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设计质量控制原理与应用.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p106
建设监理 第六章
18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①单位(子单位)工程,② 分部(子分部)工程,③分项工程,④检验批。 p106
1.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划分
2.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划分:①共划分为9个分部 (p106,表6-1);②子分部工程(p110) p106-110
及周边环境条件等的适应性;(4)技术方案与承包人技
术力量、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的相称性;(5)新技术方案
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可靠性;(6)新技术方案实施
的安全性
p91-92
(二)审查方法及程序
p92
六、工程案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方案审查
(阅读材料)
p92-97
建设监理 第六章
13
第四节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验收;11.竣工服务承诺制度;12.培训上岗制度:承包人
的所有上岗人员应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持证上岗;13.
工程质量事故变更及调查制度:(事故的原因、责任、处
理)“三不放过”原则建。设监理 第六章
12
五、监理对施工新技术方案的审查
(一)审查要求:(1)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2)
技术方案编制的科学严密性;(3)技术方案与工程施工
[1]图纸会审:为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 状态,监理应会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图纸会审一般包括的 主要内容有: (1)是否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图纸是否经设计 单位正式签署。 (2)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 (3)设计图纸与 说明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的时间表。 (4)设计地震烈度是 否符合当地要求。 (5)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的图纸相互间有 无矛盾;专业图纸之间、平立剖面图之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 漏。 (6)总平面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 一致。 (7)防火、消防是否满足要求。 (8)建筑结构与各专业 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
二建继续教育第6章: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与工程质量控制原理
• 二、工程质量控制原理
• (一)PDCA循环原理
•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法, PDCA即计划 (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 段,由于这个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的戴明发明的,故又称“戴明循环”。
第六章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与工程质量控制原理
• 一、质量管理体系
•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针对工程实施过程的 管理过程,通过严密全方位的计划和控制保证实施过程 和工程质量都能满足工程目标。
•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的 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者说是一个现场,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的要求建立并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节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 一、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包括:4M1E • (1)人(Man) • (2)材料(Maerial) • (3)机械(Machine) • (4)方法(Method) • (5)环境(Environment)
第二节 施工准备阶的质量管理段
• 二、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 (二)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制度 • 1.设计交底 • 设计交底是指在施工图完成,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
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 位做出详细的说明。 • 2.图纸会审 • 图纸会审是指承担施工阶段监理的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 位。材料、设备供货等相关单位,在收到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后,在设计交底前进行的全面细致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的活动。
药物制剂工程-第六章 制剂质量控制工程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生产 记录
台账
报表
台 账
明细 记录 表
台账原是指摆放 在台上供人翻阅 的账簿,故名台 账。久而久之, 这个名词就固定 下来,实际上就 是流水账。
文件
工作 计划
工作汇报
Hale Waihona Puke 信息流程图三、人流控制
1.把资源输入到过程中,通过人的劳动转化为产品和 新信息服务等输出,制剂产品质量控制要以人为本。 2.产品所到达的质量程度与生产过程及质量监控人员 的工作态度成正比。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一:
质量的定义: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好、卓越、美丽、独特”等述语都是主观的和含糊的。 一旦质量被定义为符合要求,则其主观彩随之消散。任 何产品、服务或过程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的产品、 服务或过程。如果不能符合要求,就会产生不符合要求 的结果。
基本原则二:质量系统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选出 来,而不是促进改进。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 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 现不符合的时机。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 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地完成,而不是把资 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第四节 抽样和检验
