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舆情监测2011-04-28(78)

合集下载

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舆情监测2011-05-13(87)

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舆情监测2011-05-13(87)

舆情监测 2011-5-13 第87期舆情监测舆情摘要新技术追踪1.中国物联网深度剖析核心缺失亟待突破(OF WEEK通信国际) (4)5月4日,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举行共计20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物联网产业研发、应用示范、云计算、创投基金等诸多内容,总投资近百亿,这也是继今年来中欧、韩等国相继投身物联网“大军”后,国内企业在此间的首度爆发性扩容。

然而,面对这些看似打破规律的进步,如果看透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这些虚长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值得关注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人士深思。

笔者也借此文浅略一析,以期启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今年全球3D电视销量预计将将剧增463%(新浪科技) (16)据IHSiSuppli公司的研究,由于营销推广策略明显改变,加上价格下降和内容供应增加,2011年全球3D电视出货量将剧增463%,达到2340万台。

3.深圳大运会将有3D立体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南方网) (18)与以往的赛事相比,今年大运会的观众无疑更有眼福:借助于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为深圳大运会提供的体育赛事转播所需广播电视系统和产品,深圳大运会将成为首次全部采用全高清和3D制作播出的全球赛事,同时还将会有3D立体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4.物联网产业三大疑虑有待破解(CCTIME飞象网) (21)当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进入第一场技术论坛“物联网的通信技术”时,一个个犀利的问题抛向了场上的嘉宾。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国内产业人士对物联网发展过程的疑虑。

三网融合5.网络智能化是承载三网融合重任的基石(CCTIME飞象网) (24)运营商必须在网络建设或网络改造的初期就要对网络作充分细致的规划,选用先进的智能化的网关设备,配置以成套的完整的相关设备和网络管理、运营支撑系统。

在业务控制层中宽带网络网关是大宽带网络智能化的关键设备。

6.通信、广电北京牵手:‚并非三网融合‛(21世纪经济报道) (27)5月11日,歌华有线公告披露,其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互为产品代理、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等合作。

新闻传播学中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

新闻传播学中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

新闻传播学中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监测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舆情监测是指通过对网络上各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估,以获取有关特定主题或对象在网络上的舆论态势和舆情动向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学中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包括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二、监测对象在新闻传播学中,网络舆情监测的对象可以是各种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品牌产品、公共人物等。

通过对这些对象在网络上的言论、评论、转发等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对这些对象的看法和态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舆情危机。

三、监测内容网络舆情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舆情态势分析:对舆情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路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进行分析,描绘出舆情事件的整体态势。

2. 关键词监测:通过设定关键词或热词,监测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情况,及时了解公众关注点。

3.情感分析:对网民在评论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包括正面情感、负面情感和中性情感,帮助了解舆情事件背后的真实态度。

4. 媒体效应分析:分析不同媒体平台对舆情事件的报道方式和效果,评估不同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

四、监测方法在新闻传播学中,网络舆情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1. 自建系统:一些大型机构或企业会建立自己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自主开发或购买专业软件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2.第三方平台:也有很多专业的第三方网络舆情监测平台,提供全面的数据搜集和分析服务,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向。

3. 人工抓取:一些小型机构或个人可能采用人工抓取信息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监测,虽然效率较低,但也能获取一定程度上的信息。

五、案例分析以某热点事件为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热度持续较高。

2. 大多数网民对该事件持负面态度,质疑其合法性和道德性。

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舆情监测2011-05-19(91)

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舆情监测2011-05-19(91)

舆情监测 2011-5-19 第91期舆情监测舆情摘要新技术追踪1.徐建平: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天极网) (5)2011年5月19日消息,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发改委主管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主管领导徐建平副司长致词。

2.吴基传:云计算的机遇属于勇于应对挑战的人(天极网) (8)2011年5月19日消息,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大会的荣誉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先生做大会致词。

3.韩国政府4月初发布“智能电视发展战略”(技术在线) (11)2011年4月初,韩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成长战略,即“智能电视发展战略”。

韩国政府宣布,将把真正融合电视信号与互联网的智能电视作为今后的电视产业的支柱,以“引领世界”为宗旨,政府负责推进这项产业。

4.报告称5月份3D电视渗透率将上升到18%(腾讯) (12)记者从相关调查机构了解到,3月开始国内品牌3D液晶电视渗透率上升迅猛,预计5月将达到18%,大大高于3D于总体液晶市场中10%的渗透率。

5.政策利好物联网投资布局提速刺激产业升级(通信信息报) (13)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对物联网的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有力地拉动物联网产业投资。

