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从战略上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宏观经济研究院

合集下载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石油四条红线是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制定的重要战略纲领,旨在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这四条红线涵盖了中石油在资源探查与储备、生产经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关键领域的重要要求。

中石油在制定这四条红线时,着眼于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四条红线的制定不仅是中石油对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本文将对中石油四条红线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将分析每一条红线的具体要求和背后的考虑,并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

其次,将阐述中石油四条红线对企业发展和能源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贡献。

中石油四条红线的制定和执行将对中石油的企业治理和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严格落实这些红线要求,中石油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挑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石油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中石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中石油四条红线,可以为其他企业和能源行业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整个社会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解读中石油四条红线的含义和背后的意义。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讨论第一条红线、第二条红线、第三条红线和第四条红线的理解。

在每一部分,我们将分析该红线的背景和意义,并结合相关的实例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所述的中石油四条红线的理解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通过此篇文章的阐述,我们旨在深入探究中石油四条红线的内涵,并对其在当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进行全面分析。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一、本文概述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供应安全、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还将借鉴国际能源安全战略的有益经验,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能源安全战略的实践与理论,本文旨在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战略建议,以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国内能源资源有限,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导致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

这种供需矛盾加剧了能源市场的波动,给能源安全带来了风险。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比重相对较低。

煤炭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煤炭的开采和运输也存在安全隐患,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挑战。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浪费现象普遍。

这不仅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也增加了能源成本,降低了经济竞争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能源国际合作面临挑战。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同时,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也给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能源安全,是我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推动能源安全战略的实现。

国考笔试公务员笔试真题和解析—言语理解8

国考笔试公务员笔试真题和解析—言语理解8

国考笔试公务员笔试真题和解析—言语理解8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

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

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

国考笔试真题,国家公务员笔试真题,公务员笔试真题和解析言语理解类,下载本文档查看。

言语理解真题1.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损害的范围涉及记忆、行为、人格、判断、注意力、视空间技能、语言、逻辑推理等多种高级神经功能。

据统计,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猝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年龄,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老年性痴呆有时会突然发病B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C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D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将不断上涨2.当前,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智能化家居产品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电动窗帘或别墅防盗系统。

从技术层面来说,一键控制、远程遥控、感应人体、自动开启这些电影里才出现的产品如今并非“高科技”,但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智能家居并未普及。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化已成为家居业未来的发展方向B目前技术上实现智能家居已无屏障C普及智能家居必须降低生产成本D智能家居的概念模糊影响其普及程度3.人的自尊可以划分为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

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认为拥有美貌才有价值感。

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标准是内化得来的。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双碳”目标不仅为推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彰显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的大国担当。

“双碳”目标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低碳政策框架体系的形成,使各类主体成为低碳转型的参与者与共享者。

2021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首份《能源部门实现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指出能源部门产生了当前全球约3/4的温室气体,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还是要靠能源低碳化转型…。

只有清晰认识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现实挑战、科学规划未来能源低碳发展路径,才能保障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本文从“双碳”目标出发,研究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能源转型对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作用,为“十四五”及更长时期推进能源转型、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意义“双碳”目标指引并推动着我国能源产业不断向低碳高质量方向发展,力促经济、能源与生态协同共赢。

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能源转型正在加速进行。

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高达2.2万亿t,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0%以上,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过去建立在化石能源消耗之上的粗放式发展,也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能源消费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当前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仍在80%以上;2020年,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能源占比分别为56.80%、18.90%与8.40%,非化石能源仅占比15.90%。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有哪些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有哪些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有哪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有哪些一、加强政策扶持,提振发展实体经济信心。

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制定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增强企业家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

加大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和结构性改革力度,挖掘存量资金潜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通过整合政府各种专项资金、减免税费等方式,提高投资回报率,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二、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实体经济总体实力。

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加快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中的农业、工业、能源、商贸、交通各领域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

从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通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调整升级。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社会氛围,梳理完善现有政策措施,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程。

不断完善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制度,完善和落实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和管理办法,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1、实体经济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财富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于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和积累。

