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上课永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
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作品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品注释:1.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
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
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3.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4.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5.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6.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7.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8.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9.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忆秦娥·娄山关(共24张PPT)∣冀教版
图片欣赏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图片欣赏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背景介绍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
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 得长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峰,起 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 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 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第五组 · 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语文冀教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五千多的历史长河,前人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文学体裁。如先秦散文、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的词体变化多端,如毛泽东创作 的《泌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就是词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9202 1/8/9A ugust 9, 2021
“真如铁”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漫道”两字,就不仅表现了红军 对自然险阻的藐视,而且体现了红军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红军挥戈东指,重新攻占了强敌如云、严加把守的天险娄山关,硬是 从这坚固如铁的关口上头超越过去了。这句也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 新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征途,并且胜利地跨过了天险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师:相同点是都是令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歌曲,除蜗牛主题都是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作品,不同是题材、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踊跃出大量的优秀爱国歌曲,大部分都是以歌颂祖国、赞美祖国为主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首曾经令人激情澎湃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
《娄山关》(出示课题)从歌曲的体裁形式上区分,大部分歌曲可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出示课件)师: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
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老师唱几句)。
艺术歌曲: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名人的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歌曲忆秦娥----娄山关就属于一首艺术歌曲,他的歌词来源于毛泽东的一首诗词,作曲家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了这首独唱曲。
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娄山关的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师:同学们朗诵的感情很充沛,有人知道这首诗词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师补充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娄山关是从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毛泽东指挥红军攻打黔军,抢占川贵的要塞娄山关,这次战斗打了两天,歼敌两个师,攻克娄山关。
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表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英勇杀敌的场面以及战斗必胜的顽强信念。
忆秦娥是词牌名,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陆祖龙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
看看音乐史如何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地战斗场景中的。
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以下三个音乐要素:旋律、力度、节奏不断上行的旋律,音量(力度)不断加强p—f,急促的节奏三连音(像重逢的号角声)和小附点(像急促的马蹄声)在前奏中找到号角声和马蹄声急促、阵阵响起(三连音、附点板书节奏,并练习)上片:(表气氛、情景))是大军过娄山关的场景。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忆秦娥·娄山关》教学PPT课件(2篇)
探究
毛泽东为何要把 “梧桐叶下黄花发”改 为“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霜 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 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押韵 意象
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 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 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 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 “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 “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 “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 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 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
1935年1月,红军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
作 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乘贵
背 州境内空虚之际出敌不意改变行军方向,
景
冲破阻挠,二渡赤水,重占桐梓、娄山 关和遵义。在点灯山一带与敌军激战,
共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终
于占领高地,控制娄山关关口。这是红
暗:革命精神
小 结
实:行军的所见所闻所感。
虚:娄山关的激战。
4 毛泽东词两首
忆秦娥·娄山关
背景:1935年初,在红军长征
途中,于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贵州省 的遵义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 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统帅地位。随后, 于2月下旬,红军在娄山关与遵义地区, 胜利地进行了遵义战役,歼灭敌军两个 师又八个团,取得了自撤离中央苏区以 来第一个重大的胜利,向挽救中国革命 的遵义会议,献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此 期间,毛泽东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忆秦 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PPT(上课用)
作
背
景
年红军开始长征,年月红军攻占遵义,二
渡赤水,日攻占桐梓,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
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
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
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
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
大胜仗。
模板:
素材:
背景:
图表:
下载:
教程:
资料下载:
•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从视觉角度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 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 了中间的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 景,表现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抒发诗 人胜利的豪情。
❖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 写景:(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 壮奇丽的意境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
1、词的上阙中有哪些意象,渲染了 怎样的气氛?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 喇叭声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 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 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 的红军队伍。
2、这里仅仅是写景吗?除写景外 还写到了什么?
暗写景中人,以有声衬无声。天色未 亮,凄风冷月,红军披星戴月、跋涉 风霜,含蓄刻画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 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 概。同时也为下阕预蓄了气势。
三、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来写景?有何艺术效果?