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大对物联网的投资力度,积极进行市场布局。

在政策与投资双重支持下,相关产业链或迎来一次转型机遇。

三网融合6.三网融合要给有线网络留出成长的时间(科讯网) (16)由于先天的不足:事业体制、公益属性、宣传属性、国家投入不足、无高收费的定价权等原因,有线网络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搞好网络建设、来搞好组织体制整合、搞好市场化转型。

在此期间,国家政策应严防电信以强凌弱的恶性竞争,给有线网络留出充分的成长时间。

7.广电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成三网融合主要障碍(通信信息报) (19)对于广电而言,教练员兼运动员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政企不分,利益纠葛,实力不及运营商,竞争不力;同时作为监管者,又希望借行政限制电信业扶持广电业,这些都不符合市场规律。

舆情监测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

舆情监测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

舆情监测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丨捷讯安什么是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指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舆情监测的特点行业化、服务化是舆情监测分析的发展趋势,将文本分类、文本聚类、文本摘要、倾向性分析等结合语料库和知识库,建立基于SaaS模式的舆情语义分析基础设施,可更好的实现人机结合,提高舆情研判的准确率。

图灵舆情在定制化舆情监测服务平台背后,加入了人为跟踪、审核、推送服务,弥补了机器单独工作的缺陷,确保舆情监测工作更及时全面进行。

舆情监测的流程具体到不同的企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的流程可能不一样,但是大致都是三个部分: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此步骤主要是确定好监测的目标网站和过滤关键词。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这个可以通过例如舆情监控系统之类的技术,在第一时间大量来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

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

舆情监测的意义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时,犹如以石击水,相关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

一些非理性议论、小道消息或负面报道常常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普遍的危机感,甚至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影响到消费者对某一企业品牌的认同。

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分析和应对,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

所以关注行业敏感舆情对于相关部门和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大部分部门和企业的舆情监测和管理工作主要靠人工来完成。

这样负责网络舆情监测任务的部门和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1.15•【文号】广发[2006]55号•【施行日期】2006.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2006年11月15日广发〔2006〕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促进广播影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局组织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现予以发布。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二○○六年十二月)目录前言一、“十五”回顾(一)广播影视科技事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二)安全播出与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三)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四)广播影视覆盖能力显著加强(五)广播影视科技管理和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二、面临的形势(一)国家对广播影视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二)数字化已成为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创新是提升广播影视科技能力的关键(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发展思路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建立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1、实施安全播出工程,有效提升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2、完善体系,强化安全播出手段3、完善监测网建设,为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撑4、加强研究,建立广播电视安全长效机制(二)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建设1、大力推进广播影视进村入户,提高“村村通”水平2、加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3、继续实施广播影视西新工程4、建立和完善环球广播影视覆盖网(三)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推进广播电视升级换代1、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2、积极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3、构建卫星直播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4、积极研究推进“三网融合”,着力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四)发挥广播影视内容优势,推进数字内容信息服务1、构建广播影视数字内容框架体系2、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制作的能力、质量与效率3、构建海量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和内容集成分发交换平台4、开展广播影视数字内容关键技术研究(五)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推动电影科技发展1、全面提升影片拍摄制作质量,提高电影数字化制作能力2、加快影院数字化改造,积极推动数字电影发行放映3、加强数字电影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数字电影技术水平(六)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1、进一步强化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完善科学决策2、加强高新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3、加强标准研究和制定,规范行业发展五、保障措施(一)适应发展要求,完善机制保障(二)加强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三)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投入保障(四)加强规划宣传贯彻工作前言“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O年),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广播影视向数字化全面过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挑战和危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应对各种舆情成为了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舆论引导以及应对舆情的有效方法。

一、舆论引导在互联网时代,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必须用正确的信息引导观众的思想和舆论。

以下是一些舆论引导的有效方法:1. 提供高质量内容: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注重挖掘和推广有价值的内容,提供观众喜爱并有益的节目。

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内容,才能够提高观众的满意度,从而在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2. 建立公正公平的舆论环境: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报道和评论中避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同时,要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声音,保持舆论环境的公正公平。

3.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积极与观众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通过开展互动的活动和收集观众的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不足,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二、舆情应对舆情是指社会上关于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各种声音、情绪和观点的集中反映。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必须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舆情,以避免负面影响的扩散。

1. 快速反应:面对舆情,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要迅速反应,及时发布相关声明或消息,表明立场和态度。

通过主动回应舆情,博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2. 冷静应对:在应对舆情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要保持冷静,不被短暂的声音所左右。

要倾听不同观点,采取中立公正的态度,以应对复杂和多元的舆论环境。

3. 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提前预判和规划危机的可能发生,并制定相应的危机公关策略。