• 1、抽样方案 • 2、留样 • 3、常用制剂分析技术 • 4、制剂的检验 • 5、质量问题和处理
计数抽样方案
合格判断数
C
• (二)其他抽样方案
• 统计学抽样首先要强调产品的均匀性,但实际上 固体和半固体等制剂产品往往存在均匀性问题。 要做到取样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必须根据产品性 质来选择取样点。
在备忘录中他向上级提出了使用“控制 图”( Control Chart ) 的建议。 休哈特重要 的著作是1931年出版的《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 控制》(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
第六章控制图、过程能力和直方图
在工序控制中需要了解的三个方面,都能在控制图上得到。 (1) 在连续的生产监控中,有无变化的征兆; (2) 有无急剧的变化; (3) 有无越出控制范围的异常值。
--控制图的作用:
在质量诊断方面,可以用来度量过程的稳定性,即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用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对过程加以调整,而什么时候则需使过程保持相应的稳定状态; 在质量改进方面,可以用来确认某过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1.864
1.816
1.777
E2
2.660
1.772
1.457
1.290
1.134
1.109
1.054
1.010
0.975
m3A2
1.880
1.187
0.796
0.691
0.549
0.509
0.430
0.410
0.360
D3
-
-
-
-
-
0.076
0.136
0.184
0.223
d2
1.128
1.693
P
-
n -
(1- )
Pn
-
Pn
-
3
u
-
3
n
u
-
+
u
-
3
n
u -
c
-
3
c —
c
-
3
c +
控制系数选用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A2
1.880
1.023
0.729
0.577
0.483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第六章 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
第六章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第6.0.1条材料和构件的质量可采用一个或多个质量特征表达。
在各类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应对材料和构件的力学性能、几何参数等质量特征提出明确的要求。
材料和构件的合格质量水平,应根据各类材料的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结构构件可靠指标确定。
第6.0.2条材料宜根据统计资料,按不同质量水平划分等级。
等级划分不宜过密。
对不同等级的材料,设计时应采用不同的材料性能标准值。
第6.0.3条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下列三种控制:一、初步控制:对人工材料和构件,在试生产阶段应根据材料和构件的合格质量水平确定合理的原材料组成和工艺参数,并为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提供材料和构件性能的统计参数。
二、生产控制:在正式生产阶段,应根据规定的控制标准,对材料和构件的性能进行经常性检验,及时纠正偏差,保持生产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
三、合格控制(验收):在交付使用前,应根据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对材料和构件进行合格性验收,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
第6.0.4条合格控制可采用抽样检验方法进行。
各类材料和构件应根据其特点制订具体的质量验收标准。
其中应明确规定验收批量、抽样方法和数量、验收函数和验收界限等。
质量验收标准宜在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制定。
第6.0.5条对于生产连续性较差或各批间质量特征的统计参数差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在制定质量验收标准时,必须控制用户方风险率。
计算用户方风险率时采用的极限质量水平,可按各类材料的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结构构件可靠指标降低0.25确定。
当有充分根据时,确定极限质量水平采用的可靠指标尚可适当调整。
仅对连续生产的材料和构件,当产品质量稳定时,可按控制生产方风险率的条件制定质量验收标准。
第6.0.6条当一批材料或构件经抽样检验判为不合格时,应根据有关的质量验收标准对该批产品进行复查或重新确定其质量等级,或采取其它措施处理。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理解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
2. 学生能了解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如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竣工及后期运维等,并理解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3. 学生能掌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核心管理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策划和管理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进度、成本等方面的跟踪与控制。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管理专业,树立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未来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对工程管理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工程管理概述:介绍工程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目标,以及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程管理概述2. 工程项目策划:讲解工程项目策划的重要性、策划内容和方法,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程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3. 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分析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设计质量控制、设计进度控制和设计成本控制。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程项目设计管理4.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阐述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如施工组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成本控制。
第六章质量管理
第六章质量管理本章目标1.能够从不同角度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内涵。
