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1

合集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841年,为反对周厉王的暴虐统治,生活于都城镐京内的“国人”彼此联合,掀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最终把周厉王驱逐到了彘地。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君主专权体制遭到破坏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专制王权C.原始民主传统约束王权D.士大夫阶层的救亡意识强烈2.下表可以用来说明英国()A.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B.资产阶级实力薄弱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渐进性D.工人运动走向自觉3.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将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建立政务官和文官不同的责任体系,把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价值中立确立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

这有助于()A.实现政治和管理的统一B.避免官僚习气的滋生C.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克服两党制度的弊端4.1982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颁布。

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近46万中青年干部走上县级以上领导岗位。

到1986年底,全国共有137万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离休。

这()A.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C.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D.体现了精英政治的治理模式5.肇始于宋代的乡约是一种在乡村地区开展的道德教化形式,宋明时期是乡约发展的鼎盛时期,乡约的著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乡约的积极组织者和倡导者都是儒者或儒臣。

“宋明乡约”的兴起发展()A.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教化理想B.保证了基层秩序稳定C.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阻滞了国家权力渗透6.7—8世纪,拜占庭帝国出现了诸多“非罗马”现象。

同时帝国进行了大量的法律编纂工作。

这一时期的法律注重实用性,用多部短小精悍、简明易行的小型专门律法代替一部大型法典;在立法中强化基督教信仰地位,实现了法律编纂的全面基督教化。

这些做法()A.实现了向万民法的过渡B.使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C.适应了帝国转型的需要D.使帝国陷入了严重困境7.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立羁縻府州,其首领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

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1.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

被周公分封于卫。

卫国原是殷商旧地,周公嘱咐康叔尊重殷商的传统,任用“殷之贤人君子长者”。

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领也在卫国任职。

这反映出西周分封()A.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B.实现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挑战了宗法贵族体系D.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2.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多处谈到“忠”的要求,其中“吏有五善”中的第一条是“中(忠)信敬上”,“吏有五失”中最严重的就是“非上”,对其惩罚可以“身及于死”。

上述记载表明秦朝()A.德治与法治之争激烈B.重视约束官员行为C.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D.注重改良社会风俗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

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反映了地方势力的增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4.王安石在上书皇帝建议变法的奏章中说:“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

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A.治国理财以解决经费困难B.通过富国强兵打击割据势力C.改革腐败臃肿的官僚机构D.增收赋税以聚集天下的财富5.清朝在地方设总督和巡抚,总督偏重于总制军事,包括领兵权、指挥权和筹措军粮,巡抚主管抚循地方考察官史、提督军务,总督与巡抚多同驻一城,清明推行“督抚同城”的主要目的是A.明确地方行政区划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强化相互牵制监督D.简化地方行政层级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

2023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考试完整版(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2023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考试完整版(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选择题(题文)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是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 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是一种天道和效法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乙强调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主张节约浪费,属于墨家思想;丁强调整齐统一,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

选择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正确答案为C项。

“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说法错误。

【要点解密】汉代“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1.形成过程(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一)历史(选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

这种做法旨在()A. 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 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 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2.《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

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

”这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4.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其祭祀的对象。

”这实质上表明()A. 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 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 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5.“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6.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8 分)2023~2024 学年度上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1.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的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

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A.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B.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C.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2.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

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 次、楚君1 次。

公元前545 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

由此可知()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3.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铁器分布图。

由此可知,当时()A.铁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B.南方冶铁规模不及北方C.中原地区经济水平较高D.战争推动铁器交流使用4.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

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

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这一变化()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 1 页《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

及其焚山,遂不出而焚死据此可知()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13.下图为荷兰画家梵高1885 年创作的油画。

该油画体现了()《吃马铃薯的人》A.工业社会的底层生活B.日常食物种类繁多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贫富分化十分严重14.19 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法”。

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二年级10月份历史科目月考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一~专题四;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徐鑫昌分卷I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思想不适应春秋时期的时代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B. 天人合一C. 君权神授D. 天人感应4、《汉书。

