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版本 (3页)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做法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做法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做法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地质灾害防治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质灾害防治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一是提升了灾害预警和预防能力。

现代技术手段如地震预警系统等的应用,能够提前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是完善了灾害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便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三是增强了抗灾能力。

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提升了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然而,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投入不足。

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竞争,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仍然不足。

其次是意识和责任缺失。

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责任担当,但是很多地方和单位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相关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第三是技术和经验不足。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监测技术尚不成熟,缺乏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才支持,导致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不够科学和有效。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完善灾害防治的设施和力量。

二是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是加强科技支持。

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促进我国巨灾保险发展对策建议

促进我国巨灾保险发展对策建议

促进我国巨灾保险发展对策建议巨灾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形式,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等巨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作为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巨灾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完善巨灾保险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巨灾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并为保险公司提供支持和保障。

巨灾保险应作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来推动,确保其发展具有长远的可持续性。

2.提高巨灾保险的认知度:加强对巨灾保险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了解度。

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如媒体、广告、社交媒体等,向公众普及巨灾保险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他们购买巨灾保险的意识。

3.开发适应性的巨灾保险产品: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开发适应性的巨灾保险产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灵活的保障。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常见自然灾害风险,推出针对地震、洪涝、台风等不同灾害的保险产品。

4.加强巨灾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获取巨灾风险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

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准确地定价和制定保险方案,降低巨灾保险的风险和损失。

5.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制定巨灾损失的合理补偿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和企业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赔偿。

这将增加公众对巨灾保险的信任和认可度,并促进保险公司更积极地参与巨灾保险市场。

6.推动政府参与巨灾保险市场:鼓励政府积极参与巨灾保险市场,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务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竞标、补贴保费等方式,吸引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保险市场,扩大市场规模,降低保费水平,提高供给质量。

7.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保险公司、政府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动巨灾保险的发展。

各方应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解决巨灾保险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8.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巨灾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巨灾保险市场,推动金融创新和产品开发。

银行、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等金融机构可以合作推出各种巨灾保险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防震减灾措施的情况,以及针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地震防灾减灾能力。

一、地震的危害性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其破坏性极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等灾害。

地震的发生通常是突发的,不易预测,因此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我国地震频发,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覆盖范围有限,预警速度有待提高;其次,一些地震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到位,地震发生时救援难度大;再者,地震救灾工作中存在协调不畅、资源调度不及时等问题。

三、防震减灾工作的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的地震防灾减灾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力度,提高覆盖范围和预警速度;其次,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再者,加
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速度;此外,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工作,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我国地震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地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一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各地常常会进行地震应急演练。

然而,目前地震应急演练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演练的效果和实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地震应急演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真实感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破坏性强的自然灾害,而目前的地震应急演练中缺乏真实感,演练场景和环境无法还原真实地震带来的紧急情况和恐慌感。

参与者在缺乏真实感的演练中往往无法充分体验地震发生时的紧张氛围和决策压力,无法有效培养应急反应和自救能力。

2. 推广程度不够地震应急演练的推广程度不够广泛,很多地区仍未开展或者很少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这导致大部分公众缺乏应急意识和预警知识,一旦地震发生,他们往往无法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缺乏推广和宣传,也让公众对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不足。

3. 缺乏专业指导地震应急演练中缺乏专业指导,很多参与者对应急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到位。

一些应急机构也缺乏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指导方案,导致演练效果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指导也会增加应急救援人员的风险和困难,降低应急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4. 缺乏持续性和跟踪评估地震应急演练通常只是定期进行一次,缺乏持续性和跟踪评估。

这使得参与者容易忘记应急知识和技能,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无法得到长期的提高。

演练后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总结,不能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无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改进措施1. 真实感的提升为了提升地震应急演练的真实感,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地震发生的场景和环境。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在演练中模拟地震的震感和声音,增加演练的紧迫感和紧张氛围。

可以加强演员的表演技巧,使得演练更加逼真。

2. 推广宣传的加强地震应急演练需要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宣传,政府和媒体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地震风险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特别是近几年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担经济损失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视。

地震保险不仅可以补偿经济损失,充分利用社会救灾物资,减少公共财政的不稳定性风险,还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地震灾害损失补偿过程中的效率低和徇私舞弊的现象,最终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地震保险仍然存在不足,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使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响应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号召。

