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探索
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改革创新中的一点思考
农户或个体经营户 % 农村小型企 业常常 难以得到贷款 ’ 而开展小额贷款 的动力 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 ( 一是小额 贷款额 度小 ! 贷款户 数多 ! 工 作量大 ! 办公费 用 高 ) 其次需要 耗费的 凭证多 ! 费用 高 ) 再 次需要的管理人员多 ! 工资费用高 ! 特别 是贷款回收管理的难度较大 ! 分 期偿还 的管理难度更大 * 因此 ! 从企业盈利的角 度上 看 ! 尽管信用联社下属各营 业网点 较多! 但是联社资金 使用权在一 + 二级权 限回收后 ! 其业务的主体更多的 倾向于 较大的企业商业活动 ! 而对于小 额贷款 的支持力度难以有效的保障 " 这 也和农 村信用社服务 &三农 $ 的精神背 离" 因此 ! 信用社联社资金运用权限合理安 排至关 重要 " ! "# 在 信用社整 合的过 程中 ! 统一 管理
下的信用 社必然 出现 经营的 参差 不齐 ! 其中暗含 了负向 激励 和道德 风险 问题 $ 我国 农 村金 融 机构 存 在着 城 乡布 局 失 衡 %区域性布局失衡现象 " 不仅从全国范 围内 看 !东西部地区 存在不平衡 ! 仅就一 个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看 ! 各村 镇的具 体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 因此 的上收 ! 真正需要金融 服务的 农村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较少 ! 从而加 剧了农村资金的虹吸现象 $ 自从 % && " 年 代中期以来 ! 全国农村信用社也走 上了 撤并机构之路 " 这种撤并之路在实 行县 一级法人 %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 村合 作银行改革过程中还进一步加快 " 而在 撤并和 重组后的 县一级 农村 信用联 社 ! 逐渐演 化成现代 化的金 融服 务机构 ! 因 此从自 身财务上 可持续 发展 的考虑 ! 农 村信用 社经营中 &商 业化 $ 倾 向严重 ! 使 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率较高的城 镇或 非农部门 ! 真正需要农村信用社贷 款的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1)地方性和行业性创新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存在产品单一化、服务定位单一化、监管模式单一化、融资模式单一化等问题,缺乏对外部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2)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隐患,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多的风险控制挑战。
(3)资金流动性不足。
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不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正常运作,并降低了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
(4)优势资源利用不足。
农村信用社缺乏利用社会、政府、金融机构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模式,以及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1)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
要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渠道,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要加强风险管理,规范评估流程,完善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改善资金流动性。
要加强财政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融资效率。
(4)优化资源利用。
要
充分利用技术、服务和模式,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制度创新与市场化导向: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
能 等 等 。 虽 然 农 信 社 的 各 种 改 革 措 施 都
能 以政 府 的 强 制 力 以 最 短 的 时 间 和 最 快
的 速 度 推 进 , 其 变 迁 并 非 总 是 有 效 率 但 的 。 比如 , 前 农 信 社 的 经 营 缺 乏 自 主 当
当前 , 国 各 地 都 在 积 极 探 索 农 村 信 用 我 社 的 改 革 途 径 , 中 以 江 苏 省 常 熟 市 等 三 市 其 的 农 信 社 改 制 试 点 尤 其 引 人 注 目 , 过 成 立 通 农 村 商 业 银 行 在 经 营 观 念 、 人 机 制 、 务 用 业
权 制 度 本 身 , 往 往 来 自一 种 外 在 的 政 而 府 行 政 干 预 , 者 以 过 多 的 中 央 银 行 的 或
为 我 国农 信 社 发 展 史 上 一 次 重 要 的 制 度 变 迁 。然 而 , 江 苏 省 农 村 商 业 银 行 的 改 制 从 看 ,无 论 从 政 策 制 定 、 式 选 择 , 是 从 具 “ 模 还 体 操 作 的 监 管 来 看 , 府 始 终 处 于 主 导 地 政 位 。① 因 此 , 改 制 过 程 中 , 然 难 以摆 脱 ” 在 仍 这 样 的 困 惑 , “ 农 村 商 业 银 行 股 权 机 构 即 从 的 设 置 , 必 然 导 致 地 方 政 府 对 农 村 商 业 银 就
量 荒 置 与 乡 镇 企 业 经 营 状 况 恶 化 而 背 负
成 了 我 国农 信 社 风 险 累 积 的 制 度 因 素 。 我 国 农 村 信 用 社 初 始 产 权 框 架 的 最 初 确 立 就 是 在 政 府 主 导 下 进 行 的 , 不 过 具 体 只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__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__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__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
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__年月日,__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截止__年月日,1/ 10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__年净增万元。
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
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__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
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
