意义。
在获取事实的认知规范阶段,它在于认知、理解和确证混杂的、异质的、重合的乃至矛盾的文本意义复合体,为促使人们的阐释行为形成真理性的理性认知奠定范式基础。
在确证知识的认知规范阶段,它在于反对虚无主义阐释,建构一种人际间的阐释理解关系,以自身的公共性发现文本的共性,进而形成关于文本公共性的理解和共识的范式路径。
关键词:阐释;公共性;公共理性;行为;范式作者简介:梁红艳,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东莞 523808),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732)DOI编码:23-1070c.2019.01.017人类的阐释行为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理性认知,当一部文本抵达公共领域,也就意味着它进入了阐释的公共视野,将接受各种阐释主体的检视与辩驳,然后发现文本蕴含的潜在意义。
汉娜?阿伦特指出:“公共领域的性质必然会被允许进入它之内的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活动本身也改变了它们自身的性质。
”阿伦特没有用任何共同尺度或标尺设计公共领域这个概念,但是“任何在公共场合出现的东西能被所有人看到和听到,有最大程度的公开性”。
1 阿伦特相信,只有经过诸种视角和观点的自由审视和评价,文本包含的潜在意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中国人缺乏公共理性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中国人缺乏公共理性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作者:江边来源:百度空间时间:2010-12-17 10:51中国社会乱象丛生,怪事、恶事频频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怪事、恶事,其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或者减少这些问题?我在此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的作用。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无论是政府部门、大学、医院、企业等单位,还是党政官员、专家学者、商人、百姓等个人,在考虑问题时普遍缺乏公共理性,他们或者从政党、部门、单位的利益出发,或者从个人利益、家族利益出发,因此我们会看到每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都是维护了决策者的集团利益或个人利益。
我们先来看看最应该具有公共理性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学者不断呼吁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因为这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利益。
至于知识分子的待遇是否偏低而急需提高,是否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更需要改变,教育腐败、教育低效更需要解决,他们则很少关心。
教授、博导、研究生等抄袭论文已成家常便饭;学者争取科研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得到科研课题的手段也是经济手段——拉拢、腐蚀官员和评委;医生也不再是白衣天使,不给钱,就缝你屁眼。
再来看看政府的行为同样缺乏公共理性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无视房地产价格高企,老百姓买不起房子的现实,一味地抬高地价,一再制造所谓的“标王”,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政府有钱不去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而是拿出120亿元去给城墙贴瓷砖。
老百姓的行为与前述行为也如出一辙一方面,老百姓对社会不公、官员利用权力寻租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在遇到关乎自身利益时,想尽方法寻找可以利用的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时候,他们绝不会考虑他们这样做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在碰到有人落水,需要救人时,又袖手旁观,麻木不仁。
商人的行为更是不仅缺乏公共理性,甚至缺乏起码的个人道德不必说三鹿奶粉、地沟油、毒大米这样丧尽天良的案例,也不必说山寨产品、盗版软件这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就连史玉柱这样的“青年楷模”同样缺乏公共理性——征途游戏害了多少青少年?史玉柱不会介意,他只关心自己赚了多少钱。
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2019年文档资料
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western constitutional democratic society, rational pluralism become an established fact that has been exis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existence of the facts of modern democratic society rational pluralism determines that citizens living in the modern democratic society cannot reach a consensus on fundamental political issues.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problem of “how is the just and stable society which is composed of free and equal citizens possible?” Rawls attempts to build a political concept of justice through “public reason”,he sees the ideal of “public reason” as a “proper complement”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and believes that only public reason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democratic social order for a long time, thus it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is to be reckoned with. But there are limitations. Rawls’s public reason is mainly aimed at countries or legal level, and he leaves the government, rather than the citizens, the task of public reason, limiting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vigor to some extent.