关键词:地震保险;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大地震这几次大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我国人民的身体、经济乃至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

但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地震保险在我国的作用似乎并不大,汶川地震时保险赔付仅占直接经济损失的0.2%,同样,雅安地震中保险业也仅仅赔付1373.83万元人民币。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对人们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保险业由于自身发展不足,而且地震保险产品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导致保险公司不敢承保地震风险,所以目前我国地震保险发展比较缓慢。

去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建议》明确提出,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等制度,加快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进度。

通过政府、人民、社会各界以及商业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公司运营、个人和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地震保险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人民群众进行灾后重建以及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发挥保险应有的分散风险功能。

一、我国地震保险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的发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补偿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地震保险应运而生。

保险市场发达的国家早已建立了完善的地震保险体制,对地震灾害的补偿作用十分明显。

地震保险不但帮助人民群众做好灾后的重建,而且可以减轻国家的压力,我国建立地震保险势在必行。

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各地普遍进行地震应急演练。

然而,目前地震应急演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演练方案设计不合理1. 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当前地震应急演练中,许多方案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无法真实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各种应对情况。

2. 演练内容过于单一地震应急演练往往只注重救援行动,忽视了其他应急措施,如紧急疏散、防止次生灾害等。

3. 缺乏综合性演练地震应急演练往往只注重单一单位的演练,缺乏跨部门、跨地域的综合性演练,难以实现救援行动的协同。

问题二:救援人员素质不够高1.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救援人员缺乏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

2. 演练经验不足由于演练频率较低,很多救援人员缺乏实际的演练经验,无法适应真实场景下的工作。

3. 缺乏应急心理素质救援人员面对紧急情况时,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相应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问题三:应急设备不足1. 物资储备不足当前地震应急演练中,部分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无法满足实际救援工作的需要。

2. 设备老化和损坏部分地区的地震应急设备存在老化和损坏的问题,无法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使用。

3. 缺乏先进设备支持地震应急救援的效果与使用的设备密切相关,而当前一些地区缺乏先进的救援设备支持,影响了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改进措施1. 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制定科学、真实的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充分考虑各种应急情况,确保演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演练内容除了注重救援行动外,还应加强紧急疏散、次生灾害防范等内容的演练,全面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实施综合性演练不仅要进行单一单位的演练,还应推动跨部门、跨地域的综合性演练,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

4. 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地震应急救援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防震减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防震减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防震减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防震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 意识和认知不足:一些地区和个人对地震风险意识不够,缺乏对地震的认知和了解。

对策建议是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达地震知识和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的地震风险意识。

2. 建筑结构不安全:一些地区的建筑物存在结构不牢固、抗震能力较弱等问题,增加了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对策建议是加强建筑抗震设计和监管,推动加固老旧建筑,确保新建建筑符合抗震要求。

3. 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地区的应急救援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加强。

对策建议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救援人员的培训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和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 防震减灾措施缺乏配套政策支持:一些地区在防震减灾方面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对策建议是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1/ 1。

地震演练存在的问题

地震演练存在的问题

地震演练存在的问题
地震演练存在的问题:
1.师生的防震逃生的意识不强。

2.躲避地震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3.逃生时的秩序有点混乱,学生认为是做游戏;教师组织的方法欠妥,学生还没有逃离教室,教师已开始走出教室组织学生整队。

4.逃离到空地后,一方面要整队,更主要的是请点人数,保证每一个学生安全脱离危险区域。

改进措施:
1.进一步细化防震减灾安全演练方案。

2.使演练的过程方法,通过各种方式让师生铭记心中。

3.采用各种形式、渠道,增强师生防震逃生的意识。

4.进一步强化师生做事的严谨意识,提高演练的实效性,使演练达到真正的目的。

巨灾保险实施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巨灾保险实施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巨灾保险实施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咱今天就来唠唠巨灾保险这档子事儿。

先来说说巨灾保险实施的情况吧。

这几年,不少地方都开始推行巨灾保险,可在实际操作中,那问题还真不少。

就拿我前段时间了解到的一个事儿来说吧。

有个沿海的小城,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政府推行了巨灾保险,本是想给老百姓多一份保障。

可真到了受灾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有些居民的房子被台风吹得摇摇欲坠,按说能得到赔偿吧,但保险公司的定损人员来一看,这认定的损失程度和居民自己认为的差了老远。