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初探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国加入W哟之后的5年过渡期已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加快接轨.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大幅度提高.外资金融机构快速进入我国市场.金融服务贸易越来越开放.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明显.金融同业竞争的水平和层次大大提高。
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堪忧:亏损严重‘。
资不抵债:规模小,法人分散,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弱:产权不清晰.制度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事关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必须符合国内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必须遵循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
一、改革的方向:规模化、股份化、市场化、商业化1.规模化.从国内国外金融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来看.金融业是一个规模化的产业.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规模效益.就形不成业务网络.就缺乏竞争实力。
近十年来.国际金融机构为了扩张综合实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快了兼并重组步伐.特别是国际化的巨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兼并重组尤为频繁。
2.股份化。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有两个基础:一是物资基础f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即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二是制度基础f体现生产关系的演变升级),发达的经济孕育了发达的金融业.同时发达的金融业又支撑了发达的经济。
现代金融企业规模巨大.高效率的体制架构至关重要.股份制是与较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佳金融企业制度.推行具有现代产权结构的股份制.已成为国内国际商业银行共同的制度框架。
3.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
其中.商业金融是以营利为目的.以市场化的经营运作为手段:政策性金融不以营和为目的.以政策为导向.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太多的政策职能.而在金融业的行业优惠政策上又总是被边缘化.在金融业的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可行性探讨——基于巴彦淖尔市的调查
由联 社 确 定 和 管 理 , 体 由联 社 业 务 部 门负 责 调 具
查 ,并 依 据 人 民银 行 的 利 率 政 策 及 规 定 的 上 浮 幅
管 理 办 法 前 后 进 行 比 较 , 全 市 7家 农 村 信 用 联 社
、
农 村 信 用 社 利 率 市 场 化 改革 的 基 本 进 程
中 ,有 5家 的 贷 款 利 率 较 以前 基 本 持 平 或 有 所 下 降 ,2家联 社 的贷 款 利 率 略 有 上 升 ,贷 款 利 率 最 低
中图 分 类 号 :8 24 F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10—49 (0 8 1 —0 2 —0 3 2 2 0 )1 0 8 4
利 率 市 场 化 是 指 中央 银 行 逐 步 放 松 和 取 消 对 利 率 的直 接 管 制 , 由 资金 供 求 双 方 自主 确 定 利 率 ,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 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可行性探讨
基 于巴彦淖尔市 的调查
白保 林 周 鸿庆
05 0 ) 10 0
( 国人 民银 行 巴彦 淖 尔 市 中心 支 行 内 蒙 古 巴彦 淖 尔 市 中
摘 要 :随着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的不 断深 入 ,为农 村 信 用 社 按 照风 险和 收益 对 称 的 原 则 科 学确 定 风 险溢 价 , 立 完 善 的科 学 定 价 制 度 创 造 了条 件 , 建 同时 也加 大 了农 村 信 用 社 利 率 管理 的难 度 。 率 市 场 化 利 进 程 中农 村 信 用 社 发 展 如何 选 择 成 为 关 注 的 焦 点 ,本 文基 于 巴彦 淖 尔市 农 村 信 用 社 的调 查 , 讨农 村 探 信用 社 利 率 市 场 改 革 的 可行 性路 径 选 择 。 关 键 词 : 率 市场 化 ; 价 ; 革 利 定 改
【精品】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背景、现状与建议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
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
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
80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
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
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
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
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改革之后的现状如何?下面是小编提供的,供参考!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从xx年初起步,至今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时间。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xx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了以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产权模式改革,并顺利争取到人民银行发行的xx万元专项央行票据。