2.明确质量的形成过程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3.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典型模式,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4.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和类别。
5.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人生离不开质量,老师的上课质量,公司的管理质量,生活的环境质量,政府官员的施政质量,上下班的交通质量,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个人的生活质量,等等,都与质量息息相关。
质量是企业提供给顾客唯一的东西,只有顾客可以评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质量;质量也是唯一让企业维持竞争力,让顾客满足的东西。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J.M.Juran)曾讲过,“正如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一样,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如今已成为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质量的基本概念(一)质量的定义关于对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符合性质量20世纪4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水平。
2.适用性质量20世纪60年代,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从使用的角度定义产品质量。
朱兰给质量下的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fitness for use)。
他认为应该更多的站在顾客或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任何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包括服务”。
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是外部顾客的需要,即质量的高低由顾客来评价。
朱兰的这个定义道出了质量的本质,因此,“适用性”也就成为最著名也是最流行的权威定义。
3.满意性质量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质量下的定义是:“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第六章 质量成本与质量控制
项目
名称
内部损失成 外部损失成 预防成 鉴定成 质量总成
本
本
本
本
本
金额合计 占质量成本总额(%)
19.89 77.48
2.11 8.22
0.70 2.73
2.97 11.57
25.67 100.00
[解] 由表可见,内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77.5%,而预防成本仅 占2.7%,说明企业质量成本类型处于改进区。因此,该企业的主要目 标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增加预防成本,降低内部损失成本。
• 机:本身及附件(工、模、夹具等)运行是否正常;
• 料:原材料的力学、物理及化学的性能指标是否符 合要求;
6.1.2 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方法:在保持顾客满意的基础上降低 公司运营成本,增加赢利.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提高作业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6.1.2 质量成本的构成
• 总质量成本=控制成本+损失成本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 部损失成本)
1. 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过程、体系的质量满足组织 自身、顾客、及社会提出的质量要求
2. 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预防不及格 产品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3. 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
质量控制的程序
•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因素制 定计划和程序,建立质量控制的计划 和标准 • 实施中,连续的评价和验证,对异常 情况进行处理,纠正,防止再次发生
则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验表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习题册问答题答案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问答题答案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4、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5、产品:过程的结果。
6、质量环:在ISO质量标准中,将质量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分为12个阶段,用一个首尾相接的环表示,称为质量环。
7、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8、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9、质量监督:为保证满足质量要求,由用户或第三方对程序、方法、条件、产品、过程和服务进行连续评价,并按规定标准或合同要求对记录进行分析定义。
五、简答题1、质量概念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1)符合性的质量追求的是产品合格,仅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2)适用性的质量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顾客满意)质量覆盖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以持续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为目标。
2、质量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特点?(1)传统质量检验阶段操作者的经验就是检验的“标准”——“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质量检验阶段设有专职的检验部门和人员,“检验员的质量管理”,其特征是事后把关,进行100%的检验。
(3)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事先预防。
但过份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特征是“三全一多样”(或四全)(5)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发布了ISO9000-9004质量管理保证系列标准,并宣传贯彻。
3、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4、制造产品(有形产品)的质量属性有哪些?答:性能、特征、可靠性、一致性、耐久性、可维护性、美观性和感知质量。