经济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认为物质产品是社会的真正财富,生产物质产品的实体经济则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而实体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则决定了财富的数量和质量。

2、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煤炭经济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是对煤炭在经济中的作用、影响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煤炭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研究煤炭经济需要关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研究煤炭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模式,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减少煤炭的浪费和资源损耗。

此外,还可以研究煤炭资源的环境影响和治理措施,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研究煤炭经济需要关注煤炭产业的发展。

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就业、提高产值和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结构调整和政策支持,可以为煤炭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战略指导,推动煤炭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再次,研究煤炭经济需要关注煤炭经济的影响。

煤炭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能源安全,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煤炭经济对环境污染、社会就业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可以为提升煤炭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总之,煤炭经济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通过深入研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煤
炭经济的影响,可以为国家制定煤炭产业政策、提升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解决煤炭产业环境问题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把能源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摆在重要地位,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很低,1949年仅为0.237亿吨标准煤。

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3.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21.9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68倍、改革开放初的3.5倍。

石油和天然气,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开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

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开放初的3.64倍。

电力,200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

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小水电的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从无到有,发电装机近700万千瓦;年产沼气约80亿立方米,已拥有户用沼气池1700多万口。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2.2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气消费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电及核电由5.1%提高到7.3%。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细看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细看
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 $ 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背景 下 ! 中国对进口石油不断加深的依赖越来越成为制约中 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
5. 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 # 我国能源资 源总 量 不 小 ! 但 人 均 拥 有 量 较 低 # 资 源 勘 探 相 对 滞 后 ! 影 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 # 同时 !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 平 衡 ! 大 规 模 % 长 距离 地 运 输 石 油 % 煤 炭 ! 导 致 运 力 紧 张 % 成本提高 ! 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 # 6.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 # 煤炭是我 国的基础能源 ! 富煤 % 少气 % 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 # 我 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 ! 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 # 这种状
我国 能 源 安 全 面 临的 问题 及 应 对 策 略
内容提要 $ 能源安全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 石 " 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存在 的主要问题后 * 提出需要重点考虑以能源节约 !科技进步 ! 国际 合作 ! 多渠道资源供应保障体系 ! 建立石油储备以保障石油安 全 * 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 能源安全 石油安全 对策
一 ! 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
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 一是经济安全性 ! 是 指通过维持能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相互均衡的状态 ! 在保障能源稳 定供给的前提下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 " 二是能源使用的 安全性 ! 即能源的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 成 任 何 威胁 " 其 中 ! 能 源 供 给 保 障 是国 家 能 源 安 全 的 基 本 目 标 ! 是 %量 & 的概念 ! 是对于一定的时间并受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限制的 ’ 而 能源使用安全则是国家能源安全更高目标 ! 是 % 质 & 的概念 " 西方发达国家于 "#$% 年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 (&’( )! 第一次正式 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 " 在 )* 世纪 +* 年代之前 , 国家能源安全的概念 主要强调能源供应安全及其价格稳定两方面 " 自 )- 世纪 +- 年代中期 以来 *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 国家能源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能 源问 题 ! 对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 可 持续 发 展 战 略 等 问 题 的 关注 ! 正 在 成 为 各国新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 各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存 在许多共同性 $ 一是高度重视国内企业节能降耗 , 需要在立足国内 生产 保 障 供 给 的 同 时 , 扩 大 国 际 能 源 合 作 # 但 目 前 全 球 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 ! 石油市场波动频繁 ! 国际油价高 位振荡 ! 各种非经济因素也影响着能源国际合作 # 这要求 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 !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

浅谈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对策

浅谈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对策

浅谈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对策能源是人类赖以论文联盟生存和发展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一、我国能源现状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形势,能源生产的增长并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

据预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的缺口量,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根据欧佩克(OPEC)的估计,中国的新增石油需求对世界新增石油需求的贡献高达36%。

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煤炭占到了67%以上,而新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都很低。

长期消耗化石燃料,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目前,全国能耗费用支出高出美国近一倍,占GDP总量近14%左右。

中国11个高能耗产业的33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左右。

3.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同时,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