居民觉得自己的房子都快塌了,保险公司却觉得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这一来二去的,就闹得不愉快。

要说巨灾保险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保障范围的界定太难了。

啥叫巨灾?多大的损失才算?像洪水、地震、台风,这些灾害的标准都不好统一。

而且不同地区面临的主要灾害还不一样,有的地方是洪水多,有的地方是地震频繁,这保障范围要怎么定才能让大家都满意,真是个头疼的事儿。

再就是保险费率的问题。

保费定高了,老百姓不愿意买,觉得太贵不划算;保费定低了,保险公司又承担不起那么大的风险。

这就像是走钢丝,得找到那个平衡的点,难啊!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宣传和普及不到位。

好多人根本不知道有巨灾保险这回事儿,就算知道了,也不清楚具体能保啥、怎么赔。

就像那个沿海小城的居民,受灾了才知道有这么个保险,可对具体条款啥的都是一头雾水。

那针对这些问题,咱也得想想办法不是?我觉得吧,首先得把保障范围给明确了。

政府和保险公司得坐下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清晰、合理的标准。

不能模棱两可,让大家心里都有个数。

保险费率这方面呢,可以搞个差别费率。

根据不同地区的灾害风险程度来定保费,风险高的地方保费适当高一点,风险低的地方就低一点。

这样既能让保险公司有得赚,也能让老百姓觉得公平。

宣传和普及可太重要了!政府和保险公司得加大力度,别光是发发传单、贴贴海报,得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通过各种渠道,比如网络、电视、社区活动啥的,把巨灾保险的好处、条款都讲清楚。

地震预警预测设防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地震预警预测设防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地震预警预测设防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地震预警和预测以及地震设防工作面临以下困难问题:1. 不确定性: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来研究地震,但预测地震的准确性仍然存在挑战。

因此,地震预警和预测的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困难问题。

2. 时间窗口短:地震的预警和预测通常需要在地震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警。

这给地震预警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必须在地震波传播到目标地区之前迅速采取行动。

3. 资金和技术限制: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然而,并非所有地区都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这样的投入,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4. 社会认知和响应:地震预警和预测的有效性还依赖于社会的认知和响应。

如果公众对地震预警系统缺乏了解或对其不信任,那么即使有预警,也可能无法及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基于以上困难问题,以下是对地震预警和预测设防工作的建议:1. 加强科研力量:加大对地震预测和预警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预测准确性和预警系统的可靠性。

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数据收集、模型研发和技术创新。

2. 加强国际合作:地震是跨国界的自然灾害,国际合作对于推进地震预警和预测工作非常重要。

加强与国际机构、研究机构和国际社区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

3. 提高公众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震预警和预测系统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行动能力。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地震预警和预测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地震预警管理体系。

5. 多元化应对策略:除了地震预警和预测,应综合考虑地震设防、建筑结构设计、紧急救援等多种手段和策略,全面提高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以上建议旨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地震预警和预测设防工作,以提高地震灾害的应对效果和减少损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仍然存在限制,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公众还需保持冷静和谨慎,遵循当地的应急指导和安全措施。

巨灾保险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巨灾保险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巨灾保险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世界频发的各种巨大自然灾害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中国作为巨大自然灾害多发且风险呈现多样化的国家,每年遭受的巨大损失时难以避免的。

就光是受灾群众的抚恤都是巨大的财政支出,更不用说灾后重建了。

所以建立市场化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是势在必行的。

但同时由于我国巨灾保险起步晚、发展缓、保障程度低、覆盖有限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着由于供给方与需求方信息的不对称这些问题,导致了产品供给不足以及需求强度较弱的结果。

因此,促进巨灾保险发展,需要加强社会公众保险意识,制定强化相关法律条文的内容,最后建立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联保机制。

关键词:巨灾保险;市场化;制定法律条文一、引言我国的巨大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发生频率都比较频繁,不仅破坏范围广,波及人员多,损失程度大,而且风险结构复杂且呈现多样化趋势。

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从侧面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的决议中,指明我国保险事业发展的方向。

这对运用市场机制分散巨灾的损失,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保障人民财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巨灾保险的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保险公司为支撑的巨灾风险分散体制,较之与政府财政为单一给付主体去承担巨大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来看,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生保障”的原则的推动下,我国的巨灾保险体系已有了初步框架。