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相关知识;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及其适用场景,并能运用相关算法分析控制系统性能;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控制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控制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控制领域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控制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包括控制系统定义、开环与闭环控制、稳定性概念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观测器设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器设计4.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动态性能分析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5.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教材章节:第五章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6.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与创新设计:分析实际控制系统案例,进行创新设计;教材章节:第六章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与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32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下进度进行: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2课时)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6课时)3. 控制器设计(8课时)4.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6课时)5.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6课时)6.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与创新设计(4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控制器设计等理论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补偿与综合
目录
控制系统补偿器 控制系统综合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 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
01
控制系统补偿器
补偿器是一种用于改善控制系统性能的装置,它能够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来调整系统的增益、相位和频率特性。
补偿器的定义
补偿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通过调整补偿器的参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抑制扰动、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等。
系统调试与优化
0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回到平衡状态的能力。
控制系统稳定性定义
只有稳定的系统才能实现预定的控制任务,不稳定的系统会导致系统性能恶化甚至失控。
稳定性重要性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计算劳斯表第一列的符号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劳斯判据
通过计算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和虚部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赫尔维茨判据
通过计算频率响应确定系统是否稳定。
奈奎斯特判据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
通过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增加阻尼比
通过增加阻尼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结构
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03
02
01
04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
稳定性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的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速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结词:神经网络控制器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控制算法,适用于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感谢观看
THANKS
补偿器的作用
补偿器的定义与作用
《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学一、概述1.课程性质:主要立足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汽车维修质量和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课程基本理念: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质量管理,它的理论、概念、方法的介绍。
3.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处于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实行质量振兴的基本国策,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理念,了解质量竞争的特点和方式,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认识和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追求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2.具体目标:要求掌握和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的程序、质量监督和检验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能力和对有形资源统一和谐调配的素质.