在危机发生时,要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效控制和应对危机的影响。

4. 建立积极的形象塑造: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通过开展慈善活动、社会责任等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能够为舆情应对提供有力支持,并增强公众对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信任和支持。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形象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应对潜在的危机,成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性网络舆情指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与某一主体相关的信息、消息、观点等形成的公共意见。

网络舆情的监测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帮助单位及时了解公众对其的评价和反馈,从而洞察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通过监测网络舆情,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舆情风险,防范潜在的危机。

因此,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社交媒体监测:社交媒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监测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相关话题、关键词的讨论热度和情感倾向,可以及时获得公众的意见和观点。

2. 媒体监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订阅媒体监测服务,及时获取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了解各类媒体对其的评价和报道情况。

3. 舆情分析工具:利用专业的舆情分析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出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发展和形象评价有影响的关键信息。

在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的过程中,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用户隐私,保护信息安全。

三、危机应对策略当广播电视事业单位面临网络舆情危机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危机应对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

1. 及时回应:在遇到网络舆情危机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迅速发表权威的声明,提供准确的情况说明,及时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

2. 积极沟通:与关注和参与舆情讨论的网络用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关切和声音,并给予合理反馈。

3. 树立良好形象:平时要加强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提升公众对单位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形成积极的公众形象。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社会媒体舆情分析与危机处理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社会媒体舆情分析与危机处理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社会媒体舆情分析与危机处理社会媒体的兴起对广播影视事业单位来说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埋下了许多潜在的危机。

社会媒体舆情的发展与传播速度之快,越来越成为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围绕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社会媒体舆情分析与危机处理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社会媒体舆情分析1. 舆情监测与分析平台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建立舆情监测与分析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来掌握社会媒体上关于自身的舆情动态。

这样的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舆情,为事业单位提供关键词和关注重点的分析报告。

通过舆情分析,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公众对其剧集、宣传活动等方面的评价,为后续的宣传和推广策略提供参考。

2. 舆情分析的关键指标在进行舆情分析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关键指标,如舆情概况、关注度、舆情热点、情感倾向等。

舆情概况可以提供对整体舆情态势的把握;关注度可以了解公众对事业单位的关注程度;舆情热点可以揭示公众对某一特定事件或话题的关注程度;情感倾向则可以帮助事业单位了解公众对其正面或负面事件的态度和评价。

通过分析这些关键指标,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了解公众的关切点,及时调整宣传和推广策略。

3. 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媒体舆情分析,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可以借助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筛选和提取大量社会媒体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帮助事业单位迅速了解舆情发展趋势和公众态度,以及分析舆情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危机处理1. 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危机处理团队,配备专门的危机公关人员。

在危机爆发时,团队成员应迅速响应,及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并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2. 及时回应与公关面对社会媒体上的危机事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及时回应并进行公关。

回应危机事件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声明、回应网友质疑或通过新闻发布会进行回应。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情分析与处理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情分析与处理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情分析与处理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舆情管理对于广播影视事业单位来说变得越来越关键。

舆情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舆情分析与处理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舆情环境。

一、舆情的定义与特点舆情是指网络上对于某一事件、主体或话题的广泛讨论和传播,是民众在特定时期特定事件下的集合态度和言论。

舆情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性:舆情传播速度极快,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并可能扩大化影响。

2. 匿名性:网络上的言论大多数是匿名发表的,在舆情分析中应客观分析舆情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多元性:舆情来源丰富多样,可以是微博、论坛、博客等多个平台。

4. 水平性:广播影视行业的舆情往往涉及广泛的社会层面,包括业务拓展、艺术创作、演员动态等各个方面。

二、舆情分析的流程和方法1. 收集信息:通过网络搜索、订阅舆情媒体等方式,收集广播影视行业相关的舆情信息。

2. 整理归类:将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出关键词和关键人物。

3. 数据分析:通过专业的舆情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情感分析、热点分析、声量分析等。

4. 真实性验证:对于涉及到敏感信息和不实言论,应进行真实性验证,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5. 生成报告:基于舆情分析的结果,生成详细的舆情报告,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和总结分析。

三、舆情处理的策略和方法1. 引导舆论:对于一些负面舆情,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发布正面消息、与用户互动等方式,积极引导舆论方向。

2. 快速回应:对于涉及到热点事件和关键人物的舆情,要及时做出回应,解释事实真相,避免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3. 危机公关:当舆情演变成危机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要及时启动危机公关预案,与公关公司合作,通过媒体发布会、道歉声明等方式,积极应对危机局面。

4. 建立舆情防控机制: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建立起舆情防控机制,通过定期监测和分析舆情,预测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危机。

网络媒体对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分析

网络媒体对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分析

网络媒体对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覆盖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而这些优势也让网络媒体成为舆情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舆情监测旨在及时了解群众的情绪、意见和反馈,以便政府、企业等各种力量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风险、调整政策和战略。