自2014年相关政策实施后,深圳、宁波、厦门等地开展了综合性的公共巨灾保险试点,云南、四川、河北等地开展了居民住宅地震保险试点,广东省则开展了巨灾指数保险的试点等等。

在试点城市的推动下,巨灾保险产品也不断地在发展。

除此之外,有的地区因地制宜相继将洪水、强台风、农业等扩展到巨灾保险的责任中去,让巨灾保险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更好的发挥其“稳定器”的作用。

但就我国目前总体应对机制看,我国巨大灾害发生的方法仍然以财政给付作为主要形式。

地震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地震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 应 对 重 大 自然 灾 害方 面的 不 足 。借 鉴 国 外在 应 对 地 震 灾 害 中 积 累的 丰 富 经 验 , 以 预 防 为 主 、 速 应 对 的 角度 出发 , 从 快 为我 国 在 地 震 应 急管 理 方 面提 出 了若 干 具 体 的 、 合 实 际 的 建议 。 这 些 建 议 对 进 一 步 完善 中 国的 防震 减 灾体 制 、 施及 应 急 管 理 都 具 有 一 定 的 实用 性 和 切 措
损失的七成 , 地质灾害发生 12万 多处 , . 直接经 济损 失 8 5 . 4 14亿元 。全 国 多个省市有 明显震感 , 中以川陕甘三 省震情最 为严重。汶 川大地震是 浅 其
源地震 , 因此 破 坏 性 巨大 。
4 震前 预报 . 目前 , 国 内地 尚 未 建 立 规 模 性 的 城 市 和 重 大 工 程 地 震 预 警 系 统 , 中 仅 在少 数重 大:程 中建立了小规 模的地 震报 警系统 或地 震人工 紧急处置 系 [

保险业总体规模较小 , 缺乏精确 的巨灾 风险评估 技术 , 巨灾承保 能力有 限。
由 于 以 上 特 点 决 定 了 巨灾 保 险 不 是 保 险 公 司 所 能 承 担 的 , 要 国 家 层 面 的 需 3 应 急 物 资 .

案 例
我们 以 20 0 8年 日本 岩 手 ・宫城 内 陆地 震 和 中 国 汶 川 地 震 为 例 看 一 下 支 持 与 协 调 。
仍然 比较缺 乏, 医疗、 防疫 、 生 器械 也严 重不 足 , 能满 足救 援 的需 要。 救 不
并且 由于灾后交通不便 , 些手术 需在 野外进 行 , 有 与之配套 的野 战手术车 20 0 8年 5月 1 2日 1 4时 2 8分 , 四川省 发生 了 8 0级 强烈地 震, 中位 也 严 重 紧 缺 。其 它 的一 些 生活 必 需 品 , 妇 婴 用 品 , 物等 也 存在 着不 足 。 . 震 如 衣 于四川省汶川 县映秀镇。此次地 震 直接严 重受 灾地 区达 1 0万平 方公里 。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近年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震减灾工作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缺乏资金投入目前国家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许多地区的防震减灾设施落后,无法有效防范灾害发生。

资金投入应适当增加,重点加强财政支持和投资,提高防震减灾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水平。

二、缺乏专业人才防震减灾需要各方面人才的综合协作,但现在在这个领域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

政府应当大力培养防震减灾方面的人才,并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鼓励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防震减灾工作中。

三、缺乏灾害预警技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缺乏先进的灾害预警技术,往往导致灾难发生后才得知。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灾害预警技术的投资,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应对和减灾。

四、缺乏宣传意识当前大众对于防灾减灾意识的普及仍然不够高,很多人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也不充分。

政府应当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应当加强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建议为加强当前的防震减灾工作,以下是我个人的建议:1.政府加大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提高防震减灾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改造水平。

2.政府大力培养防震减灾方面的人才,并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3.政府加强对灾害预警技术的研究和投资,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

4.政府加大推广防灾减灾知识的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尽管防震减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针对这些困难我们也可以提出建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方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地震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实务问题研究

地震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实务问题研究

地震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实务问题研究2013-05-14 07:42:39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27 文字大小:【大】【中】【小】在我国,地震保险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涉地震保险所显现的问题更为突出。