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5、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6、从朱熹开始,宋代的陆九渊(江西人)、明代的王阳明(渐江人)等,所有划时代的大思想家皆出自南方,要找一位能和他们媲美的北方大思想家并不容易、顾炎武(江苏人)、黄宗羲(浙江人)、王夫之(湖南人)等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和学术具有深远影响的先觉者,同样是南方人,材料主要反映出 (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强化 B.南方社会经济影响突出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弛7、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

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8、以“异端”自命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一生屡遭迫害,最后系狱,自刎身死。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1. 清代,督抚正式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大吏,但朝廷仍以中央官员差遣形式委派督抚任职,同时督抚之间职责又有交叠,互为监督。

这反映了()A.清代地方官制冗杂B.中央权力下移C.地方治理效力提高D.监察制度发展2. 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

汉武帝时期,内廷的地位越来越高,内廷一开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属机构,后来内廷的首领是“大司马”,大司马奉命可以领导尚书,他在政府里的实际权力就超过了丞相。

这反映出()A.“汉承秦制”已被完全放弃B.相权削弱,皇权得到了加强C.完全破坏了三公九卿制D.新行政中枢确立3. 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式(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设“师氏”之官,“掌以诏王”,即“告王以善道”;又设“保氏”之官,“掌谏王恶”。

这些举措()A.反映出分封制的渐趋瓦解B.说明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利于保障政治的正常运作D.折射出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4. 亚里士多德记载当时希腊普遍流行的政体“正如人们谈论风向时,只有北风和南风,其他都是二者的变体,政体亦是只有两类,即民主制和寡头制”;在不同城邦之间,民主制和寡头制的深刻矛盾导致雅典和斯巴达斗争不止,并最终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两种政体都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B.斯巴达寡头政治下公民丧失参政的权力C.雅典鼠疫决定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果D.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本质是希腊政体之争5.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

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推动法国权力结构发生异变B.法国由封君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D.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欧洲宗教改革6.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创办了《苏格兰人》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1.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4.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反面的B.其局限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C.都是进步的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8.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实行科举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 清朝设立东厂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A. 井田制B. 均田制C. 屯田制D. 土地私有制答案:D3. 唐朝时期,以下哪个人物不是著名的文学家?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司马迁答案:D4. 清朝康熙年间,以下哪项政策不是康熙皇帝实施的?A. 废除海禁B. 实行摊丁入亩C. 推广种植红薯D. 推行“一夫一妻”制度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6. 明朝时期,以下哪个地方不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A. 广州B. 泉州C. 宁波D. 北京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A. 重农抑商B. 闭关锁国C. 均输法D. 科举制度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B. 小说C. 戏曲D. 科学答案:D9. 清朝时期,以下哪个地方不是重要的文化中心?A. 北京B. 南京C. 扬州D. 广州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A. 地主与农民的矛盾B. 官僚与百姓的矛盾C. 民族矛盾D. 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武则天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

答案:郑和3. 清朝康熙皇帝的年号是________。

答案:康熙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________是最早的。

答案:造纸术5.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是________。

答案:重农抑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赋等,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10月月考(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古人在分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爵位B.官名C.谥号D.行业2.(2分)2.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 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3.(2分)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4.(2分)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5.(2分)5.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6.(2分)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2分)7.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8.(2分)8.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安徽省淮北市孙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孙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孙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苏俄农夫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华蜜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华蜜感”的缘由可能是()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干脆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安排”。

结果这一尝试()A.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B.造成了严峻的经济政治危机C.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旺盛 D.快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③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④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20世纪30年头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列材料理解最为精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5.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实行的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爱好。

二十世纪三十年头,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知国人“我看到了将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 _”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这里“_”应填写的是()A.集体化 B.法治 C.安排 D.工业化6.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