但是,当前在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认识,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落实还不够。

4.运输是中国石油安全软肋。

运输安全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

由于运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五分之一,其余全部依靠外轮,存在着一定风险。

2011-2012下期《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

2011-2012下期《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

2012年6月《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目一、简答1.请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针对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大、经营分散的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三是针对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针对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

五是针对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是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

努力搞好进出口余缺调剂,既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又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利益。

七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资源禀赋差异大、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多种模式,推动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

1。

要适应基本国情实际,走中国式技术发展道路。

2.要把握科技发展特点,遵循科技发展规律。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问题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问题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问题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力大大增强,总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前之列。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的。

我国能源需求和消费规模将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而明显增长,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能源安全问题也将日显突出,我国能源问题的综合性,要求我国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能源发展战略。

本文就针对我国能源安全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能源战略对策。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战略高消耗引言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能源问题将极为复杂,涉及诸多方面:巨大的能源消费规模与低能源产出率之间的矛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重大挑战;能源使用对区域环境和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呈恶化态势;国内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石油资源尤其不足,长期能源供应面临严重短缺,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显突出。

上述种种能源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妥当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问题1.能源安全的概念、内涵及意义1.1.能源安全概念的由来西方发达国家于1947年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ITE),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家能源安全的概念主要强调能源供应安全及其价格稳定两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国家能源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对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的关注,正在成为各国新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能源安全的六个新内涵能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足量、经济、稳定地从国内外获取能源和清洁、高效地使用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进一步说,能源安全包括六个要素:(1)可靠的供应。

就是要保持能源供需基本平衡,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能源总量供应和结构性要求得到满足。

其中,结构性要求包括地区均衡、品种多样和不同时段间的移峰填谷,还包括整个能源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染 、 表 沉 陷 、 资源 被 破坏 , 而 引发生 态 退 化 以 地 水 进
( ) 炭资 源整 合 和煤 炭 企 业 兼 并 重 组从 源头 1煤
收 稿 日期 :0 0— 4—1 21 0 0
作 者 简 介 : 润花 ( 9 8一) 女 , 西 大 同人 , 士 , 工作 于 大 同 煤 炭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经 管 系 , 师 、 计 师 , 究 方 向 : 务 管 崔 16 , 山 学 现 讲 会 研 财
上减 少 和控制 了煤 矿 事故 发 生 , 使煤 矿 安 全 保 障 能 力 明显 增强 。 同时 , 过煤 炭 资源 整合 , 高 了煤 矿 通 提
安全 的整体 水平 , 确保 了煤 炭 资源 的合 理开 发 , 是煤 炭产 业 节约 发展 、 全发 展 、 安 实现可 持续 发展 的重 大

上 解决 了煤 炭 企 业 的安 全 问 题 。按 照 《 国务 院关 于
次 性能 源 , 是我 国 战略 上 最 安 全 、 靠 的能 源 , 可 它
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 故的特别规定》 煤 炭资源整 ,
合 对 于不 具备 安全 生产 条 件 、 法经 营 、 非 破坏 浪费 资
源 的煤 矿 , 坚决 予 以关 闭 ; 对年 生产 能力 在 3万 吨以 下 的煤 与瓦斯 突 出 矿井 , 一律 不得 纳 入 煤 炭 资 源 整 合范围 ; 同时 , 矿井 的规 模进 行 了严格 的规 定 , : 对 如 山西 、 内蒙 古 、 西 不 得 低 于 3 陕 O万 吨/ ; 疆 、 年 新 甘 肃、 海、 青 宁夏 、 京 、 北 、 北 及 华 东 地 区 不 得低 北 河 东
重组 , 合法 矿 井对 已关 闭煤 矿 尚有 开 采 价 值 资 源 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中国实⾏改⾰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005年,国内⽣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均国内⽣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民⽣活⽔平和质量得到改善。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

⽬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和社会。

中国正式加⼊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步扩⼤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

中国⼈⼝多、底⼦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均⽔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平不⾼,资源环境压⼒加⼤。

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分配差距扩⼤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