目前,已进入改革和央行票据兑付的关键时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恳请市委、市政府予以支持。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所做的主要工作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很艰巨的工作,同时改革成功对地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又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改革是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二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明确由银监会依法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三是消化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国家在资金、财税、利率等多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扶持。
我市的改革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清产核资是保证信用社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核实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状况,充分反映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
按照省改革试点领导小组下发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农村信用联社聘请xx省审计厅对市联社以xx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重点是对各项贷款、抵债资产、投资业务、存放及拆放资金、其他资产中的坏账损失和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并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根据现行会计财务制度如实和认定损失。
经过审计,核准了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摸清了家底。
增资扩股壮大实力。
改造股权设置、构建新的产权关系,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目标。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增资扩股工作得以在全市铺开,市直大部分部门和各乡镇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探讨论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探讨论文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及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2003年全行业扭亏为盈,是改革形势最好的一年。
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这些困难和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与发展,而且制约了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经济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1996年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的监管与政策扶持下,通过自身加强管理,各项业务得到较快发展,为支持“三农”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困难和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与发展,而且制约了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经济服务的水平。
时至今日,农村信用社已出现大面积亏损,所以农村信用社改革迫在眉睫,产权归属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因此,本文理性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使其走出经营困境,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一、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畅,产权归属不清1、我国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受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和指导,自1996年与农行脱钩以后,农村信用社受县联社、地级农金体改办和当地人行“三位一体”的监督和管理,但自律组织迟迟不能建立,新型管理体制不明晰,造成了管理断层,致使形成基层社管理出现错位、越位等混乱局面。
2、体制不畅源于产权不清,产权是个人和组织的一组受保护的权利,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项权利,产权决定着财产运用上的责任和收益。
目前我国农信社产权不明导致了以下问题:第一,产权制度残缺、产权虚置、产权主体错位。
关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备,因此尤其需要 引入市场竞争和退出机制。
二、农村信用社 改革的相关措施
1垄断 、退 出机制的缺乏与经营机 制激 励的改善 。 .
在当前缺 少其他金融机 构有力竞争的情况下,农信社 的地理 限制导致 了垄断和退 出机 制缺乏对农信社改善经营 机制激励的影响: ( )从 短期来看 ,农信社 当前的垄 断地位 似乎能 够 1 给农 信社提 供一 个相 对稳定 的存款 和信 贷市 场 ,降低 成 本,增加收益 。但从长期看, 却会 降低 农信社 改善经营的 动 力,造成运行 的低效率和金融服 务供 给不足 ,导致农信 社大量亏损。 ( )农 信社 的垄 断地位不仅反 映在对 居民和企业 的 2 贷款业务上,还反映在其代理政府 的政 策性 业务上。 由于
可 以同 时在几个 行政 区域 内经 营业 务,从 博 弈论 的角度
看 , 这 些 营 业 地 域 所 在 地 的政 府 要 对 之 形 成 一 致 的干 预 很
二是 对农 信社 改革 切实 做到 分类处 置 。改 革开放 以 来 ,我国确实有一部分地 区已经先 富起 来,开始进入城 乡
规 金融 机 构 。
( )在 县社 制度 下, 由于 亏损农信社 的分 支机构较 4 难撤并 ,为使这 些亏损的农信社 仍能持 续运 转,必然需要 将经营较好 的分支机构 的利润抽补 到差的分 支机构,这会
降低经营较好的分支机构 改善经营机制 的激励。 ( )农 信社退 出机制 的缺 乏,不仅影 响农 信社 自 股东 )要 求农信社经管
农信社业务具有政策性特 点,这也为其 向中央政府 要求额
外 补贴提供 了砝 码 ,无疑会 进~ 步软 化农信 社 的预算 约
束。
减轻 了单个 农信 社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退 出该市场对金融
2024年农村信用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农村信用社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在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农村信用社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对于该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竞争状况以及发展机遇与挑战三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2. 政策背景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