网络媒体作为新传媒,其发布的内容涵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而其面向公众的天然属性也使其成为有效的舆情监测工具。

首先,网络媒体的覆盖面更广。

无论是全球大型门户网站、知名的新闻网站,还是诸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这些都是网络媒体的代表。

而这些平台每天的数据量都十分庞大,从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到各种热门话题,都会在这些媒体上进行大量的讨论和分享。

这种广泛的覆盖面,使得网络媒体的舆情监测相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

在此之外,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也是其舆情监测的重要优势。

与传统媒体只能是信息发布方,网络媒体则更偏向于与受众进行互动。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看法,让信息更快速的被推广和传播。

这种互动性,使得网络媒体的舆情监测不仅是简单的信息采集,而是与受众真正地进行了沟通,也提高了其信息的可信度和针对性。

网络媒体的信息多样性也是舆情监测的重要工具。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更为个性化。

在传统媒体上,虽然大家都能在报纸、电视里看到同样的新闻,但网络媒体向来重视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今天,每个人所看到的新闻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还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搜索历史、关注度等因素进行推荐。

这就意味着,通过网络媒体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更准确地掌握或预测舆情变化,防止推出内容不受关注。

当然,网络媒体监测舆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网络媒体海量的讯息可能会造成信息的重叠、重复,消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也会对舆情监测的质量带来影响。

这也需要舆情监测公司、政府部门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和协调。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与舆情分析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与舆情分析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与舆情分析广播电视传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承载着大量的内容和媒体影响力。

在这个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有效监管内容,同时分析舆情,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传媒的公信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和舆情分析。

一、内容监管的必要性和挑战广播电视传输作为公共媒体,其内容需要在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传媒伦理等多个方面得到监管。

这是为了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

然而,广播电视传输的内容监管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内容监管需要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言论自由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但不当内容的传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损害公共利益。

如何在监管中取得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其次,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参与性媒体的兴起,使得内容监管的监管对象和方式变得复杂多样。

最后,广播电视传输的内容监管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媒体跨国传输给了舆论的多源性和多样性,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文化和政治差异。

如何在国际传输中有效进行内容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广播电视内容监管的主要方法为了保障广播电视传输中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公共利益,采取一系列内容监管的方法是必要的。

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各国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

这些法律法规侧重于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同时,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内容进行严厉的制裁。

2. 自律机制的建立:传媒界可以自行建立自律机制,并制定行业规范,以约束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

这对于规范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广播电视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各国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些机构通过制定行业准则、进行频道审查和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方式,保障广播电视传输的内容质量。

三、舆情分析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除了内容监管,舆情分析也成为了广播电视传输中的重要环节。

电影院线放映服务的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

电影院线放映服务的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

电影院线放映服务的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近年来,电影院线放映服务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众对于电影放映服务的意见和评价也在不断涌现,这使得舆情监测和危机管理成为了电影院线经营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就电影院线放映服务的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舆情监测的重要性舆情监测是指对于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以及相关观点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和监测。

对于电影院线放映服务而言,舆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舆情监测可以帮助电影院线经营者了解公众对于电影放映服务的看法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其次,通过舆情监测,电影院线可以把握观众的需求和偏好,及时推出受众喜欢的电影作品,提高经营效益。

最后,舆情监测还可以为电影院线提供市场竞争情报,抓住市场趋势,制定更好的营销策略。

二、舆情监测的方法和途径1. 媒体监测:通过监测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等)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了解公众对于电影放映服务的态度和观点。

2. 社交媒体监测:监测各类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豆瓣等)平台上用户发表的观点和评价,及时发现热门话题和舆论焦点。

3. 在线评论监测:通过监测各大电影评论网站上观众对于电影的评价和评论,了解观众对于电影放映服务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

4. 问卷调查:定期进行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电影院线的期望和需求。

三、舆情危机的管理与应对1.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团队,制定危机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以便能够在危机出现时快速反应。

2. 及时回应和沟通:一旦发生舆情危机事件,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解释事件的真相和处理情况,避免舆论的进一步恶化。

3. 社交媒体管理:舆情危机往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扩散,因此要加强社交媒体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积极回应网友的质疑和指责。

4. 维护公信力:在处理舆情危机事件时,电影院线要本着诚实、透明的原则,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维护公信力。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公众舆情在媒体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传媒组织,不仅负有传递信息的责任,还承担着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

因此,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来说,进行公众舆情的积极分析与精准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众舆情的分析1.1 舆情监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体系,定期搜集和分析各类媒体报道、网络评论和社会舆论等信息。

通过舆情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于自身业务的关注点和看法,从而为针对性的舆论引导提供依据。