在我们这样⼀个有着⼗⼏亿⼈⼝的⼤国⾥,全⾯建设⼩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

今后⼀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展的主要⽬标:⼀是在优化结构、提⾼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均国内⽣产总值⽐2000年翻⼀番:⼆是资源利⽤效率显著提⾼,单位国内⽣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平。

实现这些⽬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

在理论创新⽅⾯,中国认真总结⾃⾝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在科技创新⽅⾯,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标和⽅针。

在体制创新⽅⾯.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明确了各⽅⾯体制改⾰的重点任务。

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分析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分析

2005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的不断上升,对外依赖度的不断提高,石油安全乃至能源安全成为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热点。

到底我国的能源安全状况处于什么水平?对国际能源供应有多大影响、能达到什么程度?为此,有必要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从而明晰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实际可获得的能源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在一定时间内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合理的能源价格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

因此,保证能源安全的关键在于能在一定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提供可靠、安全和稳定的能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尽管能源具有战略性商品的特征,但与其他商品一样,符合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必然受供求关系的深刻影响。

因此,必须首先把能源作为一种商品来分析。

多年实践表明,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支配性影响的,大部分是通过固有的市场规则———供求关系体现出来的。

2004年,我国的综合能源自给率达到94%,在此之前的几年则更高达95%以上,我国的能源供应是高度自给型的。

我国能源安全危机论,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原因:其一,能源是一个对经济发展关联度极高的因素,自从工业化以来,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依赖性就不断加深,先是煤炭,然后是石油和天然气。

正是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能源领域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二,石油危机的阴影是另一个使得人们对能源问题感到恐慌的原因。

因为石油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世界经济增长率就会出现0.5到0.8个百分点的下降,在过去的30年中,经济衰退总是与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其三,能源利益集团之间的长期博弈,也加剧了人们对能源安全问题的论争,从而一定程度地误导了普通的消费者。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

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一、我国能源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一)我国的能源状况我国虽然幅员广大,但能源并不丰富。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的11%,原油占2.2%,天然气占1.2%。

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

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

我国一次能源预测总量有4万亿吨标准煤,但其中90%是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足10%。

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2%左右,比发达国家低了10个百分点。

过去20年中,我国发电量以每年8%―9%的速率增长,2020年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预计达到2000年的3倍,相当于整个西欧2020年预测发电量的总和。

目前水电提供了全国20%的电力供应,从现在起再建设12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仅可满足2020年发电量的28%,占当年一次能源需求的12%左右。

目前我国核电在电力中所占比例更小。

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过去10年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

2003年我国消费了2.6亿吨油,其中包括净进口9000万吨原油和石油制品。

2002年我国的人均消费石油约为0.177吨(美国为3.077吨,日本为2.2265吨),分别是美国的1/17和日本的1/12。

特别是去年,我国GDP 总量达到1.4万亿元,人均GDP 已经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登上1000美元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们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使能源消费与供给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煤炭地质总局什么级别 [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

煤炭地质总局什么级别 [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

【摘要】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煤炭作为常规能源的一种,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将对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关系进行阐述,望以此促进煤炭勘探与煤炭开发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关键字】煤炭地质勘探,煤炭开发,煤炭资源中图分类号F4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煤炭能源是我国工业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是工业的命脉,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动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从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看,我国煤炭资源从总体上讲比较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

根据国土资源部《二○○六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6年底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资源储量115979亿吨,资源量82699亿吨,基础储量3338亿吨,储量18239亿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加。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6%(表1-1,说明我国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状况表)。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

目前,在我国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中,详查只有1 086亿吨,普查的1500多亿吨,找煤3400多亿吨,这些资源不能作为矿井设计和建设的依据,需要进一步勘探。

现在正在进行的勘察项目,大多是在“九五”、“十五”期间完成的普查、详查区块内进行的。

随着这些老本的逐渐减少,加强煤炭普查、详查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据有关部门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估算,到 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的缺口将达到 1250亿吨,详查储量缺口达2100亿吨,普查储量缺口达 6600亿吨,需要投资 400亿元以上。