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如何彰显保险制度的风险防范与损失补偿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笔者对涉及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梳理,比较中外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的设置,结合案例分析,找出因地震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等诸多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在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地震保险体系的目标。

一、中外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沿革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1]其价值在于在特定灾害事故发生时,在保险的有效期和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以及保险金额内,按其实际损失与标准给予补偿,这种补偿既包括对已经存在的社会财富因灾害事故所致的实际损失在价值上得到的补偿,又包括对人的身体与生命因保险事故所受的损害按一定标准进行的补偿。

在涉及地震灾害保险制度上,一般称为巨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制度是指对由于突发性的、无法预料、无法避免且危害特别严重的,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冰雪等所引发的灾难性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给予切实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

[2]就我国而言,在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保险制度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风险分担作用。

笔者就此对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一些梳理,通过比较国内外地震保险制度,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震保险体系。

(一)国外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沿革世界上一些国家,在地震灾害损失的补偿上,除了采取政府补偿、社会捐赠、自我补偿外,还有一种补偿形式,就是商业保险补偿。

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全面开展了地震保险。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防灾减灾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防灾减灾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进行探讨。

一、现状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防灾减灾意识不够。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防灾减灾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对灾害风险认识不够,缺乏防灾减灾意识。

2. 防灾减灾制度不完善。

我国防灾减灾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法规不够完善、政策不够明确,缺乏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3. 救援力量不足。

我国灾害救援力量还存在一定的短板,缺乏高效的救援机器和人员。

二、问题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 预警机制不完善。

我国预警机制还存在很大的缺陷,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灾害风险评估不够科学。

2. 救援力量有限。

我国灾害救援力量还有待提升,救援机器和人员不足,救援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 灾后重建不足。

在一些地方,灾后重建工作落后于其他防灾减灾工作,灾后重建资金匮乏、重建计划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建议为了提高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宣传。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鼓励公众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2. 完善防灾减灾制度。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防灾减灾制度和法规,建立更加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3. 提高救援力量。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灾害救援力量,加强物资储备,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和人员技能。

4. 加强灾后重建工作。

政府应提高灾后重建资金,合理规划重建工作,加强重建工作的监管和管理。

结语防灾减灾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系统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宣传,完善防灾减灾制度,提高救援力量,加强灾后重建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政策性地震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我国政策性地震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我国政策性地震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郭丽楠袁庆禄防灾科技学院胡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任差异视角下地震灾害风险共担的银保联动机制研究(20BJY265)”、防灾科技学院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项目(ZY20210309)支持。

灾害保险是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手段。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政界与学界加大了对地震巨灾保险的研究与探索。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使得巨灾保险工作在我国首次确立了重要地位。

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巨灾保险”。

随着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深圳市和宁波市分别启动了巨灾保险试点工作。

2015年,云南省在大理州启动了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四川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也开始从部分市县试点推行。

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Theory &Practice巨灾保险产品全面销售,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的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正式落地。

从保障模式与范围来看,当前,我国有两种巨灾保险类型,一类是以宁波、深圳等地区为代表的综合性巨灾保险;另一类是以四川、云南等地区为代表的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

两类巨灾保险的主要特点见表1。

由于综合性巨灾保险重点发挥的是各类突发灾害下的政策兜底作用,具有普惠特点,缺乏对某种特定灾害进行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所以,本文重点围绕第二种类型,即住宅地震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与问题进行讨论。

需要强调的是,四川省是目前全国唯一施行“居民自愿投保+政府保费补贴”模式的省份,其他地区多采用由政府统一投保的模式。

一、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产品的内容与特点市场上在售的住宅地震保险产品主要有以下内容及特点:1.保额及保费补贴机制城镇居民住宅基本保额为每户5万元,农村居民住宅基本保额为每户2万元。

地震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地震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随着地震灾害的频发,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地震应急预案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在地震灾害应对中的作用。

以下是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预案编制缺乏科学性1. 编制依据不充分。

部分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来源于经验和借鉴,缺乏对地震灾害规律和特点的深入研究,导致预案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

2. 预案编制流程不规范。

部分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存在部门间协调不畅、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导致预案内容不完整、不系统。

3. 预案编制缺乏针对性。

部分地震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地震灾害特点考虑不足,导致预案适用性不强。

二、预案实施不力1. 预案宣传不到位。

部分地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对预案内容了解不足,无法在地震发生时正确应对。

2. 预案演练不足。

部分地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不够重视,导致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无法有效检验预案的可行性。