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①④B. ②③C.②④D.①③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2022.1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统一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修筑长城B.尊崇儒术C.推广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2.汉初,诸侯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到汉武帝时,王国中“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汉朝A.实行推恩政令B.积极开拓疆域C.采取盐铁官营D.推崇儒家学术3.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

这种演变反映的是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4.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越英国的机遇。

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

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A.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B.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C.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D.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是统治者的国家”。

新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该学者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

文官法的颁发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7.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参照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三个草案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朱唐庄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1. 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盛庚(圆耀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

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A.国家组织形式B.王位继承法C.诸子分封次序D.内外服制度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

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B.加强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3. “自成汤咸至于帝乙,不敢自暇自逸,知曰其敢崇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君(居),罔敢湎于酒。

”该材料能够反映()A.夏朝王位继承制度B.商朝地方管理制度C.西周原始民主传统D.秦朝岭南社会状况4.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此后,晋国、楚国都组织过类似的会盟。

这说明()A.宗法制完全崩溃B.会盟能消除战争C.周王依附齐桓公D.分封制逐渐瓦解5. 西周金文中有不少“支子(庶子)不祭”原则的记载。

但因社会变迁、家族繁衍迁徙及家族内部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支庶独立祭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血缘宗法原则未被遵守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C.尊宗敬祖思想发生动摇D.宗法制度存在张力6. “皇”字在秦朝以前常用于美化人们想像中能主宰一切的天神,比如“皇天”,后来逐渐演变为天神的本身的称号;而“帝”字在春秋以前多指冥冥之中的“上帝”。

据此可知,秦始皇采用“皇帝”称号的主要目的是A.突出皇帝独尊的地位B.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C.证明皇权的合法来源D.论证君权神授合理性7. 《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

这可以用于印证()A. 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B. 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D. 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三星堆遗址。

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鲜明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材料“其独特的祭祀行为”不符,华夏认同观念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2.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据此推测,战国时期( )A.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B.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C. 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D. 儒家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田氏代齐”、“六卿分晋”的现象,说明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A项正确;“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排除D 项。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1(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1(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时量: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计45 分)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演变。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2.西汉初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正式形成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

以下属于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节度使制度D.均田制5.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杯酒释兵权②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③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④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以上说法都正确7.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有()①明朝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内阁③清朝设立军机处④实行八股取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在()A.梭伦改革时期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9.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公民法的形成C.万民法的出现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10.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权利法案》的颁布B.光荣革命的爆发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1832 年议会改革11.美国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以下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国会负责B.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可以弹劾总统C.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违宪D.三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12.法国1875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2022.10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2.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

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

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

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A.彰显北魏政权的合法性B.加大汉化改革的力度C.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D.缓和阶级与民族矛盾3.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情况,并接受考课。

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

这表明此时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4.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例,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其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_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_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1. 下图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集簿》。《集簿》内容言简意赅,区区700字却涵盖了东海郡(即今连云港地区)的行政建置和吏员配备、农业经济、民政、财政等方面内容和22个项目的综合统计。这是汉代实行哪一制度的依据?( )
A. 察举制B. 编户制C. 刺史制D. 上计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出土的简牍《集薄》涵盖了行政建置、农业、民政、财政等方面的统计情况,而上计制是关于统计仓库存粮、垦田、赋税和户口数的制度,因此是汉代上计制的依据,D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合,排除A项;编户制是统计户口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刺史制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监察地方的制度,与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3. 罗纳德·塞姆在其著作《罗马革命》中提到,“显贵们不仅警惕地把守着进入元老院的门槛,他们还试图垄断执政官这一职位……罗马共和国,所谓的罗马人民的公共财产,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空洞的名号。”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
A. 元老院已经名存实亡B. 政治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C. 公民被剥夺了参政权D. 执政官掌握了最高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西方)。根据材料“显贵们仅警惕地把守着进入元老院的门槛,他们还试图垄断执政官这一职位”可知,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和执政官都被贵族垄断,这说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具有贵族寡头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老院被贵族垄断,并不是名存实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参政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执政官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材料不涉及周天子权力集中问题,而且据所学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项不符史实,材料中不能体现,符合题意,选择C项;据材料“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可知,周人重视神灵,当然也包括周天子,因此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能在材料中体现,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材料“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可知周朝非常重视血缘关系,B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B项;据材料“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可知,周人重视以血缘关系构建等级秩序,D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质量检测卷历史(B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课~第7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史记·晋世家》云:“唐人作乱,成王灭之,而封大叔,更迁唐人子孙于杜,谓之杜伯。