因此在我国仍无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的情况下,必须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强煤炭地质勘察工作。

二、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现状研究目前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矿区基本上都是属于边勘探、边建设状态,即勘探出一个井田就建设一对矿井,管理系统由矿发展到局,未来得及或未能编制矿区总体建设计划和总体发属规划。

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研究

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研究

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研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国际地位显要,煤类齐全、煤质优良。

在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中,煤炭占94%左右,其他化石能源仅占6%。

从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

据煤炭行业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5亿t。

不仅如此,煤炭也是我国很经济的化石能源,其价格仅为汽柴油价格的1/9、天然气价格的1/3。

但同时也注意到,我国煤炭行业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我国煤炭总量丰富和区域短缺并存;我国优质稀缺煤种紧缺,区域调配困难,附加值利用低;煤炭资源受水资源、生态环境制约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煤矿生产回采率及综合利用率低。

从中国煤炭行业现状来看,建立我国煤炭储备体系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煤炭储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煤炭产销分离、特殊煤稀缺、生态制约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切都要求我国加快煤炭储备体系建设步伐,以合理的煤炭储备,降低煤炭消费的不确定性,建立我国煤炭资源的布局及调配机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1.1 煤炭储备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造成煤炭供应链断裂,凸显出煤炭储备重要性。

我国煤炭生产中心和消费重心脱节,煤炭运输半径大,地震、暴风雪、洪水、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可能会对煤炭供应造成威胁。

在煤炭主要消费地建立煤炭产品的储备基地,对于缓解自然灾害造成的煤炭供应威胁意义重大。

1.2 煤炭储备是加强煤系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的需要目前,我国煤系中的铀矿、锗矿、镓矿、锂矿等稀缺性矿产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也经常并没有在煤炭开采前进行抽取。

对于这些区域控制开发,实施煤炭产地储备,待今后锗、镓等稀有矿产提取利用技术成熟时,或可进行煤炭与铀、煤层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时再实施开采,对于节约我国紧缺的“三稀”矿产、促进洁净能源具有的重要意义。

1.3 煤炭储备是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开发的需要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对于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应进行储备,根据环境承载力进行适度的、分阶段的开发利用,在满足煤炭供应的同时,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于南方地区含硫、砷较高的煤炭资源,大量直接利用易造成酸雨等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应以储备为主,待脱硫技术进一步发展后再进行大量开采利用。

中国第四极: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构建的战略意义

中国第四极: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构建的战略意义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闭幕,当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印制出版了《第四极---中国黄河几字湾战略经济区》(胡正塬著)一书。

该书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做出了批示。

张新时院士在前言中欣然写道:黄河几字湾发展战略研究,凝聚了胡正塬博士等近百位专家学者的心血与智慧,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攻坚克难、深化创新重大指导思想的具体先行和探索,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构建的战略意义The "几" character Yellow River bay will build China's fourth economicgrowth pole也聚焦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的目光。

胡正塬同志及研究组的一批学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发展的一份炽热情怀,着眼于国内外发展大势,对黄河几字湾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他们基于全球视野、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创新性提出了五省区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能源聚集区产业深化合作、周边国家共赢建设的新路,为党和国家提出了颇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相关省(区)和部委及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可。

“黄河远去不回还,慧眼初识几字湾;千载辉煌曾这里,又将乘势再争先。

”今天,我们特邀课题组主要成员胡正塬及刘宏、王再文、徐春祺、严茂超、王在全六位同志就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构建的战略意义与对策建议发表看法 ,以飨读者。

同时,期望专家观点能对大家有所启迪,为践行“中国梦”而奋斗。

1.请您谈谈成立黄河几字湾经济区概念形成的背景。

胡正塬博士:从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我们组织协调了近百名多学科专家学者赴黄河几字湾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实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为重要引擎的“三极”促动并领引了国家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

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和我国周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攻坚区”,这种发展格局、将会愈发受到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从战略上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对加快晋陕蒙宁煤炭战略基地建设的思考王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资源问题。