3. 预案执行不力。

部分地震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部门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等问题,导致预案执行效果不佳。

三、预案更新滞后1. 预案修订不及时。

随着社会发展和地震灾害形势的变化,部分地震应急预案未能及时修订,导致预案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2. 预案修订程序复杂。

部分地区在地震应急预案修订过程中,程序复杂、周期长,影响了预案的及时更新。

四、预案协同不足1. 预案编制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地震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与相关领域的协同,导致预案与其他领域的应急预案难以有效衔接。

2. 预案协同机制不完善。

部分地区在地震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各部门、各单位在地震灾害应对中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提高预案编制质量。

2. 加强预案宣传和演练,提高民众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能力。

3. 建立健全预案修订机制,确保预案及时更新。

我国防灾减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防灾减灾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加筋土挡墙结构
2 加筋土的工作机理
由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加筋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比无筋土有较大提高,而对其提高的原因则有各种不同的 假说和理论。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筋、土间相互作用的机 理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摩擦加筋原理,二是准黏聚 力原理。
2.1 摩擦加筋理论
摩擦加筋理论认为:在加筋土结构中,由填土自重和外 力产生的土压力作用于墙面板,土压力通过墙面板传递给 与墙面板连接的筋带上,此时在筋带上产生拉力。而筋带 同时又受到填土的压力,填土与筋带之间的摩擦力阻止筋 带被拉出。因此,只要筋带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与土产 生足够的摩擦力,则加筋的土体就可保持稳定。
二、我国防震减灾体系中 存在的问题
• 1.灾害预警体系不完善 与国外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相比, 我国 的防灾减灾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灾害发生 前预警机制的缺失、灾害发生后应急预案不及时、 房屋建筑及基础设施抵御灾害的能力低、防灾减 灾法律体系不完善等。
2.危机信息管理混乱
在灾害发生后,政府部门信息发布不统一、 不及时,往往导致信息不能有效传递。 媒体也是救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灾害 发生后也会出现随意报道的情况。2008年的雪 灾导致广州火车站几十万旅客滞留。由于旅客无 法得到权威发车信息,而在车站盲目等待,当得 到非权威的信息后,而再次汇聚车站,最终导致 伤亡事故发生。
摩擦加筋原理由于概念明确、计算简便之优点在加筋 挡墙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加筋摩擦原理忽略了筋带在 力作用下的变形,也未考虑土是非连续介质、具有各向异 性的性质。所以,对高模量的加筋材料比较适应,对加筋材 料本身模量较小、相对变形较大的合成材料, 计算误差较 大。
2.2 准黏聚力原理
这一原理是根据以砂土和水平布置一层或多层筋材的 加筋砂土三轴试验结果分析而提出的,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8】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地震风险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特别是近几年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担经济损失的
工具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视。

地震保险不仅可以补偿经济损失,
充分利用社会救灾物资,减少公共财政的不稳定性风险,还可以解决当前我国
地震灾害损失补偿过程中的效率低和徇私舞弊的现象,最终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地震保险仍然存在不足,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使
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响应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号召。

关键词:地震保险;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这几次大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我国人民的身体、经济
乃至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

但是在国外已经相
当成熟的地震保险在我国的作用似乎并不大,汶川地震时保险赔付仅占直接经
济损失的0.2%,同样,雅安地震中保险业也仅仅赔付1373.83万元人民币。


着经济的发展,地震对人们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保险业由于自身发展不足,
而且地震保险产品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导致保险公司不敢承保地震风险,所以
目前我国地震保险发展比较缓慢。

去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保险服务业的若干建议》明确提出,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等制度,加快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进度。

通过政府、人民、社会各界以及商业保险
公司的共同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公司运营、个人和组织等多方
参与的地震保险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人民群众进行灾后重建以及缓
解国家财政压力。

发挥保险应有的分散风险功能。

一、我国地震保险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的发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补偿地震造
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地震保险应运而生。

保险市场发达的国家
早已建立了完善的地震保险体制,对地震灾害的补偿作用十分明显。

地震保险
不但帮助人民群众做好灾后的重建,而且可以减轻国家的压力,我国建立地震
保险势在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