其中,信用社合作化改革是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
该改革以提高信用社的内部治理和服务能力为目标,推动信用社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此外,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农村电商金融等创新业务,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3. 竞争状况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来自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的竞争。
商业银行通过农村分支机构的扩张和产品创新,加大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争夺。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以其快捷、便利的特点,吸引了部分农村居民的资金流向。
4. 发展机遇尽管面临着竞争压力,但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机遇。
首先,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巨大,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满足这些需求。
其次,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加,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 发展挑战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给信用社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限,其竞争力相对较弱。
面对大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信用社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6. 结论农村信用社市场环境在政策变化、竞争状况和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对农村信用社来说,认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及时调整策略,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
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摘要】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缺少商业银行的农村市场的情况下,为我国的“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本身的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以往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政府供给、控制以及管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必走之路。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成为了重难点,本文将简单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从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的优点分析出发,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市场化运作管理一、农村信用社市场化的优点(一)打破地理限制,促进农村信用社竞争我国各地农村都拥有农村信用社,但是经营情况却各不相同,比如说,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较好,而像偏远山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甚至长期处于亏损。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的省市之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乡镇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也是千差万别。
但是由于地理限制缘由,运营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发展受到了限制,而经营状况较差的农村信用社却得到了保护。
实际上经营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希望打破地理限制,参加到市场竞争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运作与管理优势,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农村信用社的竞争提供了退出机制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有利于打破地理限制,以往同一地区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的现象将会变化,会有多家农村信用社在同一地区展开业务,稳定了当地的金融市场,避免因为单个农村信用社经营不善,造成农村金融市场动荡,也会加强当地人们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信任。
同时,多家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会导致各个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压力增大,从而不断改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自身的综合业务办理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有利于运作以及管理方面的完善与创新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代表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完善以及创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以确保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引言: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不少人认为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