能源发展立足什么,立足何处,如何立足,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要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能源发展规划与开发利用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能源市场变数增大,影响未来能源格局。

如何根据形势的新变化,科学确立我国能源战略目标,深入研究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做到趋利避害,协调有序,既兼顾当前利益,又满足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煤炭是保障未来持久能源供给的资源(一)世界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目前,世界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化石能源。

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能耗比重最大的是石油,其次是煤和天然气,这些都是非可再生能源资源。

按非可再生矿物能源耗用量的增加率推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将于2010—2035年耗掉80%;而天然气和煤,从现在算起,天然气只能再用40—80年,煤可用200—300年。

世界煤炭资源远超过油、气;随着油、气的减少,油、气开发将进一步转向边远地区、深部、海上和非常规资源,因而变得昂贵;新能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尚需几十年时间。

而随着高技术的应用,煤炭开采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煤炭开采应用的成本降低,煤炭将成为廉价、洁净和可靠的能源。

世界能源委员会在1992年预测,在加速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到 2020年,煤炭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超过石油,重新成为第一能源。

(二)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1、我国能源需求增长加快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需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迅速增长。

1979—2000年,我国新增能源需求占世界新增能源需求的15%左右,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同时也从能源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重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我国新增能源需求占世界新增能源需求的比例平均达41.63%。

2、我国获取石油能源能力不足从1985年以来,我国石油产量/消费量持续下降。

2007年,该比例降至50.7%。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近50%。

目前,我国40%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

预计到2020年,这一地区的石油供应量仍将占到我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从中亚进口的石油将占到 1/5。

这两个主要石油供应地都受制于美国领导的西方资本,我国很难达成新的石油供应交易。

据统计数据,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控制了世界上80%以上的高质石油储备、30%以上的石油工业总产值、50%的石油技术服务市场份额、65%的全球石油贸易和投资、80%以上的尖端石油技术。

我国在获取世界石油储备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与此同时,进口石油还受到运输保障、高油价下购买力的限制。

这与我国持续扩大的能源供需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最大挑战。

如果将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寄托在进口能源上,将会持续推高国际能源价格,而由于石油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都很低,所以石油供求紧张很容易将油价推到一个我国无法承受的水平。

显然,简单依靠进口能源来解决国内能源缺口必然会使我们付出沉重代价。

满足能源需求,保障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力量。

3、我国能源需求立足于煤炭是必然选择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10月数据,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结构:煤炭为95.6%,原油3.2%,天然气1.2%。

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和少气”的国家。

国土资源部2007年数据,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储采比(即资源在当前生产能力下可供开采的期限)一般在14—15之间,2006年储采比为11,储采比有所下降。

煤炭资源作为一次性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综合1980年到2006年的能源结构数据,煤炭在1990年是最高,为76.2%;2002年是最低,为66.3%;基本是70%左右。

随着煤炭气化、液化以及清洁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能源优质化和污染排放的问题得到缓解,也会促进煤炭需求的增长,提高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生产总量与结构中指出,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目标为24.4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5%。

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74.7%、11.3%、5.0%、1.0%、7.5%和0.5%。

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增加1.8、0.1、0.8和0.4个百分点。

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从战略上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晋陕蒙宁四省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战略基地我国中东部煤炭资源逐步减少,开采难度加大,煤炭资源显示出逐步枯竭的趋势,且远景资源较差,找煤困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加大和资源逐步减少,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已由原来的煤炭调出省转变成调入省。

那么,加大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区的开采力度就显得相当重要。

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探明储量4571.5亿吨,是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

这一地区不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而且这一地区地理位置距我国东部、东南部缺煤地区相对较近,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山西省煤炭储量大、品种齐全、埋层浅、易开采。

山西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的位置,有运煤专用铁路线和高速公路直通京津唐和再经上海码头海运南下至沿海经济发达区,有一个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山西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以“煤+电+焦炭+煤焦副产品”为东南经济区提供综合能源的可靠渊源。

山西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2661亿吨以上,但目前已动用42%以上,大同的侏罗纪动力煤已储量甚少。