• 写景:(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 境。 • 抒情: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 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 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 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 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地暗示了娄 山关战斗的激烈。 •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 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
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 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 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 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 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 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 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 十分悲壮深沉。“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 音外,还充溢诗人的主观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 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 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 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红 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由于主观上对军 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 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
《忆秦娥 娄山关》快乐课堂 经典必读诗词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快乐课堂 经典必读诗词——中小学生
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 形 容 马 蹄 声 ,以 “咽”来 描绘 喇叭 声,准确 而精 彩。
第3页共5页
“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 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
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
第1页共5页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西 风 烈 ,长 空 雁 叫 霜 晨 月 。” 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 清 晨 ,寒 霜 漫 天 ,西 风 猛 烈 地 吹 荡 ,晓 月 依 然 挂 在 天 边 ,这 时 雁 的 叫 声 阵 阵 传 来 ,更 增 添 几 分 冷 峻 与 悲 壮 。 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 跟着,“霜晨月”这 一 景 句 的 重 复 ,固 然 是 词 牌 的 规 定 ,同 时 又 起 着 联 系 下 文 的 作 用 。 “马 蹄 声 碎 ,喇 叭 声 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另附写于1934年 的 原 版 本 :
西风烈,梧 桐 叶 下 黄 花 发 。 黄 花 发 ,马 蹄 声 碎 ,喇 叭 声 咽 。
雄 关 漫 道 真 如 铁 ,而 今 迈 步 从 头 越 于 李 白 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2)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如“娄山关”、“霜晨鸟”等;(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悲秋”、“忧国忧民”等。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忆秦娥娄山关》;2. 写一篇关于《忆秦娥娄山关》的鉴赏文章;3. 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忆秦娥娄山关》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鉴赏能力的提高;3. 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2. 《忆秦娥娄山关》的译文和解析;3. 相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 教案 )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品味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从文中把握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幻灯出示。
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诗词知识讲解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沁园春”即词牌,一般表达豪放激越的情感。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当中“漫道”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头出示:一幅毛泽东画面。
上一节课,外貌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到了毛泽东词的豪迈雄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忆秦娥.娄山关》。
二、写作背景由题目日期“1935.2”引入历史,检查学生的预习。
1、这首词的词牌名,题目2、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三、听录音朗读,纠正字音,节奏,指名两名同学朗读。
(播放音频)四、赏析词: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阙。
1、读上阙,学生仔细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学生汇报:看到长空、雁群、霜晨、冷月……(视觉)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二月的清晨,红军正在急行军,当凛冽的西风,辽阔的天空,铺地的寒霜,凄冷的残月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凄凉、冷清、苍凉、静冷……其实这两句也是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行军的季节和时间渲染清寂苍凉的氛围(2)听到了:风声、马蹄声、喇叭声、雁叫声(听觉)A一般人们常说万马奔腾,马蹄声应该是壮观的,这里用碎来形容,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碎呢?学生分析汇报。
小结: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马之多,行军之急,再加上环境之恶劣,所以听到的马蹄声是凌乱的,杂碎的。
(“细碎”,表现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
)B喇叭声咽,军号的声音应该是嘹亮的,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咽”字?学生分析汇报。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03
CATALOGUE
《忆秦娥-娄山关》的思想主题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娄山关的深深怀念和感慨。
通过描绘娄山关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
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主题的体现方式
通过描绘娄山关的自然景色,如“西 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展现了诗 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战斗场景
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战斗场 景,引导学生感受红军英 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 风貌。
诗词语言特色解析
语言风格
文化内涵
分析诗词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 生动形象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 言艺术。
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 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加 深对诗词的理解。
修辞手法
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 的表达技巧。
语言技巧
该作品展现了毛泽东高超的语言技巧,如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独 特的诗歌节奏和韵律,这些技巧可以借鉴运用到其他文学创作中。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分析
通过对《忆秦娥-娄山关》的文本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诗歌的意象、意境、语 言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情感教育
当时的评价
受到高度赞誉
这首词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 好评,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 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 涵。
引起社会关注
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中国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的评价
高度评价其历史地位
在现代,这首词被高度评价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 思想意义。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 词两首 《忆秦娥娄山关》(上课用)(1)
西风烈,
以动写静、以有
长空雁叫霜晨月。 声衬托无声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 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 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不要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险阻的蔑视 从头:重新开始。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 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 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 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1、词: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2、词可以分为上下两段,叫做“片”或“阕”。
3、词的分类
①篇幅: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赴 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 争的艰辛曲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
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 如海,残阳如血。
下阕:胜利后苍山远眺图。
写作手法:1、侧写娄山关战斗 2、情景交融
• 主题:通过对娄山关战斗的侧面 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 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 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和必胜的信念。
本词的艺术特点: 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 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深化主题。
4、5句:出征情形——刚劲悲壮,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碎:细碎,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行军之急、行军 之速 咽:形容晨风中军号时断时续,既表现了红军斗争生活的 艰苦卓绝。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
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 行动,词人巧妙地略去了中间 的战斗过程,而接着写胜利后 越过娄山关的情景。