本文将对202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改革成果:1. 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注重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压缩机构层级,简化决策流程,减少决策层级,提升响应速度和决策灵活性,提高管理效能。
2. 金融机制创新:农村信用社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金融创新。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3. 信息技术应用:农村信用社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信息系统,并提升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实现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4. 风控管理能力提升: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风控管理能力。
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防控金融风险。
二、发展成果:1.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农村信用社通过改革创新,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提供了更多、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优化:农村信用社通过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农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增加贷款投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村庄建设的进步。
3. 农村金融机构规模扩大:农村信用社通过改革发展,不断扩大机构规模。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经营能力,扩大业务覆盖面,拓展金融服务网络,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于农村信用社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思考
矛盾 , 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 “ 官
办 ”色 彩 更 加剧 了这 一 矛 盾 。 截 至 2 0 年 年 底 , 国信 用社 法 人 机 07 全
到来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可能带来的; 击 , 中 仅仅把 利率市场化当成提高贷款利率水平 、
扩 大 利 润 增 长 点 的捷 径 , 视 短 期 效 益 , 重 而 忽 视 了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的 长远 效 应 。
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 损和历史包袱 严重 ,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
迁 的国家 偏 好和 农 民的接 受 程度 之 间存在 着
接受利率 改革 ,还没有从单纯地执行 官方 利率转换到 自主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上来 , 对利率 管理 水平的提高 、定价能 力的改善
重 视 不 够 ,没 有 认 识 到 利 率 市 场 化 和 即将
积 累 ,也 缺 乏 历 史 经 验 作 参 照 ,标 准 难 以
掌握。三是利率定价管理人员缺乏 。农村 信用社现有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缺乏利率 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 、 控制的专业人 员 , 在 对贷款人进行贷款利率定价和贷款风险评 估 中难 以把握 ,从而对利率定价和管理产
生不利影响。
同 时 ,农 村 信 用 社也 缺 乏 规 避 利 率 风 险 的
人 民银行 总行 印发 《 关于下发农村信 用社贷款定价模板 的通知 》 其中所附的一 ,
般 性 模 板 中 明确 了 农村 信 用 社 贷 款 利 率定
贷款余额 的 1 .% 和 1 %;不 良贷款比 15 08 率 为 1 %, 1 6 较之国有商业银行 ( 2 ) 92 % 、
目前 ,农村信 用社利率定价实行严格 的管理 , 一般 由联社根据辖 区经济状况 、 资 金供 求情 况 、资金成本等测算 、制定贷款 价格 ,形成不同贷款类别 、不同档次的贷
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几个问题
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摘要: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揭开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
但是这次改革总体上只是对原有农村信用体系的修补完善,没有从根本上重构农村信用社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然后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制度改革。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制度;产权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农村信用社初创以来,一直在不停地发展、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开始独立运行始于1996年的行社分离。
自2003年国务院发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但是改革尚未实现预期目标,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仍然处于关键时期,任重道远。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一)改革目标不明确,定位模糊。
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在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时需要将信用社自身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
2003年出台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里明确提出:“一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则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要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①从这个《方案》里就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具有双重目标,一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需要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盈利成为其首要的商业目标;二是农村信用社有承担扶持“三农”的政策性金融义务,服务“三农”是其政策性目标。