当代政治哲学领域的两位伟大学者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曾就公共理性这一领域展开对话和讨论,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理性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浅谈政治世界中的交流工具-―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及其对桑德尔反驳的回应
浅谈政治世界中的交流工具-―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及其对桑德尔反驳的回应论文关键词:公共理性大全教义政治正义多元时代论文摘要:在罗尔斯所设想的独立的政治世界上,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在交流时所使用的理性乃是“公共理性”,这是一种在应用范畴、主题和方式上有着严格限制的专门理性。
罗尔斯这种理论曾受到桑德尔的猛烈反对,对此,罗尔斯在其后期著作中进行了直截了当或间接的回应,并在这些回应中进一步丰满了公共理性的思想,使之更有可能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成为大伙儿乐于同意的交流工具。
罗尔斯后期的要紧工作是将政治世界从“大全教义”(comprehensivedoctrines)中分离和独立出去,使之成为一个能够让不同价值观念都能生存其中的中性平台,同时还要确保这种平台始终处于自由主义立宪政体的框架之中,从而区别于历史上帝国时代的那些宽容政策。
然而当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进入中性政治世界时,就意味着他们彼此间不再拥有单一共同体内的那种统一大全教义,因此多元化导致一致性话语背景的缺失。
在如此的状态下,人们若仍以他们各自专门价值观念下的语言逻辑来表述欲求,就得不到公共明白得,引起交流失灵,甚至会进一步引发争吵和冲突。
因此,为了幸免在公共政治世界里重演“巴比”塔前的纷乱局面,罗尔斯提出:不论人们在他所属的专门共同体中拥有什么样的大全教义,只要他们想生活在现实独立的政治世界上,就必须用“公共理性”来摸索问题,并依靠它向不同的人说明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使发生争吵也要通过公共理性来寻求解决的方案。
那么罗尔斯所谓的这种公共理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性呢?从推理方式上看,公共理性和非公共理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它们都要有进行判定的概念,服从共同的推理原则和论据规则。
只是非公共理性存在于专门多领域,拥有许多形式,在不同合作中具有不同的观念和推理主题,服从不同的限制条件,而这些限制条件又是依照特定权益或特定价值观念而产生出来的,从而非公共理性的方法和标准也因各共同体的本性和其所追求的目标差异而各不相同。
公共理性与现代政治【分享】
公共理性与现代政治[摘要]现代政治文明是以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文明,是以正义、民主、权利为核心理念,以法治的载体的政治文明。
公共理性作为理性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保障了公民的平等自由,同时也是构成宪政制度的理性前提,是公共权力应用的理性基础。
因此,公共理性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理性基础,政党政治也应该要[关公共理性政治文明宪政政党政治罗尔斯说:“公共理性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础。
它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他们的理性目标是公共善,此乃政治正义观念对社会基本制度结构的要求所在,也是这些制度服务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1) P225公共理性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公共理性是与个人理性相区别的,个人理性是私人生活领域里的理性,是有关自己生活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如何实现的理性,而公共理性是公共领域中的理性,是关于公共的善及其实现的制度创设的理性;其次,公共理性的目标是公共的善和根本性的政治正义问题,是政治生活中的宪法的根本和基本制度的要求。
最后,它的本性和内容是公共的,是由社会的政治观念所表达的、并在这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现代政治文明是以宪政为核心,以民主、法治为主要形式的政治文明,包含了政治理念的文明、政治行为的文明以及政治制度的文明。
公共理性是公民们在处理社会政治生活、决定他们基本的社会合作形式时,相互沟通、平等交谈所应用的理性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达成的最基本的共识和共有的价值系统,也是民主国家基本制度设计以及作为公共权力的国家强制力的应用的理性。
公共理性深藏子公共政治文化中,是长期民主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一种理性能力,是公民在民主政治生活中应有的一种政治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应用国家政权时所应有的理性因而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
一、公共理性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首先,公共理性是政治行为文明的理性的思想基础。
公共理性首先是一种否定的理性,所认肯的政治价值是中立的互惠的共享的价值。
公共理性的这种特征承认全体公民的平等思想自由的权利,有利于理性的公民平等对话与协商,从而为不同政治价值分享者创造出和平共处的和谐政治环境。
推理的力量:政策过程的理性选择理论
推理的力量:政策过程的理性选择理论作者:李文钊来源:《党政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理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所有的人造物都包含了人类智慧。