第一章:概论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活动安排:上网查阅质量的发展史,讲述一遍考核评价: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与社会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知识要点: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能要点: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第二章:六西格玛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六西格玛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六西格玛的组织结构和项目选择活动安排:六西格玛实施流程的培训考核评价:六西格玛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第二层级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组织管理和项目、六西格玛的概念和质量文化技能要点:六西格玛实施流程与改进方法第三章: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活动安排:因果分析法(因果图)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关系考核评价: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2.第二层级知识要点: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技能要点:绘制和分析各类图表第四章:工序控制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工序质量、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控制图的用途、基本格式和理论活动安排:工序能力调查考核评价:常用和通用控制图的设计与应用2.第二层级知识要点:控制图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技能要点: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第五章:质量检验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质量检验的概念、必要性、方法、管理制度.活动安排:制定产品检验计划、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实施考核评价:检验的质量职能活动知识要点:质量检验的方式和基本类型、检验的流程、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抽样检验的原理和分类技能要点:计数型和计量型抽样方案的设计第六章:质量成本管理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科目、核算活动安排:制定质量成本计划考核评价: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2.第二层级知识要点:质量成本的控制和合理构成,质量成本的分析、优化和决策方法技能要点:质量成本体系数据的汇总和分析第七章:服务质量管理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形成的模式活动安排:确定直接或间接的服务质量活动考核评价:服务设计的职责和内容2.第二层级知识要点:服务质量体系的构成,服务过程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技能要点:服务质量的差距分析第八章:可靠性基础1.第一层级教学目标: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度量可靠性的基本指标、常用分布、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方法活动安排:分析可靠性的常用分布考核评价: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和预测方法.2.第二层级知识要点:可靠性的定义、分类,可靠性的指标和分布类型,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第六章 质量功能展开
§6.1 质量功能展开的起源与发展
质 量 功 能 展 开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是一种立足于在产品开发过 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的系统化、用户 驱动式质量保证方法。
质量功能展开于七十年代初起源于日本,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逐步得到欧美各发达国家的 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QFD已成为先进生产模式及并行工 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环境下质量保 证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它强调从产品设计开始 就同时考虑质量保证的要求及实施质量保证的 措施,是CE环境下面向质量设计(Design For Quality, DFQ)的最有力工具,对企业提高产品 质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顾 客的满意程度有极大的帮助。
2.技术需求
在配置技术需求时,应注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针对性,即技术需求要针对所配置的顾客需求。 (2)可测量性。为了便于实施对技术需求的控制, 技术需求应可测定。 (3)宏观性。技术需求只是为以后的产品设计提供 指导和评价准则,而不是具体的产品整体方案设计。 对于技术需求,要从宏观上以技术性能的形成来描 述。
典型的QFD瀑布式分解模型示意图
产品技 术需求 顾 客 需 求 关键零 件特性 产品规 划矩阵
产 品 技 术 需 求 关 键 零 件 特 性
关键 工序
关 键 工 艺 步 骤
零件规 划矩阵
关键工艺/质 量控制参数
工艺规 划矩阵
工艺/质量 控制矩阵
几种典型的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1. 分解为5个质量屋矩阵;QFD瀑布式分解模型3. 按顾客需求 (分解为4个质量屋矩阵) →产品需求 →零件特性 →工艺步骤 →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第六章 控制图总结
例子
已知某产品的一个尺寸要求为12—o.1,试用随机抽样方 法确定x控制图的中心线及上下控制界限。
解:在一定生产条件下随机抽样n=50,测出质量特性 值,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为:
平均值与极差控制图(
x
-R及控制图)
控制图是计量值控制图,为 x 控制图与R控制图的并用 形式。计量值需作适当分组,求出每组的平均值 x 与 每组的极差R,分别在 x 和R控制图上打点。 控制图主要观察分析平均值的变化(组间变化) R控制图主要观察分析各组的离散波动变化(组内变 化:加工误差的变化)。 -R控制图常用于控制 尺寸、重量、时间、强度、成 分、阻值等计量值。
产品质量控制
对产品质量变异进行控制,采取了以时间序列方式的控制图。在控 制图中按照区分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的数理统计的典型分布规律及 公差要求,定出两条平行的上下控制界限和中心线。 在生产过程进行之中,定期抽取试样,测得其样品的质量特性值。 将测得的数据用点子按时间序列一一描在具有坐标的控制图上,若 点子落在控制界限之中,表示生产处于稳定状态,生产过程正常, 不会出现废品;若点子越出控制界限,或者点子排列不正常,则判 断有异常原因存在,生产过程处于不正常状态。这时应采取措施加 以消除,直到生产过程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为止。有的控制图还可以 画出规格的上限和下限,越出规格界限,则说明生产过程已严重失 常,产生了废品。 由上可见,控制图是解决产品必然存在的质量变异而对工序进行质 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a)R的正态分布与总体正态分布中的/j值无关; b)R的正态分布与总体正态分布中的 值有关,两者关 系式为:
(3)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
(4)R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