”《史记·殷本纪》:“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蒲姑。

”西周时期的这些举措()A.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意在利用分封制强化政治认同C.与商朝内外服制建立基础相同D.严重加剧民族之间文化的对立2.《通典·职官》记载:“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

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

其后诸州复置监察御史。

”《汉旧仪》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为东西曹。

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

尝以秋分行部,日食,即日下赦书,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

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

”这体现出汉初()A.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B.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管C.诸侯王势力已遭到削弱D.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日益强化3.希腊斯巴达城邦的长老会议员当选资格有严格限制,一般需要出身富有或者贵族之家才能当选。

而且一旦当选,终身任职,“终生显要”,他们“不依成文法规,一味随意专断”。

这反映出斯巴达()A.立法权的至上性B.具有稳定的民主运行机制C.寡头政治的特点D.城邦制度受地理环境影响4.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惠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对应填涂在机读卡上,并转抄在答案卷的表格中)1.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

这反映了()A.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B.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2.庄子认为:人人自在,唯恐天下扰乱了他的本性;人人安舒,唯恐天下改变了他的常德。

天下人不扰乱本性,不改变常德,就不需要管治天下了。

这说明庄子强调()A.道法自然 B.绝仁弃义C.无为而治 D.齐物逍遥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荀子思想中之君主,乃一商贵威严之公仆,而非广土众民之所有人。

若一旦不能尽其天职,则尊严丧失,可废可诛。

”这说明荀子()A.倡导民主思想 B.强调君主权威C.鼓励百姓起义 D.主张尊君重民4.《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5.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无数思想家.他们的言行为后世留下了很多成语典故。

下列成语反映道家思想的是()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C.人定胜天 D.以柔克刚6.“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

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8.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

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9.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10.《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11.在汉代,在国,在家,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要尊卑有序。

汉律中已有“大不敬”、“不孝”、“不道”等罪名。

这反映了汉代()A.儒家道德伦理等同法律B.“礼”的思想颇受重视C.是等级制度的发轫时期D.“三纲”伦理已经僵化12.《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

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

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

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A.复古主义的特色B.严刑峻法的特色C.程序简化的特色D.以儒入法的特色13.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

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依据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

在理学兴起前,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

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A.儒家学说一度失去正统地位B.九品中正制重视德行才能C.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重视D.门阀政治受到了冲击挑战14.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15.隋唐时期,在政府的支持下翻译了大量佛经;唐朝皇帝追尊老子为祖先,玄宗亲注《老子》,下令所有人家必须家藏一本,开元二十年还以老庄列文取士。

这表明此时()A.佛道二教实现良性融合B.道教思想社会基础牢固C.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D.政治权力影响思想传播16.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1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18.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19.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0.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

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

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1.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

葛兆光先生也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

”这最能反映()A.理学的核心是礼教B.“格物致知”的重要性C.理学思想的生活化D.“知行合一”的必要性22.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25.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第II卷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爱人不亲,反(反思)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杨伯峻《孟子译注》材料二汉代政制,三代以下称美,关健即在于吏治队伍中存在一个由通经入仕形成的儒生群体。

他们“学大义,以道事将”,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

——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材料三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四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然不免是虚伪和“吃人”,决不可能把社会引向理想境界。

——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理想国》(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哪些思想?(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儒生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背景。

(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家复兴”的背景和表现。

(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材料四中的观点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三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