理性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强调公共政策是由理性行动者之间互动产生的,从理性的视角看待政策过程所产生的理论又被称之为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植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它主张基于同样的人性假设看待经济、政治和道德。
由于学科的分野,目前形成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政治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它们对于公共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前者从成本收益分析、多属性效用出发,讨论什么样的公共政策符合理性原则,以及如何在公共政策中思考理性个人的策略互动实现激励兼容。
后者从规则和结构出发,讨论什么样的政策过程结构有利于生产合宜的公共政策,避免“衰退公共政策”的产生。
这些不同视角,形成了政策过程的理性选择理论谱系,主要包括效用理论、多属性效用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等。
良好的公共政策是重要的,而产生这一公共政策的土壤更重要。
〔关键词〕推理;理性选择;决策理论;博弈论;政策过程;公共政策〔中图分类号〕D03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4-0116-13霍布斯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推理,尤其是使用语言进行推理。
通过推理,人类找到了告别“人与人像狼一样战争”的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路径。
应该说,霍布斯发展了马基雅维利的传统,使得政治学研究从政治哲学走向政治科学,实现了政治的世俗化和研究的科学化,共同开创了基于推理和算计的现代政治科学。
联邦党人更是将这一思想概括为政治学研究的经典之问: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公共政策是政治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可以基于推理来理解纷繁复杂的政策过程吗?很多学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将理性作为政策过程研究和政策分析的一种重要途径。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由公众来决定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由公众来决定正方,应该由公众来决定。
首先,公众是社会的主体,他们对于某些问题有着直接的感受和需求,因此应该有权利参与决策。
民主的基本原则就是“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公众的意见和选择应当被尊重和采纳。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民有,政在,人民的意愿应当成为决策的基础。
”。
其次,公众对于某些问题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
比如,对于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议题,公众的参与可以使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民主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让普通人的智慧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
”。
最后,公众参与决策可以增加社会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只有通过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政策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执行。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可以使人们更加自由、平等,也可以增加政府的合法性。
”。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一些重大的议题,应该由公众来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民主的原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反方,不应该由公众来决定。
首先,公众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了解不够全面,他们的决策可能会受到情绪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导致决策的不科学和不合理。
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人们的观点和决策可能受到感情和偏见的影响,因此不一定是最理性和合理的。
”。
其次,公众参与决策可能会导致决策的滞后和不确定性。
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如果需要等待公众的参与和决策,可能会导致事态的恶化和后果的扩大。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做出决策,不能等待公众的参与。
”。
最后,公众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议题可能了解不够深入,他们的决策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专业人士和决策者来做出决策,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公众的意见。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政治决策应该由有智慧和学识的人来做出,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民众的意见。
”。
因此,我们认为一些重大的议题不应该完全由公众来决定,而应该由专业人士和决策者来做出决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由公众来决定?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由公众来决定?正方,应该由公众来决定。
首先,我认为辩题是否应该由公众来决定是一个关乎民主和人权的重要问题。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众应该有权利参与决策,因为这关乎到每个人的利益。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的,“民有、民治、民享”,这说明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让人民参与政治决策。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由公众来决定的观点。