二、控制图的作法(实例)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改变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在设计控制系统时,我们需 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传递函数,使得系统 的频率响应满足要求。例如,如果需要提高 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减小传递函数在高频 段的增益。
06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习题答案5-
习题答案
• 习题1答案:该题考查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 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分。被控对象是实际需要控制的物 理系统或设备;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状态,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 为可处理的电信号;控制器根据输入的指令信号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按照一 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操作,使其达到预定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目 录
• 引言 • 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控制工程基础是自动化和电气工 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 涉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 和设计方法。
总结词
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校正是指在系统原有基础上,通过加入适当的 装置或元件,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或动态特性,以满足 性能指标的要求。常见的校正方法有串联校正、并联校 正和反馈校正等。校正装置通常安装在系统的某一环节 ,以减小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
习题答案6-
总结词
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习题答案5-
总结词
第六章 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设计概念 质量损失函数 三次设计概述 质量功能展开 实验设计技术 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一、
产品质量设计概念
(一)产品质量设计的任务 : 1、要求所设计的新产品达到技术上规 定的功能目标; 2、保证产品的价值质量; 3、保证产品的图纸质量。
八、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一)过程评价; (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三)质量管理体系评估; (四)自我评定
持续改进: 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范围; 2、设定改进目标; 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 标; 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决策; 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6、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 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满足; 7、将更改纳入文件。
二、质量认证的作用 三、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 区别: 1、认证的对象不同; 2、认证的依据不同; 3、认证的机构不同; 4、认证获准表示方式不同。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略) 五、纠正措施跟踪与认证后监督: (一)纠正措施跟踪; (二)认证后的监督
第五节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 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一) 质量手册的编制 (二) 程序文件的编制 (三) 质量设计 (四) 质量记录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 文件的发布与宣讲 (二) 组织协调 (三) 质量监控 (四) 信息管理 (五)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 (六)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三节
质量审核
家具生产质量控制手册
家具生产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家具生产质量控制概述 (3)1.1 家具质量控制的意义 (3)1.2 家具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3)第二章原材料质量控制 (4)2.1 原材料选购标准 (4)2.1.1 材料种类及功能要求 (4)2.1.2 供应商选择 (4)2.2 原材料检验与检测 (4)2.2.1 检验方法 (4)2.2.2 检验流程 (5)2.3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5)2.3.1 储存条件 (5)2.3.2 管理措施 (5)第三章设计质量控制 (5)3.1 设计规范与标准 (5)3.1.1 设计依据 (5)3.1.2 设计原则 (6)3.1.3 设计标准 (6)3.2 设计变更与审批 (6)3.2.1 设计变更原因 (6)3.2.2 设计变更审批流程 (6)3.3 设计文件的审查与管理 (6)3.3.1 设计文件审查 (7)3.3.2 设计文件管理 (7)第四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4.1 生产工艺流程 (7)4.2 生产设备管理 (7)4.3 生产环境控制 (8)第五章质量检验与监控 (8)5.1 质量检验方法 (8)5.2 质量检验流程 (9)5.3 质量问题处理 (9)第六章成品质量控制 (9)6.1 成品验收标准 (9)6.1.1 验收依据 (9)6.1.2 验收流程 (10)6.1.3 验收标准 (10)6.2 成品包装与运输 (10)6.2.1 包装要求 (10)6.2.2 运输要求 (10)6.3 成品售后服务 (10)6.3.2 售后服务流程 (10)6.3.3 售后服务措施 (11)第七章人力资源质量控制 (11)7.1 员工培训与管理 (11)7.1.1 培训计划制定 (11)7.1.2 培训实施与跟踪 (11)7.1.3 培训资源整合 (11)7.1.4 培训成果转化 (11)7.2 员工技能考核 (11)7.2.1 考核体系建立 (11)7.2.2 考核实施 (12)7.2.3 考核结果应用 (12)7.3 员工激励与奖惩 (12)7.3.1 激励措施 (12)7.3.2 奖惩制度 (12)7.3.3 激励与奖惩的实施 (12)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2)8.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2)8.2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13)8.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改进 (13)第九章质量改进与持续发展 (14)9.1 质量改进方法 (14)9.1.1 全面质量管理(TQM)方法 (14)9.1.