1.2 舆情评估在收集到大量的舆情信息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进行舆情评估,对不同意见、声音和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和全面评估。

通过舆情评估,可以了解公众的情绪走向,判断舆情态势的发展趋势,为舆论引导提供科学依据。

1.3 舆情研究舆情研究是对舆情现象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公众舆情背后的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舆情形成的规律和原因,为深入理解公众意见提供理论依据。

二、舆论引导的策略2.1 加强信息传递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要及时向公众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政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造成信息的失真和误导。

同时,可以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形式,提高信息传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2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积极倡导公众参与,鼓励广大观众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通过设立专门的平台和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高公众满意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3 精准回应舆情在舆情出现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要及时回应,正面积极地解答公众关切和质疑。

通过精准回应,可以有效减少舆情的扩散和恶化,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形象。

2.4 引导舆论导向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形成积极理性、关注社会、服务大众的价值观。

通过制作和播出内容,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引领,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观点。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策略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策略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策略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对舆情和危机的管理策略,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舆情管理舆情是指社会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现象或个体的不同观点、意见和评价,在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中更具敏感性和影响力。

舆情管理旨在及时捕捉、解读和回应社会舆论,提高公众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1. 设立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网络爬虫、人工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对社会舆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同时,针对潜在的危机事件或负面舆情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搭建积极互动的平台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积极主动地搭建互动平台,例如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等,与公众建立起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

通过回应关注、解答疑问和展示工作成果等方式,增强与公众的互动,降低信息失真和误解的可能性。

3. 及时回应和危机预案面对舆情事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及时回应,准确表达态度和立场,有效沟通,以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

同时,事先制定危机预案,明确分工、响应流程和沟通方式,以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危机应对策略广播电视事业单位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机风险,如重大事故、广告违规、财务丑闻等。

危机是指可能对组织形象和经营活动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建立专业化的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分工和职责,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并定期进行危机演练。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危机应对经验和辅导的能力,以保障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的迅速应对。

2. 针对性的危机公关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公关策略。

在危机事件初期,进行紧急公关处理,通过公开道歉、补救措施和内部整改等方式,尽快平息负面影响。

传媒舆情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传媒舆情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传媒舆情监测工作计划范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舆情监测是指对公众舆情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控和分析,对各种信息和舆情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和风险预警,从而提高组织对外宣传效果,维护形象,预防危机,并取得主动。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传媒舆情监测工作计划,通过对监测范围、监测目标、监测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帮助组织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舆情监测体系。

二、监测范围1. 传统媒体监测:(1)主要包括各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2)通过全面监测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评论等信息,了解社会各界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2. 新媒体监测:(1)主要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渠道;(2)通过监测新媒体平台上面的用户发帖、评论、热门话题等,了解广大群众的真实意见和情绪。

3. 行业信息监测:(1)主要是对行业内各类媒体、网站、论坛等平台的信息进行监测;(2)了解行业内部的动态和消息,把握商业机会和风险。

4. 竞争对手监测:(1)主要是对竞争对手的动态和信息进行监测;(2)及时获取竞争对手的战略举措、产品发布、价格政策等信息。

三、监测目标1. 提升组织对外宣传效果(1)通过监测各类媒体渠道,了解社会大众对组织的评价和认知;(2)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宣传策略,提升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度和好感度。

2. 预防危机和风险(1)通过监测舆情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负面信息和舆情风险;(2)制定应对危机的预案,提前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危机对组织形象的负面影响。

3. 把握商业机会(1)通过行业信息和竞争对手的监测,抓住市场变化和商业机会;(2)及时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四、监测方式1. 人工监测:(1)通过专业人员对各类媒体和信息进行人工筛选和监测;(2)人工监测的优点是灵活性强,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2. 自动监测:(1)通过舆情监测软件或系统,对各类媒体和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和筛选;(2)自动监测的优点是高效快捷,能够实现大规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是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来说,了解和掌握公众的意见、情绪和态度,对于提升媒体形象、改进工作、确保舆论导向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成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公众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公众舆情监测是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在公众舆论场中所产生的舆情进行跟踪和分析,以获得公众对该单位存在的态度、意见和情绪。

公众舆情监测具有以下重要性:1.引导舆论导向:通过舆情监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其节目、工作和形象等方面的评价和看法,从而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采取措施,引导舆论导向。

2.改进工作质量:公众舆情监测可以帮助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改进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

3.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公众舆情监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与公众进行深入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公众参与感和满意度。

二、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1.社交媒体监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对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相关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公众对该单位的意见和情绪。

2.传统媒体监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通过对关键词的筛选和统计,了解公众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关注度和评价。

3.在线调研与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和在线调研,主动收集和了解公众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意见、看法和情绪,提供决策参考。