其次,公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古希腊,就有“群众的智慧”这一说法,说明集体智慧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决策。
而且,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公众更容易获取信息,更容易进行讨论和表达意见。
因此,让公众来决定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产生更好的决策。
最后,让公众来决定能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当决策是由少数人或者权威机构来做出时,往往会引发公众的不满和抗议。
而当决策是由公众来决定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决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参与了其中,有了发言权。
比如,瑞士就是一个直接民主的国家,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要通过全民公投来决定,这样的决策更容易被人民接受。
综上所述,我认为辩题应该由公众来决定,因为这符合民主原则,能够发挥集体智慧,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反方,不应该由公众来决定。
首先,我认为让公众来决定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最优的决策。
有时候,公众的决策容易受到情绪和个人利益的影响,而忽略了更大的利益和长远的影响。
正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说过的,“最好的民主是良好的专制”,这说明专制政府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因此,让公众来决定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公众在某些时候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来做出决策。
比如,对于一些科学技术或者经济政策的决策,公众并不一定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
而专业的决策者可能更能够做出理性和客观的决策。
最后,让公众来决定可能会导致“多数暴政”的问题。
有时候,少数的利益可能会被多数人所忽视,导致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决策。
而专业的决策者可能更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做出更公正的决策。
李猛自然状态为什么是战争状态?——霍布斯的两个证明与对人性的重构
李猛自然状态为什么是战争状态?——霍布斯的两个证明与对人性的重构作者:李猛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昆明)2014年第20145期第3-23页自然状态为什么是战争状态?——霍布斯的两个证明与对人性的重构一、引论:“没有人到达那里”“考察过社会基础的哲学家们,全都觉得有必要上溯直至自然状态,但却还没有人到达那里”——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前言”中这句著名的论断,似乎轻率而冒犯。
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基的现代自然法学派,几乎全都从自然状态学说出发阐述政治社会的起源、目的与基础。
“自然状态”不仅是现代自然法学说的内在组成部分,更在根本上构成了整个现代政治哲学的人性出发点。
但卢梭却认为,现代自然法哲学家“没有人”到达他们“全都觉得有必要上溯”的自然状态。
卢梭的严厉批评,既适用于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有正义和不正义之分的格劳修斯,也针对主张在自然状态中存在财产权的普芬多夫和洛克,同样没有放过从普遍敌意的角度理解自然状态的霍布斯。
也就是说,无论是认定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霍布斯,还是坚持人能够在自然状态中和平相处的自然社会性学派,在卢梭眼中,都未曾真正“到达”自然状态。
他们的共同弱点在于,“所有这些哲学家,不断地讲需要、贪婪、压迫、欲望和骄傲这些他们从社会带到自然状态的概念。
他们说的是野蛮人,但描述的却是政治人(l'homme Civil)”。
自然法哲学家将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状态下的人混淆在一起的做法,清楚地表明他们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并没有真正到达所谓“纯粹的自然状态”(le pur état de Nature)卢梭的批评虽然涵盖了整个现代自然法学派,但霍布斯仍然是他检讨和改造自然法政治哲学的焦点。
卢梭不厌其烦地考察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他自己的自然状态理论可以说是明确针对霍布斯的这一著名学说建立起来的。
表面上,卢梭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评价甚低。
在卢梭看来,霍布斯虽然属于“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最卓越的天才”之列,但他的整个体系或根本原则却“危险”、“疯狂”、“荒谬”、“可怕”、“残忍”、“令人愤慨”、“不合情理”。
是否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
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辩论是一种公开、民主的表达方式,因此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
首先,开放辩论可以促进民主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参与辩论,公众可以了解不同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民主素养。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的一句话,“民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由人民、为人民、为了人民而存在。
”开放辩论可以让人民更好地参与政治决策,实现民主治理。
其次,开放辩论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辩论中,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可以激发思想火花,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说,“辩论是知识的试金石。