本词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娄山关进军行动的描 写,歌颂了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 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又预 示了革命前途是无限光明、无限广 阔的,但前进的道路艰难曲折,还 需经历无数的流血牺牲。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不要说有强敌把守的 娄山关真的像铁一样 牢不可破,
而今迈步从头越。
现如今,红军硬是从 娄山关的山顶跨越过 去了。
而今迈步从头越。
勾画了跨越娄山关的 雄姿,表达了胜利的 喜悦。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两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 且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 并巧妙地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 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 命精神。同时,这两句与上阕的“霜晨月”呼应, 说明一天 ( 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血” 的傍晚 ) 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 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 突出。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七 律 万花纷谢一时稀。
冬云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1962.12)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pí)。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诗句联想
水调歌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1965.05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 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 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人教版《忆秦娥·娄山关》教育课件
从 头 越雄 ,关 苍漫 山道 如真 海如 ,铁 残, 阳而 如今 血迈 。步
从 头 越
马 蹄 声西 碎风 ,烈 喇, 叭长 声空 咽雁 。叫
霜 晨 月 。 霜 晨 月 ,
忆
一秦
九 三
娥
五
年
二娄
月山
关
朗诵鉴赏
1 上片如何表现娄山关的晨境?
2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体会“苍山如海, 残阳如雪”的意境。
3 体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意韵。
上阙:
西风凛冽、雁声嘹唳、 霜华满地、残月如钩
悲凉沉郁
“碎”:表现出在铺满寒霜的崎岖山间石径上,马儿不能放步奔
跑,只能发出细碎杂沓的声音。
“咽”: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若
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 写红军进行娄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 途中的艰难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的气氛。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 抒情: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 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 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 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 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上课
本词的艺术特点
• 一、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 二、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 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 娄山关的激战; • 三、以景传情,景情并茂——这首词所取景物逼真 而又典型,极富表现力,极能传情,它以写景发端, 以写景收束,感情浓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 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 意境,深化了词的主题。
诗句联想
沁 园 春 长 沙
(1925)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探究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一、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 说明了什么? 二、碎、咽分别指什么? 三、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什么气氛?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表现出红军怎样的 精神风貌?
一、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诗句联想
七律
到 韶 山 (1959.6)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七 律 高天滚滚寒流急, 冬云 大地微微暖气吹。 (1962.12)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pí )。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忆秦娥 娄山关》快乐课堂 经典必读诗词教程
从头越:
叠句,作用同上片“霜晨月”。
苍山如海:
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
“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
从中,我们不是也可以看出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吗?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
前一句写山。
“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
博古讥讽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
毛泽东认真总结了土城战役的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
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再克娄山关,2月28日重新占领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两个师,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当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
全词不长,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此词上半阕,
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
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 托无声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 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 风度,为下阕蓄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 漫道:不要说。 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从头:重新开始。
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 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 关的险固。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 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 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 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 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 十分悲壮深沉。“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 音外,还充溢诗人的主观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 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 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 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红 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由于主观上对军 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 “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
以写景来点明时间和环境 时间:残月天边明 的拂晓时刻; 环境:西风凛冽, 天宇辽阔,雁声嘹 唳,寒霜铺地,残 月如钩。
二、碎、咽分别指什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从 方面来写行军,并进一 步强调行军的时间和环境,强化了 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 对词意起着承转与,民谣称为‘地无三日平’, 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 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而 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 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
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写 作 背 景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 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 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 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 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 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 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 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 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 意境壮阔,亦喜亦悲,亦忧亦欢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
上阕:写霜晨行军的情景,渲染苍 凉沉郁的气氛。
探究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一、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 说明了什么? 二、碎、咽分别指什么? 三、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什么气氛?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表现出红军怎样的 精神风貌?
一、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 如海,残阳如血。
下阕:写过娄山关时 的所见所感。
本词的艺术特点 一、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二、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 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 激战; 三、以景传情,景情并茂——这首词所取景物逼真而又 典型,极富表现力,极能传情,它以写景发端,以写景 收束,感情浓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四、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词 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残阳 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它们都构成了典型的意境,深 化了词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