4.专家意见分析:邀请专家学者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所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提供评估和建议。

三、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的价值公众舆情监测与分析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价值:1.及时了解公众需求:通过舆情监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内容、形象及服务的需求,为观众提供符合其期望的节目和服务。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作为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对于维护组织声誉、确保业务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公众信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危机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舆情管理的重要性舆情管理是指对机构在各类媒体平台上产生的关于其形象、声誉、业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收集、分析和回应的工作。

舆情管理对于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性:1. 维护声誉与形象:舆情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公众对机构的看法和评价,通过积极回应和解释,维护好机构的声誉和形象。

2. 掌握市场动态:通过对舆情的全面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市场动态,为机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3. 提升公众认知度:通过积极传播正面信息、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能够提升公众对机构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4. 加强与公众互动:通过舆情管理的平台,机构可以与公众进行互动、了解需求、改进服务,增强公众参与感。

二、舆情管理的方法与策略1. 舆情监测与分析:通过建立专业的舆情监测团队,采用人工和技术手段对各大媒体平台、社交媒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分析与机构相关的舆情信息,并通过专业的舆情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整合和筛选。

2. 正面信息宣传:机构应主动宣传正面信息,通过自有媒体和合作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增强公众对机构的正面认知。

3. 负面信息应对:对于负面信息,及时采取回应措施,积极向公众解释事实真相,消除负面影响,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展示处理结果。

4. 社交媒体管理: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建立定期更新和回应机制,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及时回答用户提问和反馈。

5. 媒体关系维护:与各大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定期组织媒体沟通会议,及时反馈机构的最新进展,增强机构在媒体中的正面曝光度。

三、危机应对策略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情况和突发问题,如公众质疑、媒体报道不实等,需要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危机应对。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论引导与危机管理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论引导与危机管理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舆论引导与危机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主要的舆论传播渠道之一,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在塑造公众观点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舆论引导和危机管理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在舆论引导和危机管理方面的策略与实践。

一、舆论引导1.利用言论自由塑造公众观点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作为传媒机构,拥有言论自由的特权。

在舆论引导方面,它们可以通过发布新闻报道、电视节目以及广播节目等形式对社会公众形成观点引导。

在确保信息真实完整的前提下,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重大事件,避免片面性和偏颇性的倾向。

2.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以满足观众需求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需要时刻关注观众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阅读和观看需求。

通过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可以引导观众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影响其观念和态度。

3.密切关注社交媒体和网络舆情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兴起,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密切关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舆情。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和回应,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自身的节目内容和舆论引导策略。

二、危机管理1.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来负责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

该团队需要具备危机处理经验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方案。

2.加强内部沟通与培训危机管理不仅仅是团队的问题,也需要全公司的共同努力。

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沟通与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对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知,并能在危机发生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及时回应和修复声誉危机发生后,广播影视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回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声誉。

通过公开透明的沟通,以及诚恳的道歉和补偿措施,广播影视事业单位能够恢复公众的信任,降低危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广电监测评议与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

广电监测评议与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

广电监测评议与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随着电视和网络等广播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构建广电监测评议与节目评估体系,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保障广大观众的权益、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电监测评议体系主要包括内容监测、网络安全监测、程序监测、投诉监测、舆情监测等几个方面。

1.内容监测内容监测是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所开展的监测评估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广大观众的文化权益和心理健康。

通过内容监测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语言文字、画面文化、情感交流、听觉观感等方面,评估结果可反映出节目的质量、艺术水平,并指导节目改进。

2.网络安全监测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广播电视节目上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网络安全监测是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所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监测评估,目的是防止广播电视节目在网络上引发恶意攻击或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监测评估,可以发现网络安全漏洞和风险,及时采取预防和措施。

3.程序监测程序监测是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进行监测评估,主要涉及节目分类规范、审查程序规范、广告监管等方面。

通过程序监测可以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审查制度规范化、有效化,确保节目质量的同时保障广告合法性,使广播电视节目保持良好的文化形象。

4.投诉监测投诉监测是对广播电视节目观众投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目的是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改进频道的服务质量。

通过投诉监测可以发现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反馈,从而指导广播电视机构对频道进行改进和整改,提高广播电视服务质量。

5.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用于评估广播电视节目的公众情绪和舆情的变化趋势,通过舆情监测可以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广泛观众的反应和态度,判断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在广电媒体建立舆情监测机制的同时,加强舆情分析和预警,通过有效的舆情口径,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改进,提高节目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4-28第78期舆情监测舆情摘要新技术追踪1.南京有线即将推出‚全媒体电视‛(南京晨报) (4)作为“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即将在全国率先跨出“三网融合”实质性一步。

近日,记者从南京有线获悉,集视频、通讯、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电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