2007年山西省煤炭产量6.3亿吨,全省在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已建成投产一批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等加工转化项目,正由煤炭能源基地向煤、电、油、气并举结合的综合能源基地跨越。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在9个地市的38个县(市、区),含煤面积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

截至2005年底,全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685.4亿吨,保有储量1675.4亿吨,主要集中在榆林、渭南、延安、铜川、咸阳5个市,保有储量占全省总量的99%以上,陕南3市占不到0.1%。

按成煤时期和分布地域主要有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陕南零星煤产地。

全省共有生产矿井835处,其中神华在陕矿井6处。

2007年全省煤炭产量达1.72亿吨,其中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在陕煤矿生产煤炭6011万吨,占总产量的1/3。

省属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煤炭3076万吨,地方国有煤矿生产煤炭2259万吨,乡镇煤矿生产煤炭5854万吨,占总产量的1/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

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

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2007年8月,国土资源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截至2007年6月底,内蒙古已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6583.40亿吨。

其中,422处煤炭产地2892.64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9个,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处。

其中准格尔煤田储量253亿吨,锡林郭勒胜利煤田214亿吨,呼伦贝尔煤田215亿吨,东胜煤田736亿吨。

形成了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准格尔、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以及胜利、白音花、宝日希勒、万利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达3.58亿吨,煤矿数量606处,设计生产能力6亿吨,生产潜力巨大。

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储量较丰富的矿产有煤、硅石、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约303亿吨,预测资源量1055亿多吨。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品种多、质量好,有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煤、气肥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长焰煤、褐煤等。

无烟煤又称“太西”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化学活性、高含碳量、高强度、高块煤率等特点,其质量为国内之冠,世界罕有。

适于造气、生产碳素制品、冶金高炉喷吹等,畅销国内外。

炼焦用煤主产于贺兰山北段石炭井、石嘴山矿区,横城和韦州矿区次之。

2007年全区煤炭产量3900万吨,煤矿数量有130个,其中神华宁煤集团28个煤矿的产量占全区的90%以上。

晋陕蒙宁四省区地缘处于我国华北、西北、中南交界区域,地理位置适中,且距离东部有较好的铁路外运条件,还有一定的公路运输能力,产量提升空间很大。

2005年,晋陕蒙宁四省区生产煤炭9.89亿吨。

“十一五”期间四省区新增生产规模3.25亿吨,到“十一五”末,四省区煤炭产量将达到13.15亿吨,占全国26亿吨的50.6%。

其中,山西6.8亿吨,陕西2亿吨,内蒙古3.8亿吨,宁夏0.55亿吨。

根据四省区的资源优势,在国家对煤炭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方针指导下,针对这一地区的资源特点、区域发展和国家需求,集中在煤、油、气、电及化工产品等方面实施新的能源开发和管理战略,高水平、前瞻性地规划和建设一批大型煤炭能源基地,对满足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晋陕蒙宁四省区现行体制下资源开发中的矛盾1、晋陕蒙宁四省区煤炭资源富集,各省区均有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构想和举措。

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局限于本省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要求,放在全国的层次来看,很可能会出现局部结构优化而大局失衡、局部发展加快而整体失调的现象。

煤炭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水平不一,发展模式和发展程度不平衡,产品和产业结构难以协调,市场风险加大。

2、目前,各省区均有自身的外运通道,但都受能力限制的影响,各省区均规划建设一些大的外运网,很容易造成投资过热,重复建设。

在本区域神华集团煤炭、煤化工、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运营模式颇具优势,对建设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在晋陕蒙宁区域集中规划煤炭开发,应考虑现在已形成的运营能力和辐射功能,保证其持续发展和扩张,为国家节约投资。

3、因煤炭法律法规不健全,产业政策配套措施滞后,并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煤炭开采秩序难以保证,开采格局难以优化。

一是产业集中度很难提高,市场竞争主体构成复杂。

尽管各省区均在小井整合方面有所作为,但资源富集区开采主体偏多,资源权属关系复杂,市场行为不规范。

2007年全国有小煤矿1.7万处,规划在2010年控制在1万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