如果政府将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糅合在一起,将使得农村信用社出现无所适从、定位模糊、经营错乱等问题。
(二)产权主体缺位,产权模式难抉择。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方法的探索
理中, 政府 的干预是其决 策的重要影 响因素 , 这种地方 政府 直 接参与信用社 管理 的现 象是导致信用社 不 良贷款 产生 的
重要原 因 , 甚至造成信用社 资不抵债 , 难 以为继 的局 面。另
外. 信用社 相关法律法规 的落后是造成管理制度产生缺陷 的 外 部因素 。金融 业的 良性 发展离不开法律 法规 的保 护和规 范, 然 而到 目前为止 , 并没有 明确对农村信 用社合作 制方面 进行规范 的法规 , 也没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提供有效
国民经济和 生产 生活都有着重要 影响。 这些都为我 国农村金 作用 的法律依据 。最后 , 合作制的相对不合理性在某种程度 融企 业 的发 展 和 改 革 提 出 了现 实要 求 。当今 农 业 银 行 相 继 撤 上 引起 了管理制度 的缺 陷 , 但这一点不是根本性和主要的原
出农村 市场 .邮政 储蓄在 农村 经济领域 内的影响力相对 减
目 囫 同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方法的探索
孙 丽
( 鄂 伦春 自治旗 阿里 河农村 信 用合作 社 , 内蒙 鄂伦春 1 6 5 4 5 0 )
摘要 : 我 国 自古以来就是一 个农业 大 国, 农 业经 济在 全 国的经济发展 中 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 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虽然在政 治制度上 有 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但是庞 大的农 业基础依 然是我 国经济发展 的基 本特征。改革开放 以后 , 我 国的经济体 系迎 来 了新形 势 , 农 村经济 交流普遍较 快 , 相 关 金 融业务 正朝 着复 杂、 多元化和 大宗化 方向发展 。 此外。 我国 对“ 三农问题 ” 持 续关注. 并且 已经认识到农村 经济的发展 对
1 . 形成 了农信社之间的竞争机制 。 市场用 。 农信 社遍及我 国各地 , 但是经 营状况却千差万别 。 发达 地 区的信用社经 营状况普遍较好 , 而偏远地 区的信用社甚至 长期处 于亏损状态 。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地理位置相对较远 的信用社之 间 , 同一地 区的信用社也会 由于经营理念和管理 水平等 因素产生 巨大的差异。 市场化能够很好地均衡资源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4.08.17•【文号】国办发[2004]66号•【施行日期】2004.08.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2004年8月1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精神,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等8省(市)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
一年来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8省(市)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认真总结8省(市)改革试点经验,明确进一步深化改革试点的指导原则按照《试点方案》和国务院的要求,8省(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新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有关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二是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三是农村信用社实力明显增强,金融支农力度加大,支农服务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起步,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内控制度得到加强;五是农村信用社的社会信誉进一步提高,员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试点工作中各地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二是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落实试点扶持政策;三是尽快组建省级管理机构;四是规章制度先行,使改革试点规范有序进行;五是具体工作分阶段、有重点、按计划进行;六是改革工作与监督管理、风险防范、支农服务统筹兼顾。
改革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三种改革模式综述1900字》
农村信用社的三种改革模式综述自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模式,国内学者主要认同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合作制形式即农村信用社组建县级联社一级法人结构形式;第二种是股份合作形式即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第三种是股份制形式即农村信用社发展成股份制商业银行1。
2.1农村信用社三种模式成立的条件(1)、县一级法人模式银监发[2003]12号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县一级法人模式具体条件是2:(一)全辖农村信用社统算,账面资能抵债;(二)基层农村信用社自愿;(三)县(市)联社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四)统一法人后股本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可适当调整),并使核心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2%。
(2)、农村合作银行模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发[2003]10号规定,农村合作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3:(一)发起人不少于1000人;(二)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三)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5%;(四)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它设施;(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它条件。