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14)9.1.3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14)9.1.4 持续改进方法 (14)9.2 质量改进计划 (14)9.2.1 制定年度质量改进计划 (14)9.2.2 实施质量改进项目 (14)9.2.3 质量改进计划的监督与评估 (14)9.3 质量持续发展策略 (14)9.3.1 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15)9.3.2 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 (15)9.3.3 加强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调查 (15)9.3.4 培养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团队 (15)9.3.5 质量文化建设 (15)第十章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 (15)10.1 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15)10.1.1 法律法规概述 (15)10.1.2 法律法规执行 (15)10.1.3 法律法规培训 (15)10.2 环境保护要求 (16)10.2.1 环保政策法规 (16)10.2.3 节能减排 (16)10.3 质量安全与环保培训与宣传 (16)10.3.1 培训内容 (16)10.3.2 培训形式 (16)10.3.3 宣传活动 (16)10.3.4 奖惩机制 (16)第一章家具生产质量控制概述1.1 家具质量控制的意义家具作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制度(2篇)
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制度(2篇)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设计质量,提升技术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等。
第三条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设计质量技术工作。
第五条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各专业设计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委员会职责:1. 制定和修订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2. 审核重大设计项目的质量技术方案。
3. 监督和检查设计质量技术工作的执行情况。
4. 组织设计质量技术培训和交流。
第七条各专业设计部门负责人职责:1. 负责本部门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2. 组织实施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3. 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八条设计人员职责:1. 严格执行设计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2. 保证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积极参与设计质量技术培训和交流。
第三章设计质量技术标准第九条设计质量技术标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规定。
第十条设计文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计说明书。
2. 设计图纸。
3. 计算书。
4. 相关技术资料。
第十一条设计文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 图纸清晰、规范,符合国家制图标准。
2. 计算书内容完整、逻辑严谨。
3. 设计说明书应详细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和设计结果。
第十二条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多级审核,确保设计质量。
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第四章设计质量技术控制第十三条设计质量技术控制应贯穿于设计全过程,包括设计前期、设计中期和设计后期。
第十四条设计前期质量控制:1. 项目立项时,应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
2. 收集和整理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技术评估
技术评估的配置主要是完成对各技术需求的技术水平
及其重要性的计算与评估。 任务之一是通过与相关外企业状况的比较,评估本企 业所提出的这些技术需求的现有技术水平; 任务之二是利用竞争分析的结果和关系矩阵中的信息,
计算各项技术需求的重要程度 ( 绝对值和百分比 ),以
便作为制定技术需求具体技术指标或参数的依据。
二、质量屋中参数的配置及计算
下面以产品规划矩阵为例说明质量屋中参数的
配置及计算。
1
首先,对顾客需求按照性能(功能)、可信性(包括可用 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 ) 、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 (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和时间性(产品寿命 和及时交货)等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将获取的顾 客需求直接配置至产品规划质量屋中相应的位置。然 后,对各需求按相互间的相对重要度进行标定。具体 可采用1~9数字分10个级别标定各需求的重要度。数值
·确定各技术需求的目标值。
3.产品设计方案确定
依据上一步所确定的产品技术需求目标值,
进行产品的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并优选出一
个最佳的产品整体设计方案。这些工作主要由
产品设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责,产品生命周 期中其它各环节、各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协 同工作。
4.零件规划
基于优选出的产品整体设计方案,并
开发阶段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
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实施 QFD 的关键是将顾客需求分解到产
品形成的各个过程,将顾客需求转换成
产品开发过程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
制要求。通过对这些技术和质量控制要
求的实现来满足顾客产品计划
零件特性
零件配置
工艺步骤
工艺计划
转换
工艺/质量 控制参数
4
通过对其它企业的情况以及本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根据顾客需求的重要程度以及对技术需求的影响程 度等,确定对每项顾客需求是否要进行技术改进以及 改进目标。竞争能力用 1~5 五个数字表示, 1 表示最差, 5表示最好。然后根据本企业现状和改进目标计算出对 顾客需求的改进程度 (比例 ) ,最后,再根据改进程度、 重要性等计算出顾客需求的权重 ( 绝对值和百分比 ) 。
设计工作,选择好工艺实施方案,完成产品工
艺过程设计,包括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
6.工艺规划
通过工艺规划矩阵,确定为保证实现关键
产品特征和零部件特征所必须给以保证的关键
工艺步骤及其特征,即从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全