2.中电信原总工称物联网复杂:RFID就有250个标准(新浪) (7)4月28日消息,在近日出席一次会议时,中国电信原总工程师、现任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也面临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挑战,包括全球物联网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全球有几十个标准化组织出台了250个标准。

3.首个云计算标准或中国诞生(千龙网) (8)据了解,云计算在日受追捧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关技术标准缺失问题的制约。

记者日前获悉,在国内领先云计算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宝德科技集团等企业及相关组织的大力推动下,首个云计算标准或将于中国诞生。

4.江苏将大力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中国网) (10)“十二五”是江苏加快发展,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江苏省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以创新为驱动,以示范工程为依托,加快产业资源集聚,大力推进示范应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产业地区及应用示范地区,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推动物联网产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网融合5.三网融合夭折论尴尬了工信部(通信信息报) (12)三网融合夭折论的盛行让工信部甚为紧张,并迅速作出反应。

4月20日,工信部首次回应有关三网融合夭折的言论,称正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还表示,将会在今年中期对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进行总结。

6.三网融合夭折论袭来用户很淡定缺失市场基础成败无从谈起(时代周报).. 16三网融合夭折论一提出就在业界引发广泛论战,各方观点纷至沓来,然而有趣的是,在正常不大不小的论战中,来自用户的声音却几乎没有,三网融合真正该受益的用户没有参与的热情,三网融合即便没有夭折,但是真的有多少内容是用户真正在期待的就可圈可点了。

舆情监测7.广电、电信各建一张网变调的三网融合(时代周报) (20)文章认为,国家推进三网融合的初衷已然被背离。

此刻,广电与电信各自为政,为各自的利益着想,当三网融合试点一段时间并且进入僵局之际,谋求的是,绕开政策壁垒,不再资源共享,不依赖对方,各自建一张自给自足的电话、互联网、电视业务融合的网络。

数字电视8.有线电视数字化满足成都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个性化需求(成都商报) (29)用户将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后,通过机顶盒和广电智能网络,不仅能收看到上百套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还可实现电视节目的暂停、快退、快进,彻底颠覆电视收看模式。

老百姓通过数字电视网络,可以看到更多的高清电视、3D电视,通过机顶盒实现与电视机的互动。

9.湖南省花垣县农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稳步推进(红网) (33)4月24日,花垣县吉卫镇已为居民发放并安装数字机顶盒200余台。

该镇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稳步推进。

据了解,花垣县广电局继县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完成之后,从2010年7月启动了农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网络电视10.互联网电视2014年出货量将达1.23亿台(IT商业新闻网) (34)4月27日消息,国外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近日报告预测,2014年互联网电视全球出货量将达1.23亿台,而去年(2010年)全年互联网电视出货量已占电视总市场的五分之一。

舆情监测新技术追踪南京有线即将推出‚全媒体电视‛(2011.4.28 8:45 来源:南京晨报)作为‚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即将在全国率先跨出‚三网融合‛实质性一步。

近日,记者从南京有线获悉,集视频、通讯、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电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

日前,南京有线邀请了20位市民代表,提前体验‚全媒体电视‛首批上线的业务并征求改进意见。

‚全媒体电视‛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市民使用的资费如何?其推出的过程又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体验用户一道,来到南京有线进行采访。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有了‘全媒体电视’,下班到家真的不用开电脑了!‛在南京广电大厦14楼的全媒体电视体验厅,张先生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

三网融合,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大网络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优势互补等方式,实现高层业务的统一应用和服务。

‚全媒体电视‛是南京有线继单向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之后,顺应‚三网融合‛的技术要求自主研发的,能够综合提供视频服务、互联网服务、通讯服务的第三代数字电视。

据悉,‚全媒体电视‛上线时,南京有线首批将推出频道、高清、点播、万事通、商城、娱乐、阅读、互联网、营业厅等9大功能板块,囊括电视互联网、电视阅读、可视电话、电视游戏等一百多项业务。

舆情监测在全媒体电视体验厅里,酷爱网购的王小姐对电视商城业务充满期待。

‚真没想到,在电视机上也能逛商场。

‛王小姐‚淘宝‛多年,虽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可还是免不了遭遇各种网购陷阱。

体验了‚电视商城‛后,王小姐告诉记者,‚电视商城使商品质量更有保证,用户还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在线支付,再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了。

‛工作人员还向记者演示了通过‚电视互联网‛浏览新闻、收发邮件,通过‚电视阅读‛翻看各类报刊书籍。

记者尝试了用‚可视电话‛与朋友面对面通话,在线缴纳各种费用,在收视过程中使用快进快退功能……一圈体验下来,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南京有线此次推出的‚全媒体电视‛,真正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全媒体电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电视的概念和模式,必将对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南京有线工作人员表示。