(3)、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模式1许志忠,崔晓初.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华北金融,2001(07)2银监发[2003]12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J]2003(9)3银监发[2003]12号: 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J]2003.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发[2003]10号规定,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4:(一)发起人不少于500人;(二)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达到8%;(三)设立前辖内农村信用社总资产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15%以下;(四)有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导
言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多轮改革中 , 农村信用社 ( 以下简称农信社) 逐渐成为了农 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特别是在 90 年代中期的金融改革后, 随着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 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收缩, 农信社几乎已成为 基层农村金融市场中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 , 截止 2003 年底 , 全国农村信用社共有法人机 构 34909 个, 发 放农 业 贷 款余 额 达 到 6966 亿元 , 占 全 部金 融 机 构 农 业贷 款 总 额 的 83 8% 。 然而由于受经营机制僵化落后、 政府的不合理干预、 缺乏规模经济、 沉重的历史包袱
上述的这些因素往往不是相互独立的 , 各种因素 之间往往 存在着相 互影响。譬 如说 , 政府 的不合理 干预以 及不对农信社经营的政策性业务予以应有补偿 , 会降低农信社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 ; 在 农村经济中 , 居民 和企业资金 需求的小额、 短期等特点也制约了农信社规模经济的实现 , 使其经营成本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 , 这些不同时期的改革安排各有侧重。从总体上来说 , 2003 年 6 月之前的改革更侧重于农信社 的管理体制改革 , 而 2003 年 6 月开始推行的改革方案则更侧重于农信社的产权和治理结构改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我们提倡市场竞争和强化市场 约束 , 并 不意味着我 们否定和 排斥关于 产权和治 理机制 的改革 , 相反 , 我们认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 农信社长期以来在总体上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鉴于农 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农信 社摆脱经营困境 , 1996 年以来政府围绕农信社进行了多次改革 , 其中尤以形成于 2003 年 6 月份的改革方案力度最大并且最为全面。这些改革围绕农信社的管理体制、 产权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 历史包袱化解等进行了多方探索, 旨在将农信社塑造成为真正有活力的 市场主体 。然而 , 这些改革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脱离了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的情况 下谈市场主体塑造。正如刘芍佳和李骥( 1998) 、 林毅夫等( 2001) 在一系列研究中所指出 的, 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对企业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是至关重要的。在本 文我们则说 明, 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的缺乏同样会从多方面降低农信社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 从而 使得现有的改革措施难以很好地达到塑造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的目的。 在当前, 农信社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的缺乏尤其与其地理限制问题紧密相联。农信 社经营的地理限制问题由来已久, 突出地反映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形成的 乡社制度 以及在最近几轮改革中形成的 县社制度 上。这种地理限制主要表现为农信社在机构 设立和业务经营上严格按乡级或者县级行政区域分割, 在国有商业银行大幅撤出农村金 融市场的情况下 , 这种地理限制使得各农信社在所辖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居于高度垄 断地位。并且由于农信社现在几乎是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 因此即使是 经营亏损的农信社也不会被淘汰出局, 从而导致市场约束高度软化, 难以为改善经营机 制提供充分的激励。除此之外 , 这种地理限制还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 , 如不合理的行政 干预、 缺乏规模经济以及抗风险能力弱等。 为此, 我们提出了 农信社市场化改革 设想, 其核心在于打破农信社机构设立和业 务经营严格按行政区域分割的地理限制, 通过农信社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兼并, 强化市场 约束, 从而增加农信社经管人员和社员 ( 股东 ) 改善经营机制的动力, 实现农信社经营机 制的根本好转, 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供给。 与此前已经实行的改革措施相比, 农信社市场化改革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建立和培 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以市场竞争锤炼和完善市场主体 , 并通过农信社业务跨区域渗 透和兼并提供一种市场退出方式, 强化农信社的市场约束, 刺激农信社改善经营机 制。 而此前的通过政府设定模式来改造市场主体的改革设想, 正是由于无法提供有效的市场 约束和激励, 最后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多方的利益博弈和寻租而层层走样, 难以达到 预定的目标 。 除了农信社市场化改革这一设想外 , 也有学者提出其他旨在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 的改革安排 , 如引入私有中小银行和发展小额信贷项目。与这两种可能的 改革安排相
要 :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 以来 , 中国 的农 村信 用社经 历了 多次重 大的 改革。然