部工序中选择和确定出对实现零部件特征具有
重要作用或影响的关键工序,确定其关键程度。
7.工艺/质量控制
i i
Wai Wi
r41 r42 r43 r44 … r4np
…
顾客需求nc
… … … … …
rnc1 rnc2 rnc3 rnc4 rnc np
质量屋结构 (技术评估部分)
顾客需求 Ci 顾客需求1
屋顶 零 件 特 性 1
r11
零 件 特 性 2
…
零 零 件 件 特 … 特 性 性 np 4 r12 r13 r14 … r1np … … … … …
rnc np
零 件 特 性 3
竞争分析
顾客需求nc 企业A 企业B … 本企业
rnc1 rnc2 rnc3 rnc4
技 术 评 估
重要程度Tai
相对重要程度Tj 技术指标值
质量屋内容
一个完整的质量屋包括6个部分。 1.顾客需求及其权重,即质量屋的“什么(What)”。 2.技术需求(最终产品特性),即质量屋的“如何(How)”。 3.关系矩阵,即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关 系矩阵。 4.竞争分析,站在顾客的角度,对本企业的产品和市场 上其它竞争者的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进行评估。 5.技术需求相关关系矩阵,质量屋的屋项。 6.技术评估,对技术需求进行竞争性评估,确定技术需 求的重要度和目标值等。
从QFD的产生到现在二十年来,其应用已涉及 汽车、家用电器、服装、集成电路、合成橡胶、 建筑设备、农业机械、船舶、自动购货系统、 软件开发、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开发周期 30—60%
成本
20—40%
40—60%
设计更改变动次数
技 术 开 发
1:1000
产 品 设 计
1:100
工 艺 设 计
1:10
6、屋顶
屋顶表示出了各技术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这 种关系表现为三种形式:无关系、正相关和负 相关。 屋顶中的内容不需要计算,一般只是用单圆圈 表示正相关,用符号 X 表示负相关,标注到质 量屋屋顶的相应项上,作为确定各技术需求具 体技术参数的参考信息。
QFD中的顾客需求的获取及整理
一、顾客需求的KANO
按照在产品规划矩阵所确定的产品技术需
求,确定对产品整体组成有重要影响的关
键部件/子系统及零件的特性,并对产品可
能存在的故障及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以便
采取预防措施。
5.零件设计及工艺过程设计
根据零件规划中所确定的关键零件的特性
及已完成的产品初步设计结果等,进行产品的
详细设计,完成产品各部件 / 子系统及零件的
2.期望型需求
在市场上顾客经常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
需求。期望型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顾客
就越满意。企业要不断调查和研究顾客的这种
需求,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在产品中体现这种需 求。如汽车的耗油量和驾驶的舒适程度就属于 这种需求。
艺/质量控制参数等QFD的一系列瀑布式的分解提供了
一个基本工具。
技 术 特 性 屋顶
质量屋
关 系 矩 阵 竞 争 分 析 技术特性
顾 客 需 求 屋顶
顾 客 需 求
技术评估
关系矩阵
竞 争 分 析
技术评估
屋顶
竞争分析
零 件 特 性 顾客需求 Ci 1
顾客需求1
零 件 特 性 2
零 件 特 性 3
r11 r12 r13
需求,要从宏观上以技术性能的形成来描述。
3、关系矩阵
顾客需求与技术需求之间的关系矩阵直观地说明了技
术需求是否适当地覆盖了顾客需求。如果关系矩阵中 相关符号很少或大部分是“弱”相关符号,则表示技 术需求没有足够地满足顾客需求,应对它进行修正。 关系矩阵中 nc 和 np 分别指的是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的 个数, rij(i=1,2,3,…, nc ; j=1,2,3,…, np) 指的是 第i个顾客需求与第j个技术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值。
卡诺(Noritaki Kano)
博士将顾客需求分为三 种类型,即基本型、期 望型和兴奋型。这种分 类有助于对顾客需求的 理解、分析和整理。
基本型 需求
顾 兴奋型 客 需求 期望型 满 需求 意 度
顾客需求
实现率
1.基本型需求
基本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应该具有的基本 功能,一般情况下顾客不会专门提出,除非顾客 近期刚好遇到产品失效等特殊事件,牵涉到这些 需求或功能。 基本需求作为产品应具有的最基本功能, 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顾客就会很不满意;相反, 当完全满足这些基本需求时,顾客也不会表现出 特别满意。
产 品 技 术 需 求
关键 工序
关 键 零 件 特 性
关 键 工 艺 步 骤
零件规 划矩阵
关键工艺/质 量控制参数
工艺规 划矩阵
工艺/质量 控制矩阵
几种典型的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1. 分解为5个质量屋矩阵;
顾 客 需 求
供应商详细技 术要求
系统详细 技术要求 子系统详细 技术要求 制造过程详 细技术要求 零件详细技 术要求
质量功能展开的起源与发展
丰田公司于 70 年代采用了 QFD 以后,取 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新产品: 开发成本下降了61%,
开发周期缩短了1/3,
产品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
世界上著名的公司如:
福特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 克莱思勒公司、 惠普公司、 麦道公司、 施乐公司、 电报电话公司、 都相继采用了QFD。
通过工艺/质量控制矩阵,将关键零件特性
所对应的关键工序及工艺参数转换为具体的工
艺/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参数、控制点、
样本容量及检验方法等。
质量屋
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 HOQ) 的概念是由美
国学者J. R. Hauser和Clausing在1988年提出的。质 量屋为将顾客需求转换为产品技术需求以及进一步将 产品技术需求转换为关键零件特性、将关键零件特性 转换为关键工艺步骤和将关键工艺步骤转换为关键工
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2. 按顾客需求(分解为5个质量屋矩阵)
→技术需求(重要、困难和新的性能技术要求) →子系统/零部件特性(重要、困难和新的子系统/零
部件技术要求)
→制造过程需求(重要、困难和新制造过程技术要求) →零件技术要求 →统计过程控制(重要、困难和新的过程控制参数)。
QFD瀑布式分解模型
工艺/质 量计划
严格地说, QFD 只是一种思想,一种产品开发
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方法论。
对于如何将顾客需求一步一步地分解和配置到
产品开发的各个过程中,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
分解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按照不同路线、
模式和分解模型进行分解和配置。
典型的QFD瀑布式分解模型示意图
产品技 术需求
顾 客 需 求 关键零 件特性 产品规 划矩阵
1.确定顾客的需求
由市场研究人员选择合理的顾客对象,利
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市场调查,全面收集
顾客对产品的种种需求,然后将其总结、整理
并分类,得到正确、全面的顾客需求以及各种 需求的权重 (相对重要程度 )。在确定顾客需求 时应避免主观想象,注意全面性和真实性。
2.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矩阵的构造在 QFD 中非常重要,满足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