”通过开放辩论,社会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后,开放辩论可以增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通过辩论,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开放辩论也可以让公众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民主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不是观看的,而是参与的。
”开放辩论可以增进公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因为这有利于促进民主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增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反方观点,不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
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不应该向公众开放辩论辩题。
首先,开放辩论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辩论中,不同观点的冲突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开放辩论可能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对立,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开放辩论可能会造成舆论混乱和信息泛滥。
在辩论中,各种观点和论据可能会混杂在一起,导致舆论的混乱和信息的泛滥。
这不利于公众理性思考和正确判断,甚至可能会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 底 三代 师 生对公 共进行 的 首次理 性论 证 开始 , 西 方 一直 就 存在 着依 靠 理性 证 成公 共 的持 续努 力 。理
性之 所 以能够将 公 共正 当化 , 理 由 自然 不在 思 想 家的持 续努 力 , 而在 于“ 人 为 自己立 法” 的 自然正 当为之提 供
了强 有 力 的 支持 。在 1 7世 纪 的 理 性 哲 学 为 此 做 出 首 次 强 有 力 论 证 的 基 础 上 , 此 后 的 理 性 哲 学 自我 限 定 和 自
关 于 政 治 公 共 特 质 的 理 想 价 值 。尤 其 是 当 教 会
一
直 表 现 出对 教 权 的 迷 执 , 而 神 学 家 又 总 是 对 人
在西方 , 对 公 共 进 行 正 当化 证 成 的 进 路 , 有 基 督 宗 教 与 世 俗 理 性 两 种 类 型 。基 督 宗 教 对 于
① 按 照 古 罗 马 内 在 于 古 希 腊 的流 行 观 点 来 看 , 古 罗 马政 治 正 当 化 的 理 性 进 路 可 以放 置 在 古 希 腊 的 框 架 中加 以 观 察 和 理 解 , 因 此 本 部 分
不 对 古 罗 马 的 理 性 化 政 治 正 当性 古 典 进 路 加 以专 门分 析 。
恰 切 的特 征 , 离开 神 的庇护 , 一 切 辩 护 就 无 从 展 开 。 当这 种 正 当 化 的 努 力 在 神 与 人 的 关 系 处 于 理 想 化 情 景 的前 提 条 件 下 , 而 且 假 设 神 学 家 与 教
怀 疑 的人 们 , 拒 绝 从 神 的 视 角 看 待 政 治 正 当化 问
5 4
贵 州 社 会 科 学
总第 3 0 5期
性化论证 , 另一次是 1 7 —1 8世 纪 理 性 主 义 ④ 给 现 代 政 治 提 供 的 正 当 化 证 明 。两 者 之 间 的 差 异 很
腊晚期 , 随着家 庭结 构 的变迁 , 家 族 制 度 逐 渐 崩
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家 祭 制 度 也 丧 失 了 它 聚合 性 的政 治 功 能 。这
这 样 的 政 治 正 当化 进 路 自然 有 其 历 史 源 流 。 在 人 类 的 政 治史 上 , 理 性 提 供 给 政 治 的 公 共 特 质 以正 当 性 证 明 有 过 两 次 记 录 。一 次 是 古 希 腊 时
会都能高度理智地处 理人 间事务 , 那 么 基 督 宗 教 对 于 政 治 公 共 特 质 的 正 当 化 就 总 是 自洽 和 圆 足 的 。 问题 在 于 , 基督 宗 教在 实 际 的处 境 中, 总 是 由具 体 神 职 人 员 ( 不 管 是 神 学 思 想 家 还 是 教 会 组
任 剑 涛
( 中 国人 民大 学 , 北 京 1 0 0 8 7 2 )
摘 要 : 在 西 方政 治哲 学 史上 , 对公 共进行 正 当化证 成 的基督 宗教 与世 俗理 性 两种进路 , 一 向是 前 者被
人看 重 , 而 后 者 被 人 质 疑 。 上 帝之 下 , 众 生平 等 , 似 乎 是 公 共 证 成 的 天 然 进 路 。理 性 是 否 足 以将 公 共 正 当 化 ? 这 是 一 个 必 须 回 答 的 问题 , 否则, 现 代 政 治 依 托 于 理 性 建 立 的 公 共 自证 , 就 成 为 一 个 悬疑 的 结 论 。 从 古 希 腊
我规 范 , 逐 渐 凸显 出有 限理 性 、 进化 理性 与公 共理 性 等 正 当化 公 共 的理 性 形 式 , 从 而进 一 步 夯 实 了依 靠 理性
正 当化公 共 的理论 尝试 。
关键 词 : 理性 ; 公共 ; 正 当化 中图分 类号 : K 0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o O 2 —6 9 2 4 ( 2 0 1 5 ) 5 一o 5 3 -0 6 2
总 3 0 5期
第 5 期
贵 州 社 会 科 学
Gui z ho u Soc i a l Sc i e nc e s
V o1 . 3 05. NO .5
2 0 1 5 年 5月
Ma y. 2 0 1 5
理 性 是 否 足 以将 公 共 正 当 化?
大 。但 与 基 督 宗 教 提 供 给 政 治 的 、 神 圣 性 的 正 当
化 证 明相 比 较 而 言 , 两 者仍 然具 有某 种 一致 性 : 那 就 是 相 信 人 的 理 性 足 以 为 政 治 的 正 当 性 提 供
证 明, 而毋 需 神 的在 场 或 庇 护 。
个时候 , 苏 格 拉 底 三 代 师 生 开 始 建 构 打 破 家 族 结
织 中任 职 的 神 职 人 员 ) 担 负 这种 论证 工 作 的 , 他
们 的 实 际 状 态 直 接 影 响 到 他 们 正 当 化 基 督 宗 教
代, ①由苏 格 拉 底 三 代 师 生 完 成 的古 典 政 治 的理
作 者简 介 :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西方政治思想史。
深怀 不信 任 之 感 , 因 此 那 些 对 教 会 腐 败 深 恶 痛 绝、 对 神 学 家 以神 的 名 义 做 出 的 信 诺 或 论 证 深 具
政 治 的公 共 特 质 所 做 的 正 当 化 努 力 , 总 是 在 神 与 人 之 间 展 开 其 运 思 的 。 不 管 它 的 论 证 具 有 多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