‚全媒体电视‛:操作简便,资费优惠‚‘全媒体电视’有这么多功能,操作会不会很麻烦?‛家住鼓楼区的陈阿婆提出疑问。

在工作人员的示范下,陈阿婆通过遥控器‚上、下、左、右、确定‛这五个键就轻松体验了网上冲浪。

‚电视机也可以上网啦!‛陈阿婆兴奋地给老伴打了一个电话。

据介绍,为了方便用户,‚南京有线‛还筹建了帮助平台‚0频道‛。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只需按遥控器上‚0‛键,就可转到‚0频道‛内相应的帮助页面。

‚全媒体电视‛的资费也是市民关心的话题。

据介绍,南京有线即将推出的一百多项民生业务,自行开发的业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即使是提供平台、借助社会舆情监测力量合作开发的增值业务,也多是通过广告等收入弥补建设成本,不会增加用户的任何负担。

相关人士透露,这些服务民生的信息化应用在建设伊始就被定位为‚大规模、多元化、零利润‛,意即业务惠及用户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公司并不准备以此作为‚盈利的增长点‛。

创新是‚全媒体电视‛发展的注脚在南京广电大厦14楼的全媒体电视研发中心,聚集着国内一流的数字电视技术人才。

走进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倒计时牌,时刻提醒着研发人员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时间节点。

宽阔的工作大厅分割成通讯业务研发区、电视游戏研发区、电视支付研发区等十多个区域,研发人员正在对‚全媒体电视‛各项业务进行上线前的测试。

与其他的大部分试点城市不同的是,南京有线并不是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后才着手准备工作,而是早就成竹在胸。

2006年,南京有线以举世瞩目的‚南京速度‛,用100天的时间完成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当时,公司的决策层就清楚地看到,数字技术已在通信、互联网等产业获得普遍应用,也必将充当有线电视向这些产业拓展、融合的桥梁。

基于此判断,公司将目光瞄向‘全媒体电视’,并积极筹备。

‛南京有线工作人员介绍。

2010年6月30日,南京被确认为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后,公司立即进入冲刺阶段,62天就完成了九大基本平台建设。

‚将视频业务、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在电视机上一并呈现,国内外尚未有先例,南京有线没有任何经验可参考,只能依靠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黄欢)舆情监测中电信原总工称物联网复杂:RFID就有250个标准(2011.04.28 00:47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讯 4月28日消息,在近日出席一次会议时,中国电信原总工程师、现任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也面临各种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挑战,包括全球物联网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全球有几十个标准化组织出台了250个标准。

物联网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目前,全国开始出现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

韦乐平表示,智慧城市应该是以电信网和物联网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支持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智能化的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基础设施的融合,最终形成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文化的现代文明城市,他认为,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为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固网、互联网、宽带介入网和移动网。

比如说,我国每年要建设三个加拿大规模的电信网;又比如已初步拥有年产量超过20亿支、五千多个品种的传感器产业,已经突破了RFID很多关键性的技术,但他同时也表示,智慧城市面临很多的技术挑战,例如,在框架内如何虚拟网络世界和物理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标准体系,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理念,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统一的理论和标准体系,还没有掌握芯片和传感器技术。

又比如,国内制造的芯片和传感器成本还比较高,可靠性还差,安全性和隐私权也受到各界关注。

智能化还很低,应用只是底层层面。

从标准上看,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涉及到大量几十个国际标准组织,协调非常难。

舆情监测‚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小小的RFID,一个小指甲盖这么大小的东西,全球有几十个标准化组织出台了250个标准,大家知道全球两万种传感器得有多少标准?‛韦乐平如此说。

物联网商业化模式复杂韦乐平还说,物联网商业化模式也比较复杂,到底什么是成功的物联网商业化模式,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晰,有可能不同的行业应用有可能不一样,全球都在探索之中。

他还提出,智慧城市的一个挑战是社会的挑战。

他说,‚我们搞智慧城市,社会基础设施,不能给社会文化、个人隐私带来危害和威胁。

我们统计了,你进城一次,至少面临8个摄象头,所以说人的一举一动,都有记录在案的信息,这对于防范犯罪当然有好处,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就有点担忧,因为你一举一动都记录在案‛。

(康钊整理)首个云计算标准或中国诞生(2011.04.27 12:44:43 来源:千龙网)据了解,云计算在日受追捧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关技术标准缺失问题的制约。

记者日前获悉,在国内领先云计算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宝德科技集团等企业及相关组织的大力推动下,首个云计算标准或将于中国诞生。

统一的云计算标准有助于确保云计算的开放和有序竞争,防止技术锁定。

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业界对其标准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