而这 些改革措施片面地注重农信社 的产权 及其内 部治理 结构等因 素 , 却忽略 了市场约 束和 竞争对塑造有 活力的市场主体的 必要性 , 因此 难以很 好地实 现改革的 预期目 标。本文 从农 信社 机构设立和业务经营的地理限 制问题 出发 , 提出了 一个打 破农信 社业务 经营的地 理限 制、 促进农信社之间的竞争和兼 并 , 从 而强化 市场约 束的市 场化改 革设想 , 并对 该设想 的优 势和潜在的问题以及可行性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 农信社 ; 乡社制度 ; 县社制度 ; 地理限制 ; 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 : F830 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7246( 2005) 04- 0099- 15
但我们并不反对条件成熟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引入新的中小银行机构。 导致农信社机构设立及其业务严格按行政区域分割的原因可能 是 , 农村的信用 合作在开展不久 就蜕变成为 一种政治任务 , 因此需要基层的政府来推动完成 , 而乡级政府又是中国最基层的政府形 式 , 因此在这种背 景下农信社 按乡设立并经营业务是顺理成章的。 需要指出的是 , 政府不合理干预的 严重程 度在不 同的阶 段是有 所差 异的。随着 乡级政 府行为 逐渐 趋向规 范 , 这种行政干预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降低。
* 本文为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 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国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 的 阶段性成果的一 部分 , 作者在 此谨向福特基金会表示感谢 , 尤其感谢 AndrewWatson 教授长期以来给予的帮助和指导。 何田先生对本文 的修改提出 了宝贵的建议 , 在此一并致谢。
99
100
金融研究
总 298 期
102
金融研究
总 298 期
本地经济的发展以及保证自身的资金来源 , 常常要求农信社为乡镇企业发放贷款, 但随 着乡镇企业自身问题的逐渐暴露 , 这些指令性贷款纷纷演变成为不良资产 , 这造成了农 信社的巨大损失 ( 谢平, 2001; 王家传和刘廷伟, 2001) 。 ( 2) 金融市场高度垄断和退出机制缺乏。由于农信社在机构设立上是一乡一社, 并 且不允许办理跨乡镇的金融业务, 因此随着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幅撤出基层农村金融 市场 , 在许多地方农信社已成为基层农村地区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 事实上处于高度垄 断地位 。同时, 也正是农信社的这种唯一性, 使得即使严重亏损的农信社也不必担心被 淘汰出农村金融市场 , 从而出现 太少而不能被倒闭 的局面。 ( 3) 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谢平 ( 2001) 认为, 不论农信社选择何种经营模式 , 规模经济 都是其需要面对的。尽管农信社作为一个整体是我国资产总量仅次于工商银行的第二 大金融机构, 但是在乡社制度下, 这些为数众多的农信社是高度独立分散的。单个农信 社的资产平均规模偏小, 农信社在人员使用、 资金调度、 税费支付等方面均难以实现规模 经济 。 ( 4) 抗风险能力弱。在乡社制度下, 由于缺乏前述的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 , 因此农信 社自身缺乏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 加上政府干预、 规模经济缺乏等因素的影响, 使农信社 的经营机制无法得到改善从而容易酿成金融风险。此外 , 在乡社制度下 ( 特别是在那些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 , 由于农信社资金来源有限, 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不仅如此, 由 于农信社的资产业务局限于单个乡镇行政区域内, 资产风险也无法有效地得到中和和分 散。加上资本规模小 , 使其在出现风险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化解, 从而容易陷入困境。 当然 , 至少在理论上乡社制度也有某些优点 , 如信息优势。由于农信社设立在本乡 镇, 特别是由于其社员和经管人员也来自本乡镇 , 因此在理论上它对本地客户的资信、 财 产拥有、 需求等信息应有充分的了解。事实上, 一般为人们所重视的借贷双方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问题在乡社制度中往往并不显得突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农信社的这一优势 却没有充分地在其经营中反映出来 , 现有的经营和管理机制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激励促使 农信社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客户的信息。此外 , 由于一般的社员实际上被排除在农信社的 经营管理决策之外, 即使这些社员拥有相关的信息 , 也不会对农信社的经营带来多少帮 助。
二、 农信社 乡社制度 的由来及其利弊
1 乡社制度 的由来。 在本文中, 我们把农信社机构设置和业务经营按乡级行政区域分割的制度称为 乡 社制度 。1951 年,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 随着一系列合作化文件的颁布 , 全国各地开始 组建农信社。到 1954 年, 全国已有 12 4 万个农村信用合作社, 全国多数地区实现 一乡 一社 。到 1955 年更是增加到 15 9 万个。经过 1956 年的调整和行政上的撤区并乡, 在 该年底农信社下降到 10 3 万个 , 入社农户接近 1 亿户 , 到 1957 年基本实现农村信用合作 化( 何广文 , 2001) , 乡社制度由此建立 , 并且至今依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 乡社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 : 1 在机构设立上, 一个乡 ( 镇 ) 设立一个农信社, 农信社的 社员为本乡镇的居民和企业; 2 在业务经营上 , 严格禁止农信社跨行政区域进行业务经 营。农信社依乡 ( 镇 ) 而建的格局 , 是计划经济时代合作化和集体化浪潮的产物, 从其当 初的实际职能上来看 , 它不过是国家行政机构在农村的延伸( 李庆曾 , 1988) , 从而导致它 从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 官办 和 行政 色彩 。 2 乡社制度的弊端。 这种在机构设立和业务经营上严格按乡级行政区域分割的乡社制度有着严重的难 以克服的先天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 1) 难以避免严重的政府干预。由于农信社依乡设立且其业务范围严格局限于乡级 行政区域内 , 而乡级政府的行为又普遍缺乏规范 , 加上农信社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 官 办 和 行政 色彩, 因此严重的行政干预成为农信社无可逃脱的宿命。这种行政干预突 出地表现在乡镇政府对农信社贷款决策的干预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 , 乡镇政府为了